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歲10~12個月寶寶患流行性腦脊髓膜炎該怎麼治療?
流行性腦脊髓膜炎是冬春季較常見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一般由腦膜炎雙球菌所引起。其病原菌存在於患者及帶菌者的鼻咽分泌物中,當咳嗽、打噴嚏或說話時借飛沫由空氣傳播,一般在冬春季流行,2~4月份達到最高峰,5月份後逐漸下降。本病多發生於15歲以下兒童。
本病的潛伏期一般為2~3天,最短為1天,最長7天,感染後本病的發展可分為三期:
上呼吸道感染期
主要症狀為鼻炎、咽炎或扁桃體炎,與其它病原引起者難以鑒別。多數患者感染即中止於此期,不發展為菌血症或腦膜炎。病初即接受磺胺葯或抗生素治療更易如此。
敗血症期
一般起病急驟,突發高熱,伴有惡心嘔吐。幼小病兒易發生驚厥,年長兒可訴頭痛及全身疼痛,關節尤甚。可有冷感,但少寒戰。病兒面容呆鈍、缺乏表情,臉色灰白或發紺。起病數小時後,迅速出現出血性皮疹——淤點,淤點分布不均,多少不等,用手壓不退色,大小不一,可自針尖大至1~2厘米直徑,形態多為星狀,初呈紅色,後發展為紫紅色或擴大為成片淤斑,肩、肘、臀部易於受壓處多見,也可見於口腔黏膜或結膜。
腦膜炎期
大多數患兒在發病24小時左右即出現腦膜刺激症,此時仍有高熱、皮疹、因顱內壓增高患者頭痛加重,嘔吐頻繁,煩躁不安或嗜睡,病重者神志昏迷,或有驚厥。頸項強直,克氏症及布氏症等腦膜刺激症呈陽性。腦脊液可呈典型的化膿性改變,培養基塗片細菌多為陽性。
防治措施
注意住室宿舍衛生,經常通風,以保持新鮮空氣,常曬被褥,注意個人衛生,不帶兒童到擁擠的公共場所。流腦葯物預防應限於與患者有密切接觸的易感者,患者周圍的上感病人和皮膚有出血點者。
目前我國多數地區流行菌群仍為A群,且大多數對磺胺葯敏感,故仍可酌情採用。服葯方法為磺胺嘧啶(SD),兒童每日1~2克,1歲以下每日500毫克,連服3天;亦可選用磺胺甲基異惡唑(SMZ),磺胺—6—甲氧嘧啶(DS36)等新合成磺胺葯,服葯時應遵醫囑。
早期診斷和及時恰當的治療是減少本病死亡率、防止發生後遺症的關鍵所在。腰椎穿刺對小兒並無害處,切不可因對腰穿有顧慮而拖延診斷,失去診斷和治療的最佳時機。不可等到出現驚厥昏迷等嚴重症狀時才下診斷,以致治療後出現智力減退、癲癇、四肢強直、腦積水、耳聾或精神異常等後遺症。因此,發病後應及時去醫院診治。
2、流行性腦脊髓膜炎的表現是什麼?
簡稱流腦,系由腦膜炎雙球菌引起的小孩子急性呼吸道傳染病。起病急,病初有發熱、上呼吸道感染的症狀,繼之嘔吐、頭痛,迅速在皮膚出現出血性皮疹,即瘀點。瘀點分布不均勻,可散布全身各處,以頸部、軀干、四肢多見。大小不等,自針頭、針帽至1~2厘米,初為淡紅,後呈鮮紅、紫紅或紫風瘀斑,大片瘀斑中央可變為黑色壞死,自瘀點、瘀斑取血作塗片染色,可找到腦膜炎雙球菌。此瘀點、瘀斑系由該菌栓塞毛細血管及細菌毒素損壞血管壁所致。體檢發現頸部有阻力。根據流行季節,患兒突然發熱、頭痛、嘔吐等症狀,身上有出血性皮疹,即可初步診斷本病。
3、流行性腦脊髓膜炎臨床可分為幾期?
流行性腦脊髓膜炎臨床可分為4期:(1)上呼吸道感染期。多數患兒中止於此期,主要症狀為鼻炎、咽炎或扁桃體炎。
(2)敗血症期。突然高熱、全身不適、惡心、嘔吐,年幼兒易驚厥。起病數小時後皮膚出現皮疹或出血點,分布不均,大小不等,指壓不褪色,急劇增多,擴大融合,常見於肩、肘、臂等皮膚受壓部位。1~2日內進展為腦膜炎,菌血症期不超過48小時。
(3)腦膜炎期。因顱壓增高致頭痛、嘔吐、煩躁、嗜睡,重者昏迷。檢查有腦膜刺激征。
(4)免疫反應期。起病後7~14天不等。關節炎明顯,可有心包炎,關節及心包積液為無菌性,呈良性、自限性經過。
4、嬰幼兒流行性腦脊髓膜炎的發展分為幾期?
嬰幼兒流行性腦脊髓膜炎的潛伏期一般為2~3天,最短為1天,最長7天,感染後本病的發展可分為三期:
上呼吸道感染期
主要症狀為鼻炎、咽炎或扁桃體炎,與其它病原引起者難以鑒別。多數患者感染即中止於此期,不發展為菌血症或腦膜炎。病初即接受磺胺葯或抗生素治療更易如此。
敗血症期
一般起病急驟,突發高熱,伴有惡心嘔吐。幼小病兒易發生驚厥,年長兒可訴頭痛及全身疼痛,關節尤甚。可有冷感,但少寒戰。病兒面容呆鈍、缺乏表情,臉色灰白或發紺。起病數小時後,迅速出現出血性皮疹——瘀點,瘀點分布不均,多少不等,用手壓不退色,大小不一,可自針尖大至1~2厘米直徑,形態多為星狀,初呈紅色,後發展為紫紅色或擴大為成片瘀斑,肩、肘、臀部易於受壓處多見,也可見於口腔粘膜或結膜。
腦膜炎期
大多數患兒在發病24小時左右即出現腦膜刺激症,此時仍有高熱、皮疹、因顱內壓增高患者頭痛加重,嘔吐頻繁,煩躁不安或嗜睡,病重者神志昏迷,或有驚厥。頸項強直,克氏症及布氏症等腦膜刺激症呈陽性。腦脊液可呈典型的化膿性改變,培養基塗片細菌多為陽性。
5、流行性腦脊髓膜炎感染後本病的發展可分為幾期?
流行性腦脊髓膜炎是冬春季較常見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一般由腦膜炎雙球菌所引起。其病原菌存在於患者及帶菌者的鼻咽分泌物中,當咳嗽、打噴嚏或說話時借飛沫由空氣傳播,一般在冬春季流行,2~4月份達到最高峰,5月份後逐漸下降。本病多發生於15歲以下兒童。
本病的潛伏期一般為2~3天,最短為1天,最長7天,感染後本病的發展可分為三期:
(1)上呼吸道感染期:主要症狀為鼻炎、咽炎或扁桃體炎,與其它病原引起者難以鑒別。多數患者感染即中止於此期,不發展為菌血症或腦膜炎。病初即接受碘胺葯或抗生素治療更易如此。
(2)敗血症期:一般起病急驟,突發高熱,伴有惡心嘔吐。幼小病兒易發生驚厥,年長兒可訴頭痛及全身疼痛,關節尤甚。可有冷感,但少寒戰。病兒面容呆鈍、缺乏表情,臉色灰白或發紺。起病數小時後,迅速出現出血性皮疹——瘀點,瘀點分布不均,多少不等,用手壓不退色,大小不一,可自針尖大至1~2厘米直徑,形態多為星狀,初呈紅色,後發展為紫紅色或擴大為成片瘀斑,肩、肘、臀部易於受壓處多見,也可見於口腔粘膜或結膜。
(3)腦膜炎期:大多數患兒在發病24小時左右即出現腦膜刺激征,此時仍有高熱、皮疹、因顱內壓增高患者頭痛加重,嘔吐頻繁,煩躁不安或嗜睡,病重者神志昏迷,或有驚厥。頸項強直,克氏征及布氏征等腦膜刺激征呈陽性。腦脊液可呈典型的化膿性改變,培養及塗片細菌多為陽性。
6、嬰幼兒流行性腦脊髓膜炎的發展可分為幾期?
嬰幼兒流行性腦脊髓膜炎的潛伏期一般為2~3天,最短為1天,最長7天,感染後本病的發展可分為三期:(1)上呼吸道感染期。主要症狀為鼻炎、咽炎或扁桃體炎,與其他病原引起者難以鑒別。多數患者感染即中止於此期,不發展為菌血症或腦膜炎。病初即接受磺胺葯或抗生素治療更易如此。
(2)敗血症期。一般起病急驟,突發高熱,伴有惡心嘔吐。幼小病兒易發生驚厥,年長兒可訴頭痛及全身疼痛,關節尤甚。可有冷感,但少寒戰。病兒面容呆鈍、缺乏表情,臉色灰白或發紺。起病數小時後,迅速出現出血性皮疹——淤點,淤點分布不均,多少不等,用手壓不退色,大小不一,可自針尖大至1~2厘米直徑,形態多為星狀,初呈紅色,後發展為紫紅色或擴大為成片淤斑,肩、肘、臀部易於受壓處多見,也可見於口腔粘膜或結膜。
(3)腦膜炎期。大多數患兒在發病24小時左右即出現腦膜刺激症,此時仍有高熱、皮疹、因顱內壓增高患者頭痛加重,嘔吐頻繁,煩躁不安或嗜睡,病重者神志不清,或有驚厥。頸項強直,克氏症及布氏症等腦膜刺激症呈陽性。腦脊液可呈典型的化膿性改變,培養基塗片細菌多為陽性。
7、流行性腦脊髓膜炎有什麼症狀?
本病的潛伏期一般為2~3天,最短為1天,最長7天,感染後本病的發展可分為三期:
上呼吸道感染期
主要症狀為鼻炎、咽炎或扁桃體炎,與其它病原引起者難以鑒別。多數患者感染即中止於此期,不發展為菌血症或腦膜炎。病初即接受磺胺葯或抗生素治療更易如此。
敗血症期
一般起病急驟,突發高熱,伴有惡心嘔吐。幼小病兒易發生驚厥,年長兒可訴頭痛及全身疼痛,關節尤甚。可有冷感,但少寒戰。病兒面容呆鈍、缺乏表情,臉色灰白或發紺。起病數小時後,迅速出現出血性皮疹——瘀點,瘀點分布不均,多少不等,用手壓不退色,大小不一,可自針尖大至1~2厘米直徑,形態多為星狀,初呈紅色,後發展為紫紅色或擴大為成片瘀斑,肩、肘、臀部易於受壓處多見,也可見於口腔粘膜或結膜。
腦膜炎期
大多數患兒在發病24小時左右即出現腦膜刺激症,此時仍有高熱、皮疹、因顱內壓增高患者頭痛加重,嘔吐頻繁,煩躁不安或嗜睡,病重者神志昏迷,或有驚厥。頸項強直,克氏症及布氏症等腦膜刺激症呈陽性。腦脊液可呈典型的化膿性改變,培養基塗片細菌多為陽性。
8、傳染性腦脊髓炎有什麼流行特點?
禽傳染性腦脊髓炎,俗稱流行性震顫,是一種侵害幼雞的病毒性傳染病,以共濟失調和頭頸部震顫為特徵。
該病可自然感染雞、雉、鵪鶉和火雞,各種日齡均可感染,但一般只在雛禽才有明顯的症狀。該病有很強的傳染性,雞只感染後通過糞便向外排毒時間約5~10天,加之該病毒對環境的抵抗力很強,通過直接或間接的接觸使傳染保持很長時間。墊料等污染物是同欄雞與雞之間、雞欄與雞欄之間、雞舍與雞舍之間傳播的主要傳染源,也可把感染引入有易感雞群的其他雞場。有資料認為,產蛋母雞感染後20天內所產的種蛋內均帶有病毒,一些孵出的雛雞將在1~20天內陸續出現典型的臨床症狀。
本病無明顯的季節性,一年四季均可發生。在日齡不同的多批次種雞共存的雞場,孵出的雛雞一般不易發生本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