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產蛋雞腦脊髓炎怎麼治?
該病一般雞群沒有症狀,以產蛋率快速下降為表現,高峰產蛋率會降低至50%左右,半月左右會自然恢復,是由種雞苗帶來。沒有特效治療葯物。發病期雞群用些抗病毒和抗生素,同時加些多維和黃芪多糖,以減緩應激,加快恢復!完
2、產蛋雞腦脊髓炎怎麼治?
可用病毒靈治療,1日齡開始服用。
【防治措施】1.加強平時衛生管理 育雛室要常用10%百毒殺配成適當比例帶雞噴霧消毒,對已發病的病雛和死雛及時焚燒或深埋,以免散布病毒。種雞發生本病時,種蛋應停止用於孵化,待產蛋率恢復正常時,種蛋再入孵。
2.免疫接種 在本病疫區,蛋用雞在90~100日齡用弱毒苗接種,種雞在120~140日齡接種。也可用禽腦脊髓炎病毒油乳劑滅活苗肌注。接種後6周內,種蛋不能孵化。
在非疫區,一律用禽腦脊髓炎病毒油乳劑滅活苗肌注。在本病高發區,可用弱毒苗與油乳苗聯合使用,在70日齡首免後,蛋雞在110~130曰齡再免,種雞在100~110日齡再免。
在一些資料中也有如下建議:
本病主要發生在4周齡以內雛雞,感染日齡越小,症狀越嚴重,死亡率也較高,隨著日齡增長,抵抗力逐漸增強。
1.把好引進種蛋關,不從疫區引進種蛋。曾經患病的母雞造成產蛋下降,在此期間的蛋因可能含有本病毒,因此不宜留作種用。
2.發病雞群應隔離、淘汰、深埋,因為感染雞與易感雞或成年雞之間可以發生水平傳播。
3.感染康復雞和接種疫苗的雞均可產生較強的抵抗力,並將抵抗力通過卵黃傳給子代,使孵出的雛雞在4—6周內具有抵抗力。
(1)活疫苗免疫 目前使用的活疫苗由於對雛雞仍有致病力,因此宜給10周齡以上的後備種雞飲水、滴鼻或點眼全群使用,也可只給5%的雞口服,通過排毒而達到同居感染。
(2)滅活疫苗 對正在產蛋的雞群最好使用滅活苗,因為活疫苗可能影響產蛋,有報道,給3月齡雞接種滅活苗後2周,瓊脂擴散試驗抗體效價多數在1:4以上,持續9個月。
這兩種疫苗可以單獨使用,也可配合使用。弱毒苗在8—10周齡及產前接種;滅活疫苗在開產前一個月肌肉注射;也可以在10—12周齡接種弱毒苗,在開產前一個月再接種滅活苗
3、雞傳染性腦脊髓炎是一種什麼病?
本病是一種以侵害雛雞為主的病毒性傳染病,其主要特徵是病雛運動失調和震顫(特別是頭、頸部),故最早稱本病為「流行性震顫」。
病原體是屬於RNA病毒科腸病毒屬的禽傳染性腦脊髓炎病毒,其對氯仿、乙醚、酸、胰蛋白酶等均有抵抗力,對冰凍和乾燥的抵抗力較強,病毒在糞便中能存活4周以上。病毒的自然宿主為雞、火雞、野雞和鵪鶉等。一旦發病,病毒在環境中很難消除。
(1)流行特點
本病主要感染3周齡以內的幼雞。本病的傳播性極高,可垂直傳播和水平傳播。病雞和帶毒雞通過糞便大量向外排毒,水平傳播主要通過消化道侵入易感雞,使之感染發病;直至感染後3~4周內所產的蛋均帶毒,入孵則有死胚和帶毒雛。有的雛雞在出殼不久即出現臨床症狀。一般的雛雞發病為10%~20%,最高達60%以上,死亡率平均為10%左右,有的可超過50%。成雞感染一般不表現症狀,僅為短時間(2周左右)的減蛋,而後恢復正常。耐過的成雞可產生長期的免疫力,且可經種蛋傳遞給雛雞,雛雞的母源抗體可維持6周左右,這種雛雞在易感期內獲得一定的保護力。
本病一年四季均可發生,主要發生於冬春季。
(2)臨床症狀
病的潛伏期在接觸感染的雞最少為11天,經胚胎傳遞的雞為1~7天。被感染的胚雖不會馬上死亡,但生長緩慢、胚胎麻痹,肌肉萎縮無力,80%的胚不能啄破卵殼而死亡。自然暴發多見於1~2周齡的雛雞。病初表現精神不振,爾後發生漸進性運動失調,嚴重的病雞不能起立或站立,有的不願行動或以飛節著地行走;頭頸呈陣發性震顫,有的還出現晶狀體渾濁或瞳孔反射消失;病雛始終有食慾,但因不能行走與站立,飲食不便,往往被踩死或衰竭死亡,病程一般5~7天,若精心護理病程可延長,促使部分雞康復。成雞感染後僅見到1~2周減蛋,常不為人注意。
(3)剖檢變化
病理剖檢沒有特徵性變化,肉眼病變只有腺胃的肌肉層有一種白色小病灶,成年雞看不到任何損害。有的病例可見到神經組織腫脹和變性。
(4)實驗室診斷
根據疾病僅發生於3周齡以下雛雞,無明顯肉眼病變而震顫和運動失調為主要症狀,以及葯物防治無效等,可以做出初步診斷。確診須進行實驗室試驗。
①瓊擴試驗
用禽腦脊髓炎抗原測定發病中後期雞血清中抗體,若抗原與血清孔間出現清晰可見的沉澱線(有時血清效價較高),可判為陽性。
②雛雞接種試驗
取被檢病雞的腦製成懸液,加雙抗處理後接種健康易感雛雞腦內,若在10天後出現與病雞相同症狀,可做出診斷。
③雞胚接種
將病雛腦製成懸液,加雙抗處理,接種5~7日齡易感雞胚(應無本病病原)卵黃囊,繼續孵化出雛,該試驗雛如在10日齡內出現腦脊髓炎症狀,即可做出診斷。
4、如何防控雞傳染性腦脊髓炎?
本病目前尚無有效的治療方法,一般應將發病雞群撲殺作無害化處理。更主要的是採取有效的措施加以防治。
(1)疫區種雞應用本病疫苗接種免疫。疫苗有兩種,一種是1143株,另一種是本病與雞痘弱毒二聯苗。要求在開產前3~4周接種禽腦髓炎疫苗(AE1143),這樣開產後的種蛋不會帶毒,而且種蛋孵出的雛雞可得到母源抗體的保護(可維持到雛雞6周齡,度過易感日齡)。接種後不足4周齡的蛋不能用於孵化,以防仔雞因垂直傳播而導致發病。
(2)若種雞發病,則產蛋量恢復正常前的種蛋一律不能用於孵化(感染後3~4周內的種蛋帶毒)。
(3)雛雞發病,一般應(全群)淘汰,作銷毀處理,若雞群發病率高、症狀明顯,則更無保留價值。
5、蛋雞400天有了腦脊髓炎應該怎樣治療
雞腦脊髓炎
原發表日期: 2009-04-30 原作者: 為您服務 文章來源: 中國蛋雞肉雞網
-------------------------------------------------------------------------------------------------------
【概述】 本病是一種侵害雛雞中樞神經系統的病毒性傳染病,以運動失調和頭頸部快速震顫為特徵。此病以前稱為流行性震顫,於1930年發現,存在於世界各地,我國也有發生,臨床上發病率低。
禽腦脊髓炎(AE)是禽腦脊髓炎病毒(AEV)引起起的主要侵害幼齡雞的傳染病,其特徵為共濟失調和快速震顫(特別是頭頸部),該病又叫流行性震顫。
全世界所有飼養商品禽的地方都存在本病。成年雞往往是隱性感染,不表現臨床症狀,其垂直傳播可使下一代雛雞出現臨床症狀。
【病因/病原】 本病的病原為禽腦脊髓炎病毒,各地分離株血清無差異,野毒為嗜腸型,易經口感染雛雞,經糞便排出,有些為嗜神經型,造成嚴重神經損害,使雛雞出現神經症狀。病毒對外界環境抵抗力較強,能長期保持感染性。
1.病原特性 雞傳染性腦脊髓炎病毒(AEV)屬於小RNA病毒科腸道病毒屬。病毒粒子大致呈球形,直徑為24~32納米,呈20面體對稱性,衣殼含有32或42個殼粒,無囊膜,氯化銫中的浮密度為1.3,1~1.32克/毫升。
病毒對乙醚、氯仿、胰酶、酸和DNA酶有抵抗力。病禽腦組織中的病毒在50%甘油中可保存40天;在乾燥或冷凍條件下,可存活70天。
AEV可在雞胚成纖維細胞或雞胚腎細胞培養物中增殖,引起細胞變圓、固縮和胞漿顆粒變性等細胞病變;也適應於在雞胚卵黃囊、尿囊腔內生長。
2.病料的採取 病死雞的腦是最好的病料(以表現早期AE症狀或發病不超過2~3天的病禽腦組織為最好)。用無菌操作採取一隻或幾只禽的腦組織作為混合病料,在—20C以下低溫貯存。用組織研磨器將腦組織磨碎,再加人普通肉湯製成10%-20%懸液,1 500轉份離心30分鍾,收取上清液加入1 000國際單位/毫升青黴素和100微克/毫升鏈黴素處理後備用。
3.病原分離 AEV可在雞胚成纖維細胞或雞胚腎細胞培養物中生長繁殖,出現CPE。無AE母源抗體的雞胚於5日齡經卵黃囊接種是分離和繁殖本病毒的最佳途經,應牢記雞胚必須是來自無AEV感染的雞群,否則由於卵黃內存在母源抗體,病毒不能增殖。某些毒株對雞胚毒力弱,必須經多次傳代後才能適應。將處理好的病料接種6日齡雞胚的卵黃囊內,接種後12天檢查其中半數雞胚的病變,感染雞胚萎縮,神經變化,且常發生脫水。肉眼病變為雞胚不運動、腿肌萎縮,雞胚有時死亡。如沒有病變,則讓剩餘半數雞胚孵出,在孵出後的10天內觀察雛雞是否出現AE症狀。此外,還可以用熒光抗體或免疫擴散試驗檢查特異性病毒抗原。
【病因附圖】
【流行病學】 1.易感動物與發病日齡 本病主要發生在1月齡以下雛雞和成年雞,此外,火雞、鵪鶉和野雞也能感染發病。3周齡內的雛雞發病症狀最典型。成年雞及鵪鶉感染本病後產蛋量及孵化率下降10%~20%,發病期間所產蛋孵化出的幼雞可在2周齡內見到症狀和死亡。
2.傳播途徑 可以污染的墊草、人員及其他器具而水平傳播,也可經種蛋傳播給下一代,病雞排毒約為5天,經口、接觸傳播,帶毒雞大多在10日齡內發病。
3.發病季節 大多在冬末春初,同一群雛雞中,母雛的發病率顯著高於公雛。
也有人做了如下總結:
病毒在被污染的糞便中至少能存活4周,由感染雞所產的蛋孵出的雛雞,在出殼前即被感染,而絕大多數出殼雛在孵化室內至少生活一天,因此攜帶病毒的雛雞是本病傳播的主要傳染源。康復雞具有免疫力,並不傳播病毒。經腦內途徑接種在雞中復制AE,可產生最一致的結果。其他已建立起來的實驗性感染途徑有腹腔內、皮下、皮內、靜脈內、肌肉內、坐骨神經內、眼內、口和鼻腔內接種。
在自然條件下,AE基本上是腸道感染。經糞便排毒可達幾天之久,由於病毒對外環境有很強的抵抗力,因而可長期保持感染性。病毒排出的時間部分取決於禽類感染的年齡。很小的雞可排毒2周以上,3周齡以後的雞可能只排毒約5天,污染的墊料是病毒的來源,且容易通過人員流動和污染物而發生水平傳播。
垂直傳播是一很重要的傳播方式。當易感雞群在性成熟後接觸到病毒,通過母雞可使或多或少種蛋發生感染。
AE病毒的宿主范圍似乎有限。雞、雉雞、鵪鶉和火雞都可自然感染。雛雞才會出現症狀,8周齡以上的雞可對本病產生抗體,但感染時並不表現臨床症狀。
本病一年四季都可能發生,尤其是育雛的高峰月分。本病傳播迅速,幾乎可使全群受到侵害。如果所有小雞都來自感染雞群,則發病率一般為40%~60%,病死率平均為25%左右。
【病理學】 雛雞胃有白色針尖大的病灶,肝脂肪變性,脾增生性腫大,腸道有輕微炎症。成年雞幾乎無病變。1.臨床病理學 病死雛雞幾乎沒有明顯的大體病變,僅能見到腦部輕度充血,有時可在肌胃的肌層出現灰白區,少數病理可見延腦和小腦明顯出血。日本的土屈內及椿原觀察到胚胎期感染AE病毒後,大腦兩側出現透明狀腦水腫的病變。2.病理組織學 禽腦脊髓炎的病理組織學病變特徵表現為非化膿性腦脊髓炎,外周神經系統無病變,全身組織器官都有淋巴細胞增長現象。中樞神經系統的病變具體表現為,大腦、中腦、小腦、延腦和脊髓均出現不同程度充血、毛細血管增生和淋巴細胞樣血管套,神經細胞變性、壞死,特別是延腦和脊髓灰質中的神經元出現中央染色質溶解,呈空白或淡染區,少數神經細胞壞死消失或僅留痕跡,部分病例見小軟化灶。小腦浦金野氏細胞常出現區域性壞死、消失,並同時伴有分子層毛細血管和膠質細胞局灶性增生現象。中樞神經各部均有不同程度的膠質細胞呈彌慢性或結節性增生,一般在變性壞死的神經細胞附近,軟化灶處和小血管周圍較多,形成衛星現象、噬神經原現象和膠質小節。腦膜充血並有淋巴細浸潤和膠質細胞增生,形成腦膜炎。腺胃黏膜和肌層以及胰腺間質常見局灶性淋巴細浸潤,這是本病 的特徵性病變之一,在肌胃、肝和腎等組織中有時也可見同樣病變。另外,在心、肝、脾、肺、腎和法氏囊等組織出現不同程度的充血和出血。
【病理學圖】
【症狀】 經胚胎感染的潛伏期約1~7天,經接觸和口感染的潛伏期為11天。少數剛出殼即不能站立的雛雞,蛋黃的吸收及臍帶癒合均良好,這有別於沙門氏菌病和大腸桿菌及孵化溫度不當所造成的弱雛。在自然暴發中,雛雞在1~2周齡發病,經蛋傳染的在出雛時可見弱雛,後漸漸出現運動失調,小雞來回走動或跗關節彎曲前傾,並發出微弱的叫聲,隨後出現頭頸細微的震顫,隨後震顫加強,絕大多數死亡,少數可以耐過。在2~3周齡感染的,隨年齡增大,其臨床症狀不明顯,成年禽可出現暫時的產蛋減少,一般雞群的發病率為20%~40%,死亡率在17%~25%,有免疫力的種雞群後代基本不發病。
AE是一種綜合症。在自然暴發中,它常在雛雞達到1—2周齡時出現,但如果是由於垂直傳播造成的,則在出雛時7天內就能見到病雛。患病雛雞最初表現輕微的眼神愚鈍,繼而出現漸進性的共濟失調,這在迫使雛雞運動時可能容易看到。當共濟失調越來越明顯時,雛雞呈現用跗關節坐下來的傾向,有些雛雞可能拒絕走動,或可能用跗關節和脛來行走,刺激或打擾雛雞可引起頭和頸部震顫,Jungherr發現組織學上呈陽性結果的現場病例中,有36.9%表現為共濟失調,18.3%表現為震顫,35%兩者兼有,9.2%不表現臨床症狀。共濟失調通常發展到雛雞不能走動為止,衰弱、最後死亡。在成年雞中,唯一能察覺的症狀是出現暫時的產蛋量下降15%~10%,但不產生神經症狀。
【症狀圖】
【診斷】 本病必須與維生素D、E、B2缺乏症區別開。維生素E缺乏症一般在2~4周齡發生,較禽腦髓炎晚,剖檢小腦水腫有出血點,而維生素D缺乏則為軟骨症,維生素B 2缺乏發生在2周齡以後,趾爪向內蜷曲。根據病史和臨床症狀可初步診斷,確診需進行實驗室檢查,可用瓊脂擴散方法檢出。
[血清學診斷要點]
1.瓊脂擴散試驗 本試驗可用於確定耐過感染的雞。所有禽的呼腸孤病毒都有相同的群特異性沉澱抗原,並可用瓊脂擴散試驗檢出。瓊脂擴散抗原的制備方法為,在6日齡雞胚卵黃囊內接種病毒,由死亡雞胚收獲絨毛尿囊膜,研磨混勻後作抗原。也可由感染的雞腎細胞培養物制備抗原。應用優質瓊脂(1.2%)以0.01摩爾/升pH7.2PBS(含8%氯化鈉,7.5%甘氨酸)制膠,孔徑約3毫米,孔間距為3毫米,中央1孔,周圍6孔。將已知的陽性樣品加於第1和第4孔內。患關節炎的病禽體內持續含有沉澱抗體,而一般感染呼腸孤病毒的病禽體內抗體在4周後消失。故在普查本病時,應每月檢查一次。
2.中和試驗 本試驗最好用雞胚腎作空斑減少試驗,被檢雞血清1:10—1:5120作2倍系列稀釋後,分別與100個蝕斑單位的病毒等量混合,3712感作45分鍾,每個細胞瓶的細胞單層 接種0.2毫升,吸附1~2.5小時,其間經常搖動,吸去多餘液體後覆蓋5—8毫升含1.2%純瓊脂、5%犢牛血清的MEM,培養5—7天,再加入2~5毫升含有0.001%中性紅的覆蓋瓊脂,
4—12小時計算空斑。以能抑制90%蝕斑的血清稀釋度作為該血清的效價。血清效價達到1:40以上時有診斷意義。
3.熒光抗體試驗 直接熒光抗體試驗是檢出受感染組織中抗原的可靠方法。可用熒光素標記的呼腸孤病毒抗體檢測雞滑膜中或雞腎細胞培養物細胞漿中的抗原。
【治療】 可用病毒靈治療,1日齡開始服用。
【防治措施】 1.加強平時衛生管理 育雛室要常用10%百毒殺配成適當比例帶雞噴霧消毒,對已發病的病雛和死雛及時焚燒或深埋,以免散布病毒。種雞發生本病時,種蛋應停止用於孵化,待產蛋率恢復正常時,種蛋再入孵。
2.免疫接種 在本病疫區,蛋用雞在90~100日齡用弱毒苗接種,種雞在120~140日齡接種。也可用禽腦脊髓炎病毒油乳劑滅活苗肌注。接種後6周內,種蛋不能孵化。
在非疫區,一律用禽腦脊髓炎病毒油乳劑滅活苗肌注。在本病高發區,可用弱毒苗與油乳苗聯合使用,在70日齡首免後,蛋雞在110~130曰齡再免,種雞在100~110日齡再免。
在一些資料中也有如下建議:
本病主要發生在4周齡以內雛雞,感染日齡越小,症狀越嚴重,死亡率也較高,隨著日齡增長,抵抗力逐漸增強。
1.把好引進種蛋關,不從疫區引進種蛋。曾經患病的母雞造成產蛋下降,在此期間的蛋因可能含有本病毒,因此不宜留作種用。
2.發病雞群應隔離、淘汰、深埋,因為感染雞與易感雞或成年雞之間可以發生水平傳播。
3.感染康復雞和接種疫苗的雞均可產生較強的抵抗力,並將抵抗力通過卵黃傳給子代,使孵出的雛雞在4—6周內具有抵抗力。
(1)活疫苗免疫 目前使用的活疫苗由於對雛雞仍有致病力,因此宜給10周齡以上的後備種雞飲水、滴鼻或點眼全群使用,也可只給5%的雞口服,通過排毒而達到同居感染。
(2)滅活疫苗 對正在產蛋的雞群最好使用滅活苗,因為活疫苗可能影響產蛋,有報道,給3月齡雞接種滅活苗後2周,瓊脂擴散試驗抗體效價多數在1:4以上,持續9個月。
這兩種疫苗可以單獨使用,也可配合使用。弱毒苗在8—10周齡及產前接種;滅活疫苗在開產前一個月肌肉注射;也可以在10—12周齡接種弱毒苗,在開產前一個月再接種滅活苗。
如果你認為本網轉載的內容涉及侵權,請作品的作者盡快與我們聯系。電話:010-58677700轉信息中心。
版權和免責聲明
6、怎樣防治雞傳染性腦脊髓炎?
雞傳染性腦脊髓炎是由雞腦脊炎病毒引起的一種中樞神經損害性傳染病,主要損害1月齡以內的雛雞。病雞表現為腿軟無力、癱瘓、頭頸震顫。
(1)流行特點
本病主要發生於雞,各種年齡的雞均可感染,但一般雛雞在1~2日齡易感,7~14日齡為最易感期。此外,火雞、鵪鶉和野雞也能經自然感染而發病。
本病一年四季均可發生,但主要集中在冬、春兩季。
本病既可水平傳播,又能垂直傳播。水平傳播包括病雞與健康雞同居接觸傳染、出雛器內病雛與健雛接觸傳染以及媒介物(如污染的飼料、飲水等)在雞群之間造成傳染。由於該病毒可在雞腸道內繁殖,因而病雞的糞便對本病的傳播更為重要。垂直傳播是成年雞感染病毒之後、產生抗體之前的短時期內,產生含病毒的蛋,孵出帶病雛雞。但是,康復雞所產的蛋含有較高的母源抗體,可對雛雞起到保護作用。
(2)臨床症狀
雞群流行性腦脊髓炎潛伏期為6~7天,典型症狀多出現於雛雞。患病初期,雛雞眼睛呆滯,走路不穩。由於肌肉運動不協調而活動受阻,受到驚擾時就搖搖擺擺地移動,有時可見頭頸部呈神經性震顫。抓握病雞時,也可感覺其全身震顫。隨著病程發展,病雞肌肉不協調的狀況日益加重,腿部麻痹,以致不能行動,完全癱瘓。多數病雞有食慾和飲欲,常藉助翅力移動到食槽和飲水器邊採食和飲水,但許多病重的雞不能移動,因飢餓、缺水、衰弱和互相踐踏而死亡,死亡率一般為10%~20%,最高可達50%。4周齡以上的雞感染後很少表現症狀,成年產蛋雞可見產蛋量急劇下降,蛋重減輕,一般經15天後產蛋量尚可恢復。如僅有少數雞感染時,可能不易察覺,然而在感染後2~3周內,種蛋的孵化率會降低,若受感染的雞胚在孵化過程中不死,由於胎兒缺乏活力,多數不能啄破蛋殼,即使出殼,也常發育不良,精神萎靡,兩腿軟弱無力,出現頭頸震顫等症狀。但在母雞具有免疫力後,其產蛋量和孵化率可能恢復正常。
(3)病理變化
一般肉眼可見的剖檢變化很不明顯。一般自然發病的雛雞,僅能見到腦部的輕度充血,少數病雛的肌胃肌層中散在有灰白區(這需在光線好並仔細檢查才可發現),成年雞發病則無上述變化。
(4)防治措施
本病目前尚無有效的治療方法,應加強預防。①在本病疫區,種雞應於100~120日齡接種雞傳染性腦脊髓炎疫苗,最好用油佐劑滅活苗,也可用弱毒苗,以免病毒在雞體內增強了毒力再排出,反而散布病毒。②種雞如果在飼養管理正常而且無任何症狀的情況下產蛋突然減少,應請獸醫部門作實驗室診斷。若診斷為本病,在產蛋量恢復正常之前,或自產蛋量下降之日算起至少半個月以內,種蛋不要用於孵化,可作商品蛋處理。③雛雞已確認發生本病時,凡出現症狀的雛雞都應立即挑出淘汰,到遠處深埋,以減輕同居感染,保護其他雛雞。如果發病率較高,可考慮全群淘汰,消毒雞舍,重新進雛。重新進雛時可購買原來那個種雞場晚幾批孵出的雛雞,這些雛雞已有母源抗體,對本病有抵抗力。
7、哈爾濱治尖銳濕疣大概價格多少
黑.龍.江.省.青.年.醫學.會.附.屬.醫.院400灬698灬61灬20
.
.
.
.
.
.
.
.
.
.
.
.
,密生成總狀花序,作下垂狀,長10-20厘米,花軸有毛,花梗長7毫米,有密毛;花冠蝶形,由旗瓣、翼瓣和龍骨瓣組成,其中旗瓣基部有一黃斑;雄蕊102體;子房圓筒狀,花柱頭狀,花期初夏。
松樹較幼時的樹冠呈金字塔形,樹枝多呈輪狀著生。幼苗出土、子葉展開以後,首先著生的為初生葉,單生,螺旋狀排列,線狀披針形,葉緣具齒。初生葉行使葉的功能1~3年後,才出現針葉,通常2、3、5枚成束,著生於短枝的頂端。每束針葉基部有葉鞘,早期脫落或宿存。葉肉組織中的樹脂道的位置在成年植株比較恆定,可分為外生、中生、內生3種類型。松樹針葉橫切面中可見1或2個維管束,特殊環境下可在雙維管束松樹中出現維管束合並的情況。球花單性,雌雄同株。球果多數由種鱗組成,成熟後木質化。種鱗的裸露增厚部分稱鱗盾,鱗盾先端的瘤狀突起稱鱗臍。有的樹種鱗臍具刺,有的無。球果成熟時種鱗張開,種子脫落;但少數樹種種鱗則長期保持關閉狀態。每個種鱗具種子2粒,種子上部具一長翅,少數具短翅或無翅。
冠紅楊
冠紅楊,葉片顏色從每年3月發芽期的鮮紅色逐步變為紫紅色、橘紅色,下部葉片變為翡翠綠色,直至每年11月落葉期葉色再轉變為鮮紅色和橘色,葉柄、葉脈、干莖、新梢始終為紫紅色,在整個生育期始終能保持一樹三色。
惠東縣政協委員、民進惠東支部主委許偉忠關於禁種桉樹的建議時,惠東縣委副書記、縣長徐毅表示,惠東種桉樹的人應該「留點飯給子孫後代吃」,他打比方稱,種桉樹就是種「缺德樹」。 [7]
粵擬立法水庫
《廣東省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法〉辦法(草案)》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採用煉山或者全墾方式更新造林,不得栽種桉樹等不利於水源涵養和保護的樹種。現場旁聽的水利廳工作人員表示,桉樹對水源影響很大,因此特別把桉樹列入草案。也有列席的代表支持該做法,認為桉樹落葉到水庫中容易腐化易產生藍藻,藍藻對飲用水是一個很大的威脅。不少委員也持支持態度,同時認為應擴大范圍,不利於水源涵養和保護的樹種都不應栽種。 [8]
珠三角
大面積種植桉樹的危害非常大,將導致土地沙化、肥力下降、抑制當地原生物種,深圳代表會議提交建議,呼籲禁止種植桉樹。 [9]
三水
三水區已啟動林權改革,明確集體林地中的生態公益林由村集體統一管理經營,維護其生態功能。而對於商品林,明文禁止桉樹等對生態具有破壞性樹種的種植。
中國成功地開發了高性能桉木重組材、桉木單板層積材、竹桉復合材料、厚芯桉樹實木復合板材和無醛桉木膠合板製造技術等,桉樹的綜合利用率可以提高至90%以上。 [11]
桉樹不僅僅為工業帶來了價值,也給其他行業帶來了經濟效益。 [11]
造紙與紙漿
桉樹造紙早在20世紀初期就已經開始了,桉樹的纖維平均長度0.75-1.30毫米,它的色澤、密度和抽出物的比率都適於制漿。還有許多大型的造紙廠用桉樹製造生產牛皮紙和列印紙。桉樹木材中的纖維素,可先製成溶解木漿再加工成人造絲,來已獲得相當大的成功。
煉油
桉樹品種有藍桉,直桿桉、史密斯桉、大葉桉、小葉桉、赤桉等。其中藍桉和直桿桉是用來提取桉葉油的主要品種。桉葉油含桉葉醇,為無色或淡黃色液體,具有刺激性清涼香味,主要用於牙膏、漱口劑、食品及醫葯等方面。藍桉、直桿桉樹種優良,利用其枝葉提取桉葉油,質地最佳。
內含黃金
澳大利亞科學家利用X光射線在桉樹的葉子中發現了微量黃金,據信這是人類首次在生物體內發現自然存在的黃金。 [12]
科學家們經過研究發現,澳西部與南部的桉樹和金合歡樹擁有深入且廣泛的根系統,在乾旱時期,它們的根系會掘地三尺找水,一些根系觸及金礦礦脈,根部由此吸食金子的極微小部分。接著,根部會把金稀釋,傳導至樹木的脈絡系統,樹葉頂端積聚大量金物質後,能形成較大的結晶。 [13]
科學家進一步指出,對於植物來說,黃金是有毒的,因此黃金被傳送至樹葉等植物的末端,這樣可以減少破壞性的生化反應。 [12]
此外,研究人員表示,樹葉中所含的黃金量非常少,500棵生長於金礦區的桉樹的葉子中的含金量可能才夠打造一枚婚戒,因此這一發現不會給尋金者帶來財富。不過,科學家指出,這一發現有助於人們以更環保和廉價的方式勘探黃金。 [12]
食用價值
桉樹的樹根可以食用也可以取水。也有的地方用桉樹作為燃料。有許多桉樹的葉子可以用做飼料。
醫學價值
用桉樹鮮葉,採用水上蒸餾法可生產桉樹油(得油率0.5-1.8%)。桉樹主要含桉葉油素(65-75%)。萜烯、異戊葉油,葛縷酮、胡薄荷酮、胡椒酮等成分。還可以作口腔用、鼻炎用、祛痰用、清涼油、驅風膏等葯用原料。
中葯屬性
本品微辛、微苦、平。有疏風解熱、抑菌消炎、防腐止癢的功用。主治預防流行性感冒、流行
性腦脊髓膜炎、上呼吸道感染、咽喉炎、支氣管炎、肺炎、急、慢性腎盂腎炎、腎炎、痢疾、絲蟲病;外用治燒燙傷、蜂窩組炎、乳腺炎、癤腫、丹毒、水田皮炎、皮膚濕癢、腳癬等。單方驗方
1、治腸道黴菌病:大葉桉葉、烏桕葉、江畝葉、三椏苦葉各15-30克,水煎服,每日2次,7天為一療程。
2.治急性胃腸炎:大葉桉葉15克,拔仔葉10克,水煎服。
3.治預防流感、流腦:大葉桉葉15克,水煎服。
4.治稻田性皮炎、皮膚濕疹、遠年爛腳:大葉桉葉、苦楝葉、漆大姑、松柏葉各適量,濃煎外洗。
5.治子宮頸糜爛:大葉桉葉煅存性研末撒患處。(按婦科常規上葯)。
6.治膿皰疹、濕疹:大葉桉葉、苦楝皮各適量。煎水外洗,每日2次。
本品內服常用量9-15克(鮮品15-30克),內服不宜過量。外用適量,煎水外洗。
自然價值
桉樹樹姿優美,四季常青,生長異常迅速,抗旱能力強,宜作行道樹、防風固沙林和園林綠化樹種。樹葉含芳香油,有殺菌驅蚊作用,可提煉香油,還是療養區、住宅區、醫院和公共綠地的良好綠化樹種。
桉樹人工林也是一個巨大的碳庫,據研究,每公頃桉樹每年可吸收9噸二氧化碳,同時釋放氧氣。在退化地上種植桉樹,可使土壤結構得到改善,土壤生物量增多,並使造林地區的小氣候得到改善,生態環境變化。雷州半島過去是赤地千里,環境惡化,森林覆蓋率只有8%,1954年開始大量營造桉樹人工林,現有桉樹近300萬畝,森林覆蓋率達到24%,生態環境明顯改善,成為南亞熱帶重要的農業大市。
桉樹與泓森槐、楊樹混交林,可以充分的利用土地資源和光照資源,達到經濟利益最大化。
混交林是根據植物喜光與耐蔭,樹根紮根的深度,植物生長周期以及嗜肥性的特性進行不同混合搭配,從而達到充分利用土地資源,合理分配不同層的光照,水分和養分。混合林的另一個特點就是林內光照減弱,水分蒸發減少,可以形成林內的小氣候 混合林的根系更加發達,在保持水分和防風固沙的效果會更加;混合林葉冠層厚,枯落物比較多,單位面積落葉更多,比單純林更能提高土壤肥力;混合林品種多,生境比較好,病蟲害的天敵比較多,從而可以有效的抑制病蟲害的繁殖和傳播;由於混交林溫度低、濕度大、風速小,火災的危險系數更低;混交林的主要樹種在伴生樹種的輔助下,主幹可以長的更加通值、圓滿,乾材質量更好。
優質木材
桉樹木材大多即重且較堅硬,抗腐能力強,可用於建築、枕木、礦柱、樁木、傢具、火柴、農具、電桿、圍欄以及碳材等。
危害
綜合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所、中國西南林學院及國家林業局、中央電視台等諸多專家學者和媒體單位的意見和客觀報道,大面積種植桉樹的危害主要體現如下幾個方面:
1、 桉樹是「抽肥機」
桉樹對土壤的肥料和養分需求極大,凡種植了桉樹的,土地肥力下降乃至枯竭,原始植被因為得不到足夠的肥料和養分而受到嚴重破壞,引發土地退化,水土保持情況惡化,土地貧瘠,到時再引種其他植物根本無法存活。土壤強度侵蝕比例逐年升高,山體滑坡和洪澇災害增多。
2、 桉樹是「霸王樹」
桉樹對當地鄉土的、原產、原生的物種有極大的抑制性。它生長了,其他物種就不能生長,而且會慢慢地退縮,最後造成桉樹林都是地表光禿禿的,地被上沒有草、灌木(如家鄉俗稱的當泥樹、牛奶根、雞屎藤、金銀花等),也沒有小喬木及各種中草葯材等。其他物種不能和它一起生存。原生物種衰減、退化,植物種類極為單一,無法給大多數動物提供食物或適宜的棲息環境,林中動物十分稀少甚至絕跡,生物多樣性水平極低,生物食物鏈斷裂,生態十分脆弱,缺少天敵對蟲害進行控制,很易感染蟲災,造成大面積損害,砍伐天然林種植大片樹木種類單一、樹齡相近且十分密集的人工林,會導致「綠色沙漠」;乾燥且易形成火災;還會導致小氣候變化等嚴重的生態危機。生態將遭受顛覆性的破壞,且難以恢復。而且不一定在兩三年內顯現出來。
3、 桉樹施用的化工產品毒性強、毒效長,桉樹氣體有刺激和毒害作用
種植桉樹時將施用某些毒性強、毒效長的化工產品,該產品一旦施加在土地里,將很難清除干凈,對水質污染極大,人畜飲用後將造成不可估量的危害。另外,桉樹發出的氣味對人體有刺激和毒害作用,將威脅當地人民的身體健康。 [14-15]
質疑一:桉樹是「抽水機」,會吸干水分導致乾旱
這是對桉樹最常見的一個質疑:桉樹因蒸騰量很大而造成地下水明顯下降,就像「抽水機」一樣造成土地乾旱、水源枯竭。對此,科學研究的結果卻證明,桉樹對水分的利用效率與其他針葉樹相比相當高,桉樹林在水源涵養、水土保持、氣候調節上發揮的作用,不比其他樹種遜色。大量的實地觀察實驗也表明,桉樹並不直接致旱。科學家Bailly等人長達8年觀測得來的數據也顯示,大葉桉林大部分的水分都滲入了土壤中,反而能有效保持水土。
質疑二:桉樹是「吸肥器」,會導致「地力衰竭」
不少到過桉樹林或親自種植過桉樹的人表示,桉樹對土壤肥料和養分需求極大,但凡種植了桉樹的土地,肥力都有下降乃至枯竭,在種植過桉樹的土壤上再引種的其他植物根本無法存活。在中國,多年從事桉樹研究的科學家白嘉雨通過測定桉樹的養分吸收量,發現桉樹比其他熱帶樹種更具有高效利用養分的能力;在國外,科學家Liani也通過對桉樹林土壤的觀察後發現,桉樹在快速生長期過後,會把期間吸收的營養元素返還給土壤。事實上,「抽水機」和「抽肥機」等負面效應,大多都只發生在造林初期(頭8-10年),此後桉樹的蓄水、蓄肥作用便會逐漸體現。
質疑三:桉樹是「霸王樹」,會抑制其他物種生長
有人指出,桉樹對當地鄉土的、原產、原生的物種有極大抑制性,其他物種不能和它一起生存。的確,依據科學常識判斷,外來物種確有可能對本土生態環境造成危害。但科學研究也同時發現,具有危害性的外來植物幾乎全部是草本植物,而作為喬木的桉樹,其生態危害性尚未真正得到證實。此外,一部分樹種對另一部分樹種的汁液或腐葉敏感現象,也是自然界的正常現象。廣東雷州半島曾對此進行過調查,而研究結果也顯示,當地森林植物多樣性並未因為種植桉樹降低。
討論機制不完備,環保組織變成發言人
這之後,桉樹的「危害」被不斷放大,「綠色和平」的報告和數據被許多「科普作者」、公眾人物、媒體廣泛引用。而其中最新的版本便是西南大旱中的「桉樹致旱」。
擁有大面積桉樹種植的雲南,政府曾就此傳言迅速召開新聞發布會,表明沒有科學依據可以證明桉樹林和橡膠林導致了此次旱災,《人民日報》也刊登了官方林業學者的訪談澄清質疑。
一面是習慣揭露問題的環保組織、媒體的質疑,一面是坐擁桉樹的政府及官方身份的學者、專家,即便這些環保組織、媒體的質疑存在缺乏實地考察、科學證偽態度甚至只是一個觀點,民眾心中的天平也自然傾向了非政府的一方。但最終,「綠色和平」組織的報告,又或是公眾的認識,在民間組織、媒體的不斷論述中,將本來針對人類行為的檢討,歸罪於自然物種的存在。
植物文化
桉樹是桃金娘科Myrtaceae桉屬Eucalyptus植物的統稱,可能起源白堊紀末,因為在始新世和中新世早期已經有了斜序脈的種,它的原始類型具有中生系構造特點,其進化主要是在澳大利亞境內順應著地質史的變化而進行,也取決於它對乾燥、乾旱和半乾旱條件的適應,以旱生系為主,也有中生系和喜冰雪系。
桉樹對乾旱條件的適應導致了一系列形態、解剖結構的形成。最早適應類型之一是在葉上形成樹膠、絨毛或剛毛,但當乾旱加強時,這種保護並不太有效,因此除了少數情況外,僅在植株幼齡發育期被保留下來,以後的階段是形成蠟層表皮。山區和乾旱區生長的桉樹的幼葉和成熟葉上、樹枝上,有時在樹幹上都有藍灰色的蠟層。到現代發育階段,桉樹的角質層加厚,以利於它最安全地適應乾燥條件。應該說,桉樹的再生性狀都是從中生進化系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
澳大利亞北部潮濕地區的各個種,東南部及塔斯馬尼亞州潮濕沿海地區和潮濕山區的很多樹都應歸到中生系。喜冰雪進化系是一種適應了高山寒冷生態的進化系,它包括了生長在澳大利亞的中部乾燥地區的一些種,這個地區的生存條件是晝夜溫度,密生成總狀花序,作下垂狀,長10-20厘米,花軸有毛,花梗長7毫米,有密毛;花冠蝶形,由旗瓣、翼瓣和龍骨瓣組成,其中旗瓣基部有一黃斑;雄蕊102體;子房圓筒狀,花柱頭狀,花期初夏。
松樹較幼時的樹冠呈金字塔形,樹枝多呈輪狀著生。幼苗出土、子葉展開以後,首先著生的為初生葉,單生,螺旋狀排列,線狀披針形,葉緣具齒。初生葉行使葉的功能1~3年後,才出現針葉,通常2、3、5枚成束,著生於短枝的頂端。每束針葉基部有葉鞘,早期脫落或宿存。葉肉組織中的樹脂道的位置在成年植株比較恆定,可分為外生、中生、內生3種類型。松樹針葉橫切面中可見1或2個維管束,特殊環境下可在雙維管束松樹中出現維管束合並的情況。球花單性,雌雄同株。球果多數由種鱗組成,成熟後木質化。種鱗的裸露增厚部分稱鱗盾,鱗盾先端的瘤狀突起稱鱗臍。有的樹種鱗臍具刺,有的無。球果成熟時種鱗張開,種子脫落;但少數樹種種鱗則長期保持關閉狀態。每個種鱗具種子2粒,種子上部具一長翅,少數具短翅或無翅。
冠紅楊
冠紅楊,葉片顏色從每年3月發芽期的鮮紅色逐步變為紫紅色、橘紅色,下部葉片變為翡翠綠色,直至每年11月落葉期葉色再轉變為鮮紅色和橘色,葉柄、葉脈、干莖、新梢始終為紫紅色,在整個生育期始終能保持一樹三色。
惠東縣政協委員、民進惠東支部主委許偉忠關於禁種桉樹的建議時,惠東縣委副書記、縣長徐毅表示,惠東種桉樹的人應該「留點飯給子孫後代吃」,他打比方稱,種桉樹就是種「缺德樹」。 [7]
粵擬立法水庫
《廣東省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法〉辦法(草案)》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採用煉山或者全墾方式更新造林,不得栽種桉樹等不利於水源涵養和保護的樹種。現場旁聽的水利廳工作人員表示,桉樹對水源影響很大,因此特別把桉樹列入草案。也有列席的代表支持該做法,認為桉樹落葉到水庫中容易腐化易產生藍藻,藍藻對飲用水是一個很大的威脅。不少委員也持支持態度,同時認為應擴大范圍,不利於水源涵養和保護的樹種都不應栽種。 [8]
珠三角
大面積種植桉樹的危害非常大,將導致土地沙化、肥力下降、抑制當地原生物種,深圳代表會議提交建議,呼籲禁止種植桉樹。 [9]
三水
三水區已啟動林權改革,明確集體林地中的生態公益林由村集體統一管理經營,維護其生態功能。而對於商品林,明文禁止桉樹等對生態具有破壞性樹種的種植。
中國成功地開發了高性能桉木重組材、桉木單板層積材、竹桉復合材料、厚芯桉樹實木復合板材和無醛桉木膠合板製造技術等,桉樹的綜合利用率可以提高至90%以上。 [11]
桉樹不僅僅為工業帶來了價值,也給其他行業帶來了經濟效益。 [11]
造紙與紙漿
桉樹造紙早在20世紀初期就已經開始了,桉樹的纖維平均長度0.75-1.30毫米,它的色澤、密度和抽出物的比率都適於制漿。還有許多大型的造紙廠用桉樹製造生產牛皮紙和列印紙。桉樹木材中的纖維素,可先製成溶解木漿再加工成人造絲,來已獲得相當大的成功。
煉油
桉樹品種有藍桉,直桿桉、史密斯桉、大葉桉、小葉桉、赤桉等。其中藍桉和直桿桉是用來提取桉葉油的主要品種。桉葉油含桉葉醇,為無色或淡黃色液體,具有刺激性清涼香味,主要用於牙膏、漱口劑、食品及醫葯等方面。藍桉、直桿桉樹種優良,利用其枝葉提取桉葉油,質地最佳。
內含黃金
澳大利亞科學家利用X光射線在桉樹的葉子中發現了微量黃金,據信這是人類首次在生物體內發現自然存在的黃金。 [12]
科學家們經過研究發現,澳西部與南部的桉樹和金合歡樹擁有深入且廣泛的根系統,在乾旱時期,它們的根系會掘地三尺找水,一些根系觸及金礦礦脈,根部由此吸食金子的極微小部分。接著,根部會把金稀釋,傳導至樹木的脈絡系統,樹葉頂端積聚大量金物質後,能形成較大的結晶。 [13]
科學家進一步指出,對於植物來說,黃金是有毒的,因此黃金被傳送至樹葉等植物的末端,這樣可以減少破壞性的生化反應。 [12]
此外,研究人員表示,樹葉中所含的黃金量非常少,500棵生長於金礦區的桉樹的葉子中的含金量可能才夠打造一枚婚戒,因此這一發現不會給尋金者帶來財富。不過,科學家指出,這一發現有助於人們以更環保和廉價的方式勘探黃金。 [12]
食用價值
桉樹的樹根可以食用也可以取水。也有的地方用桉樹作為燃料。有許多桉樹的葉子可以用做飼料。
醫學價值
用桉樹鮮葉,採用水上蒸餾法可生產桉樹油(得油率0.5-1.8%)。桉樹主要含桉葉油素(65-75%)。萜烯、異戊葉油,葛縷酮、胡薄荷酮、胡椒酮等成分。還可以作口腔用、鼻炎用、祛痰用、清涼油、驅風膏等葯用原料。
中葯屬性
本品微辛、微苦、平。有疏風解熱、抑菌消炎、防腐止癢的功用。主治預防流行性感冒、流行
性腦脊髓膜炎、上呼吸道感染、咽喉炎、支氣管炎、肺炎、急、慢性腎盂腎炎、腎炎、痢疾、絲蟲病;外用治燒燙傷、蜂窩組炎、乳腺炎、癤腫、丹毒、水田皮炎、皮膚濕癢、腳癬等。單方驗方
1、治腸道黴菌病:大葉桉葉、烏桕葉、江畝葉、三椏苦葉各15-30克,水煎服,每日2次,7天為一療程。
2.治急性胃腸炎:大葉桉葉15克,拔仔葉10克,水煎服。
3.治預防流感、流腦:大葉桉葉15克,水煎服。
4.治稻田性皮炎、皮膚濕疹、遠年爛腳:大葉桉葉、苦楝葉、漆大姑、松柏葉各適量,濃煎外洗。
5.治子宮頸糜爛:大葉桉葉煅存性研末撒患處。(按婦科常規上葯)。
6.治膿皰疹、濕疹:大葉桉葉、苦楝皮各適量。煎水外洗,每日2次。
本品內服常用量9-15克(鮮品15-30克),內服不宜過量。外用適量,煎水外洗。
自然價值
桉樹樹姿優美,四季常青,生長異常迅速,抗旱能力強,宜作行道樹、防風固沙林和園林綠化樹種。樹葉含芳香油,有殺菌驅蚊作用,可提煉香油,還是療養區、住宅區、醫院和公共綠地的良好綠化樹種。
桉樹人工林也是一個巨大的碳庫,據研究,每公頃桉樹每年可吸收9噸二氧化碳,同時釋放氧氣。在退化地上種植桉樹,可使土壤結構得到改善,土壤生物量增多,並使造林地區的小氣候得到改善,生態環境變化。雷州半島過去是赤地千里,環境惡化,森林覆蓋率只有8%,1954年開始大量營造桉樹人工林,現有桉樹近300萬畝,森林覆蓋率達到24%,生態環境明顯改善,成為南亞熱帶重要的農業大市。
桉樹與泓森槐、楊樹混交林,可以充分的利用土地資源和光照資源,達到經濟利益最大化。
混交林是根據植物喜光與耐蔭,樹根紮根的深度,植物生長周期以及嗜肥性的特性進行不同混合搭配,從而達到充分利用土地資源,合理分配不同層的光照,水分和養分。混合林的另一個特點就是林內光照減弱,水分蒸發減少,可以形成林內的小氣候 混合林的根系更加發達,在保持水分和防風固沙的效果會更加;混合林葉冠層厚,枯落物比較多,單位面積落葉更多,比單純林更能提高土壤肥力;混合林品種多,生境比較好,病蟲害的天敵比較多,從而可以有效的抑制病蟲害的繁殖和傳播;由於混交林溫度低、濕度大、風速小,火災的危險系數更低;混交林的主要樹種在伴生樹種的輔助下,主幹可以長的更加通值、圓滿,乾材質量更好。
優質木材
桉樹木材大多即重且較堅硬,抗腐能力強,可用於建築、枕木、礦柱、樁木、傢具、火柴、農具、電桿、圍欄以及碳材等。
危害
綜合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所、中國西南林學院及國家林業局、中央電視台等諸多專家學者和媒體單位的意見和客觀報道,大面積種植桉樹的危害主要體現如下幾個方面:
1、 桉樹是「抽肥機」
桉樹對土壤的肥料和養分需求極大,凡種植了桉樹的,土地肥力下降乃至枯竭,原始植被因為得不到足夠的肥料和養分而受到嚴重破壞,引發土地退化,水土保持情況惡化,土地貧瘠,到時再引種其他植物根本無法存活。土壤強度侵蝕比例逐年升高,山體滑坡和洪澇災害增多。
2、 桉樹是「霸王樹」
桉樹對當地鄉土的、原產、原生的物種有極大的抑制性。它生長了,其他物種就不能生長,而且會慢慢地退縮,最後造成桉樹林都是地表光禿禿的,地被上沒有草、灌木(如家鄉俗稱的當泥樹、牛奶根、雞屎藤、金銀花等),也沒有小喬木及各種中草葯材等。其他物種不能和它一起生存。原生物種衰減、退化,植物種類極為單一,無法給大多數動物提供食物或適宜的棲息環境,林中動物十分稀少甚至絕跡,生物多樣性水平極低,生物食物鏈斷裂,生態十分脆弱,缺少天敵對蟲害進行控制,很易感染蟲災,造成大面積損害,砍伐天然林種植大片樹木種類單一、樹齡相近且十分密集的人工林,會導致「綠色沙漠」;乾燥且易形成火災;還會導致小氣候變化等嚴重的生態危機。生態將遭受顛覆性的破壞,且難以恢復。而且不一定在兩三年內顯現出來。
3、 桉樹施用的化工產品毒性強、毒效長,桉樹氣體有刺激和毒害作用
種植桉樹時將施用某些毒性強、毒效長的化工產品,該產品一旦施加在土地里,將很難清除干凈,對水質污染極大,人畜飲用後將造成不可估量的危害。另外,桉樹發出的氣味對人體有刺激和毒害作用,將威脅當地人民的身體健康。 [14-15]
質疑一:桉樹是「抽水機」,會吸干水分導致乾旱
這是對桉樹最常見的一個質疑:桉樹因蒸騰量很大而造成地下水明顯下降,就像「抽水機」一樣造成土地乾旱、水源枯竭。對此,科學研究的結果卻證明,桉樹對水分的利用效率與其他針葉樹相比相當高,桉樹林在水源涵養、水土保持、氣候調節上發揮的作用,不比其他樹種遜色。大量的實地觀察實驗也表明,桉樹並不直接致旱。科學家Bailly等人長達8年觀測得來的數據也顯示,大葉桉林大部分的水分都滲入了土壤中,反而能有效保持水土。
質疑二:桉樹是「吸肥器」,會導致「地力衰竭」
不少到過桉樹林或親自種植過桉樹的人表示,桉樹對土壤肥料和養分需求極大,但凡種植了桉樹的土地,肥力都有下降乃至枯竭,在種植過桉樹的土壤上再引種的其他植物根本無法存活。在中國,多年從事桉樹研究的科學家白嘉雨通過測定桉樹的養分吸收量,發現桉樹比其他熱帶樹種更具有高效利用養分的能力;在國外,科學家Liani也通過對桉樹林土壤的觀察後發現,桉樹在快速生長期過後,會把期間吸收的營養元素返還給土壤。事實上,「抽水機」和「抽肥機」等負面效應,大多都只發生在造林初期(頭8-10年),此後桉樹的蓄水、蓄肥作用便會逐漸體現。
質疑三:桉樹是「霸王樹」,會抑制其他物種生長
有人指出,桉樹對當地鄉土的、原產、原生的物種有極大抑制性,其他物種不能和它一起生存。的確,依據科學常識判斷,外來物種確有可能對本土生態環境造成危害。但科學研究也同時發現,具有危害性的外來植物幾乎全部是草本植物,而作為喬木的桉樹,其生態危害性尚未真正得到證實。此外,一部分樹種對另一部分樹種的汁液或腐葉敏感現象,也是自然界的正常現象。廣東雷州半島曾對此進行過調查,而研究結果也顯示,當地森林植物多樣性並未因為種植桉樹降低。
討論機制不完備,環保組織變成發言人
這之後,桉樹的「危害」被不斷放大,「綠色和平」的報告和數據被許多
8、蛋雞400天有了腦脊髓炎應該怎樣治療原因/什麼病
【概述】 本病是一種侵害雛雞中樞神經系統的病毒性傳染病,以運動失調和頭頸部快速震顫為特徵。此病以前稱為流行性震顫,於1930年發現,存在於世界各地,我國也有發生,臨床上發病率低。
禽腦脊髓炎(AE)是禽腦脊髓炎病毒(AEV)引起起的主要侵害幼齡雞的傳染病,其特徵為共濟失調和快速震顫(特別是頭頸部),該病又叫流行性震顫。
全世界所有飼養商品禽的地方都存在本病。成年雞往往是隱性感染,不表現臨床症狀,其垂直傳播可使下一代雛雞出現臨床症狀。
【病因/病原】 本病的病原為禽腦脊髓炎病毒,各地分離株血清無差異,野毒為嗜腸型,易經口感染雛雞,經糞便排出,有些為嗜神經型,造成嚴重神經損害,使雛雞出現神經症狀。病毒對外界環境抵抗力較強,能長期保持感染性。
1.病原特性 雞傳染性腦脊髓炎病毒(AEV)屬於小RNA病毒科腸道病毒屬。病毒粒子大致呈球形,直徑為24~32納米,呈20面體對稱性,衣殼含有32或42個殼粒,無囊膜,氯化銫中的浮密度為1.3,1~1.32克/毫升。
病毒對乙醚、氯仿、胰酶、酸和DNA酶有抵抗力。病禽腦組織中的病毒在50%甘油中可保存40天;在乾燥或冷凍條件下,可存活70天。
AEV可在雞胚成纖維細胞或雞胚腎細胞培養物中增殖,引起細胞變圓、固縮和胞漿顆粒變性等細胞病變;也適應於在雞胚卵黃囊、尿囊腔內生長。
2.病料的採取 病死雞的腦是最好的病料(以表現早期AE症狀或發病不超過2~3天的病禽腦組織為最好)。用無菌操作採取一隻或幾只禽的腦組織作為混合病料,在—20C以下低溫貯存。用組織研磨器將腦組織磨碎,再加人普通肉湯製成10%-20%懸液,1 500轉份離心30分鍾,收取上清液加入1 000國際單位/毫升青黴素和100微克/毫升鏈黴素處理後備用。
3.病原分離 AEV可在雞胚成纖維細胞或雞胚腎細胞培養物中生長繁殖,出現CPE。無AE母源抗體的雞胚於5日齡經卵黃囊接種是分離和繁殖本病毒的最佳途經,應牢記雞胚必須是來自無AEV感染的雞群,否則由於卵黃內存在母源抗體,病毒不能增殖。某些毒株對雞胚毒力弱,必須經多次傳代後才能適應。將處理好的病料接種6日齡雞胚的卵黃囊內,接種後12天檢查其中半數雞胚的病變,感染雞胚萎縮,神經變化,且常發生脫水。肉眼病變為雞胚不運動、腿肌萎縮,雞胚有時死亡。如沒有病變,則讓剩餘半數雞胚孵出,在孵出後的10天內觀察雛雞是否出現AE症狀。此外,還可以用熒光抗體或免疫擴散試驗檢查特異性病毒抗原。
【病因附圖】
【流行病學】 1.易感動物與發病日齡 本病主要發生在1月齡以下雛雞和成年雞,此外,火雞、鵪鶉和野雞也能感染發病。3周齡內的雛雞發病症狀最典型。成年雞及鵪鶉感染本病後產蛋量及孵化率下降10%~20%,發病期間所產蛋孵化出的幼雞可在2周齡內見到症狀和死亡。
2.傳播途徑 可以污染的墊草、人員及其他器具而水平傳播,也可經種蛋傳播給下一代,病雞排毒約為5天,經口、接觸傳播,帶毒雞大多在10日齡內發病。
3.發病季節 大多在冬末春初,同一群雛雞中,母雛的發病率顯著高於公雛。
也有人做了如下總結:
病毒在被污染的糞便中至少能存活4周,由感染雞所產的蛋孵出的雛雞,在出殼前即被感染,而絕大多數出殼雛在孵化室內至少生活一天,因此攜帶病毒的雛雞是本病傳播的主要傳染源。康復雞具有免疫力,並不傳播病毒。經腦內途徑接種在雞中復制AE,可產生最一致的結果。其他已建立起來的實驗性感染途徑有腹腔內、皮下、皮內、靜脈內、肌肉內、坐骨神經內、眼內、口和鼻腔內接種。
在自然條件下,AE基本上是腸道感染。經糞便排毒可達幾天之久,由於病毒對外環境有很強的抵抗力,因而可長期保持感染性。病毒排出的時間部分取決於禽類感染的年齡。很小的雞可排毒2周以上,3周齡以後的雞可能只排毒約5天,污染的墊料是病毒的來源,且容易通過人員流動和污染物而發生水平傳播。
垂直傳播是一很重要的傳播方式。當易感雞群在性成熟後接觸到病毒,通過母雞可使或多或少種蛋發生感染。
AE病毒的宿主范圍似乎有限。雞、雉雞、鵪鶉和火雞都可自然感染。雛雞才會出現症狀,8周齡以上的雞可對本病產生抗體,但感染時並不表現臨床症狀。
本病一年四季都可能發生,尤其是育雛的高峰月分。本病傳播迅速,幾乎可使全群受到侵害。如果所有小雞都來自感染雞群,則發病率一般為40%~60%,病死率平均為25%左右。
【病理學】 雛雞胃有白色針尖大的病灶,肝脂肪變性,脾增生性腫大,腸道有輕微炎症。成年雞幾乎無病變。1.臨床病理學 病死雛雞幾乎沒有明顯的大體病變,僅能見到腦部輕度充血,有時可在肌胃的肌層出現灰白區,少數病理可見延腦和小腦明顯出血。日本的土屈內及椿原觀察到胚胎期感染AE病毒後,大腦兩側出現透明狀腦水腫的病變。2.病理組織學 禽腦脊髓炎的病理組織學病變特徵表現為非化膿性腦脊髓炎,外周神經系統無病變,全身組織器官都有淋巴細胞增長現象。中樞神經系統的病變具體表現為,大腦、中腦、小腦、延腦和脊髓均出現不同程度充血、毛細血管增生和淋巴細胞樣血管套,神經細胞變性、壞死,特別是延腦和脊髓灰質中的神經元出現中央染色質溶解,呈空白或淡染區,少數神經細胞壞死消失或僅留痕跡,部分病例見小軟化灶。小腦浦金野氏細胞常出現區域性壞死、消失,並同時伴有分子層毛細血管和膠質細胞局灶性增生現象。中樞神經各部均有不同程度的膠質細胞呈彌慢性或結節性增生,一般在變性壞死的神經細胞附近,軟化灶處和小血管周圍較多,形成衛星現象、噬神經原現象和膠質小節。腦膜充血並有淋巴細浸潤和膠質細胞增生,形成腦膜炎。腺胃黏膜和肌層以及胰腺間質常見局灶性淋巴細浸潤,這是本病 的特徵性病變之一,在肌胃、肝和腎等組織中有時也可見同樣病變。另外,在心、肝、脾、肺、腎和法氏囊等組織出現不同程度的充血和出血。
【病理學圖】
【症狀】 經胚胎感染的潛伏期約1~7天,經接觸和口感染的潛伏期為11天。少數剛出殼即不能站立的雛雞,蛋黃的吸收及臍帶癒合均良好,這有別於沙門氏菌病和大腸桿菌及孵化溫度不當所造成的弱雛。在自然暴發中,雛雞在1~2周齡發病,經蛋傳染的在出雛時可見弱雛,後漸漸出現運動失調,小雞來回走動或跗關節彎曲前傾,並發出微弱的叫聲,隨後出現頭頸細微的震顫,隨後震顫加強,絕大多數死亡,少數可以耐過。在2~3周齡感染的,隨年齡增大,其臨床症狀不明顯,成年禽可出現暫時的產蛋減少,一般雞群的發病率為20%~40%,死亡率在17%~25%,有免疫力的種雞群後代基本不發病。
AE是一種綜合症。在自然暴發中,它常在雛雞達到1—2周齡時出現,但如果是由於垂直傳播造成的,則在出雛時7天內就能見到病雛。患病雛雞最初表現輕微的眼神愚鈍,繼而出現漸進性的共濟失調,這在迫使雛雞運動時可能容易看到。當共濟失調越來越明顯時,雛雞呈現用跗關節坐下來的傾向,有些雛雞可能拒絕走動,或可能用跗關節和脛來行走,刺激或打擾雛雞可引起頭和頸部震顫,Jungherr發現組織學上呈陽性結果的現場病例中,有36.9%表現為共濟失調,18.3%表現為震顫,35%兩者兼有,9.2%不表現臨床症狀。共濟失調通常發展到雛雞不能走動為止,衰弱、最後死亡。在成年雞中,唯一能察覺的症狀是出現暫時的產蛋量下降15%~10%,但不產生神經症狀。
【症狀圖】
【診斷】 本病必須與維生素D、E、B2缺乏症區別開。維生素E缺乏症一般在2~4周齡發生,較禽腦髓炎晚,剖檢小腦水腫有出血點,而維生素D缺乏則為軟骨症,維生素B 2缺乏發生在2周齡以後,趾爪向內蜷曲。根據病史和臨床症狀可初步診斷,確診需進行實驗室檢查,可用瓊脂擴散方法檢出。
[血清學診斷要點]
1.瓊脂擴散試驗 本試驗可用於確定耐過感染的雞。所有禽的呼腸孤病毒都有相同的群特異性沉澱抗原,並可用瓊脂擴散試驗檢出。瓊脂擴散抗原的制備方法為,在6日齡雞胚卵黃囊內接種病毒,由死亡雞胚收獲絨毛尿囊膜,研磨混勻後作抗原。也可由感染的雞腎細胞培養物制備抗原。應用優質瓊脂(1.2%)以0.01摩爾/升pH7.2PBS(含8%氯化鈉,7.5%甘氨酸)制膠,孔徑約3毫米,孔間距為3毫米,中央1孔,周圍6孔。將已知的陽性樣品加於第1和第4孔內。患關節炎的病禽體內持續含有沉澱抗體,而一般感染呼腸孤病毒的病禽體內抗體在4周後消失。故在普查本病時,應每月檢查一次。
2.中和試驗 本試驗最好用雞胚腎作空斑減少試驗,被檢雞血清1:10—1:5120作2倍系列稀釋後,分別與100個蝕斑單位的病毒等量混合,3712感作45分鍾,每個細胞瓶的細胞單層 接種0.2毫升,吸附1~2.5小時,其間經常搖動,吸去多餘液體後覆蓋5—8毫升含1.2%純瓊脂、5%犢牛血清的MEM,培養5—7天,再加入2~5毫升含有0.001%中性紅的覆蓋瓊脂,
4—12小時計算空斑。以能抑制90%蝕斑的血清稀釋度作為該血清的效價。血清效價達到1:40以上時有診斷意義。
3.熒光抗體試驗 直接熒光抗體試驗是檢出受感染組織中抗原的可靠方法。可用熒光素標記的呼腸孤病毒抗體檢測雞滑膜中或雞腎細胞培養物細胞漿中的抗原。
【治療】 可用病毒靈治療,1日齡開始服用。
【防治措施】 1.加強平時衛生管理 育雛室要常用10%百毒殺配成適當比例帶雞噴霧消毒,對已發病的病雛和死雛及時焚燒或深埋,以免散布病毒。種雞發生本病時,種蛋應停止用於孵化,待產蛋率恢復正常時,種蛋再入孵。
2.免疫接種 在本病疫區,蛋用雞在90~100日齡用弱毒苗接種,種雞在120~140日齡接種。也可用禽腦脊髓炎病毒油乳劑滅活苗肌注。接種後6周內,種蛋不能孵化。
在非疫區,一律用禽腦脊髓炎病毒油乳劑滅活苗肌注。在本病高發區,可用弱毒苗與油乳苗聯合使用,在70日齡首免後,蛋雞在110~130曰齡再免,種雞在100~110日齡再免。
在一些資料中也有如下建議:
本病主要發生在4周齡以內雛雞,感染日齡越小,症狀越嚴重,死亡率也較高,隨著日齡增長,抵抗力逐漸增強。
1.把好引進種蛋關,不從疫區引進種蛋。曾經患病的母雞造成產蛋下降,在此期間的蛋因可能含有本病毒,因此不宜留作種用。
2.發病雞群應隔離、淘汰、深埋,因為感染雞與易感雞或成年雞之間可以發生水平傳播。
3.感染康復雞和接種疫苗的雞均可產生較強的抵抗力,並將抵抗力通過卵黃傳給子代,使孵出的雛雞在4—6周內具有抵抗力。
(1)活疫苗免疫 目前使用的活疫苗由於對雛雞仍有致病力,因此宜給10周齡以上的後備種雞飲水、滴鼻或點眼全群使用,也可只給5%的雞口服,通過排毒而達到同居感染。
(2)滅活疫苗 對正在產蛋的雞群最好使用滅活苗,因為活疫苗可能影響產蛋,有報道,給3月齡雞接種滅活苗後2周,瓊脂擴散試驗抗體效價多數在1:4以上,持續9個月。
這兩種疫苗可以單獨使用,也可配合使用。弱毒苗在8—10周齡及產前接種;滅活疫苗在開產前一個月肌肉注射;也可以在10—12周齡接種弱毒苗,在開產前一個月再接種滅活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