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脊髓炎 > 流行性腦脊髓炎分為幾型

流行性腦脊髓炎分為幾型

發布時間:2020-10-27 17:59:29

1、流行性腦脊髓膜炎臨床可分為幾期?

流行性腦脊髓膜炎臨床可分為4期:(1)上呼吸道感染期。多數患兒中止於此期,主要症狀為鼻炎、咽炎或扁桃體炎。

(2)敗血症期。突然高熱、全身不適、惡心、嘔吐,年幼兒易驚厥。起病數小時後皮膚出現皮疹或出血點,分布不均,大小不等,指壓不褪色,急劇增多,擴大融合,常見於肩、肘、臂等皮膚受壓部位。1~2日內進展為腦膜炎,菌血症期不超過48小時。

(3)腦膜炎期。因顱壓增高致頭痛、嘔吐、煩躁、嗜睡,重者昏迷。檢查有腦膜刺激征。

(4)免疫反應期。起病後7~14天不等。關節炎明顯,可有心包炎,關節及心包積液為無菌性,呈良性、自限性經過。

2、流行性腦脊髓膜炎感染後本病的發展可分為幾期?

流行性腦脊髓膜炎是冬春季較常見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一般由腦膜炎雙球菌所引起。其病原菌存在於患者及帶菌者的鼻咽分泌物中,當咳嗽、打噴嚏或說話時借飛沫由空氣傳播,一般在冬春季流行,2~4月份達到最高峰,5月份後逐漸下降。本病多發生於15歲以下兒童。

本病的潛伏期一般為2~3天,最短為1天,最長7天,感染後本病的發展可分為三期:

(1)上呼吸道感染期:主要症狀為鼻炎、咽炎或扁桃體炎,與其它病原引起者難以鑒別。多數患者感染即中止於此期,不發展為菌血症或腦膜炎。病初即接受碘胺葯或抗生素治療更易如此。

(2)敗血症期:一般起病急驟,突發高熱,伴有惡心嘔吐。幼小病兒易發生驚厥,年長兒可訴頭痛及全身疼痛,關節尤甚。可有冷感,但少寒戰。病兒面容呆鈍、缺乏表情,臉色灰白或發紺。起病數小時後,迅速出現出血性皮疹——瘀點,瘀點分布不均,多少不等,用手壓不退色,大小不一,可自針尖大至1~2厘米直徑,形態多為星狀,初呈紅色,後發展為紫紅色或擴大為成片瘀斑,肩、肘、臀部易於受壓處多見,也可見於口腔粘膜或結膜。

(3)腦膜炎期:大多數患兒在發病24小時左右即出現腦膜刺激征,此時仍有高熱、皮疹、因顱內壓增高患者頭痛加重,嘔吐頻繁,煩躁不安或嗜睡,病重者神志昏迷,或有驚厥。頸項強直,克氏征及布氏征等腦膜刺激征呈陽性。腦脊液可呈典型的化膿性改變,培養及塗片細菌多為陽性。

3、流行性腦脊髓膜炎的流行特徵是怎樣的?

1.廣泛分布於各地

本病廣泛分布於我國各地,由於人群免疫力及受感染機會不同,大城市發病較少,但一年四季均有發生,中小城鎮發病較多,山區及偏僻農村可多年無病人,一旦傳染源輸入則可引起暴發流行。

感染性強、帶菌率高、發病率相對較低是流行性腦脊髓膜炎的特點。在人口集中、交通方便的城鄉居民中,3~5年出現一次流行高峰,8~10年出現一次較大流行。而且多發於冬春季,以5歲以下兒童發病最多。

近年來,由於大面積的預防接種(普種),有的地方已納入計劃免疫,使流腦的發病率大大下降,打破了以往流行的周期性,暴發流行極少見。

4、普通型流行性腦脊髓膜炎分的病程為幾期?

此型占發病患者的90%左右,病情輕重不一。根據病程可分為三個期。

上呼吸道感染期

大多數病人並不產生任何症狀,部分病人可有鼻咽分泌物增多、咽喉疼痛等症狀。

敗血症期

突然畏寒、高熱、頭痛、嘔吐、乏力、食慾差、神志淡漠等。少數病人可有關節痛,幼兒則出現煩躁不安、哭鬧、驚厥等症狀。

主要特徵是皮疹。起病數小時內有70%的病人皮膚及黏膜可出現瘀點及瘀斑或有丘疹樣皮疹,呈暗紅色或紫色,大小不等,分布不均。病情重的可迅速擴大,且因血栓形成可發生皮膚大片壞死。大多數病人在1~2日內進入腦膜炎期。也有些病人兩期的症狀同時出現。

引腦膜炎期

大多數病人在發病24小時左右腦膜炎的症狀比較明顯、除繼續有敗血症的症狀外,中樞神經系統症狀加重,如頭痛嚴重、頻繁嘔吐、血壓可增高。常有皮膚感覺過敏、怕光、狂躁及驚厥,同時可有頸後疼痛、頸項強直。小兒可出現角弓反張,此時病理反射陽性。有時還可出現譫安、昏迷。嬰兒發病不典型,除高熱、煩躁、拒奶外,驚厥、腹瀉、咳嗽較成人多見。前囪未閉者大多突出,對診斷很有幫助。

5、流行性腦脊髓膜炎臨床分型有哪些?

流行性腦脊髓膜炎臨床分型可為3型:(1)普通型。占發病者的90%,突然起病、高熱,有淤點及腦膜刺激征。

(2)暴發型。可分為休克型、腦型和混合型。

①休克型:多見於2歲以下小嬰兒。休克在發病24小時內發生,短期內出現遍及全身的淤點,迅速擴大融合成大片淤斑,循環衰竭,血壓下降,尿量減少,可危及生命。

②腦型:多見於年長兒。發病急,出現顱內壓增高症狀、發熱及淤斑,患兒反復嘔吐、頻繁驚厥、肌張力增高、四肢強直、嗜睡乃至昏迷,嚴重者發展成腦疝。

③混合型:同時具有休克、腦型症狀,可先後或同時出現。

(3)慢性型。此型較少見。慢性或亞急性起病,有發熱、寒戰、淤點、四肢強直及驚厥等。血培養陽性。病程6~8周。可發生腦積水等後遺症。

6、流行性腦脊髓膜炎有哪些診斷標准?

(1)發病於冬春季節,可有流腦接觸史,或未曾接種流腦疫苗。

(2)突然高熱,頭痛,嘔吐,皮膚出現淤點淤斑,驚厥,昏迷及腦膜刺激征等。

(3)血白細胞總數及中性粒細胞增高。腦脊液呈化膿性改變:外觀混濁或膿樣,壓力增高,白細胞數在增多,中性粒細胞佔多數,蛋白增多,糖及氯化物降低。皮膚淤點及腦脊液塗片常可找到腦膜炎雙球菌,或腦脊液及血培養陽性。免疫血清學檢查陽性,有助於早期快速診斷。

7、流行性腦脊髓膜炎的病例過程是怎樣的?

流行性腦脊髓膜炎潛伏期為2~3個月,一般有下列幾個病理過程。

(1)上呼吸道感染期:初見惡寒發熱,頭痛咳嗽,咽痛流涕等。此期與其他病原菌引起者不易鑒別,多數患者感染即中止於此期,而不發展為菌血症、敗血症和腦膜炎。

(2)敗血症期:高熱惡寒、頭痛嘔吐,神志淡漠,面色呆滯。70%患者在起病數小時後即可出現皮下出血點和淤斑,重者淤斑迅速擴大,並可形成大皰和壞死。血培養多陽性,腦脊液可正常,淤斑塗片可找見腦膜炎雙球菌。

(3)腦膜炎期:本期症狀可與敗血症期同時出現,也可稍晚出現。高熱、淤斑、頭痛劇烈、幼小兒童可表現為突然驚叫不安、嘔吐頻繁,常呈噴射狀,並有煩躁譫語、嗜睡昏迷、四肢抽搐,同時出現腦膜刺激征,如頸項強直,巴氏征、克氏征、布氏征陽性,腦脊液呈典型的化膿性改變,培養及塗片多為陽性。

(4)臨床可分為普通型和暴發型兩種。

①普通型:此型多見,約占流腦發病者的90%。除少數病例於起病前數小時或1~2日有輕微的上感症狀外,大多起病較急,突然高熱,體溫多在40攝氏度以上,伴惡寒或寒戰,隨即出現反復嘔吐、頭痛、煩躁、皮膚淤點或淤斑,進而出現驚厥,腦膜刺激征陽性。

②暴發型包括休克型和腦型。

休克型:多見於2歲以下小兒。起病即有高熱、嘔吐、驚厥,並在短期內出現全身廣泛性淤點淤斑,迅速融合擴大,多在4小時內發生休克。早期面色蒼白,口唇青紫,皮膚發花,手足發涼,脈搏細數,神志尚清或嗜睡,血壓正常或稍低。晚期血壓下降或測不出,神志昏迷,腦膜刺激征多陰性,腦脊液也無顯著異常,但淤斑塗片及血培養多陽性。

腦型:多見於年長兒及青壯年。除高熱、皮膚淤點外,頭痛劇烈,極度煩躁或尖叫,頻繁劇烈嘔吐,反復抽搐或持續不解,四肢強直或角弓反張,神志模糊,面色蒼白發紺,血壓上升。發生腦疝後,肌張力下降,全身鬆弛,深度昏迷,呼吸微弱不規則,眼球固定,兩側瞳孔不等大,對光反射消失。最後瞳孔散大而呼吸停止。

8、嬰幼兒流行性腦脊髓膜炎的發展分為幾期?

嬰幼兒流行性腦脊髓膜炎的潛伏期一般為2~3天,最短為1天,最長7天,感染後本病的發展可分為三期:

上呼吸道感染期

主要症狀為鼻炎、咽炎或扁桃體炎,與其它病原引起者難以鑒別。多數患者感染即中止於此期,不發展為菌血症或腦膜炎。病初即接受磺胺葯或抗生素治療更易如此。

敗血症期

一般起病急驟,突發高熱,伴有惡心嘔吐。幼小病兒易發生驚厥,年長兒可訴頭痛及全身疼痛,關節尤甚。可有冷感,但少寒戰。病兒面容呆鈍、缺乏表情,臉色灰白或發紺。起病數小時後,迅速出現出血性皮疹——瘀點,瘀點分布不均,多少不等,用手壓不退色,大小不一,可自針尖大至1~2厘米直徑,形態多為星狀,初呈紅色,後發展為紫紅色或擴大為成片瘀斑,肩、肘、臀部易於受壓處多見,也可見於口腔粘膜或結膜。

腦膜炎期

大多數患兒在發病24小時左右即出現腦膜刺激症,此時仍有高熱、皮疹、因顱內壓增高患者頭痛加重,嘔吐頻繁,煩躁不安或嗜睡,病重者神志昏迷,或有驚厥。頸項強直,克氏症及布氏症等腦膜刺激症呈陽性。腦脊液可呈典型的化膿性改變,培養基塗片細菌多為陽性。

9、嬰幼兒流行性腦脊髓膜炎的發展可分為幾期?

嬰幼兒流行性腦脊髓膜炎的潛伏期一般為2~3天,最短為1天,最長7天,感染後本病的發展可分為三期:(1)上呼吸道感染期。主要症狀為鼻炎、咽炎或扁桃體炎,與其他病原引起者難以鑒別。多數患者感染即中止於此期,不發展為菌血症或腦膜炎。病初即接受磺胺葯或抗生素治療更易如此。

(2)敗血症期。一般起病急驟,突發高熱,伴有惡心嘔吐。幼小病兒易發生驚厥,年長兒可訴頭痛及全身疼痛,關節尤甚。可有冷感,但少寒戰。病兒面容呆鈍、缺乏表情,臉色灰白或發紺。起病數小時後,迅速出現出血性皮疹——淤點,淤點分布不均,多少不等,用手壓不退色,大小不一,可自針尖大至1~2厘米直徑,形態多為星狀,初呈紅色,後發展為紫紅色或擴大為成片淤斑,肩、肘、臀部易於受壓處多見,也可見於口腔粘膜或結膜。

(3)腦膜炎期。大多數患兒在發病24小時左右即出現腦膜刺激症,此時仍有高熱、皮疹、因顱內壓增高患者頭痛加重,嘔吐頻繁,煩躁不安或嗜睡,病重者神志不清,或有驚厥。頸項強直,克氏症及布氏症等腦膜刺激症呈陽性。腦脊液可呈典型的化膿性改變,培養基塗片細菌多為陽性。

與流行性腦脊髓炎分為幾型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