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脊髓炎 > 脊髓炎腦脊液值

脊髓炎腦脊液值

發布時間:2020-11-05 13:13:46

1、脊髓炎怎麼才能判斷?

1.脊髓腫瘤:可壓迫脊髓,引起運動感覺障礙,嚴重者出現脊髓橫斷綜合征。但多數病例病情進展較緩慢,脊髓休克多不明顯,腦脊液蛋白常明顯升高,易見髓腔梗阻。脊髓造影、CT等檢查可明確。
2.椎管內髓外佔位性病變:局部血腫、腫瘤、膿腫等均可壓迫脊髓而引起與脊髓炎類似的臨床表現。但根性痛較明顯,易見脊柱異常彎曲,症狀體征多明顯不對稱,或可伴有原發病的表現,如硬膜外膿腫的高熱等。影像學檢查可確診。兒童惡性腫瘤的危害
3.格林-巴利綜合征:運動障礙與脊髓炎急性期呈脊髓休克時的表現相似。但感覺障礙相對較輕且短暫,尿瀦留多不明顯,常無痛覺過敏帶。腦脊液細胞數正常。1~2周後出現蛋白細胞分離現象。肩膀酸痛時什麼原因
4 部分病例,脊髓炎是多發性硬化症的首發表現。因此,要重視對脊髓炎病人的全面檢查,特別是眼底和腦部體征。必要時進行顱內影像學檢查。
脊髓炎的具體分類:
(1)感染性脊髓炎
①病毒性脊髓炎:急性脊髓前角灰質炎。
②細菌性脊髓炎:化膿性脊髓炎,結核性脊髓炎。
③螺旋體脊髓炎:梅毒性脊髓炎,脊髓鉤端螺旋體病。
④寄生蟲性脊髓炎:瘧疾、血吸蟲、旋纖毛蟲、弓形體蟲等。
⑤感染和預防接種後脊髓炎。
(2)原因不明性脊髓炎。
脊髓炎在臨床上又可以分為以下類型:
(1)急性脊髓炎患了轉移性骨腫瘤癌怎麼辦
①急性脊髓前角灰質炎
②急性非特異性脊髓炎:急性橫貫性脊髓炎、急性上升脊髓炎、急性播散性腦脊髓炎。

2、脊髓炎的腦脊液是什麼?

?

3、脊髓炎嚴重嗎?

,脊髓炎是由病毒、細菌、螺旋體、立克次體、寄生蟲、原蟲、支原體等病原體感染引起,或由感染所致的脊髓灰質或白質的炎性病變,以下肢體癱瘓、感覺障礙和植物神經功能障礙為其臨床特徵。

4、正常腦脊液的特點

1、 (CSF)顏色檢查
[正常參考值] 無色水樣液體
1.紅色:常見於蛛網膜下腔出血、腦出血、硬膜下血腫等.如腰椎穿刺時觀察到流出的腦脊液先紅後轉無色,穿刺損傷性出血.
2.黃色:見於陳舊性蛛網膜下腔出血及腦出血、包囊性硬膜下血腫、化膿性腦膜炎、腦膜粘連、腦栓塞;椎管梗阻;腦、脊髓腫瘤及嚴重的結核性腦膜炎;各原因引起的重症黃疽;心功能不全、含鐵血黃素沉著症、胡蘿卜素血症、早產兒等.
3.乳白色:見於化膿性腦膜炎.
4.微綠色:見於綠膿假單胞菌性腦膜炎、甲型鏈球菌性腦膜炎.
5.褐色或黑色:見於中樞神經系統的黑色素瘤、黑色素肉瘤等.
2、透明度檢查
[正常參考值] 清晰透明.
[臨床意義]
1.微混:常見於乙型腦炎、脊髓灰質炎、腦膿腫(未破裂者).
2.混濁:常見於化膿性腦膜炎、結核性腦膜炎等.
3.毛玻璃狀:常見於結核性腦膜炎、病毒性腦膜炎等.
4.凝塊:見於化膿性腦膜炎、腦梅毒、脊髓灰質炎等.
5.薄膜:常見於結核性腦膜炎等.
3、細胞計
[正常參考值]
成人:(0-8)*106/L;
[臨床意義]
1.細胞數明顯增高(>200*106/L):常見於化膿性腦膜炎、流行性腦脊髓膜炎.
2.中度增高(<200*106/L):常見於結核性腦膜炎.
3.正常或輕度增高:常見於漿液性腦膜炎、流行性腦炎(病毒性腦炎)、腦水腫等.
4、蛋白定性試驗
[正常參考值] 陰性.
[臨床意義]
1.腦脊液蛋白明顯增高(++以上):常見於化膿性腦膜炎、結核性腦膜炎、脊髓腔等中樞神經系統惡性腫瘤及其轉移癌、腦出血、蛛網膜下腔出血及梗阻等.
2.腦脊液蛋白輕度增高(常見於病毒性腦膜炎、黴菌性腦膜性、乙型腦炎、脊髓灰質炎、腦膜血管梅毒、麻痹性痴呆、腦血栓形成等.
5、葡萄糖半定量試驗
[正常參考值]1-5管或2-5管陽性.
[臨床意義]
1.腦脊液葡萄糖增高:常見於飽餐或靜脈注射葡萄糖後、血性腦脊液、糖尿病、腦乾急性外傷或中毒、早產兒或新生兒等.
2.腦脊液葡萄糖降低:常見於急性化膿性腦膜炎、結核性腦膜炎、黴菌性腦膜炎、神經梅毒、腦瘤、低血糖等.
6、細菌及寄生蟲檢查
[正常參考值] 陰性.
[臨床意義]
1.腦脊液中有細菌,可引起細菌性腦膜炎.如急性化膿性腦膜炎常由腦膜炎奈瑟菌、肺炎鏈球菌、溶血性鏈球菌、葡萄球菌等引起;病程較慢的腦膜炎常由結核桿菌、新型隱球菌等引起.
2.腦脊液中若發現血吸蟲卵或肺吸蟲卵等,可診斷為腦型血吸蟲病或腦型肺吸蟲病等.
7、細胞分類(DC)
[正常參考值]
紅細胞:無或少量; 淋巴及單核細胞:少量;
間皮細胞:偶見; 其他細胞:無.
[臨床意義]
1.紅細胞增:常見於腦出血、蛛網膜下腔出血、腦血栓、硬膜下血腫等.
2.淋巴細胞增多:見於結核性腦膜炎、黴菌性腦膜炎、病毒性腦膜炎、麻痹性痴呆、乙型腦炎後期、脊髓灰質炎、腦腫瘤、腦溢血、多發性神經炎.
3.嗜中性粒細胞增多:見:於化膿性腦膜炎、流行性腦脊髓膜炎、流行性腦炎、腦出血、腦膿腫、結核性腦膜炎惡化期.
4.嗜酸性粒細胞增多:見於寄生蟲性腦病等.
5.單核細胞增多:常見於漿液性腦膜炎.
6.吞噬細胞:常見於麻痹性痴呆、腦膜炎.
7.腫瘤細胞:見於腦、脊髓腫瘤.
8.白血病細胞:見於中樞神經系統白血病
二、化學檢驗:
1、蛋白定量
[正常參考值]
腰椎穿刺:0.15-0.45g/L;
腦室穿刺:0.05-0.15g/1;
腦池穿刺:0.10-0.25g/L.
[臨床意義]
1.化膿性腦膜炎,流行性腦膜炎蛋白質含量為3-6.5g/L;結核性腦膜炎刺激症狀期蛋白質含量為0.3-2.0g/L,壓迫症狀期為1.9-7g/L,麻痹期為0.5-6.5g/L;腦炎蛋白質含量為0.5-3.0g/L.
2.引起腦脊液循環梗阻的疾病,如脊髓蛛網膜炎與脊髓腫瘤等,其蛋白質含量可在1.0g/L以上;
3.腦軟化、腫瘤、退行性病變等,腦脊液蛋白可增至0.25-0.8g/L.
4.多發性神經根炎、漿液性腦膜炎、腦脊髓梅毒、麻痹性痴呆、腦溢血、腦栓塞、蛛網膜下腔出血、流行性腦炎、脊髓灰質炎等腦脊液蛋白亦增加.
2、蛋白電泳
[正常參考值]
白蛋白:0.03-0.07; 白蛋白:0.51-0.63;
α1-球蛋白:0.06-0.08; α2-球蛋白:0.06-0.10;
β-球蛋白:0.14-0.19; γ-球蛋白:0.06-0.10.
[臨床意義]
1.前白蛋白增高:常見於舞蹈症、帕金森病、手足徐動症等;前白蛋白減少常見於腦膜炎.
2.白蛋白增高:常見於腦血管病,如腦梗塞、腦出血等;白蛋白減少見於腦外傷急性期.
3.α1-球蛋白增高:常見於腦膜炎、腦脊髓灰質炎等.
4.α2-球蛋白增高:常見於腦腫瘤、轉移癌、膠質瘤等.
5.β-球蛋白增高:常見於某些退行性變如帕金森病、外傷後偏癱等.
6.γ-球蛋白增高:常見於腦膠質瘤、重症腦外傷、癲癇、視神經脊髓炎、多發性硬化症、腦部感染、周圍神經炎等.
3、葡萄糖定量
[正常參考值]
成人:2.8-4.5mmol/L:
兒童:3.1-4.4mmol/1; 嬰兒:3.9-5.0mmol/L.
[臨床意義]
1.腦脊液葡萄糖增高:常見於飽餐或靜脈注射葡萄糖後、血性腦脊液、糖尿病、腦乾急性外傷或中毒、早產兒或新生兒等.
2.腦脊液葡萄糖降低:常見於急性化膿性腦膜炎、結核性腦膜炎、黴菌性腦膜炎、神經梅毒、腦瘤、低血糖等.
4、氯化物測定
[正常參考值]
成入:120-132mmol/L;
兒童:111-123mmol/L; 嬰兒:110-122mmol/L.
[臨床意義]
1.增高:見於慢性腎功能不全、腎炎、尿毒症、漿液性腦膜炎及生理鹽水靜脈滴注時.
2.減低:見於流行性腦膜炎、化膿性腦膜炎等細葡性腦膜炎,尤其是結核性腦膜炎時最為明顯.病毒性腦炎、腦膿腫、脊髓灰質炎、中毒性腦炎、腦腫瘤等,氯化物含量稍低或無顯著變化.
三、酶學與免疫學測定:
1、腦脊液酶學測定
[正常參考值]
轉氨酶(ALT、AST):約為血清酶活性的1/2;
乳酸脫氫酶(LDH);約為血清酶活性的1/10;
磷酸肌酸激酶(CPK):低於血清酶活性.
[臨床意義]
1.ALT、AST活性增高:常見於腦梗塞、腦萎縮、急性顱腦損傷、中毒性腦病及中樞神經系統轉移癌等.
2.LDH活性增高:常見於細菌性腦膜炎、腦血管病、腦瘤及脫髓鞘病等有腦組織壞死時.
3.CPK活性增高:常見於化膿性腦膜炎、結核性腦膜炎、進行性腦積水、繼發性癲癇、多發性硬化症、蛛網膜下腔出血、慢性硬膜下水腫、腦供血不足及腦腫瘤等.
2、腦脊液免疫球蛋白測定
[正常參考值]
IgG:10-40mg/L; IgA:0-6mg/L;
IgM:0-13mg/L; IgE:極少量.
[臨床意義]
1.IgG增高:常見於神經梅毒、化膿性腦膜炎、結核性腦膜炎、病毒性腦膜炎、小舞蹈病、神經系統腫瘤.
2.IgA增高:常見於化膿性腦膜炎、結核性腦膜炎、病毒性腦膜炎、腫瘤等.
3.IgM增高:常見於化膿性腦膜炎、病毒性腦膜炎、腫瘤、多發性硬化症等.
4.IgE增高:常見於腦寄生蟲病等.
四、其他測定:
1、壓力測定
[正常參考值] 病人取測卧位時測定:
成人:0.69-1.97kPa;
兒童:0.69-1.96kPa; 嬰兒:0.29-0.78kPa.
[臨床意義]
1.壓力增高見於:
(1)顱內各種炎症性病變:化膿性腦膜炎、結核性腦膜炎、黴菌性腦膜炎、病毒性腦膜炎、乙型腦炎、脊髓灰質炎.
(2)顱內非炎症性病變:腦膜血管梅毒、麻痹性痴呆、腦腫瘤、腦膿腫(未破者)、腦出血、蛛網膜下腔出血、硬膜下血腫、硬膜外血腫、顱內靜脈竇血栓形成、腦積水、腦損傷、癲癇發作、鉛中毒性腦病等.
(3)顱外因素:高血壓、動脈硬化、某些眼病、頭部局部瘀血或全身瘀血性疾病等.
(4)其他因素:咳嗽、噴嚏、壓腹、哭泣、深呼吸時等.
2.壓力降低見於:
(1)腦脊液循環受阻:枕大區阻塞、脊髓壓迫症、脊髓蛛網膜下腔粘連、硬膜下血腫.
(2)腦脊液流失過多:顱腦損傷後腦脊液漏、短期內多次放腦脊液、持續性腦室引流.
(3)腦脊液分泌減少.
(4)不明原因的顱內壓降低(低顱壓癥候群).
(5)穿刺針頭不完全在椎管內.
2、比重測定
[正常參考值] 1.005-1.009.
[臨床意義] 腦脊液比重增高常見於腦系炎症、腫瘤、出血性腦病、尿毒症、糖尿病等.
3、酸鹼度及氣體張力測定
[正常參考值]
pH:7.28-7.32; HCO3-:22mmol/L;
Po2:5.3-5.9KPa; PCO2:5.9-6.7kPa.
[臨床意義]
1.腦膜炎雙球菌性腦膜炎、糖尿病昏迷、結核性腦膜炎時,腦脊液pH值常減低.
2.急性腦梗塞時,腦脊液pH值及PO2降低,而乳酸升高,對判斷腦缺氧、代謝和腦血流有幫助.
4、色氨酸試驗
[正常參考值]陰性.
[臨床意義] 化膿性腦膜炎、結核性腦膜炎、流行性腦膜炎,均可出現陽性反應.凡外觀為無色透明的腦脊液,本試驗陽性,則多為結核性腦膜炎.
5、乳酸定量試驗
[正常參考值]1.0-2.8mmol/L.
[臨床意義]腦脊液乳酸含量增高常見於化膿性腦膜炎、結核性腦膜炎、腦血流量明顯減少、低碳酸血症、腦積水、癲癇大發作或持續狀態、腦膿腫、急性腦梗塞、腦死亡等.
6、谷氨醯胺測定
[正常參考值]0.41-1.61mmol/L.
[臨床意義] 腦脊液谷氨醯胺增高常見於肝硬化晚期,進入肝昏迷期時可高達3.4mmol/L,出血性腦膜炎患者呈輕度增高.

5、腦脊液的臨床

1、紅色:常見於蛛網膜下腔出血、腦出血、硬膜下血腫等。如腰椎穿刺時觀察到流出的腦脊液先紅後轉無色,為穿刺損傷性出血。
2、黃色:見於陳舊性蛛網膜下腔出血及腦出血、包囊性硬膜下血腫、化膿性腦膜炎、腦膜粘連、腦栓塞;椎管梗阻;腦、脊髓腫瘤及嚴重的結核性腦膜炎;各種原因引起的重症黃疽;心功能不全、含鐵血黃素沉著症、胡蘿卜素血症、早產兒等。
3、乳白色:見於化膿性腦膜炎。
4、微綠色:見於綠膿假單胞菌性腦膜炎、甲型鏈球菌性腦膜炎。
5、褐色或黑色:見於中樞神經系統的黑色素瘤、黑色素肉瘤等。 1、微混:常見於乙型腦炎、脊髓灰質炎、腦膿腫(未破裂者)。
2、混濁:常見於化膿性腦膜炎、結核性腦膜炎等。
3、毛玻璃狀:常見於結核性腦膜炎、病毒性腦膜炎等。
4、凝塊:見於化膿性腦膜炎、腦梅毒、脊髓灰質炎等。
5、薄膜:常見於結核性腦膜炎等。 1、細胞數明顯增高(>200×106/L):常見於化膿性腦膜炎、流行性腦脊髓膜炎。
2、中度增高(<200×106/L):常見於結核性腦膜炎。
3、正常或輕度增高:常見於漿液性腦膜炎、流行性腦炎(病毒性腦炎)、腦水腫等。 1、腦脊液蛋白明顯增高( 以上):常見於化膿性腦膜炎、結核性腦膜炎、脊髓腔等中樞神經系統惡性腫瘤及其轉移癌、腦出血、蛛網膜下腔出血及梗阻等。
2、腦脊液蛋白輕度增高( -- ):常見於病毒性腦膜炎、黴菌性腦膜性、乙型腦炎、脊髓灰質炎、腦膜血管梅毒、麻痹性痴呆、腦血栓形成等。 1、腦脊液中有細菌,可引起細菌性腦膜炎。如急性化膿性腦膜炎常由腦膜炎奈瑟菌、肺炎鏈球菌、溶血性鏈球菌、葡萄球菌等引起;病程較慢的腦膜炎常由結核桿菌、新型隱球菌等引起。
2、腦脊液中若發現血吸蟲卵或肺吸蟲卵等,可診斷為腦型血吸蟲病或腦型肺吸蟲病等。 1、紅細胞增多:常見於腦出血、蛛網膜下腔出血、腦血栓、硬膜下血腫等。
2、淋巴細胞增多:見於結核性腦膜炎、黴菌性腦膜炎、病毒性腦膜炎、麻痹性痴呆、乙型腦炎後期、脊髓灰質炎、腦腫瘤、腦溢血、多發性神經炎。
3、嗜中性粒細胞增多:見:於化膿性腦膜炎、流行性腦脊髓膜炎、流行性腦炎、腦出血、腦膿腫、結核性腦膜炎惡化期。
4、嗜酸性粒細胞增多:見於寄生蟲性腦病等。
5、單核細胞增多:常見於漿液性腦膜炎。
6、吞噬細胞:常見於麻痹性痴呆、腦膜炎。
7、腫瘤細胞:見於腦、脊髓腫瘤。
8、白血病細胞:見於中樞神經系統白血病 1、化膿性腦膜炎,流行性腦膜炎蛋白質含量為3-6.5g/L;結核性腦膜炎刺激症狀期蛋白質含量為0.3-2.0g/L,壓迫症狀期為1.9-7g/L,麻痹期為0.5-6.5g/L;腦炎蛋白質含量為0.5-3.0g/L。
2、引起腦脊液循環梗阻的疾病,如脊髓蛛網膜炎與脊髓腫瘤等,其蛋白質含量可在1.0g/L以上;
3、腦軟化、腫瘤、退行性病變等,腦脊液蛋白如tau蛋白和aβ42可增至0.25-0.8g/L。
4、多發性神經根炎、漿液性腦膜炎、腦脊髓梅毒、麻痹性痴呆、腦溢血、腦栓塞、蛛網膜下腔出血、流行性腦炎、脊髓灰質炎等腦脊液蛋白亦增加。 1、前白蛋白增高:常見於舞蹈症、帕金森病、手足徐動症等;前白蛋白減少常見於腦膜炎。
2、白蛋白增高:常見於腦血管病,如腦梗塞、腦出血等;白蛋白減少見於腦外傷急性期。
3、α1-球蛋白增高:常見於腦膜炎、腦脊髓灰質炎等。
4、α2-球蛋白增高:常見於腦腫瘤、轉移癌、膠質瘤等。
5、β-球蛋白增高:常見於某些退行性變如帕金森病、外傷後偏癱等。
6、γ-球蛋白增高:常見於腦膠質瘤、重症腦外傷、癲癇、視神經脊髓炎、多發性硬化症、腦部感染、周圍神經炎等。 1、腦脊液葡萄糖增高:常見於飽餐或靜脈注射葡萄糖後、血性腦脊液、糖尿病、腦乾急性外傷或中毒、早產兒或新生兒等。
2、腦脊液葡萄糖降低:常見於急性化膿性腦膜炎、結核性腦膜炎、黴菌性腦膜炎、神經梅毒、腦瘤、低血糖等。

與脊髓炎腦脊液值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