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視神經脊髓炎四肢癱瘓還能治嗎
只要病灶沒有完全壞死導致永久性高位截癱就有治療恢復不錯希望。視神經脊髓炎屬脫髓鞘類疾病及早治療可愈但非激素能愈。因本病是免疫性特異性病毒感染繼發視神經功能障礙,它是一脫髓鞘疾病合並腦視中樞腦干周圍神經損傷導致視力障礙而得名。其脫髓鞘治療不當則繼發病灶缺血變性發生病灶多發性硬化(發生痙攣性不全截癱失明等),治療恢復更為困難。其病是一急性或亞急性發作慢性損害神經中樞的疾病,反復的復發和遲發神經再度受損會導致神經白質再度受損,發病嚴重時可侵犯脊髓前角細胞和腦干神經核以及大腦運動皮質錐體細胞危機生命。早期的治療多以激素及營養療法治療,但療效難以控固,在人體適合病毒復制的條件下病情就會復發.
沒有提供資料只能為你提供理論性的治療方案:治療除正常的激素治療外可逐步的用天然激素替代.應增強機體免疫功能,提高肌體抗病能力,中西醫結合擴張微循環使受損神經得到充分的血供,預防病情繼續發展。同時配伍脊髓神經再生劑興奮激活麻痹和休克的神經細胞使體內產生病毒抗體不再復發達到受損脊髓及視神經修復再生獲得最佳恢復,。如幫助請發來發病時和最近的磁共震照片為你指導.
2、視神經脊髓炎的症狀有哪些
視神經脊髓炎的症狀,可能首先如果是侵犯了視神經,會出現視力的下降,可以出現單眼,也可以出現雙眼的這種視力的下降。那麼同時患者可能出現肢體的活動障礙,就首先是感覺的障礙,突然出現比如說手腳的麻木,那麼接著會出現運動的障礙,就是說行走的困難,甚至出現,嚴重的會出現偏癱。
那麼這些視神經脊髓炎的患者的視力的下降也是非常迅猛的,它可以在短短的幾天內從視力一下降到只有光感,甚至到沒有光感的這種程度。視神經脊髓炎是視神經炎當中一種非常特殊的類型。
3、天壇醫院王佣軍知道視神經脊髓炎普疾病譜系疾病視神經脊髓炎普疾病譜系疾病可左手不能動可以治嗎
如果是遲發性神經損害,受累神經根性壞死了,神仙下凡也沒有辦法的。積極治療搶在受累神經缺血壞死前方為上策。
4、視神經脊髓炎可以泡腳嗎
當然可以。可助血運,但不治療本病。視神經脊髓炎屬脫髓鞘疾病及早治療可愈,但非激素能愈。因本病是免疫性特異性病毒感染繼發視神經功能障礙,它是一脫髓鞘疾病合並腦干周圍神經損傷導致視力障礙而得名。其脫髓鞘治療不當則繼發病灶缺血變性發生病灶多發性硬化(發生痙攣性不全截癱失明等),治療恢復更為困難。其病是一急性或亞急性發作慢性損害神經中樞的疾病,反復的復發和遲發神經再度受損會導致神經白質再度受損,發病嚴重時可侵犯脊髓前角細胞和腦干神經核以及大腦運動皮質錐體細胞危機生命。早期的治療多以激素及營養療法治療,但療效難以控固,在人體適合病毒復制的條件下病情就會復發.
沒有提供資料只能為你提供理論性的治療方案:治療除正常的激素治療外可逐步的用天然激素替代.應增強機體免疫功能,提高肌體抗病能力,中西醫結合擴張微循環使受損神經得到充分的血供,預防病情繼續發展。同時興奮激活麻痹和休克的神經細胞使體內產生病毒抗體不再復發達到受損脊髓及視神經修復再生獲得最佳恢復,。如幫助請發來發病時和最近的磁共震照片為你指導.
5、我父親患了視神經萎縮,正在治療,最近身體右側,如手腳開始發痛,請問這是什麼問題引起的,如何治療?
視神經萎縮
【概述】
視神經萎縮(optic atrophy)不是一個疾病的名稱,而是指任何疾病引起視網膜神經節細胞和其軸突發生病變,致使視神經全部變細的一種形成學改變,為病理學通用的名詞,一般發生於視網膜至外側膝狀體之間的神經節細胞軸突變性。
視神經萎縮是視神經病損的最終結果。表現為視神經纖維的變性和消失,傳導功能障礙,出現視野變化,視力減退並喪失。一般分為原發性和繼發性兩類,針灸主要治療原發性和炎症引起的繼發性視神經萎縮。除上述症狀外,眼底檢查尚可見視乳頭顏色為淡黃或蒼白色,境界模糊,生理凹陷消失,血管變細等。現代西醫學對本病尚缺乏特效療法。
針灸治療視神經萎縮,在50年代後期就受到了較大的重視,有針灸治療小兒早期視神經萎縮的報告[1]。也有百例大樣本的臨床觀察[2]。在60年代,有的還以經絡測定儀測定的數據為依據,選穴配方和運用補瀉手法治療本病[3]。自七十年代後期起,則主要從不同方面尋求提高療效的途徑。如在穴位選擇上,除用傳統穴位外,還發現了一些有效的新穴;在手法上,則強調在補法的基礎上使感應到達眼區;在穴位刺激方法上,以針刺為主,亦運用頭針、穴位注射、電針及耳針等法。針灸治療本病的效果,由於各地評判標准不一,刺灸方法各異,有所差別,有效率在55~90%之間。
【治療】
頭針
(一)取穴
主穴:視區。
(二)治法
用28號2寸針,快速刺入並推進至所需深度。兩側均刺,然後接通電針儀,連續波,頻率為240次/分,強度以可耐受為度,通電20~30分鍾。每日1次,10次為一療程。間隔3~4天,再進行下一療程。
(三)療效評價
以上法治療87例共136隻眼,包括原發性、繼發性及外傷性視神經萎縮。顯效20隻(14.4%),有效56隻(40.6%),無效62隻(45.0%),總有效率為55.0%。其中以外傷性視神經萎縮效果最差。多在第一、二療程見效,於第三、四療程效果最佳。本法有一定遠期療效[9]。
體針(之一)
(一)取穴
主穴:新明Ⅰ、球後、風池。
配穴:新明Ⅱ、內睛明、瞳子髎、翳明、攢竹、光明、百會、肝俞。
內睛明位置:目內眥之淚阜上。
(二)治法
主穴,每次僅取1穴。可始終用1穴,亦可交替輪用。配穴每次取1~2穴,其中新明Ⅱ,一般與新明Ⅰ相配。
操作方法為:新明Ⅰ進針時,應先將耳垂向前上推拉,針尖向前上方呈45度角,快速刺入,緩慢送針至下頜骨髁突後側面,深度約1~1.5寸左右,耐心尋找滿意針感。當針感出現後,即應用熱補手法,緊插慢提結合捻轉,誘導針感至眼區,以眼球出現熱脹閃電感者為佳,施手法1~2分鍾,出針,不留針。球後穴選30號2~2.5寸長毫針,速破皮刺入皮下,針尖沿眶下緣略右後上方刺入1.5~2寸左右,待患者覺眼部有酸脹感或有眼球突出感,不加捻轉提插,留針10分鍾。風池穴以左手按准穴位,右手將針速刺或捻轉進穴,針尖宜朝同側瞳孔直視方向,進針1~1.5寸左右,用提插捻轉手法,使針感逐步向眼區或前額放射,然後向下插針1~2分深,拇指向前捻轉3~9次,即可產生熱感,如無熱感向眼區放射,可反復進行3~5遍。留針15分鍾。新明Ⅱ針尖向額部垂直刺入深度約5~8分深,當出現酸、麻、沉脹感後,應用快速捻轉結合提插手法,先以緊插慢提結合捻轉之補法運針1分鍾,再以均勻提插結合捻轉之平補平瀉法運針半分鍾,最後用緊提慢插結合捻轉之瀉法運針半分鍾,即予出針。內睛明穴用30號毫針沿眶內側壁直刺,用壓針法,輕刺緩壓,徐徐進針,至出現針感留針。其餘眼區穴,用類似手法。肢體穴進針得氣後,施平補平瀉手法。上述穴位,除已標明的,均留針15~30分鍾。每日或隔日1次,15次為一療程,停針5天,再繼續下一療程。
(三)療效評價
療效判別標准:基本治癒:視力恢復1.0以上,或在原視力基礎上提高5行以上,或者0.01以下,提高到0.2以上,視野擴大25度以上;顯效:視力提高3行以上,或由原視力提高10倍以上,視野擴大15度以上;有效:視力稍有提高,但不及顯效;無效:治療前後未見變化。
以上法治936例,共1 680隻眼。其總有效率在64.0~88.8%之間[4,5,6,7]。其中698例共1 252隻眼按上述標准評定,基本痊癒103隻(8.2%),顯效112隻(9,0%),有效586隻(46.98%),無效451隻(36.0%),總有效率為64.0%[4]。發現採用熱補手法促進氣至病所者,療效較為滿意。
穴位激光照射
(一)取穴
主穴:球後、翳明。
配穴:內睛明、瞳子Liao、足光明、三陰交。
(二)治法
每次取1主穴,1~2個配穴。用氦氖激光針灸儀行刺入式照射,將輸出功率為2毫瓦的光針和針尖調整至紅光集中一點,放入75%酒精內消毒10分鍾,再刺入所選穴位,得氣後照射10分鍾。每日治療1次,10次為一療程,療程間隔3日。
(三)療效評價
以上法共治25例共39隻眼,結果:顯效11眼,有效19眼,無效9眼,總有效率為76.9%[10]。
體針(之二)
(一)取穴
主穴:眶上穴、接力穴、前額中點透印堂。
配穴:太陽、率谷、風池、外關。
眶上穴位置:眶上內1/3和外2/3交點處。
接力穴位置:枕骨粗隆與耳尖聯線中點。
(二)治法
主穴均取,據症配配穴。眶上穴用2寸針,針彎30度左右沿眶上壁向視神經孔方向刺入1.5寸或1.7寸深,不作手法;接力穴以2.5~3寸毫針向風池方向刺入,進針2.5寸左右,用捻轉法,20分鍾後再捻轉1次;前額中點透印堂用2寸針,進針1.5寸左右,手法同接力穴。配穴常規針法,留針30分鍾,每日1次,10次一療程。
(三)療效評價
共治110例164隻眼,結果,痊癒12隻眼,顯效71隻眼,有效39隻眼,無效42隻眼,總有效率74.4%。並發現年齡小,病程短者療效好[11]
穴位注射
(一)取穴
主穴:承泣、球後。
配穴:風池、大椎、啞門。
(二)治法:
葯液:維生素B12(100毫克/毫升),乙醯谷醯胺(100毫克/2毫升)。
每次選主穴和配穴各1穴。穴位可輪流應用。主穴每穴注入維生素B12 0.5毫升,配穴注入乙醯谷醯胺1~2毫升。注射方法:均用5號齒科針頭承泣或球後穴,應先用左手食指將眼球推向上方固定,然後沿眼眶下緣慢慢刺入0.7~1.5寸深,有得氣感後,緩緩推入葯液。風池穴直刺,略斜向下,深1~1.5寸;大椎直刺,針尖微斜向上;啞門,患者頭部微向前傾,針尖對准下頜骨方向,均徐徐刺入1~1.5寸,推入葯液。隔日1次,10次為一療程,療程間隔7~10天。
(三)療效評價
共治48例,均為5~7歲兒童,結果基本痊癒18例(37.5%),有效24例(50.0%),無效6例(12.5%),總有效率為87.5%。其中以腦炎後遺本病者療效較差[8]。
【主要參考文獻】
[1]鄭毓佳。針灸治癒小兒早期視神經萎縮四例初步經驗介紹。山東醫刊 1958;(1):29。
[2]哈醫大眼科。針灸對各型視神經萎縮的療效觀察。黑龍江醫刊 1959;(1):11。
[3]袁善堂,等。針治視神經萎縮的療效及經絡測定的初步觀察。廣東中醫 1960;(9):428。
[4]李聘卿。針刺新明穴治療視神經萎縮698例療效觀察。中國針灸 1989;9(2):1。
[5]葛書翰,等。針刺球後穴治療視神經萎縮38例報告。中醫雜志 1988;29(5):48。
[6]李志明,等。針刺風池等穴治療視神經萎縮氣至病所的療效觀察。針灸論文摘要選編(中國針灸學會)1987:44,北京。
[7]焦國瑞。針灸臨床經驗輯要。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81:307。
[8]施炳培。穴位注射治療視神經萎縮48例。陝西中醫 1986;7(4):170。
[9]天津市眼科醫院新醫療法組。頭針治療視神經萎縮的療效觀察。新醫葯學雜 1977,(9):28。
[10]李桂森,等。刺入式氦氖激光針灸治療視神經萎縮:附25例39眼報告。吉林中醫葯 1990;(4):15。
[11]王雪峰,等。針刺治療視神經萎縮110例臨床觀察。中國針灸 1993;13(6):9。
【診斷】
僅根據眼度視盤灰白或蒼白是無法確診的,必須結合視功能檢查才能診斷。由於該病可有多種原因引起,必須盡可能同時作出病因診斷。首先應排除顱內佔位性病變的可能性,輔以頭顱X線等檢查,一般可列入常規,其他頭顱CT及MRI等亦選擇性應用。
【治療措施】
病因治療為首要的,其次可給予中西醫綜合治療。一旦視神經萎縮,要使之痊癒幾乎不可能,但是其殘余的神經纖維恢復或維持其功能是完全可能的。因此應使患者充滿信心及堅持治療。由於各種葯物的應用未能採取嚴格的雙盲試驗(有時也不允許),因此很難說明何種葯物及方法一定有效。葯物中常用的包括神經營養葯物如維生素B1、B12、ATP及輔酶A等,血管擴張葯及活血化淤葯類如菸酸、地巴唑、維生素E、維腦路通、復方丹參等。近年來通過高壓氧、體外反搏穴位注射654-2等均已取得一定效果。中葯補中益氣湯類及針刺治療早已證明有效,可繼續應用發掘整理。尚應提及的是,禁止吸煙及飲烈性酒,增強機體體質,做保健操、氣功等在某些病例均有一定效果。
【病因學】
由多種原因均可引起,常見有缺血、炎症、壓迫、外傷和脫髓鞘疾病等如下:
1.顱內高壓致繼發性視神經萎縮
2.顱內炎症,多見於結核性腦膜炎或視交叉蛛網膜炎
3.視網膜病變
⑴血管性,視網膜中央動脈或靜脈阻塞,視神經本身的動脈硬化,正常營養血管紊亂、出血(消化道及子宮等)
⑵炎症
⑶青光眼後
⑷視網膜色素變性
⑸Refsum病
⑹黑蒙性家族性痴呆
4.視神經炎和視神經病變
⑴血管性,如缺血性視神經病變
⑵脫髓鞘病
⑶維生素缺乏
⑷由於鉛或其他金屬類等中毒
⑸帶狀皰疹
⑹梅毒性
5.壓迫性所致
腫瘤,包括腦膜瘤、顱咽管瘤、垂體腺瘤、動脈瘤(前交通動脈瘤)
骨骼疾病,包括Paget病、畸形性骨炎、顱骨狹窄病等
眶部腫瘤
6.外傷
7.代謝性疾病,如糖尿病、神經節苷脂病等
8.遺傳性疾病
Leber病,小腦性共濟失調,周圍神經病變如Chareot-Marie-Tooth病
9.營養性視神經萎縮
10.雜類
在兒童其原因更復雜如下:
1.染色體異常
貓叫綜合征,染色體18長臂部分缺失
2.脂性疾病
Tay-sachs病,Sandhoffs病,乳糖基醯基(神經)鞘氨醇中毒症,NIEMANN-Pieck病,α-β-脂蛋白血症(Bassen-kornzwig綜合征)
3.粘多糖病
Hurlers粘多糖病,同胱氨酸尿病
4.礦物代謝缺陷及其代謝
Menkes病、幼年性糖尿病,胰腺囊性纖維變性,全身性神經節甙脂症、Zellwage氏病、Albers-Schönberg病
5.遺傳性視網膜色素變性
Ushers綜合征、Kesrns-Sayer綜合征、Alstrom綜合征
6.灰質病
Battens病、嬰兒神經軸索營養不良症,Hallervorden-Spatz病
7.小腦性共濟失調
Behr視神經萎縮,Marie共濟失調,遺傳性運動或感覺性多神經病變,Charcot-Marie-Tooth病,橄欖體-橋腦小腦變性
8.原發性白質病變
異常性腦白質變性,Krabbers病,海綿質白質變性(Canaran),啫蘇丹白質變性,Merzbacher-pelizaeus病,Cockayne綜合征
9.脫髓鞘疾病
腎上腺白質變性,多發性硬化
10.家族性視神經萎縮
Leber病,嬰兒型視神經萎縮(隱性、顯性)
11.顱內壓增高
假腦瘤,顱內出血,顱骨狹窄症,導水管阻塞腦積水
【臨床表現】
主要表現視力減退和視盤呈灰白色或蒼白。正常視盤色調是有多種因素決定的。正常情況下,視盤顳側顏色大多數較其鼻側為淡,而顳側色淡的程度又與生理杯的大小有關。嬰兒視盤色常淡,或是檢查時壓迫眼球引起視盤缺血所致。因此不能僅憑視盤的結構和顏色是否正常診斷視神經萎縮,必須觀察視網膜血管和視盤周圍神經纖維層有無改變,特別是視野色覺等檢查,綜合分析,才能明確視盤顏色蒼白的程度。視盤周圍神經纖維層病損時可出現裂隙狀或楔形缺損,前者變成較黑色,為視網膜色素層暴露;後者呈較紅色,為脈絡膜暴露。如果損害發生於視盤上下緣區,則更易識別,因該區神經纖維層特別增厚,如果病損遠離視盤區,由於這些區域神經纖維導變薄,則不易發現。視盤周圍伴有局灶性萎縮常提示神經纖維層有病變,乃神經纖維層在該區變薄所致。雖然常用眼底鏡檢查即可發現,但用無赤光檢眼鏡和眼底照像較易檢查。視盤小血管通常為9~10根,如果視神經萎縮,這些小血管數目將減少。同時尚可見視網膜動脈變細和狹窄、閉塞,但該現象不是所有視神經萎縮皆有,一般球後視神經萎縮無影響,如果視神經萎縮伴有視網膜血管改變,則必須直接影響視網膜血管,才能發生視網膜血管的改變。常用的視神經萎縮分原發性和繼發性二種:前者視盤境界清晰,生理凹陷及篩板可見;後者境界模糊,生理凹陷及篩板不可見。視野檢查應注意適用小的紅色視標,可見中心暗點,鼻側缺損、顳側島狀視野、向心性視野縮小至管狀視野雙顳側偏盲等。色覺障礙多為後天獲得性,紅綠色障礙多見,色相排列檢查法優於一般檢查法。眼底熒光血管造影早期意義不大,晚期可見視盤熒光減弱和後期強熒光。視覺電生理檢測包括視網膜電圖(ERG)、眼電圖(EOG)和視誘發電位(VEP)等對診斷病情及預後等均有一定的輔助意義。
手術治療視神經萎縮
視神經萎縮是一種視神經纖維在各種病因影響下發生變性和傳導功能障礙而致視力減退或喪失的一種嚴重眼病。病因十分復雜,治療十分困難。
視神經萎縮的臨床表現為:視乳頭顏色變淡或蒼白,視力不同程度、不同速度的下降,視野向心性縮小、缺損、偏盲,甚至視神經功能完全喪失。
視神經萎縮的病因很多,一般常見的病因有視網膜、脈絡膜的變性、炎症及萎縮均可引起視神經萎縮,如視網膜色素變性、高度近視等;視神經的脫髓鞘疾病:如多發性硬化症、視神經脊髓炎等;炎症:如視神經炎、球後視神經炎、腦膜炎、敗血症等;缺血性疾病:如視網膜中央動脈阻塞、顱內動脈供血不足或阻塞、動脈硬化、高血壓、紅瘢狼瘡、大量出血、低壓性青光眼等;長期的視乳頭水腫;中毒及營養不良:如鉛、砷、苯、甲醇、乙醇、煙草、CO、二氧化硫、奎寧、有機磷、乙胺丁醇等,營養不良如B族維生素缺乏造成的惡性貧血等;壓迫:如顱內、眶內腫瘤壓迫,先天性顱縫早期閉合,視神經管骨折碎片壓迫等;遺傳性疾病,最多見為lede氏先天性視神經萎縮;腫瘤:視神經原發性腫瘤及視神經轉移瘤;梅毒;外傷、視神經直接的挫傷;各類青光眼。
視神經萎縮病因復雜治療困難,過去人們應用「針灸」、「中葯」、及「高氧壓」等辦法治療,但效果不明顯,也不持久。特別是遺傳性視神經萎縮,根本治療方法是基因治療。近年來遺傳病的治療取得了相當程度的進展,但這些研究仍存在很多問題需要解決,所以仍處在臨床觀察階段,沒有廣泛應用臨床。
視神經萎縮是由多種疾病引起的視神經纖維退變、神經膠質增生、視神經內毛細血管閉塞所致。基於此病理特點我院從1995年開始採用國內外領先手術辦法,即血管分流術、網膜血管再植術治療視神經萎縮,可使供應視神經及視網膜的眼動脈、視網膜中央動脈和睫狀後短動脈的血流量增加,改善了視神經及視網膜的缺血狀態,豐富了視神經及視網膜的營養,使病人的視力得到了進一步的提高和視野的擴大。
6、視神經脊髓炎的早期症狀有哪些
你好,很高興為你解答。視神經脊髓炎可出現眼痛、視力下降或失明、視野缺損。可單眼、雙眼間隔或同時發病。
脊髓症狀以橫慣性脊髓損害較為多見,包括有脊髓相應病變平面以下傳導束型深淺感覺、運動障礙及膀胱直腸功能障礙,神經根性疼痛、痛性痙攣,高頸段受累者可出現呼吸肌麻痹癥候。
該病病程長,易復發,患者及家屬應當明白堅持服葯的重要性,提高用葯的依從性。盡量避免誘發因素,如感冒、發熱、感染、生育、外傷、寒冷、拔牙、過勞和精神緊張,不能隨意進行疫苗接種,加強肢體功能鍛煉以保持活動能力。
以心理康復為指導,功能康復為核心,增強患者戰勝疾病的信心,從而最大限度地提高患者的生存質量。祝你健康!
7、我大嫂脊髓神經出毛病引起手腳活動不便,後來經過治療及鍛煉,已經恢
此病是脫髓鞘脊髓炎復發損害腦干導致視神經受累而發生視神經脊髓炎。不能搶時間治療除失明不能恢復外,最後會導致痙攣性癱瘓危機生命。
視神經脊髓炎屬脫髓鞘疾病及早治療可愈,但非激素能愈。因本病是免疫性特異性病毒感染繼發視神經功能障礙,它是一脫髓鞘疾病合並腦干周圍神經損傷導致視力障礙而得名。其脫髓鞘治療不當則繼發病灶缺血變性發生病灶多發性硬化(發生痙攣性不全截癱失明等),治療恢復更為困難。其病是一急性或亞急性發作慢性損害神經中樞的疾病,反復的復發和遲發神經再度受損會導致神經白質再度受損,發病嚴重時可侵犯脊髓前角細胞和腦干神經核以及大腦運動皮質錐體細胞危機生命。早期的治療多以激素及營養療法治療,但療效難以控固,在人體適合病毒復制的條件下病情就會復發.
沒有提供資料只能為你提供理論性的治療方案:治療除正常的激素治療外可逐步的用天然激素替代.應增強機體免疫功能,提高肌體抗病能力,中西醫結合擴張微循環使受損神經得到充分的血供,預防病情繼續發展。同時興奮激活麻痹和休克的神經細胞使體內產生病毒抗體不再復發達到受損脊髓及視神經修復再生獲得最佳恢復,。如幫助請發來發病時和最近的磁共震照片為你指導.
8、視神經脊髓炎的症狀有哪些?
視神經脊髓炎
視神經脊髓炎(neuromyelitis optica,NMO)是視神經與脊髓同時或相繼受累的急性或亞急性脫髓鞘病變。該病由Devic(1894)首次描述,其臨床特徵為急性或亞急性起病的單眼或雙眼失明,在其前或其後數日或數周伴發橫貫性或上升性脊髓炎,後來本病被稱為Devic病或Devic綜合征。資料顯示NMO占所有脫髓鞘病的1%-22%,在西方國家比例偏低,在非高加索人比例偏高。
2018年5月11日,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等5部門聯合制定了《第一批罕見病目錄》,視神經脊髓炎被收錄其中。
臨床表現
有限流行病學資料顯示,NMO的患病率是0.3-4.4/100,000,年發病率是0.05–0.4/100,000。男女均可發病,單時相 NMO 男女患病比率相等,復發型 NMO 女性發病顯著高於男性 [2] ,女性/男性患病比率約為 9-12:1。平均發病年齡 30-40歲,約 10%的 NMO 患者發病年齡小於 18歲。
NMO 主要有視神經和脊髓兩大組癥候,部分患者合並有腦干損害症狀。大約一半的病人以孤立視神經炎起病,其中20%的病人雙側視神經炎;一半的病人以孤立的脊髓炎起病;10%的病人視神經及脊髓同時受累。
視神經癥候
眼痛、視力下降或失明、視野缺損。可單眼、雙眼間隔或同時發病。
脊髓癥候
以橫慣性脊髓損害較為多見,包括有脊髓相應病變平面以下傳導束型深淺感覺、運動障礙及膀胱直腸功能障礙,神經根性疼痛、痛性痙攣,Lhermitte征,高頸段受累者可出現呼吸肌麻痹癥候。
腦干癥候包括
①頑固性呃逆、惡心、嘔吐等延髓頸髓交界區受累症狀,此表現在NMO 中相對特異,有些病例為唯一首發表現。②間腦病變可出現嗜睡、睏倦、低鈉血症等。
疾病護理
視神經脊髓炎病程長,易復發,患者及家屬應當明白堅持服葯的重要性,提高用葯的依從性。盡量避免誘發因素,如感冒、發熱、感染、生育、外傷、寒冷、拔牙、過勞和精神緊張,不能隨意進行疫苗接種,加強肢體功能鍛煉以保持活動能力。以心理康復為指導,功能康復為核心,增強患者戰勝疾病的信心,從而最大限度地提高患者的生存質量。
心理護理
傾聽患者訴說,體會患者的處境和感受,了解其心理狀態,使患者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和勇氣,使患者在積極氣氛中產生樂觀的態度,以積極的情緒接受治療。
安全護理
NMO患者可能存在功能缺損,如視力障礙,肢體無力等。易發生碰傷、跌傷和墜床等意外。因此,病房內布局要安全合理,光線充足,地面平坦、清潔無積水,無阻礙物,浴室內設有扶手,患者床兩側安放防護架,降低床的高度,不穿拖鞋,穿平底鞋或防滑鞋。
葯物護理
遵醫囑按時規律服葯,不能隨意減量或停用。
飲食護理
避免粗纖維和熱燙堅硬食物及刺激性食物,進食低脂、高蛋白、富含維生素及含鉀高、鈣高的飲食,同時以含豐富亞油酸的食物為宜。多飲水,多食肉類、蔬菜與水果,以增加蛋白質和維生素的攝入。
預防感染護理
①預防肺部感染 癱瘓患者長期卧床,活動量減少,抵抗力低下,極易並發肺部感染,要經常鼓勵和協助患者翻身及拍背,2 h/次,拍背時由下向上,2-3 min/次,右側卧位時拍左側,左側卧位時拍右側,能避免分泌物淤積在下呼吸道,有利分泌物的排出,防止墜積性肺炎的發生。保持口腔清潔,每日至少刷牙或口腔護理2次。保持室內清潔和空氣流通,定期空氣消毒,房間地面及物品表面用O.5%過氧醋酸擦拭。
②預防褥瘡護理 定時翻身,同時按摩肩胛部、骶尾部、足跟、腳踝等骨突處,易受壓部位用氣圈、棉圈、海綿墊予以保護,經常用溫水擦洗背部和臂部,塗爽身粉,保持皮膚清潔。用熱水袋時水溫不超過50℃,定時按摩,促進血液循環,及時清洗或更換污濕的床褥及衣服,保持床鋪平整、清潔,使患者舒適,預防壓瘡。
③預防尿路感染 對輕度尿瀦留者,以溫毛巾熱敷下腹部並輕度按摩,改變體位,採用習慣的蹲位或直立位小便,聽流水聲誘導排尿,對誘導排尿失敗的患者行導尿。
④預防便秘 由於脊髓損傷,癱瘓卧床,食慾下降,腸蠕動減弱,加之自主神經紊亂易致便秘,應多食水果蔬菜及粗纖維食物,養成定時排便的習慣,可在進食後l-2 h按摩腹部以促進腸蠕動,必要時給予開塞露、溫開水或肥皂水灌腸以助排便。 [11]
康復護理
應早期幫助患者採取肢體功能鍛煉,主要包括體位擺放,定時翻身練習等。利用軀干肌的活動,通過聯合反應,共同運動,姿勢反射等手段,促使肩胛帶的功能恢復,達到獨立完成仰卧位到床邊座位的轉換,先從大關節開始後到小關節,手法由輕到重,循序漸進恢復肌力,肌力尚可時,鼓勵患者積極訓練站立和行走,開始扶物訓練和久站,逐漸訓練獨立行走,並可輔以按摩、理療、針灸,加速神經功能恢復,改善患者的功能狀態。
具體見:視神經脊髓炎
問醫生:百度拇指醫生
對症狀有疑惑:百科醫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