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脊髓炎 > 無菌性脊髓炎的治療和症狀

無菌性脊髓炎的治療和症狀

發布時間:2020-08-07 09:26:10

1、脊髓炎的一般治療是怎樣的?

治療原則
不同致病菌所致脊髓炎治療的方法不同。抗感染治療、增強免疫力,加強支持治療。
治療方針
合理抗感染治療及增強免疫力,並加強支持治療。
葯物治療
1.選擇合適的抗感染葯物。2.也可給予ATP、輔酶A、腺苷、胞二磷膽鹼等葯物,以促進神經功能的恢復。3.少量多次輸注健康人新鮮血漿也有助於提高患者的免疫功能,有益於預防感染和恢復。
收起
其他治療
1.急性期應卧床休息、給予富含熱量和維生素的飲食。2.勤翻身,保持皮膚清潔、乾燥,注意按摩受壓部位,防止壓瘡的發生。3.尿瀦留嚴重者需導尿,可留置無菌導尿管 ,以防膀胱攣縮。留置導尿期間要注意預防泌尿系感染。對排便困難者,應及時清潔灌腸,或選用緩瀉劑。
收起

2、請問脊髓炎有什麼症狀??

脊髓炎是一種非特異性炎症(非細菌亦非病毒)引起的脊髓白質脫髓鞘病變或壞死,表現為病損以下肢體癱瘓,感覺障礙及尿便障礙。發病以胸髓常見。臨床可分為三種:急性橫貫性脊髓炎,急性上升性脊髓炎和脫髓鞘性脊髓炎。其中急性上升性脊髓炎發展較快,可影響呼吸肌導致呼吸困難甚至死亡。治療方面:葯物治療,包括皮質類固醇激素,免疫求蛋白等,效果都較慢。早期康復治療對瘓肢功能恢復及改善預後有重要意義。治療這種病一定要有耐心 。

1.根據起病急緩大致可分為急性腰腿痛和慢性腰腿痛。

(1)急性腰腿痛:疼痛突然發生,多較劇烈。

(2)慢性腰腿痛:疼痛持續發生,多是程度較輕或時重時輕。

2.根據疼痛的性質分為鈍痛、酸痛、脹痛、麻痛、放射痛、牽涉痛、擴散痛、關聯痛、持續性痛、間歇性痛、陣發性痛等。

3.腰腿痛常見的原因

(1)急性或慢性損傷:腰部或腿部肌肉、筋膜、韌帶、椎間小關節的急性或慢性損傷、脊柱骨折或錯位、椎間盤損傷等。

(2)因退行性變:脊柱骨關節病、老年性骨質疏鬆症、椎間盤退行性變、椎管狹窄症等。

(3)先天性發育不良:脊柱隱性裂、椎體或附件畸形、脊柱滑脫症、髖關節畸形、股骨頭先天性發育畸形、膝骨骺分離、膝軟骨發育不全、膝關節屈曲畸形等。

(4)炎性變:脊柱結核、強直性脊柱炎、風濕性纖維組織炎或肌筋膜炎、類風濕性關節炎、骶髂關節炎、膝關節炎等。

(5)功能性缺陷:姿勢不良、妊娠、扁平足、下肢不等長或臀部肌力不足等。

(6)內臟疾病:泌尿及生殖器官疾病、肝病等。

(7)腫瘤:原發性骨腫瘤、轉移性骨腫瘤、神經腫瘤等。

(8)其他:過度肥胖、血液疾病、內分泌失調、精神因素、床褥的影響等。

3、脊髓炎症狀是什麼 脊髓炎如何治療

脊髓炎是由病毒、細菌、螺旋體、立克次體、寄生蟲、原蟲、支原體等病原體感染引起,或由感染所致的脊髓灰質或(和)白質的炎性病變,以下肢體癱瘓、感覺障礙和植物神經功能障礙為其臨床特徵。常見脊髓炎有化膿性脊髓炎、急性脊髓炎、急性播散性腦脊髓炎、亞急性壞死性脊髓炎、急性壞死出血性腦脊髓炎、小兒急性播散性腦脊髓炎、結核性脊髓炎等。
1、運動障礙:早期常見脊髓休克,表現截癱、肢體及張力低和腱反射消失,無病理征。休剋期多為2-4周或更長,脊髓損害嚴重、合並肺部及尿路感染並發症和褥瘡者較長。恢復期肌張力逐漸增高,腱反射亢進,出現病理征,肢體肌力由遠端逐漸恢復。
2、感覺障礙:病變節段以下所有感覺缺失,在感覺消失水平上緣可有感覺過敏區或束帶樣感覺異常,隨病情恢復感覺平面逐步下降,但較運動功能恢復慢。
3、自主神經功能障礙:早期尿便瀦流,無膀胱充盈感,呈無張力性神經源性膀胱,膀胱充盈過度出現充盈性尿失禁;隨著脊髓功能恢復,膀胱容量縮小,尿液充盈到300—400ml時自主排尿,稱為反射性神經源性膀胱。損害平面以下無汗或少汗、皮膚脫屑和水腫、支架鬆脆和角化過度。
4、臨床還表現與感染後脊髓炎相似,但進展較緩慢,病情常在1-3周內達到高峰。前區感染可不明顯,多為不完全橫貫性損害,表現一或雙側下肢無力或癱瘓,伴麻木感,感覺障礙水平不明顯或有兩個平面,並出現尿便障礙。

4、脊髓炎的最佳療法

脊髓炎有化膿性脊髓炎、急性脊髓炎、急性播散性腦脊髓炎、亞急性壞死性脊髓炎以及結核性的脊髓炎。不同的脊髓炎的治療方式也不一樣。一般治療的方法有:

一是急性期卧床休息、給予富含熱量和維生素的飲食。或給予ATP(三磷酸腺苷)、輔酶A、腺苷、胞二磷膽鹼等葯物,以促進神經功能的恢復。少量多次輸注健康人新鮮血漿有助於提高患者的免疫功能,有助於預防感染和恢復。

二是勤翻身,預防褥瘡,保持皮膚的干潔,注意按摩受壓部位,防止壓瘡的發生。然後尿瀦留嚴重者需導尿,可留置無菌導尿管,每3~4小時放尿1次,以防膀胱攣縮。留置導尿期間要注意預防泌尿系感染。對排便困難者,應及時清潔灌腸,或選用緩瀉類的葯物。

5、脊髓炎怎麼治才好

脊髓炎是由病毒、細菌、螺旋體、立克次體、寄生蟲、原蟲、支原體等病原體感染引起,或由感染所致的脊髓灰質或(和)白質的炎性病變,以下肢體癱瘓、感覺障礙和植物神經功能障礙為其臨床特徵。常見脊髓炎有化膿性脊髓炎、急性脊髓炎、急性播散性腦脊髓炎、亞急性壞死性脊髓炎、急性壞死出血性腦脊髓炎、小兒急性播散性腦脊髓炎、結核性脊髓炎等。
脊髓炎多發生於感染之後,如病毒、細菌、螺旋體、立克次體、寄生蟲、原蟲、支原體等病原體的感染,脊髓炎大多為病毒感染所引起的自身免疫反應,其病因尚不明確。
臨床表現編輯
1.化膿性脊髓炎
3檢查編輯
1.血常規檢查。
2.腦脊液檢查。
3.病原學的依據。
4.胸片檢查、核磁檢查、CT檢查。
4診斷編輯
1.進展性脊髓型感覺、運動、自主神經功能障礙;
2.雙側的症狀或體征(不一定對稱);
3.明確的感覺平面;
4.影像學除外壓迫性病變(MRI或脊髓造影;如條件不具備可行CT檢查);
5.提示脊髓炎症的表現,腦脊液淋巴細胞增高、IgG合成率升高或增強掃描可見強化;如果初期無上述表現,可在第2~7天復查MRI及腰穿;
6.起病後4小時到21天內達到高峰。
5治療編輯
1.一般治療
①急性期應卧床休息、給予富含熱量和維生素的飲食。或給予ATP、輔酶A、腺苷、胞二磷膽鹼等葯物,以促進神經功能的恢復。少量多次輸注健康人新鮮血漿也有助於提高患者的免疫功能,有益於預防感染和恢復。
②勤翻身,保持皮膚清潔、乾燥,注意按摩受壓部位,防止壓瘡的發生。
③尿瀦留嚴重者需導尿,可留置無菌導尿管,每3~4小時放尿1次,以防膀胱攣縮。留置導尿期間要注意預防泌尿系感染。對排便困難者,應及時清潔灌腸,或選用緩瀉劑。
2.其他治療
不同脊髓炎治療方法不同。一般為抗感染治療和免疫治療。
6預後編輯
預後取決於急性脊髓炎損害程度、病變范圍及並發症情況。如無嚴重並發症,多於3~6個月內基本恢復。完全性截癱6個月後肌電圖仍為失神經改變、MRI顯示髓內廣泛信號改變、病變范圍累及脊髓節段多且彌漫者預後不良。合並泌尿系感染、壓瘡、肺部感染者常影響恢復,遺留後遺症。急性上升性脊髓炎和高頸段脊髓炎預後差,短期內可死於呼吸循環衰竭。

6、脊髓炎怎麼治療?

脊髓炎日常的注意事項有哪些呢?
1、日常生活飲食原則為:以高纖維、低脂肪、低油、低膽固醇飲食為主。2、飲食攝取上應避免高熱量食物如:油炸、肥肉、甜點、蛋糕、冰淇淋或汽水、紅茶飲料等。3、煮食烹調時應避免使用豬油,另外應減少蛋黃、內臟類、過量的海鮮等高膽固醇之食物,而應增加的是高纖維類食物如:蔬菜、谷類、水果與足夠水分。4、攝取足量蛋白質,並可多攝取一些強化身體細胞抵抗自由基,如維他命A、C、E、礦物質硒等,以達到能同時控制體重及維持長期復健治療所需之能量消耗。以上是關於脊髓炎患者治療康復期間的飲食注意事項,希望大家可以充分利用,這樣才能更好的康復。
溫馨提示:脊髓炎這種疾病屬於疑難疾病,脊髓炎的初期症狀會出現四肢麻木,身體出現束帶感的情況,當身體出現這些情況的時候就要加以重視,如果這些情況長時間不下去的話建議去當地的醫院進行檢查,對症診治!以免耽誤脊髓炎病情的治療時機!

7、脊髓炎的一般治療辦法有哪些

脊髓炎的治療方法有:一般治療,1,急性期應卧床休息、給予富含熱量和維生素的飲食。或給予ATP、輔酶A、腺苷、胞二磷膽鹼等葯物,以促進神經功能的恢復。少量多次輸注健康人新鮮血漿也有助於提高病人的免疫功能,有益於預防感染和恢復。2,勤翻身,保持皮膚清潔、乾燥,注意按摩受壓部位,防止褥瘡的發生。3,尿瀦留嚴重者需導尿,可留置無菌導尿管,每3~4小時放尿1次,以防膀胱攣縮。留置導尿期間要注意預防泌尿系感染。對排便困難者,應及時清潔灌腸,或選用緩瀉劑。二,腎上腺皮質激素,目前認為脊髓炎與自身免疫有關,可試用腎上腺皮質激素治療。用氫化可的松每日5~10mg/kg,加入5~10%葡萄糖溶掖中靜脈滴注,每日1次。1~2周後酌情減量,或改為強的鬆口服,並逐漸減停。三,其他療法,1,血漿置換:能去除病人血漿中的自身循環抗體和免疫復合物等有害物質,對危重病人可緩解症狀,激素治療無效者也可能奏效。一般每日1次,7天為一個療程。2,紫外線照射充氧自血回輸:取病人自己全血150~200m1,經充氧紫外線照射後回輸。每周1~2次,連用3~5周。可促進脊髓功能的恢復。四,恢復期治療,1,盡早開始功能鍛煉,注意保持肢體處於功能位,以防患肢攣縮或畸形。2,已發生攣縮或畸形的病人應給予理療、體療等,進一步加強訓練,或可給予小劑量安定或安坦口服,以緩解肌張力。這四大項是一般治療脊髓炎最好辦法。

8、慢性脊髓炎症狀

你好:脊髓炎必致脊髓水腫導致神經功能障繼發不完全性截癱或截癱,治療不當和延誤治療會辯證叢生而發生更多的病理改變。早期的激素和蛋白只能治療控病繼發加重脊髓損害,其神經功能的恢復一是靠自身修復,二是靠葯物支神經的興奮激活以及充發的血供營養,如發病時間過長,脊髓會因缺血過久繼發缺血性軟化萎縮,其病症的恢復就更加困難。
治療方案:中葯營養神經增強改善脊髓微循環的血運使脊髓得到充分的血供預防繼發性缺血性受累神變性。並採用神經再生之葯興奮脊髓激活麻痹休克的神經獲得各種神經功能的改善恢復,並需合理的功能鍛煉才能獲得功能重建。需幫助請發來病歷和磁共震為你指導。

9、脊髓炎症狀是什麼 脊髓炎如何治療?

脊髓炎症狀
1、運動障礙:主要表現為病變節段以下的上運動神經元性麻痹。但在急性起病者,早期可為一過性弛緩性癱瘓,稱為脊髓休克。數日至數周後逐漸出現腱反射亢進,肌張力增高及病理反射等典型體征。病變節段相應的肌肉表現為下運動神經元性麻痹,但大多無典型體征。這是脊髓炎的症狀特徵之一。 
2、感覺障礙:病變節段以下感覺減退或喪失。深淺感覺均有不同程度受累,但雙側嚴重程度不一定對稱。若僅一側脊髓受累,則表現為病變水平以下對側肢體痛、溫覺缺失,同側深感覺缺失。於感覺正常與感覺缺失的交界區常有一痛覺過敏區。這也是脊髓炎的症狀特徵之一。 
3、植物神經症狀:急性期多有尿瀦留或便秘,脊髓休剋期過者逐漸出現尿失禁,部分病例最終成為自主性膀胱。隨損害節段的不同,可出現其他植物神經功能障礙,如Horner綜合征、血管舒縮異常、汗液分泌及營養障礙以及內臟功能異常等。
可以採用中西醫治療,不過中醫治療效果不大,中醫的效果比較快

10、慢性脊髓炎的症狀都有什麼

在疾病的早期,它處於脊髓休克階段,四肢鬆弛性癱瘓,也稱為鬆弛性癱瘓。2-4周後,四肢逐漸變成痙攣性癱瘓,或所謂的僵硬性癱瘓,排尿問題也從尿瀦留變為尿失禁。當病變累及頸髓時,可能會發生四肢癱瘓。如果它影響到高頸部(C4以上),呼吸困難也可能發生。頸部腫脹脊髓炎可導致上肢癱瘓和下肢癱瘓。

與無菌性脊髓炎的治療和症狀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