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樞神經系統感染的飲食營養治療(論述)
中樞神經系統感染是指由細菌、病毒、寄生蟲、立克次體、螺旋體等引起的腦、脊髓、腦脊膜的炎症性疾病。
病原體主要侵犯腦或脊髓實質者,稱為腦炎、脊髓炎或腦脊髓炎。臨床表現為意識障礙、精神症狀、癲癇、偏癱等症狀為主者的是腦炎;脊髓炎以截癱或四肢癱為主要表現;腦脊髓炎則兼有腦炎和脊髓炎的症狀。
病原體主要侵犯腦脊膜者,稱為腦膜炎或腦脊膜炎。臨床表現為頭痛、嘔吐、腦膜刺激征。腦脊液檢查對明確病變性質、病因鑒別有較大的價值。
一、營養原則?飲食營養治療的目的是保證足夠的營養補充,以利於組織修復和功能恢復。
二、營養治療
1.熱能供給?患病初期患者食慾差,熱能宜供給3.35~5.02MJ(800~1200kcal),病情改善後改為高熱能飲食,熱能增加可為普通飲食量的50%以上。
2.高蛋白質?最初供給50~60g的蛋白質,以適合患者的胃口,以後每天供給蛋白質為100~200g,以生理價值高,並易於消化的食物,如牛奶、豆漿、蛋類等為好。
3.高碳水化物?要供給足夠的碳水化物,每天總量可為350~500g。
4.足夠脂肪?需要供給足夠量的脂肪,但要注意應給予易消化的脂類。
5.補充維生素?宜供給富含多種維生素的食物,如B族維生素和維生素A、維生素C等。
6.適量水與電解質?攝入水分應足夠,每天不少於2000ml,適量供給食鹽,以補充丟失的鈉、鉀、氯化物等。
7.少量多餐?給予易消化的食物,堅持少量多餐的原則。最初給予流質飲食,隨病情好轉改為軟食,進而改為普通飲食。昏迷或不能自行進食者,應及早用鼻飼流質飲食,以保證營養供給。
8.治療飲食?治療飲食食譜可在普通飲食的基礎上增加熱能和蛋白質的供給量。
2、豬病大全有哪些?
傳染性豬病的防治綜述:
新發現而又廣泛流行的傳染病防治、以瀉痢為主症的傳染病防治、以呼吸困難、咳嗽為主症的傳染病的防治、與繁殖障礙關系密切的傳染病防治、以神經症狀為主症的傳染病防治。
綜述
傳染性豬病是指由病原微生物引起,具有一定的潛伏期和臨診症狀,並可傳染給其它健康豬的疫病。傳染性豬病是規模豬場危害最嚴重的疾病,可造成大批豬發病或死亡,並產生重大經濟損失,還可能給人類的健康帶來威脅。根據臨診症狀,傳染性豬病可分為以瀉痢為主症的消化道傳染病,以呼吸困難、咳嗽為主症的呼吸道傳染病,與豬繁殖障礙關系密切的傳染病,以神經症狀和運動障礙為主症的傳染病,以及表現特徵性體表損傷的傳染病等。有的傳染病會同時出現不同類型的臨診症狀, 需結合病理剖檢和實驗室檢查加以確診。
1、新發現而又廣泛流行的傳染病防治
斷奶後仔豬多系統衰弱綜合症(豬圓環病毒病)
1、流行特點:本病是近幾年新發現的一種豬傳染病,病原是豬圓環病毒(PCV-2),潛伏期2周。根據一些國家的血清學調查,多數豬場血清陽性率在20%至80%之間,仔豬出生後血清中含有較高的抗PCV母源抗體,在出生後8-9周齡這種抗體消失,在13-15周齡時血清中這種抗體又重新出現。因此可以說明吮乳仔豬因受到母源抗體的保護,很少受到影響,而8周齡前後的仔豬易感,之後(PCV-2)病毒在豬群中轉移。
2、症狀:感染PCV-2豬表現為:進行性消瘦、體重減輕、貧血、被毛粗糙、呼吸喘急、步行不穩、嗜睡、先天性顫抖、腸炎等。發病豬中約有半數2-8天內死亡,其他半數豬即在衰弱狀態下殘存,但幾乎沒有康復豬。
3、剖檢可見病變:常見腹股溝、肺門、頒下及腸系膜淋巴結腫大,切面呈均勻的白色,肺堅實似橡皮、肝萎縮、腎水腫、蒼白,胃和食管粘膜常形成大片潰瘍,並發豬繁殖與呼吸系統綜合症時出現纖維素性胸膜炎、心包炎、肝周炎等。
4、防治:除加強飼養管理,減少環境應激外,可用混感快克/黃芪多糖/冰蟾•抗毒素拌料預防、治療。
豬附紅細胞體病
1、流行特點 :
豬附紅細胞體是寄生在豬紅細胞表面的一種附紅細胞小體,各齡豬均可感染。本病的傳播途徑還不十分清楚,據認為在正常管理條件下的健康豬單純感染附紅細胞體不致於發生急性症狀,臨床上常因感染其他傳染病而並發,一般多發生於溫暖的夏季,尤其是雨後濕度大的時候,有時秋冬季節發病率也很高。
2、症狀:
本病是以高熱稽留、皮膚發紅、黃疸和母豬繁殖障礙為主的豬傳染病,仔豬和生長豬死亡率較高,病豬厭食、嗜睡、體溫升高、貧血、黃疸、皮膚紅紫,指壓不退色,便秘或拉稀,也有的後肢麻痹、流涎、呼吸困難、咳嗽等,嚴重的眼險粘連、發紺。部分懷孕母豬早產、流產,死胎,偶見母豬乳房或外陰水腫,不發情或屢配不孕。
3、剖檢可見病變:
全身脂肪和臟器顯著黃染,肝、膽、脾、淋巴結腫大,心包及胸腹腔積液,血液稀薄似水樣。確診需作血塗片染色鏡檢。
4、防治:
加強飼養管理,驅除蟬、虱、蚤等吸血昆蟲,消除各種應激因素。治療可選用六甲氧拌料。
豬繁殖與呼吸系統綜合症(藍耳病)
1、流行特點:
本病是以母豬妊娠後期發生流產和新生仔豬高死亡率以及呼吸道症狀為特徵的病毒性傳染病,病豬或帶毒豬是主要傳染源。呼吸道感染是本病的主要感染途徑之一。
2、症狀:
病初母豬出現發熱、嗜睡、食慾不振、咳嗽、呼吸急迫,後期呈現流產、早產、木乃伊胎、弱仔等,死胎率大約20-30%。大約不到12%病豬耳尖、四股末端發紺,呈藍紫色,故稱「藍耳病」。仔豬體溫升高、呼吸困難、眼瞼水腫、共濟換調,有的呈「八字型」站立,後軀癱瘓。有的仔豬出現流鼻涕,打噴嚷,口鼻奇癢等症狀,仔豬出生四周齡內感染死亡率可達80%以上,育肥豬僅表現呼吸困難、咳嗽等症。
3、剖檢可見病變:
內臟無顯著病變,母豬可見肺水腫,仔豬皮下、頭部水腫,胸腹腔積液。
4、防治:
禁止從疫區引種,搞好衛生、消毒工作,切斷疫病的傳播途徑。可選擇飼料中添加氟苯尼考粉/混感快克/黃芪多糖/冰蟾•抗毒素等進行防治。
2、以瀉痢為主症的傳染病防治
瀉痢是豬場最常見的疾病,通常情況下規模豬場用於防治瀉痢的費用約占豬場全部防治費用的一半以上。瀉痢的病因比較復雜,多種傳染病、環境衛生、飼料質量、天氣變化、中毒、飼養管理等因素均可引起瀉病。
仔豬黃痢、白痢
仔豬紅痢
仔豬副傷寒
傳染性腸胃炎
豬痢疾
仔豬黃痢、白痢
1、流行特點:
仔豬黃、白痢的病原菌是致病性大腸桿菌,仔豬黃痢多發生在1周齡內的哺乳仔豬,以1-3日齡內最多見;仔豬白痢是1周齡後至斷奶前後仔豬的多發病。仔豬黃、白痢發病率的高低與環境衛生、溫濕度、飼養管理及哺乳母豬的乳汁等因素密切相關。3日齡內仔豬黃痢發病最急,死亡率最高,以後隨著日齡的增大,死亡率減少,一年四季均可發病。
2、症狀:
初生仔豬發病突然,有的出生數小時就出現腹瀉,瀉便呈黃色水樣且有氣泡、惡臭,往往來不及治療就死亡。日齡稍大病情較緩和、瀉便常呈黃色、黃白色,2周齡以上瀉便呈白色或灰白色,並有腥臭味,病豬被毛粗糙無光、體表不潔、弓背,精神沉鬱,如能及時治療,絕大多數可治癒。
3、剖檢可見病變:
小腸膨脹,腸壁彈性消失,腸粘膜充血、出血,內容物含有氣泡。
4、防治:
加強對懷孕母豬的飼養管理,搞好圈舍、產房的環境衛生和消毒,保證適宜的環境溫度和仔豬保暖,盡早讓仔豬吃到初乳等是預防仔豬黃白痢的有效措施。另外,在母豬產前1周選用氟苯尼考粉/安普桿凈/桿菌快克拌料投喂對預防仔豬黃白病有一定效果,同時配合輔助治療,收斂止瀉,補液,防止脫水。
仔豬紅痢
1、流行特點:
仔豬紅痢又稱豬梭菌性腸炎,是由C型產氣莢膜梭菌引起的腸毒血症。C型產氣莢膜梭菌也稱魏氏梭菌,自然界廣泛分布,土壤中大多存在本菌,也存在於部分母豬腸道中。發病原因是仔豬出生後不久即吞入本菌引起,本病主要侵害1-3日齡豬,1周齡以上很少發病。
2、症狀:
初生仔豬突然排出紅褐色血性稀糞、腥臭味,後軀沾染血樣糞便,從發病到死亡很少超過3天,死前全身震顫、搖頭、抽搐,死亡率不等,耐過者多成為僵豬。
3、剖檢可見病變:
腹腔內有多量櫻紅色積液,空腸段腸壁為深紅色,腸粘膜及粘膜下層廣泛性出血,病程稍長的腸壁變厚、變硬、失去彈性,心肌蒼白,心外膜,膀脫粘膜等處有出血點。
4、防治:
做好豬舍內外清潔衛生和消毒工作,常發病豬場
有本病流行的豬場,在仔豬生下後投服氟苯尼考粉/安普桿凈/桿菌快克有一定預防效果。
仔豬副傷寒
1、流行特點:
仔豬副傷寒是由沙門氏菌引起的一種傳染病,臨床上可分為急性、亞急性和慢性。
病豬或帶菌豬是本病的主要傳染源,多發生於1至4月齡豬群,成年豬不發病,多呈散發形式,在飼養密度過大,環境污穢、潮濕、應激等條件下可導致本病流行,常和豬瘟混合感染(並發或繼發)。
2、症狀:
本病以急性敗血症或慢性壞死性腸炎呈頑固性下痢為特徵。急性敗血型較少見,以發熱,呼吸迫促和耳、四肢、下腹部出現紫紅色出血性斑點為主要特徵,有時後軀麻痹,排粘液血性痢便或便秘,經進1-4日而死亡;亞急性和慢性多見,糞便呈灰白色、黃綠色、水樣、惡臭,食慾不振,被毛失去光澤,有的豬在幾周內可反復發病2-3次,有的可能發生肺炎,出現咳嗽症狀,如不及時治療將成為僵豬。
3、剖檢可見病變:
急性病例脾腫大,硬似橡皮,全身淋巴結充血、水腫,胃腸粘膜出血,肝腎、心外膜出血;亞急性或慢性病例盲腸、結腸、回腸呈壞死性腸炎、糜爛,盲腸表面覆一層「麩皮樣」壞死及腸系膜淋巴結高度腫脹是其特徵性病變。
4、防治:
預防本病應以加強飼養管理人手,消除發病誘因,對仔豬進行免疫注射。如常發病豬場,最好首免後隔3周再進行第二次免疫,用弱毒苗接種的前3天和後7天應停止使用抗菌葯物。治療可選擇:
定期投喂氟苯尼考粉/安普桿凈/桿菌快克。
傳染性腸胃炎
1、流行特點:
本病病原是典型的冠狀病毒,存在於病豬的各器官、體液和排泄物中。傳染性腸胃炎是豬的一種急性傳染病,傳播迅速,各年齡豬均可感染發病,多發於冬春寒冷季節,主要通過食入被污染的飼料或污水而感染發病。
2、症狀:
主要症狀是水樣腹瀉和嘔吐,數日即可波及全群。哺乳仔豬發病後呈噴射狀水樣腹瀉,且瀉便中會有未消化的凝乳塊、惡臭、死亡率高。病豬嚴重脫水、消瘦、被毛粗亂,隨著日齡的增大死亡率降低,水瀉持續到3-7天,一旦停止,多不再發病,中、大豬很少死亡。
3、剖檢可見病變:
胃底粘膜充血、小腸擴張,腸壁(空腸)變薄透明,腸內充滿白色泡沫狀液體及氣泡,哺乳仔豬胃內充滿凝乳塊。
4、防治:
徹底做好疫病的綜合防治定期用消毒劑進行消毒,疫苗注射常用油佐劑滅活苗,成年豬2毫升,斷奶仔豬1毫升,哺乳仔豬0.5毫升,也可在產前1周選用混感快克拌料飼喂來預防,妊娠母豬分娩前30天肌注3毫升滅活苗,可減少哺乳仔豬的發病率和死亡率。
豬痢疾
1、流行特點:
豬痢疾俗稱血痢,病原是一種厭氧的螺旋體,本病是一種以粘液性出血性腹瀉為主要臨床表現的豬腸道傳染病。
病豬或帶菌豬是本病的主要傳染源,康復豬的帶菌率很高,並不斷排出病原菌,不同齡、品種的豬均有易感性,以7-12周齡豬多發,本病的流行過程緩慢,無季節性,豬場一旦傳入本病,常不易根除。
2、症狀:
本病的潛伏期長短不一,可短至2天,長的達3個月,病初體溫升高,排出的糞便含有大量的粘液和血絲,以後含有鮮血,有的出現水樣瀉痢,或排出紅白相間膠凍樣糞便,弓背、脫水、貧血、消瘦、生長發育受阻而成為僵豬。
3、剖檢可見病變:
腹腔有多量紅色液體,空腸段全部腸壁呈紅色,與正常腸段界線分明,結腸、直腸腸壁、腸粘膜充血、水腫、出血或壞死。
4、防治:
在飼料中添加氟苯尼考粉/安普桿凈/桿菌快克等。引種時隔離檢疫,發現病豬全部淘汰,進行徹底清洗和消毒,並空圈2-3個月。
小結:
以瀉痢為主症的傳染病,治療原則為:選用高敏葯物抗菌消炎,治療或防止繼發感染,輔以收斂止瀉的葯物,同時應相應的補充體液,防止脫水,如果是病毒性的,配合增強機體抵抗力、抗病毒的葯物。
3、與繁殖障礙關系密切的傳染病防治
繁殖障礙是指發情不規則或不發情,隱性發情,久配不孕、受胎率降低、流產、死胎、畸胎、木乃伊、早產等,除傳染病因素外,中毒、環境因素(如高溫)、維生素缺乏及生理因素等亦會造成豬的繁殖障礙。除下列豬病外,豬附紅細胞體病和藍耳病亦屬於與繁殖障礙關系密切的傳染病。
豬乙型腦炎
細小病毒病
偽狂犬病
豬瘟
豬弓形體病
布氏桿菌病
豬乙型腦炎
1、流行特點 :
豬乙型腦炎俗稱乙腦,病原是乙型腦炎病毒,本病是一種靠蚊子傳播的人畜共患傳染病,有較明顯的季節性,多發於夏末秋初季節。
2、症狀:
最明顯的臨診是頭胎母豬流產、早產、產死胎或木乃伊。臨近產期早產的胎兒是活的,但因極度衰弱不久死亡。有的出生不久便出現全身痙攣抽搐、口吐白沫、倒地而死。母豬產前體溫升高,持續數天,呈稽留熱,精神沉鬱、嗜眠喜卧,食慾減退,流產後體溫、食慾很快恢復正常。個別豬有神經興奮症狀,也有的因後肢關節疼痛而出現跛行。
3、剖檢可見病變:
腦和腦膜充血、腦室積液增多;母豬子宮內膜顯著充血,死胎皮下呈彌漫性水腫,全身肌肉如「熟肉樣」、胸腹腔積液、實質器官水腫、小點狀出血;公豬辜丸腫大。
4、防治:
每年的3-4月(即在蚊子出來活動前)給配種前半個月至一個月的公、母豬接種疫苗是最有效的預防措施,如接種的是後備公、母豬,則一個月前後須加免一次定期用消毒劑消毒。
治療可選用混感快克飼料投喂。
細小病毒病
1、流行特點:
病原是豬細小病毒,不同年齡、性別、品種的豬都可感染,呈地方性流行可散發,在易感豬群初次感染時,可呈急性爆發。傳染源主要是感染本病毒的公豬或母豬,被感染母豬通過胎盤將病毒傳給胎兒。發病母豬所產死胎、活胎及子宮分泌物中均含有高濃度病毒,所以圈舍污染也是一個重要傳染途徑。
2、症狀:
妊娠母豬早期感染,胎兒死亡會很快被母體吸收,此時母豬往往反復發情而又屢配不孕;中前期胎兒死亡後形成木乃伊,中後期感染常發生流產;母豬懷孕70 以後感染,多數能正常生產,但有25-40%新生仔豬一周齡以內死亡。懷孕母豬表現為流產或產死胎外,無明顯的臨床症狀。
3、剖檢可見病變:
死產胎兒皮下組織水腫,各實質性器官充血、出血、水腫或壞死,胸腹腔大量積液。豬細小病毒與乙型腦炎引起豬繁殖障礙的症狀和剖檢可見病變非常相似,確診需採集胎兒送實驗室作病毒分離。
4、防治:
注射疫苗可使母豬獲得主動免疫,疫苗的接種對象主要是初產母豬。治療可選用混感快克飼料投喂。定期用消毒劑消毒。
偽狂犬病
1、流行特點:
病原是偽狂犬病毒,偽狂犬病是家畜和多種野生動物的急性傳染病,除豬以外的其他動物發病,通常具有發熱、奇癢及腦脊髓炎症狀。有一定的季節性,寒冷天氣多發,豬場主要是感染豬排毒造成傳染。
2、症狀:
妊娠母豬發病主要表現流產、死胎、木乃伊,以產死胎為主。新生仔豬發病死亡率極高,往往是出生後第一天未見異常,第二天開始發病,第三天即大量死亡。哺乳仔豬發病有明顯神經症狀,如全身顫抖、運動失調、四股僵直等。一月齡以後發病症狀顯著減輕,死亡率也大為下降,呈現發熱、精神沉鬱或伴有嘔吐、咳嗽、拉稀等症狀,肥育豬感染後多不發病,但增重緩慢、飼料報酬降低。
3、剖檢可見病變 :
病死豬皮下有漿液性、出血性滲出物,肺水腫淤血、腦膜充血,腦脊髓液增多,確診可用病死豬或脊髓組織液接種兔子,如2天後兔子的接種部位奇癢,兔子從舔接種點發展到用力撕咬,持續4-6小時死亡即可確診本病。
4、防治:
鼠類是本病的重要傳播者,滅鼠、消毒是預防本病的重要措施。本病具有終身潛伏感染、長期帶毒和散毒的危險性,對已發病豬場,建議進行全群免疫。定期用消毒劑消毒。治療可選用混感快克飼料投喂。
豬瘟
1、流行特點:
病原是豬瘟病毒,豬瘟是一種呈多樣性臨床症狀和病理變化的危害嚴重的豬傳染病。主要傳染源是病豬,健康豬因接觸散布大量病毒的病豬尿、糞和各種分泌物及血、肉、內臟而發病。各種年齡、性別的豬均易感,新疫區發病率和死亡率在90%以上,老疫區免疫效果不確實的豬群,感染豬瘟病毒症狀相對輕微或無臨診症狀,但會不斷排出病毒,使豬場內豬瘟不斷出現。
2、症狀:
豬瘟的臨床症狀比較復雜,最急性型多見於流行初期,高燒不退、全身痊孿、四肢抽搐、皮膚和粘膜發紺,有出血點,可在一至數天內死亡;急性型高燒不退,怕冷發抖,常卧一處或鑽入墊草內閉目嗜睡,眼結膜炎,眼險浮腫,分泌物增加,病後期鼻端、唇、耳、四股、腹下皮膚出血嚴重,呈紫黑色。病初排糞困難,不久出現腹瀉,呈糊狀或水樣,混有血絲,一般1-3周死亡;慢性病豬體溫升高不明顯,病程長,可超過一個月,貧血、消瘦,食慾時好時壞,便秘與腹瀉交替發生,耳尖、尾尖及皮膚經常發生壞死。懷孕母豬感染可能不發病,但病毒通過胎盤傳給胎兒,引起死胎、弱胎或產出弱小仔豬或斷奶後出現腹瀉。此外,近幾年發現一種毒力較弱的豬瘟病毒,稱之為「非典型豬瘟」,臨床表現大豬症狀輕微,死亡率低,僅仔豬感染有較高死亡率。
3、剖檢可見病變:
典型豬瘟各內臟器官普遍出血、淋巴結周邊出血呈大理石樣,嚴重的呈黑棗樣;腎臟貧血,呈土黃色,有針尖狀出血點;膀胱粘膜、喉頭、會厭軟骨、膽囊、粘膜等處有出血斑點;脾臟一般不腫大,邊緣有紫紅色梗死灶。病程較長的慢性豬瘟,以壞死性腸炎為特徵,大腸(回盲瓣處)有鈕扣狀潰殤。
4、防治:
本病需特別重視綜合預防措施,首次免疫最好用單聯豬瘟弱毒苗,首免時間25-30日齡。第二次免疫可用豬瘟、丹毒二聯茵或三聯苗,時間在二月齡(轉群時)進行。在緊急預防情況下,對新生仔豬可實施超前免疫,即仔豬出生後立即肌注豬瘟疫苗,預防注射後1小時才能吃上第一口初乳(如吃過初乳再注射疫苗,就會被母源抗體干擾,失去免疫效果)。實施超前免疫的仔豬達到35日齡時,必須進行再次免疫。定期用消毒劑消毒。
方案一:做好免疫,根據實際情況制定免疫程序,一般公豬、繁殖母豬和育成豬每年春秋各注射豬瘟弱毒疫苗一次,對仔豬可採用兩種程序:
(1)一般情況下,於3-4周齡第一次免疫3-4頭份,9-10周齡第二次免疫
(2)發生過豬瘟的豬場,新生仔豬在吃奶前注射2頭份豬瘟弱毒苗,2小時後再自由哺乳,8-9周齡時再加免一次。
方案二:發病豬場的未發病豬用3-4倍量豬瘟弱毒苗進行緊急疫苗預防。
方案三:在豬尚未出現腹瀉時,應用氟苯尼考粉/安普桿凈/桿菌快克投喂。
豬弓形體病
1、流行特點 :
病原為動物細胞內寄生的龔地弓形蟲,屬人畜共患的原蟲病,以高熱、呼吸及神經症狀、繁殖障礙為特徵。弓漿蟲的終宿主是貓科動物。病畜和帶蟲動物的臟器和分泌物,尤其是隨糞便排出的卵囊為主要污染源。消化道、呼吸道粘膜受損的皮膚都是該病的傳染途徑,通過胎盤傳染的現象也普遍存在。
2、症狀:
急性感染呈現出和豬瘟極相似的症狀,體溫升高達40-42℃,稽留7-10天,精神沉鬱、喜飲水,伴有便秘或下痢,鼻鏡乾燥、被毛逆立。隨著病程發展,耳、鼻、後肢股內側和下腹部出現紫紅色斑或間有出血點,嚴重呼吸窒息死亡。急性發作耐過病豬一般二周後恢復,但往往遺留有咳嗽、呼吸困難、後軀麻痹、斜頸等神經症狀。懷孕母豬急性感染除高熱、厭食、精神萎頓症狀外,數天後流產,產出死胎或弱仔,母豬分娩後常迅速自愈。
3。剖檢可見病變:
肺水腫是本病的特徵性病變,氣管內有大量泡沫和粘液,胸、 腹腔有大量積液,脾臟極度腫大,全身淋巴結,特別是腸系膜淋巴結蒼白、水腫、成繩索樣。確診應採集胸腹腔積液或病變淋巴結抹片染色鏡檢。
4。防治:
保持豬場清潔衛生, 定期用消毒劑消毒,豬場內禁止養貓,經常滅鼠。流產的胎兒及排出物進行嚴格的消毒處理。防治的首選葯是磺胺類葯。
小結:
與繁殖障礙關系密切的傳染病的治療原則:病毒性的疾病,應以疫苗防疫為主,患病豬以增強機體抵抗力、抗病毒,防止繼發感染、緩解症狀為主;細菌、寄生蟲為主的疾病,以抗菌、抗寄生蟲為主,同時要緩解症狀。
4、以神經症狀為主症的傳染病防治
豬鏈球菌病
豬水腫病
豬傳染性腦脊髓炎
破傷風
豬鏈球菌病
1。流行特點:
鏈球菌廣泛存在於自然界,主要經傷口或呼吸道感染,在氣候潮濕的環境和季節多發,常呈散發形式,多發於架子豬和育肥豬。
2。症狀:
本病根據臨診症狀,可分為敗血症、腦膜腦炎型、關節炎型和化膿性淋巴結炎型。敗血症型體溫41。5-42℃以上,高熱不退,精神萎頓,呼吸困難,病後期耳尖、四肢下端、腹下出現紫紅斑,如不及時治療,可在1-3天內死亡,急性死亡可從天然孔流出凝固不良的暗紅色血液。腦膜腦炎型多見乳仔豬和斷奶豬,以轉圈、磨牙等神經症狀為主。關節炎型表現關節腫脹、化膿、跛行症狀。化膿性淋巴結炎型在咽、耳下、頸部、臀部及背部出現局灶性膿腫。
3。剖檢可見病變:
急性敗血型全身淋巴結不同程度腫大、充血或出血,心包積液,胸腔有大量黃色混濁液體,有纖維素出物,脾腫大;腦膜炎型主要是腦膜充血、出血、溢血,心包膜粗糙,心包液中有纖維素滲出物,全身淋巴結出血、充血。
4。防治:
搞好環境衛生,豬舍保持乾燥和通風,並經常定期用消毒劑消毒。鏈球菌極易產生抗葯性,病豬用抗菌素治療劑量要足,療程要完整,並可交替或聯合用葯。膿腫應做外科處理,並注意創口及處理場所的消毒。
投喂氟苯尼考粉/混感快克。
豬水腫病
1。流行特點:
病原是溶血性大腸桿菌,通常在斷奶後1-2周內發生,往往是一窩斷奶仔豬中生長最快、健康活潑的豬最易發生本病。飼料突變與仔豬吞食大量飼料引起腸胃功能紊亂與腸道微生物群紊亂,從而導致大腸桿菌繁殖,這是發生水腫病的根本原因。
2。症狀:
最典型的症狀是肌肉運動失調,步態蹣跚、盲目前進或作圓圈運動,喜側卧,口吐白沫,肌肉震顫、抽搐、四肢動作呈游泳狀。水腫是本病的特徵性症狀,仔細檢查時,眼險、眼結膜甚至前額皮下水腫。本病的發病率不高,死亡率卻達90%以上。
3。剖檢可見病變:
可見全身各組織、水腫,尤以胃大彎處、腸系膜及頭頂部、股部皮下水腫為特徵,水腫液呈膠凍樣、清亮無色或淡紅色,心包、胸、腹腔積液,暴露於空氣後成膠凍祥。心肌、心外膜有時可見嚴重出血。
4。防治:
加強飼養管理,切忌飼料改變過快或飼料蛋白含量過高,預防可對適齡豬使用抗病促長寶、全能99葯物定期用消毒劑消毒。
投喂氟苯尼考粉/混感快克。
豬傳染性腦脊髓炎
1。流行特點:
鏈球菌廣泛存在於自然界,主要經傷口或呼吸道感染,在氣候潮濕的環境和季節多發,常呈散發形式,多發於架子豬和育肥豬。
2。症狀:
本病根據臨診症狀,可分為敗血症、腦膜腦炎型、關節炎型和化膿性淋巴結炎型。敗血症型體溫41。5-42℃以上,高熱不退,精神萎頓,呼吸困難,病後期耳尖、四肢下端、腹下出現紫紅斑,如不及時治療,可在1-3天內死亡,急性死亡可從天然孔流出凝固不良的暗紅色血液。腦膜腦炎型多見乳仔豬和斷奶豬,以轉圈、磨牙等神經症狀為主。關節炎型表現關節腫脹、化膿、跛行症狀。化膿性淋巴結炎型在咽、耳下、頸部、臀部及背部出現局灶性膿腫。
3。剖檢可見病變:
急性敗血型全身淋巴結不同程度腫大、充血或出血,心包積液,胸腔有大量黃色混濁液體,有纖維素出物,脾腫大;腦膜炎型主要是腦膜充血、出血、溢血,心包膜粗糙,心包液中有纖維素滲出物,全身淋巴結出血、充血。
4。防治:
搞好環境衛生,豬舍保持乾燥和通風,並經常定期用消毒劑消毒。鏈球菌極易產生抗葯性,病豬用抗菌素治療劑量要足,療程要完整,並可交替或聯合用葯。膿腫應做外科處理,並注意創口及處理場所的消毒。
投喂氟苯尼考粉/混感快克。
(二)豬水腫病
1。流行特點:
病原是溶血性大腸桿菌,通常在斷奶後1-2周內發生,往往是一窩斷奶仔豬中生長最快、健康活潑的豬最易發生本病。飼料突變與仔豬吞食大量飼料引起腸胃功能紊亂與腸道微生物群紊亂,從而導致大腸桿菌繁殖,這是發生水腫病的根本原因。
2。症狀:
最典型的症狀是肌肉運動失調,步態蹣跚、盲目前進或作圓圈運動,喜側卧,口吐白沫,肌肉震顫、抽搐、四肢動作呈游泳狀。水腫是本病的特徵性症狀,仔細檢查時,眼險、眼結膜甚至前額皮下水腫。本病的發病率不高,死亡率卻達90%以上。
3。剖檢可見病變:
可見全身各組織、水腫,尤以胃大彎處、腸系膜及頭頂部、股部皮下水腫為特徵,水腫液呈膠凍樣、清亮無色或淡紅色,心包、胸、腹腔積液,暴露於空氣後成膠凍祥。心肌、心外膜有時可見嚴重出血。
4。防治:
加強飼養管理,切忌飼料改變過快或飼料蛋白含量過高,預防可對適齡豬使用抗病促長寶、全能99葯物定期用消毒劑消毒。
方案一:精品100,或炎必治注射
方案二: 全能99拌料
(三)豬傳染性腦脊髓炎
1。流行特點:
本病是感染豬腦脊髓炎病毒引起的中樞神經系統障礙性傳染病,直接接觸性傳播,消化道是主要傳播途徑,本病的傳播一般不快,幼齡仔豬的易感性較大,康復後有堅強的免疫力。
2。症狀:
病豬以神經症狀、運動障礙為主要特徵,病初體溫升高,興奮,前沖或轉圈,不斷跌倒、四肢僵直、咀嚼、磨牙,進一步發展則知覺麻痹、側卧、四肢作游泳狀劃動,最後因呼吸中樞麻痹死亡,病程約1-4天。慢性病豬常見於老年豬只,神經症狀輕微,很少死亡。
3。剖檢可見病變:
僅可見腦或脊髓嚴重充血、水腫或腦膜出血。
4。防治:
投喂氟苯尼考粉/混感快克
小結:
以神經症狀為主症的傳染病的治療原則:對因、對症治療,抗菌消炎、抗病毒,緩解症狀(退燒止瘸),抗毒素、增強機體抵抗力。
與神經症狀有關的豬病除以下傳染病外,還有豬瘟、偽狂犬病等傳染病,一些中毒性疾病(如黴菌毒素中毒、食鹽中毒)也會出現神經症狀,應注意區別。
3、中樞神經系統性炎性脫髓鞘性疾病可以治癒嗎
中樞神經系統脫髓鞘疾病是中樞神經系統以廣泛原發性脫髓鞘為主的一組疾病,一種原因不很明確的、療效差且導致進行性的、不可逆性運動、感覺障礙。由CT或MRI確證的中樞神經系統病灶。 原發性脫髓鞘是指髓鞘脫失但軸索相對完好而言,乃由於少突膠質細胞受損影響髓鞘形成,或由於免疫或毒性因素損害髓鞘所致。繼發性脫髓鞘常繼發於軸突變性(如Waller變性)。感染、缺氧和代謝障礙,以及其他一些先天性代謝障礙(如白質營養不良)、病毒感染(如進行性多灶性白質腦病)及某些原因不明的少見疾病(如腦橋中央白質溶解)時亦可出現脫髓鞘病變。 多發性硬化症多發性硬化症(MS)是常見的脫髓鞘疾病,患者以20~40歲女性為多。臨床病程數年至十餘年不等。以反復發作與緩解交替為其特點,緩解期長短不一。神經系統的症狀因累及部位不同而頗為多樣。 多發性硬化症的病理變化:經典型MS病變分布廣泛,可累及大腦、腦干、脊髓、視神經等處,其中以白質,特別以腦室角或室旁白質的病變最突出,但灰質也可受累。病灶呈圓形或不整形,大小不一,直徑從0.1cm到數厘米不等,數目多少不一,新鮮病灶呈淺紅色或半透明狀,陳舊病灶呈灰白色,質地較硬。 如脫髓鞘區與有髓鞘區相互交替,形成同心圓樣結構,則稱為同心圓性硬化又名Balo病,在我國東北和西南地區有散發病例的報道。近年觀察發現,同心圓硬化和一般的脫髓鞘病灶可出現於同一病例;因此Balo病可能僅是經典型MS的某一階段的表現。Schilder病則表現為大腦皮質下白質廣泛的融合性脫髓鞘病變。皮質下弓狀纖維的髓鞘保存完好是其特徵。 部分病例病變主要累及脊髓和視神經,引起視力損害和脊髓症狀,此即視神經脊髓炎又名Devic病,此型在遠東常見。我國有僅累及脊髓的Devic病報道。 多發性硬化症的病因和發病機制: 病因不明,可能和下列因素有關:①遺傳因素:在歐美白人患者中HLA-A3,-B7和-DW2抗原陽性者較多。②人文地理因素:本病在寒溫帶多見,熱帶則較少。歐洲人發病率高,而東方、非洲人患病率較低。③感染因素:曾懷疑麻疹病毒、皰疹病毒和HIV病毒與本病有關,但即使應用分子生物學方法檢測病灶內及周圍腦組織中的病毒基因組,亦未能得出明確的結論。 多發性硬化症的的臨床病理聯系: 本病病變分布廣泛且輕重不等,故臨床表現多樣,有大腦、腦干、小腦、脊髓和視神經損害等症狀,如肢體無力、感覺異常、痙攣性癱瘓、共濟失調、眼肌麻痹、膀胱功能障礙等,病情發作和緩解可交替進行多年。 急性播散性腦脊髓炎急性播散性腦脊髓炎可見於病毒(如麻疹、風疹、水痘等)感染後或疫苗(如牛痘疫苗、狂犬病疫苗等)接種後,臨床表現為發熱、嘔吐、嗜睡、昏迷。一般在病毒感染後2~4天或疫苗接種後10~13天發病。 病變的特點為靜脈周圍脫髓鞘伴炎性水腫和以淋巴細胞和巨噬細胞為主的炎性細胞浸潤。本病的脫髓鞘進展迅速,軸突一般不受累,病變呈多發性,累及腦和脊髓各處,特別是白質深層和腦橋腹側。軟腦膜中可有少量淋巴細胞、巨噬細胞浸潤。 本病並非直接由病毒所致,在患者的中樞神經組織中不能檢出病毒,加之病變與實驗性過敏性腦脊髓炎十分相似,故目前認為本病髓鞘的損傷與髓鞘鹼性蛋白所致的自身免疫反應有關。 壞死出血性白質腦炎本病是一種罕見的發展迅速而凶險的疾病,常是敗血性休克、過敏反應(哮喘等)的一種嚴重並發症。可能是一種由於免疫復合物沉積和補體激活所致的超急型急性播散性腦脊髓炎。病變的特點為腦腫脹伴白質點狀出血(圖16-31),與腦脂肪栓塞頗相似。鏡下變化特點為小血管(小動脈、小靜脈)局灶性壞死伴周圍球形出血;血管周圍脫髓鞘伴中性粒細胞、淋巴細胞、巨噬細胞浸潤;腦水腫和軟腦膜炎。與急性播散性腦脊髓炎之區別在於本病的壞死較廣泛,急性炎性細胞浸潤以及血管周圍出血較明顯。病變在大腦半球和腦干較多見,呈灶性分布。 Guillian-Barre綜合征對稱性多神經根炎或急性特發性多神經炎,是常見的脊神經根和周圍神經的炎性脫髓鞘病變,不屬原發性脫髓鞘疾病。臨床上表現為進行性上升性麻痹、四肢軟癱、伴不同程度的感覺障礙。病變嚴重者,可引起致死性呼吸麻痹和兩側面癱。腦脊液出現典型的蛋白細胞分離現象,即蛋白增加而細胞數正常。 本病可由多種病因引起,大多數病例在發病前先有諸如巨細胞病毒,EB病毒、支原體或HIV的感染,約20%病例的病因不明。本病的發生可能與免疫性損傷有關。以患者血清注射於動物的神經可產生靜脈周圍脫髓鞘病變。此外,患者的神經組織內有C3b免疫球蛋白(主要是IgG或IgM)存在。以上事實提示,本病的發生可能與體液免疫損傷有關。 病變可累及運動和感覺神經根、背根節及周圍神經,主要表現為:①神經節和神經內膜水腫和灶性炎細胞浸潤,②節段性脫髓鞘,崩解的髓鞘為巨噬細胞吞噬,③在嚴重病例,軸索可發生腫脹或斷裂。軸索破壞嚴重時,相關的肌群可發生去神經性萎縮。在反復發作的慢性病例中,節段性脫髓鞘和受累神經纖維的修復過程反復進行,病變處神經鞘膜細胞突起與膠質纖維作同心圓狀層層包繞,稱為洋蔥球形成。 對於由於MS病因及發病機制不清,目前還缺乏基於MS病因及發病機制之上的根治MS的方法。現有的一些治療MS的方法主要有干擾素β(IFNβ)、copoly?鄄mer-1、糖皮質激素、抑制免疫及抗代謝葯物等。糖皮質激素對於治療復發期或者急性期MS有肯定的療效,盡管IFNβ以及copolymer-1能減少MS的復發次數、延長緩解期、減少MS病灶數、改善神經功能障礙,但是對於進展型MS的療效欠佳,不能阻止進展型MS的神經功能障礙。抑制免疫及抗代謝葯物由於長期應用可產生嚴重的副作用,並且對MS治療效果也不肯定,並不主張對MS普遍性應用該類葯物。總之,目前尚缺乏行之有效治療MS的方法。
4、中樞神經系統脫髓鞘病在哪裡可以治好?
脫髓鞘疾病是一急性發作或亞急性損害神經中樞並周圍神經白質的免疫性疾病(治療越早恢復越好),脊髓發病症狀嚴重,腦部則見於慢性亞急性病變損害神經導致功能障礙後做磁共震才能發現,合並視神經受累稱視神經脊髓炎或視神經腦脊髓炎,若治療延誤受損神經繼發缺血變性則發生多發性硬化,發病嚴重時可侵犯脊髓前角細胞和腦干神經核以及大腦運動皮質錐體細胞危機生命,多為基因免疫異常或病毒感染所致以及外傷和缺氧所致。早期的治療多以激素及營養療法治療,,但療效難以控固恢復是假性,激不停後多會復發。由於本病導致髓鞘脫失致神經功能損害嚴重時繼發軸索損害從而復發使神經功能症狀進一步加重,而且會遲發整個中樞神經硬化壞死導致痙攣性癱瘓危機生命。.
沒提供資料只能為你提供理論性治療方案:治療除正常的激素治療外可逐步的用天然激素替代減少激素副作用.應增強機體免疫功能,提高肌體抗病能力。營養神經,中西醫復合擴張微循環使受損殘余神經得到充分的血供,預防病情繼續發展。調節神經軟化瘢痕緩解痙攣為神經恢復創造有利的條件。同時配伍神經再生劑興奮激活麻痹和休克的神經細胞使體內產生病毒抗體不再復發達到受損神經再生修復獲得最佳恢復之目的,.如幫助請發磁共震為你指導。
5、脊髓炎導致的中樞神經損傷右下肢完全沒動作,手抽筋,腿腰束縛感,左下肢無力,無法自己站立,能恢復嗎?
此病是脫髓鞘脊髓炎因治療延誤而向痙攣性截癱方向發展。能否恢復治療要搶時間正確治療。脫髓鞘疾病是一急性發作或亞急性損害神經中樞並周圍神經白質的免疫性疾病(治療越早恢復越好),脊髓發病症狀嚴重,腦部則見於慢性亞急性病變損害神經導致功能障礙後做磁共震才能發現,合並視神經受累稱視神經脊髓炎或視神經腦脊髓炎,若治療延誤受損神經繼發缺血變性則發生多發性硬化,發病嚴重時可侵犯脊髓前角細胞和腦干神經核以及大腦運動皮質錐體細胞危機生命,多為基因免疫異常或病毒感染所致以及外傷和缺氧所致。早期的治療多以激素及營養療法治療,,但療效難以控固恢復是假性,激不停後多會復發。由於本病導致髓鞘脫失致神經功能損害嚴重時繼發軸索損害從而復發使神經功能症狀進一步加重,而且會遲發整個中樞神經硬化壞死導致痙攣性癱瘓危機生命。.
沒提供資料只能為你提供理論性治療方案:治療除正常的激素治療外可逐步的用天然激素替代減少激素副作用.應增強機體免疫功能,提高肌體抗病能力。營養神經,中西醫復合擴張微循環使受損殘余神經得到充分的血供,預防病情繼續發展。調節神經軟化瘢痕緩解痙攣為神經恢復創造有利的條件。同時配伍神經再生劑興奮激活麻痹和休克的神經細胞使體內產生病毒抗體不再復發達到受損神經再生修復獲得最佳恢復之目的,.如幫助請發磁共震為你指導。
6、脫髓鞘有什麼危害呢?
脫髓鞘是指髓鞘形成後發生的髓鞘損壞,脫髓鞘疾病是以神經髓鞘脫失為主,神經元包體及軸突相對受累較輕為特徵的一組疾病,包括遺傳性和獲得性兩大類。遺傳性脫髓鞘疾病主要指腦白質營養不良,以兒童多見。獲得性脫髓鞘疾病又分為中樞性和周圍性兩類。周圍性脫髓鞘疾病中最具代表性的為急性和慢性炎症性脫髓鞘性多發性神經病。中樞性脫髓鞘疾病包括多發性硬化和急性播散性腦脊髓炎等。
脫髓鞘疾病包括:
腦白質病變:最常見的情況,患者有頭暈,記憶力下降,甚至有些患者沒有任何症狀,檢查時才發現,發展快的,很容易並發多發性硬化,發展慢的可以存活30年以上。
多發性硬化:北美洲高發,是脫髓鞘中嚴重的並發症,根據大量屍檢可以發現,即使沒有症狀,死亡患者的大腦組織仍可存在大面積的脫髓鞘,這些提示髓鞘的再生並非功能行的恢復。
視神經脊髓炎:好發於10以下和50歲以上兩個年齡段,主要會引發失明,癱瘓,脊髓空洞。
同心圓性硬化:非常罕見的一種多發性硬化的亞型。
急性播散性腦脊髓炎:腦病變可出現抽搐,精神症狀。脊髓病變可出現下肢癱瘓,二便失禁及感覺水平。
急性出血性白質腦病:常在發病3-4天內達到症狀高峰,更急重者,可於發病後24小時內死亡。
彌漫性硬化:性格改變或痴呆,可有錐體束的症狀,體征和實力障礙,還可以有顱內壓增高的症狀。
異染性腦白質營養不良:多見於2-3歲的嬰幼兒,此病被列入先天性疾病中,日益加重會有彌漫性腦萎縮。
球樣細胞腦白質營養不良:主要發生於幼兒早期,典型者出生後3-6個月發病,臨床份3期間,確診後多於數年內死亡。
中樞神經系統海綿狀變性:多發生於嬰幼兒,多在出生後2-6個月內發病,通常出生後3-4年死亡。
腎上腺腦白質營養不良:腦萎縮,大腦深部白質囊狀空泡化,但皮質-灰質厚度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