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關於狂犬病,高手來!
如果肯定是被狂犬咬傷的話,據統計大約有5%左右的狂犬病患者,潛伏期超過12個月。所以,世界衛生組織建議,被狂犬咬傷數月後的病人,應該進行救治免疫接種程序。
狂犬病被醫學界稱為是只可預防,不可治療的疾病。原因是狂犬病一旦發生,就是100%死亡。狂犬病毒大量存在於狂犬的唾液中,研究發現,當人被狂犬咬傷以後,狂犬病毒首先在傷口周圍繁殖,並侵入周圍神經組織,然後每天以8~22mm的速度沿外周神經向中樞神經系統進犯。狂犬病毒進入中樞神經系統以後,狂犬病的臨床症狀便逐漸表現出來。狂犬病的潛伏期,相差懸殊,短的10天半月,長的可達數年。潛伏期的長短取決於機體的抵抗力強弱、進入人體內病毒的數量多少和病毒的毒力大小,以及咬傷部位、傷口深淺等因素。
李霆:從你敘述的情況看,你的朋友不是被狂犬咬傷,如果那隻狗是狂犬,應該早就發病了,我的回答如果你不能充分相信,那麼你可以建議你的朋友到當地的疾控中心去那裡有專家可以給你詳細解答。
2、關於狂犬病
3、為什麼攜帶狂犬病的動物咬人過後10天內會死啊?
不是攜帶狂犬病的動物咬人10天會死,而是說,動物從有傳染性算起,10日必然死亡/瀕死。假如一隻狗咬人後10天還活的好好的,大吃大喝活潑正常,就確定咬人時不可能有傳染性,被咬傷者就是百分之百排除感染風險。
原理如下:
狂犬病毒是嗜神經病毒,與艾滋病乙肝病毒等有顯著區別。
無論貓狗還是人,被其他瘋動物咬傷感染狂犬病毒後,病毒會首先在局部肌肉細胞內做少量停留復制,然後感染神經元,沿著外周神經系統逐漸上行,此期間病毒只在神經組織內,不進入血液循環,也不進入其他體液中,沒有傳染性。這一階段稱為潛伏期,狂犬病毒在貓狗體內潛伏期通常數周,極限不超過半年。
只有當病毒進入中樞神經系統後,才開始大量繁殖,繁殖出來的病毒才會從大腦進入唾液腺,此時才有傳染性,而這種腦脊髓炎發作的動物,從有傳染性算起,3-5天內必然出現食慾精神不振等各種飼主能感覺到的異常,5-7天內必然出現各種外人一眼就看出來的明顯異常,10日內必然死亡或瀕死。
因此,肇事動物5日後還一切正常,可實際排除感染風險,7日後還沒有異常,就確定排除感染風險,10日還沒有死亡或瀕死,可以絕對排除感染風險。
4、被狗咬傷後,可能會出現什麼症狀?
狂犬病,人和各種動物都可感染,其病原是狂犬病病毒。病犬主要表現狂躁不安和意識紊亂,攻擊人畜,最後發生麻痹而死亡,因此又稱瘋狗病。
狂犬病病毒主要存在於病畜的腦組織及脊髓中。病犬的唾液腺和唾液中也有大量病毒,並隨唾液向體外排出。病犬出現臨床症狀前的10~15天,至症狀消失後的6~7個月內,唾液中都可含有病毒,因此,當動物被病畜咬傷後,就可感染發病。有些外表健康的犬、貓,其唾液中也可含有病毒,當它們舔人或其他動物,或與人生活在一起時,也可使人感染發病。除此之外,很多野生動物,如狼、狐、鹿、蝙蝠等感染本病後,不僅可發病死亡,而且還可擴大傳播。如有些品種的蝙蝠,感染狂犬病病毒後,它們經常襲擊人畜,使之感染發病。呼吸道分泌物及尿液污染的空氣,也可引起人畜的呼吸道感染。野生動物可因扒食病屍而經消化道感染。由此可見,狂犬病的感染途徑不像過去既認為的只是通過咬傷感染。
[診斷要點]
(1)流行特點:本病通常以散發的形式,即發生單個病例為多,大多數有被瘋病動物咬傷的病史:一般春夏發病較多,這與犬的性活動有關。
(2)臨床特徵:病犬表現狂暴不安和意識紊亂。病初主要表現精神沉鬱,舉動反常,如不聽呼喚,喜藏暗處,出現異嗜,好食碎石、木塊、泥土等物,病犬常以舌舔咬傷處。不久,即狂暴不安,攻擊人畜,常無目的地奔走。外觀病犬逐漸消瘦,下頜下垂,尾下垂並夾於兩後肢之間。聲音嘶啞,流涎增多,吞咽困難。後期,病犬出現麻痹症狀,行走困難,最後終因全身衰竭和呼吸麻痹而死。具有上述典型症狀的病例,結合有被咬傷的病史,可作出初步診斷。但是咬人的不一定都是狂犬病犬,也確實存在著相當數量的無臨床症狀的帶毒犬及呈現臨床症狀前就向外排毒的犬。所以,對咬過人、畜的可疑病犬,不應立即打死,應將其捕獲,至少隔離觀察兩周,如兩周內不呈現病犬症. 狀,證明不是狂犬病,可以解除隔離,如出現臨床症狀,最好待其自然死亡後,進行剖檢,如見胃內空虛或充滿異物,胃粘膜發炎明顯,而其他臟器無特異性變化,則應採取犬腦,送化驗室作特異性檢查,如神經細胞內的內基氏小體檢查、熒光抗體或酶聯免疫吸附試驗(ELISA),以查明腦組織中是否存在狂犬病病毒。也可將腦組織懸浮液接種給家兔或小白鼠,作出確診。
[防治措施]
第一,家養的犬,應定期進行預防接種。目前我國生產的狂犬病疫苗有兩種,即狂犬病疫苗與狂犬病弱毒細胞凍干苗。狂犬病疫苗,犬的用量是:體重4千克以下的3毫升,4千克以上的5毫升。被病犬咬傷的動物,應立即緊急預防接種,在這種情況下,只注射1次疫苗是不夠的,應以3~5個月的間隔注射兩次。注射疫苗的犬可獲半年的免疫期。另一種疫苗是狂犬病弱毒細胞凍干苗。使用前,應以滅菌的注射用水或生理鹽水按瓶簽規定的量稀釋,搖勻後,不論大小,每犬一律皮下或肌肉注射1毫升,可獲1年的免疫期。無論注射哪種疫苗的犬,一般無不良反應,有時在注射局部出現腫脹,很快即可消失。但此兩種疫苗對體弱、臨產或產後的母犬及幼齡犬都不宜注射。注射後?日內的犬,應避免過度訓練,並注意觀察其健康狀況。也可注射犬五聯疫苗(其中含有狂犬病疫苗)。
第二,要加強檢疫。未注疫苗的犬入境時,除加強隔離觀察外,必須及時補注疫苗,否則禁止入境。對無人飼養的野犬及其他野生動物,.尤其是本病疫區的野犬,應撲殺。
第三,對已出現臨床症狀的病犬及病畜應立即撲殺,不宜治療。屍體應深埋,不準食用。 對新咬傷的犬,要及時治療。其治療效果取決於治療的時間及對局部處理是否徹底。在咬傷的當時,先讓局部出血,再用肥皂水充分沖洗創口,以排除局部組織內的病毒,後用 o.1%升汞液或酒精、碘酒等處理。如有狂犬病免疫血清,在創口周圍分點注射(用量為每千克體重按L 5毫升計算,最好在咬傷後72小時內注完)更好。如無血清,應及時用疫苗進行緊急預防接種。
第四,對咬傷的人,應迅速以20%肥皂水沖洗傷口,並用 3%碘酒處理,還要及時接種狂犬病疫苗(第一、三、七、十四、三十天各注射1次,至第四十及五十天再加強注射1次),常可取得防治效果。
一旦被貓咬傷或抓傷,要立即對傷口用2%碘酒消毒處理,視情況服用抗生素。如果情況不穩定,應盡早去醫院診治。發展成貓抓病,病程就會延長,須在醫生的指導下精心治療。養貓的孩子還容易患上弓形體病,這是由於貓的糞便中含有一種叫弓形體的卵囊,當人吃了被這種卵囊污染的水源和食物後,便會出現發熱、四肢無力、肌肉酸痛、肝脾腫大、黃疸等病症
眼下正是狂犬病的高發季節,醫生提醒,被貓咬傷也可能感染狂犬病,因此市民千萬不能大意。
狗、貓、老鼠屬於一個上下傳染鏈,
如果發病的狂犬咬過貓,而被咬的貓又咬了老鼠,那麼狂犬病毒就會在3種動物之間傳播,而一旦感染了狂犬病的貓或者老鼠攻擊人類,哪怕只有一道輕輕的抓痕,同樣可以讓人感染狂犬病。
因此,醫生提醒說,如果有人被貓咬或抓傷,應馬上採取3步緊急應對措施:
第一步:沖洗傷口。要馬上用流動的水沖洗傷口,盡可能把病毒沖走,把血擠出去。如果有條件,最好用20%的肥皂水進行沖洗,連續沖上20分鍾-30分鍾。接著用碘酒消毒,再用酒精洗掉碘酒,如此反復3次。
第二步:馬上到當地防疫部門注射疫苗,絕不能拖幾天才去注射。狂犬病潛伏期短的10天左右就發病,長的則可能要好幾年。
第三步:如果傷口被咬得嚴重,一定要注射抗病毒血清,與疫苗同時使用。抗病毒血清必須在醫生的指導下先試針。
5、被狗咬過了二十多天才去打疫苗,一個月打了五針。針打完了現在身體有頭痛,腳麻,興奮,咽喉痛這是不是...
咽喉痛應該不屬於狂犬病的症狀。狂犬病最初症狀是發熱,傷口部位常有疼痛或有異常或原因不明的顫痛、刺痛或灼痛感(感覺異常)。
隨著病毒在中樞神經系統的擴散,發展為致死的進行性腦脊髓炎。
然後可能出現以下兩種情況。狂躁性狂犬病患者的症狀是機能亢進,躁動,恐水,有時還怕風。數日後患者因心跳呼吸衰竭而死亡。
早癱性狂犬病約占人類死亡病例總數的30%。與狂躁性狂犬病相比,其病程不那麼劇烈,且通常較長。從咬傷或抓傷部位開始,肌肉逐漸麻痹。然後患者漸漸陷入昏迷,最後死亡。早癱性狂犬病往往遭誤診,造成狂犬病低報現象。
你最好去醫院看一下。有可能是疫苗注射反應或其他疾病。
6、被狗咬了
狂犬病 英文 :RABIES
狂犬病,又稱瘋狗病、恐水症。是由狂犬病病毒引起的一種人和所有溫血動物(人、犬、貓等)的一種直接接觸性傳染病。人一旦被含有狂犬病病毒的犬咬傷,有30-70%的幾率感染,一旦發病其死亡率是百分之百。所以做為寵物的犬一定要注意狂犬病的免疫。患有狂犬病病犬的臨床表現極度興奮、狂燥、流涎和意識喪失,最終全身麻痹死亡。
症狀與診斷
狂犬病即瘋狗症,又名恐水症,是一種侵害中樞神經系統的急性病毒性傳染病,所有溫血動物包括人類,都可能被感染。它多由染病的動物咬人而得。一般認為口邊出白色泡沫的瘋狗咬到傳染,其實貓,白鼬,浣熊,臭鼬,狐狸或蝙蝠也可能患病並傳染。患病的動物經常變得非常野蠻,在唾液里的病毒從咬破的傷口進入下一個病人。
狂犬病從一個人傳到另外一個人極為少見,患狂犬病的人類患者多數會發病身亡,在1971年有1個痊癒的病例。2004年在美國一個未診斷為狂犬病的患者過世之後捐獻內臟,獲得捐獻的三個人因狂犬病身亡。
發病
人受感染後並非全部發病,被病犬咬傷者約15~20%發病,被病狼咬傷者約50%發病,發病與否以及潛伏期的長短與下列因素有關:①咬傷的部位。咬傷頭、頸、手者發病較多,潛伏期較短;咬傷在下肢者則相反。②創傷程度。創傷大而深、有多處傷口者發病較多,潛伏期也較短。③局部處理情況。經過適當處理者發病較少,潛伏期較長。④衣著厚薄。咬傷處的衣著厚者發病較少,潛伏期較長。⑤應用腎上腺皮質激素及精神過度緊張(如懼怕得狂犬病),有時可誘發本病。狂犬病病毒對神經系統有強大的親和力,病毒進入人體後,主要沿神經系統傳播和擴散,病毒侵入人體後先在傷口的骨骼肌和神經中繁殖,這稱為局部少量繁殖期,此期可長可短,最短為72小時,最長可達數周、數月甚至更長。病毒在局部少量繁殖後即侵入神經末梢,沿周圍神經以每小時3mm的速度向中樞神經推進,到達脊髓後即大量繁殖,24小時後遍布整個神經系統。以後病毒又沿周圍神經向末梢傳播,最後到達許多組織器官,如唾液腺、味蕾、角膜、肌肉、皮膚等,由於頭、面、頸、手等部位神經比較豐富,病毒易於繁殖,再加上離中樞神經較近,故這些部位被咬傷後發病者較多,潛伏期也較短;傷勢越嚴重,也越容易發病。病毒在中樞神經中主要侵犯迷走神經核、舌咽神經核和舌下神經核等。這些神經核主要支配吞咽肌和呼吸肌,受到狂犬病病毒侵犯後,就處於高度興奮狀態,當飲水時,聽到流水聲,受到音響、吹風和亮光等刺激時,即可使吞咽肌和呼吸肌發生痙攣,引起吞咽和呼吸困難。若病毒主要侵犯延髓、脊髓時,則臨床上不表現痙攣,而表現為各種麻痹(癱瘓型),但比較少見。
病理變化和臨床表現
與一般病毒性腦炎相似,最特異和具有診斷意義的變化是有內格里氏小體 (存在於80%狂犬病患者的神經細胞胞漿中的一種嗜酸性包涵體),圓形或橢圓形,大小約3~10μm,邊緣整齊,內有1~2個狀似細胞核的小點。最常見於大腦海馬的錐體細胞及小腦的普爾基涅氏細胞中。內格里氏小體現已證實為病毒的集落,電子顯微鏡下可見小體內含有桿狀的病毒顆粒。如果在人腦或動物腦細胞中發現這種小體,就可以確診。
臨床分期和表現
狂犬病的臨床表現可分為四期。
1、潛伏期:(平均約4-6周,最短和最長的范圍可達10天-8個月),根據個人體質不同潛伏期的時間從幾天到數年不等,在潛伏期中感染者沒有任何症狀。
2、前驅期:感染者開始出現全身不適、發燒、疲倦、不安、被咬部位疼痛、感覺異常等症狀。
3、興奮期:人類:患者各種症狀達到頂峰,出現精神緊張、全身痙攣、幻覺、譫妄、怕光怕聲怕水怕風等症狀因此狂犬病又被稱為恐水症,患者常常因為咽喉部的痙攣而窒息身亡。
4、昏迷期:如果患者能夠渡過興奮期而僥幸活下來,就會進入昏迷期,本期患者深度昏迷,但狂犬病的各種症狀均不再明顯,大多數進入此期的患者最終衰竭而死。
症狀 本病潛伏期10天至1年以上,最長可達6年,十多年的沒有證據,一般為20~90天。臨床分兩型,興奮型(典型)最常見,癱瘓型偶見。興奮型又分前驅期、興奮期和麻痹期,前驅期持續1~4日,主要表現為局部感覺異常,在已癒合的傷口附近及其神經通路上有麻、癢或疼痛感,其遠端可有間歇性放射刺痛,四肢有蟻走感,同時常出現全身症狀,如低熱、頭痛、乏力、煩躁、恐懼不安等,繼之對聲、光、風等刺激敏感而有咽喉發緊。興奮期持續1~3日,主要表現為怕水、怕風、怕聲、怕光和興奮不安,恐怖異常,最典型的症狀為恐水:飲水、聞流水聲甚至談到飲水都可誘發嚴重的咽肌痙攣,因此常渴極而不敢飲,飲後亦無法下咽。微風、音響、觸摸等亦可引起咽肌痙攣。痙攣嚴重者可伴呼吸肌痙攣而發生呼吸困難,甚至全身抽搐。植物神經系統功能亦亢進,表現為大汗、心率增快、血壓升高、唾液分泌增加。因不能飲水且多汗故常有脫水。體溫常升高至38~40℃。神志大多清晰,偶可出現精神失常、譫妄、幻聽等,但咬人者少見。麻痹期持續6~18小時。患者漸趨安靜,痙攣發作停止,出現各種癱瘓,其中以肢體癱瘓較為多見。亦可有眼肌、面肌及咀嚼肌癱瘓,表現為眼球運動障礙、下頜下垂、口流唾液,同時亦可有失音、感覺減退、反射消失、瞳孔散大、呼吸微弱或不規則、昏迷,常因呼吸和循環衰竭而迅速死亡。整個病程平均4日,一般不超過6日,超過10日者極少見。癱瘓型的前驅期同樣表現發熱、頭痛、全身不適及咬傷部位的感覺異常,繼之出現各種癱瘓,如肢體截癱、上行性脊髓癱瘓等,最後常死於呼吸肌麻痹,本型病程可較長,約7~10日。
診斷 若有被狂犬病動物(咬人時已發病或對其腦組織作病理檢查證實為狂犬病者;若咬人時未發病,則應捕獲後觀察10天,視其是否發病,又可取其腦組織作病理檢查)咬傷史及典型症狀(如恐水等)即可初步診斷。死後腦組織檢查(內格里氏小體陽性、狂犬病病毒抗原陽性或分離到狂犬病病毒)即可確診。應與類狂犬病性癔病及狂犬病疫苗接種後腦脊髓炎相鑒別。
對狂犬病的診斷可以通過臨床症狀或者實驗室檢驗。
1、臨床診斷:主要根據上面所述臨床症狀診斷。
2、實驗室診斷:腦組織內基小體檢驗;熒光免疫方法檢查抗體;分泌物動物接種實驗;血清學抗體檢查;逆轉錄PCR方法檢查病毒RNA。
病原體和傳播途徑
病原體
導致狂犬病的病原體是彈狀病毒科狂犬病病毒屬的狂犬病病毒RabiesVirus。完整的狂犬病病毒呈子彈形,長度大約為200納米左右直徑為70納米左右。整個病毒由最外層的脂質雙分子層外膜、結構蛋白外殼和負載遺傳信息的RNA分子構成。目前普遍認為狂犬病病毒有四個不同的血清型。狂犬病病毒抵抗力非常弱,在表面活性劑、甲醛、升汞、酸鹼環境下會很快死去,並且對熱和紫外線極其敏感。
狂犬病病毒是RNA病毒,屬彈狀病毒科,一端鈍圓,一端扁平,形同子彈。狂犬病病毒有兩種病毒株:一為能引起狂犬病的天然病毒株,毒力強,叫做自然病毒或街毒;一為經過兔腦多次傳代的病毒株,叫做固定毒。固定毒對人的致病力明顯減弱,但仍保持很好的抗原性,注入人體後可刺激抗體生成,故可用以制備疫苗。病毒的抵抗力不強,在56℃30分鍾或100℃2分鍾條件下即可滅活,但在4℃和0℃以下可分別保持活力達數周和數年。一般消毒方法,如日曬、紫外線、甲醛以及季胺類消毒劑(新潔爾滅等)均能將其殺滅,故被狂犬咬傷的傷口可用新潔爾滅沖洗。狂犬病病毒可在雞胚、鴨胚、乳鼠腦以及多種組織培養(如人二倍體細胞、地鼠腎細胞等)中生長,故可用這種方法從病人或病獸體內分離病毒和制備疫苗。所有溫血動物均可受染本病,但大多數地區的傳染源主要是病犬(約佔90%),病貓、病狼次之。在犬、貓狂犬病已經得到控制的地區,傳染源主要是野生動物,如西歐、北美的狐、臭鼬,中南美的吸血蝙蝠、食蟲蝙蝠等。病人傳染健康人的可能性很小,但其唾液中也含有少量病毒,故也應注意隔離。病犬、病狼等的唾液中含病毒較多,於發病前數日即有傳染性。病毒主要通過咬傷的傷口進入人體。也可通過皮膚損傷(抓傷、擦傷、凍裂等)和正常粘膜(口、鼻粘膜和眼結膜)而使人受染。病人和病獸的各組織和內臟中也含有病毒,故有可能通過屠宰動物或屍體解剖而感染本病。此外,被外表健康而唾液中帶有病毒的狗咬傷亦可患病。
病理
狂犬病病毒進入人體後首先侵染肌細胞,在肌細胞中渡過潛伏期,後通過肌細胞和神經細胞之間的乙醯膽鹼受體進入神經細胞,然後沿著相同的通路進入脊髓,進而入腦,並不延血液擴散。病毒在腦內感染海馬區、小腦、腦干乃至整個中樞神經系統,並在灰質大量復制,延神經下行到達唾液腺、角膜、鼻粘膜、肺、皮膚等部位。狂犬病病毒對宿主主要的損害來自內基小體,即為其廢棄的蛋白質外殼在細胞內聚集形成的嗜酸性顆粒,內基小體廣泛分布在患者的中樞神經細胞中,也是本疾病實驗室診斷的一個指標。
預防和治療
1、控制野生動物間的傳播;
2、通過投喂含口服狂犬疫苗的誘餌實現;
3、控制寵物間的傳播;
4、為寵物強制性接種狂犬疫苗;
5、對易感人群預防性免疫接種;
6、為易於接觸到狂犬病病毒的人群接種狂犬疫苗。
預防
重點是消滅犬狂犬病。家犬應進行登記,並接種狂犬病疫苗,捕殺野犬、病犬、病貓等。對捕殺的病犬、病貓應進行腦組織病理檢查以便確診。被肯定或可疑的患狂犬病動物或野獸咬傷後,傷口應及時以20%肥皂水或 0.1%新潔而滅(或其他季胺類葯物)徹底清洗。因肥皂水可中和季胺類葯物作用,故二者不可合用。沖洗後塗以75%酒精或2~3%碘酒。傷口不宜縫合。在咬人的動物未排除狂犬病之前或咬人動物已無法觀察時,病人應及時注射狂犬病疫苗。除被咬傷外,凡被可疑狂犬病動物吮舔、抓傷、擦傷過皮膚、粘膜者,也應接種疫苗。常用的狂犬病疫苗有四種:羊腦組織滅活疫苗(森普爾氏疫苗)、鴨胚疫苗、乳動物腦組織滅活疫苗及組織培養疫苗。前三者應用較久,均為最粗糙的生物製品,含有大量的非病毒抗原物質,能導致嚴重的甚至致死的並發症,如腦脊髓炎、腦膜炎等;其免疫原性低,故需注射較長時間。因此目前多主張應用組織培養疫苗,如地鼠腎疫苗、胎牛腎疫苗、雞胚細胞疫苗及人二倍體細胞疫苗等,其中以人二倍體細胞疫苗最好,不僅預防效果好,也無嚴重不良反應。若既往已接種過全程其他狂犬病疫苗,則僅需注射一次即可。中國目前生產的地鼠腎疫苗與之相似,值得廣泛應用。如果咬傷嚴重,有多處傷口或傷口在頭、面、頸、手指者,在接種疫苗同時應注射抗狂犬病血清。因免疫血清能中和游離病毒,也能減少細胞內病毒繁殖擴散的速度,使潛伏期延長,爭取自動抗體產生的時間,從而提高疫苗療效。應用抗狂犬病血清後可抑制自動抗體的效價和延緩其產生的時間,這可用加強注射方法來解決。抗狂犬病血清注射的方法是一半肌肉注射,一半傷口周圍浸潤注射。注射應於感染後48小時內進行。對與狂犬病病毒、病獸或病人接觸機會較多的人員應進行感染前預防接種。
用滅活或改良的活毒狂犬疫苗免疫可預防狂犬病,其免疫程序是,活苗3-4月齡的犬首次免疫,一歲時再次免疫,然後每隔2-3年免疫一次。滅活苗在3-4月齡犬首免後,二免在首免後3-4周進行、二免後每隔一年免疫一次。
暴露後預防性處理
用3%-5%肥皂水或0.1%新潔爾滅或再用清水充分洗滌,較深傷口沖洗時,用注射器伸入傷口深部進行灌注清洗,做到全面徹底。再用75%乙醇消毒,繼之用濃碘酊塗擦。局部傷口處理愈早愈好,即使延遲1-2天甚至3-4天也不應忽視局部處理,此時如果傷口已結痂,也應將結痂去掉後按上法處理;接種狂犬疫苗和在傷口附近浸潤注射狂犬病病毒免疫血清。
狂犬症狀
症狀:本病的潛伏期長短不一,一般為15天,長者可達數月或數年以上根據WHO驗證,最長潛伏期間為6年,潛伏期的長短和感染的毒力、濃度、免疫力高低、部位等有關。
臨床表現分兩型:一是狂暴型,二是麻痹型。
狂暴型:分三期,前驅期、興奮期和麻痹期。
前驅期表現精神沉鬱、怕光喜暗,反應遲鈍,不聽主人呼喚,不願接觸人,食慾反常,喜咬吃異物,吞咽伸頸困難,唾液增多,後驅無力,瞳孔散大。此期時間一般1-2天。前驅期後即進入興奮期,表現為狂暴不安,主動攻擊人和其它動物,意識紊亂,喉肌麻痹。狂暴之後出現沉鬱,表現疲勞不愛動,體力稍有恢復後,稍有外界刺激又可起立瘋狂,眼睛斜視,自咬四肢及後軀。該犬一旦走出家門,不認家,四處游盪,叫聲嘶啞,下頷麻痹,流涎。此種病犬對人及其它牲畜危害很大。一旦發現應立即通知有關部門處死。
麻痹期:以麻痹症狀為主,出現全身肌肉麻痹,起立困難,卧地不起、抽搐,舌脫出,流涎,最後呼吸中樞麻痹或衰竭死亡。
狂犬病知識問答
一、什麼是狂犬病?
狂犬病又稱恐水病,是由狂犬病毒引起的主要侵犯中樞神經系統的人畜共患的急性至死性傳染病。
二、狂犬病病毒的抵抗力如何?
一般說來,狂犬病毒的抵抗力並不強,可被日光、紫外線和超聲波所破壞。強鹼、強酸、高錳酸鉀和碘酒等都可使其死亡,在1%福爾馬林或70%酒精中很快死亡。乾燥後逐漸失去感染力。
對溫度作用較敏感,加熱至56℃時一小時,60℃時10-15分鍾,100℃時2分鍾均可使病毒完全死亡。但低溫卻是病毒的良好生存條件。在4℃時腦塊中的病毒可以保存幾個月,在-70℃時則於幾年之內,仍能保持其傳染特性。
大家一定要區別體外生存與空氣生存的區別,因狂犬病病毒為厭氧菌,接觸空氣則失去活性,唾液乾涸則死亡。體外生存時間指環境適當有培養基給病毒提供養分的情況下,不要混淆為空氣生存,在自然環境下,狂犬病病毒很快失去活性並死亡,所以,美國疾病預防中心說,狂犬病病毒無法從一個不是活體的感染。(也就是抓、舔、抓、,動物活性的直接接觸傷口或黏膜,至於由於沒有活性的物體(食品、器皿、等等)沾染病毒,再傳給活人還沒有這樣的病歷。
三、狂犬病的病毒有幾種類型?
狂犬病的病毒有幾兩種類型:
1.從病人及有病的動物中分離出的狂犬病毒,具有嗜神經、嗜唾液腺的特點,可使人或動物患狂犬病。其症狀以瘋狂為主,稱為狂躁型狂犬病。
2.從中南美洲的蝙蝠分離出的狂犬病毒,感染了人和動物以後,可以患狂犬病。但其症狀以癱瘓為主。稱為癱瘓型狂犬病。這種病毒的特點是即嗜神經,又嗜內臟,侵犯力比較弱。但可借空氣傳播,在腦內形成內基氏小體不典型。
四、狂犬病的傳染源有哪些?
狂犬病的傳染源有兩種。
1.患狂犬病的動物及得狂犬病的人
溫血動物都可感染狂犬病,但敏感程度不一,哺乳類動物最為敏感。在自然界中狂犬病曾見於家犬,野犬、貓,狼、狐狸、豺,獾、豬、牛、羊、馬,駱駝、熊、鹿、象、野兔、松鼠、鼬鼠、蝙蝠等動物。一切冷血動物如魚、蛙、龜等可以抵抗狂犬病毒的感染。
在患狂犬病的人中,在其唾液中能分離到病毒,理論上人與人雖然可以感染,但由人傳染給人的病例很少見到,世界上僅僅6例移植器官而導致的人與人感染,除此之外,沒有任何一例人與人感染的有確鑿證據的例子。所以,人與人不易感,
2.帶有狂犬病毒的"健康"狗及動物
世界衛生組織及中國疾病預防中心,已經承認,健康的動物不帶毒,更沒有可能咬人動物沒有死而人死,那些已經被證明沒有任何科學依據。如果狗不是在發病期間或即將在10天內發病,其唾液中沒有病毒,也不會感染你。
五、為什麼狗是狂犬病流行的主要傳染源?
因為世界各地都有養狗的習慣,在動物中,狗與人的接觸最為密切。加之狗的流動性大,還具有咬人行為特點,所以狗就成了狂犬病流行中的主要環節。據統計,人被各種動物咬傷患狂犬病的比例為:被狗咬傷佔80.07%,被貓咬傷者佔9.25%,被狼咬傷佔0.64%,被狐狸咬傷佔0.03%,被農畜咬傷佔0.64%。其中狗占的比例最高,對狂犬病也最易感,所以說,狗是最主要的傳染源。
六、狂犬病有哪些傳染方式?
狂犬病有下列三種傳染方式:
1.被狗或其他動物咬傷或抓傷皮膚或被其舔粘膜而感染。狂犬病毒通過傷口和粘膜侵入神經而發病。這是主要的傳染方式。
2.宰殺或剝皮當中不慎刺傷手部感染發病。據統計86例狂犬病人中,被咬傷者78人,宰殺狗剝皮刺傷手感染者8人。
3.經消化道感染。得狂犬病死的動物,被埋入地下,冬天被凍,被野狗或其他動物扒出,將肉吃掉,感染而得狂犬病。
還是一種是特殊的在實驗室環境下才能導致的感染,就是實驗室病毒濃度特別高的時候可能有氣霧、飛末感染。
八、哪些人容易被感染狂犬病?
人一般都容易感染狂犬病,但是不同的人群感染的機會也不同。男性比女性多,14歲以下者多,約占總數的52%。在14歲以下人群中,男女比例為2.37:1。男高於女的原因,一般認為男性好動,外出的機會多、被咬傷的機會也多。5--14歲這段年齡的少年兒童,尤其男孩,表現好動,愛玩狗,逗狗,也愛尋釁,因此易被咬傷,這段年齡又稱"事端年齡",易患狂犬病。
九、被瘋狗和動物咬傷後,發病率的高低和哪些因素有關?
被瘋了的狗或其他動物咬傷後的發病率與如下的六個因素有關:
1.被咬傷的部位有關。在對1--14歲被咬兒童的流行中,咬傷部位的發病率為:頭部佔25.6%、上肢佔29.7%、軀干佔2.1%、下肢為27.8%,多處咬傷佔14.8%。頭部和四肢的發病率最高。
2.與被咬的先後有關。先被咬的比後被咬的發病的機會多,可能與被感染的病毒量多少有關。如某地一狂犬咬傷12人,其中先被咬傷的3人均發病死亡。
3.與傷口的深淺和傷口的數量有關。傷口深、傷口大和傷口數量多的發病率高。
4.與有無衣著有關。不穿衣服的發病最高;夏季穿單衣與冬季穿棉衣比,單衣的發病率高。這是因為沾有病毒的牙齒和唾液,經過衣服的擦拭後進入傷口減少了的緣固。
5.與傷口是否及時處理有關。傷口及時處理者,比不處理的發病率有明顯降低。
6.與注射疫苗有關。被咬當日及時注射狂犬疫苗,並按全程規定注射者發病率最低。
十三、狂犬病如何診斷與鑒別診斷?
前驅期症狀不太明顯時,一般不易診斷。詢問有無咬傷史,或傷口處有無異常感覺可幫助診斷。若有典型的怕水或咽部痙攣,則是不難診斷的。
在診斷中需與其他疾病鑒別的有:
(1)狂犬恐怖症:這些病人常是有狂犬病知識或是看見過狂犬病病人發作的人。這種人對狂犬病十分恐怖,有咬傷部位的疼痛感面產生精神恐怖症狀。但這種病人無有低燒,也沒有遇水咽喉肌肉真正的痙攣,沒有恐水現象。
(2)破傷風:兩者的症狀有相似處,但破傷風潛伏期短,為6-14天,有外傷史。出現牙關緊閉,角弓反張及長時間的強直性全身痙攣等典型症狀,而狂犬病以局部痙攣為主,持續時間也短。
(3)腦膜炎、腦炎,常易與狂犬病前驅的症狀相混淆。但無有咬傷史,精神狀態出現遲鈍、嗜睡,昏迷及驚厥等,與狂犬病的神志清楚、恐慌不安等症狀不同。此外,狂犬病還應與脊髓灰質炎、中樞神經葯物中毒、尿毒症等相區別。
十六、被瘋動物咬傷的傷口怎樣處置?
為了防止瘋動物唾沫中的狂犬病毒沾染傷口,進入機體造成感染,提倡用肥皂水反復洗滌傷口,並壓擠出血;也可用其他消毒液,如40%-70%酒精或醋、白酒洗滌,或直接用水大量沖洗傷口,因狂犬病毒不耐強酸、強鹼及高溫,56℃15分鍾,60℃5分鍾,100℃2分鍾即被殺死,被瘋動物撕裂的衣物,應及時更換煮沸,以防止再接觸皮膚或粘膜發生"非咬傷性接觸感染"。打死的瘋動物,嚴禁剝皮吃肉,應及時焚燒,防止野動物刨土啃屍,污染環境。
狂犬病潛伏期
任何傳染病被細菌或病毒感染後,都要經過一段時間才發病,潛伏期間人沒有任何症狀,這段時間就叫潛伏期。
狂犬病的潛伏期波動最大,可從6天、12天到1年或5年以上,一般是2周到3個月內發病,99%在1年內發病,1%在1年以上發病,但實際上超過1年半都已經是十分罕見的,經考證最長的潛伏期為6年,WHO有實際驗證證明的是兩個6年的病歷,中國所謂極特殊的長達30年至40年的沒有任何確鑿的證據。
是否處於潛伏期?一般動物發狂犬病死亡的前一二周內(一般是五六天),它們的口腔分泌液(如口水)中才會帶病毒。所以,如果你被咬了,而狗在此後的二周內仍然正常,即沒有發生狂犬病而死亡,則你不會被感染。
如果可能處於潛伏期(如數月,數年),只要沒有發病,接種都有效,此時應使用變五針法進行接種,即當天、第三天分別在雙臂三角肌各注射一針疫苗,第七天注射一針疫苗(共五針)。只要人體能在病毒侵入到神經中樞之前產生足夠的抗體控制病毒的擴散,人就不會再發病了。所謂疫苗不是100%有效,是由於病毒在人體沒有產生足夠抗體之前就已經擴散到神經中樞,進而入腦,這個過程中人就會有發病的症狀了。一般狂犬咬傷後,人體受感染,入侵人體的病毒會度過一個潛伏期,一般為二周到三個月不等,才最終擴散到腦,從而使人發病,所以,只要在潛伏期內接種後,人體在病毒還沒擴散到腦之前產生了足夠多的抗體控制病毒,則人就不發病了。一般咬後及時接種,一周左右內人體就會產生大量抗體,第四針與第五針一般是加強作用,而病毒擴散一般需要二周到三個月不等(長短與咬傷部位,咬傷程度,病毒量與毒性強弱有直接關系,極少數人潛伏期可達二年以上),所以一般及時接種後,人就不會發病。
當然一般暴露後數年內(如二年以上)沒有發病,則一般不必再接種了,因為發病的可能性太小了。
7、被狗咬傷後,可能會出現什麼症狀
狂犬病,人和各種動物都可感染,其病原是狂犬病病毒。病犬主要表現狂躁不安和意識紊亂,攻擊人畜,最後發生麻痹而死亡,因此又稱瘋狗病。
狂犬病病毒主要存在於病畜的腦組織及脊髓中。病犬的唾液腺和唾液中也有大量病毒,並隨唾液向體外排出。病犬出現臨床症狀前的10~15天,至症狀消失後的6~7個月內,唾液中都可含有病毒,因此,當動物被病畜咬傷後,就可感染發病。有些外表健康的犬、貓,其唾液中也可含有病毒,當它們舔人或其他動物,或與人生活在一起時,也可使人感染發病。除此之外,很多野生動物,如狼、狐、鹿、蝙蝠等感染本病後,不僅可發病死亡,而且還可擴大傳播。如有些品種的蝙蝠,感染狂犬病病毒後,它們經常襲擊人畜,使之感染發病。呼吸道分泌物及尿液污染的空氣,也可引起人畜的呼吸道感染。野生動物可因扒食病屍而經消化道感染。由此可見,狂犬病的感染途徑不像過去既認為的只是通過咬傷感染。
[診斷要點]
(1)流行特點:本病通常以散發的形式,即發生單個病例為多,大多數有被瘋病動物咬傷的病史:一般春夏發病較多,這與犬的性活動有關。
(2)臨床特徵:病犬表現狂暴不安和意識紊亂。病初主要表現精神沉鬱,舉動反常,如不聽呼喚,喜藏暗處,出現異嗜,好食碎石、木塊、泥土等物,病犬常以舌舔咬傷處。不久,即狂暴不安,攻擊人畜,常無目的地奔走。外觀病犬逐漸消瘦,下頜下垂,尾下垂並夾於兩後肢之間。聲音嘶啞,流涎增多,吞咽困難。後期,病犬出現麻痹症狀,行走困難,最後終因全身衰竭和呼吸麻痹而死。具有上述典型症狀的病例,結合有被咬傷的病史,可作出初步診斷。但是咬人的不一定都是狂犬病犬,也確實存在著相當數量的無臨床症狀的帶毒犬及呈現臨床症狀前就向外排毒的犬。所以,對咬過人、畜的可疑病犬,不應立即打死,應將其捕獲,至少隔離觀察兩周,如兩周內不呈現病犬症. 狀,證明不是狂犬病,可以解除隔離,如出現臨床症狀,最好待其自然死亡後,進行剖檢,如見胃內空虛或充滿異物,胃粘膜發炎明顯,而其他臟器無特異性變化,則應採取犬腦,送化驗室作特異性檢查,如神經細胞內的內基氏小體檢查、熒光抗體或酶聯免疫吸附試驗(ELISA),以查明腦組織中是否存在狂犬病病毒。也可將腦組織懸浮液接種給家兔或小白鼠,作出確診。
[防治措施]
第一,家養的犬,應定期進行預防接種。目前我國生產的狂犬病疫苗有兩種,即狂犬病疫苗與狂犬病弱毒細胞凍干苗。狂犬病疫苗,犬的用量是:體重4千克以下的3毫升,4千克以上的5毫升。被病犬咬傷的動物,應立即緊急預防接種,在這種情況下,只注射1次疫苗是不夠的,應以3~5個月的間隔注射兩次。注射疫苗的犬可獲半年的免疫期。另一種疫苗是狂犬病弱毒細胞凍干苗。使用前,應以滅菌的注射用水或生理鹽水按瓶簽規定的量稀釋,搖勻後,不論大小,每犬一律皮下或肌肉注射1毫升,可獲1年的免疫期。無論注射哪種疫苗的犬,一般無不良反應,有時在注射局部出現腫脹,很快即可消失。但此兩種疫苗對體弱、臨產或產後的母犬及幼齡犬都不宜注射。注射後?日內的犬,應避免過度訓練,並注意觀察其健康狀況。也可注射犬五聯疫苗(其中含有狂犬病疫苗)。
第二,要加強檢疫。未注疫苗的犬入境時,除加強隔離觀察外,必須及時補注疫苗,否則禁止入境。對無人飼養的野犬及其他野生動物,.尤其是本病疫區的野犬,應撲殺。
第三,對已出現臨床症狀的病犬及病畜應立即撲殺,不宜治療。屍體應深埋,不準食用。 對新咬傷的犬,要及時治療。其治療效果取決於治療的時間及對局部處理是否徹底。在咬傷的當時,先讓局部出血,再用肥皂水充分沖洗創口,以排除局部組織內的病毒,後用 o.1%升汞液或酒精、碘酒等處理。如有狂犬病免疫血清,在創口周圍分點注射(用量為每千克體重按L 5毫升計算,最好在咬傷後72小時內注完)更好。如無血清,應及時用疫苗進行緊急預防接種。
第四,對咬傷的人,應迅速以20%肥皂水沖洗傷口,並用 3%碘酒處理,還要及時接種狂犬病疫苗(第一、三、七、十四、三十天各注射1次,至第四十及五十天再加強注射1次),常可取得防治效果。
一旦被貓咬傷或抓傷,要立即對傷口用2%碘酒消毒處理,視情況服用抗生素。如果情況不穩定,應盡早去醫院診治。發展成貓抓病,病程就會延長,須在醫生的指導下精心治療。養貓的孩子還容易患上弓形體病,這是由於貓的糞便中含有一種叫弓形體的卵囊,當人吃了被這種卵囊污染的水源和食物後,便會出現發熱、四肢無力、肌肉酸痛、肝脾腫大、黃疸等病症
眼下正是狂犬病的高發季節,醫生提醒,被貓咬傷也可能感染狂犬病,因此市民千萬不能大意。
狗、貓、老鼠屬於一個上下傳染鏈,
如果發病的狂犬咬過貓,而被咬的貓又咬了老鼠,那麼狂犬病毒就會在3種動物之間傳播,而一旦感染了狂犬病的貓或者老鼠攻擊人類,哪怕只有一道輕輕的抓痕,同樣可以讓人感染狂犬病。
因此,醫生提醒說,如果有人被貓咬或抓傷,應馬上採取3步緊急應對措施:
第一步:沖洗傷口。要馬上用流動的水沖洗傷口,盡可能把病毒沖走,把血擠出去。如果有條件,最好用20%的肥皂水進行沖洗,連續沖上20分鍾-30分鍾。接著用碘酒消毒,再用酒精洗掉碘酒,如此反復3次。
第二步:馬上到當地防疫部門注射疫苗,絕不能拖幾天才去注射。狂犬病潛伏期短的10天左右就發病,長的則可能要好幾年。
第三步:如果傷口被咬得嚴重,一定要注射抗病毒血清,與疫苗同時使用。抗病毒血清必須在醫生的指導下先試針。
8、狗咬了3個月後狗還健康活著會不會感染狂犬病
如果肇事後3個月,狗還健康活著,可以絕對排除被咬傷者感染風險。
狂犬病毒是嗜神經病毒,與艾滋病乙肝病毒等有顯著區別。
無論貓狗還是人,被其他瘋動物咬傷感染狂犬病毒後,病毒會首先在局部肌肉細胞內做少量停留復制,然後感染神經元,沿著外周神經系統逐漸上行,此期間病毒只在神經組織內,不進入血液循環,也不進入其他體液中,沒有傳染性。這一階段稱為潛伏期,狂犬病毒在貓狗體內潛伏期通常數周,極限不超過半年。
只有當病毒進入中樞神經系統後,才開始大量繁殖,繁殖出來的病毒才會從大腦進入唾液腺,此時才有傳染性,而這種腦脊髓炎發作的動物,從有傳染性算起,3-5天內必然出現食慾精神不振等各種飼主能感覺到的異常,5-7天內必然出現各種外人一眼就看出來的明顯異常,10日內必然死亡或瀕死。
9、急!我被狗咬了,會得腦炎嗎?
犬瘟不會傳染給人,咬了之後必須去醫院打針,就算小狗自身打了針,還是要預防,不能帶有僥幸心理。至於腦炎,雖然不會傳染給人,可被咬了就不知道了,最好去醫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