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脊髓炎患者吃的抗生素葯有哪些
您好,杜淑雲醫生提醒您:根據患者的自身情況來定患者吃那些葯物,具體患者還要到正規的醫院檢查,聽從專家的意見!另外平時生活中病情的需要制定適合脊髓炎的飲食安排。
2、脊髓炎可以徹底治癒嗎?
脊髓炎是由病毒,細菌,螺旋體、寄生蟲,原蟲,支原體等病原體感染引起,或由感染所致的脊髓灰質或者白質的炎性病變。其主要以下肢癱瘓,感覺障礙和植物生能神經功能障礙為其臨床特點,臨床表現為局部的疼痛,麻木,乏力,感覺障礙、發熱等。
對於脊髓炎的治療主要是針對抗感染治療以及增強免疫力,並加強支持治療,如果治療合理,大部分患者是能夠治好的。
脊髓炎的預後取決於急性急性炎損害的程度,病變的范圍以及並發症的情況,如果無嚴重並發症,多於3到6個月內基本恢復。合並泌尿系感染,壓瘡,肺部感染者常影響恢復,遺留後遺症。急性上升性脊髓炎和高頸段脊髓炎預後相對比較差。
3、脊髓炎可以治癒嗎?
骨髓炎如果得到及時的診斷,及時的用葯,是可以治好的。一種就是說用葯比較及時,用針對性的抗生素,早期可以很快的治癒,用葯時間也不會很長,一般兩三周的抗生素可能就會治癒。
骨髓炎如果得到及時的診斷,及時的用葯,是可以治好的。一種就是說用葯比較及時,用針對性的抗生素,早期可以很快的治癒,用葯時間也不會很長,一般兩三周的抗生素可能就會治癒。
但有一些已經發展到一定程度,單純用抗生素效果就不好,可能需要通過外科手術治療。
選擇抗生素的時候需要有針對性的抗生素,這時我們需要做一些穿刺取膿或者取到病變組織進行培養,明確它的致病菌,然後選用針對抗生素,這時治癒的希望也比較大。
如果不能明確診斷,應用的抗生素效果不好,反而造成細菌的耐葯、疾病的反復,容易形成慢性化,這時候會造成治療的困難,形成一個慢性遷延的骨髓炎。
4、脊髓炎的用葯?
脊髓炎概述 脊髓炎系脊髓急性非化膿性炎症,可能為病毒感染引起的自身免疫性疾病。 脊髓炎診斷 一、病史及症狀: 多青壯年發病,病前兩周內有上感呼吸感染症狀,或疫苗接種史。有受涼、過勞、外傷等發病誘因。首發症狀為雙下肢麻木、無力,病變相應部位背痛和束帶感,尿瀦留和大便失禁。 二、體檢發現: 有脊髓橫貫損害的表現: 1.早期因"脊髓休剋期"表現為馳緩性癱瘓,休剋期後(3-4周)病變部位以下支配的肢體呈現上運動神經元癱瘓。 2.病損平面以下深淺感覺消失,部分可有病損平面感覺過敏帶。 3.植物神經障礙:表現為尿瀦留、大量殘余尿及充盈性尿失禁,大便失禁。休剋期後呈現反射性膀胱、大便秘結,陰莖異常勃起。 三、脊髓炎輔助檢查: 1.急性期外周血白細胞計數正常或稍高。 2.腦脊液壓力正常,部分病人白細胞和蛋白輕度增高,糖、氯化物含量正常。 3.脊髓MRI示病變部位脊髓增粗,信號異常。 四、脊髓炎鑒別診斷: 需與急性硬膜外膿腫、脊柱結核、脊柱轉移性腫瘤、視神經脊髓炎、脊髓出血鑒別。 五\脊髓炎治療措施 1、早期用氫化可的松100-200mg或地塞米松5-10mg靜滴,每日一次,7-10d後如病情穩定改為強的松30mg口服。隨病情好轉可逐漸減量。 2、20%甘露醇250ml靜滴1次/d脫水,706代血漿500ml靜滴,1次/d改善脊髓微循環。 3、給予大劑量維生素B族制劑和胞二磷膽鹼等神經營養葯物。 4、適當選用抗生素預防呼吸道及泌尿系感染。 5、定時翻身拍背預防褥瘡。加強患肢功能鍛煉,防止肢體畸形。 急性脊髓炎是一種急性起病的脊髓炎症性疾病。其病變常發生在胸段脊髓,如果病變僅侵犯幾個節段脊髓的灰質和白質,稱為橫貫性脊髓炎,如果病變不斷地向上發展,則稱為上升性脊髓炎。確切的病因還不十分清楚,可能是病毒感染或因病毒感染後機體的自體免疫反應所引起。也有少數病人是在疫苗接種後發病。外傷、過度疲勞可以是本病的誘發因素。 脊髓炎多見於男性青壯年,任何季節均可發病,但以春、冬季較為常見。多數病人在脊髓炎發病之前1~3周有上呼吸道感染的病史,例如有發熱、咳嗽、全身酸疼等症狀。 脊髓炎的症狀常為急驟發生,往往先有胸背或腹部酸痛、束帶感(好象有一根帶子緊束在身體上的感覺)。雙下肢軟弱乏力,行走困難,並在數小時或數天內發展至完全癱瘓。同時,兩下肢也感覺麻水,在脊髓病變節段水平以下的皮膚感覺減退或消失。並伴有大小便功能障礙,大小便瀦留或失禁。在病損節段水平以下有皮膚無汗或少汗、蒼白、乾燥、趾(指)甲鬆脆等表現。如頸段脊髓也受到損害,則上、下肢都可癱瘓,甚至還可出現呼吸困難,這是因為高頸段脊髓受累後呼吸肌也導致癱瘓。此為十分嚴重的情況,應將病人迅速送醫院搶救。 癱瘓的肢體,在病程的早期為弛緩性癱瘓,亦稱軟癱,此時肢體肌張力減低,腱反射消失。經1~3周後,逐漸轉變為痙攣性癱瘓,亦稱硬癱,肌張力增高,腱反射亢進,病理反射巴彬斯基征陽性。患者經適當的治療後,度過了急性期,多數病人其癱瘓肢體的肌力可逐漸恢復,約有半數病人在病後幾個月內可以站立、行走。 化驗檢查可發現血白細胞計數正常或輕度增加,腰椎穿刺作壓頸試驗顯示椎管腔通暢,腦脊液中的細胞數及蛋白質含量正常或輕度增加,細胞增多主要為淋巴細胞,糖及氯化物含量正常。脊椎X線片顯示正常。 根據上述臨床特點,診斷並不困難,但也有一些神經系統疾病如急性感染性多發性神經炎、硬脊膜外膿腫、脊椎結核等,有時易與急性脊髓炎混淆,需要由醫生作仔細鑒別。 患了急性脊髓炎的病人應該給予怎樣治療呢?首先,應重視護理,因為病人的肢體癱瘓,整天躺在床上,不能自己翻身,臀部很容易發生褥瘡,因此需要良好的護理。應經常幫助病人翻身,保持被褥清潔、柔軟。如果有排尿障礙,需給予導尿,最好是保留導尿。並應用0.02%呋喃西林溶液沖洗膀胱,每次100毫升,每4~6小時一次。放入上述沖洗液後保留30分鍾再放出,再將引流管夾住,使膀胱內保持一定容量,防止痙攣性小膀胱的發生。因為病人的肢體既不能自主地活動又往往感覺喪失,所以要防止燙傷。對於肢體長期癱瘓的病人,足部因經常受棉被壓迫而容易發生足下垂,因此,應在足部置放護架。在葯物治療方面,於急性期可給予腎上腺皮質激素加氫化可的松2O0毫克或地塞米松10毫克,置於葡萄糖水中靜脈點滴,每天1次,連續7~10天,以後可改為強的鬆口服。維生素B族,地巴唑、神經細胞活化劑均可應用。此外,可應用中醫中葯,於急性期可給予清熱解毒葯,如銀花、翹、板藍根、大青葉、黃芩、知母、澤瀉、生甘草、牛膝等,煎場服用。如有呼吸肌癱瘓,出現呼吸困難,應給予人工呼吸,保持呼吸道通暢,必要時需作氣管切開。還應注意合並症的治療,如褥瘡、泌尿道感染、呼吸道感染。體療和針灸對促進癱瘓肢體的恢復很有幫助,在病程早期對癱瘓肢體作按摩、被動運動,以改善血液循環,防止肌肉萎縮,當肌力有所恢復時應鼓勵病人作力所能及的主動運動,促使肌力早日恢復正常。
5、脊髓炎能治好嗎
脊髓炎的種類很多,類型不當治療恢程度也不一樣。脊髓炎必致脊髓水腫而致脊髓神經功能障礙而發生截癱,西醫以激素和蛋白治療可控病情繼發嚴重的脊髓損害但不能恢復神經,其神經功能的恢復一是靠自身修復,二是靠葯物對神經的營養和興奮激活,如發病時間過長,脊髓會因缺血過久繼發缺血性軟化萎縮,其病症的恢復就更加困難,且會導致永久性的痙攣性截癱。
治療方案:中葯營養神經增強改善脊髓微循環的血運使受累麻痹不全的神經得到充分的血供預防繼發性缺血性受累神變性。同時興奮脊髓激活麻痹休克的神經才能獲得運動,二便等各種功能的最佳恢復,並需合理的功能鍛煉才能獲得功能重建,。需指導請發來發病時和最近的磁共震照片。
6、脊髓炎怎麼治
一、一般治療。加強護理、防治各種並發症,保障功能恢復的前提。高頸段脊髓炎呼吸困難者應及時吸氧、保持呼吸道的通暢,選用抗生素來控制感染,必要時氣管切開,行人工輔助呼吸。二、排尿障礙者,應保留無菌的導尿管,每四到六小時放開引流管一次,當膀胱功能恢復,殘余尿量少於一百毫升時不再導尿,以防止膀胱的體積縮小。三、保持皮膚清潔。按時翻身拍背吸痰,易受壓部位放置家用氣墊或者軟墊以防止壓瘡、皮膚發紅,可以用百分之十的酒精或溫水輕擦,並塗以3.5%的安息香酊,有潰瘍處及時換葯。葯物治療。一、皮脂固醇激素。急性期可以採用大量的加快短期沖擊療法。五百到一千毫升靜脈滴注一天一次、用三到五天,也可以用地塞米松,10-20毫克,每日一次,七到十四天為一個療程。使用上述葯物後改為潑尼鬆口服,按每公斤體重一毫克或成人每日劑量六十毫克、維持四到六周,逐漸減量到停葯。二、大劑量的免疫球蛋白,可按每公斤體重0.4克計算,成人每次用量是十到二十克靜脈滴注、每日一次、連用三到五天一個療程。三、進入維生素b族類。有助於神經功能恢復,常用維生素b1一百毫克,肌肉注射,每日一次。還有就是抗生素,根據葯敏結果選擇抗生素。康復治療。使早期癱瘓的肢體保持功能,防止肢體關節痙攣、還有關節萎縮,促進肌肉的恢復,促進肌肉被動和主動的鍛煉,比如肢體的按摩。
7、脊髓炎不治療會導致什麼危害呢?
脊髓炎在過去舊社會有很多這樣的病人,脊髓灰質炎等。現在脊髓炎是感染而導致的,脊髓炎是有的來勢非常的兇猛,很短的時間之內下肢運動障礙,甚至影響呼吸,這是屬於比較急性脊髓炎的表現。脊髓炎還有慢性的表現,有些慢性的原因導致脊髓炎,在很長的一段時間之內,慢慢的病人出現大小便的異常,下肢的感覺或運動的異常。查有沒有明顯的壓迫,發現磁共振,脊髓脫髓鞘的病理損害,這種情況下要高度懷疑脊髓炎。一旦要是發生了脊髓炎,第一、一定要盡快的到醫院去進行治療。脊髓炎的治療無非是用些特異性比較高的抗生素進行治療,目前有各類的抗生素。也要細菌培養等,這是一個重要的措施。第二、是能夠輔助康復,增加支持治療,身體強壯了也是一種抵抗感染的條件。在治療脊髓炎一定要綜合型的措施來進行治療,方可得到最好的療效。
8、慢性脊髓炎的抗生素有哪些?
慢性脊髓炎屬於無菌炎症吧,不應該使用抗生素治療。個人觀點,請咨詢專業醫師。
9、治療脊髓炎的葯是由什麼配置成的呢?
脊髓炎概述 脊髓炎系脊髓急性非化膿性炎症,可能為病毒感染引起的自身免疫性疾病。 脊髓炎診斷 一、病史及症狀: 多青壯年發病,病前兩周內有上感呼吸感染症狀,或疫苗接種史。有受涼、過勞、外傷等發病誘因。首發症狀為雙下肢麻木、無力,病變相應部位背痛和束帶感,尿瀦留和大便失禁。 二、體檢發現: 有脊髓橫貫損害的表現: 1.早期因"脊髓休剋期"表現為馳緩性癱瘓,休剋期後(3-4周)病變部位以下支配的肢體呈現上運動神經元癱瘓。 2.病損平面以下深淺感覺消失,部分可有病損平面感覺過敏帶。 3.植物神經障礙:表現為尿瀦留、大量殘余尿及充盈性尿失禁,大便失禁。休剋期後呈現反射性膀胱、大便秘結,陰莖異常勃起。 三、脊髓炎輔助檢查: 1.急性期外周血白細胞計數正常或稍高。 2.腦脊液壓力正常,部分病人白細胞和蛋白輕度增高,糖、氯化物含量正常。 3.脊髓MRI示病變部位脊髓增粗,信號異常。 四、脊髓炎鑒別診斷: 需與急性硬膜外膿腫、脊柱結核、脊柱轉移性腫瘤、視神經脊髓炎、脊髓出血鑒別。 五\脊髓炎治療措施 1、早期用氫化可的松100-200mg或地塞米松5-10mg靜滴,每日一次,7-10d後如病情穩定改為強的松30mg口服。隨病情好轉可逐漸減量。 2、20%甘露醇250ml靜滴1次/d脫水,706代血漿500ml靜滴,1次/d改善脊髓微循環。 3、給予大劑量維生素B族制劑和胞二磷膽鹼等神經營養葯物。 4、適當選用抗生素預防呼吸道及泌尿系感染。 5、定時翻身拍背預防褥瘡。加強患肢功能鍛煉,防止肢體畸形。 急性脊髓炎是一種急性起病的脊髓炎症性疾病。其病變常發生在胸段脊髓,如果病變僅侵犯幾個節段脊髓的灰質和白質,稱為橫貫性脊髓炎,如果病變不斷地向上發展,則稱為上升性脊髓炎。確切的病因還不十分清楚,可能是病毒感染或因病毒感染後機體的自體免疫反應所引起。也有少數病人是在疫苗接種後發病。外傷、過度疲勞可以是本病的誘發因素。 脊髓炎多見於男性青壯年,任何季節均可發病,但以春、冬季較為常見。多數病人在脊髓炎發病之前1~3周有上呼吸道感染的病史,例如有發熱、咳嗽、全身酸疼等症狀。 脊髓炎的症狀常為急驟發生,往往先有胸背或腹部酸痛、束帶感(好象有一根帶子緊束在身體上的感覺)。雙下肢軟弱乏力,行走困難,並在數小時或數天內發展至完全癱瘓。同時,兩下肢也感覺麻水,在脊髓病變節段水平以下的皮膚感覺減退或消失。並伴有大小便功能障礙,大小便瀦留或失禁。在病損節段水平以下有皮膚無汗或少汗、蒼白、乾燥、趾(指)甲鬆脆等表現。如頸段脊髓也受到損害,則上、下肢都可癱瘓,甚至還可出現呼吸困難,這是因為高頸段脊髓受累後呼吸肌也導致癱瘓。此為十分嚴重的情況,應將病人迅速送醫院搶救。 癱瘓的肢體,在病程的早期為弛緩性癱瘓,亦稱軟癱,此時肢體肌張力減低,腱反射消失。經1~3周後,逐漸轉變為痙攣性癱瘓,亦稱硬癱,肌張力增高,腱反射亢進,病理反射巴彬斯基征陽性。患者經適當的治療後,度過了急性期,多數病人其癱瘓肢體的肌力可逐漸恢復,約有半數病人在病後幾個月內可以站立、行走。 化驗檢查可發現血白細胞計數正常或輕度增加,腰椎穿刺作壓頸試驗顯示椎管腔通暢,腦脊液中的細胞數及蛋白質含量正常或輕度增加,細胞增多主要為淋巴細胞,糖及氯化物含量正常。脊椎X線片顯示正常。 根據上述臨床特點,診斷並不困難,但也有一些神經系統疾病如急性感染性多發性神經炎、硬脊膜外膿腫、脊椎結核等,有時易與急性脊髓炎混淆,需要由醫生作仔細鑒別。 患了急性脊髓炎的病人應該給予怎樣治療呢?首先,應重視護理,因為病人的肢體癱瘓,整天躺在床上,不能自己翻身,臀部很容易發生褥瘡,因此需要良好的護理。應經常幫助病人翻身,保持被褥清潔、柔軟。如果有排尿障礙,需給予導尿,最好是保留導尿。並應用0.02%呋喃西林溶液沖洗膀胱,每次100毫升,每4~6小時一次。放入上述沖洗液後保留30分鍾再放出,再將引流管夾住,使膀胱內保持一定容量,防止痙攣性小膀胱的發生。因為病人的肢體既不能自主地活動又往往感覺喪失,所以要防止燙傷。對於肢體長期癱瘓的病人,足部因經常受棉被壓迫而容易發生足下垂,因此,應在足部置放護架。在葯物治療方面,於急性期可給予腎上腺皮質激素加氫化可的松2O0毫克或地塞米松10毫克,置於葡萄糖水中靜脈點滴,每天1次,連續7~10天,以後可改為強的鬆口服。維生素B族,地巴唑、神經細胞活化劑均可應用。此外,可應用中醫中葯,於急性期可給予清熱解毒葯,如銀花、翹、板藍根、大青葉、黃芩、知母、澤瀉、生甘草、牛膝等,煎場服用。如有呼吸肌癱瘓,出現呼吸困難,應給予人工呼吸,保持呼吸道通暢,必要時需作氣管切開。還應注意合並症的治療,如褥瘡、泌尿道感染、呼吸道感染。體療和針灸對促進癱瘓肢體的恢復很有幫助,在病程早期對癱瘓肢體作按摩、被動運動,以改善血液循環,防止肌肉萎縮,當肌力有所恢復時應鼓勵病人作力所能及的主動運動,促使肌力早日恢復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