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脊髓炎怎麼治
一、一般治療。加強護理、防治各種並發症,保障功能恢復的前提。高頸段脊髓炎呼吸困難者應及時吸氧、保持呼吸道的通暢,選用抗生素來控制感染,必要時氣管切開,行人工輔助呼吸。二、排尿障礙者,應保留無菌的導尿管,每四到六小時放開引流管一次,當膀胱功能恢復,殘余尿量少於一百毫升時不再導尿,以防止膀胱的體積縮小。三、保持皮膚清潔。按時翻身拍背吸痰,易受壓部位放置家用氣墊或者軟墊以防止壓瘡、皮膚發紅,可以用百分之十的酒精或溫水輕擦,並塗以3.5%的安息香酊,有潰瘍處及時換葯。葯物治療。一、皮脂固醇激素。急性期可以採用大量的加快短期沖擊療法。五百到一千毫升靜脈滴注一天一次、用三到五天,也可以用地塞米松,10-20毫克,每日一次,七到十四天為一個療程。使用上述葯物後改為潑尼鬆口服,按每公斤體重一毫克或成人每日劑量六十毫克、維持四到六周,逐漸減量到停葯。二、大劑量的免疫球蛋白,可按每公斤體重0.4克計算,成人每次用量是十到二十克靜脈滴注、每日一次、連用三到五天一個療程。三、進入維生素b族類。有助於神經功能恢復,常用維生素b1一百毫克,肌肉注射,每日一次。還有就是抗生素,根據葯敏結果選擇抗生素。康復治療。使早期癱瘓的肢體保持功能,防止肢體關節痙攣、還有關節萎縮,促進肌肉的恢復,促進肌肉被動和主動的鍛煉,比如肢體的按摩。
2、急性脊髓炎在中醫上是怎麼治療和調理的?
急性脊髓炎又稱急性橫貫性脊髓炎,是非特異性炎症引起脊髓白質脫髓鞘病變或壞死,導致急性橫貫性脊髓損害。多發生在感染之後,炎症常累及幾個脊髓節段的灰白質及其周圍的脊膜,並以胸髓最易受侵。本病有三大臨床特點:病損水平以下的肢體癱瘓;傳導束性感覺障礙;以膀胱、直腸功能障礙為主的自主神經功能障礙。本病中醫診斷為「軟腳瘟」。本病病變機制為津液、精血虧耗,筋脈失養,弛緩不收。
辨證分型
邪郁肺衛:發熱,頭痛,咽喉腫痛,熱後突然出現肢體無力,肌膚麻木不仁,或見病變由下向上擴展,四肢癱瘓,甚至舌肌痿弱,嗆咳,吞咽困難,小便短澀,大便秘結,舌質紅,苔薄黃,脈浮數。
濕熱內盛:嗜卧懶言,胸脘痞滿,肢體痿弱無力,肌膚麻木不仁,或刺痛、瘙癢,小便不利,甚至癃閉不通,大便秘結,舌質紅,苔黃,脈滑數。
氣虛血滯癱瘓:痿軟不用,面色萎黃,神疲乏力,遺尿或小便不通,舌質淡,苔薄白,脈細澀。
肝腎陰虛癱瘓:肌肉萎縮,屈曲拘攣,肌膚乾燥,麻木不仁,或見遺尿,伴頭暈耳鳴,潮熱盜汗,舌質紅,少苔,脈細數。
辨證論治
1.肺熱傷津
[治法方葯]清肺潤燥生津。清燥救肺湯加減。咽干口渴者,加天花粉、蘆根、石斛;高熱汗多者,加知母、連翹、金銀花;身痛肢麻者,加川芎、牛膝。
2.濕熱內盛
[治法方葯]清熱利濕,通利筋脈。加味二妙散加減。肌肉疼痛加乳香、沒葯;發熱加梔子、板藍根;胸脘痞悶,四肢腫脹者,加厚朴、茯苓、澤瀉;口乾心煩者加生地黃、麥冬。
3.脾胃虧虛
[治法方葯]補益脾胃。參苓白術散加減。若病久體虛,重用參芪,加枸杞子、龍眼肉;若動則氣喘,四肢不溫,加熟附子、肉桂、核桃肉;若肢痿不收,加木瓜、威靈仙;若心悸怔忡,加柏子仁、酸棗仁。
4.肝腎陰虛
[治法方葯]補益肝腎,強筋壯骨。虎潛丸加減。若久病陰陽俱虛,可加淫羊藿、補骨脂、巴戟天;若肌枯肢痿,加川芎、鱉甲;若兼氣虛血少,可加黃芪、桂枝、大棗;若兼血瘀之象,可加桃仁、紅花、川芎各10克。
5.脈絡瘀阻
[治法方葯]益氣活血通絡。補陽還五湯加減。
適宜技術
1.針刺療法
(1)癱瘓或肌肉萎縮者,可針刺大椎、夾脊、手三里、足三里、環跳、陽陵泉、腎俞、解溪、絕骨等穴,每次3~4穴,每日一次;可用當歸注射液或丹參注射液作穴位注射。
(2)上肢取肩髃、肩貞、臂臑、曲池、手三里、合谷;下肢取髀關、伏兔、梁丘、足三里、血海、陽陵泉。癃閉加十四椎夾脊穴、秩邊、關元、三陰交、水道;便秘加外關、天樞、支溝;納差加中脘、內關、足三里。取上下肢各2~3穴為一組,交替使用,針用瀉法,刺激宜強,每日一次,並可配合電針以頓挫病勢。病久體弱者行平補乎瀉法,留針15~20分鍾,隔日一次,14~20次為一療程。
2.耳針療法
取穴:肺、胃、大腸、肝、腎、脾、神門相應部位。每次選3~4穴,用毫針強刺激,留針10分鍾,隔日一次,10次為一療程。
3.足針療法
取穴:腎穴、膀胱穴、14號穴(雙足小趾底部第一橫紋中點)。患者仰卧位,兩足伸直,常規消毒,選用25毫米30號毫針刺入。腎穴和膀胱穴直刺,14號穴斜刺,得氣後捻轉2~3分鍾,強刺激,留針30分鍾,每日一次,10次為一療程。
4.電針療法
選用體針穴位,或脊髓病變上下3個節段的相應夾脊穴,用疏波,電流量宜小,使肌肉稍有節律收縮,防止電流突然增加,不使電流迴路經過心臟(有心臟病者禁用),每日一次,每次30分鍾,6次為一療程,休息兩天,酌情應用第二療程。
5.梅花針療法
(1)配方:脊柱兩側、異常發現的部位,患者主訴證狀的某些局部,重點刺激患部頸椎,或胸椎,或腰椎及其兩側。治法:採用輕刺法。先叩刺脊柱兩側3行兩遍,再重點刺激脊髓炎的脊椎及其兩側5行5遍,每一椎間隙處橫叩刺數下,然後對異常發現的部位和患者主訴症狀的某些局部作局部刺激。刺後並在脊髓炎之脊椎上用隔麝香蒜片灸治。每日一次,10次為一療程。
(2)配方:風池、天柱、大椎、身椎、脊中、命門、陽關、肓門、志室、至陽、外關、後溪、委中、足三里、三陰交、足臨泣與脊髓炎之脊椎。治法:採用輕刺法。用梅花針在上述穴位皮區各叩刺20~30下,脊髓炎之脊椎兩側叩刺4行5遍,每一椎間隙橫刺數下,再在脊椎上用隔麝香蒜片灸法。每日或隔日一次,10次為一療程。
6.水針療法
處方:夾脊穴或背腧穴。曲池、外關、梁丘、環跳、委中、足三里、血海、三陰交。針法:選維生素凰100~200毫克,維生素B12500毫克,或當歸注射液、丹參注射液,每次選4~6個穴位,分別注入一毫升,每日一次,6次後休息一天。
7.灸法
上肢取肩髃、曲池、合谷;下肢取髀關、梁丘、足三里、解溪。肺熱加尺澤、肺俞;濕熱加陰陵泉、脾俞;瘀血加血海。每日施灸2~3次,每次5~10壯,可用艾條懸灸。
8.推拿療法
(1)可每日推拿或按摩癱瘓肢體10~15分鍾。
(2)病初起者開天門,運太陽,清天河水,退六腑,清板門,清補脾經,運內八卦。每日一次,7次為一療程;病程遷延者補脾經,補腎經,揉大椎,拿肩井,按揉肩髃、曲池、肝俞、腎俞,拿委中、承山,搖解溪。每日或隔日一次,10次為一療程。
9.熏洗法
可用四妙丸加忍冬藤、秦艽、石菖蒲等,水煎熏洗,每日兩次。
10.穴位注射
取穴:肺俞、脾俞、肝俞、腎俞、病變段夾脊、髀關、伏兔、足三里、陽陵泉、懸鍾、曲泉、三陰交。操作:取維生素B1注射液200毫克,或當歸注射液兩毫克。每次選2~3對腧穴,按水針操作常規,每穴注射葯液一毫升,
3、脊髓炎怎麼治療效果好?
對於治療脊髓炎最好的方法的問題,臨床中對於治療脊髓炎的方法是非常多的,但是目前臨床中並沒有特效的療法,一般都是提倡綜合性治療。主要還是包括以下幾個方面:1、需要加強營養,急性期通過靜脈葯物,通過後期飲食輔助來加強營養。2、需要積極的進行葯物治療,急性期應該使用針對性的抗感染葯物,同時應用神經保護劑,此外還需要長期給予輔助神經的營養葯物。3、需要積極的進行對症治療的,比如需要加強護理,如果病人出現大小便功能障礙,通常需要積極的進行導尿、灌腸。4、需要後期的康復訓練貫穿整個治療周期,否則很容易會出現關節僵硬和肌肉萎縮的情況。5、有的病人還需要積極的進行外科手術治療,比如需要進行脊髓電刺激手術等。
4、體控電療和艾灸治療脊髓炎那個效果好
你好:脊髓炎是指由病毒、細菌、螺旋體、百立克次體、寄生蟲、原蟲、支原體等生物原性感染,或由感染所致的脊髓灰質或(和)白質的炎性病變,以病度變水平以下肢體癱瘓、感覺障礙和植版物神經功能障礙為其臨床特徵。我是搞傳統針灸臨床的,從個人經權驗及所了解相關資料來講的話推薦傳統艾灸治療脊髓炎。
5、脊髓炎的護理方式有哪些?
現在來說一是防止肌肉萎縮,第二個是防止褥瘡,第三個飲食時尚防高油,高鹽辛辣,第四個是調節心情。
6、生物電理療能不能治療頸椎病
頸椎網回答你:頸椎病的治療不是哪一種辦法解決的。你說的生物理療只是一種方法,可以對頸椎病有一定的方法。
頸椎病的康復常用治療方法:
1、葯物康復治療:
中葯內取按中醫辨證論治,椎動脈型頸椎病,應以祛瘀和營,平肝熄風為主,可祛風散寒,通絡止痛。 2、穴位封閉治療:
根據病症辨證選穴進行注射及封閉治療
3、手術康復治療:
臨床常用的方法有前路手術和後路手術治療。對於綜合治療症狀無改善者,應根據患者身體健康狀況,找出有關手術治療的具體方法及早對症治療。
4、物理康復治療:
可結合臨床適當選用石蠟療、磁療、水療、坎離砂療、電療、超聲療、光療、冷療、空氣浴和森林浴及日光浴等。物理康復療法有消除患部水腫,緩解肌肉痙攣、疼痛,改善患部血循環,恢復頸部功能的功效。
(1)頸椎各椎間關節及周圍肌肉、韌帶、筋膜等組織損傷或炎症。
導致頸、肩、背酸楚、疼痛和頸活動受限等。
(2)頸叢和臂叢神經根受刺激或壓迫。
造成頸、肩、臂、手放射性麻木、疼痛、無力和肌肉萎縮等。
(3)頸脊髓受刺激或壓迫。
造成下肢無力、走路不穩、癱瘓、大小便障礙等。
(4)椎動脈、脊髓前動脈、脊髓後動脈供血不足。
導致記憶力減退、頭暈、耳鳴、猝倒、肢體運動障礙和深感覺缺失性共濟失調等。
(5)頸交感禪經受刺激或壓迫。
導致頑固性頭痛;心悸、心動過緩、偽心絞痛、霍納征等。
(6)椎體前緣食管、喉返神經、膈神經受刺激或壓迫。
導致咽部異物感,吞咽困難、聲嘶、呃逆、嘆息樣呼吸等。
(7)腦干、頸脊髓內網狀結構功能障礙。
造成睡眠障礙、腦子不清解.神志迷亂、咽部分泌物增多、手蒼白或發紺等。
而不同的症狀的治療方法也是不一樣的。
(1)頸型頸椎病:
即局部型,由頸椎間盤退行性改變引起頸椎局部或反射性地引起枕頸肩部疼痛,頸部活動受限。主要症狀是頸肩部、枕部的疼痛,並可反復出現「落枕」。
(2)神經根型頸椎病:
是由於骨刺或其他原因刺激或壓迫了頸神經根,使病人發生頸部疼痛。人的上肢由頸神經支配,所以疼痛可以一直放射到手部。個別病人疼痛很劇烈,以至夜不能寐,日久產生手指麻木。頸椎間盤退行性改變的刺激壓迫脊神經根,引起感覺、運動功能障礙者,又分為急性、慢性兩種。
在頸椎病中,以神經根型的發生最多,大約佔到病人中的半以上。一開始,病人多為脖子和肩膀痛,並且在短期內加重。疼痛還可以向胳膊放射,皮膚可有麻木、過敏等感覺異常,同時還覺得上肢肌力下降,手指頭動作不靈活。當頭部或者上肢姿勢不當、突然受到牽拉或撞擊時,患側上肢可以發生劇烈的閃電樣銳痛。
醫生檢查時,能發現病人的頸部有肌肉痙攣,頸部和肩部有壓痛。病程較長的病人,上肢的肌肉有萎縮。如果牽拉患肢或者做「壓頭頂試驗」,病人會感到疼痛。
(3)椎動脈型頸椎病:
由於鉤椎關節退行性改變的刺激壓迫椎動脈,造成椎基底動脈供血不全。現在也越來越多見,主要症狀是眩暈。個別病人有時可以突然失去知覺後摔倒,但一般很短時間內就會自然蘇醒。
如果病人原來就有動脈硬化,就容易發生本型頸椎病。病人的症狀表現為眩暈,尤其是在旋轉或屈伸頭部時,眩暈還會加重。可以出現發作性頭痛,突發性弱視、復視或失明,但是在短期內可以自行恢復。有的病人在突然旋轉頭部時,會出現猝倒,倒地後再站起來立即可以繼續進行正常的活動。這種由於動脈供血不足引起的症狀,常為突發性,並且有反復發作的傾向。檢查神經可能正常。
(4) 交感神經型頸椎病:
頸椎間盤退行性改變的刺激,壓迫頸部交感神經纖維,引起一系列反射性症狀。本型頸椎病較少見,病人可有耳嗚、頭痛、視物模糊、多汗或少汗,有時還能出現心前區疼痛、心跳加速等類似心臟病的症狀。這一型的病入,主要表現為頭痛、頭暈、頭昏、視物模糊、眼睛脹痛、耳嗚、聽力下降、心慌、多汗、胃腸脹氣等。
(5) 脊髓型頸椎病:
頸椎間盤退行性改變造成脊髓受壓和缺血,引起脊髓傳導功能障礙,
又分為中央型和周圍型兩種:
中央型:
發病是從上肢開始,向下肢發展;
周圍型:
的發病是從下肢開始,向止肢發展;
此兩型又可分為輕、中、重三度。
主要病因是頸段的脊髓受到壓迫。 壓迫來自兩個方向,即前方的椎體後緣骨刺、椎間盤或骨化的後縱韌帶,以及後方增厚、折疊的黃韌帶。有的病人只有一方受壓,而另一些人則有前後方同時受壓。脊髓受壓使神經的傳導受到障礙,病人走路時下肢發飄,有踩棉花感,手變笨拙,不能做精細動作,同時病人肢體出現病理反射,醫生稱為「錐體束征陽性」。病情發展到最嚴重時,可出現癱瘓。
脊髓型的病人,佔全部頸椎病病人的1/10 左右。病人的四肢麻木、乏力,走路或者拿東西不穩,胸部和腰部有一種緊束感,好像纏著布條帶一樣。隨著病情逐漸加重,病人可能發生自上而下的肢體癱瘓,大小便也會失禁。
但是,有一點需要指出的是,頸椎的骨質增生是一個比較常見的退行性改變,並不是每介有頸椎骨刺的人都是脊髓型頸椎病患者。它還與頸椎椎管的容量有關。目前,醫學上用測量椎管正中矢狀徑的方法來間接判斷椎管容量的大小,也就是確定是否有椎管狹窄。在頸椎側位X 線片上,椎管正中矢狀徑與椎體正中矢狀徑的比值大於0.75時,被認為正常,占對有正常椎管容量的人而言,輕度頸椎增生並不會直接壓迫脊髓。而在人群中大多數人的椎管容量是正常的所以,對頸椎的輕度骨質增生,不必過度驚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