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脊髓炎 > 在臨床上具有腦脊髓炎的傳染病是

在臨床上具有腦脊髓炎的傳染病是

發布時間:2020-09-07 15:02:58

1、傳染病分哪幾個種?

盤點8種冬春常見傳染病
[麻疹病毒]襲擊5歲以下幼兒

麻疹俗稱「出麻」,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臨床以發熱、咳嗽、流涕、眼結膜充血、頰粘膜有麻疹粘膜斑,皮膚出現紅色斑丘疹等為主要表現。多見於8個月以上到5歲的嬰幼兒。自開展麻疹疫苗接種以來,總發病率已經顯著下降了。

作為一種呼吸道傳染性疾病,麻疹病毒存活在病人呼吸道分泌物內,通過飛沫進行傳播,可隨空氣進行傳染,不過麻疹病毒比較脆弱,在空氣中不能存活很長的時間。該病毒在公共場所的傳染性很強,建議在傳染病高發季節少帶嬰幼兒到公共場所去。

■預防麻疹的方法:

1、接種麻疹減毒活疫苗,8個月齡時初種,7歲時再加強接種一次。

2、體弱多病或有慢性病的兒童,可注射免疫球蛋白進行被動免疫,可制止發病或減輕症狀。

3、冬春季節,用馬蹄(荸薺)、紅蘿卜煎水服,每周1-2次,亦有預防作用。

[風疹病毒]早期感染可致胎兒畸形

風疹是由風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易在兒童集體機構發生流行。臨床表現為低熱、輕微的上呼吸道炎症狀和麻疹樣皮疹,常伴有耳後、枕部淋巴結腫大。孕婦如果在妊娠早期感染了風疹病毒,可引起胎兒嚴重的全身感染並致畸形,稱之為先天性風疹綜合征。

■預防風疹的方法:

1、注射風疹減毒活疫苗:主要對象應是15個月以上的小兒及兒童、易感育齡婦女。

2、妊娠早期孕婦應避免與風疹患者接觸,如已接觸並經風疹病毒抗體測定陽性者,應終止妊娠;陰性者可注射高效價免疫球蛋白,一般的丙種球蛋白無預防作用。

[流腦]起病最急及時就醫

流腦即流行性腦脊髓膜炎,是腦膜炎雙球菌寄生在人的鼻咽部侵入血液循環,再進到腦膜及腦脊髓膜,引起腦膜及脊髓膜發炎。它起病急、傳播快、病死率高,是一種較嚴重的急性傳染病,主要侵犯15歲以下的兒童。在流腦流行期間,絕大多數患者症狀不典型,他們是主要的傳播者。

流腦的主要症狀是突發高熱、寒戰、頭痛、嘔吐,嚴重時出現頸項發硬,頭後仰、抽搐、昏睡等症狀,在胸、背部皮膚上一般可見到瘀點。因此,一旦發現有上述症狀的病人要立即就近就醫,如不及時搶救,常於24-48小時危及生命。

■預防流腦方法:

1、注意個人衛生及環境衛生,保持室內清潔、空氣流通,被褥勤洗、勤曬,流腦流行時不要帶小孩去人多的公共場所或病家串門。

2、預防流腦最好的辦法是接種流腦多糖體疫苗,一般接種後5-7天抗體水平就上升,注射一次疫苗有效免疫力至少可維持3-4年;如在流腦流行的季節前一個月,對6個月至15歲的兒童普遍進行一次流通腦多糖體疫苗注射,可預防流腦的發生和流行。

3、流腦是兒童中多發傳染病,小學、幼兒園、托兒所要做好晨檢,發現可疑病兒應及時送醫院治療,並做好隔離和其他兒童的預防工作。

[猩紅熱]可引發急性腎小球腎炎

猩紅熱為溶血性鏈球菌所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多發生在5-15歲的兒童。臨床表現為發熱後出現咽峽炎及全身皮膚細小皮疹,疹退後皮膚出現片狀脫落,少數患者於發病後2-3周發生非化膿性變態反應性疾病,如急性腎小球腎炎及風濕熱等。

■預防猩紅熱的方法:

1、隔離患者,特別是要在集體兒童機構中執行。

2、密切接觸者的處理,尤其是體弱及免疫力功能低下者,可服用磺胺類葯或注射青黴素。

[流感病毒]傳染性強易流行

流行性感冒簡稱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其特點是起病急,傳染性強,流行廣泛,傳播迅速,易引起流行和大流行。流感是通過飛沫傳播的。

流感病毒在外界的抵抗力弱,在56℃30分鍾條件下易被滅活,在室溫下傳染性很快喪失,100℃1分鍾即被滅活,但在0~4℃能存活數周,在-20℃真空乾燥條件下可長期保存。對紫外線和化學消毒劑敏感。

■流感的預防方法:

1.管理傳染源:病人就地隔離,隔離至退熱後2天,密切接觸者醫學觀察3天。

2.切斷傳播途徑:患者鼻、咽部分泌物和污染物要用漂白粉、過氧乙酸等進行消毒,室內通風,流行期間禁止大型聚會。

3.保護易感人群:有條件時疫苗接種和流行期間葯物預防。

[水痘]常在兒童中集體流行

水痘是一種小兒最常見的出疹性傳染病。是由水痘病毒引起的,經呼吸道傳染是主要傳播途徑。另一種是接觸傳染,接觸了被水痘病毒污染的食具、玩具、被褥及毛巾等而被感染。多見於1~6歲的小兒,水痘傳染性很強,常在托兒所、幼兒園等兒童集體中流行。

■水痘的預防:

患了水痘的病兒一經確診,立即在家隔離直至全部結痂。水痘雖然症狀較輕,一般都能順利恢復,但它的傳染性很強,而且水痘在目前還未普遍施行自動免疫,因此預防水痘主要靠隔離好病兒,盡可能避免健康兒童與患水痘的病兒接觸。

[肺結核]易感人群在增加

肺結核是傳染病中的常見病,又稱「白色瘟疫」,曾經在80年代被認為人類已經基本徵服的疾病之一。但在90年代又卷土重來,易感人群的數量也在增加。它對機體的侵襲,以及對人體生活,工作造成的影響是絕對不可忽視的。

結核病的傳染源主要是痰塗片陽性的肺結核排菌病人。有了傳染源,結核菌還必須通過一定途徑才能傳染給別人。肺結核病人主要通過咳嗽或打噴嚏等把含有結核菌的微沫散播於空氣中,健康人吸入含有結核菌的微沫可受到結核菌的感染。結核病傳染的程度主要受結核病人排菌量、咳嗽症狀以及接觸的密切程度等因素的影響。家庭內父母或祖父母等長輩有結核病,兒童較易受到結核菌的感染。

■肺結核的預防:

結核菌主要通過呼吸道傳染,因此禁止隨地吐痰,對菌陽性病人的痰、日用品,以及周圍的東西要加以消毒和適當處理,室內可用紫外線照射消毒,每日或隔日一次,每次2小時,患者用過的食具應煮沸消毒10-15分鍾,被褥在烈日下暴曬4-6小時,痰盒、便器可用5-10%來蘇浸泡2小時,最好將痰吐在紙上燒掉或用20%漂白粉溶液泡6-8小時。除此之外還可接種卡介苗,它是一種無致病力的活菌苗,接種於人體後可使未受結核菌感染者獲得對結核病的特異性免疫力,保護率約為80%。可維持5-10年,因而隔數年後對結素試驗轉陰者還需復種。

[傳染性非典型肺炎]醫護人員是高危人群

傳染性非典型肺炎的主要臨床表現是發熱(高於38攝氏度)、頭痛、乏力和咳嗽,部分病人有呼吸加速、氣促或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等。早期白細胞數正常或降低,淋巴細胞減少;影像學顯示肺炎性改變。該病在一定條件下傳染性較強,主要通過近距離飛沫傳播、接觸病人呼吸道分泌物及密切接觸傳播。人群普遍易感,醫護人員是本病高危人群。

■傳染性非典型肺炎的預防:

(1)保持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打噴嚏、咳嗽和清潔鼻子後要洗手。

(2)注意均衡飲食、適量運動、充足休息、穩定情緒和避免吸煙,根據氣候變化增減衣服,增強身體的抵抗力。

(3)保持辦公室和居所的空氣暢通,經常開窗,使空氣流通。勤打掃環境衛生,勤曬衣服和被褥等。保持空調設備的良好性能,並經常清洗隔塵網。

(4)經常進行戶外活動,呼吸新鮮空氣,增強體質。

(5)結合自身情況,可適當服用一些抗病毒和預防流行性感冒類葯物。

(6)盡量不到醫院探視高燒不退或肺炎病人,如果一定要探視時必須戴醫用口罩。

(7)避免前往空氣流通不暢、人口密集的公共場所。

導致傳染病流行有三大環節

環節一:傳染源可以是人,也可以是動物。患者無疑是重要的傳染源,但在大多數傳染病中,顯性感染(即出現症狀的患者)只佔受感染者的一小部分,隱性感染者與病原攜帶者在一些傳染病中會成為重要的傳染源。

環節二:傳播途徑是指病原體離開傳染源後,到達另一個易感者的途徑或方式。日常生活接觸傳播和通過空氣、飛沫傳播是呼吸道疾病的主要傳播途徑。此外,還有些傳染病可以經水和食物通過消化道傳播。經蚊蟲等叮咬,即蟲媒傳播,以及血液和體液等途徑也是傳染病的重要傳播方式。

環節三:人群易感性即人體對某種傳染病免疫力低下或缺乏,不能抵禦某種病原體的入侵而染病。某種傳染病的易感人群占總體人群的比例越高,則這種傳染病越易於發生和傳播,該病流行的可能性越大。

為何傳染性疾病多發在冬春

專家指出,因為冬春季節氣候寒冷,人們多集中在室內活動,互相接觸機會較多。由於門窗關得較嚴,空氣不流通,室內溫度較高,給存在於空氣中的細菌、病毒等病原體的生長繁殖創造了一定的有利條件;據實驗室研究,在污染嚴重的室內空氣中,每立方米就存在著數以百計的各種微生物。另外,由於病人或帶菌(毒)者在咳嗽或打噴嚏時播散出大量的病菌和病毒,使集居於室內的人們易於互相傳播;流感、腮腺炎、白喉等亦可通過食具、用具、玩具等傳播。再就是由於室內外溫差較大,當從溫暖的室內外出時,驟然吸入大量冷空氣,冷空氣刺激呼吸道粘膜,使局部毛細血管收縮,使血流量減少,呼吸道的免疫球蛋白及吞噬細胞功能也隨之降低,這時潛伏在呼吸道內的各種病菌也乘虛而入,引起發病。
http://.網路.com/question/2286087.html

2、《傳染病學》考查課試題,幫忙做一下。謝謝

41果醬樣C
42共同進餐者D
43HBcAg C
44預防接種C
45頸腰段B
46已退熱過,復發C
47已感染標志、病毒在復制,傳染性E
48結合血氨C
49典型臨表為發熱咽峽炎皮疹草莓舌在初期楊梅舌在兩到三天後C
50感染後多呈隱性感染D


1傳染病的特徵:病原體、傳染性、流行病學特徵、感染後免疫

2猩紅熱的主要病理變化:化膿性病變、中毒性病變、變態反應性病變

3造成血吸蟲病傳播必須具備:待蟲卵的糞便入水;釘螺的存在、孳生;人畜接觸疫水


1亞急性重型病毒性肝炎SALF臨床表現:15天-26周內出現肝衰竭症狀,如極度乏力、性格改變、煩躁、明顯的出血現象、黃疸的進行性加深、消化道症狀、肝臭、撲翼樣震顫、肝濁音界的進行性縮小、PT顯著延長、TBil日上升〉=17.1umol/L、膽酶分離、血氨升高等。腦病型先出現II度以上肝性腦病;腹水型先出現腹水及相關;晚期可有難治性並發症,如腦水腫、消化道大出血,出現肝腎綜合征者預後極差等。

2霍亂的疑似診斷標准:(1)具有典型霍亂症狀的首發病例,病原學檢查尚未肯定前(2)霍亂流行期間與霍亂患者有明確接觸史,並發生瀉吐症狀,而無其他原因可查者。具有以上之一者。連續兩次糞便培養陰性,可作否定診斷。

3艾滋病的傳播途徑包括:性接觸、血液接觸和母嬰傳播。

4隱性感染:病原體侵入人體後,僅誘導機體產生特異性免疫應答,而不引起或只引起輕微組織損傷,因而臨床上不顯出任何症狀、體征,甚至生化改變,只能通過免疫學檢查才能發現。在多數傳染病中其數量超過顯性感染十倍以上。結局可為無症狀帶菌者,或病原體被清除獲得特異性免疫。

5麻疹出疹的時間:典型麻疹第二期--出疹期,病程的第3-4天,2-3天遍及全身,達高峰後,常於1-2天內好轉,1-2周後斑消失。
順序:先見於--耳後、發際,漸及--前額、面、頸,自上而下--胸、腹、背、四肢,最後--手掌、足底。達高峰後好轉,按出疹順序依次消退。
皮疹形態特點:起初--淡紅色斑丘疹、壓之退色、大小不等,約2-5mm直徑,疹間皮膚正常;出疹高峰時--可融合、顏色轉暗,部分可為出血性皮疹,壓之不退色;達峰消退後起初為淺褐色色素沉著斑,伴糠麩樣細小脫屑,1-2周後斑消失。


1流行性出血熱發熱期的臨床表現:發熱(常39-40。C多為稽留或弛張)、全身中毒症狀(全身酸痛、頭痛、腰痛、眼眶痛)、毛細血管損傷(充血、出血、滲出水腫征)和腎損害(蛋白尿、鏡檢管型)。
其治療原則:「三早一就」--早發現、早期休息、早期治療、就近治療;並注意防治休克、腎衰、出血

2流行性乙型腦炎極期的主要臨床表現:初期症狀(發熱、頭痛、倦怠、食慾低、惡心、嘔吐、嗜睡)加重,突出表現腦實質受損症狀--高熱、意識障礙、驚厥或抽搐、呼吸衰竭、其他神經系統症狀和體征、循環衰竭,其中高熱呼衰抽搐是極期的嚴重表現。

3乙肝血清標志物及其意義:
HBsAg乙肝病毒表面抗原,只標志已經感染病毒,不標志病毒復制的有無、程度、傳染性強弱;
HBsAb乙肝病毒表面抗體,標志是否康復、是否有免疫力,特別是注射疫苗者為陽性,是正常的;
HBeAg乙肝病毒e抗原,標志病毒被復制,持續3月以上有轉慢性的傾向;
HBeAb乙肝病毒e抗體,標志病毒復制的減弱或停止,不能認為其已無傳染性;
HBcAb乙肝病毒核心抗體標志曾經感染過或正在感染中,(HBcAg核心抗原難以監測)
上為乙肝兩對半檢查,現聲稱應改為三對半,應增加:
HBcAb-IgM核心抗體IgM,標志新近感染或病毒復制;
HBcAb-IgG核心抗體IgG,提示感染後;
前S1抗原,標志病毒復制。等

3、傳染病是有指什麼引起的?

遺傳病是指由於遺傳物質改變而造成的疾病。遺傳病在上、下代之間按一定方式傳遞,同時,遺傳病的發病也需要一定的環境因素。現在已被認識的遺傳病有5000多種,包括鐮刀型細胞貧血症、囊性纖維化病、血友病、白化病等等。遺傳病對人類健康有很大危害,也嚴重影響人口素質。隨著醫學的發展,一些遺傳病已經能夠治療,特別是1953年DNA雙螺旋結構的發現,促使了分子醫學的誕生,開始應用基因療法治療遺傳病。預防遺傳病患兒的生出,是極為重要的。現在應用羊膜穿刺等胚胎檢測技術,在懷孕的初期,就可以確定胚胎是否有遺傳缺陷。如果有缺陷,就採取墮胎。禁止近親結婚,是減少遺傳病的一項重要措施。
遺傳病主要特點
遺傳病是因遺傳基因或遺傳物質的改變導致的疾病。遺傳物質只能在有血緣關系的成員中傳遞,並且受累個體可能在受精卵時期即已獲得了致病基因,保持到終身。因此遺傳病通常有以下幾個特點:

①家族聚集性。即家族中有多個成員患病,或者一對夫婦反復生育患同樣病的病孩。

②垂直傳遞性。遺傳病只在血緣親屬中自上代往下代傳遞,無血緣的家族成員不受影響。血緣親屬中也不能橫向傳遞,如哥哥不能傳給弟弟。

③先天性。這些基因大多可能在胚胎期已經發揮了致畸的作用。遺傳病患者大多在母體內即已患病,很多遺傳病患者在出生前或出生之時就有明顯症狀或畸型。

④終身性。終身性意味著兩點:

其一,對大多數遺傳病還缺乏有效的臨床治療措施,一旦病情發生,很難徹底糾正或根治;

其二,主要是指無法改正患者的致病基因。患者通過飲食控制、內外科技術及當今發展起來的基因治療
技術,在某種程序上可以改善甚至完全糾正臨床症狀,但是其致病基因仍保持終身,並通過生殖傳給子女。

冬春季節是各種傳染病,尤其是呼吸道傳染病的好發季節,近兩年來,非典型肺炎(包括傳染性非典型性肺炎)、禽流感等都在此季節嚴重干擾人們的正常生活,給我們的健康敲響了警鍾。但是專家認為,只要堅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勤於鍛煉身體,很多傳染性疾病都是可以預防的。本報記者特邀滬上權威感染病學專家第二軍醫大學附屬長征醫院副院長、感染科主任繆曉輝教授和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傳染病科副主任盧洪洲博士,就冬春季節常見的麻疹、風疹、流腦、猩紅熱、流行性感冒、水痘、肺結核和非典型肺炎等傳染性疾病為讀者一一解析。

專家認為,常見的呼吸道傳染病主要通過空氣飛沫來傳播,因此,日常生活中是有對策來避免它的。以下八大對策供參考。

1、避免受涼

當人體受涼時,呼吸道血管收縮,血液供應減少,局部抵抗力下降,細菌和病毒容易侵入。

2、凈化環境

新鮮空氣能夠去除過量的濕氣和稀釋室內污染物。

應定時開窗通風,保持空氣流通;讓陽光射進室內,因為陽光中的紫外線具有殺菌作用;也可用食醋熏蒸房間,起到消毒效果。

3、補充營養

注意多補充些魚、肉、蛋、奶等營養價值較高的食物,增強機體免疫功能;多吃富含維生素C的新鮮蔬菜水果,可中和體內毒素,提高抗病能力;冬季氣候乾燥,空氣塵埃含量高,人體鼻黏膜容易受損,要注意多喝水。

4、生活規律

生活不規律易使免疫系統功能減弱;充足睡眠能消除疲勞,調節人體各種機能,增強免疫力。

5、加強鍛煉

體育鍛煉可增強血液循環,提高免疫力。但霧天不要晨練,因為濃霧中不僅含有大量有害物質,而且水汽較多,會影響人體肺部的氣體交換。

6、個人防護

要注意勤洗手、勤漱口;出門盡量站在空氣通暢的地方;盡量少到擁擠的場所。

7、免疫預防

流行季節前可到防疫站或正規醫院進行相應的預防接種,如流感、肺炎、麻疹、流腦等疫苗。

8、及早就醫

當自己或周圍的人出現發熱、咳嗽、呼吸困難、氣短等一種或多種呼吸道症狀時,應及時到醫院就醫,別不當回事,更不要胡亂吃葯。

盤點8種冬春常見傳染病
[麻疹病毒]襲擊5歲以下幼兒

麻疹俗稱「出麻」,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臨床以發熱、咳嗽、流涕、眼結膜充血、頰粘膜有麻疹粘膜斑,皮膚出現紅色斑丘疹等為主要表現。多見於8個月以上到5歲的嬰幼兒。自開展麻疹疫苗接種以來,總發病率已經顯著下降了。

作為一種呼吸道傳染性疾病,麻疹病毒存活在病人呼吸道分泌物內,通過飛沫進行傳播,可隨空氣進行傳染,不過麻疹病毒比較脆弱,在空氣中不能存活很長的時間。該病毒在公共場所的傳染性很強,建議在傳染病高發季節少帶嬰幼兒到公共場所去。

■預防麻疹的方法:

1、接種麻疹減毒活疫苗,8個月齡時初種,7歲時再加強接種一次。

2、體弱多病或有慢性病的兒童,可注射免疫球蛋白進行被動免疫,可制止發病或減輕症狀。

3、冬春季節,用馬蹄(荸薺)、紅蘿卜煎水服,每周1-2次,亦有預防作用。

[風疹病毒]早期感染可致胎兒畸形

風疹是由風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易在兒童集體機構發生流行。臨床表現為低熱、輕微的上呼吸道炎症狀和麻疹樣皮疹,常伴有耳後、枕部淋巴結腫大。孕婦如果在妊娠早期感染了風疹病毒,可引起胎兒嚴重的全身感染並致畸形,稱之為先天性風疹綜合征。

■預防風疹的方法:

1、注射風疹減毒活疫苗:主要對象應是15個月以上的小兒及兒童、易感育齡婦女。

2、妊娠早期孕婦應避免與風疹患者接觸,如已接觸並經風疹病毒抗體測定陽性者,應終止妊娠;陰性者可注射高效價免疫球蛋白,一般的丙種球蛋白無預防作用。

[流腦]起病最急及時就醫

流腦即流行性腦脊髓膜炎,是腦膜炎雙球菌寄生在人的鼻咽部侵入血液循環,再進到腦膜及腦脊髓膜,引起腦膜及脊髓膜發炎。它起病急、傳播快、病死率高,是一種較嚴重的急性傳染病,主要侵犯15歲以下的兒童。在流腦流行期間,絕大多數患者症狀不典型,他們是主要的傳播者。

流腦的主要症狀是突發高熱、寒戰、頭痛、嘔吐,嚴重時出現頸項發硬,頭後仰、抽搐、昏睡等症狀,在胸、背部皮膚上一般可見到瘀點。因此,一旦發現有上述症狀的病人要立即就近就醫,如不及時搶救,常於24-48小時危及生命。

■預防流腦方法:

1、注意個人衛生及環境衛生,保持室內清潔、空氣流通,被褥勤洗、勤曬,流腦流行時不要帶小孩去人多的公共場所或病家串門。

2、預防流腦最好的辦法是接種流腦多糖體疫苗,一般接種後5-7天抗體水平就上升,注射一次疫苗有效免疫力至少可維持3-4年;如在流腦流行的季節前一個月,對6個月至15歲的兒童普遍進行一次流通腦多糖體疫苗注射,可預防流腦的發生和流行。

3、流腦是兒童中多發傳染病,小學、幼兒園、托兒所要做好晨檢,發現可疑病兒應及時送醫院治療,並做好隔離和其他兒童的預防工作。

[猩紅熱]可引發急性腎小球腎炎

猩紅熱為溶血性鏈球菌所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多發生在5-15歲的兒童。臨床表現為發熱後出現咽峽炎及全身皮膚細小皮疹,疹退後皮膚出現片狀脫落,少數患者於發病後2-3周發生非化膿性變態反應性疾病,如急性腎小球腎炎及風濕熱等。

■預防猩紅熱的方法:

1、隔離患者,特別是要在集體兒童機構中執行。

2、密切接觸者的處理,尤其是體弱及免疫力功能低下者,可服用磺胺類葯或注射青黴素。

[流感病毒]傳染性強易流行

流行性感冒簡稱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其特點是起病急,傳染性強,流行廣泛,傳播迅速,易引起流行和大流行。流感是通過飛沫傳播的。

流感病毒在外界的抵抗力弱,在56℃30分鍾條件下易被滅活,在室溫下傳染性很快喪失,100℃1分鍾即被滅活,但在0~4℃能存活數周,在-20℃真空乾燥條件下可長期保存。對紫外線和化學消毒劑敏感。

■流感的預防方法:

1.管理傳染源:病人就地隔離,隔離至退熱後2天,密切接觸者醫學觀察3天。

2.切斷傳播途徑:患者鼻、咽部分泌物和污染物要用漂白粉、過氧乙酸等進行消毒,室內通風,流行期間禁止大型聚會。

3.保護易感人群:有條件時疫苗接種和流行期間葯物預防。

[水痘]常在兒童中集體流行

水痘是一種小兒最常見的出疹性傳染病。是由水痘病毒引起的,經呼吸道傳染是主要傳播途徑。另一種是接觸傳染,接觸了被水痘病毒污染的食具、玩具、被褥及毛巾等而被感染。多見於1~6歲的小兒,水痘傳染性很強,常在托兒所、幼兒園等兒童集體中流行。

■水痘的預防:

患了水痘的病兒一經確診,立即在家隔離直至全部結痂。水痘雖然症狀較輕,一般都能順利恢復,但它的傳染性很強,而且水痘在目前還未普遍施行自動免疫,因此預防水痘主要靠隔離好病兒,盡可能避免健康兒童與患水痘的病兒接觸。

[肺結核]易感人群在增加

肺結核是傳染病中的常見病,又稱「白色瘟疫」,曾經在80年代被認為人類已經基本徵服的疾病之一。但在90年代又卷土重來,易感人群的數量也在增加。它對機體的侵襲,以及對人體生活,工作造成的影響是絕對不可忽視的。

結核病的傳染源主要是痰塗片陽性的肺結核排菌病人。有了傳染源,結核菌還必須通過一定途徑才能傳染給別人。肺結核病人主要通過咳嗽或打噴嚏等把含有結核菌的微沫散播於空氣中,健康人吸入含有結核菌的微沫可受到結核菌的感染。結核病傳染的程度主要受結核病人排菌量、咳嗽症狀以及接觸的密切程度等因素的影響。家庭內父母或祖父母等長輩有結核病,兒童較易受到結核菌的感染。

■肺結核的預防:

結核菌主要通過呼吸道傳染,因此禁止隨地吐痰,對菌陽性病人的痰、日用品,以及周圍的東西要加以消毒和適當處理,室內可用紫外線照射消毒,每日或隔日一次,每次2小時,患者用過的食具應煮沸消毒10-15分鍾,被褥在烈日下暴曬4-6小時,痰盒、便器可用5-10%來蘇浸泡2小時,最好將痰吐在紙上燒掉或用20%漂白粉溶液泡6-8小時。除此之外還可接種卡介苗,它是一種無致病力的活菌苗,接種於人體後可使未受結核菌感染者獲得對結核病的特異性免疫力,保護率約為80%。可維持5-10年,因而隔數年後對結素試驗轉陰者還需復種。

[傳染性非典型肺炎]醫護人員是高危人群

傳染性非典型肺炎的主要臨床表現是發熱(高於38攝氏度)、頭痛、乏力和咳嗽,部分病人有呼吸加速、氣促或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等。早期白細胞數正常或降低,淋巴細胞減少;影像學顯示肺炎性改變。該病在一定條件下傳染性較強,主要通過近距離飛沫傳播、接觸病人呼吸道分泌物及密切接觸傳播。人群普遍易感,醫護人員是本病高危人群。

■傳染性非典型肺炎的預防:

(1)保持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打噴嚏、咳嗽和清潔鼻子後要洗手。

(2)注意均衡飲食、適量運動、充足休息、穩定情緒和避免吸煙,根據氣候變化增減衣服,增強身體的抵抗力。

(3)保持辦公室和居所的空氣暢通,經常開窗,使空氣流通。勤打掃環境衛生,勤曬衣服和被褥等。保持空調設備的良好性能,並經常清洗隔塵網。

(4)經常進行戶外活動,呼吸新鮮空氣,增強體質。

(5)結合自身情況,可適當服用一些抗病毒和預防流行性感冒類葯物。

(6)盡量不到醫院探視高燒不退或肺炎病人,如果一定要探視時必須戴醫用口罩。

(7)避免前往空氣流通不暢、人口密集的公共場所。

導致傳染病流行有三大環節

環節一:傳染源可以是人,也可以是動物。患者無疑是重要的傳染源,但在大多數傳染病中,顯性感染(即出現症狀的患者)只佔受感染者的一小部分,隱性感染者與病原攜帶者在一些傳染病中會成為重要的傳染源。

環節二:傳播途徑是指病原體離開傳染源後,到達另一個易感者的途徑或方式。日常生活接觸傳播和通過空氣、飛沫傳播是呼吸道疾病的主要傳播途徑。此外,還有些傳染病可以經水和食物通過消化道傳播。經蚊蟲等叮咬,即蟲媒傳播,以及血液和體液等途徑也是傳染病的重要傳播方式。

環節三:人群易感性即人體對某種傳染病免疫力低下或缺乏,不能抵禦某種病原體的入侵而染病。某種傳染病的易感人群占總體人群的比例越高,則這種傳染病越易於發生和傳播,該病流行的可能性越大。

為何傳染性疾病多發在冬春

專家指出,因為冬春季節氣候寒冷,人們多集中在室內活動,互相接觸機會較多。由於門窗關得較嚴,空氣不流通,室內溫度較高,給存在於空氣中的細菌、病毒等病原體的生長繁殖創造了一定的有利條件;據實驗室研究,在污染嚴重的室內空氣中,每立方米就存在著數以百計的各種微生物。另外,由於病人或帶菌(毒)者在咳嗽或打噴嚏時播散出大量的病菌和病毒,使集居於室內的人們易於互相傳播;流感、腮腺炎、白喉等亦可通過食具、用具、玩具等傳播。再就是由於室內外溫差較大,當從溫暖的室內外出時,驟然吸入大量冷空氣,冷空氣刺激呼吸道粘膜,使局部毛細血管收縮,使血流量減少,呼吸道的免疫球蛋白及吞噬細胞功能也隨之降低,這時潛伏在呼吸道內的各種病菌也乘虛而入,引起發病。

4、脊髓炎的什麼方面的疾病?

能夠導致脊髓炎症的疾病有以下幾種:1、急性脊髓炎,又稱為急性橫貫性脊髓炎,是由病毒感染或者接種疫苗以後的繼發性脫髓鞘炎症導致。2、視神經脊髓炎譜系病:,aqp4抗體陽性是這個系統疾病的共同特徵,其病理基礎也是自身免疫性的脫髓鞘炎症。3、多發性硬化症,大多數是腦部受累,也有部分患者可以累及脊髓,其特徵是寡克隆帶陽性。4、急性播散性腦脊髓炎,一般單向病程,腦和脊髓廣泛受累。脊髓炎是指由病毒、細菌、真菌等病原體感染導致脊髓的炎性改變,臨床上較為常見的為急性脊髓炎;常表現為受累脊髓節段的脊髓腫脹、水腫、炎症性改變,支配區域平面下的肢體癱瘓、大小便障礙、感覺異常、植物神經功能異常等;常見脊髓炎有化膿性脊髓炎、急性播散性腦脊髓炎、亞急性壞死性脊髓炎、急性壞死出血性腦脊髓炎、小兒急性播散性腦脊髓炎、結核性脊髓炎等;多發於青壯年及兒童,該病大多進展迅速,建議及早到專科醫院進行正規治療。

5、這件事情涉及到我生命危險,請務必認真回答!

什麼是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HFMD)是嬰兒和兒童的一種常見疾病。由腸道病毒EV71感染而致的手足口病,多發生於學齡前兒童,尤以3歲以下發病率最高。感染後多以發熱起病,發熱同時在口腔、手足、臀部出現皮疹,或出現口腔黏膜皰疹。

個別重症患者可引起腦炎、腦脊髓炎、肺水腫、循環衰竭等。

手足口病與口蹄疫是截然不同的兩種傳染病。口蹄疫主要通過接觸病畜,經皮膚黏膜傳染。手足口病由腸道病毒引起,潛伏期2-7天,可以通過空氣及飛沫傳播、消化道傳播和接觸傳播。

EV71不同於SARS

SARS是引起非典型性肺炎的病原體,它是一種新發的傳染病,所有的人群接觸後都可能會被傳染而發病,而且SARS病死率非常高。

而從腸道病毒EV71感染的情況來看,它是一種全球性傳染病,世界上大部分地區均有此病流行的報道。

另外,EV71還有一個特點就是隱性感染,即感染了這個病以後絕大多數人僅會有一些輕微症狀,成人大多可通過隱性感染獲得相應抗體,其病死率低於SARS。因此,腸道病毒EV71感染疾病的患者主要為學齡前兒童。

正確認識EV71感染

手足口病並非全由腸道病毒EV71所致。引起手足口病的病毒在不同地區、不同時期會產生變異,比如以往在上海地區流行的導致手足口病的病毒是柯薩奇A16型,其所致病情輕微,屬於自限性疾病。而目前安徽阜陽流行的手足口病是以EV71型病毒感染為主。所以,即使孩子被診斷為手足口病,也不必過於驚慌,需配合醫生進行必要的治療和檢查,只有在臨床診斷基礎上,分離出EV71病毒、EV71核酸檢測陽性或EV71IgM抗體檢測陽性,才能確診為腸道病毒EV71感染。

患兒細護理

目前,對於本病還沒有特效的治療葯物,對於疑似患兒需注意消毒隔離,避免交叉感染。患病期間密切監測病情變化,尤其是腦、肺、心等重要臟器功能。

要加強對患兒的護理。定時讓患兒用溫水沖漱口腔;禁食冰冷或辛辣刺激食物,不要給予鹹食,以免引起疼痛而拒食;飲食要易消化,吃一些清淡、質軟、溫性的飯菜,多喝溫開水;患兒須有足夠休息,皮膚、手腳要洗干凈,指甲剪短,保持衣被清潔。不要讓孩子搔抓皮疹,以免感染化膿,對已破潰的皰疹可用龍膽紫塗抹。發燒患兒可口服退燒葯、維生素C和有抗病毒作用的中葯,如板藍根、大青葉等,亦可服用清熱解毒的中成葯,如清瘟解毒丸等。

阻斷傳染源

腸道病毒EV71感染疾病一年四季都可發生,常見於4-9月份。人群密切接觸是重要的傳播方式。

兒童接觸被病毒污染的手、毛巾、手絹、牙杯、玩具、食具、奶具,以及床上用品、內衣等,會引起感染。患者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毒可通過空氣(飛沫)傳播,故與生病的患兒近距離接觸也可造成感染。此外,飲用或食入被病毒污染的水、食物,也會發生感染。

預防需盡量阻斷上述傳播方式。首先,對於接觸傳播,需加強物品消毒。用酸和酒精的消毒效果不好,而用碘酒或者氧化劑都可以殺掉病毒,比如84消毒液;另外還可通過紫外線照射、高溫曬蒸煮來殺掉病毒。

其次,對付呼吸道傳染,可以採取多通風的方式,這樣即使有病毒擴散,因空氣中的病毒量降低,就可以不致病。比如在開放的環境里,即使接觸距離近一些也可能問題不大。相反,在密閉的環境裡面哪怕一兩米的距離,傳播危險也會大大增加。

最後,需要加強飲水和食物的消毒。EV71和其他一些腸道病毒不怕酸,胃酸無法殺掉它們,所以當水源被污染後就比較容易出現大的腸道傳染病流行。

家長須注意

防治EV71感染,家長們需注意做到以下幾點:

1. 若非必要,在腸病毒好發季節,盡可能減少出入公共場所,尤其是已經爆發感染的疫區;

2. 加強孩子個人衛生。勤洗手,定期使用肥皂、84消毒液對日常用品、玩具、尿布消毒,奶具、餐具要煮沸消毒。將衣被陽光暴曬,室內保持通風。

3. 注意飲食衛生。不喝生水、不吃生冷食物。哺乳的母親要勤洗澡換衣,餵奶前要清洗奶頭。

4. 家中有人感染腸道病毒時,應予適當隔離以減少傳染機會。

5. 孩子一旦出現發燒、皮疹等症狀,切記盡快到正規醫院就診。孩子患病後應暫停去幼兒園或學校,避免傳染給他人。

6、雞傳染性腦脊髓炎是一種什麼病?

本病是一種以侵害雛雞為主的病毒性傳染病,其主要特徵是病雛運動失調和震顫(特別是頭、頸部),故最早稱本病為「流行性震顫」。

病原體是屬於RNA病毒科腸病毒屬的禽傳染性腦脊髓炎病毒,其對氯仿、乙醚、酸、胰蛋白酶等均有抵抗力,對冰凍和乾燥的抵抗力較強,病毒在糞便中能存活4周以上。病毒的自然宿主為雞、火雞、野雞和鵪鶉等。一旦發病,病毒在環境中很難消除。

(1)流行特點

本病主要感染3周齡以內的幼雞。本病的傳播性極高,可垂直傳播和水平傳播。病雞和帶毒雞通過糞便大量向外排毒,水平傳播主要通過消化道侵入易感雞,使之感染發病;直至感染後3~4周內所產的蛋均帶毒,入孵則有死胚和帶毒雛。有的雛雞在出殼不久即出現臨床症狀。一般的雛雞發病為10%~20%,最高達60%以上,死亡率平均為10%左右,有的可超過50%。成雞感染一般不表現症狀,僅為短時間(2周左右)的減蛋,而後恢復正常。耐過的成雞可產生長期的免疫力,且可經種蛋傳遞給雛雞,雛雞的母源抗體可維持6周左右,這種雛雞在易感期內獲得一定的保護力。

本病一年四季均可發生,主要發生於冬春季。

(2)臨床症狀

病的潛伏期在接觸感染的雞最少為11天,經胚胎傳遞的雞為1~7天。被感染的胚雖不會馬上死亡,但生長緩慢、胚胎麻痹,肌肉萎縮無力,80%的胚不能啄破卵殼而死亡。自然暴發多見於1~2周齡的雛雞。病初表現精神不振,爾後發生漸進性運動失調,嚴重的病雞不能起立或站立,有的不願行動或以飛節著地行走;頭頸呈陣發性震顫,有的還出現晶狀體渾濁或瞳孔反射消失;病雛始終有食慾,但因不能行走與站立,飲食不便,往往被踩死或衰竭死亡,病程一般5~7天,若精心護理病程可延長,促使部分雞康復。成雞感染後僅見到1~2周減蛋,常不為人注意。

(3)剖檢變化

病理剖檢沒有特徵性變化,肉眼病變只有腺胃的肌肉層有一種白色小病灶,成年雞看不到任何損害。有的病例可見到神經組織腫脹和變性。

(4)實驗室診斷

根據疾病僅發生於3周齡以下雛雞,無明顯肉眼病變而震顫和運動失調為主要症狀,以及葯物防治無效等,可以做出初步診斷。確診須進行實驗室試驗。

①瓊擴試驗

用禽腦脊髓炎抗原測定發病中後期雞血清中抗體,若抗原與血清孔間出現清晰可見的沉澱線(有時血清效價較高),可判為陽性。

②雛雞接種試驗

取被檢病雞的腦製成懸液,加雙抗處理後接種健康易感雛雞腦內,若在10天後出現與病雞相同症狀,可做出診斷。

③雞胚接種

將病雛腦製成懸液,加雙抗處理,接種5~7日齡易感雞胚(應無本病病原)卵黃囊,繼續孵化出雛,該試驗雛如在10日齡內出現腦脊髓炎症狀,即可做出診斷。

7、傳染性腦脊髓炎有什麼流行特點?

禽傳染性腦脊髓炎,俗稱流行性震顫,是一種侵害幼雞的病毒性傳染病,以共濟失調和頭頸部震顫為特徵。

該病可自然感染雞、雉、鵪鶉和火雞,各種日齡均可感染,但一般只在雛禽才有明顯的症狀。該病有很強的傳染性,雞只感染後通過糞便向外排毒時間約5~10天,加之該病毒對環境的抵抗力很強,通過直接或間接的接觸使傳染保持很長時間。墊料等污染物是同欄雞與雞之間、雞欄與雞欄之間、雞舍與雞舍之間傳播的主要傳染源,也可把感染引入有易感雞群的其他雞場。有資料認為,產蛋母雞感染後20天內所產的種蛋內均帶有病毒,一些孵出的雛雞將在1~20天內陸續出現典型的臨床症狀。

本病無明顯的季節性,一年四季均可發生。在日齡不同的多批次種雞共存的雞場,孵出的雛雞一般不易發生本病。

與在臨床上具有腦脊髓炎的傳染病是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