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放療的副作用
越是生長旺盛的細胞、越是幼稚的細胞,放射線對它們的殺傷力就越大。正是由於放射線的這一特性,它能夠對那些有自主性生長特點,比正常組織細胞生長增殖速度快、細胞分化程度低,比較幼稚的腫瘤細胞產生強大的殺傷作用。放療屬於局部治療,它既有類似手術摧毀腫瘤組織的作用,又能避免手術帶來的組織缺損、畸形或殘廢等痛苦,它不用開刀就可對較深部位的腫瘤灶做局部治療。有時腫瘤已向周圍蔓延或轉移到遠處,手術切不幹凈,則可用放療來代替手術,可見放療在許多方面發揮著自己獨特的優勢。
然而放療也有其不足之處,雖然人體正常組織細胞對放射線敏感性較低,但放射線引起的電離輻射對機體正常組織畢竟有一定的損害,從而帶來一些副作用。
常見的放射反應和損傷可有以下幾種:
一、一般反應;可表現為食慾不振、疲乏無力、頭痛頭暈、免疫功能低下等。
二、消化道反應;可表現為惡心、嘔吐、消化不良、胃脘不適、腹脹、腹瀉等。
三、血象反應;可表現為周圍血中白細胞數降低。血小板減少等骨髓抑制現象。
四、局部反應;由於身體各組織部位對放射線的耐受性不同,且放射線的類型、劑量、照射面積也不同,所以各組織部位的表現也不一致。
(1皮膚,照射范圍的皮膚放射反應一般分為三度;一度放射皮膚反應為乾性皮炎,照射區域內皮膚出現紅斑、發癢、脫毛,並有色素沉著、毛囊擴張,類似痤瘡樣改變。二度皮膚放射反應為濕潤性皮炎,皮膚充血水腫,出現大小不等的透明水泡,破潰後可向外滲液,自覺燒灼劇痛。三度皮膚放射反應為放射性潰瘍及縻爛,自覺劇痛,潰瘍難以癒合,常需切除植皮。皮膚放射損傷因照射部位、射線質量、照射劑量、照射范圍大小而有不同,而且個體差異極大。會陰、腋窩最容易出現皮膚反應。
(2)粘膜 粘膜出現的放射反應與皮膚相似,但因粘膜修復力強,不容易造成太大損傷。
(3 )唾腺 唾腺對放射線很敏感,受放射線照射後腺體破壞,分泌減少,極易發生口乾,有時口乾難以消除。
(4 )眼睛 眼睛的晶體對放射線十分敏感,小劑量的放射線會使晶體混濁,發生白內障。眼角膜在較大劑量照射後會發生潰瘍。
(5)骨骼 骨骼在接受一定量放射線照射後容易發生骨質疏鬆,受外力時易發生骨折。正在生長發育階段的骨組織對放射線非常敏感,小劑量的放射線就會使生長受到抑制,以致發育停止,造成畸形。
( 6 ) 腦 腦對放射線能耐受中等劑量,大劑量放射線則會引起腦萎縮、腦壞死。脊髓對放射線有一定的耐受性。超越耐受劑量會發生射性脊髓炎,輕者可出現感覺與運動障礙,重者可偏癱、截癱。
(7 )肺 肺的損傷在早期為放射性肺炎,晚期為放射性肺纖維化,病人會有胸悶氣短、咳嗽咯痰,甚至發熱,肺功能降低等表現。
(8)腹部 腹部與盆腔放射治療時,放射線超過胃腸耐受劑量會引起放射性胃腸炎。特別是放射性小腸炎,使小腸局部粘膜發生潰瘍、壞死及狹窄,嚴重者需要做手術才能緩解。放射性大腸炎使患者腹瀉、便血。放射性膀胱炎則可表現為尿血、尿頻,嚴重者膀胱攣縮,膀胱排尿無力,需導尿或做手術。放射性腎炎可繼發腎性高血壓、心臟病及心衰。
在進行放療中對以上所提的各種情況需密切注意,在患者出現較重或不能耐受的反應時,應及時調整放療方案或立即停止放療,並對各種副反應對症處理。
為減輕放療的副作用,可以配合中葯來緩解,而且中葯還可以增強放療的效果。
2、癌症如何致死
癌症致命最主要的一點百原因就是癌細胞是無限生長蔓延的,它可以通過淋巴、血行等方式進行轉移,嚴重時瘤子可以在短期內在患者體度內迅速生長和蔓延。 問
惡性腫瘤肆意生長,加之蔓延到身體各個器官和臟器中,這時候手術治療已經不起答作用了。
惡性腫瘤還有可怕的一點是,它是吸收人體養分的,再癌症患者食慾不振的情況下內,它還不斷吸收營養,滋養癌細胞,在這種情況下,人的能量就會一點一點被消耗干凈的。容
3、肺癌的治療步驟過程大概流程?
(一)化學治療
化療是肺癌的主要治療方法,90%以上的肺癌需要接受化療治療。化療對小細胞肺癌的療效無論早期或晚期均較肯定,甚至有約1%的早期小細胞肺癌通過化療治癒。化療也是治療非小細胞肺癌的主要手段,化療治療非小細胞肺癌的腫瘤緩解率為40%~50%。化療一般不能治癒非小細胞肺癌,只能延長患者生存和改善生活質量。化療分為治療性化療和輔助性化療。化療需根據肺癌組織學類型不同選用不同的化療葯物和不同的化療方案。化療除能殺死腫瘤細胞外,對人體正常細胞也有損害,因此化療需要在腫瘤專科醫生指導下進行。近年化療在肺癌中的作用已不再限於不能手術的晚期肺癌患者,而常作為全身治療列入肺癌的綜合治療方案。化療會抑制骨髓造血系統,主要是白細胞和血小板的下降,可以應用粒細胞集落刺激因子和血小板刺激因子治療。化療分為治療性化療和輔助性化療。
(二)放射治療
1.治療原則
放療對小細胞肺癌療效最佳,鱗狀細胞癌次之,腺癌最差。肺癌放療照射野應包括原發灶、淋巴結轉移的縱隔區。同時要輔以葯物治療。鱗狀細胞癌對射線有中等度的敏感性,病變以局部侵犯為主,轉移相對較慢,故多用根治治療。腺癌對射線敏感性差,且容易血道轉移,故較少採用單純放射治療。放療是一種局部治療,常常需要聯合化療。放療與化療的聯合可以視病人的情況不同,採取同步放化療或交替化放療的方法。
2. 放療的分類
根據治療的目的不同分為根治治療、姑息治療、術前新輔助放療、術後輔助放療及腔內放療等。
3.放療的並發症
肺癌放療的並發症包括:放射性肺炎、放射性食管炎、放射性肺纖維化和放射性脊髓炎。上述放射治療相關並發症與放療劑量存在正相關關系,同時也存在個體差異性。
(三)肺癌的外科治療
外科治療是肺癌首選和最主要的治療方法,也是惟一能使肺癌治癒的治療方法。外科手術治療肺癌的目的是:
完全切除肺癌原發病灶及轉移淋巴結,達到臨床治癒;
切除腫瘤的絕大部分,為其他治療創造有利條件,即減瘤手術;
減狀手術:適合於少數病人,如難治性胸膜腔和心包積液,通過切除胸膜和心包種植結節,切除部分心包和胸膜,治癒或緩解心包和胸膜腔積液導致的臨床症狀,延長生命或改善生活質量。減狀手術需同時作局部和全身化療。外科手術治療常常需在術前或術後作輔助化療、放療治療,以提高外科手術的治癒率和患者的生存率。肺癌外科治療的五年生存率為30%~44%;外科手術治療的死亡率1%~2%。
1.手術適應證
肺癌外科治療主要適合於早中期(Ⅰ~Ⅱ期)肺癌、Ⅲa期肺癌和腫瘤局限在一側胸腔的部分選擇性的IIIb期肺癌。
(1)Ⅰ、Ⅱ期肺癌;
(2)Ⅲa期非小細胞肺癌;
(3)病變局限於一側胸腔,能完全切除的部分Ⅲb期非小細胞肺癌;
(4)Ⅲa期及部分Ⅲb期肺癌,經術前新輔助化療後降期的病人;
(5)伴有孤立性轉移(即顱內、腎上腺或肝臟)的非小細胞肺癌,如果原發腫瘤和轉移瘤均適合於外科治療,又無外科手術禁忌證,並能達到原發腫瘤和轉移瘤完全切除者;
(6)診斷明確的非小細胞Ⅲb期肺癌,腫瘤侵犯心包、大血管、膈肌、氣管隆突,經各種檢查排除了遠處或/和微轉移,病變局限,患者無生理性手術禁忌證,能夠達到腫瘤伢受侵組織器官完全切除者;
2.手術禁忌證
(1)已有廣泛轉移的IV期肺癌
(2)伴有多組融合性縱隔淋巴結轉移,尤其是侵襲性縱隔淋巴結轉移者;
(3)伴有對側肺門或縱隔淋巴結轉移的Ⅲb期肺癌;
(4)伴有嚴重內臟功能不全,不能耐受外科手術者;
(5)患有出血性疾病,又不能糾正者。
3. 肺癌外科手術術式的選擇
手術沂切除的原則為:徹底切除原發灶和胸腔內有可能轉移的淋巴結,且盡可能保留正常的肺組織,全肺切除術宜慎重。
(1)肺楔形及局部切除術 是指楔形癌塊切除及部分肺段切除。主要適合於體積較小、年老體弱、肺功能差或癌分化好惡性度較低的早期肺癌;
(2)肺段切除術 是解剖肺段的切除術。主要適合於老年、心肺功能較差的周圍型孤立性早期肺癌,或病變局限的位於肺癌根部的部分中心型肺癌;
(3)肺葉切除術 肺葉切除術適合於肺癌局限於一個肺葉內的周圍型和部分中心型肺癌,中心型肺癌必須保證支氣管殘端無癌殘留。如果肺癌累及兩葉或中間支氣管可行上中葉或下中葉兩葉肺切除術;
(4)支氣管袖狀成型肺葉切除術 這種術式主要適合於肺癌位於肺葉支氣管或中間支氣管開口的中心型肺癌。該術式的好處是即到達了肺癌的完全切除,又保留了健康的肺組織;
(5)支氣管肺動脈袖狀成型肺葉切除術 種術式主要適合於肺癌位於肺葉支氣管或中間支氣管開口、肺癌同時侵犯肺動脈乾的中心型肺癌。手術除需要進行支氣管切除重建外,還需要同時進行肺動脈乾的切除重建。該術式的好處是即到達了肺癌的完全切除,又保留了健康的肺組織;
(6)氣管隆突切除重建術 肺瘤超過主支氣管累及隆突或氣管側壁但未超過2cm時,可作氣管隆突切除重建術或袖式全肺切除,若還保留一葉肺葉時,應力爭保留肺葉的氣管隆突切除重建術。
(7)全肺切除術 全肺切除術是指一側全肺,即右側或左側全肺切除術,主要適合於心肺功能良好、病變較為廣泛、年齡較輕,不適合於肺葉或袖式肺葉切除術的肺癌。全肺切除術的並發症發生率和死亡率均較高,患者的遠期生存率和生活質量均不如肺葉切除術,故需嚴格把握手術適應證。
4.復發性肺癌的外科治療
復發性肺癌包括外科手術後局部殘留癌的復發和肺部新發生的第二個原發性肺癌。對於支氣管殘端殘留癌復發,應爭取再手術,施行支氣管袖狀成型切除殘留癌。
對於肺癌完全切除術後發生的第二個原發性肺癌,只要肺癌適合於外科治療,病人內臟功能能耐受再手術治療,同時也不存在外科技術上的問題,就應該考慮再施行開胸手術切除復發性肺癌。
4、放療後脊髓炎
如果確實是放療造成的放射性脊髓炎的話,很遺憾,並沒有什麼特效葯物。只有用一些營養神經改善微循環的葯物或許可能減輕症狀。
5、我三年前鼻咽癌放療後就引起放射性脊髓炎,低頭下肢麻,今年感覺左脖子有根筋無故在跳動,特別睡覺不能向
根據您的描述好像沒有什麼異常的了,不過還是建議您找個醫生看一下了。必要的時候做個B超,看下皮下有什麼東西沒有,還是建議您找個醫生親眼看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