導航:首頁 > 脊髓炎 > 腦脊髓炎手足口

腦脊髓炎手足口

發布時間:2021-04-22 15:59:17

1、我兒子一歲得了手足口腦脊髓炎留下後遺症現在五歲了一直堅持康復治療請問有什麼矯正手術能治療哪家醫院有

手足口腦脊髓炎是脫髓鞘脊髓炎,若病灶缺血變性萎縮或壞死,什麼治療都不可能恢復,需助發來磁共振照片為你指導。提示,神經受損後治療時間非常有限。。

2、手足口病症狀,跪求!

手足口病是一種常見傳染病,多發於5歲以下兒童,大多數手足口病患兒症狀比較輕微,少數患兒病情嚴重,可能會危及生命。手足口病是可以預防的,通過「洗凈手、喝開水、吃熟食、勤通風、曬衣被」,盡量少去公共場所,積極配合政府防控措施,就能夠有效減少患病的可能。願您的孩子健康成長,快樂度過每一天!下面,讓我們一起了解一下手足口病防治常識。
一、什麼是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腸道病毒(以柯薩奇A組16型(CoxA16)、腸道病毒71型(EV71)多見)引起的急性傳染病,多發生於學齡前兒童,尤以3歲以下年齡組發病率最高。病人和隱性感染者均為傳染源,主要通過消化道、呼吸道和密切接觸等途徑傳播。主要症狀表現為手、足、口腔等部位的斑丘疹、皰疹。少數病例可出現腦膜炎、腦炎、腦脊髓炎、肺水腫、循環障礙等,多由EV71感染引起,致死原因主要為腦干腦炎及神經源性肺水腫。
二、引起手足口病的病原有哪些?
引起手足口病的病原主要有腸道病毒中的柯薩奇病毒A組16、4、5、7、9、10型,B組2、5、13型;埃可病毒和腸道病毒71型(EV71),其中以腸道病毒71型(EV71)及柯薩奇病毒A組l6型最為常見。
三、什麼是腸道病毒EV71感染性疾病?
腸道病毒EV71是人腸道病毒中的一種,簡稱為EV71,人感染了該病毒後能引起手足口病、病毒性咽峽炎,重症患兒可出現為肺水腫、腦炎等,統稱為腸道病毒EV71感染疾病,其中手足口病是最常見的一種感染性疾病。
四、手足口病的臨床表現有哪些?
當人感染了腸道病毒(包含EV71),經過平均3-5天(多為2-10天)的潛伏期後,急性起病,發熱,口腔粘膜出現散在皰疹,手、足和臀部出現斑丘疹、皰疹,皰疹周圍可有炎性紅暈,皰內液體較少。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慾不振等症狀。部分病例僅表現為皮疹或皰疹性咽峽炎。多在一周內痊癒,預後良好。部分病例皮疹表現不典型,如:單一部位或僅表現為斑丘疹。
五、手足口病的預後如何?
絕大部分尤其輕型的手足口病患者一般預後良好,無後遺症;少數患者得病後會迅速發展為重症或並發腦炎、腦脊髓炎、腦膜炎、肺水腫、循環衰竭,如不及時就診、搶救治療會危及生命,以至死亡。
六、診斷手足口病的依據是什麼?
診斷手足口病依據有下列幾條:1、在流行季節發病,常見於學齡前兒童,嬰幼兒多見。2、以發熱、手、足、口、臀部皮疹為主要表現,部分病例可無發熱。3、極少數重症病例皮疹不典型,需結合病原學或血清學檢查做出診斷。實驗室檢查可有血常規、血生化、血氣分析異常及腦脊液改變,胸部X線、腦電圖、心電圖、核磁共振檢查可有異常。
七、什麼是手足口病的臨床診斷病例?
醫院醫務人員在診療過程中,遇見患有疑似手足口病症狀的患者,應做好診斷,對符合下列症狀、體征的患者可診斷為臨床診斷病例:
臨床診斷病例。-
1.在流行季節發病,常見於學齡前兒童,嬰幼兒多見。
2.發熱伴手、足、口、臀部皮疹,部分病例可無發熱。
極少數重症病例皮疹不典型,臨床診斷困難,需結合病原學或血清學檢查做出診斷。
無皮疹病例,臨床不宜診斷為手足口病。
八、什麼是手足口病的確診病例?
臨床診斷病例具有下列之一者即可確診。
1.腸道病毒(CoxA16 、EV71等)特異性核酸檢測陽性。
2.分離出腸道病毒,並鑒定為CoxA16、EV71或其他可引起手足口病的腸道病毒。
3.急性期與恢復期血清CoxA16、EV716或其他可引起手足口病的腸道病毒中和抗體有4倍以上的升高。
九、手足口病的主要傳染源有哪些人?
人是本病的傳染源, 患者、隱性感染者和無症狀帶毒者為該病流行的主要傳染源。流行期間,患者是主要傳染源。患者發病前數天,感染者咽部與糞便就可檢出病毒,通常以發病後一周內傳染性最強。健康帶毒者和輕型散發病例是流行間歇和流行期的主要傳染源之一。
十、手足口病的傳播途徑有哪些?有沒有疫苗?
手足口病主要通過以下3種途徑傳播:一是人群密切接觸傳播:兒童通過接觸被病毒污染的手、毛巾、手絹、牙杯、玩具、食具、奶具以及床上用品、內衣等引起感染。二是患者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毒可通過空氣(飛沫)傳播,故與生病的患兒近距離接觸可造成感染。三是飲用或食入被病毒污染的水、食物,也可發生感染。其中人群密切接觸是該病重要的傳播方式。手足口病目前沒有疫苗,但只要早發現、早治療,是完全可防可治的。
十一、哪些人容易患手足口病?
嬰幼兒和兒童普遍多發,3歲及3歲以下嬰幼兒更容易得病。由於成人的免疫系統較完善,成人一旦感染一般不發病,也無任何症狀。但感染後會傳播病毒,因此成人也需要做好防護,避免傳染給孩子。
十二、手足口病能治好嗎?
如果得了手足口病,絕大多數情況下7—10天可以自行痊癒,不會留下後遺症,皮膚上也不會留下疤痕。根據以往的發病與治癒情況看,只有個別重症患者可能出現腦膜炎、肺炎等,只要積極配合醫生治療,多數可以痊癒。
十三、什麼季節較易得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一年四季都可發生,常見於春末夏初,發病高峰主要為5-7月。
十四、手足口病的流行形式有什麼特點?
本病常以散在為主, 該病流行期間,托幼機構等兒童聚集的地區可出現聚集病例。
十五、手足口病在世界上的流行情況如何?
手足口病是全球性傳染病,世界大部分地區均有此病流行的報道。最早於1957年在紐西蘭發現,1959年英國、美國加利福尼亞也發生了流行。日本是手足口病發病較多的國家,歷史上有過多次大規模流行。20世紀90年代後期,EV71開始肆虐東亞地區。1998年,我國台灣地區發生EV71感染引起的手足口病和皰疹性咽峽炎流行,監測哨點共報告129106例病例。我國自1981年上海始見本病,以後北京、河北、天津、福建、吉林、山東、湖北、西寧、廣東、台灣等十幾個省市均有報導。
十六、手足口病被國家列為法定報告傳染病有何重要意義?
2008年5月2日,衛生部決定將手足口病列為國家法定報告的丙類傳染病重要性在貫徹預防為主、防治結合、分類管理、依靠科學、依靠群眾;在開展手足口病防治上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工作規范化;反映了黨和政府本著以人為本,保護人民群眾生命安全高度重視。將手足口病納入法定傳染病報告范疇後,各級醫療機構發現並診斷該病後要及時按照網路直報要求進行報告,將促進防治工作的規范化,有效保護了廣大群眾的身體健康。
十七、為什麼說手足口病可以預防?
雖然手足口病在全球和我國是一種常見的傳染病,但該病是可防的疾病,只要做到「勤洗手、吃熟食、喝開水、勤通風、曬太陽」,即養成個人良好衛生習慣,勤洗手;喝開水,不吃生水;吃燒熟煮透的食品,不吃污染的、生的或不潔食物;做到開窗通風;勤曬太陽,得病後應及 時去醫院就診,是完全可以預防手足口病的發生。
十八、手足口病的治療原則有哪些?
普通病例可門診治療:1.一般治療:注意隔離,避免交叉感染。適當休息,清淡飲食,做好口腔和皮膚護理。2.對症治療:發熱等症狀採用中西醫結合治療。並告知患者及家屬在病情變化時隨診。
3歲以下患兒,持續發熱、精神差、嘔吐,病程在5天以內應密切觀察病情變化,尤其是心、肺、腦等重要臟器功能,根據病情給予針對性的治療。
重症病例應住院治療。危重病例及時收入重症醫學科(ICU)救治。
十九、個人究竟應該如何預防手足口病呢?
廣大群眾要做到以下幾點:一是飯前便後、外出後要用肥皂或洗手液等給兒童洗手,不要讓兒童喝生水、吃生冷食物,避免接觸患病兒童;二是看護人接觸兒童前、替幼童更換尿布、處理糞便後均要洗手,並妥善處理污物;三是嬰幼兒使用的奶瓶、奶嘴使用前後應充分清洗;四是在本病流行期間不要帶兒童到人群聚集、空氣流通差的公共場所,注意保持家庭環境衛生,居室要經常通風,勤曬衣被。
二十、孩子一旦出現發熱、皮疹等疑似症狀要如何處理?
當家長發現自己的孩子出現發燒、皮疹等症狀時,應及時去醫院就診。根據醫生診斷和建議,決定是否留家治療或住院治療。
當孩子被診斷為手足口病後應暫停去幼兒園和學校,避免傳染給他人和防止再感染其他疾病。
二十一、托兒所、幼兒園如何預防手足口病?
托兒所、幼兒園在本病的流行或高發季節應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做好對兒童家長的宣傳工作,要求家長發現孩子在家期間發熱、出皮疹後不要送入托兒所、幼兒園,及時去醫院就醫。患兒應在家中休息,直至痊癒或明確非傳染性疾病方可入托、入園。
二是加強晨檢,一旦發現發熱、皮疹的孩子,立即請家長帶孩子去醫院就診。保健老師在晨檢時接觸不同的兒童之間應進行徹底的洗手或快速手消毒。
三是對入托、入園兒童加強全日健康(醫學)觀察,一旦發現在園兒童發熱、出皮疹,立即與其他兒童分開,單獨安置在隔離(觀察)室內,並及時通知家長帶病兒去醫院就診。
四是發現有發熱、皮疹的兒童後,要立即對發病班級的玩具、被褥、桌椅等進行消毒。發病班級物品必須與其他班級分開進行消毒和保存。對患病兒童所在班進行醫學觀察,盡量減少發病班級的兒童與其他班級兒童接觸的機會,在觀察期間不得進行分班、並班和接受新生在隔離觀察期內。
五是加強兒童、工作人員等手的清洗消毒。教室、宿舍要加強通風,對通風不良的教室應輔以機械通風。
六是日常加強對兒童經常接觸的環境物體表面、玩具、廁所等的清潔消毒。
七是根據規定,發現手足口病患兒時,要及時向衛生和教育部門報告。並配合教育和衛生部門採取相關控制措施。
二十二、患兒在家中治療時要注意那些問題?
如患兒被診斷為手足口病囑留家治療時,家長應做好注意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一是要密切注意孩子是否有煩躁不安或嗜睡等異常行為,孩子發燒、長口瘡和手掌心、腳底或臀部出現紅疹時,家長應盡早陪同他們向醫生求診。
二是患上手足口病的兒童在水泡未徹底幹掉之前,應留在家中。患兒在這段期間應避免同其他兒童接觸,直至康復為止。家長不應帶孩子到公共場所或人多的地方。患病的兒童在完全痊癒之前,不應該上學或去托兒所。
三是按照醫生的醫囑,按時服葯;注意護理,保持皮膚清潔,防止皰疹破碎後引起的細菌感染。
四是密切觀察患兒的病情變化,如一旦發現患兒的病情加重,應及時送醫院救治。
五是家庭做到使用消毒液對日常用品、玩具、尿布、患兒糞便及其他排泄物進行消毒,對奶具、餐具煮沸消毒。將衣被陽光曝曬,室內定期開窗通風,保持空氣流通。
二十三、家庭如何防範手足口病?
為了預防手足口病的傳播,保持良好的個人與環境衛生,以防手足口病傳播。家長應確保孩子養成下列良好習慣:
一是飯前便後,一定要用肥皂洗凈雙手;
二是咳嗽或打噴嚏時,要掩住口鼻;
三是不要與他人共用餐具;
四是不要與他人共享同一份食物或共飲同一杯飲料。
二十四、如何降低孩子手足口病傳染的危險?
由於手足口病大多數患者症狀輕微,少年兒童和成人感染後多不發病,但能夠傳播病毒。且手足口病傳播途徑多,嬰幼兒和兒童普遍易感。做好兒童個人衛生是降低本病傳染危險的關鍵。
一是在本病流行期間盡量減少帶兒童到人群聚集、空氣流通差的公共場所,非就醫不宜帶孩子去醫院。
二是避免孩子與患手足口病兒童的親密接觸(如接吻、擁抱、共用餐具等)。
三是飯前便後、外出後要用肥皂或洗手液等給兒童洗手,不要讓兒童喝生水、吃生冷食物。
四是在外受到污染的物品拿回家後立即進行清潔,並用消毒劑進行浸泡或擦拭消毒。
五是注意保持家庭環境衛生,居室要經常開窗通風,至少每兩小時開窗一次,每次通風半小時以上。勤曬衣被。
六是兒童所有的餐飲具在使用前要進行消毒。
二十五、怎樣洗手才正確?
正確的洗手是有效防止感染及傳播手足口病的措施之一。正確的洗手包括洗手及時及洗手方法合理。在下列情況下應及時洗手:
一是餐前和上廁所後。
二是在與患者接觸後,觸摸眼、口、鼻前。
三是打噴嚏或咳嗽後。
四是帶口罩前及摘口罩後。
五是接觸公共設施如扶手、門柄、電梯按鈕、公共電話後、從外面回家後等均應及時洗手。
合理的洗手方法應包括以下6個步驟:
第一步,五指並攏、掌心擦掌心;
第二步,手指交錯,掌心擦手背;
第三步,手指交錯,掌心擦掌心;
第四步,兩手互握,互擦指背;
第五步,拇指在掌中旋轉;
第六步,指尖摩擦掌心。
二十六、家庭如何進行手足口病消毒?
一般來說,如果家庭中無人得手足口病,除了注意及時和正確的洗手、做好家庭清潔衛生、經常開窗通風及勤曬衣被外,一般不需要特別用化學消毒劑進行消毒。
如果家庭中孩子得了手足口病,除了及時就醫、病兒在家休息外,還需對病兒的餐具、用品等進行日常消毒,當病兒痊癒後還應對所有物品進行一次終末消毒。
由於腸道病毒對紫外線及熱敏感,對污染物品可首選暴曬及煮沸消毒。也可從超市裡選購有衛生許可證的含氯消毒劑,如84消毒液等配製後,採取浸泡或擦拭消毒。
1、糞便:可用84消毒液以2:1的比例與其攪拌均勻消毒120分鍾。
2、食、飲具:煮沸或用250毫克/升有效氯含氯消毒劑溶液浸泡30分鍾。
3、生活用具、玩具等:用500毫克/升含氯消毒劑溶液擦拭消毒,作用時間30分鍾。
4、患者衣、被單:陽光下暴曬或煮沸20分鍾或用500毫克/升有效氯含氯消毒劑浸泡30分鍾。
5、盛放排瀉物的容器:用500毫克/升有效氯含氯消毒劑浸泡120分鍾。
6、飲用水:燒開後飲用。
二十七、托幼機構如何做好手足口病的消毒工作?
在本病流行期間,托幼機構應加強教室及宿舍等場所的通風,加強日常預防性消毒工作。一旦發現手足口病患兒,立即對患兒所在的班級所有的物品進行徹底的終末性消毒。
1、食、飲具:首選煮沸或流通蒸汽消毒。
2、小毛巾:煮沸或流通蒸汽消毒。
3、生活用具、玩具、桌椅等:用500毫克/升含氯消毒劑溶液擦拭消毒,作用時間30分鍾。
4、書籍:陽光下暴曬。
5、衣、被單:陽光下暴曬或煮沸20分鍾或用500毫克/升有效氯含氯消毒劑浸泡30分鍾。
6、便器:0.2%過氧乙酸或用含1000mg/L有效氯消毒劑浸泡,作用時間30分鍾,需完全浸沒便器。於使用前,使用清水沖凈殘留消毒劑(坐便器用500mg/L有效氯消毒劑擦拭)。
二十八、醫療機構如何做好手足口病的消毒工作?
1、疾病流行期間,醫院應實行預檢分診,並專辟診室(台)接診疑似手足口病人,引導發熱出疹患兒到專門診室(台)就診。
2、疾病流行期間,醫院應對接診疑似手足口病人或發熱出疹患兒的專門候診區、診室(台)等區域應增加清潔消毒頻次,根據就診兒童情況可由原來每日兩次增 加至每2小時一次。對於連續診治兒童的醫院,應有備用診室進行輪流清潔消毒。室內清掃時應採用濕式清潔方式,環境物體表面消毒可用500毫克/升含氯消毒 劑溶液擦拭或拖拭消毒,作用時間30分鍾。
3、醫務人員在診療、護理每一位病人後,均應進行手衛生或手消毒。由於75%的酒精不能將腸道病毒滅活,因此不能選用單劑酒精作為手的消毒劑,而應選用復配手消毒劑。
4、診療、護理病人過程中所使用的非一次性的儀器、物品等用500毫克/升含氯消毒劑溶液擦拭消毒,作用時間30分鍾,或用0.3%過氧乙酸作用60分鍾,或用紫外線燈直接照射30分鍾。
5、對住院患兒使用過的病床床上用品及窗簾等應用大於70℃的水溫進行洗滌消毒;床墊及床須用床單元消毒機等進行消毒;桌椅等設施和物品必須用500毫克/升含氯消毒劑溶液擦拭消毒,作用時間30分鍾,或用0.3%過氧乙酸作用60分鍾後才能繼續使用。
6、患兒的呼吸道分泌物和糞便及其污染的物品要按其它腸道傳染病要求進行消毒處理。
7、醫療機構診斷和治療手足口病時產生的垃圾應按感染性廢物進行處理。
二十九、如何早期發現手足口病重症患兒?
根據衛生部印發的《手足口病診療指南(2010年版)》,手足口病患兒,具有以下特徵,尤其3歲以下的患者,有可能在短期內發展為危重病例,應密切觀察病情變化,進行必要的輔助檢查,有針對性地做好救治工作。
(一)持續高熱不退。
(二)精神差、嘔吐、易驚、肢體抖動、無力。
(三)呼吸、心率增快。
(四)出冷汗、末梢循環不良。
(五)高血壓。
(六)外周血白細胞計數明顯增高。
(七)高血糖。
針對重症患兒救治,目前,臨床專家已經初步總結出一套切實可行的辦法,以進一步提高整重症患兒救治成功率。

3、手足口病初期症狀,

手足口病主要發生在5歲以下的兒童,潛伏期:多為2~10天,平均3~5天

1.普通病例手足口病初期症狀表現

急性起病,發熱、口痛、厭食、口腔黏膜出現散在皰疹或潰瘍,位於舌、頰黏膜及硬額等處為多,也可波及軟齶,牙齦、扁桃體和咽部。手、足、臀部、臂部、腿部出現斑丘疹,後轉為皰疹,皰疹周圍可有炎性紅暈,皰內液體較少。手足部較多,掌背面均有。皮疹數少則幾個多則幾十個。消退後不留痕跡,無色素沉著。部分病例僅表現為皮疹或皰疹性咽峽炎。多在一周內痊癒,預後良好。部分病例皮疹表現不典型,如單一部位或僅表現為斑丘疹。

2.重症病例手足口病初期症狀表現

少數病例(尤其是小於3歲者)病情進展迅速,在發病1~5天左右出現腦膜炎、腦炎(以腦干腦炎最為凶險)、腦脊髓炎、肺水腫、循環障礙等,極少數病例病情危重,可致死亡,存活病例可留有後遺症。

(1)神經系統表現並發中樞神經系統疾病時表現:精神差、嗜睡、易驚、頭痛、嘔吐、譫妄甚至昏迷;肢體抖動,肌陣攣、眼球震顫、共濟失調、眼球運動障礙;無力或急性弛緩性麻痹;驚厥。查體可見腦膜刺激征,腱反射減弱或消失,巴氏征陽性。合並有中樞神經系統症狀以2歲以內患兒多見。

(2)呼吸系統表現並發肺水腫表現:呼吸淺促、呼吸困難或節律改變,口唇發紺,咳嗽,咳白色、粉紅色或血性泡沫樣痰液;肺部可聞及濕啰音或痰鳴音。

(3)循環系統表現並發心肌炎表現:面色蒼灰、皮膚花紋、四肢發涼,指(趾)發紺;出冷汗;毛細血管再充盈時間延長。心率增快或減慢,脈搏淺速或減弱甚至消失;血壓升高或下降。

4、手足口病什麼症狀

手足口病主要發生在5歲以下的兒童,潛伏期:多為2~10天,平均3~5天
1.普通病例表現
急性起病,發熱、口痛、厭食、口腔黏膜出現散在皰疹或潰瘍,位於舌、頰黏膜及硬額等處為多,也可波及軟齶,牙齦、扁桃體和咽部。手、足、臀部、臂部、腿部出現斑丘疹,後轉為皰疹,皰疹周圍可有炎性紅暈,皰內液體較少。手足部較多,掌背面均有。皮疹數少則幾個多則幾十個。消退後不留痕跡,無色素沉著。部分病例僅表現為皮疹或皰疹性咽峽炎。多在一周內痊癒,預後良好。部分病例皮疹表現不典型,如單一部位或僅表現為斑丘疹。
2.重症病例表現
少數病例(尤其是小於3歲者)病情進展迅速,在發病1~5天左右出現腦膜炎、腦炎(以腦干腦炎最為凶險)、腦脊髓炎、肺水腫、循環障礙等,極少數病例病情危重,可致死亡,存活病例可留有後遺症。
(1)神經系統表現並發中樞神經系統疾病時表現:精神差、嗜睡、易驚、頭痛、嘔吐、譫妄甚至昏迷;肢體抖動,肌陣攣、眼球震顫、共濟失調、眼球運動障礙;無力或急性弛緩性麻痹;驚厥。查體可見腦膜刺激征,腱反射減弱或消失,巴氏征陽性。合並有中樞神經系統症狀以2歲以內患兒多見。
(2)呼吸系統表現並發肺水腫表現:呼吸淺促、呼吸困難或節律改變,口唇發紺,咳嗽,咳白色、粉紅色或血性泡沫樣痰液;肺部可聞及濕啰音或痰鳴音。
(3)循環系統表現並發心肌炎表現:面色蒼灰、皮膚花紋、四肢發涼,指(趾)發紺;出冷汗;毛細血管再充盈時間延長。心率增快或減慢,脈搏淺速或減弱甚至消失;血壓升高或下降。

5、手足口病兒童可以接種流行性腦脊髓膜炎疫苗嗎,請求幫助

不可以的。等手足口病痊癒後,再去接種疫苗。
如果手足口病並發有腦膜炎的,即使痊癒後也是不能接種流行性腦脊髓膜炎疫苗的

6、手足口病的臨床表現

手足口病臨床表現:
1)普通病例表現:急性起病,發熱,口腔黏膜出現散在皰疹,手、足和臀部出現斑丘疹、皰疹,皰疹周圍可有炎性紅暈。少數病人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慾不振等症狀。部分病例僅表現為皮疹或皰疹性咽峽炎。預後良好。
2)重症病例表現:少數病例(尤其是小於3歲者)可出現腦膜炎、腦炎、腦脊髓炎、肺水腫、循環障礙等,病情凶險,可致死亡或留有後遺症。包括神經系統症狀:精神差、嗜睡等;呼吸系統:呼吸淺促、呼吸困難等;循環系統:面色蒼灰、皮膚發花。
求採納

與腦脊髓炎手足口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