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脊髓炎 > 急性脊髓炎診斷原則

急性脊髓炎診斷原則

發布時間:2020-08-11 04:08:54

1、急性脊髓炎的治療原則是什麼?

急性脊髓炎是指各種自身免疫反應(多為感染後誘發,個別為疫苗接種後或隱源性原因)所致的急性橫貫性脊髓炎性改變,又稱急性橫貫性脊髓炎,是臨床上最常見的一種脊髓炎.
治療方法:
(1)皮質類固醇激素 急性期,可採用大劑量甲基潑尼松龍短程沖擊療法,連用3~5天,之後逐漸減量維持4~6周後停葯。
(2)免疫球蛋白 連用3~5天為1療程。
(3)B族維生素 有助於神經功能恢復。常用維生素B1、甲鈷胺肌肉注射。

2、如何治療脊髓炎

脊髓炎又叫急性脊髓炎,它的確切病因尚未明了,大部分是病毒感染導致的一種自身免疫反應,或者是中毒過敏等原因導致的脊髓的炎症。主要的病原有可能是流感病毒、帶狀皰疹病毒、狂犬病毒或者是脊髓灰質炎的病毒,還有一部分是肝炎病毒導致的急性脊髓炎,所以它的治療首先需要明確致病的具體原因,來針對性的進行處理。主要的治療的原則,第一可以使用一部分的激素進行靜滴,這種葯物是治療急性脊髓炎的常用葯物,第二可以使用一些脫水的葯物,比如說甘露醇等等,可以減輕脊椎炎的症狀,第三可以使用一些神經的保護劑,第四可以進行一些康復理療,進行按摩推拿等一系列的治療,來減輕脊髓炎的症狀。以上內容僅供參考,具體用葯、治療請以醫生面診指導為准。

3、急性脊髓炎的主要特徵是什麼?

急性脊髓炎的主要特徵表現為急性起病,起病時可有低熱、病變部位神經根痛,肢體麻木乏力和病變節段束帶感;亦可無其他任何症狀而直接發生癱瘓。大多在數小時或數日內出現受累平面以下運動障礙、感覺缺失及膀胱、直腸括約肌功能障礙,運動障礙早期為脊髓休克表現,一般持續2~4周後,肌張力逐漸增高,腱反射活躍,出現病理反射。脊髓損傷嚴重時,常導致屈肌張力增高,下肢任何部位的刺激或膀胱充盈,均可引起下肢屈曲反射和痙攣,伴有出汗、豎毛、尿便自動排出等症狀,稱為總體反射,常提示預後不良。隨著病情的恢復,感覺平面逐漸下降,但較運動功能的恢復慢且差。自主神經功能障礙早期表現為二便瀦留,後隨著脊髓功能的恢復,可形成反射性神經源性膀胱。

與急性脊髓炎診斷原則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