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脊髓炎 > 核磁共振脊髓炎白質區見斑片狀

核磁共振脊髓炎白質區見斑片狀

發布時間:2020-10-15 07:59:22

1、脫髓鞘要做什麼檢查?才能查出來?

常用檢查
血常規、腦脊液檢查、電生理檢查、CT、MRI、腦電圖、肌電圖、神經病理學檢查。
診斷
根據病史,下肢麻木、無力、束帶感等體征,結合腦脊液檢查、CT或MRI等有助診斷。
診斷依據
1.病史及症狀多青壯年發病,病前兩周內有上感症狀,或疫苗接種史。有受涼、過勞、外傷等發病誘因。首發症狀為雙下肢麻木、無力,病變相應部位背痛和束帶感,尿瀦留和大便失禁。2.體檢發現有脊髓橫貫損害的表現:(1)早期因'脊髓休剋期'表現為弛緩性癱瘓,休剋期後(3-4周)病變部位以下支配的肢體呈現上運動神經元癱瘓。(2)病損平面以下深淺感覺消失,部分可有病損平面感覺過敏帶。3.輔助檢查(1)急性期外周血白細胞計數正常或稍高。(2)腦脊液壓力正常,部分患者白細胞和蛋白輕度增高,糖、氯化物含量正常。(3)脊髓MRI示病變部位脊髓增粗,信號異常。

2、我侄子被診斷為脫髓鞘,請問治療脫髓鞘的專家有哪些?

發病症狀和我第一次一樣,如果診斷為「脫髓鞘」的話,建議去大醫院仔細檢查一下,我當初就是因為發病過後就正常了,以為沒事了,誰知過了幾年又復發,就去上海長海醫院檢查MRI加腰穿,結果腰穿正常,MRI診斷為白質脫髓鞘性病變,一般多青壯年發病,病前兩周內有上感呼吸感染症狀,或疫苗接種史。有受涼、過勞、外傷等發病誘因。首發症狀為雙下肢麻木、無力,病變相應部位背痛和束帶感,尿瀦留和大便失禁。急性脫髓鞘性疾病的神經髓鞘可以再生,且速度較迅速,程度較完全,雖然再生的髓鞘較薄,但一般對功能恢復的影響不大。慢性脫髓鞘性神經病,由於反復脫髓鞘與髓鞘的再生許旺細胞明顯增殖,神經可變粗,並有軸突喪失,因此功能恢復不完全。隨便說一句,如果是兩次發病,且MRI表現為兩次發病,發病在兩個不同區域的話,就可以判斷是多發性硬化了,因為某種意義上來說,脫髓鞘病是多發性硬化的一種表現,早期用氫化可的松100-200mg或地塞米松5-10mg靜滴,每日一次,7-10d後如病情穩定改為強的松30mg口服。隨病情好轉可逐漸減量。我就是這么治療的,不過老實說療效不怎麼樣,關鍵還是後期多鍛煉,增強肌體免疫力。

3、腦白質脊髓炎是什麼病?

腦白質脫髓鞘,已經發育成熟的正常髓磷脂被破壞,即:腦白質脫髓鞘(demyelination)疾病。它主要包括:多發硬化、進行性多灶性腦白質病、急性散發性腦脊髓炎、亞急性硬化性全腦炎、橋腦中央髓鞘溶解症、胼胝體變性、皮層下動脈硬化性腦病和同心圓硬化等。

4、脫髓鞘是什麼症狀

脫髓鞘是指髓鞘形成後發生的髓鞘損壞,脫髓鞘疾病是以神經髓鞘脫失為主,神經元包體及軸突相對受累較輕為特徵的一組疾病,包括遺傳性和獲得性兩大類。遺傳性脫髓鞘疾病主要指腦白質營養不良,以兒童多見。獲得性脫髓鞘疾病又分為中樞性和周圍性兩類。周圍性脫髓鞘疾病中最具代表性的為急性和慢性炎症性脫髓鞘性多發性神經病。中樞性脫髓鞘疾病包括多發性硬化和急性播散性腦脊髓炎等。

臨床表現

1.多發性硬化
起病年齡多在20~40歲之間,多以亞急性方式起病,大多數患者表現為病變部位多發,病程呈緩解-復發特徵。
(1)肢體無力最多見,大約50%患者首發症狀為一個或多個肢體無力。
(2)感覺異常表現為肢體、軀干或面部針刺麻木感,肢體發冷、蟻走感等。
(3)眼部症狀急性單眼視力下降、眼肌麻痹。
(4)共濟失調部分患者可見眼球震顫、意向性震顫和吟詩樣語言。
(5)發作性症狀持續時間短暫、可被特殊因素誘發的感覺或運動異常。
(6)精神症狀多表現為抑鬱、易怒和脾氣暴躁。
(7)其他症狀包括膀胱功能障礙,男性患者還可出現性功能障礙等。
2.急性播散性腦脊髓炎
好發於兒童和青壯年,散發病例多見。多在感染或疫苗接種後1~2周急性起病。腦脊髓炎多在皮疹後2~4天出現,常表現為斑疹正在消退,症狀正在改善時突然再次出現高熱、並伴有頭痛、乏力、全身酸痛,嚴重時出現抽搐和意識障礙。偏癱、偏盲、視力障礙和共濟失調也較為常見。
3.急性炎症性脫髓鞘性多發性神經病
可發於任何年齡,男女發病率相似。多數患者有呼吸道或胃腸道感染症狀。首發症狀為四肢遠端對稱性無力,很快加重並向近端發展。嚴重可致呼吸麻痹。弛緩性癱瘓。感覺障礙表現為肢體遠端感覺異常和手套、襪子樣感覺減退。肌肉可有壓痛。雙側面神經麻痹最常見。
4.慢性炎症性脫髓鞘性多發性神經病
任何年齡均發病,以中年男性多見。常無前驅感染史,主要表現為感覺和運動均有累及的周圍神經病。體檢可見四肢肌力減退,肌張力降低,減反射消失,四肢末梢型感覺減退。

5、什麼樣的症狀是脫髓鞘病

遺傳髓鞘產生阻礙病症如異染性腦白質營養缺乏症、腎上腺腦白質營養缺乏症等。

與核磁共振脊髓炎白質區見斑片狀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