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脊髓炎 > 埃里克森十七歲那年患脊髓炎

埃里克森十七歲那年患脊髓炎

發布時間:2021-04-22 06:27:11

1、埃里克森主張自我的終身發展,這一觀點有什麼理論意義和現實意義?

觀點很結合現實,一個人就是要終身的,不斷的學習,才能夠發展自身,更好地為社會做服務。

2、哪裡有介紹米爾頓.埃里克森的電子書呢?誰有的話發給我吧拜託各位了 3Q

米爾頓·H·埃里克森 米爾頓·H·埃里克森不僅是簡快療法的創始人,也是游離於規范的心理學范疇之外的先驅人物。他一生與疾病抗爭,但始終致力於催眠學的研究,並自創了一種催眠術。 上世紀初,埃里克森出生於美國內華達州的一個農場。他小時患有誦讀困難症、色盲症,還有辨別聲音的困難,17歲時他不幸患上脊髓灰質炎。1923年,他開始研究古代催眠術,這是一種讓病人進入沉睡狀態的治療法。之後,他以病患關系為出發點,在完全尊重病人的基礎上研究「喚醒」催眠法。在1948年之前,埃里克森一直從事精神病教學及臨床治療。 1952年後,由於舊病復發,埃里克森只能為他的私人病人看病。在50年的治療實踐中,他治療了近3萬名患者。 五個關鍵思考 1.依靠潛意識 埃里克森的潛意識概念完全區別於弗洛伊德的觀點。在埃里克森看來,「潛意識」並不是「灰暗的壓抑地帶」,而是「光明的儲備地帶」。在潛意識中,積蓄著我們所有的潛力,很好地運用它們能夠解決我們生活中的所有問題。因此我們無需懼怕潛意識,它其實是我們最忠實的盟友。它有著獨特的作用方式,只有依靠它的智慧,我們才能夠改善自己的生活和行為。 2.體驗催眠 埃里克森認為,催眠狀態是一種自然的生理現象,稀鬆平常,我們每天都會經歷。比如走神的片刻、沉思的瞬間,沉醉於引人入勝的閱讀中忘了一切……以上種種都是催眠狀態。當我們的注意力離開「此時此地」,我們就進入了非常近似於被催眠的「入神狀態」。跟我們通常想的不同,這並不是被動的狀態,而是積極的。因為在這個過程中,思考的慣有限制暫時消失,我們可以獲得許多不同的感受??特別是可以直接接觸到自己的潛意識。 3.發現潛能 埃里克森是第一位將「每個人都是唯一的」這一觀點放在首位的心理治療師,他發自內心地尊重每一個個體。因為他認為每個人的身上都存在著獨一無二的潛力:當我們需要的時候直覺就會蘇醒,在不經思考時我們就會做出正確的動作……只要我們學會更加關注自身最細微的感受,這些潛能就會被發掘出來,得以發展。 4.練習自我催眠 埃里克森是最早發現自我催眠的技巧和功效的人。通過學習技巧,我們就能引導自己進入輕度的「靈魂附體」狀態。我們需要掌握合適的技巧:如通過畫面、音樂進行自我暗示,調節呼吸,將注意力集中到身體的某個部位。自我催眠有許多用途:擺脫某些困擾自己的情結,鍛煉記憶力或口才,緩解頭痛等等。另外,自我催眠可以在日常生活中運用,沒有任何副作用。 5.喚醒周圍人 在日常的交流中,埃里克森推崇有創意的、間接迂迴的方式,認為這樣更有說服力。比如,他主張使用暗示性的句子:「啊,這是普羅旺斯美食的味道!」這樣說就比直接建議「我們去吃普羅旺斯菜!」要好很多。這種暗示的方式可以打亂周圍人的思維結構,改變他們的意識狀態,從而更好地傳遞自己的訊息。並沒有什麼秘訣可言,只要每個人發揮創造力、鍛煉傾聽能力就可以了。 生平 ■1901年 生於美國內華達州奧蘭姆。 ■1918年 因為脊髓灰質炎而癱瘓。 ■1923年 第一次參加催眠研討會。 ■1925年 開始第一段婚姻,有3個子女。成為羅德島州國立醫院精神科醫生助理,隨後進入科羅拉多州精神病醫院任實習醫生。 ■1928年 獲得醫學和心理學學位。 ■1934年 任密歇根州埃洛伊塞醫院精神科主任,密歇根州國立學院心理學臨床教授。 ■1936年 再婚。 ■1948年 任亞利桑那州醫院主任醫師。 ■1952年 再次受到疾病的襲擊。 ■1957年 創建美國臨床催眠協會。 ■1967年 第一部文章合集出版。 ■1980年3月27日逝世於亞利桑那州鳳凰城。 摘錄 「我們每個人都具有潛力,只是我們並不知道。」 -- 米爾頓 · H · 埃里克森 電子書網上找不到,而且米爾頓也沒有出版任何書籍,現在出版的只是後人結集出版的他的講座。

3、埃里克森,埃里克 心裡社會學理論

愛利克·埃里克森(Erik H Erikson,1902—1994)美國神經病學家,著名的發展心理學家和精神分析學家。他提出人格的社會心理發展理論,把心理的發展劃分為八個階段,指出每一階段的特殊社會心理任務;並認為每一階段都有一個特殊矛盾,矛盾的順利解決是人格健康發展的前提。

愛利克·埃里克森(Erik H Erikson,1903—1994)美國神經病學家、發展心理學家和精神分析學家。他提出人格的社會心理發展理論,把心理的發展劃分為八個階段,指出每一階段的特殊社會心理任務;並認為每一階段都有一個特殊矛盾,矛盾的順利解決是人格健康發展的前提。1903年出生於德國法蘭 愛利克·埃里克森
克福,父母都是丹麥人。生父在埃里克森誕生之前就棄家出走了。他三歲時,母親嫁給了一個名叫西塞多·洪柏格的兒科醫生。埃里克森在童年時期並不知道洪柏格不是他的親生父親。但他總是出現這種感覺:無論如何,他不屬於父母親,並幻想能成為「更好的父母」的兒子。埃里克森多年來一直沿用繼父的姓,甚至在第一次寫論文時還使用愛利克·洪柏格的名字。直到1939年他加入美國公民時,才改姓愛里克森。 愛里克森那種不屬於他的家庭的感覺為這樣一種事實而不斷加劇:母親和繼父都是猶太人,而他卻由於斯堪狄那維爾血統長的身材高大,碧眼金發。在學校,人們說他是猶太人,而在繼父的祖廟里,卻叫他為異教徒。由此想來,為什麼「同一性危機」的概念能成為後來愛里克森理論上最為問題關注的問題之一就不足為怪了。 大學預科畢業後,他違背繼父要他成為一名醫生的願望,從事藝術專業,並周遊整個歐洲大陸。總的說來,愛里克森在校時不是一位傑出的學生,但他卻有藝術天賦。
人生轉折
1927年是愛里克森一生的轉折點。那年,他受一位名叫彼德·波羅斯的老同學的邀請到維也納一所規模較小的學校中工作,該校生源都是弗洛依德的病人與朋友的子女。開始,他是以藝術身份受聘的,後來擔任了指導教師,最後,安娜·弗洛依德徵求他是否願意接受培訓當兒童精神分析者。愛里克森接受了安娜的提議,以每月支付七美元培訓費的條件接受安娜的精神分析訓練。安娜·弗洛依德的精神分析理論與他父 愛利克·埃里克森
親的理論不同,在諸多方面都具有獨特的創建,這對愛里克森產生深刻的影響。1964年,愛里克森把自己的《洞察力與責任感》一書呈現給安娜,以表對她的感激之情。 形勢對愛里克森十分有利。他被邀加入一個當時被醫療機構拒之門外的團體。通過參加這個「遺棄者」的組織,使他能作為一名「局外人」保持自己的同一性。另一方面,由於這個團體的職能是幫助煩惱不安的人們,所以他起碼能夠間接地滿足繼父希望他當一名醫生的願望。 他大學預科畢業時獲得的一份蒙台梭利學校的畢業文憑,以及接受安娜·弗洛依德在兒童精神分析方面的訓練,是他所獲得的唯一的正規學校。因為愛里克森沒有獲得高級學位,所以他完全可以成為弗洛依德所認為的精神分析家不必攻讀醫科專業主張的一名典型範例。 1929年,愛里克森與同校任教的加拿大籍教師瓊·謝爾遜結婚。1933年為了對付納粹日益加劇的威脅,愛里克森(已兩個孩子)全家遷居丹麥,後又遷往麻省的波士頓,在那裡,他以精神分析家的身份私人開業。 除了私人開業外,愛里克森還在亨利·墨里主持的哈佛醫學院神經精神病學系任研究員。愛里克森被哈佛醫學院錄取為心理學哲學博士候選人,但只有幾個月他就放棄了這個意圖。 1936年到1939年間,愛里克森在耶魯大學精神病學系醫學院任職,在那裡,他研究了正常兒童和情緒紊亂的兒童。也約在這一時期,他與人類學家魯斯·本尼迪克特和瑪格麗特·米德有了交往,1938年,他前往南達科蘇語印第安人的松脊居住地進行了實地考察,觀察了蘇語印第安人撫育子女的實況。諸如此類的人類學研究使愛里克森進一步認識到社會文化因素對人格形成的重要性。這種認識極其強烈地滲透到他整個理論中。 1939年,愛里克森遷居加利福尼亞洲,在那裡他擔任了加利福尼亞研究所的研究助理。1942年起,他一直擔任心 愛利克·埃里克森和妻子
理學教授,但在1950年時他因拒絕在效忠宣誓上簽字,而被免去教授職務。後來,加利福尼亞大學發現他「政治可靠」,又重新授予他心理學教授,但是愛里克森拒不接受,因為其他教授也因同樣的「罪名」被免職了。 1950年,他離開加利福尼亞洲,同年出版名著《童年期與社會》,該書高度地強調了社會和文化因素對人類發展的重要性。書中還詳盡地論述自我的功能,創立了路線在被人稱為新學科的「自我心理學」。1951年到1960年,愛里克森居住於麻省的斯多克橋,他在那裡擔任了奧斯丁——里格斯中心的高級會診醫生和匹茨堡大學醫學院精神病學系教授。 1969年,愛里克森回到哈佛醫學院,在那裡擔任人類發展學教授,並講授「人類生命周期」,這是一門深受研究生歡迎的課程。
編輯本段著作
1950 《兒童和社會》 1958 《少年路德:精神分析和歷史的研究》 1964 《領悟與責任》 愛利克·埃里克森
1968 《同一性(青少年與危機)》 1969 《甘地的真理:論好戰的非暴力根源》 1973 《共同點的研究》 1974 《新的同一性維度》 1975《生命歷史與歷史時刻》 1977 《玩具和理由:經驗儀式化的階段》 1979 《同一性與生命周期:一種新觀點》 1982 《生命周期的完成》 1986 《老年人的重大事件》
編輯本段自我發展理論
概述
埃里克森的人格漸成論 Epegenetic principle 把個體自我意識的形成與發展劃分為八個相互聯系的階段。
第一階段 獲得基本信任感克服基本不信任感
從出生到十八個月左右是嬰兒期。這是獲得基本信任感而克服基本不信任感階段。所謂基本信任,就是嬰兒的需要與外界對他需要的滿足保持一致。這階段嬰兒對母親或其他代理人表示信任,嬰兒感到所處的環境是個安全的地方,周圍人們是可以信任的,由此就會擴展為對一般人的信任。 愛利克·埃里克森理論
嬰兒如果得不到周圍人們的關心與照顧,他就會對外界特別是對周圍的人產生害怕與懷疑的心理,以致會影響到下一階段的順利發展。
第二階段 獲得自主感而避免懷疑感與羞恥感
從十八個月到三、四歲是童年期。這是獲得自主感而避免懷疑感與羞恥感階段。個體在第—,階段處於依賴性較強的狀態下,什麼都由成人照顧。到了第二階段,兒童開始有了獨立自主的要求,如想要自己穿衣、吃飯、走路、拿玩具等,他們開始去探索周圍的世界。這時候,如果父母及其他照顧他們的成人,允許他們獨立地去干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並且表揚他們完成的工作,就能培養他們的意志力,使他們獲得了一種自主感,能夠自己控制自己。 相反,如果成人過分愛護他們,處處包辦代替,什麼也不需要他們動手;或過分嚴厲,這也不準那也不許,稍有差錯就粗暴地斥責,甚至採用體罰。例如,孩子由於不小心打碎了杯子,尿濕了褲子,成人就對其打罵,使孩子一直遭到許多失敗的體驗,就會產生自我懷疑與羞恥之感。
第三階段 獲得主動感而克服內疚感
四到五歲是學前期。這是獲得主動感而克服內疚感階段。個體在這階段的肌肉運動與言語能力發展很快,能參加跑、跳、騎小車等運動,能說一些連貫的話,還能把自己的活動擴展到超出家庭的范圍。除了模仿行為外,個體對周圍的環境(也包括他自己的機體)充滿了好奇心,知道自己的性別,也知道動物是公是母,常常問問這,動動那。這時候,如果成人對於孩子的好奇心以及探索行為不橫加阻撓,讓他們有更多機會去自由參加各種活動,耐心地解答他們提出的各種問題,而不是嘲笑;禁止,更不是指責,那麼,孩子的主動性就會得到進一步發展;表現出很大的積極性與進取心。 愛利克·埃里克森
反之;如果父母對兒童採取否定與壓制的態度,就會使他們認為自己的游戲是不好的,自己提出的閥題是笨拙的,自己在父母面前是討厭的;致使孩子產生內疚感與失敗感(所謂內疚感,就是認為自己做錯了事情,做壞了事情),這種內疚感與失敗感還會影響下一階段的發展。
第四階段 獲得勤奮感而避免自卑感
從六歲到十一、二歲是學齡初期。這是獲得勤奮感避免自卑感階段。學齡初期兒童的智力不斷地得到發展,特別是邏輯思維能力發展迅速,他們提出的問題很廣泛,而且有一定的深度。他們的能力也日益發展,參加的活動已經擴展到學校以外的社會。這時候,對他們影響最大的已經不是父母,而是同伴或鄰居,尤其是學校中的教師。他們很關心物品的構造、用途與性質,對於工具技術也很感興趣。這些方面如果能得到成人的支持、幫助與贊揚,則能進一步加強他們的勤奮感,使之進一步對這些方面發生興趣。 埃里克森勸告做父母的人,不要把孩子的勤奮行為看作為搗亂,否則孩子會形成自卑感,認為自己不如別人,應該鼓勵孩子努力獲得成功,努力完成任務,激發他們的勤奮感與競爭心,有信心獲得好成績;還要鼓勵他們盡自己最大努力與周圍人們發生聯系,進行社會交往,使他們相信自己是有能力的、聰明的,任何事情都能做得很好,即使是參加賽跑,也會認為自己是跑得很快的。總之,使他們懷有一種成就感。
第五階段 獲得同一感而克服同一性混亂
從十一、二歲到十七、八歲是青春期。這一階段的核心問題是自我意識的確定和自我角色的形成。 「同一性」這一概念是埃里克森自我發展理論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具有非常廣泛的含義。它可以理解為社會與個人的統一,個體的主我與客我的統一,個體的歷史性任務的認識與其主觀.願望的統一;也可理解為對自己的過去、現在和將來,即在任何情況下都能夠全面認識到意識與行動的主體是自己,或者說能抓住自己,亦即是「真正的自我」,也可稱為「核心的自我」。 青少年對周圍世界有了新的觀察與新的思考方法,他們經常考慮自己到底是怎樣一個人,他們從別人對他的態度中,從自己扮演的各種社會角色中,逐漸認清了自己。此時,他們逐漸疏遠了自己的父母,從對父母的依賴關系中解脫出來,而與同伴們建立了親密的友誼,從而進一步認識自己,對自己的過去、現在、將來產生 ——種內在的連續之感,也認識自己與他人在外表上與性格上的相同與差別。認識自己的現在與未來在社會生活中的關系,這就是同一性,即心理社會同一感。 埃里克森認為,這種同一感可以幫助青少年了解自己以及了解自己與各種人、事、物的關系,以便能順利地進入成年期。否則就會產生同一性的混亂。如:懷疑自我認識與他人對自己認識之間的一致性;做事情馬虎,看不到努力工作與獲得成就之間的關系。同一性混亂,還表現在對領導與被領導之間的共同點與差異看不清,要麼持對立情緒,要麼盲目順從等。在兩性問題上也會發生同一性的混亂,認識不到兩性之間的同一與差異等。
第六階段 獲得親密感而避免孤獨感
從十七、八歲至三十歲是成年早期。這是建立家庭生活的階段,這是獲得親密感,避免孤獨感階段。親密感,是人與人之間的親密關系,包括友誼與愛情。親密的社會意義,是個人能與他人同甘共苦、相互關懷。親密感在危急情況下往往會發展為一種互相承擔義務的感情,它是在共同完成任務的過程中建立起來的。 如果一個人不能與他人分享快樂與痛苦,不能與他人進行思想情感的交流;不相互關心與幫助,就會陷入孤獨寂寞的苦惱情境之中。
第七階段 獲得創造力感,避免「自我專注」
這是中年期與壯年期,是成家立業的階段。這是獲得創造力感,避免「自我專注」階段 愛利克·埃里克森
。這一階段有兩種發展的可能性,一種可能是向積極方面發展,個人除關懷家庭成員外,還會擴展到關心社會上其他人,關心下一代以至子孫後代的幸福。他們在工作上勇於創造,追求事業的成功,而不僅是滿足個人需要;另一種可能性是向消極方面發展,即所謂「自我專注」,就是只顧自己以及自己家庭的幸福,而不顧他人的困難和痛苦,即使有創造,其目的也完全是為了自己的利益。
第八階段 獲得完美感而避免失望感
這是老年期,亦即成熟期。這是獲得完美感,避免失望感階段。如果前面七個階段積極的成分多於消極的成分,就會在老年期匯集成完美感,回顧—生覺得這一輩子過得很有價值,生活得很有意義。相反,如果消極成分多於積極成分,就會產生失望感,感到自己的一生失去了許多機會,走錯了方向,想要重新開始又感到為時已晚,痛不勝痛,於是產生了—.種絕望的感覺,精神萎靡不振,馬馬虎虎混日子。 埃里克森在分析每個階段肘,都提出一些積極的建議。例如,他認為,一個人不應該對任何人都信任,不信任感也有一點用處,有了不信任感後,對於外界的危險會有一種准備,對於外界不愉快的事情可有一種預期,否則一遇社會挫折就感到不可思議或束手無策,不利於自我的成長。但埃里克森認為,在人際關系中信任與不信任感要有一定的比例,信任感應該多於不信任感,以有利於心理發展。 他還認為,自主感也不能無限制地發展,也必須有—定的懷疑感與羞恥感,如果過分相信自己,以後就不容易適應社會准則,變得獨斷孤行。埃里克森認為,自主感應強於懷疑感與羞恥感。兒童的勤奮感中也應該有一點失敗的經驗,以便今後能經受住失敗的挫折,但又不能過分地經常地遭受失敗,經常失敗就會產生自卑感。
總結
以上是埃里克森自我發展的八個階段,從中可以看到自我的形成與社會文化因素的關系,也可以看到自我與社會生活在個體人格發展中的作用。他的八個階段是他臨床經驗的總結,尚缺乏嚴格的科學事實作依據,但比起弗洛伊德強調本能的生物學觀點來,側重了社會文化因素在自我意識形成與發展中的作用,他的理論有相對的合理性,在西方心理學界有相當太的影響。 有研究表明,埃里克森自我發展的八個階段在具體的年齡段上的劃分有些偏前,因此如果我們看到自己所屬的心理發展階段小於自己的生理年齡時不必沮喪。
編輯本段同一性漸成說
理論基點
埃里克森理論形成於一個劇烈動盪的時代。20世紀30年代美國資本主義社會的經濟大蕭條以及社會活動,使整個社會呈現一種病態。埃里克森面對社會現狀,深感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學說已不足以應付當時的社會需求,於是,他沿著安娜.弗洛伊德強調自我的適應性功能的路線,創立了新的精神分析學說。埃里克森將人的發展中的人格結構,即整個心理過程的重心,從弗洛伊德的本能過程轉到自我過程,把人的發展動機從潛意識擴展到意識領域,從先天的本能慾望轉移到現實關系中。埃里克森認為,在人的心理發展過程中,自我與社會環境是相互作用的。人在發展中逐漸形成的人格,是生物的、心理地和社會的三 愛利克·埃里克森
個方面的因素組成的統一體。在人格發展的過程中,可以按主要沖突的不同,劃分為不同的階段。他把人的一生從出生到死亡劃分為8個相互聯系的階段。每個階段都包含著兩個對立的雙極相互斗爭的特定心理社會任務。個人在發展任務的斗爭和解決的過程中,按次序向下一階段過渡。各階段的發展任務解決順利與否,直接影響到個人未來人格和生活的具體方面。如果而提在某一階段未能很好解決發展任務,那麼,兒童也可以由此獲得克服不適應發展的機會,通過教育在下一階段得到補償。
概念解讀
在埃里克森的理論中,同一性是一個中心概念。早在20世紀30年代,他就提出有關同一性的見解,在1950年出版(1963年修訂)的《童年與社會》中對人格發展和同一性概念作了系統的理論闡述。在1968年出版的《同一性:青少年與危機》中更是對同一性漸成說作了詳盡闡述。 關於同一性的概念。埃里克森說:「迄今為止,我已審慎地在幾種不同的含義上一用了統一性這一名詞。有一時期他似乎指的是個人獨特性的意識感,另一時期指的是經驗連續性的潛意識追求,再一時期指的是集體理想一致。」自我發展最初是通過心力內投和投射的過程產生的,繼而是通過自居作用,再後是通過同一性的形成而實現的。這些途徑並不是自我發展的階段,而是自我形成和轉化的形式。這里所講的心力內投是指兒童早期將父母的命令和表象加以的結合,它有賴於兒童與成人(主要是母親)在照看過程中因滿意而產生的情感共鳴。這種最初的情感共鳴為自我提供了一個安全支柱,從而又延伸到另一支柱,即兒童最初所愛的「對象」。兒童晚期和青年早期的自居作用為兒童提供了有意義的角色層次,形成同一性。但心力內投和自居作用都不能說明真正的同一性。真正的同一性,不是前二者的總和,而是對自己的本質、信仰和狀態與外部環境的整合和協調一致。說得通俗些就是講人格發展的不同水平之間不可避免的存在著的間斷性加以溝通和整合。「從發生的觀點來看,同一性形成的過程的發生就像一個不斷進化的完形(即結構,編著者注)——在整個兒童期中自我經過連續的綜合和再綜合而逐漸建立起來的完形。正是這個完形把制度的賦予、特質的里必多需要、有利的能力、有意義的自居作用、有效的防禦、成功的升華作用以及連貫性的角色逐漸地整合了起來。」埃里克森認為,「只有一種堅實的內在同一性才標志著青年過程的結束,而且以才是進一步成熟的一個真正條件。」
分類
根據不同的緯度,可以將同一性作不同的分類。例如,相對於個人與集體的關系,存在著個人同一性與集體同一性,從意識與無意識的角度看,可分有自身同一性(一個人對「我」的身體、人格、各種角色的意識)與自我同一性(屬於無意識的、能意識得到它的工作,卻一時不到它的本身和過程)等。埃里克森認為,自我同一性是一個人的自我疆界之一。與自我同一性相對立的概念是同一性混亂,表現為兒童在重新認識自我,認識自己的社會地位和作用的過程中產生自我意識的混亂,突出表現為情感障礙。

4、求阿賈克斯小將埃里克森詳細資料

 姓名:克里斯蒂安·埃里克森 克里斯蒂安·埃里克森英文名:Christian Eriksen 外文全名:Christian Dannemann Eriksen 生日:1992-02-27 場上位置:中場 身高:175厘米 體重:65公斤 慣用腳:雙腳 出生地:米德爾法特(丹麥) 國籍:丹麥 代表國家隊:出場4次,進0球 參加大賽:2010年南非世界盃 歐洲三大杯:出場2次,進0球 歐洲冠軍聯賽:出場0次,進0球 克里斯蒂安·埃里克森效力俱樂部:阿賈克斯足球俱樂部 編輯本段職業生涯克里斯蒂安·埃里克森出生在丹麥的米德法特,16歲就加入了荷蘭阿賈克斯隊,在丹麥隊本次世界盃的參賽陣容中,生於1992年的克里斯蒂安·埃里克森是隊中唯一一個90後球員。 雖然剛剛18歲,但無論是阿賈克斯主帥馬丁·約爾還是丹麥國家隊主教練奧爾森都給予了他很高的評價。馬丁·約爾認為,克里斯蒂安·埃里克森具有很強的閱讀比賽的能力,他在比賽中表現出了與自己年齡不相符的沉穩與老練,約爾還聲稱只要按照正常的軌道發展,克里斯蒂安·埃里克森未來有望成為大勞德魯普那樣的世界巨星。 2010年3月克里斯蒂安·埃里克森在丹麥隊與奧地利隊的熱身賽中登場,他也因此成為了丹麥隊歷史上第四年輕的國腳。[1] 克里斯蒂安·埃里克森(Christian Eriksen)1992年2月14日出生,這名出生在情人節的小將今年才剛滿18。 克里斯蒂安·埃里克森身高175厘米,出生在丹麥米德爾法特;是一名中場,左右腳俱佳。 克里斯蒂安·埃里克森肯定是2010世界盃最佳新秀這個獎項的眾多候選人之一,作為本屆比賽最年輕的球員,世界盃期間他也才18歲零4個月。「這的確是件非同尋常的事,但歸根結底我只是23人名單中的一員。」 這個年輕的丹麥人已經被他的隊友冠以「小弟」的綽號。實際上,埃里克森和全隊中年輕最大的馬丁·約根森之間年齡相差了17歲。「他們時常會那這事兒開玩笑,因為他們中有些年齡都夠當我爸了。」 盡管如此,和那些老將同場競技時候埃里克森還是能夠發揮出自己能力的。前丹麥國腳斯蒂格·托夫丁仍然記得這位天才少年第一次冒尖的情形,「很多丹麥人並不了解他,但他突然出現在了阿賈克斯一線隊,並讓很多人信服。他在歐冠和荷甲上的表現讓人印象深刻,他球感非常出色,傳球成功率高,並且顯示出與年齡不相符的成熟。如果你想為『超級天才』這個詞找個定義,就是他了。他的確很像勞德魯普,所以這種比較是合乎情理的,他們有著相同的動作,技術和風格。」 阿賈克斯主帥馬丁·約爾也用類似的語調獻上自己的恭維:「他是個天才,是個無所畏懼並積極進取的男孩,他究竟能有多出色?想想那些高價從這里離開的球星,像范德法特或者斯內德,埃里克森當然也能達到這樣的高度。」 埃里克森16歲那年便從家鄉球隊Odense加盟到了球星加工場阿賈克斯,這些年來從這里走出了許多巨星,包括像范德薩,范巴斯滕和伊布拉希莫維奇。有趣的是,這家荷甲巨頭也為丹麥貢獻了眾多國腳,像勞德魯普兄弟,奧爾森(Jesper Olsen),索倫·勒爾比(Soren Lerby)等等。埃里克森在2010年3月3號對陣奧地利的比賽中首次代表國家隊上場,這讓他排在哈拉德·尼爾森(Harald Nielsen)和邁克爾·勞德魯普之後,成為首次代表丹麥上場時第三年輕的國腳。 盡管有一長串的歐洲豪門已經表示了對這位進攻組織者的興趣,最近埃里克森還是把他跟阿賈克斯的合同延長四年。「現在,我有了更多時間來證明自己,我也希望未來有一天我可以去那些歐洲最好的球隊踢球。」 「他毫無疑問是我合作過的最天才的球員。」埃里克森在國家隊的長輩拉斯·雅各布森在丹麥隊在南非首次訓練後對FIFA說道,「他的實力和成熟程度讓人印象深刻。」 幸運的是,埃里克森對於圍繞在身邊的眾多壓力有著充分的准備。「被恭維總是好事,它帶給我信心。」在世界盃上,他希望自己的上場時間越長越好,「我知道這很難,但我會全力證明我自己。」 在世界盃來臨之際,埃里克森完成了自己的另一個夢想,考取了駕照。「我就是在丹麥隊世界盃陣容公布以前考完的。」他大笑著說,如果這個可愛的丹麥正太在場上也能像他平行停車時一般冷靜,他就很有希望從眾多候選人中脫穎而出,成為2010世界盃最佳新秀的獲獎者。 - 盡管埃里克森是本屆世界盃上最年輕的球員,來自北愛爾蘭的諾曼·懷特塞德(Norman Whiteside)依舊保持著- 世界盃史上最年輕出賽者的記錄,在對陣西班牙的比賽時他僅僅17歲零41天。 - 這名丹麥天才的全名叫Christian Dannemann Eriksen. - 在簽約阿賈克斯前埃里克森曾為巴塞羅那和切爾西試訓過。 - 盡管埃里克森只為國家隊出場過兩次,但他已經為各級別國家隊累計出場過38次,另外的36次都是代表丹麥青年隊上場的。 比賽中編輯本段俱樂部生涯克里斯蒂安·埃里克森16歲就被阿賈克斯隊收入帳下,2009-10賽季開始為球隊出戰正式比賽。2010年1月17日他在阿賈克斯與布雷達隊的聯賽中登場,完成頂級聯賽首秀;2010年3月25日阿賈克斯在荷蘭杯中6比0大勝老鷹隊,克里斯蒂安·埃里克森打進了他首個正式比賽進球。 目前克里斯蒂安·埃里克森已經與阿賈克斯隊續約到了2014年。 1995-2005 Middelfart GBK 克里斯蒂安·埃里克森2005-2008 OB 2008-2010 阿賈克斯 代表丹麥U17出場27次,打入9球 代表丹麥U18出場5次,打入1球 代表丹麥U19出場3次,打入1球 代表丹麥隊出場1次 本賽季荷甲出場6次,總計298分鍾,其中有2次首發;歐聯杯出場2次,1次首發並打滿全場 [2] 代表國家隊出場2次 編輯本段國家隊生涯克里斯蒂安·埃里克森2010年入選丹麥國家隊,他目前仍是丹麥國青隊的一員,此前他共為丹麥各年齡段青年隊出場35次打進11球。 2010年3月克里斯蒂安·埃里克森在丹麥隊與奧地利隊的熱身賽中登場,他也因此成為了丹麥隊歷史上第四年輕的國腳。 和隊友一起編輯本段數據統計
賽季俱樂部號碼出場進球國家聯賽等級排名
2009/10阿賈克斯51150荷蘭1  克里斯蒂安森-埃里克森:新勞德魯普 克里斯蒂安-埃里克森,18歲的丹麥未來之星,這個名字很可能在即將開始的南非世界盃上變得家喻戶曉。他是各參賽國集訓名單中最年輕的球員之一,在阿賈克斯第一個賽季的發揮也展現出他具有成為偉大球員的潛質。 在今年三月丹麥1比2不敵奧地利的友誼賽上,埃里克森替補出場完成了他在國家隊的處子秀,這也使他成為了丹麥歷史上第四年輕的國腳。埃里克森能提供給丹麥隊他們所缺少的活力與創造力,他或許能幫助丹麥突破荷蘭、喀麥隆和日本的封鎖,從E組脫穎而出。 早在2008年埃里克森就被評為當年丹麥U17級別的最佳球員,憑借在奧登賽俱樂部和丹麥國青隊的多次精彩演出,他得到了多家歐洲豪門的垂青。但阿賈克斯在2008年10月搶先出手,與他簽約三年收入帳下。2010年1月17日,埃里克森第一次為阿賈克斯一線隊出戰正式比賽。 毫無疑問,埃里克森擁有成為一名優秀球員甚至世界級球員的潛力,當你見識到他在攻擊型中場位置上的表演後,你就不難理解為什麼會有業內人士稱贊他為「新勞德魯普」了。 阿賈克斯主教練約爾將他與斯奈德和范德法特這兩位前阿賈克斯中場進行對比,埃里克森和他們一樣都是組織者同攻擊型中場,約爾評價他說:「如果他不能成為一名非常出色的球員,那錯一定在我。」 埃里克森球風優雅,看他用高超的技術踢球是種享受。他的身體對抗能力偏弱,但他可以用自己的速度、技術和卓越的位置感來彌補。阿賈克斯的51號擅用右腳,有著不錯的傳中技術,並能傳出威脅球來撕開對手的防線。 相比同齡的年輕人,他更具備著超乎尋常的寬闊視野與大局觀,與生俱來的天賦讓他踢球總是顯得那麼輕松寫意。他的精神屬性同樣強大,聰明且好學。他的這些優點正是阿賈克斯所一貫推崇的,因此未來他在這里必定將得到大展拳腳的機會。 埃里克森早就說過,只有當他完全成熟並且當上阿賈克斯的核心之後,他才會考慮轉會去主流聯賽。對他來說,每周穩定的出場時間所帶來的進步遠比金錢來得重要。 在有報道提到博格坎普向溫格推薦埃里克森之後,近幾個月他經常與轉會阿森納聯系在一起。阿賈克斯方面也很快做出了回應,用一紙四年長約將他繼續留在阿姆斯特丹,但能被英超豪門關注已足以證明他的潛力。 如果要說埃里克森有什麼缺點的話,那一定是他的得分能力。盡管他在本賽季出場的19次聯賽中得到了不少破門機會,但直到最後他都沒能收獲一粒進球。這是他需要改進的方面,也是他必須花大力氣提高的。 除了阿森納以外,切爾西和曼聯也都曾對埃里克森表示過興趣,如果他能在世界盃上給人留下深刻印象,各家豪門的邀約定將紛至沓來,丹麥組織者也許會成為歐洲足壇最炙手可熱的新人。

5、米爾頓 埃里克森的資料

米爾頓·H·埃里克森
米爾頓·H·埃里克森不僅是簡快療法的創始人,也是游離於規范的心理學范疇之外的先驅人物。他一生與疾病抗爭,但始終致力於催眠學的研究,並自創了一種催眠術。
1952年後,由於舊病復發,埃里克森只能為他的私人病人看病。在50年的治療實踐中,他治療了近3萬名患者,但沒有寫過一本理論著作,只有他的講座被結集出版。"
五個關鍵思考
1、依靠潛意識
埃里克森的潛意識概念完全區別於弗洛伊德的觀點。在埃里克森看來,「潛意識」並不是「灰暗的壓抑地帶」,而是「光明的儲備地帶」。在潛意識中,積蓄著我們所有的潛力,很好地運用它們能夠解決我們生活中的所有問題。因此我們無需懼怕潛意識,它其實是我們最忠實的盟友。它有著獨特的作用方式,只有依靠它的智慧,我們才能夠改善自己的生活和行為。
2、體驗催眠
埃里克森認為,催眠狀態是一種自然的生理現象,稀鬆平常,我們每天都會經歷。比如走神的片刻、沉思的瞬間,沉醉於引人入勝的閱讀中忘了一切……以上種種都是催眠狀態。當我們的注意力離開「此時此地」,我們就進入了非常近似於被催眠的「入神狀態」。跟我們通常想的不同,這並不是被動的狀態,而是積極的。因為在這個過程中,思考的慣有限制暫時消失,我們可以獲得許多不同的感受——特別是可以直接接觸到自己的潛意識。
3、發現潛能
埃里克森是第一位將「每個人都是唯一的」這一觀點放在首位的心理治療師,他發自內心地尊重每一個個體。因為他認為每個人的身上都存在著獨一無二的潛力:當我們需要的時候直覺就會蘇醒,在不經思考時我們就會做出正確的動作……只要我們學會更加關注自身最細微的感受,這些潛能就會被發掘出來,得以發展。
4、練習自我催眠
埃里克森是最早發現自我催眠的技巧和功效的人。通過學習技巧,我們就能引導自己進入輕度的「靈魂附體」狀態。我們需要掌握合適的技巧:如通過畫面、音樂進行自我暗示,調節呼吸,將注意力集中到身體的某個部位。自我催眠有許多用途:擺脫某些困擾自己的情結,鍛煉記憶力或口才,緩解頭痛等等。另外,自我催眠可以在日常生活中運用,沒有任何副作用。
5、喚醒周圍人
在日常的交流中,埃里克森推崇有創意的、間接迂迴的方式,認為這樣更有說服力。比如,他主張使用暗示性的句子:「啊,這是普羅旺斯美食的味道!」——這樣說就比直接建議「我們去吃普羅旺斯菜!」要好很多。這種暗示的方式可以打亂周圍人的思維結構,改變他們的意識狀態,從而更好地傳遞自己的訊息。並沒有什麼秘訣可言,只要每個人發揮創造力、鍛煉傾聽能力就可以了。

6、埃里克森研究「同一性」時用的是什麼研究方法?

暈,樓上~~~說的是什麼呀,文不對題!!
他做同一性研究其實並沒有太多的方法,主要是理論思考和人物傳記分析~這兩個方法

與埃里克森十七歲那年患脊髓炎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