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脊髓型疾病都有哪些?
1.化膿性脊髓炎
青壯年好發。因脊髓受侵部位不同可表現為頸痛、胸背痛和束帶感,雙下肢麻木、無力、乾燥等。多於數小時或2~3天內病情達到高峰,當麻痹達到高峰期則疼痛症狀便不明顯;如為橫貫性脊髓損害,急性期表現為脊髓休克;如為上升性脊髓炎,則可能出現吞咽困難、發音不清、呼吸肌麻痹甚至死亡。
2.急性脊髓炎
臨床表現為急性起病,起病時可有低熱、病變部位神經根痛、肢體麻木乏力和病變節段束帶感;亦可無其他任何症狀而直接發生癱瘓。大多在數小時或數日內出現受累平面以下運動障礙、感覺缺失及膀胱、直腸括約肌功能障礙,運動障礙早期為脊髓休克表現,一般持續2~4周後,肌張力逐漸增高,腱反射活躍,出現病理反射。
脊髓休剋期的長短取決於脊髓損害嚴重程度和有無發生肺部感染、尿路感染、壓瘡等並發症。脊髓損傷嚴重時,常導致屈肌張力增高,下肢任何部位的刺激或膀胱充盈,均可引起下肢屈曲反射和痙攣,伴有出汗、豎毛、尿便自動排出等症狀,稱為總體反射,常提示預後不良。隨著病情的恢復,感覺平面逐漸下降,但較運動功能的恢復慢且差。自主神經功能障礙早期表現為二便瀦留,後隨著脊髓功能的恢復,可形成反射性神經源性膀胱。
3.急性播散性腦脊髓炎
大多數病例為兒童和青壯年,在感染或疫苗接種後1~2周急性起病,多為散發,無季節性,病情嚴重,有些病例病情凶險,常見於皮疹後2~4天,患者常在疹斑正消退、症狀改善時突然出現高熱、癇性發作、昏睡和深昏迷等。
腦炎型首發症狀為頭痛、發熱及意識模糊,嚴重者迅速昏迷和去腦強直發作,可有癇性發作,腦膜受累出現頭痛、嘔吐和腦膜刺激征等。脊髓炎型常見部分或完全性弛緩性截癱或四肢癱、傳導束型或下肢感覺障礙、病理征和尿瀦留等。可見視神經、大腦半球、腦干或小腦受累的神經體征。發病時背部中線疼痛可為突出症狀。
4.亞急性壞死性脊髓炎
多數患者為50歲以上男性。臨床以進行性的脊髓脊神經根炎為主要表現。約半數可有急性的疼痛和感覺障礙,或間歇性的坐骨神經痛。也可表現為較完全的脊髓橫貫性損傷,或短暫的無力及感覺障礙,繼以進行性的脊髓脊神經根症狀。③尚可有括約肌功能障礙。
5.結核性脊髓炎
多見於青壯年,病前可有結核接觸史或結核史。通常緩慢起病,在出現脊髓症狀的同時有低熱、納差、消瘦、盜汗等。脊髓損害常為不完全性,出現病變水平以下的肢體癱瘓、感覺障礙和大小便功能障礙。
2、脊髓炎得症狀有哪些?
脊髓炎是一種非特異性炎症(非細菌亦非病毒)引起的脊髓白質脫髓鞘病變或壞死,表現為病損以下肢體癱瘓,感覺障礙及尿便障礙。發病以胸髓常見。臨床可分為三種:急性橫貫性脊髓炎,急性上升性脊髓炎和脫髓鞘性脊髓炎。其中急性上升性脊髓炎發展較快,可影響呼吸肌導致呼吸困難甚至死亡。
指導意見:
1.加強營養,進食高蛋白質高維生素食物。2.注意保暖,避免受寒。3.保持皮膚清潔、乾燥,保持床單乾燥、柔軟、平坦;勤翻身;癱瘓肢體保持在功能位置,盡早做被動運動;在骶、踝、肩胛等部位墊以氣圈或軟墊,並經常按摩,然後用紅花酒精外搽。4.保持呼吸道通暢,及時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對於呼吸困難者,盡早吸氧;咳嗽無力而不能排出痰液者,及時氣管切開,必要時用人工呼吸機。
3、昏迷可以分為幾種?
昏迷是腦功能嚴重障礙的一種表現,也是危及生命的嚴重症狀之一。常見於腦部病變如中風、重度腦外傷、腦瘤、腦炎等,以及某些全身性疾病如糠尿病、肺心腦病、尿毒症、肝昏迷、煤氣中毒等。病人神志模糊,意識喪失。昏迷按其程度可分為淺昏迷、中度昏迷與深度昏迷。
淺昏迷:病人無自主運動,對聲光的刺激無反應,但對強烈的疼痛刺激可出現痛苦表情,咳嗽、吞咽及各種防禦反射仍存在,呼吸、脈搏無明顯改變,大小便失禁或瀦留。
中度昏迷:對各種刺激無反應,對強烈的疼痛刺激可出現防禦反應,脈搏、呼吸可出現變化。
深度昏迷:對強烈刺激也無反應,全身肌肉鬆弛,呼吸不規則,大小便失禁等。
昏迷狀態的病人多需要留在醫院治療,但某些淺昏迷的病人或長期昏迷的病人因條件所限不能住院,需要在家中治療和護理。有一種特殊類型的昏迷,叫「醒狀昏迷」,即我們平時所說的「植物人」,病人能睜眼,眼球呈無意識轉動,有睡眠覺醒周期,對外界刺激無反應,但有咳嗽、吞咽等反射,有不自主的咀嚼,四肢有時呈屈曲狀,對強烈的刺激可有原始反射。
慢性昏迷的病人長期卧床,意識消失,知覺運動均喪失,容易產生各種並發症。護理工作的好壞是病人存活的關鍵,如家庭護理做得好,有些病人可存活數年甚至達十多年之久。
(1)昏迷病人的卧室應安靜,空氣要流通,光線要柔和,溫度最好保持在18℃~22℃,維持一定的濕度,最好保持在50%~70%,床鋪要平整乾燥,床墊要柔軟,衣被輕暖舒適,必要時可用護架支起蓋被,以免壓迫肢體。
(2)長期昏迷的病人不能吃喝,往往造成嚴重營養失衡和缺乏,甚至營養耗竭而死亡,因此要做好飲食營養護理。昏迷病人的營養補給有兩種方式,一是靜脈補給,這在家庭中實行有不便;另一就是鼻飼法。目前已有眾多的病人昏迷後早期用鼻飼飲食,使昏迷長達幾年的病人看起來還是肌肉豐潤,紅光滿面,說明鼻飼飲食足以補給機體所必需的營養物質和水分。此種方法簡便,可以在家庭中應用。鼻飼飲食必須是流質或半糊狀的,下面介紹鼻飼飲食的製作方法:
雞蛋先打勻加水適量蒸成蛋糊,將1200毫升牛奶煮沸後加入白糖、鹽、油等與蛋糊混合,加入米湯兩大碗(約400毫升),成為半糊狀流體物,放置冰箱(夏季如無冰箱存放,應分次製作,以免到晚間變質)備用,可供一天分次灌入。每次取出300毫升用熱水溫熱後即可使用。
將鮮柑橘及鮮蘋果去皮、去核搗碎,加壓取汁,混合後加白糖,加水300毫升,可分二次灌入,應現用現作。果汁也可根據季節改用西瓜、蕃茄或青菜泥製成。
上述配方熱量基本保持在1500~1800千卡/天,也可根據具體情況部分以豆漿代牛奶或用魚蛋白粉、菜湯、米湯等製成。
鼻飼飲食應注意以下幾點:用具必須保持清潔,每次用後即用開水洗清,每天煮沸消毒(15分鍾)一次;食物保持新鮮,夏季尤應注意;每次灌食前應檢查胃管是否確在胃內,檢查方法如下:將胃管末端放入盛水碗內,應無氣體逸出,如有大量氣體逸出,表明胃管誤入氣管,也可接注射器抽吸,可抽出胃液(無色帶少量粘液的液體),經檢查無誤後方可灌食;鼻飼前應疊枕使病人頭部稍抬高,頭側向一邊或側卧,以免嘔吐物吸入氣道引起窒息;食物溫度適中,灌入速度不宜過快,以免刺激腸蠕動而引起惡心、嘔吐,每次量不超過300毫升,兩餐之間需間隔2小時;餐後用溫開水沖洗胃管腔,保持胃管暢通;葯物須研成粉末用水調勻後再灌入;長期鼻飼者應由醫護人員每2周給更換一次胃管,最好用刺激性小的硅橡膠管;每晨清潔插管的鼻孔時,將胃管上下移動2厘米左右,清除粘住的鼻腔分泌物。
(3)昏迷病人多大小便失禁,解決辦法是男性病人可用陰莖套套至陰莖根部,用二層紗布襯墊以膠布固定於大腿內側,松緊要適宜,以免引起水腫;在套的頂端開直徑1厘米的圓洞,下接橡皮管和集尿瓶,連接處要扎緊,以防尿液外溢;也可用不漏水的長方形塑料袋套於陰莖上裹緊夾住,注意不能夾著陰莖皮膚;或用尿壺(玻璃瓶)接尿,定時倒去,以上幾種方法均須定時取下透氣以保護皮膚。女病人根據排尿規律主動放便盆接尿或使用尿布,濕後及時更換。大便失禁者,在尿布上再墊適量吸水衛生紙,便後及時更換,並用溫水清潔肛門會陰部皮膚。
(4)昏迷病人體質衰弱,免疫功能減損,極易引起各種並發症,家人應耐心細致的給予照顧,預防和減少並發症的發生。
(5)病人意識不清,須密切觀察病情變化,定時用肛表測量體溫,觀察脈率和節律,呼吸的頻率與深淺度,必要時建立家庭記錄,如記錄進食內容及入水量、大小便次數及數量、病情改變等,以便供隨訪醫師和做好護理時參考。
(6)昏迷病人咽喉部肌群麻痹,吞咽反射減弱或消失,引起舌後墜、口腔或咽喉部分泌物過多瀦留,松動的牙齒或義齒脫落掉入呼吸道而引起呼吸道梗阻或窒息,造成嚴重後果,甚至由此致命,可見保持呼吸道通暢極為重要,可使病人側卧或仰卧位頭側向一邊,以利口腔分泌物流出,去除假牙,每隔2小時給病人翻身拍背,既可促進氣管內分泌物松動排出,又可改善肺部血液循環。
(7)保持皮膚清潔,應每日以溫水擦背、泡腳,每周擦澡洗頭1~2次,尤應注意皮膚皺褶處及指趾縫的清潔,骨突處皮膚每天給予2次按摩,以海綿墊或棉花墊圈減輕局部皮膚受壓,定時變換體位,以免發生褥瘡。
(8)以溫開水、生理鹽水(半匙食鹽相當於4.5克加500毫升開水)或其他含漱劑如2%~3%硼酸溶液,2%~4%碳酸氫鈉液,擦洗口腔每日2~4次,特別注意清除上齶部的痰痂,如有潰瘍或有鵝口瘡,應塗以相應的葯液,張口呼吸者可蓋以濕紗布。如有眼瞼閉合不全者可滴眼葯水或塗金黴素眼葯膏保護眼球。
(9)按摩肢體每日1~2次,並作低幅度慢動作的被動運動,活動四肢關節,使腕踝關節盡量保持功能位,可穿有橫形木條釘在鞋跟上的布鞋,防止足下垂,採取被動活動和按摩等方法,盡量延緩和防止肌肉萎縮,關節強直和韌帶攣縮。
4、脊髓炎的症狀有哪些?
1.化膿性脊髓炎
青壯年好發。因脊髓受侵部位不同可表現為頸痛、胸背痛和束帶感,雙下肢麻木、無力、乾燥等。多於數小時或2~3天內病情達到高峰,當麻痹達到高峰期則疼痛症狀便不明顯;如為橫貫性脊髓損害,急性期表現為脊髓休克;如為上升性脊髓炎,則可能出現吞咽困難、發音不清、呼吸肌麻痹甚至死亡。
2.急性脊髓炎
臨床表現為急性起病,起病時可有低熱、病變部位神經根痛、肢體麻木乏力和病變節段束帶感;亦可無其他任何症狀而直接發生癱瘓。大多在數小時或數日內出現受累平面以下運動障礙、感覺缺失及膀胱、直腸括約肌功能障礙,運動障礙早期為脊髓休克表現,一般持續2~4周後,肌張力逐漸增高,腱反射活躍,出現病理反射。
脊髓休剋期的長短取決於脊髓損害嚴重程度和有無發生肺部感染、尿路感染、壓瘡等並發症。脊髓損傷嚴重時,常導致屈肌張力增高,下肢任何部位的刺激或膀胱充盈,均可引起下肢屈曲反射和痙攣,伴有出汗、豎毛、尿便自動排出等症狀,稱為總體反射,常提示預後不良。隨著病情的恢復,感覺平面逐漸下降,但較運動功能的恢復慢且差。自主神經功能障礙早期表現為二便瀦留,後隨著脊髓功能的恢復,可形成反射性神經源性膀胱。
3.急性播散性腦脊髓炎
大多數病例為兒童和青壯年,在感染或疫苗接種後1~2周急性起病,多為散發,無季節性,病情嚴重,有些病例病情凶險,常見於皮疹後2~4天,患者常在疹斑正消退、症狀改善時突然出現高熱、癇性發作、昏睡和深昏迷等。
腦炎型首發症狀為頭痛、發熱及意識模糊,嚴重者迅速昏迷和去腦強直發作,可有癇性發作,腦膜受累出現頭痛、嘔吐和腦膜刺激征等。脊髓炎型常見部分或完全性弛緩性截癱或四肢癱、傳導束型或下肢感覺障礙、病理征和尿瀦留等。可見視神經、大腦半球、腦干或小腦受累的神經體征。發病時背部中線疼痛可為突出症狀。
4.亞急性壞死性脊髓炎
多數患者為50歲以上男性。臨床以進行性的脊髓脊神經根炎為主要表現。約半數可有急性的疼痛和感覺障礙,或間歇性的坐骨神經痛。也可表現為較完全的脊髓橫貫性損傷,或短暫的無力及感覺障礙,繼以進行性的脊髓脊神經根症狀。③尚可有括約肌功能障礙。
5.結核性脊髓炎
多見於青壯年,病前可有結核接觸史或結核史。通常緩慢起病,在出現脊髓症狀的同時有低熱、納差、消瘦、盜汗等。脊髓損害常為不完全性,出現病變水平以下的肢體癱瘓、感覺障礙和大小便功能障礙。當病變以脊膜、脊蛛網膜損害為主時,則以神經根痛為主要表現,並出現分散性、不對稱性、節段性感覺障礙,臨床表現頗似脊髓蛛網膜炎。
5、脊髓炎的徵兆有哪些?
正常情況下,脊髓炎是由細菌、病毒、寄生蟲等病原體引起的感染。其症狀表現為頸痛、雙下肢麻木無力、伴隨著低熱的現象,嚴重的情況下會出現發音不清晰、吞咽困難的症狀。
6、脊髓炎分哪幾種?
脊髓炎的分類,它分為病因分類和臨床類型分類,其中病因分類包括下面幾種:
第一大類臨床類型分類:一、感染性脊髓炎。二、感染和預防接種後的脊髓炎。三、百是原因不明性的脊髓炎。1、感染性脊髓炎又包括病毒性脊髓炎,比如急性脊髓前角灰質炎。2,細菌性脊髓炎常見的是,化膿性度脊髓炎和結核性脊髓炎。3,螺旋體脊髓炎常見的是,梅毒性脊髓炎以及脊髓勾端螺旋體病。4,寄生蟲性脊髓炎,比如瘧疾、血吸蟲、弓形蟲等。
第二大類臨床類型分類,它分為急性脊髓炎和慢性脊髓炎。急性脊髓炎包括專急性前角灰質炎以及急性非特異性脊髓炎,常見的有屬急性橫貫性脊髓炎,急性上升性脊髓炎。而慢性脊髓炎主要包括,慢性病毒性脊髓炎、結核性脊髓炎。希望我的回答能為你帶來幫助。祝早日康復。
7、脊髓炎有哪幾種
脊髓炎是由病毒、細菌、螺旋體、立克次體、寄生蟲、原蟲、支原體等病原體感染引起,或由感染所致的脊髓灰質或(和)白質的炎性病變,以下肢體癱瘓、感覺障礙和植物神經功能障礙為其臨床特徵。
常見脊髓炎有化膿性脊髓炎、急性脊髓炎、急性播散性腦脊髓炎、亞急性壞死性脊髓炎、急性壞死出血性腦脊髓炎、小兒急性播散性腦脊髓炎、結核性脊髓炎等。
8、脊髓炎分幾種類型?
①病毒性脊髓炎:急性脊髓前角灰質炎。
②細菌性脊髓炎:化膿性脊髓炎,結核性脊髓炎。
③螺旋體脊髓炎:梅毒性脊髓炎,脊髓鉤端螺旋體病。
④寄生蟲性脊髓炎:瘧疾、血吸蟲、旋纖毛蟲、弓形體蟲等。
⑤感染和預防接種後脊髓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