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流行性腦脊髓膜炎的流行特徵是怎樣的?
1.廣泛分布於各地
本病廣泛分布於我國各地,由於人群免疫力及受感染機會不同,大城市發病較少,但一年四季均有發生,中小城鎮發病較多,山區及偏僻農村可多年無病人,一旦傳染源輸入則可引起暴發流行。
感染性強、帶菌率高、發病率相對較低是流行性腦脊髓膜炎的特點。在人口集中、交通方便的城鄉居民中,3~5年出現一次流行高峰,8~10年出現一次較大流行。而且多發於冬春季,以5歲以下兒童發病最多。
近年來,由於大面積的預防接種(普種),有的地方已納入計劃免疫,使流腦的發病率大大下降,打破了以往流行的周期性,暴發流行極少見。
2、流行性腦脊髓膜炎的預防措施有哪些?
了解流腦的特點,及早發現病人。懷疑是流腦時,應注意身上有無出血點,注意病人精神狀態,若出現頭痛嘔吐現象,應及時到醫院檢查,以確定診斷。患者應當盡早隔離起來,有條件的送到醫院治療;無條件時,最好住單人房間,盡量減少探望的人員,更不要帶小孩去患病人家中串門。健康人少與患者接觸,接觸患者時應戴口罩。房間要經常通風換氣,保證空氣新鮮。
腦膜炎雙球菌,對外界的抵抗力非常低,既怕冷又怕熱,日光照射2小時可以殺滅在自然環境中很快死亡。所以,居室要每天定時開窗通風換氣;要做到「三曬」,即曬衣服、曬被褥、人曬太陽。
感染流腦病菌的患者及眾多的帶菌者是傳染源,流腦又是通過流腦患者或帶菌者口鼻噴出來的飛沫經空氣傳染的。所以,在流腦流行季節、要盡量少去公共場所如電影院、商場、集市等,必要時外出要戴口罩。
3、流行性腦脊髓膜炎多發生於什麼年齡
本病好發於冬春季節,尤以春季較多,以小兒和青少年為主,但因各地地理位置不同,發病季節有些差異。如北京地區每年自冬末開始,2—4月份達到高峰,5月逐漸下降。由於人群易感性的不同,我國城鄉的發病年齡也有差異。大城市2歲以下小兒發病率高,中小城鎮及交通發達農村15歲以下小兒佔多數,而邊遠農村及山區則高年齡組患病較多,而且常易引起暴發流行
4、流行性腦脊髓膜炎的表現是什麼?
簡稱流腦,系由腦膜炎雙球菌引起的小孩子急性呼吸道傳染病。起病急,病初有發熱、上呼吸道感染的症狀,繼之嘔吐、頭痛,迅速在皮膚出現出血性皮疹,即瘀點。瘀點分布不均勻,可散布全身各處,以頸部、軀干、四肢多見。大小不等,自針頭、針帽至1~2厘米,初為淡紅,後呈鮮紅、紫紅或紫風瘀斑,大片瘀斑中央可變為黑色壞死,自瘀點、瘀斑取血作塗片染色,可找到腦膜炎雙球菌。此瘀點、瘀斑系由該菌栓塞毛細血管及細菌毒素損壞血管壁所致。體檢發現頸部有阻力。根據流行季節,患兒突然發熱、頭痛、嘔吐等症狀,身上有出血性皮疹,即可初步診斷本病。
5、流行性腦脊髓膜炎主要臨床表現有哪些?
流行性腦脊髓膜炎傷及的神經不一,症狀也不一。
因對病情了解不夠,需助詳細說明發病年齡,發病時間,發病准確部位,檢查結果(原始磁共震照片),現病情詳細症狀,曾做過的治療,越細越好,這對病情分析定性、評估及治療有很大的幫助,看能否幫你。
6、流行性腦脊髓膜炎臨床分型有哪些?
流行性腦脊髓膜炎臨床分型可為3型:(1)普通型。占發病者的90%,突然起病、高熱,有淤點及腦膜刺激征。
(2)暴發型。可分為休克型、腦型和混合型。
①休克型:多見於2歲以下小嬰兒。休克在發病24小時內發生,短期內出現遍及全身的淤點,迅速擴大融合成大片淤斑,循環衰竭,血壓下降,尿量減少,可危及生命。
②腦型:多見於年長兒。發病急,出現顱內壓增高症狀、發熱及淤斑,患兒反復嘔吐、頻繁驚厥、肌張力增高、四肢強直、嗜睡乃至昏迷,嚴重者發展成腦疝。
③混合型:同時具有休克、腦型症狀,可先後或同時出現。
(3)慢性型。此型較少見。慢性或亞急性起病,有發熱、寒戰、淤點、四肢強直及驚厥等。血培養陽性。病程6~8周。可發生腦積水等後遺症。
7、流行性腦脊髓炎膜急診搶救的主要治療措施有哪些
(1) 普通型治療:常選用以下抗菌葯物進行病原治療,療程5〜7天。1) 大劑量青黴素:目前青黴素對腦膜炎球菌仍為一種高度敏感的殺菌 葯物,雖然青黴素不易透過血-腦脊液屏障,但加大劑量能在腦脊液中達到治療有效濃度。
成人劑量20萬~ 30萬U/kg、兒童20萬〜40萬U/kg,每 8小時1次,加入5%葡萄糖液中靜脈滴注。 2) 頭孢菌素:第三代頭孢菌素對腦膜炎球菌抗菌活性強,易透過血腦 屏障,且毒性低。
頭孢噻肟劑量,成人2gJL童50 mg/kg,每6小時靜脈滴 注1次;頭孢曲松成人2 g,兒童50 ~ 100 mg/kg,每12小時靜脈滴注1次。3) 磺胺葯:曾是治療流腦的首選葯物。 復方磺胺甲ft惡唑,3片口服,每 日2次,用葯期間給予足量液體,並加用等量的碳酸氫鈉鹼化尿液。
4) 氯黴素:腦脊液濃度為血濃度的30%〜50%,對骨髓造血功能有抑 製作用,故用於不能使用青黴素或病原不明的患者。劑量成人2〜3g,兒童 50 mg/kg,分次加入葡萄糖液內靜脈滴注。 5 )對症治療:早期診斷,就地住院隔離治療,密切監護,做好護理,預防並發症。
保證足夠液體量、熱量及電解質平衡。高熱時可用物理降溫和葯 物降溫;顱內髙壓時給予20%甘露醇脫水降顱壓。(2) 休克型治療:1) 早期聯合應用抗菌葯物。2) 糾酸抗休克:①擴充血容量及糾正酸中毒治療:最初1小時內成人 1 000 ml液體,兒童10〜20ml/kg,快速靜脈滴注。
輸注液體為5%碳酸氫 鈉溶液5 ml/kg(兼有糾酸和擴容作用)和低分子右旋糖酐液。此後酌情使 用晶體液和膠體液,24小時輸入液量在2000〜3 000 ml之間,兒童為50~ 80 ml/kg,其中含鈉液體應佔1/2左右。
原則為「先鹽後糖、先快後慢」。 ②在擴容和糾正酸的基礎上,使用血管活性葯物。 常用葯物為山莨菪鹼,每次0。3〜0。5 mg/kg,重者可用1 mg/kg,每10〜15分鍾靜脈注射1次,見面 色轉紅,四肢溫暖,血壓上升後,減少劑量,延長給葯時間而逐漸停葯。
3) 防治DIC:對有皮膚瘀點、瘀斑的流腦病人宜盡早應用肝素,劑量為 0。5 ~ 1。 0mg/kg,以後可4〜6小時重復1次。應用肝素時,用試管法凝血 時間監測,要求凝血時間維持在正常值的2。
5〜3倍為宜。4) 腎上腺皮質激素:適應證為毒血症症狀明顯的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