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脊髓炎會發展成什麼嗎
脊髓炎可侵及脊髓的任何部位,但以上胸段和下頸段脊髓受損害最為常見,其原因為該處的血液供應不如他處豐富,易於受累;另一原因是胸髓較頸、腰髓要長,因而罹病的機會也多。一般病變可累及數個髓節,大多超過3個髓節,較長的可達10個髓節以上。急性脊髓炎在病理上以脊髓損害為主,也可累及脊膜及脊神經根。多散病例以脊髓周邊的白質受損為主,少數以侵害中央灰質為主.因而病變可有同灶性、橫貫性和不全橫貫性之分。其形態改變以脊髓腫脹和呈斑點、斑片狀病灶為主。急性脊髓炎脊髓硬膜充血、混濁,受累的脊髓節段腫脹、變軟,脊髓灰質與白質之間界限不清,並有點狀出血,晚期神經細胞萎縮消先,神經纖維髓鞘脫失和軸索變性,腔質細胞增生,以至形成纖維癱痕,最後脊髓萎縮變細
2、小孩會得脊髓炎嗎?
關於脊髓炎的早期症狀,我們一直不是很清楚,但是往往這樣的迷惑導致我們病情一步步的加重。下面我們來看下骨髓炎的早期症狀有哪些?運動障礙:早期常見脊髓休克,表現截癱、肢體及張力低和腱反射消失,無病理征。休剋期多為2-4周或更長,脊髓損害嚴重、合並肺部及 尿路感染 並發症和褥瘡者較長。脊髓炎的早期症狀2:恢復期肌張力逐漸 增高 ,腱反射亢進,出現病理征,肢體肌力由遠端逐漸恢復。感覺障礙:病變節段以下所有感覺缺失,在感覺消失水平上緣可有感覺 過敏 區或束帶樣感覺異常,隨病情恢復感覺平面逐步下降,但較運動功能恢復慢。可能我們平時並不太注意這些症狀,但是一些大病的發生率都是由於小病的發生引起的,像脊髓炎這種疾病的發生率很高,所以我們平時應該多加了解一些骨髓炎的早期症狀。
3、脊髓炎什麼是橫貫性
脊髓炎是一種破壞脊髓功能的炎性疾病,可分為急性脊髓炎和亞急性脊髓炎。其病變常發生在胸段脊髓,如果病變僅侵犯幾個節段脊髓的灰質和白質,稱為橫貫性脊髓炎。確切的病因還不十分清楚,可能是病毒感染或因病毒感染後機體的自體免疫反應所引起。外傷、受涼、過勞等可以是本病的誘發因素。該病必須與格林—巴利綜合征、脊髓前動脈閉塞以及由硬脊膜外膿腫、血腫或腫瘤引起的急性脊髓壓迫症相鑒別。治療需在神經內科大夫指導下進行。治療要有個長期准備,所以特別要提醒患者的是:保持樂觀情緒,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按醫囑定時定量服葯,不可自行停葯或減量,用葯期間,出現惡心、腹脹、黑便等應及時報告。還需注意加強營養,增強機體抵抗力,預防感冒,避免受涼再次誘發疾病發生。加強肢體主動或被動的功能鍛煉,使截癱肢體保持功能位經細胞可獲得肢體功能的康復。請記早期的治療非常重要。
4、急性橫貫性脊髓炎最常損害脊髓的
&
5、急性脊髓炎的危害?
急性脊髓炎的危害:
一、急性脊髓炎可侵及脊髓的任何部位,但以上胸段和下頸段脊髓受損害最為常見,其原因為該處的血液供應不如他處豐富,易於受累;另一原因是胸髓較頸、腰髓要長,因而罹病的機會也多。一般病變可累及數個髓節,大多超過3個髓節,較長的可達10個髓節以上。多數病例的病灶呈連續性,少數病損在不同節段散在多發。
二、急性脊髓炎在病理上以脊髓損害為主,也可累及脊膜及脊神經根。多散病例以脊髓周邊的白質受損為主,少數以侵害中央灰質為主。因而病變可有同灶性、橫貫性和不全橫貫性之分。其形態改變以脊髓腫脹和呈斑點、斑片狀病灶為主。
三、急性脊髓炎脊髓硬膜充血、混濁,受累的脊髓節段腫脹、變軟,脊髓灰質與白質之間界限不清,並有點狀出血。鏡檢:急性期背髓和脊膜充血,血管周圍有炎症細胞浸潤,神經元腫脹虎斑消失,胞核移位,尼氏小體溶解,脊髓軟化壞死。晚期神經細胞萎縮消先,神經纖維髓鞘脫失和軸索變性,腔質細胞增生,以至形成纖維癱痕,最後脊髓萎縮變細。
急性脊髓炎,如無嚴重的並發症,經恰當治療,通常多數在3-6個月內可治癒。如發生褥瘡、肺部或泌尿系感染等並發症,則往往影響病情恢復,或留有不同程度的後遺症。上升性脊髓炎如治療不力,可於短期內出現呼吸功能衰竭。
6、什麼叫癱瘓?
癱瘓是神經系統常見的症狀,隨意運動功能的減低或喪失。其主要是上、下運動神經元、錐體束及周圍神經病變所致。
發病病因
凡皮層運動投射區和上運動神經元徑路受到病變的損害,均可引起上運動神經元性癱瘓,常見的病因有顱腦外傷、腫瘤、炎症、腦血管病、變性、中毒、以及內科某些疾病,如糖尿病、血卟啉病、大紅細胞性貧血及維生素B12缺乏等。
臨床表現
1.上、下運動神經元癱瘓的臨床特點
(1)上運動神經元癱瘓特點由於皮質運動區及下行的錐體束較集中地支配肌群,故病損常導致整個肢體癱瘓(單癱,monoplegia),一側肢體癱瘓(偏癱);雙側病變可引起雙下肢癱瘓(截癱,paraplegia)或四肢癱,患肢肌張力增高,腱反射亢進,淺反射減弱或消失,出現病理反射,無肌萎縮和肌束震顫,但長期癱瘓後可見失用性肌萎縮,肌電圖顯示神經傳導速度正常,無失神經電位。
急性嚴重病變如急性腦卒中,急性脊髓炎,由於錐體束突然中斷出現脊髓休剋期,肌肉牽張反射受抑制呈現軟癱,腱反射減低或消失,持續數天或數周後牽張反射恢復,轉為肌張力增高,腱反射亢進,休剋期長短取決於病損程度及是否合並感染等並發症,由於肌梭對牽張反射敏感性較病前更靈敏,尤其上肢屈肌和下肢伸肌的肌張力更高,表現起始阻力大,以後阻力迅速下降,呈折刀現象。
(2)下運動神經元癱瘓特點癱瘓肌肉的肌張力降低,腱反射減弱或消失(下運動神經元損傷使單突觸牽張反射中斷),肌萎縮早期(約數周)出現(前角細胞的肌營養作用障礙),可見肌束震顫,無病理反射,肌電圖顯示神經傳導速度減低和失神經電位。
2.上、下運動神經元癱瘓的定位診斷
(1)上運動神經元病變臨床表現 ①皮質(cortex)運動區局限性病損導致對側單癱,亦可為對側上肢癱合並中樞性面癱,刺激性病灶引起對側軀體相應部位局灶性抽動發作,口角,癲癇。②皮質下白質為皮質與內囊間投射纖維形成的放射冠,愈接近皮質的神經纖維分布愈分散,可引起對側單癱,愈深部的纖維愈集中,可導致對側不均等性偏癱。③內囊運動纖維最集中,小病灶也足以損及整個錐體束,引起三偏征,內囊膝部及後肢前2/3受累引起對側均等性偏癱(中樞性面癱,舌癱和肢體癱),後肢後1/3受累引起對側偏身感覺障礙,視輻射受累引起對側同向性偏盲。④腦干一側腦干病變累及同側腦神經運動核和未交叉的皮質脊髓束和皮質延髓束,產生交叉性癱瘓綜合征,即病灶同側腦神經癱,對側肢體癱及病變水平以下腦神經上運動神經元癱。⑤脊髓半切損害病變損傷平面以下同側痙攣性癱瘓及深感覺障礙,對側痛溫覺障礙,病損同節段徵象常不明顯。橫貫性損害:脊髓損傷常累及雙側錐體束,出現受損平面以下兩側肢體痙攣性癱瘓,完全性感覺障礙和括約肌功能障礙等,頸膨大水平以上病變出現四肢上運動神經元癱,頸膨大病變出現雙上肢下運動神經元癱,雙下肢上運動神經元癱,胸髓病變導致痙攣性截癱;腰膨大病變導致雙下肢下運動神經元癱。
(2)下運動神經元病變臨床表現①前角細胞癱瘓呈節段性分布,無感覺障礙,如頸5前角細胞病變引起三角肌癱瘓和萎縮,頸8~胸1病變可見手部小肌肉癱瘓和萎縮,腰3病變股四頭肌萎縮無力,腰5病變踝關節及足趾背屈不能,急性起病多見於脊髓灰質炎,慢性者因部分損傷的前角細胞受病變刺激出現肉眼可識別的肌束震顫(fasciculation)或肉眼不能分辨而僅肌電圖上可見的肌纖維顫動(fibrillation),常見於進行性脊肌萎縮症,肌萎縮側索硬化症和脊髓空洞症等。②前根呈節段性分布弛緩性癱瘓,多見於髓外腫瘤壓迫,脊髓膜炎症或椎骨病變,因後根常同時受累,可伴根痛和節段性感覺障礙。③神經叢引起單肢多數周圍神經癱瘓,感覺及自主神經功能障礙,如臂叢上叢損傷引起三角肌,肱二頭肌,肱肌和肱橈肌癱瘓,手部小肌肉不受累,三角肌區,手及前臂橈側感覺障礙。④周圍神經癱瘓分布與周圍神經支配區一致,可伴相應區域感覺障礙,如橈神經受損導致伸腕,伸指及拇伸肌癱瘓,手背部拇指和第一,二掌骨間隙感覺缺失;多發性神經病出現對稱性四肢遠端弛緩性癱瘓,伴肌萎縮,手套-襪子形感覺障礙及皮膚營養障礙等。
此外,判定癱瘓時應首先排除某些疾病導致的運動受限,如帕金森病及其他疾病引起的肌強直或運動遲緩,因肢體疼痛不敢活動等。
7、脊髓炎發病的原因是什麼?
脊髓炎大多為病毒感染所引起的自身免疫反應,或因中毒、過敏等原因所致的脊髓炎症。其病原主要有流感病毒、帶狀皰疹病毒、狂犬病毒、脊髓灰質炎病毒等,近年來有由肝炎病毒所導致脊髓炎的報告。尚有一部分患者原因不明,但病前常有某些上呼吸道感染的症狀。臨床上以橫斷性脊髓炎最為常見,其病變以胸段為主,其次為頸段,腰段及骶段病變較為少見。表現為脊髓病變水平以下的肢體癱瘓、感覺缺失和膀胱、直腸功能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