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脊髓炎 > 禽腦脊髓炎病毒潛伏期

禽腦脊髓炎病毒潛伏期

發布時間:2020-11-25 06:39:03

1、下蛋鴨屙的請問是什麼病,怎樣治。

1、鴨瘟

是鴨的一種急性傳染病。臨床特點是高熱、腳軟、步行困難,拉綠色稀便,流淚。常見頭頸部腫大,故有「大頭瘟」之稱。

病原是一種皰疹病毒。不同年齡、品種和性別的鴨對該病毒都有很高的易感性。本病發

生無明顯的季節性,但通常在春、夏、秋季流行最嚴重。

症狀:潛伏期2-5天,體溫42℃,精神、食慾較差,體溫高達44℃時,拒食,口渴好飲水,兩腳發軟,羽毛松亂,翅膀下垂,行動遲緩。嚴重時伏地不能行走。排綠色或灰綠色稀便。眼臉腫脹,流淚,分泌漿液或膿性粘液。鼻分泌物增多,呼吸困難,常見頭頸部腫脹。

病程一般3-4天,最後衰竭而死,死亡率90%以上。

防治:本病無特效葯,主要是搞好預防接種和加強飼養管理。

(1)注射鴨瘟雞胚弱毒苗,2月齡以上鴨200倍稀釋液胸肌注射1ml;初生雛鴨用50倍稀釋液腿部肌注0.25ml。

(2)加強飼養管理,鴨舍、用具和運動場定期消毒,保持清潔衛生,不到疫區放牧。

2、鴨病毒性肝炎

是雛鴨的一種急性傳染病,死亡率高達90%。主要危害4-10日齡雛鴨。

病原體是一種腸病毒。感染後潛伏期1-4天。突然發病,迅速傳播。病鴨精神萎頓,眼半閉、嗜睡狀,並見神經症狀,運動失調,身體倒向一側,或背著地、轉圈,雙腳痙攣性運動,頭向後仰,呈角弓反張姿勢。上述症狀出現幾分鍾至幾小時內死亡。

剖檢:肝臟腫大、質脆,被膜下有大小不等的出血點或出血斑。膽囊腫大,充滿膽汁。腎、脾有時腫大。

防治:利用高免血清和康復鴨血清肌肉注射0.5ml,進行預防。也可用免疫過母鴨產的蛋,製成免疫蛋黃,給病鴨每隻注射1-1.5ml。

雛鴨增喂適量各種維生素及礦物質,以增強體質。不同日齡雛鴨嚴格實行隔離分開飼養。

3、鴨副粘病毒病

病原是鴨副粘病毒,以侵害消化道和呼吸道為特徵的傳染病。

症狀:病初病鴨食慾減少,羽毛松亂,飲水增加,縮頸,兩腿無力,孤立一旁或癱瘓。羽毛缺乏油脂,易附著污物。開始排白色稀糞,中期糞便轉紅色,後期呈綠色或黑色。部分病鴨,呼吸困難,甩頭,口中有粘液蓄積。有些病鴨出現轉圈或向後仰等神經病狀。

剖檢:發現肝、脾腫大,表面和實質有大小不等的白色壞死灶。十二指腸、空腸、回腸出血、壞死,結腸見豆狀大小潰瘍。腺胃與肌胃交界處有出血點。鴨口腔粘液較多,喉頭出血,食道粘膜有芝麻大小灰白色或淡黃色結痂,易剝離。

防治:(1)對鴨群立即接種鴨副粘病毒疫苗,每隻肌注0.5ml;(2)發生副粘病毒病時,易並發大腸桿菌病,應加強對大腸桿菌病的預防和治療;(3)鴨棚舍、用具、場地徹底消毒(包括流動水面)。

4、減蛋綜合症

本病是由禽的一種腺病毒引起的傳染病;病毒主要侵害生殖系統,經繁殖、喉頭和排糞時排毒。

本病主要發生於產蛋鴨群,其傳染途徑既可經蛋垂直傳播,也可通過呼吸道、消化道水平傳播。

症狀:病鴨一般無特殊症狀,主要表現突然發生產蛋明顯下降,比發病前正常產蛋量下降50%左右。病鴨產軟殼蛋、畸形蛋、小個蛋,有的蛋蛋清稀薄如水樣。很少死亡,多數鴨吃食正常。

剖檢:發病鴨卵巢發育不良,輸卵管萎縮,卵泡軟化,子宮和輸卵管粘膜水腫、出血、肥厚,輸卵管內滯留乾酪樣物質或白色滲出物。

防治:本病應與禽流感、蛋子瘟等傳染病或其他原因如飼養管理、飼料等引起的產蛋下降相區別。

預防可用疫苗接種:蛋鴨120日齡用鴨減蛋綜合症油乳劑滅活疫苗(或鴨減蛋綜合症蜂膠滅活疫苗)皮下注射每羽1毫升。

在本病流行區域已發病鴨群,加強消毒,鴨群補充維生素AD??3粉、復合維生素、增蛋寶等,以及抗病毒葯(如病毒靈)、抗菌葯,對預防和控制本病有一定效果。

5、鴨傳染性腦脊髓炎

本病主要是侵害雛鴨神經系統的一種病毒性傳染病。以運動失調和頭頸部震顫為主要特徵。病原為禽腦脊髓炎病毒,主要侵害1-3周齡雛鴨,7-14日齡最易感。發病率為50%-60%,死亡率為20%-30%。本病主要經消化道傳染,種鴨感染後可經蛋垂直傳播。

症狀:常出現在1-3周齡的雛鴨,開始精神不振,隨之發生運動失調,前後搖晃,有的坐在地上,有的倒卧在一側,以後症狀更加明顯,很少活動,如受驚擾,行走動作不能控制,足向外彎曲難以行動,兩翅展開。頭頸震顫,步態不穩,最後呈側卧癱瘓狀態。病初雛鴨有食慾,當病鴨完全麻痹後,則無法攝食和飲水,衰竭並相互踩踏死亡。

剖檢:可見大腦水腫,大腦後半部有液囊,腦膜充血,並有淺黃綠色深濁的壞死區。肌胃內層有較多細小點狀白色病灶。脾臟稍腫,小腸輕度炎症。

防制:在發病嚴重地區種鴨應接種疫苗,在種鴨產蛋前1個月接種禽腦脊髓炎油佐劑滅活疫苗。

當雛鴨發病時,立即淘汰重病雛鴨,並做好消毒、隔離與綜合防制措施,防止病原擴散。對全群注射腦脊髓炎高免卵黃抗體,同時用病毒靈粉劑,每包50克,混水25公斤,配合維生素C、復合維生素B液及抗生素,連用3-5天可控制病情。

6、鴨壞死性腸炎

本病又稱爛腸瘟,是由壞死桿菌感染鴨的腸道後生長繁殖並產生毒素所引起的一種慢性傳染病。特徵是腸道粘膜壞死,排黑色稀糞。

病原廣泛存在於自然界,在土壤、污泥塘、動物飼養場等處均可發現,甚至常見於健康動物的腸道內。當鴨腸道粘膜損傷或細菌、寄生蟲感染,將粘膜破壞,或鴨群飼養管理不良,鴨棚潮濕、營養缺乏時最易發病。本病一年四季均可發生,但潮濕、炎熱季節多發。發病多見於成年鴨。

症狀:病鴨精神萎靡,鴨體消瘦,拉出腥臭的黑褐色稀糞,肛門周圍常粘有糞便。食慾下降,甚至廢絕,有時見病鴨口中吐出黑色液體。

剖檢:打開腹腔,惡腥臭氣味撲面而來。腸粘膜充血、水腫,腸壁增厚,嚴重者腸粘膜壞死,甚至腸壁穿孔。腸粘連,發黑。腎腫大,肝腫大,質脆。

防治:治療本病的首選葯物是青黴素、痢特靈、桿菌肽,另外可選用阿莫西林、林可黴素、百服安。在臨床上往往採用多種葯物交替使用。

對本病預防,主要加強飼養管理,以提高抗感染能力;同時做好鴨舍的衛生和日常消毒工作。在多發季節,可用上述葯物進行預防。

7、鴨疫巴氏桿菌病(鴨傳染性漿膜炎)

病原是鴨疫巴氏桿菌,革蘭氏陰性。主要發生於2-7周齡以下的雛鴨。飼養管理不良以及其他應激因素都能促使本病發生和流行。

症狀:潛伏期1-3天。病鴨眼鼻分泌物增多,眼周圍羽毛粘濕,咳嗽、噴嚏。拉黃綠色稀便。腿軟,走路搖擺,跛行卧地不起,後期倒地,兩腿呈游泳狀劃動。肌肉痙攣,頭頸震顫,很快死亡。慢性病例頭頸扭曲,採食困難,消瘦死亡。

剖檢:病死鴨心包積液,後期心包及心外膜上有纖維素附著,心包粘連。肝腫大,邊緣增厚,有白色包膜,肝臟有出血點或血包。氣囊渾濁不透明,有淡黃色乾酪樣物。

治療:用林可黴素和環丙沙星效果好。林可黴素20%拌料,連用3天。病重鴨按每公斤體重10mg,肌肉注射,每日2次,連用2-3天。或用環丙沙星0.01%濃度作飲水,連用3-5天。

預防:(1)7日齡雛鴨皮下接種鴨傳染性漿膜炎疫苗0.5ml/只。

(2)在12日齡和30日齡用林可黴素和環丙沙星交替預防一次。

(3)棚舍、用具和場地定期消毒,保持清潔衛生,舍內通風。

8、卵黃性腹膜炎(鴨蛋子瘟)

本病是產蛋母鴨常見的疾病。由致病性的埃希氏大腸桿菌感染產蛋母鴨的卵巢、卵子和輸卵管,導致母鴨發生卵黃性腹膜炎。本病流行於產蛋期間,可使母鴨產蛋率下降,並發生死亡,死亡率為10%-20%,具有較強的傳染性。當鴨群在污穢的淺水池或淺水塘內交配、公鴨的外生殖器發生潰爛等,均能傳播本病。

病鴨輸卵管常因感染大腸桿菌而發炎,使輸卵管傘部粘連,漏斗部的喇叭口在排卵時不能打開,卵泡不能進入輸卵管而掉入腹腔引發本病。

症狀:病鴨表現為精神沉鬱,食慾減退,不願活動,兩腳緊縮,蹲伏在地。下水後常離群獨自飄浮,羽毛濕水(俗稱游毛)。肛門周圍粘滿污穢發臭的排泄物,排泄物中有粘性蛋白狀物或黃色碎片,糞便中有時混有蛋清、蛋黃。腹部下垂膨大。病鴨後期食慾廢絕、失水、眼球凹陷,發病1周左右衰竭死亡。鴨群產蛋率緩慢下降。

剖檢:特徵性病變是卵黃性腹膜炎,腹腔內有少量淡黃色腥臭而混濁液體,混有破損的卵黃。腹腔內臟器官表面覆蓋淡黃色凝固的纖維素性滲出物。腸相互粘連,腸漿膜上有出血點,卵巢變形萎縮,卵子出血、死亡。腹腔內卵黃存在時間長久,則凝成硬塊,切面呈層狀。

防治:平時應加強對鴨群的消毒衛生措施。對種用公鴨應逐只檢查,發現外生殖器有病變的公鴨,一律淘汰。不到污穢淺水池、塘內放牧。保持產卵窩乾燥清潔。

及時隔離病鴨。葯物治療可選用①痢特靈0.03%-0.04%濃度拌料,喂5-7天。②1000公斤體重鴨每天用40克氯黴素分2次飲水,用3-5天。③阿莫西林50克混水50公斤,每天2次,用3-5天。④慶大黴素肌注1-2萬單位/只,每天1次,連用3天。⑤因配種需要,不能淘汰的公鴨,外生殖器有病變的,用雙氧水清洗,並在病變部位塗擦抗菌素軟膏或5%碘甘油,每天1-2次。

9、鴨出敗(禽出敗)

病原是多殺性巴氏桿菌,革蘭氏陰性。除鴨外,雞、鵝和火雞等家禽都能感染發病。由於病禽常常有劇烈下痢症狀,所以統稱禽霍亂。通過呼吸道和消化道傳染。成年鴨多發,幼鴨少發。

症狀:症狀可分最急性、急性和慢性三類。最急性往往看不到臨床症狀,突然倒地死亡或晚上進棚還正常,第二天一早發現死在棚內。急性型病鴨精神萎頓,離群,翅、尾下垂,頭隱伏翅下,似睡,食慾廢絕,體溫42.5℃-43.5℃,口渴,呼吸困難,張口呼吸。病鴨常搖頭,排灰白色或綠色稀便,病鴨癱瘓,1-2天內死亡。慢性主要表現消瘦,關節腫脹、跛行。

剖檢:可見心外膜或心冠部脂肪、肺、胃腸道粘膜和漿膜等有小出血點,十二指腸出現出血性腸炎。肝腫大、色淡、質變硬,散布有灰白色針尖大的壞死點。慢性病鴨關節腫脹,有豆渣樣滲出物。

防治:加強飼養管理。2月齡以上鴨,每隻肌肉注射禽霍亂氫氧化鋁菌苗2ml,或肌注山東省生產的禽霍亂蜂膠滅活疫苗1ml。葯物治療。(1)飲水中加入0.05%恩諾沙星,連用6-8天。(2)氯黴素按每公斤體重20mg一次肌注,或土黴素每公斤飼料加2g拌和喂鴨。(3)喹乙醇按每公斤體重20-30mg,一次口服。

10、鴨胰腺炎症

鴨胰腺炎症多發於20-30日齡的肉鴨及50-90日齡的青年鴨。其原因是由於營養或代謝失調引起。

症狀:病鴨主要表現腳軟,行走困難,不願下水,精神不振,生長緩慢,腹瀉。發病3-5天後死亡,多因鴨相互踩踏而死。

剖檢:可見胰腺腫大、充血,呈粉紅色或蒼白色。其他臟器無明顯變化。

防治:胰腺炎粉每包(50g)拌料25-50kg,連用3-5天。同時服用15%水溶性氟哌酸(每包50g、加水50kg),以防繼發腸炎。此外,應加強飼養管理,在料中加入維生素A、D及復合維生素B液、蛋氨酸、微量元素等,以使飼料營養全面。

11、鴨維生素B2缺乏症

維生素B??2(核黃素)是機體生物氧化過程中多種酶(特別是黃霉)的組成部分,參與體內許多的營養代謝過程,對家禽的正常生長發育與繁殖功能都有很大影響。

發病原因:①飼料單一,缺乏維生素B??2的含量;②配合料中未添加多維素,或多維素品質低劣;③飼料貯存不當,尤其是曝曬或遇鹼性物質,飼料中維生素B??2被破壞;④長期飼喂高脂肪低蛋白飼料,導致機體對維生素B??2的需要量增加;⑤環境溫度或高或低,機體對維生素B??2的消耗量大大增多。

症狀:雛鴨缺乏維生素B??2,常發生在2-4周齡,主要表現為消化機能混亂、生長緩慢、消瘦、貧血、衰弱、羽毛蓬亂、絨毛稀少,嚴重時出現拉稀。特徵性症狀是趾爪向內蜷曲,不能站立,以飛關節著地,癱瘓不起,兩翅展開。病鴨雖有食慾,但因無法行走站立採食或被踩而死。成年鴨主要表現產蛋率及蛋的孵化率顯著降低,有些種蛋孵出的幼雛體小,浮腫,趾爪蜷曲,絨毛稀少,卵黃吸收慢。

剖檢:可見坐骨神經和臂神經顯著變粗。胃粘膜萎縮,胃壁變薄,腸內有多量泡沫狀內容物。肝臟腫大,含較多脂肪。

防治:喂富含維生素B??2的飼料,或可多喂些青綠飼料,配合飼料應添加一些多維素。病鴨群飼料中,每公斤添加核黃素20毫克左右,連用一周。病重鴨可口服核黃素,雛鴨每隻每天服2毫克,成年鴨5-6毫克。

飼料中適當添加多維素,一般保持雛鴨每公斤飼料中含有核黃素3.6毫克左右,育成期1.8毫克,種鴨2.2-3.8毫克。

2、蛋雞400天有了腦脊髓炎應該怎樣治療原因/什麼病

【概述】 本病是一種侵害雛雞中樞神經系統的病毒性傳染病,以運動失調和頭頸部快速震顫為特徵。此病以前稱為流行性震顫,於1930年發現,存在於世界各地,我國也有發生,臨床上發病率低。
禽腦脊髓炎(AE)是禽腦脊髓炎病毒(AEV)引起起的主要侵害幼齡雞的傳染病,其特徵為共濟失調和快速震顫(特別是頭頸部),該病又叫流行性震顫。
全世界所有飼養商品禽的地方都存在本病。成年雞往往是隱性感染,不表現臨床症狀,其垂直傳播可使下一代雛雞出現臨床症狀。
【病因/病原】 本病的病原為禽腦脊髓炎病毒,各地分離株血清無差異,野毒為嗜腸型,易經口感染雛雞,經糞便排出,有些為嗜神經型,造成嚴重神經損害,使雛雞出現神經症狀。病毒對外界環境抵抗力較強,能長期保持感染性。
1.病原特性 雞傳染性腦脊髓炎病毒(AEV)屬於小RNA病毒科腸道病毒屬。病毒粒子大致呈球形,直徑為24~32納米,呈20面體對稱性,衣殼含有32或42個殼粒,無囊膜,氯化銫中的浮密度為1.3,1~1.32克/毫升。
病毒對乙醚、氯仿、胰酶、酸和DNA酶有抵抗力。病禽腦組織中的病毒在50%甘油中可保存40天;在乾燥或冷凍條件下,可存活70天。
AEV可在雞胚成纖維細胞或雞胚腎細胞培養物中增殖,引起細胞變圓、固縮和胞漿顆粒變性等細胞病變;也適應於在雞胚卵黃囊、尿囊腔內生長。
2.病料的採取 病死雞的腦是最好的病料(以表現早期AE症狀或發病不超過2~3天的病禽腦組織為最好)。用無菌操作採取一隻或幾只禽的腦組織作為混合病料,在—20C以下低溫貯存。用組織研磨器將腦組織磨碎,再加人普通肉湯製成10%-20%懸液,1 500轉份離心30分鍾,收取上清液加入1 000國際單位/毫升青黴素和100微克/毫升鏈黴素處理後備用。
3.病原分離 AEV可在雞胚成纖維細胞或雞胚腎細胞培養物中生長繁殖,出現CPE。無AE母源抗體的雞胚於5日齡經卵黃囊接種是分離和繁殖本病毒的最佳途經,應牢記雞胚必須是來自無AEV感染的雞群,否則由於卵黃內存在母源抗體,病毒不能增殖。某些毒株對雞胚毒力弱,必須經多次傳代後才能適應。將處理好的病料接種6日齡雞胚的卵黃囊內,接種後12天檢查其中半數雞胚的病變,感染雞胚萎縮,神經變化,且常發生脫水。肉眼病變為雞胚不運動、腿肌萎縮,雞胚有時死亡。如沒有病變,則讓剩餘半數雞胚孵出,在孵出後的10天內觀察雛雞是否出現AE症狀。此外,還可以用熒光抗體或免疫擴散試驗檢查特異性病毒抗原。
【病因附圖】
【流行病學】 1.易感動物與發病日齡 本病主要發生在1月齡以下雛雞和成年雞,此外,火雞、鵪鶉和野雞也能感染發病。3周齡內的雛雞發病症狀最典型。成年雞及鵪鶉感染本病後產蛋量及孵化率下降10%~20%,發病期間所產蛋孵化出的幼雞可在2周齡內見到症狀和死亡。
2.傳播途徑 可以污染的墊草、人員及其他器具而水平傳播,也可經種蛋傳播給下一代,病雞排毒約為5天,經口、接觸傳播,帶毒雞大多在10日齡內發病。
3.發病季節 大多在冬末春初,同一群雛雞中,母雛的發病率顯著高於公雛。
也有人做了如下總結:
病毒在被污染的糞便中至少能存活4周,由感染雞所產的蛋孵出的雛雞,在出殼前即被感染,而絕大多數出殼雛在孵化室內至少生活一天,因此攜帶病毒的雛雞是本病傳播的主要傳染源。康復雞具有免疫力,並不傳播病毒。經腦內途徑接種在雞中復制AE,可產生最一致的結果。其他已建立起來的實驗性感染途徑有腹腔內、皮下、皮內、靜脈內、肌肉內、坐骨神經內、眼內、口和鼻腔內接種。
在自然條件下,AE基本上是腸道感染。經糞便排毒可達幾天之久,由於病毒對外環境有很強的抵抗力,因而可長期保持感染性。病毒排出的時間部分取決於禽類感染的年齡。很小的雞可排毒2周以上,3周齡以後的雞可能只排毒約5天,污染的墊料是病毒的來源,且容易通過人員流動和污染物而發生水平傳播。
垂直傳播是一很重要的傳播方式。當易感雞群在性成熟後接觸到病毒,通過母雞可使或多或少種蛋發生感染。
AE病毒的宿主范圍似乎有限。雞、雉雞、鵪鶉和火雞都可自然感染。雛雞才會出現症狀,8周齡以上的雞可對本病產生抗體,但感染時並不表現臨床症狀。
本病一年四季都可能發生,尤其是育雛的高峰月分。本病傳播迅速,幾乎可使全群受到侵害。如果所有小雞都來自感染雞群,則發病率一般為40%~60%,病死率平均為25%左右。
【病理學】 雛雞胃有白色針尖大的病灶,肝脂肪變性,脾增生性腫大,腸道有輕微炎症。成年雞幾乎無病變。1.臨床病理學 病死雛雞幾乎沒有明顯的大體病變,僅能見到腦部輕度充血,有時可在肌胃的肌層出現灰白區,少數病理可見延腦和小腦明顯出血。日本的土屈內及椿原觀察到胚胎期感染AE病毒後,大腦兩側出現透明狀腦水腫的病變。2.病理組織學 禽腦脊髓炎的病理組織學病變特徵表現為非化膿性腦脊髓炎,外周神經系統無病變,全身組織器官都有淋巴細胞增長現象。中樞神經系統的病變具體表現為,大腦、中腦、小腦、延腦和脊髓均出現不同程度充血、毛細血管增生和淋巴細胞樣血管套,神經細胞變性、壞死,特別是延腦和脊髓灰質中的神經元出現中央染色質溶解,呈空白或淡染區,少數神經細胞壞死消失或僅留痕跡,部分病例見小軟化灶。小腦浦金野氏細胞常出現區域性壞死、消失,並同時伴有分子層毛細血管和膠質細胞局灶性增生現象。中樞神經各部均有不同程度的膠質細胞呈彌慢性或結節性增生,一般在變性壞死的神經細胞附近,軟化灶處和小血管周圍較多,形成衛星現象、噬神經原現象和膠質小節。腦膜充血並有淋巴細浸潤和膠質細胞增生,形成腦膜炎。腺胃黏膜和肌層以及胰腺間質常見局灶性淋巴細浸潤,這是本病 的特徵性病變之一,在肌胃、肝和腎等組織中有時也可見同樣病變。另外,在心、肝、脾、肺、腎和法氏囊等組織出現不同程度的充血和出血。
【病理學圖】
【症狀】 經胚胎感染的潛伏期約1~7天,經接觸和口感染的潛伏期為11天。少數剛出殼即不能站立的雛雞,蛋黃的吸收及臍帶癒合均良好,這有別於沙門氏菌病和大腸桿菌及孵化溫度不當所造成的弱雛。在自然暴發中,雛雞在1~2周齡發病,經蛋傳染的在出雛時可見弱雛,後漸漸出現運動失調,小雞來回走動或跗關節彎曲前傾,並發出微弱的叫聲,隨後出現頭頸細微的震顫,隨後震顫加強,絕大多數死亡,少數可以耐過。在2~3周齡感染的,隨年齡增大,其臨床症狀不明顯,成年禽可出現暫時的產蛋減少,一般雞群的發病率為20%~40%,死亡率在17%~25%,有免疫力的種雞群後代基本不發病。
AE是一種綜合症。在自然暴發中,它常在雛雞達到1—2周齡時出現,但如果是由於垂直傳播造成的,則在出雛時7天內就能見到病雛。患病雛雞最初表現輕微的眼神愚鈍,繼而出現漸進性的共濟失調,這在迫使雛雞運動時可能容易看到。當共濟失調越來越明顯時,雛雞呈現用跗關節坐下來的傾向,有些雛雞可能拒絕走動,或可能用跗關節和脛來行走,刺激或打擾雛雞可引起頭和頸部震顫,Jungherr發現組織學上呈陽性結果的現場病例中,有36.9%表現為共濟失調,18.3%表現為震顫,35%兩者兼有,9.2%不表現臨床症狀。共濟失調通常發展到雛雞不能走動為止,衰弱、最後死亡。在成年雞中,唯一能察覺的症狀是出現暫時的產蛋量下降15%~10%,但不產生神經症狀。
【症狀圖】
【診斷】 本病必須與維生素D、E、B2缺乏症區別開。維生素E缺乏症一般在2~4周齡發生,較禽腦髓炎晚,剖檢小腦水腫有出血點,而維生素D缺乏則為軟骨症,維生素B 2缺乏發生在2周齡以後,趾爪向內蜷曲。根據病史和臨床症狀可初步診斷,確診需進行實驗室檢查,可用瓊脂擴散方法檢出。
[血清學診斷要點]
1.瓊脂擴散試驗 本試驗可用於確定耐過感染的雞。所有禽的呼腸孤病毒都有相同的群特異性沉澱抗原,並可用瓊脂擴散試驗檢出。瓊脂擴散抗原的制備方法為,在6日齡雞胚卵黃囊內接種病毒,由死亡雞胚收獲絨毛尿囊膜,研磨混勻後作抗原。也可由感染的雞腎細胞培養物制備抗原。應用優質瓊脂(1.2%)以0.01摩爾/升pH7.2PBS(含8%氯化鈉,7.5%甘氨酸)制膠,孔徑約3毫米,孔間距為3毫米,中央1孔,周圍6孔。將已知的陽性樣品加於第1和第4孔內。患關節炎的病禽體內持續含有沉澱抗體,而一般感染呼腸孤病毒的病禽體內抗體在4周後消失。故在普查本病時,應每月檢查一次。
2.中和試驗 本試驗最好用雞胚腎作空斑減少試驗,被檢雞血清1:10—1:5120作2倍系列稀釋後,分別與100個蝕斑單位的病毒等量混合,3712感作45分鍾,每個細胞瓶的細胞單層 接種0.2毫升,吸附1~2.5小時,其間經常搖動,吸去多餘液體後覆蓋5—8毫升含1.2%純瓊脂、5%犢牛血清的MEM,培養5—7天,再加入2~5毫升含有0.001%中性紅的覆蓋瓊脂,
4—12小時計算空斑。以能抑制90%蝕斑的血清稀釋度作為該血清的效價。血清效價達到1:40以上時有診斷意義。
3.熒光抗體試驗 直接熒光抗體試驗是檢出受感染組織中抗原的可靠方法。可用熒光素標記的呼腸孤病毒抗體檢測雞滑膜中或雞腎細胞培養物細胞漿中的抗原。
【治療】 可用病毒靈治療,1日齡開始服用。
【防治措施】 1.加強平時衛生管理 育雛室要常用10%百毒殺配成適當比例帶雞噴霧消毒,對已發病的病雛和死雛及時焚燒或深埋,以免散布病毒。種雞發生本病時,種蛋應停止用於孵化,待產蛋率恢復正常時,種蛋再入孵。
2.免疫接種 在本病疫區,蛋用雞在90~100日齡用弱毒苗接種,種雞在120~140日齡接種。也可用禽腦脊髓炎病毒油乳劑滅活苗肌注。接種後6周內,種蛋不能孵化。
在非疫區,一律用禽腦脊髓炎病毒油乳劑滅活苗肌注。在本病高發區,可用弱毒苗與油乳苗聯合使用,在70日齡首免後,蛋雞在110~130曰齡再免,種雞在100~110日齡再免。
在一些資料中也有如下建議:
本病主要發生在4周齡以內雛雞,感染日齡越小,症狀越嚴重,死亡率也較高,隨著日齡增長,抵抗力逐漸增強。
1.把好引進種蛋關,不從疫區引進種蛋。曾經患病的母雞造成產蛋下降,在此期間的蛋因可能含有本病毒,因此不宜留作種用。
2.發病雞群應隔離、淘汰、深埋,因為感染雞與易感雞或成年雞之間可以發生水平傳播。
3.感染康復雞和接種疫苗的雞均可產生較強的抵抗力,並將抵抗力通過卵黃傳給子代,使孵出的雛雞在4—6周內具有抵抗力。
(1)活疫苗免疫 目前使用的活疫苗由於對雛雞仍有致病力,因此宜給10周齡以上的後備種雞飲水、滴鼻或點眼全群使用,也可只給5%的雞口服,通過排毒而達到同居感染。
(2)滅活疫苗 對正在產蛋的雞群最好使用滅活苗,因為活疫苗可能影響產蛋,有報道,給3月齡雞接種滅活苗後2周,瓊脂擴散試驗抗體效價多數在1:4以上,持續9個月。
這兩種疫苗可以單獨使用,也可配合使用。弱毒苗在8—10周齡及產前接種;滅活疫苗在開產前一個月肌肉注射;也可以在10—12周齡接種弱毒苗,在開產前一個月再接種滅活苗。

3、雞傳染性腦脊髓炎是一種什麼病?

本病是一種以侵害雛雞為主的病毒性傳染病,其主要特徵是病雛運動失調和震顫(特別是頭、頸部),故最早稱本病為「流行性震顫」。

病原體是屬於RNA病毒科腸病毒屬的禽傳染性腦脊髓炎病毒,其對氯仿、乙醚、酸、胰蛋白酶等均有抵抗力,對冰凍和乾燥的抵抗力較強,病毒在糞便中能存活4周以上。病毒的自然宿主為雞、火雞、野雞和鵪鶉等。一旦發病,病毒在環境中很難消除。

(1)流行特點

本病主要感染3周齡以內的幼雞。本病的傳播性極高,可垂直傳播和水平傳播。病雞和帶毒雞通過糞便大量向外排毒,水平傳播主要通過消化道侵入易感雞,使之感染發病;直至感染後3~4周內所產的蛋均帶毒,入孵則有死胚和帶毒雛。有的雛雞在出殼不久即出現臨床症狀。一般的雛雞發病為10%~20%,最高達60%以上,死亡率平均為10%左右,有的可超過50%。成雞感染一般不表現症狀,僅為短時間(2周左右)的減蛋,而後恢復正常。耐過的成雞可產生長期的免疫力,且可經種蛋傳遞給雛雞,雛雞的母源抗體可維持6周左右,這種雛雞在易感期內獲得一定的保護力。

本病一年四季均可發生,主要發生於冬春季。

(2)臨床症狀

病的潛伏期在接觸感染的雞最少為11天,經胚胎傳遞的雞為1~7天。被感染的胚雖不會馬上死亡,但生長緩慢、胚胎麻痹,肌肉萎縮無力,80%的胚不能啄破卵殼而死亡。自然暴發多見於1~2周齡的雛雞。病初表現精神不振,爾後發生漸進性運動失調,嚴重的病雞不能起立或站立,有的不願行動或以飛節著地行走;頭頸呈陣發性震顫,有的還出現晶狀體渾濁或瞳孔反射消失;病雛始終有食慾,但因不能行走與站立,飲食不便,往往被踩死或衰竭死亡,病程一般5~7天,若精心護理病程可延長,促使部分雞康復。成雞感染後僅見到1~2周減蛋,常不為人注意。

(3)剖檢變化

病理剖檢沒有特徵性變化,肉眼病變只有腺胃的肌肉層有一種白色小病灶,成年雞看不到任何損害。有的病例可見到神經組織腫脹和變性。

(4)實驗室診斷

根據疾病僅發生於3周齡以下雛雞,無明顯肉眼病變而震顫和運動失調為主要症狀,以及葯物防治無效等,可以做出初步診斷。確診須進行實驗室試驗。

①瓊擴試驗

用禽腦脊髓炎抗原測定發病中後期雞血清中抗體,若抗原與血清孔間出現清晰可見的沉澱線(有時血清效價較高),可判為陽性。

②雛雞接種試驗

取被檢病雞的腦製成懸液,加雙抗處理後接種健康易感雛雞腦內,若在10天後出現與病雞相同症狀,可做出診斷。

③雞胚接種

將病雛腦製成懸液,加雙抗處理,接種5~7日齡易感雞胚(應無本病病原)卵黃囊,繼續孵化出雛,該試驗雛如在10日齡內出現腦脊髓炎症狀,即可做出診斷。

4、一種以嚴重胃腸道症狀為主的人和家畜的傳染性疾病

是冠狀病毒感染
1 冠狀病毒的基本概念
冠狀病毒最先是1937年從雞身上分離出來,在1968年由一個叫秦瑞的科學家發現並命名為「冠狀病毒」,是因為該病毒在電子顯微鏡下,外膜呈日冕狀或者叫做皇冠狀突起。1975年病毒命名委員會正式命名了冠狀病毒科。根據病毒的血清學特點和核苷酸序列的差異,目前冠狀病毒分為冠狀病毒和環曲病毒兩個屬。
冠狀病毒大約60~220納米直徑,外形成皇冠形。冠狀病毒
由單一的核糖核酸(RNA)構成,這種RNA和N蛋白共同組成病毒。其遺傳物質是RNA,有三個結構蛋白,屬糖蛋白。它的特點是,RNA和RNA之間重組率非常高,出現變異正是由於這種很高的重組率。
冠狀病毒的流行病學主要表現在:冠狀病毒科只感染脊椎動物,與人和動物的許多疾病有關。這類病毒具有胃腸道、呼吸道和神經系統的嗜性,特別是類似於鼠肝炎病毒的JHM病毒可以引起小鼠的脫髓鞘性腦脊髓炎,到目前為止,大約15種不同冠狀病毒株被發現,有些可使人發病,另一些可使牛、豬、鼠、貓、狗和鳥類發病,特別是雞瘟疫和犬瘟疫。
冠狀病毒通過呼吸道分泌物排出體外,經口液、噴氣、接觸傳染。臨床上,多數冠狀病毒引起輕度和自愈性疾病,但少數可有神經系統並發症。
2 動物冠狀病毒病
冠狀病毒引起的家禽、家畜的疾病主要有豬血凝性腦脊髓炎病毒、豬傳染性胃腸炎病毒、初生犢腹瀉冠狀病毒、貓傳染性腹膜炎病毒、家禽的傳染性支氣管炎、鼠肝炎、豬腦脊髓炎、貓傳染性腹膜炎等。下面就動物體內由冠狀病毒引起的常見疾病的發病規律、流行特徵、臨床症狀作一簡單的概述。
2.1 禽傳染性支氣管炎
本病一年四季發生,以冬季為多。各種年齡的雞均易感,多發生在1~5周齡雛雞,臨床主要分為兩類,一類是以呼吸道為主的傳支,另一類是以腎臟病變為主的腎傳支。病毒主要存在於病雞呼吸道的分泌物、腎和法氏囊內,經呼吸道空氣飛沫或被污染飼料、飲水、墊料等傳播。潛伏期短,一般2~3天。雛雞突然出現呼吸道症狀,腎型傳支除輕微呼吸症狀外,還表現腎炎和腸炎症狀,排灰白稀糞。
2.2 犬冠狀病毒病
本病多發於寒冷的冬季,潛伏期一般為1~3天,傳播迅速,數日內常成窩暴發。本病的發生雖無品種、年齡、性別之分,但在犬群中流行時,通常都是幼犬先發病。症狀主要表現為急性胃腸道傳染病,其臨床主要特徵為腹瀉、嘔吐,腹瀉物呈糊狀水樣便中常含有粘液和血液,幼犬症狀重劇,但體溫一般不高。
2.3 傳染性腹膜炎
不同年齡的貓均可感染,6月齡~2歲貓發病率最高。以消化道感染為主,病毒隨帶毒貓的糞便排出。症狀主要表現有滲漏型和非滲漏型兩型,較常見的是滲漏?穴濕性?雪型,特點是腹腔和/或胸腔有滲漏液發熱;非滲漏?穴乾性?雪型,特點是局部形成肉芽腫性病變。
2.4 豬傳染性胃腸炎
本病從每年12月至次年的4月發病最多,夏季發病最少。10日齡以內仔豬的發病率和死亡率最高,仔豬典型臨床表現是突然的嘔吐,接著出現急劇的水樣腹瀉。主要病變在胃和小腸。
2.5 豬流行性腹瀉
各地年齡的豬都能感染發病,哺乳仔豬和肥育豬發病率可達100%,有明顯季節性,主要發生在冬季,我國以12月到第二年2月發生最多。主要症狀為嘔吐、腹瀉和脫水,糞稀如水。群體一旦發生本病,很難在短時間內控制其流行和傳播。
總的來說冠狀病毒病的發病時間很短,一般潛伏期1~5天,一年四季都可以發病,但有一定的季節流行性,以冬季為多發期。發病無性別,年齡,品種之分,但以幼齡期最易感染,發病最為嚴重。主要的病變部位在消化道,臨床症狀主要表現腹瀉,下痢等。病毒隨糞便排出,易污染飼料和周圍環境,該病毒對外界環境的抵抗力較強。糞便中的病毒可存活6~9天,污染物在水中可保持數天的傳染性。
目前所有的動物性冠狀病毒病沒有有效的治療方法,也沒有特效的治療葯物,一般使用一些廣譜抗菌素和抗病毒葯物來預防。一般以預防為主,主要是加強飼養管理,注意調節飼養環境的溫度,並做到在保證室內溫度和濕度的前提下盡可能通風透氣,降低飼養密度,避免發生擁擠,合理調配日糧,做到適口性好、營養全面、易於消化,同時注意日糧中適當增加多維和礦物質的含量,以提高機體抵抗力。
3 人類的冠狀病毒
人冠狀病毒分別屬於OC43和229E兩個抗原型,它是引起人類上呼吸道感染的病原,常引起成人的普通感冒。兒童的冠狀病毒感染並不常見。但是,5~9歲兒童有50%可檢出中和抗體,成人中70%中和抗體陽性。 冠狀病毒感染分布在全世界各個地區。主要發生在冬季和早春。冠狀病毒可以感染各個年齡組,0~4歲佔29.2%,40歲以上佔22%,在15~19歲年齡組發病率最高。這與其它上呼吸道病毒的流行情況不盡相同,例如呼吸道合胞病毒,大多隨著年齡的增加而發病率降低。另外,當冠狀病毒流行時鼻病毒卻不常見。本病無特異性治療和預防手段。
呼吸道冠狀病毒感染通過空氣飛沫傳播,感染高峰在秋冬和早春。有報道認為不同病毒的流行有不同的周期性,一般間隔2至3年流行一次。冠狀病毒感染引起的免疫應答較差,再次感染較常見。
冠狀病毒感染的潛伏期一般為2至5天,平均為3天。典型的冠狀病毒感染呈流涕、不適等感冒症狀。冠狀病毒還可以引起嬰兒、新生兒急性腸胃炎,主要症狀是水樣大便、發熱、嘔吐,每天10餘次,嚴重者可以出現血水樣便。不同型別病毒的致病力不同,引起的臨床表現也不盡相同,OC43株引起的症狀一般比229E病毒嚴重。有報道冠狀病毒感染可以出現發熱、寒戰、嘔吐等症狀。病程一般在1個星期左右,臨床過程輕微,沒有後遺症。
冠狀病毒的感染可以產生以下臨床症狀:①呼吸系統感染,包括重急性呼吸系統綜合症(SARS);②腸道感染(嬰兒偶爾發生);③神經系統症狀(很少)。
目前世界上有些國家發生了非典性肺炎,與由冠狀病毒引起的常見病症有很大的區別,主要表現在四個明顯的特徵: 首先病人高燒、乾咳,並沒有一般流感的流涕、咽痛等症狀,也沒有通常感冒常見的白色或黃色痰液,偶有病人痰中帶血絲,病人出現呼吸急促的現象,個別病人出現呼吸窘迫綜合症。非典型肺炎病人白細胞正常或下降; X光胸片特點與臨床狀況分離,一在臨床症狀還不嚴重時,X光片中已顯示病人肺部有絮狀陰影,並呈快速發展趨勢;高燒患者用抗生素大多無效。經過調查,專家們現已尋找到非典型肺炎的一些流行病規律:男女之間發病無差別,從年齡看青壯年佔70%,與既往的呼吸道傳染病患者老少較多不同;非典型肺炎第一代的傳播潛伏期在4天至5天,第二代在10天左右,其病原傳染力在傳播過程中逐漸下降。
最近研究發現SARS病毒可能來源於動物,尤其是野生動物。他們通過RT~PCR檢測、基因組測序等手段,發現在蝙蝠、猴子、鼯鼠、果子狸、蛇等數種野生動物體內存在「四種類SARS狀基因信號」。特別是果子狸體內發現的冠狀病毒與人類的SARS病毒相似,存在99%的同源性,雖然現在還沒無法確切的證明是否是果子狸導致人類SARS的元兇,但我們也應當清醒的認識到要控制某些的流行和傳播,除了藉助有效的治療手段外,還必須對自然資源地進行綜合的治理,保持人、動物和自然的和諧統一。
野生動物是自然疫源地中病原體的巨大天然儲藏庫。歷史上,許多重大的人類疾病和畜禽疾病來源於野生動物。人類的艾滋病、埃博拉病毒來自靈長類;感染牲畜的亨德拉病毒、尼巴病毒來自於狐蝠;瘋牛病、口蹄疫等也與野生動物有關。鼠類可傳染50多種人類的疾病,如鼠疫、出血熱、鉤端螺旋體、森林腦炎等。自公元520年至20世紀40年代,死於鼠疫流行的人數達1.5億人。目前,我國出血熱、鉤端螺旋體等鼠傳染發病人數每年達數萬人,對人類健康構成很大威脅。因此,疾病控制與防除工作,必須從根本上切斷從野生動物到人或畜禽的傳播鏈條。這需要對病原體、宿主及其媒介及其生態環境之間相互作用有充分了解。控制疾病傳播和流行,既可直接控制宿主的數量,也可採用控制媒介數量的辦法。減少人與野生動物的接觸,也是減少疾病傳播和流行的重要措施。許多疾病都是由於人類在捕獵、食用野生動物的過程中產生的。例如,剛果爆發的埃博拉病毒就是由於當地居民食用了森林中死去的靈長類動物。引發我國非典的冠狀病毒很可能是由於人在飼養或取食果子狸的過程中傳染上的。這需要開展自然疫源地研究,要多學科、多部門的聯合攻關,要有流行病學、生態學、微生學、昆蟲學、動物學方面的專家參與,要林業部門、科研機構、醫學部門的協調和配合。
針對目前SARS的發生,根據自然疫源地理論,對果子狸等高危野生動物類群應採取以下應急措施:(1)停止一切捕獵活動;(2)封閉、隔離所有養殖場,對果子狸等高危野生動物進行檢疫,對攜帶非典病毒動物進行宰殺;(3)嚴禁將飼養的動物放歸自然,以免將病毒帶入自然種群;(4)對動物園的相關動物,實行隔離飼養,並作相應的檢疫處理,暫停對外展出。
4 由於種種原因,我國的野生動植物貿易中
尚存在如下問題
在追蹤SARS病原的過程中,科學家們到目前所取得的證據表明,野生動物——果子狸是蘊藏此次災難的最大「嫌疑犯」。由此,人們聯想到一系列野生動植物都有可能攜帶尚未發現的各類病毒,並將在人類的不經意中像SARS一樣襲擊人類。為了阻擊病毒的偷襲,有效防患於未然,許多科學家和政界人士都認為,只有更進一步完善我國野生動植物保護法律法規,才能取得人類真正的主動權。然而,迄今,我們對野生動物的認識存在哪些缺陷?
4.1 有關野生動物的法律法規不完善
從1989年,我國開始頒布實施野生動物保護法以來,我國已經頒布實施了一系列有關野生動物的法規文件。我們不單單要保護野生動物,也要保護野生植物,還要保護和利用那些有益的、有經濟價值的、有科學價值的野生動植物,同時,要管理野生動物種群,控制有害的野生動物種群,這就需要一部涵蓋內容比野生動物保護法更廣的野生生物法。我國還沒有針對野生動植物的國內貿易立法。雖然我國加入了《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已經20多年了,但至今仍未能按公約的要求制定一部相應的國內法。導致至今CITES公約秘書處仍將我國列為野生動植物貿易國內立法不完善的II類國家。
4.2 野生動植物的資源不明
掌握野生動植物的種群數量、生境狀況是實施有效保護的基本要求。但是,目前我國尚不能對野生動物資源進行及時有效的監測,影響了野生動植物的保護決策和管理決策。《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要求各締約國的野生動植物國際貿易建立在可持續利用資源的基礎之上,由於我國野生動植物的資源不明,導致野生動植物貿易尚無法進行科學管理。
4.3野生動植物貿易口岸過多
由於野生動植物及其產品的鑒定是一項專業性強,技術性強的工作,一般海關關員很難勝任此項工作。同時我國的邊境線長,與周邊國家的通商貿易口岸多,對野生動物的進出口管理需要花費很大的力氣。要解決這個問題,需要培訓海關關員,還應當將野生動植物的貿易控制在指定的少數幾個口岸。這樣才能集中有關野生動植物貿易的執法人員和技術人員,對野生動植物的進出口實施有效管理。
4.4 野生動植物的走私和非法貿易嚴重
目前,野生動植物走私現行猖獗,據估計全球每年野生動植物走私貿易額達500億美元。由於國內的野生動植物需求增加,而國內的野生動植物資源有限,於是周邊國家的野生動植物通過邊境貿易的形式大量進入我國。我國一直未能對野生動植物的邊境貿易進行有效的監管和調控,造成野生動植物走私活動泛濫,嚴重威脅著我國及周邊國家的生物多樣性保護和持續利用。
4.5 對野生動植物的生產、銷售、加工環節的監督和檢疫不夠
香港大學微生物系與深圳疾病控制中心宣布SARS冠狀病毒與從果子狸身上分離的冠狀病毒的RNA99%同源,這揭示了我國野生動植物管理中的一個盲區。由於果子狸肉質鮮美,市場需求量大,被大量人工養殖供應市場。我國目前尚無沒有有關的法律法規,確定那些種類可以人工飼養繁殖,那些種類不能進行人工飼養繁殖,以及在飼養繁殖這些動物過程中的飼養設施標准、營養標准、衛生標准、檢疫標准等。對於野生動植物的生產、銷售、加工環節的監督和檢疫,特別是野生動物進入市場後的衛生檢疫,也無法可依。我們必須界定野生動物與家養動物,控制野生動物的人工養殖。對於那些合法的野生動物養殖企業,必須對加強其生產、銷售、加工環節的監督和檢疫,防止人與野生動物共患的傳染病和寄生蟲病通過養殖的野生動物向人類傳播,應特別警惕像SARS這樣的烈性傳染病再次發生。
冠狀病毒來自動物,這使我們也不能不反省中國人的飲食文化和生活方式中所存在的問題。即使〃非典〃的病毒與野生動物無關,仍無法排除存在著未知種類的未知病毒隱藏在某些「鮮活」的野味中。以往我們對餐飲業中野味菜餚的管理,僅僅是從保護野生動物的角度來查處,而未曾從衛生防疫的角度來檢疫。今日來看,「非典」防疫要從根基防起,除了要注重一般的公共衛生,還應嚴禁未經檢疫的食物進入餐桌。不僅要加強野生食物的衛生檢疫,而且對於難以進行安全檢疫的家禽內臟也應禁止食用。隨著我國的經濟搞活以後,一些不法分子非法贏利的點子也越來越多,例如加了激素的雞肉,摻了瘦肉精的豬肉,浸了尿素的蝦,泡了福爾馬林的水產品,撒了劇毒農葯的蔬菜……老百姓們真不知道還能放心地吃什麼。
食品衛生方面層出不窮的種種問題,都警示著我國的管理部門應加大對食品衛生的管理力度,包括餐飲業的管理、農貿市場的管理、超市的管理。需要指出的是,盡管許多疾病來源於野生動物,但真正的肇事者不是野生動物,而恰恰是人類自己。由於人類無節制的開發自然,向大自然索取,人、動物與自然三者關系嚴重失衡,人類遭到動自然界的懲罰也是必然的。SARS的慘痛教訓,應使每一個人重新審視人、動物與自然和諧統一問題。
保護野生動植物資源,是國家可持續發展戰略的重要任務。為了使我國國民經濟在21世紀逐步趕上世界上中等經濟發達國家,就必須對我國野生動物資源利用現狀和保護狀況進行必要的評價,建立野生動植物資源和貿易信息庫,開展野生生物法的立法工作,加強野生動植物國際貿易立法,控制野生動物的人工養殖,加強對野生動物養殖的生產、銷售、加工環節的監督和檢疫,加強對野生動物保護的前提下,努力開展野生動物科學的基礎研究,提出全面的中國野生動物資源的保護和利用進入穩定的、持續的軌道。

5、特徵病變雞傳染性支氣管炎

引起雞產蛋下降的因素很多,有疾病、營養、光照、溫度、空氣、水質、體重均勻度及環境應激等。而傳染病是最大的隱患,如減蛋綜合征(EDS-76)、雞傳染性支氣管炎(IB)、產蛋雞非典型新城疫(ND)、雞腫頭綜合征(SHS)、禽流感(AI)、禽腦脊髓炎(AE)、禽痘(POX)、敗血霉形體(MG)、傳染性鼻炎(IC)和禽霍亂(FC)等。現對它們的主要症狀及所造成的減蛋危害等簡述如下:一、雞產蛋下降綜合征(EDS-76)1、流行特徵主要侵害商品蛋雞和種雞,造成產蛋量嚴重下降及蛋的品質降低。2、病原為EDS-76病毒,主要侵害產蛋期雞只,其它日齡雞感染後無明顯臨床症狀。病毒常在雞性成熟前潛於其體內,感染雞無臨床症狀,亦很難查到抗體。雞開產時病毒被激活,並在生殖系統大量繁殖。病毒可經蛋垂直傳播,通過咽喉和糞便排出。受感染的胚是最危險的傳染源。自然宿主為鴨、鵝,但僅見蛋雞發病,褐殼蛋雞最為易感。3、症狀與病變發病主要集中在26-43周齡。剛進入產蛋期的青年雞感染後不能於開產後2-4周內達到產蛋高峰。成年產蛋雞感染時,產蛋量突然下降,一般為20%-50%,經4-10周後才逐漸恢復,但仍達不到正常水平,產蛋曲線呈典型的「雙峰形」。在減蛋同時還伴有蛋殼褪色及較多的薄殼蛋、軟殼蛋、無殼蛋、粗殼蛋和畸形蛋。異常蛋蛋黃周圍的蛋清濃稠混濁、其餘蛋清則透明如水。受精率正常,但孵化率明顯降低,死胚率高達10%-12%。輸卵管峽部和子宮有卡他性炎症。4、防治無特效治療方法,只能用免疫接種進行預防。疫苗使用。安全區,開產前2-5周接種聯苗;發病疫區,開產前2-4周接種單價苗;重疫區,開產前4-6周和2-4周各免疫一次,均用單價苗。二、雞傳染性支氣管炎(IB)1、流行特徵雞傳染性支氣管炎(IB),通常在雞群中有很高的發病率,幼雞死亡率高,產蛋雞雖死亡率低,但產蛋量和蛋的品質均顯著下降。2、病原為雞傳染性支氣管炎病毒(IBV),該病毒有20多個血清型和更多的突變株,有些血清型能產生交叉免疫。雞是唯一的自然宿主,各種年齡雞都有易感性,雛雞特別嚴重,其他家禽不會感染發病。易感雞與病雞接觸後48小時內出現症狀,5-8天內全群暴發。3、症狀與病變(1)、支氣管炎型流鼻液、咳嗽、氣管羅音。產蛋雞產蛋下降10%-50%。蛋的品質變差,軟殼蛋、畸形蛋和粗殼蛋增多,蛋白稀薄呈水樣。剖檢病雞,呼吸道有漿液、粘液或乾酪樣滲出物,雛雞在支氣管下段形成乾酪樣栓子。產蛋雞腹腔內有液狀卵黃物質,輸卵管和卵巢發育不良。(2)、腎病型除呼吸道症狀外,主要引起腎炎和腸炎,常見劇烈腹瀉,糞便白色水樣,4-8周齡仔雞死亡率可達30%-40%,日齡越小,死亡率越高。病變特徵為腎腫大,色蒼白,輸尿管、直腸、泄殖腔有白色尿酸鹽沉著。肺、支氣管充血和出血。(3)、傳支變異株4/91精神沉鬱,閉眼昏睡,腹瀉,雞冠發紺,眼瞼和下頜腫脹,有時出現典型呼吸道症狀。產蛋雞出現症狀後,很快產蛋下降,降幅可達30%。3-4周後,產蛋逐漸回升,但不能恢復到正常水平。還可導致肉雞和6周齡以上育成雞死亡。剖檢顯示,病雞體況良好,深部胸肌組織呈蒼白和膠凍樣水腫,廣泛組織充血。4、防制目前無有效葯物防治,只能通過免疫接種來控制。根據疫病情況可選用IBH120和IBH52疫苗、腎型傳支疫苗、IB4/91弱毒苗等。三、產蛋雞非典型新城疫(ND)產蛋雞非典型新城疫,給養雞業造成一定損失。1、發病原因(1)、雞場被野毒污染;(2)、在育雛育成期發生過法氏囊等疾病,損害免疫功能;(3)、防疫環節上有不足之處;(4)、管理不當,如在用新城疫疫苗滴鼻、滴眼、飲水或免疫後,馬上搞帶雞消毒。2、特點(1)、180-350日齡易發;(2)、雞群採食量下降20%-30%,部分雞只拉綠色稀糞,個別雞有呼吸道症狀,產蛋率下降5%-30%不等,畸形蛋、軟殼蛋、白殼蛋增多;(3)、剖檢數只病雞後,才能見到一些雞新城疫的一般性病變,如喉頭有粘液,喉、氣管粘膜、盲腸扁桃體、泄殖腔粘膜出血,卵泡軟化,掉入腹腔,形成腹膜炎。3、控制(1)、全群雞只肌注新城疫滅活苗同時用IV系苗滴鼻,或肌注4頭份的新城疫IV系苗。(2)、淘汰病雞。(3)、使用50×10-6恩諾沙星飲水、防治繼發感染。(4)、增加飼料中維生素用量。4、預防建立科學免疫程序,蛋雞在產蛋期做到每隔10周進行一次雞新城疫IV系苗免疫。四、雞腫頭綜合征(SHS)雞腫頭綜合征(SHS)是以雞頭部發生明顯皮下水腫及扭頸、角弓反張、共濟失調為特徵的新疾病。首例報道為20世紀80年代初的南非,現涉及世界大多數國家。1、病原為TRT/SHS病毒,在分類上屬副粘病毒科肺病毒屬,是感染禽類的第一個肺病毒。一般認為雞腫頭綜合征是雞先感染TRT/SHS病毒後繼發大腸桿菌感染,兩者共同作用的結果。沒有大腸桿菌的協同作用,不可能產生本病的典型病變。2、症狀SHS主要發生於雞(包括肉用種雞、肉雞和產蛋雞),火雞也可感染。肉雞易發日齡4-7周齡,肉用種雞和蛋雞則各年齡均可發生。本病以水平接觸傳播為主,傳播速度緩慢,病程2-3周,發病率1%-90%,死亡率為2%-20%,減蛋幅度一般在10%以內。臨床表現為肉雞頭部皮下水腫,先為打噴嚏、咳嗽,24小時後出現結膜潮紅,頭部皮下水腫並擴展到肉垂和下頜組織,有的肉髯發紺,嚴重時虛脫死亡。商品蛋雞和肉種雞的症狀特點為腫頭,極度沉鬱,因腦定向障礙而重復搖頭,扭頸,角弓反張,共濟失調,產蛋雞的產蛋率和種蛋受精率下降。3、病變鼻甲和氣管粘膜出血,雞冠、面部、喉周圍水腫或有乾酪樣物質。有不同程度的纖維性氣囊炎、心包炎、肝周炎、腹膜炎。多數可見到卵黃性腹膜炎。4、防治(1)、採取綜合防制措施,疫區可預防注射雞腫頭綜合症滅活苗;(2)、發生疫情時,使用廣譜抗生素,防止細菌性疾病繼發感染,減少死亡和損失。五、禽流感(AI)禽流感是由禽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種禽類傳染病,最早報道為1878年的義大利,經世界范圍內一個多世紀的流行至今尚未根除。1、病原禽流感病毒屬分A、B、C三個血清型。A型,可感染禽類、人、馬、豬等。而B型和C型主要感染人。迄今為止A型流感病毒HA(血凝素)已發現16種(H1-H16),NA(神經氨酸酶)10種(N1-N10),由兩者組合或獨立變異可產生不同亞型的毒株,危害最大的是H5、H7。2、症狀和病變潛伏期的長短與病毒致病性強弱、感染強度、傳播途徑和禽的種類有關。可表現感染無症狀、輕度呼吸道症狀、產蛋量下降、下痢及急性高度致死等多種病型。一般沒有特徵性症狀,常呈現體溫高,精神沉鬱,採食減少,消瘦,產蛋雞產蛋量下降。呼吸道症狀表現不一,如咳嗽、呼吸羅音甚至困難並出現怪叫。病禽流淚、羽毛松亂、顏面浮腫、肉髯及冠發紺變硬,有神經症狀及下痢。這些症狀可能單獨出現或幾種同時出現。死亡率較低,產蛋下降(康復雞的產蛋率恢復最多為70%左右)是目前該病在世界各地流行的新特點。3、防治(1)、目前對是否使用疫苗預防有爭議;(2)、尚無特異性治療葯物和方法;(3)、對處於發病初期的雞群為減少死亡可做以下工作,(A)採用抗病毒葯,如病毒靈、病毒唑等,在感染後1-3天使用,有良好保護作用;(B)防止並發感染可用沙星類抗菌葯;(C)及時清理病死雞,加強帶雞消毒。六、其他傳染病禽腦脊髓炎(AE),成年雞隱性感染時不見症狀,但產蛋雞減蛋5%-20%,且所產的蛋常帶有病毒。禽痘(POX)、敗血霉形體(MG)、傳染性鼻炎(IC)、禽霍亂(FC)發病嚴重時產蛋顯著減少或停止產蛋。當發生產蛋雞減蛋時,我們應細致調查,研究觀察,作出正確的病因判斷,才能採取有效的防治和改善措施,將損失降到最低點。

6、剛剛打過預防針,又被狗咬了,還要打嗎

你上次打的是疫苗伐?如果打疫苗的話就沒必要了摁
預防針的話不清楚唉
建議還是去醫院問問 保險一點 畢竟是自己身體安全嘛

希望能幫助到你咯^-^

7、蛋雞腦積隋炎是什麼原因引起的,如何防治

【症狀病變】本病潛伏期一般為1~14天,經卵垂直傳播感染的雛雞一般在出殼後1~2周發病。患病雛雞精神委頓,中樞神經紊亂,共濟失調,肌肉震顫甚至痙攣、抽搐,部分患雞視力減退或失明。成年母雞表現產蛋下降,產小蛋,但蛋殼形狀、顏色和卵內容物的品質等變化不大,母雞感染階段產下的種蛋所孵化的雛雞通常有感染發病。剖檢有時可見患病小雞的眼角膜有一定程度的藍色渾濁,肌胃、心肌等可能見有淺灰色雲霧樣病灶;小腦出血,腦實質有病變,主要是非化膿性腦炎。

【防治】嚴禁引入病雞、帶毒雞,尤其注意不要從有明顯減蛋病史的種雞群引進種苗,加強免疫接種。常用的疫苗為禽腦脊髓炎弱毒疫苗,但應注意該弱毒疫苗對雛雞仍有一定致病性,必要時只能用於10周齡以上到產蛋前1個月以內的後備種雞,而不用於雛雞與產蛋期的種雞群。另外還有禽腦脊髓炎油乳滅活苗,可用於各種日齡的雞群,但一般多用於產蛋前及產蛋中期的母雞。

8、誰能告訴我世界上最危險病毒排行

NO.1史上最危險的病毒:埃博拉病毒是引起人類和靈長類動物發生埃博拉出血熱的烈性病毒,其引起的埃博拉出血熱(EBHF)是當今世界上最致命的病毒性出血熱,感染者症狀與同為纖維病毒科的馬爾堡病毒極為相似,包括惡心、嘔吐、腹瀉、膚色改變、全身酸痛、體內出血、體外出血、發燒等。
NO.2史上最危險的病毒:天花病毒天花(Smallpox)是由天花病毒引起的一種烈性傳染病,也是到目前為止,在世界范圍被人類消滅的第一個傳染病。感染天花病毒後的潛伏期平均約為12天(7-17天)。感染後的初期症狀包括:高燒、疲累、頭疼及背痛。2-3天後,會有典型的天花紅疹明顯地分布在臉部、手臂和腿部。在發疹的初期,還會有淡紅色的塊狀面積伴隨疹子而出現。病灶在幾天之後開始化膿,直到第2個星期開始結痂。接下來的3-4周慢慢發展成疥癬,然後慢慢剝落。天花是感染痘病毒引起的,無葯可治,患者在痊癒後臉上會留有麻子,「天花」由此得名。
NO.3史上最危險的病毒:HIV病毒
艾滋病是一種危害性極大的傳染病,由感染艾滋病病毒(HIV病毒)引起。HIV是一種能攻擊人體免疫系統的病毒。它把人體免疫系統中最重要的T淋巴細胞作為主要攻擊目標,大量破壞該細胞,使人體喪失免疫功能,因此,人體易於感染各種疾病,並可發生惡性腫瘤,病死率較高。HIV在人體內的潛 伏期平均為8~9年,患艾滋病以前,可以沒有任何症狀地生活和工作多年。
NO.4史上最危險的病毒:脊髓灰質炎骨髓灰質炎,也稱為小兒麻痹症,自1916年以來已造成超過10000人死亡。小兒麻痹症是一種嚴重的病毒感染,是通過嘴或是肛門傳播的。盡管有9/10的感染者沒有表現出由病毒引發的症狀,一旦病毒進入血液循環,有些人被感染的症狀就表現出來了。當病毒會進入人體的神經系統後,就會破壞我們的運動神經元,引發嚴重的弛緩性麻痹。
NO.5史上最危險的病毒:拉沙熱病毒
拉沙熱是由一種沙粒病毒引起的,醫生們最早在20世紀50年代注意到該病毒。一旦染上這種病毒,人的內臟會大出血,血壓急劇下降,腦部受損。每7個感染者中有1人死亡。
NO.6史上最危險的病毒:登革熱病毒
這是熱帶地區的一種地方病。通過蚊子叮咬傳播,會出現內臟大出血。高達50%的感染者死亡
登革熱病毒是小型黃病毒,屬於黃熱病毒屬,能引起登革熱急性傳染病,通常由在白天叮咬人的埃及伊蚊和白紋伊蚊傳播,登革熱病毒能夠引起一系列臨床症狀,包括有生命危險的失血性休克綜合征和較少見的伴有肝衰與腦病的急性肝炎。感染登革熱病毒輕則突然發熱、劇烈肌肉疼痛、骨關節痛,重則廣泛出血、迅速休克
NO.7史上最危險的病毒:馬秋波病毒
一種沙粒病毒,1962年首次在玻利維亞發現,該病毒由老鼠攜帶。染病初期表現為發燒,然後鼻子和牙齦開始出血,胃腸內出血,30%的感染者死亡。
NO.8史上最危險的病毒:西班牙流感
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全球有3700萬人在戰爭中喪生,數百萬士兵開始返回家鄉。這時一種新型疾病出現了,有些人稱之為西班牙流感,或者世紀大流感和1918流感。這場災難在幾個月內帶走了2000萬人的生命。在一年的時間內,流感繼續蔓延,死亡人數十分驚人。估計全球范圍內有5000萬到1億人死於此疫。這場流感被認為是人類有史以來最嚴重的瘟疫。西班牙流感與我們現在每年都會遇到的常見流感不同。那是一種新型流感病毒,被稱為H1N1禽流感病毒。科學家們懷疑這種病毒是一戰前從美國中西部地區的鳥類傳染給人類的。後來在西班牙造成800萬人死亡,這次流感因此被稱為「西班牙流感」。在全球范圍內,大部分人類對這種病毒完全沒有抵抗力,正如同 1550年阿茲特克人面對天花時的困境。大規模的運輸部隊和補給部隊使病毒向其他地區的傳播更為快速。
NO.9史上最危險的病毒:黑死病車上堆滿屍體,木板上擺滿死去的家人,貴族和農民齊聲哀號,希望進入天堂得到解脫。這就是黑死病,人類歷史上最可怕的傳染病。
NO.10史上最危險的病毒:瘧疾
瘧疾並不是什麼新型傳染病。最早關於瘧疾的記載出現在4000年前,當時的希臘人就記述了瘧疾的破壞性影響。最早關於蚊子傳染疾病的說法出現於古印度和中國的醫書上。即使是現在,科學家們也發現了很多疾病跟蚊子有關。瘧疾一般是由蚊子和人類身體上的虐原蟲微生物引起的。當受感染的蚊子停留在人類皮膚上開始吸血時,瘧原蟲微生物就會進入人體。一旦進入血液,就會在血紅細胞內生長並最終摧毀紅細胞。症狀有輕有重,典型症狀是發燒。發冷,出汗,頭痛和肌肉痛。

9、雞的傳染病是怎樣發生的?

凡是由病原微生物引起,具有一定的潛伏期和臨床症狀,並具有傳染性的疾病稱為傳染病。各種傳染病的發生,雖然各具特點,但也有共性規律,都包括傳播、感染、發病三個階段。

(1)傳染病的傳播

雞傳染病的傳播擴散,必須具備傳染源、傳染途徑和易感雞群三個基本環節,如果打破、切斷和消除這三個環節中的任何一個環節,這些傳染病就會停止流行。

1)傳染源

即病原微生物的來源,主要傳染源是病雞和帶菌(毒)的雞。病雞不僅體內有病原微生物繁殖,而且通過各種排泄物將病原微生物排出體外,傳播擴散,使健康雞群感染發病。帶菌(毒)的隱性感染雞,由於缺乏病症,不被人們注意,往往會被認為是健康雞,這樣危險就更大,容易造成大面積的傳染。另外,患傳染病雞的屍體如處理不當和帶菌(毒)的鳥、鼠等,也是散播病原微生物的重要傳染源。

2)傳染途徑

雞傳染病的病原微生物,由傳染源向外傳播的途徑有三種,即垂直傳播、孵化器內傳播和水平傳播。①垂直傳播:也叫經蛋傳遞。是種雞感染了(包括隱性感染)某些傳染病時,體內的病菌或病毒能侵入種蛋內部,傳播給下一代雛雞。能垂直傳播的雞病有沙門氏菌病(白痢、傷寒、副傷寒)、支原體病(敗血支原體病、傳染性滑膜炎)、腦脊髓炎、大腸桿菌病、白血病等。②孵化器內傳播:孵化器內的溫度、濕度非常適宜於細菌繁殖。蛋殼上的氣孔比一般細菌大數倍,所以有鞭毛、能運動的細菌,特別是雞副傷寒病菌、大腸桿菌等,當其存在於蛋殼表面時,在孵化期間即侵入蛋內,使胚胎感染。另外,一些存在於蛋殼表面的病毒和病菌,雖然一般不進入蛋內,但雛雞剛一出殼時,即由呼吸道等門戶入侵,馬立克氏病就常以這種方式傳染。在出雛器內,帶病出殼的雛雞與健康雛雞接觸,也會造成傳染,白痢和腦脊髓炎等病除垂直傳播外,還可在出雛器內進一步擴散。③水平傳播:也叫橫向傳播。是指病原微生物通過各種媒介在同群雞之間和地區之間的傳播。這種傳播方式面廣量大,媒介物也很多。同群雞之間的傳播媒介主要是飼料、飲水、空氣中的飛沫與灰塵等,遠距離傳播的媒介通常是雞舍內清除出去的墊料和糞便、運雞運蛋的器具和車輛、在各雞場之間周轉的飼料包裝袋及工作人員的衣物等。

3)雞的易感性

病原微生物僅是引起傳染病的外因,它通過一定的傳播途徑侵入雞體後,是否導致發病,還要取決於雞的內因,也就是雞的易感性和抵抗力。雞由於品種、日齡、免疫狀況及體質強弱等情況不同,對各種傳染病的易感性有很大差別。例如,在日齡方面,雛雞對白痢、腦脊髓炎等病易感性高,成年雞則對禽霍亂易感性高;在免疫狀況方面,雞群接種過某種傳染病的疫苗或菌苗後,產生了對該病的免疫力,易感性大大降低。當雞群對某種傳染病處於易感狀態時,如果體質健壯,也有一定的抵抗力。

(2)傳染病的感染

某種病原微生物侵入雞體後,必然引起雞體防禦系統的抵抗,其結果必然出現以下三種情況:①病原微生物被消滅,沒有形成感染。②病原微生物在雞體內的某些部位定居並大量繁殖,引起病理變化和症狀,也就是引起發病,稱為顯性感染。③病原微生物與雞體防衛力量處於相對平衡狀態,病原微生物能夠在雞體某些部位定居,進行少量繁殖,有時也引起比較輕微的病理變化,但沒有引起症狀,也就是沒有引起發病,稱為隱性感染。有些隱性感染的雞是健康帶菌、帶毒者,會較長期地排出病菌、病毒,成為易被忽視的傳染源。

(3)傳染病的發病過程

顯性感染的過程,可分為以下四個階段。①潛伏期:病原微生物侵入雞體後,必須繁殖到一定數量才能引起症狀,這段時間稱為潛伏期。潛伏期的長短,與入侵的病原微生物的毒力、數量及雞體抵抗力強弱等因素有關。例如,雞新城疫的潛伏期,一般為3~5天,其最大范圍為2~15天。②前驅期:是發病的徵兆期,表現出精神不振,食慾減退,體溫升高等一般症狀,尚未表現出該病特徵性症狀。前驅期一般只有數小時至1天多。某些最急性的傳染病,如最急性的禽霍亂等,沒有前驅期。③明顯期:此時病情發展到高峰階段,表現出該病的特徵性症狀。前驅期與明顯期合稱為病程。急性傳染病的病程一般為數天至2周左右,慢性傳染病可達數月。④轉歸期:即疾病發展到結局階段,病雞有的死亡,有的恢復健康。康復雞在一定時期內對該病具有免疫力,但體內仍殘存並向外排放該病的病原微生物,成為健康帶菌或帶毒雞。

10、蛋雞400天有了腦脊髓炎應該怎樣治療

雞腦脊髓炎

原發表日期: 2009-04-30 原作者: 為您服務 文章來源: 中國蛋雞肉雞網
-------------------------------------------------------------------------------------------------------

【概述】 本病是一種侵害雛雞中樞神經系統的病毒性傳染病,以運動失調和頭頸部快速震顫為特徵。此病以前稱為流行性震顫,於1930年發現,存在於世界各地,我國也有發生,臨床上發病率低。
禽腦脊髓炎(AE)是禽腦脊髓炎病毒(AEV)引起起的主要侵害幼齡雞的傳染病,其特徵為共濟失調和快速震顫(特別是頭頸部),該病又叫流行性震顫。
全世界所有飼養商品禽的地方都存在本病。成年雞往往是隱性感染,不表現臨床症狀,其垂直傳播可使下一代雛雞出現臨床症狀。
【病因/病原】 本病的病原為禽腦脊髓炎病毒,各地分離株血清無差異,野毒為嗜腸型,易經口感染雛雞,經糞便排出,有些為嗜神經型,造成嚴重神經損害,使雛雞出現神經症狀。病毒對外界環境抵抗力較強,能長期保持感染性。
1.病原特性 雞傳染性腦脊髓炎病毒(AEV)屬於小RNA病毒科腸道病毒屬。病毒粒子大致呈球形,直徑為24~32納米,呈20面體對稱性,衣殼含有32或42個殼粒,無囊膜,氯化銫中的浮密度為1.3,1~1.32克/毫升。
病毒對乙醚、氯仿、胰酶、酸和DNA酶有抵抗力。病禽腦組織中的病毒在50%甘油中可保存40天;在乾燥或冷凍條件下,可存活70天。
AEV可在雞胚成纖維細胞或雞胚腎細胞培養物中增殖,引起細胞變圓、固縮和胞漿顆粒變性等細胞病變;也適應於在雞胚卵黃囊、尿囊腔內生長。
2.病料的採取 病死雞的腦是最好的病料(以表現早期AE症狀或發病不超過2~3天的病禽腦組織為最好)。用無菌操作採取一隻或幾只禽的腦組織作為混合病料,在—20C以下低溫貯存。用組織研磨器將腦組織磨碎,再加人普通肉湯製成10%-20%懸液,1 500轉份離心30分鍾,收取上清液加入1 000國際單位/毫升青黴素和100微克/毫升鏈黴素處理後備用。
3.病原分離 AEV可在雞胚成纖維細胞或雞胚腎細胞培養物中生長繁殖,出現CPE。無AE母源抗體的雞胚於5日齡經卵黃囊接種是分離和繁殖本病毒的最佳途經,應牢記雞胚必須是來自無AEV感染的雞群,否則由於卵黃內存在母源抗體,病毒不能增殖。某些毒株對雞胚毒力弱,必須經多次傳代後才能適應。將處理好的病料接種6日齡雞胚的卵黃囊內,接種後12天檢查其中半數雞胚的病變,感染雞胚萎縮,神經變化,且常發生脫水。肉眼病變為雞胚不運動、腿肌萎縮,雞胚有時死亡。如沒有病變,則讓剩餘半數雞胚孵出,在孵出後的10天內觀察雛雞是否出現AE症狀。此外,還可以用熒光抗體或免疫擴散試驗檢查特異性病毒抗原。
【病因附圖】
【流行病學】 1.易感動物與發病日齡 本病主要發生在1月齡以下雛雞和成年雞,此外,火雞、鵪鶉和野雞也能感染發病。3周齡內的雛雞發病症狀最典型。成年雞及鵪鶉感染本病後產蛋量及孵化率下降10%~20%,發病期間所產蛋孵化出的幼雞可在2周齡內見到症狀和死亡。
2.傳播途徑 可以污染的墊草、人員及其他器具而水平傳播,也可經種蛋傳播給下一代,病雞排毒約為5天,經口、接觸傳播,帶毒雞大多在10日齡內發病。
3.發病季節 大多在冬末春初,同一群雛雞中,母雛的發病率顯著高於公雛。
也有人做了如下總結:
病毒在被污染的糞便中至少能存活4周,由感染雞所產的蛋孵出的雛雞,在出殼前即被感染,而絕大多數出殼雛在孵化室內至少生活一天,因此攜帶病毒的雛雞是本病傳播的主要傳染源。康復雞具有免疫力,並不傳播病毒。經腦內途徑接種在雞中復制AE,可產生最一致的結果。其他已建立起來的實驗性感染途徑有腹腔內、皮下、皮內、靜脈內、肌肉內、坐骨神經內、眼內、口和鼻腔內接種。
在自然條件下,AE基本上是腸道感染。經糞便排毒可達幾天之久,由於病毒對外環境有很強的抵抗力,因而可長期保持感染性。病毒排出的時間部分取決於禽類感染的年齡。很小的雞可排毒2周以上,3周齡以後的雞可能只排毒約5天,污染的墊料是病毒的來源,且容易通過人員流動和污染物而發生水平傳播。
垂直傳播是一很重要的傳播方式。當易感雞群在性成熟後接觸到病毒,通過母雞可使或多或少種蛋發生感染。
AE病毒的宿主范圍似乎有限。雞、雉雞、鵪鶉和火雞都可自然感染。雛雞才會出現症狀,8周齡以上的雞可對本病產生抗體,但感染時並不表現臨床症狀。
本病一年四季都可能發生,尤其是育雛的高峰月分。本病傳播迅速,幾乎可使全群受到侵害。如果所有小雞都來自感染雞群,則發病率一般為40%~60%,病死率平均為25%左右。
【病理學】 雛雞胃有白色針尖大的病灶,肝脂肪變性,脾增生性腫大,腸道有輕微炎症。成年雞幾乎無病變。1.臨床病理學 病死雛雞幾乎沒有明顯的大體病變,僅能見到腦部輕度充血,有時可在肌胃的肌層出現灰白區,少數病理可見延腦和小腦明顯出血。日本的土屈內及椿原觀察到胚胎期感染AE病毒後,大腦兩側出現透明狀腦水腫的病變。2.病理組織學 禽腦脊髓炎的病理組織學病變特徵表現為非化膿性腦脊髓炎,外周神經系統無病變,全身組織器官都有淋巴細胞增長現象。中樞神經系統的病變具體表現為,大腦、中腦、小腦、延腦和脊髓均出現不同程度充血、毛細血管增生和淋巴細胞樣血管套,神經細胞變性、壞死,特別是延腦和脊髓灰質中的神經元出現中央染色質溶解,呈空白或淡染區,少數神經細胞壞死消失或僅留痕跡,部分病例見小軟化灶。小腦浦金野氏細胞常出現區域性壞死、消失,並同時伴有分子層毛細血管和膠質細胞局灶性增生現象。中樞神經各部均有不同程度的膠質細胞呈彌慢性或結節性增生,一般在變性壞死的神經細胞附近,軟化灶處和小血管周圍較多,形成衛星現象、噬神經原現象和膠質小節。腦膜充血並有淋巴細浸潤和膠質細胞增生,形成腦膜炎。腺胃黏膜和肌層以及胰腺間質常見局灶性淋巴細浸潤,這是本病 的特徵性病變之一,在肌胃、肝和腎等組織中有時也可見同樣病變。另外,在心、肝、脾、肺、腎和法氏囊等組織出現不同程度的充血和出血。
【病理學圖】
【症狀】 經胚胎感染的潛伏期約1~7天,經接觸和口感染的潛伏期為11天。少數剛出殼即不能站立的雛雞,蛋黃的吸收及臍帶癒合均良好,這有別於沙門氏菌病和大腸桿菌及孵化溫度不當所造成的弱雛。在自然暴發中,雛雞在1~2周齡發病,經蛋傳染的在出雛時可見弱雛,後漸漸出現運動失調,小雞來回走動或跗關節彎曲前傾,並發出微弱的叫聲,隨後出現頭頸細微的震顫,隨後震顫加強,絕大多數死亡,少數可以耐過。在2~3周齡感染的,隨年齡增大,其臨床症狀不明顯,成年禽可出現暫時的產蛋減少,一般雞群的發病率為20%~40%,死亡率在17%~25%,有免疫力的種雞群後代基本不發病。
AE是一種綜合症。在自然暴發中,它常在雛雞達到1—2周齡時出現,但如果是由於垂直傳播造成的,則在出雛時7天內就能見到病雛。患病雛雞最初表現輕微的眼神愚鈍,繼而出現漸進性的共濟失調,這在迫使雛雞運動時可能容易看到。當共濟失調越來越明顯時,雛雞呈現用跗關節坐下來的傾向,有些雛雞可能拒絕走動,或可能用跗關節和脛來行走,刺激或打擾雛雞可引起頭和頸部震顫,Jungherr發現組織學上呈陽性結果的現場病例中,有36.9%表現為共濟失調,18.3%表現為震顫,35%兩者兼有,9.2%不表現臨床症狀。共濟失調通常發展到雛雞不能走動為止,衰弱、最後死亡。在成年雞中,唯一能察覺的症狀是出現暫時的產蛋量下降15%~10%,但不產生神經症狀。
【症狀圖】
【診斷】 本病必須與維生素D、E、B2缺乏症區別開。維生素E缺乏症一般在2~4周齡發生,較禽腦髓炎晚,剖檢小腦水腫有出血點,而維生素D缺乏則為軟骨症,維生素B 2缺乏發生在2周齡以後,趾爪向內蜷曲。根據病史和臨床症狀可初步診斷,確診需進行實驗室檢查,可用瓊脂擴散方法檢出。
[血清學診斷要點]
1.瓊脂擴散試驗 本試驗可用於確定耐過感染的雞。所有禽的呼腸孤病毒都有相同的群特異性沉澱抗原,並可用瓊脂擴散試驗檢出。瓊脂擴散抗原的制備方法為,在6日齡雞胚卵黃囊內接種病毒,由死亡雞胚收獲絨毛尿囊膜,研磨混勻後作抗原。也可由感染的雞腎細胞培養物制備抗原。應用優質瓊脂(1.2%)以0.01摩爾/升pH7.2PBS(含8%氯化鈉,7.5%甘氨酸)制膠,孔徑約3毫米,孔間距為3毫米,中央1孔,周圍6孔。將已知的陽性樣品加於第1和第4孔內。患關節炎的病禽體內持續含有沉澱抗體,而一般感染呼腸孤病毒的病禽體內抗體在4周後消失。故在普查本病時,應每月檢查一次。
2.中和試驗 本試驗最好用雞胚腎作空斑減少試驗,被檢雞血清1:10—1:5120作2倍系列稀釋後,分別與100個蝕斑單位的病毒等量混合,3712感作45分鍾,每個細胞瓶的細胞單層 接種0.2毫升,吸附1~2.5小時,其間經常搖動,吸去多餘液體後覆蓋5—8毫升含1.2%純瓊脂、5%犢牛血清的MEM,培養5—7天,再加入2~5毫升含有0.001%中性紅的覆蓋瓊脂,
4—12小時計算空斑。以能抑制90%蝕斑的血清稀釋度作為該血清的效價。血清效價達到1:40以上時有診斷意義。
3.熒光抗體試驗 直接熒光抗體試驗是檢出受感染組織中抗原的可靠方法。可用熒光素標記的呼腸孤病毒抗體檢測雞滑膜中或雞腎細胞培養物細胞漿中的抗原。
【治療】 可用病毒靈治療,1日齡開始服用。
【防治措施】 1.加強平時衛生管理 育雛室要常用10%百毒殺配成適當比例帶雞噴霧消毒,對已發病的病雛和死雛及時焚燒或深埋,以免散布病毒。種雞發生本病時,種蛋應停止用於孵化,待產蛋率恢復正常時,種蛋再入孵。
2.免疫接種 在本病疫區,蛋用雞在90~100日齡用弱毒苗接種,種雞在120~140日齡接種。也可用禽腦脊髓炎病毒油乳劑滅活苗肌注。接種後6周內,種蛋不能孵化。
在非疫區,一律用禽腦脊髓炎病毒油乳劑滅活苗肌注。在本病高發區,可用弱毒苗與油乳苗聯合使用,在70日齡首免後,蛋雞在110~130曰齡再免,種雞在100~110日齡再免。
在一些資料中也有如下建議:
本病主要發生在4周齡以內雛雞,感染日齡越小,症狀越嚴重,死亡率也較高,隨著日齡增長,抵抗力逐漸增強。
1.把好引進種蛋關,不從疫區引進種蛋。曾經患病的母雞造成產蛋下降,在此期間的蛋因可能含有本病毒,因此不宜留作種用。
2.發病雞群應隔離、淘汰、深埋,因為感染雞與易感雞或成年雞之間可以發生水平傳播。
3.感染康復雞和接種疫苗的雞均可產生較強的抵抗力,並將抵抗力通過卵黃傳給子代,使孵出的雛雞在4—6周內具有抵抗力。
(1)活疫苗免疫 目前使用的活疫苗由於對雛雞仍有致病力,因此宜給10周齡以上的後備種雞飲水、滴鼻或點眼全群使用,也可只給5%的雞口服,通過排毒而達到同居感染。
(2)滅活疫苗 對正在產蛋的雞群最好使用滅活苗,因為活疫苗可能影響產蛋,有報道,給3月齡雞接種滅活苗後2周,瓊脂擴散試驗抗體效價多數在1:4以上,持續9個月。
這兩種疫苗可以單獨使用,也可配合使用。弱毒苗在8—10周齡及產前接種;滅活疫苗在開產前一個月肌肉注射;也可以在10—12周齡接種弱毒苗,在開產前一個月再接種滅活苗。

如果你認為本網轉載的內容涉及侵權,請作品的作者盡快與我們聯系。電話:010-58677700轉信息中心。

版權和免責聲明

與禽腦脊髓炎病毒潛伏期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