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脊髓炎中醫能治好嗎?
可以的 這種情況多長時間了 現在情況好些啦嗎
2、視神經脊髓炎中醫診斷
視神經脊髓炎屬脫髓鞘疾病(中醫稱萎症,青盲,導致不全痙攣截癱稱體墮)及早治療可愈,但非激素能愈。因本病是免疫性特異性病毒感染繼發視神經功能障礙,它是一脫髓鞘疾病合並腦干周圍神經損傷導致視力障礙而得名。其脫髓鞘治療不當則繼發病灶缺血變性發生病灶多發性硬化(發生痙攣性不全截癱失明等),治療恢復更為困難。其病是一急性或亞急性發作慢性損害神經中樞的疾病,反復的復發和遲發神經再度受損會導致神經白質再度受損,發病嚴重時可侵犯脊髓前角細胞和腦干神經核以及大腦運動皮質錐體細胞危機生命。早期的治療多以激素及營養療法治療,但療效難以控固,在人體適合病毒復制的條件下病情就會復發.
沒有提供資料只能為你提供理論性的治療方案:治療除正常的激素治療外可逐步的用天然激素替代.應增強機體免疫功能,提高肌體抗病能力,中西醫結合擴張微循環使受損神經得到充分的血供,預防病情繼續發展。同時興奮激活麻痹和休克的神經細胞使體內產生病毒抗體不再復發達到受損脊髓及視神經修復再生獲得最佳恢復,。如幫助請發來發病時和最近的磁共震照片為你指導.
3、脊髓炎在中醫上是怎麼治療和調理的?
脊髓炎是一種非特異性炎症(非細菌亦非病毒)引起的脊髓白質脫髓鞘病變或壞死,表現為病損以下肢體癱瘓,感覺障礙及尿便障礙。發病以胸髓常見。臨床可分為三種:急性橫貫性脊髓炎,急性上升性脊髓炎和脫髓鞘性脊髓炎。其中急性上升性脊髓炎發展較快,可影響呼吸肌導致呼吸困難甚至死亡。治療方面:葯物治療,包括皮質類固醇激素,免疫求蛋白等,效果都較慢。早期康復治療對瘓肢功能恢復及改善預後有重要意義。
4、脊髓炎在中醫上是怎麼治療和調理的,能恢復嗎?
脊髓炎必致脊髓水腫導致神經功能障繼發不完全性截癱或截癱。早期的激素和蛋白只能治療控病繼發加重脊髓損害,其神經功能的恢復一是靠自身修復,二是靠葯物支神經的興奮激活以及充發的血供營養,如發病時間過長,脊髓會因缺血過久繼發缺血性軟化萎縮,其病症的恢復就更加困難。 治療方案:中葯營養神經增強改善脊髓微循環的血運使脊髓得到充分的血供預防繼發性缺血性受累神變性。並採用神經再生之葯興奮脊髓激活麻痹休克的神經獲得二便及各種功能的改善恢復
5、脊髓炎的中醫病因是什麼
"脊髓炎"一詞是指各種感染或變態反應所引起的脊髓炎症,由放射性損害、中毒、血管病、代謝病、營養障礙各種變性所引起的脊髓損害稱為脊髓病。下面介紹下中醫辨證治療方法。
本病以肢體癱瘓、麻木,排尿障礙為主要表現,臨證時首先應辨明虛實,一般初期多為實證,可見發熱、咽痛等,繼之出現肢體痿軟無力,或肌膚麻木不仁,或小便不通。後期多為虛證,可見肢體痿廢不用,肌肉萎縮,肌膚乾燥,麻木,遺尿等症。臨床一般分為以下幾種證候類型。
1.氣虛血滯 主證:肢體癱瘓,痿軟不用,面色萎黃,神疲乏力,遺尿或小便不通,舌質淡,苔薄白,脈細澀。
分析:本證屬虛中挾實,見於病程偏長者。病久正氣受損,氣虛則不能運血,血行不暢,痹阻脈絡,筋脈失養,則見肢體痿廢不用。病及膀胱,氣化失司,故見遺尿或小便不通。
2.濕熱內盛 主證:身熱不揚,嗜卧懶言,胸脘痞滿,肢體痿弱無力,肌膚麻木不仁,或刺痛、瘙癢,小便不利,甚至癃閉不通,大便秘結,舌質紅,苔黃,脈滑數。
分析:本證由外感溫熱邪毒,邪蘊脾胃所致。脾失健運,濕濁內生,濕熱交阻,故見身熱不揚,胸脘痞滿。濕熱內蘊,氣血不暢,絡脈痹阻,故見肢體痿弱無力。氣血不能溫煦濡養,故見肌膚麻木或頑癢或刺痛。濕熱下注膀胱,氣化不利,故見小便不利或癃閉不通。
3. 邪郁肺衛 主證:發熱,頭痛,咽喉腫痛,熱後突然出現肢體無力,肌膚麻木不仁,或見疾病由下向上擴展,四肢癱瘓,甚至舌肌痿弱,嗆咳,吞咽困難,小便短澀,大便秘結,舌質紅,苔薄黃,脈浮數。
分析:本證由溫熱邪毒,侵犯肺衛所致。熱郁肺衛,故見發熱、咽痛。肺主氣而朝百脈,邪熱傷肺,肺熱津傷,肌膚失潤,故見肌膚麻木不仁。筋脈失養,故見肢體無力,癱瘓。肺氣閉郁,聚液為痰,阻於氣道,故見嗆咳、吞咽困難。
6、急性脊髓炎在中醫上是怎麼治療和調理的?
急性脊髓炎又稱急性橫貫性脊髓炎,是非特異性炎症引起脊髓白質脫髓鞘病變或壞死,導致急性橫貫性脊髓損害。多發生在感染之後,炎症常累及幾個脊髓節段的灰白質及其周圍的脊膜,並以胸髓最易受侵。本病有三大臨床特點:病損水平以下的肢體癱瘓;傳導束性感覺障礙;以膀胱、直腸功能障礙為主的自主神經功能障礙。本病中醫診斷為「軟腳瘟」。本病病變機制為津液、精血虧耗,筋脈失養,弛緩不收。
辨證分型
邪郁肺衛:發熱,頭痛,咽喉腫痛,熱後突然出現肢體無力,肌膚麻木不仁,或見病變由下向上擴展,四肢癱瘓,甚至舌肌痿弱,嗆咳,吞咽困難,小便短澀,大便秘結,舌質紅,苔薄黃,脈浮數。
濕熱內盛:嗜卧懶言,胸脘痞滿,肢體痿弱無力,肌膚麻木不仁,或刺痛、瘙癢,小便不利,甚至癃閉不通,大便秘結,舌質紅,苔黃,脈滑數。
氣虛血滯癱瘓:痿軟不用,面色萎黃,神疲乏力,遺尿或小便不通,舌質淡,苔薄白,脈細澀。
肝腎陰虛癱瘓:肌肉萎縮,屈曲拘攣,肌膚乾燥,麻木不仁,或見遺尿,伴頭暈耳鳴,潮熱盜汗,舌質紅,少苔,脈細數。
辨證論治
1.肺熱傷津
[治法方葯]清肺潤燥生津。清燥救肺湯加減。咽干口渴者,加天花粉、蘆根、石斛;高熱汗多者,加知母、連翹、金銀花;身痛肢麻者,加川芎、牛膝。
2.濕熱內盛
[治法方葯]清熱利濕,通利筋脈。加味二妙散加減。肌肉疼痛加乳香、沒葯;發熱加梔子、板藍根;胸脘痞悶,四肢腫脹者,加厚朴、茯苓、澤瀉;口乾心煩者加生地黃、麥冬。
3.脾胃虧虛
[治法方葯]補益脾胃。參苓白術散加減。若病久體虛,重用參芪,加枸杞子、龍眼肉;若動則氣喘,四肢不溫,加熟附子、肉桂、核桃肉;若肢痿不收,加木瓜、威靈仙;若心悸怔忡,加柏子仁、酸棗仁。
4.肝腎陰虛
[治法方葯]補益肝腎,強筋壯骨。虎潛丸加減。若久病陰陽俱虛,可加淫羊藿、補骨脂、巴戟天;若肌枯肢痿,加川芎、鱉甲;若兼氣虛血少,可加黃芪、桂枝、大棗;若兼血瘀之象,可加桃仁、紅花、川芎各10克。
5.脈絡瘀阻
[治法方葯]益氣活血通絡。補陽還五湯加減。
適宜技術
1.針刺療法
(1)癱瘓或肌肉萎縮者,可針刺大椎、夾脊、手三里、足三里、環跳、陽陵泉、腎俞、解溪、絕骨等穴,每次3~4穴,每日一次;可用當歸注射液或丹參注射液作穴位注射。
(2)上肢取肩髃、肩貞、臂臑、曲池、手三里、合谷;下肢取髀關、伏兔、梁丘、足三里、血海、陽陵泉。癃閉加十四椎夾脊穴、秩邊、關元、三陰交、水道;便秘加外關、天樞、支溝;納差加中脘、內關、足三里。取上下肢各2~3穴為一組,交替使用,針用瀉法,刺激宜強,每日一次,並可配合電針以頓挫病勢。病久體弱者行平補乎瀉法,留針15~20分鍾,隔日一次,14~20次為一療程。
2.耳針療法
取穴:肺、胃、大腸、肝、腎、脾、神門相應部位。每次選3~4穴,用毫針強刺激,留針10分鍾,隔日一次,10次為一療程。
3.足針療法
取穴:腎穴、膀胱穴、14號穴(雙足小趾底部第一橫紋中點)。患者仰卧位,兩足伸直,常規消毒,選用25毫米30號毫針刺入。腎穴和膀胱穴直刺,14號穴斜刺,得氣後捻轉2~3分鍾,強刺激,留針30分鍾,每日一次,10次為一療程。
4.電針療法
選用體針穴位,或脊髓病變上下3個節段的相應夾脊穴,用疏波,電流量宜小,使肌肉稍有節律收縮,防止電流突然增加,不使電流迴路經過心臟(有心臟病者禁用),每日一次,每次30分鍾,6次為一療程,休息兩天,酌情應用第二療程。
5.梅花針療法
(1)配方:脊柱兩側、異常發現的部位,患者主訴證狀的某些局部,重點刺激患部頸椎,或胸椎,或腰椎及其兩側。治法:採用輕刺法。先叩刺脊柱兩側3行兩遍,再重點刺激脊髓炎的脊椎及其兩側5行5遍,每一椎間隙處橫叩刺數下,然後對異常發現的部位和患者主訴症狀的某些局部作局部刺激。刺後並在脊髓炎之脊椎上用隔麝香蒜片灸治。每日一次,10次為一療程。
(2)配方:風池、天柱、大椎、身椎、脊中、命門、陽關、肓門、志室、至陽、外關、後溪、委中、足三里、三陰交、足臨泣與脊髓炎之脊椎。治法:採用輕刺法。用梅花針在上述穴位皮區各叩刺20~30下,脊髓炎之脊椎兩側叩刺4行5遍,每一椎間隙橫刺數下,再在脊椎上用隔麝香蒜片灸法。每日或隔日一次,10次為一療程。
6.水針療法
處方:夾脊穴或背腧穴。曲池、外關、梁丘、環跳、委中、足三里、血海、三陰交。針法:選維生素凰100~200毫克,維生素B12500毫克,或當歸注射液、丹參注射液,每次選4~6個穴位,分別注入一毫升,每日一次,6次後休息一天。
7.灸法
上肢取肩髃、曲池、合谷;下肢取髀關、梁丘、足三里、解溪。肺熱加尺澤、肺俞;濕熱加陰陵泉、脾俞;瘀血加血海。每日施灸2~3次,每次5~10壯,可用艾條懸灸。
8.推拿療法
(1)可每日推拿或按摩癱瘓肢體10~15分鍾。
(2)病初起者開天門,運太陽,清天河水,退六腑,清板門,清補脾經,運內八卦。每日一次,7次為一療程;病程遷延者補脾經,補腎經,揉大椎,拿肩井,按揉肩髃、曲池、肝俞、腎俞,拿委中、承山,搖解溪。每日或隔日一次,10次為一療程。
9.熏洗法
可用四妙丸加忍冬藤、秦艽、石菖蒲等,水煎熏洗,每日兩次。
10.穴位注射
取穴:肺俞、脾俞、肝俞、腎俞、病變段夾脊、髀關、伏兔、足三里、陽陵泉、懸鍾、曲泉、三陰交。操作:取維生素B1注射液200毫克,或當歸注射液兩毫克。每次選2~3對腧穴,按水針操作常規,每穴注射葯液一毫升,
7、脊髓炎中醫怎麼辯證?
1.化膿性脊髓炎
青壯年好發。因脊髓受侵部位不同可表現為頸痛、胸背痛和束帶感,雙下肢麻木、無力、乾燥等。多於數小時或2~3天內病情達到高峰,當麻痹達到高峰期則疼痛症狀便不明顯;如為橫貫性脊髓損害,急性期表現為脊髓休克;如為上升性脊髓炎,則可能出現吞咽困難、發音不清、呼吸肌麻痹甚至死亡。
2.急性脊髓炎
臨床表現為急性起病,起病時可有低熱、病變部位神經根痛、肢體麻木乏力和病變節段束帶感;亦可無其他任何症狀而直接發生癱瘓。大多在數小時或數日內出現受累平面以下運動障礙、感覺缺失及膀胱、直腸括約肌功能障礙,運動障礙早期為脊髓休克表現,一般持續2~4周後,肌張力逐漸增高,腱反射活躍,出現病理反射。
脊髓休剋期的長短取決於脊髓損害嚴重程度和有無發生肺部感染、尿路感染、壓瘡等並發症。脊髓損傷嚴重時,常導致屈肌張力增高,下肢任何部位的刺激或膀胱充盈,均可引起下肢屈曲反射和痙攣,伴有出汗、豎毛、尿便自動排出等症狀,稱為總體反射,常提示預後不良。隨著病情的恢復,感覺平面逐漸下降,但較運動功能的恢復慢且差。自主神經功能障礙早期表現為二便瀦留,後隨著脊髓功能的恢復,可形成反射性神經源性膀胱。
3.急性播散性腦脊髓炎
大多數病例為兒童和青壯年,在感染或疫苗接種後1~2周急性起病,多為散發,無季節性,病情嚴重,有些病例病情凶險,常見於皮疹後2~4天,患者常在疹斑正消退、症狀改善時突然出現高熱、癇性發作、昏睡和深昏迷等。
腦炎型首發症狀為頭痛、發熱及意識模糊,嚴重者迅速昏迷和去腦強直發作,可有癇性發作,腦膜受累出現頭痛、嘔吐和腦膜刺激征等。脊髓炎型常見部分或完全性弛緩性截癱或四肢癱、傳導束型或下肢感覺障礙、病理征和尿瀦留等。可見視神經、大腦半球、腦干或小腦受累的神經體征。發病時背部中線疼痛可為突出症狀。
4.亞急性壞死性脊髓炎
多數患者為50歲以上男性。臨床以進行性的脊髓脊神經根炎為主要表現。約半數可有急性的疼痛和感覺障礙,或間歇性的坐骨神經痛。也可表現為較完全的脊髓橫貫性損傷,或短暫的無力及感覺障礙,繼以進行性的脊髓脊神經根症狀。③尚可有括約肌功能障礙。
5.結核性脊髓炎
多見於青壯年,病前可有結核接觸史或結核史。通常緩慢起病,在出現脊髓症狀的同時有低熱、納差、消瘦、盜汗等。脊髓損害常為不完全性,出現病變水平以下的肢體癱瘓、感覺障礙和大小便功能障礙。當病變以脊膜、脊蛛網膜損害為主時,則以神經根痛為主要表現,並出現分散性、不對稱性、節段性感覺障礙,臨床表現頗似脊髓蛛網膜炎。
8、脊髓炎在中醫上是怎麼治療和調理的?
脊椎炎主要和腎有關,可以試著灸腎俞,命門,京門,足三里,三陰交,太溪。
9、脊髓炎中醫是怎麼辯證的?
脊髓炎中醫辨證分型
脊髓炎可分虛實二端,病初見有外感癥候著,多屬實證,病久肢癱展智者,多屬虛證。臨床可按其病程及臨床表現,分為四型。
1.肺熱陰傷病起發熱,咽干口燥,或兼咳嗽咽痛。頭痛昏脹,周身違和。熱後突發腰以下肢體痿弱不用,她緩麻木,或兼「帶脈」灼痛,皮膚枯燥,小便赤澀不利,大便於結難行。舌質紅,苔薄黃,脈細數。
2.濕熱浸淫發熱不揚,身體困重,下肢痿軟,麻木微腫,伴胸腔痞悶,小便短澀,大便秘結。舌苔黃膩,脈象儒數。
3.脾腎虛損肢冷倭廢不用。肌肉鬆弛消瘦,踝部水腫,或見褥瘡,面色蒼黃不華,納少腹脹便溏,間或尿頻,大便自遺,伴頭昏神疲,記憶力減退。舌質淡胖,舌苦薄自,脈沉細儒。
4.肝腎陰虛被展由弛轉攣,兩腳屈曲拘急,形體消瘦膚干,伴頭昏目眩神疲,夜眠不實多夢,或見顴紅煩熱。舌質紅綠,舌苔薄白,脈弦細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