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脊髓炎要用什麼葯物能治療好?
吃點什麼必會延誤治療時間遲發缺血性脊髓壞死而導致永遠性痙攣性高位截癱。脊髓炎必會導致脊髓水腫並發髓鞘不同程度的脫失而導致截癱或不全截癱,西醫以激素和蛋白治療可控病情繼發嚴重的脊髓損害但不能恢復神經,其神經功能的恢復一是靠自身修復,二是靠葯物對神經的營養和興奮激活,如發病時間過長,脊髓會因缺血過久繼發缺血性軟化萎縮,其病症的恢復就更加困難,且會導致永久性的痙攣性截癱。沒提供資料只能為你提供理論性治療方案:中葯營養神經增強改善脊髓微循環的血運使受累麻痹不全的神經得到充分的血供預防繼發性缺血性受累神變性。同時興奮激活麻痹休克的神經細胞才能獲得運動,二便等各種功能的最佳恢復,並需合理的功能鍛煉以助各種功能恢復改善。需指導請發來發病時和最近的磁共震照片。
2、治療脊髓炎的葯物有哪些?
治療在於控制炎症,減輕或緩解症狀,維持正常姿勢和最佳功能位置,防止畸形。常用的葯物有非甾體類抗炎葯、甲氨蝶呤、腎上腺皮質激素,您還要配合體療、理療、葯物和外科治療等物理治療,如果嚴重的還要做手術治療的。
3、脊髓炎的一般治療辦法有哪些?
一、一般治療
1.急性期應卧床休息、給予富含熱量和維生素的飲食。或給予ATP、輔酶A、腺苷、胞二磷膽鹼等葯物,以促進神經功能的恢復。少量多次輸注健康人新鮮血漿也有助於提高病人的免疫功能,有益於預防感染和恢復。
2.勤翻身,保持皮膚清潔、乾燥,注意按摩受壓部位,防止褥瘡的發生。
3.尿瀦留嚴重者需導尿,可留置無菌導尿管,每3~4小時放尿1次,以防膀胱攣縮。留置導尿期間要注意預防泌尿系感染。對排便困難者,應及時清潔灌腸,或選用緩瀉劑。
二、腎上腺皮質激素
目前認為脊髓炎與自身免疫有關,可試用腎上腺皮質激素治療。用氫化可的松每日5~10mg/kg,加入5~10%葡萄糖溶掖中靜脈滴注,每日1次。1~2周後酌情減量,或改為強的鬆口服,並逐漸減停。
三、其他療法
1.血漿置換:能去除病人血漿中的自身循環抗體和免疫復合物等有害物質,對危重病人可緩解症狀,激素治療無效者也可能奏效。一般每日1次,7天為一個療程。
2.紫外線照射充氧自血回輸:取病人自己全血150~200m1,經充氧紫外線照射後回輸。每周1~2次,連用3~5周。可促進脊髓功能的恢復。
四、恢復期治療
1.盡早開始功能鍛煉,注意保持肢體處於功能位,以防患肢攣縮或畸形。
2.已發生攣縮或畸形的病人應給予理療、體療等,進一步加強訓練,或可給予小劑量安定或安坦口服,以緩解肌張力。
4、脊髓炎的治療方法?
脊髓炎的治療方法:
1、急性期應卧床休息、給予富含熱量和維生素的飲食。或給予ATP、輔酶A、腺苷、胞二磷膽鹼等葯物,以促進神經功能的恢復。少量多次輸注健康人新鮮血漿也有助於提高患者的免疫功能,有益於預防感染和恢復。
2、勤翻身,保持皮膚清潔、乾燥,注意按摩受壓部位,防止壓瘡的發生。
3、尿瀦留嚴重者需導尿,可留置無菌導尿管,每3~4小時放尿1次,以防膀胱攣縮。留置導尿期間要注意預防泌尿系感染。對排便困難者,應及時清潔灌腸,或選用緩瀉劑。
(4)脊髓炎的治療葯物擴展資料:
注意事項:
1、如果患者存在脊髓炎,這些患者一定要注意調理飲食,加強營養,應該多吃一些容易消化的食物。還要多吃蔬菜和富含維生素的食物,要補充多種復合維生素,還要適當的補鈣,以防止患者出現骨質疏鬆。具體注意事項需要咨詢醫生。
2、如果患者存在高位的脊髓炎,有可能會出現吞咽困難,飲水嗆咳等風險。為了降低患者出現吸入性肺炎和窒息等風險,可以放置鼻胃管,通過鼻胃管可以注入食物。此類患者容易出現截癱,因此患者應該要保持足部在功能位,經常按摩皮膚和被動的活動癱瘓側的肢體,還要改善局部的血液循環,要防止肢體和關節的攣縮。具體注意事項需要咨詢醫生。
5、脊髓炎的一般治療辦法有哪些
脊髓炎的治療方法有:一般治療,1,急性期應卧床休息、給予富含熱量和維生素的飲食。或給予ATP、輔酶A、腺苷、胞二磷膽鹼等葯物,以促進神經功能的恢復。少量多次輸注健康人新鮮血漿也有助於提高病人的免疫功能,有益於預防感染和恢復。2,勤翻身,保持皮膚清潔、乾燥,注意按摩受壓部位,防止褥瘡的發生。3,尿瀦留嚴重者需導尿,可留置無菌導尿管,每3~4小時放尿1次,以防膀胱攣縮。留置導尿期間要注意預防泌尿系感染。對排便困難者,應及時清潔灌腸,或選用緩瀉劑。二,腎上腺皮質激素,目前認為脊髓炎與自身免疫有關,可試用腎上腺皮質激素治療。用氫化可的松每日5~10mg/kg,加入5~10%葡萄糖溶掖中靜脈滴注,每日1次。1~2周後酌情減量,或改為強的鬆口服,並逐漸減停。三,其他療法,1,血漿置換:能去除病人血漿中的自身循環抗體和免疫復合物等有害物質,對危重病人可緩解症狀,激素治療無效者也可能奏效。一般每日1次,7天為一個療程。2,紫外線照射充氧自血回輸:取病人自己全血150~200m1,經充氧紫外線照射後回輸。每周1~2次,連用3~5周。可促進脊髓功能的恢復。四,恢復期治療,1,盡早開始功能鍛煉,注意保持肢體處於功能位,以防患肢攣縮或畸形。2,已發生攣縮或畸形的病人應給予理療、體療等,進一步加強訓練,或可給予小劑量安定或安坦口服,以緩解肌張力。這四大項是一般治療脊髓炎最好辦法。
6、脊髓炎用什麼葯最好
用點什麼葯不可能好,且會延誤治療時間繼續慢性惡化。脊髓炎種類很多,脊髓炎發病後必致脊髓水腫並發脊髓神經功能麻痹所致脊髓損傷平面以下的各種功能障礙導致完全或不全截癱,發病後恢復不佳的原因多是脊髓缺血時間過長而遲發缺血變性,其神經功能恢復沒有特效葯,而且必須及早的治療搶在受累脊髓遲發缺血變性之前。若受累神經因缺血而發生變性病變。過了治療期則恢復無望,。沒提供資料只能為你提供理論性治療方案:中西復合治療營養神經增強免疫改善脊髓微循環的血運預防受累神經繼發缺血變性,並配伍脊髓神經再生之劑興奮脊髓激活麻痹休克的神經細胞等中西復合治療獲得二便,運動等各種功能的最佳恢復。鍛煉時要根病情議定一康復方案。需助發來磁共震照片,病史,病歷為你指導。
7、脊髓炎的治療方法?
脊髓炎的治療可根據脊髓炎侵害的范圍、發病原因、引起發病的病毒和細菌的種類、變態反應指標等來決定最後的治療方案。治療一般採用皮質類固醇激素類葯物,免疫球蛋白、抗生素、B族維生素和各種擴血管葯物。其中激素類葯物副作用明顯,所以在治療期間應該密切觀察激素的副作用,葯物減量時應逐漸減量,不可一次性減量過大或驟然停葯,易造成病情反復。還應注意加強病人的康復治療。
8、治療脊髓炎的葯是由什麼配置成的呢
脊髓炎概述 脊髓炎系脊髓急性非化膿性炎症,可能為病毒感染引起的自身免疫性疾病。 脊髓炎診斷 一、病史及症狀: 多青壯年發病,病前兩周內有上感呼吸感染症狀,或疫苗接種史。有受涼、過勞、外傷等發病誘因。首發症狀為雙下肢麻木、無力,病變相應部位背痛和束帶感,尿瀦留和大便失禁。 二、體檢發現: 有脊髓橫貫損害的表現: 1.早期因"脊髓休剋期"表現為馳緩性癱瘓,休剋期後(3-4周)病變部位以下支配的肢體呈現上運動神經元癱瘓。 2.病損平面以下深淺感覺消失,部分可有病損平面感覺過敏帶。 3.植物神經障礙:表現為尿瀦留、大量殘余尿及充盈性尿失禁,大便失禁。休剋期後呈現反射性膀胱、大便秘結,陰莖異常勃起。 三、脊髓炎輔助檢查: 1.急性期外周血白細胞計數正常或稍高。 2.腦脊液壓力正常,部分病人白細胞和蛋白輕度增高,糖、氯化物含量正常。 3.脊髓MRI示病變部位脊髓增粗,信號異常。 四、脊髓炎鑒別診斷: 需與急性硬膜外膿腫、脊柱結核、脊柱轉移性腫瘤、視神經脊髓炎、脊髓出血鑒別。 五\脊髓炎治療措施 1、早期用氫化可的松100-200mg或地塞米松5-10mg靜滴,每日一次,7-10d後如病情穩定改為強的松30mg口服。隨病情好轉可逐漸減量。 2、20%甘露醇250ml靜滴1次/d脫水,706代血漿500ml靜滴,1次/d改善脊髓微循環。 3、給予大劑量維生素B族制劑和胞二磷膽鹼等神經營養葯物。 4、適當選用抗生素預防呼吸道及泌尿系感染。 5、定時翻身拍背預防褥瘡。加強患肢功能鍛煉,防止肢體畸形。 急性脊髓炎是一種急性起病的脊髓炎症性疾病。其病變常發生在胸段脊髓,如果病變僅侵犯幾個節段脊髓的灰質和白質,稱為橫貫性脊髓炎,如果病變不斷地向上發展,則稱為上升性脊髓炎。確切的病因還不十分清楚,可能是病毒感染或因病毒感染後機體的自體免疫反應所引起。也有少數病人是在疫苗接種後發病。外傷、過度疲勞可以是本病的誘發因素。 脊髓炎多見於男性青壯年,任何季節均可發病,但以春、冬季較為常見。多數病人在脊髓炎發病之前1~3周有上呼吸道感染的病史,例如有發熱、咳嗽、全身酸疼等症狀。 脊髓炎的症狀常為急驟發生,往往先有胸背或腹部酸痛、束帶感(好象有一根帶子緊束在身體上的感覺)。雙下肢軟弱乏力,行走困難,並在數小時或數天內發展至完全癱瘓。同時,兩下肢也感覺麻水,在脊髓病變節段水平以下的皮膚感覺減退或消失。並伴有大小便功能障礙,大小便瀦留或失禁。在病損節段水平以下有皮膚無汗或少汗、蒼白、乾燥、趾(指)甲鬆脆等表現。如頸段脊髓也受到損害,則上、下肢都可癱瘓,甚至還可出現呼吸困難,這是因為高頸段脊髓受累後呼吸肌也導致癱瘓。此為十分嚴重的情況,應將病人迅速送醫院搶救。 癱瘓的肢體,在病程的早期為弛緩性癱瘓,亦稱軟癱,此時肢體肌張力減低,腱反射消失。經1~3周後,逐漸轉變為痙攣性癱瘓,亦稱硬癱,肌張力增高,腱反射亢進,病理反射巴彬斯基征陽性。患者經適當的治療後,度過了急性期,多數病人其癱瘓肢體的肌力可逐漸恢復,約有半數病人在病後幾個月內可以站立、行走。 化驗檢查可發現血白細胞計數正常或輕度增加,腰椎穿刺作壓頸試驗顯示椎管腔通暢,腦脊液中的細胞數及蛋白質含量正常或輕度增加,細胞增多主要為淋巴細胞,糖及氯化物含量正常。脊椎X線片顯示正常。 根據上述臨床特點,診斷並不困難,但也有一些神經系統疾病如急性感染性多發性神經炎、硬脊膜外膿腫、脊椎結核等,有時易與急性脊髓炎混淆,需要由醫生作仔細鑒別。 患了急性脊髓炎的病人應該給予怎樣治療呢?首先,應重視護理,因為病人的肢體癱瘓,整天躺在床上,不能自己翻身,臀部很容易發生褥瘡,因此需要良好的護理。應經常幫助病人翻身,保持被褥清潔、柔軟。如果有排尿障礙,需給予導尿,最好是保留導尿。並應用0.02%呋喃西林溶液沖洗膀胱,每次100毫升,每4~6小時一次。放入上述沖洗液後保留30分鍾再放出,再將引流管夾住,使膀胱內保持一定容量,防止痙攣性小膀胱的發生。因為病人的肢體既不能自主地活動又往往感覺喪失,所以要防止燙傷。對於肢體長期癱瘓的病人,足部因經常受棉被壓迫而容易發生足下垂,因此,應在足部置放護架。在葯物治療方面,於急性期可給予腎上腺皮質激素加氫化可的松2O0毫克或地塞米松10毫克,置於葡萄糖水中靜脈點滴,每天1次,連續7~10天,以後可改為強的鬆口服。維生素B族,地巴唑、神經細胞活化劑均可應用。此外,可應用中醫中葯,於急性期可給予清熱解毒葯,如銀花、翹、板藍根、大青葉、黃芩、知母、澤瀉、生甘草、牛膝等,煎場服用。如有呼吸肌癱瘓,出現呼吸困難,應給予人工呼吸,保持呼吸道通暢,必要時需作氣管切開。還應注意合並症的治療,如褥瘡、泌尿道感染、呼吸道感染。體療和針灸對促進癱瘓肢體的恢復很有幫助,在病程早期對癱瘓肢體作按摩、被動運動,以改善血液循環,防止肌肉萎縮,當肌力有所恢復時應鼓勵病人作力所能及的主動運動,促使肌力早日恢復正常。
9、脊髓炎的用葯?
脊髓炎概述 脊髓炎系脊髓急性非化膿性炎症,可能為病毒感染引起的自身免疫性疾病。 脊髓炎診斷 一、病史及症狀: 多青壯年發病,病前兩周內有上感呼吸感染症狀,或疫苗接種史。有受涼、過勞、外傷等發病誘因。首發症狀為雙下肢麻木、無力,病變相應部位背痛和束帶感,尿瀦留和大便失禁。 二、體檢發現: 有脊髓橫貫損害的表現: 1.早期因"脊髓休剋期"表現為馳緩性癱瘓,休剋期後(3-4周)病變部位以下支配的肢體呈現上運動神經元癱瘓。 2.病損平面以下深淺感覺消失,部分可有病損平面感覺過敏帶。 3.植物神經障礙:表現為尿瀦留、大量殘余尿及充盈性尿失禁,大便失禁。休剋期後呈現反射性膀胱、大便秘結,陰莖異常勃起。 三、脊髓炎輔助檢查: 1.急性期外周血白細胞計數正常或稍高。 2.腦脊液壓力正常,部分病人白細胞和蛋白輕度增高,糖、氯化物含量正常。 3.脊髓MRI示病變部位脊髓增粗,信號異常。 四、脊髓炎鑒別診斷: 需與急性硬膜外膿腫、脊柱結核、脊柱轉移性腫瘤、視神經脊髓炎、脊髓出血鑒別。 五\脊髓炎治療措施 1、早期用氫化可的松100-200mg或地塞米松5-10mg靜滴,每日一次,7-10d後如病情穩定改為強的松30mg口服。隨病情好轉可逐漸減量。 2、20%甘露醇250ml靜滴1次/d脫水,706代血漿500ml靜滴,1次/d改善脊髓微循環。 3、給予大劑量維生素B族制劑和胞二磷膽鹼等神經營養葯物。 4、適當選用抗生素預防呼吸道及泌尿系感染。 5、定時翻身拍背預防褥瘡。加強患肢功能鍛煉,防止肢體畸形。 急性脊髓炎是一種急性起病的脊髓炎症性疾病。其病變常發生在胸段脊髓,如果病變僅侵犯幾個節段脊髓的灰質和白質,稱為橫貫性脊髓炎,如果病變不斷地向上發展,則稱為上升性脊髓炎。確切的病因還不十分清楚,可能是病毒感染或因病毒感染後機體的自體免疫反應所引起。也有少數病人是在疫苗接種後發病。外傷、過度疲勞可以是本病的誘發因素。 脊髓炎多見於男性青壯年,任何季節均可發病,但以春、冬季較為常見。多數病人在脊髓炎發病之前1~3周有上呼吸道感染的病史,例如有發熱、咳嗽、全身酸疼等症狀。 脊髓炎的症狀常為急驟發生,往往先有胸背或腹部酸痛、束帶感(好象有一根帶子緊束在身體上的感覺)。雙下肢軟弱乏力,行走困難,並在數小時或數天內發展至完全癱瘓。同時,兩下肢也感覺麻水,在脊髓病變節段水平以下的皮膚感覺減退或消失。並伴有大小便功能障礙,大小便瀦留或失禁。在病損節段水平以下有皮膚無汗或少汗、蒼白、乾燥、趾(指)甲鬆脆等表現。如頸段脊髓也受到損害,則上、下肢都可癱瘓,甚至還可出現呼吸困難,這是因為高頸段脊髓受累後呼吸肌也導致癱瘓。此為十分嚴重的情況,應將病人迅速送醫院搶救。 癱瘓的肢體,在病程的早期為弛緩性癱瘓,亦稱軟癱,此時肢體肌張力減低,腱反射消失。經1~3周後,逐漸轉變為痙攣性癱瘓,亦稱硬癱,肌張力增高,腱反射亢進,病理反射巴彬斯基征陽性。患者經適當的治療後,度過了急性期,多數病人其癱瘓肢體的肌力可逐漸恢復,約有半數病人在病後幾個月內可以站立、行走。 化驗檢查可發現血白細胞計數正常或輕度增加,腰椎穿刺作壓頸試驗顯示椎管腔通暢,腦脊液中的細胞數及蛋白質含量正常或輕度增加,細胞增多主要為淋巴細胞,糖及氯化物含量正常。脊椎X線片顯示正常。 根據上述臨床特點,診斷並不困難,但也有一些神經系統疾病如急性感染性多發性神經炎、硬脊膜外膿腫、脊椎結核等,有時易與急性脊髓炎混淆,需要由醫生作仔細鑒別。 患了急性脊髓炎的病人應該給予怎樣治療呢?首先,應重視護理,因為病人的肢體癱瘓,整天躺在床上,不能自己翻身,臀部很容易發生褥瘡,因此需要良好的護理。應經常幫助病人翻身,保持被褥清潔、柔軟。如果有排尿障礙,需給予導尿,最好是保留導尿。並應用0.02%呋喃西林溶液沖洗膀胱,每次100毫升,每4~6小時一次。放入上述沖洗液後保留30分鍾再放出,再將引流管夾住,使膀胱內保持一定容量,防止痙攣性小膀胱的發生。因為病人的肢體既不能自主地活動又往往感覺喪失,所以要防止燙傷。對於肢體長期癱瘓的病人,足部因經常受棉被壓迫而容易發生足下垂,因此,應在足部置放護架。在葯物治療方面,於急性期可給予腎上腺皮質激素加氫化可的松2O0毫克或地塞米松10毫克,置於葡萄糖水中靜脈點滴,每天1次,連續7~10天,以後可改為強的鬆口服。維生素B族,地巴唑、神經細胞活化劑均可應用。此外,可應用中醫中葯,於急性期可給予清熱解毒葯,如銀花、翹、板藍根、大青葉、黃芩、知母、澤瀉、生甘草、牛膝等,煎場服用。如有呼吸肌癱瘓,出現呼吸困難,應給予人工呼吸,保持呼吸道通暢,必要時需作氣管切開。還應注意合並症的治療,如褥瘡、泌尿道感染、呼吸道感染。體療和針灸對促進癱瘓肢體的恢復很有幫助,在病程早期對癱瘓肢體作按摩、被動運動,以改善血液循環,防止肌肉萎縮,當肌力有所恢復時應鼓勵病人作力所能及的主動運動,促使肌力早日恢復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