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脊髓炎 > 脊髓炎波動症

脊髓炎波動症

發布時間:2020-08-03 12:30:45

1、脊髓炎會出現哪些症狀?

如果兒童存在視神經脊髓炎,這些患者會出現視物成雙,視物模糊,視物不清,視野缺損,偏盲,失明,言語含糊不清,構音障礙,吞咽困難,流口水。以及頭暈,頭脹,行走不穩,共濟失調,精神行為異常,體溫調節異常和電解質紊亂等症狀。
如果累及了脊髓,患者會出現截癱,四肢的癱瘓,以及損傷部位存在束帶感。患者的肢體還會出現不自主的收縮或者痛性痙攣以及肢體感覺異常,還容易出現大小便失禁等症狀。這些患者一定要盡早就診,否則容易導致患者出現生命危險。

2、脊髓炎後期會出現什麼症狀?

臨床表現
1.化膿性脊髓炎
青壯年好發。因脊髓受侵部位不同可表現為頸痛、胸背痛和束帶感,雙下肢麻木、無力、乾燥等。多於數小時或2~3天內病情達到高峰,當麻痹達到高峰期則疼痛症狀便不明顯;如為橫貫性脊髓損害,急性期表現為脊髓休克;如為上升性脊髓炎,則可能出現吞咽困難、發音不清、呼吸肌麻痹甚至死亡。
2.急性脊髓炎
臨床表現為急性起病,起病時可有低熱、病變部位神經根痛、肢體麻木乏力和病變節段束帶感;亦可無其他任何症狀而直接發生癱瘓。大多在數小時或數日內出現受累平面以下運動障礙、感覺缺失及膀胱、直腸括約肌功能障礙,運動障礙早期為脊髓休克表現,一般持續2~4周後,肌張力逐漸增高,腱反射活躍,出現病理反射。
脊髓休剋期的長短取決於脊髓損害嚴重程度和有無發生肺部感染、尿路感染、壓瘡等並發症。脊髓損傷嚴重時,常導致屈肌張力增高,下肢任何部位的刺激或膀胱充盈,均可引起下肢屈曲反射和痙攣,伴有出汗、豎毛、尿便自動排出等症狀,稱為總體反射,常提示預後不良。隨著病情的恢復,感覺平面逐漸下降,但較運動功能的恢復慢且差。自主神經功能障礙早期表現為二便瀦留,後隨著脊髓功能的恢復,可形成反射性神經源性膀胱。
3.急性播散性腦脊髓炎
大多數病例為兒童和青壯年,在感染或疫苗接種後1~2周急性起病,多為散發,無季節性,病情嚴重,有些病例病情凶險,常見於皮疹後2~4天,患者常在疹斑正消退、症狀改善時突然出現高熱、癇性發作、昏睡和深昏迷等。
腦炎型首發症狀為頭痛、發熱及意識模糊,嚴重者迅速昏迷和去腦強直發作,可有癇性發作,腦膜受累出現頭痛、嘔吐和腦膜刺激征等。脊髓炎型常見部分或完全性弛緩性截癱或四肢癱、傳導束型或下肢感覺障礙、病理征和尿瀦留等。可見視神經、大腦半球、腦干或小腦受累的神經體征。發病時背部中線疼痛可為突出症狀。
4.亞急性壞死性脊髓炎
多數患者為50歲以上男性。臨床以進行性的脊髓脊神經根炎為主要表現。約半數可有急性的疼痛和感覺障礙,或間歇性的坐骨神經痛。也可表現為較完全的脊髓橫貫性損傷,或短暫的無力及感覺障礙,繼以進行性的脊髓脊神經根症狀。③尚可有括約肌功能障礙。
5.結核性脊髓炎
多見於青壯年,病前可有結核接觸史或結核史。通常緩慢起病,在出現脊髓症狀的同時有低熱、納差、消瘦、盜汗等。脊髓損害常為不完全性,出現病變水平以下的肢體癱瘓、感覺障礙和大小便功能障礙。當病變以脊膜、脊蛛網膜損害為主時,則以神經根痛為主要表現,並出現分散性、不對稱性、節段性感覺障礙,臨床表現頗似脊髓蛛網膜炎。

3、脊髓炎的並發症有哪些?

脊髓炎的並發症
脊髓炎的並發症1.肺部感染呼吸道感染特別是下呼吸道細菌性感百染經常是困擾病人及醫生的突出問題。呼吸道感染也是脊髓損傷急性期死亡的主要原因。
脊髓炎的並發症2.肺不張患者因呼吸肌癱瘓,咳嗽沒力度氣或不能咳痰,同時因卧床和體位變換困難導致分泌物儲留在低位肺段的氣管中,造成肺不張。
脊髓炎的並發症3.在受損節段水回平以下有汗液分泌和皮膚營養障礙,病變區無汗或少汗,肢體水腫,皮膚蒼白乾燥,大小便失禁或瀦留。部分病例在發病後脊髓損害節段逐步上升,可出現四肢癱瘓、呼吸肌麻。答

4、脊髓炎有哪些明顯的症狀?

神經脊髓炎是常見的疾病之一,它給患者帶來諸多不便與困擾,同時也影響患者的健康,主要為脊髓受累以胸段和頸段多見,由於很多的原因引起,需要進行檢查,及時治療和護理,那麼在生活中要注意保暖,避免受寒,同時要加強體育鍛煉,增強體質。
神經性脊髓炎的症狀有哪些?多數人對該病症不太了解,而忽視它的病情,雖然不是什麼惡性疾病,但是隨著病情的發展,病情會越來越嚴重,而錯過治療的最佳時期,在飲食方面要以清淡為主,避免生冷等刺激性食物,下面來詳細了解一下它的症狀。
神精脊髓炎是一種嚴重的疾病,它的發病率不分年齡段,通常給患者帶來極大的傷害,一般脊髓神經的炎症在治療方面是比較困難的,同時它的治療過程也是比較漫長,神經骨髓炎的症狀表現為脊髓完全橫貫性損害,通常在數小時至數天內雙側脊髓的運動、感覺和自主神經功能會出現極大的受損,而且運動障礙也會迅速進展為截癱或者是四肢癱的症狀,一般重症者由於嚴重的脫髓鞘會使神經沖動擴散,導而形成痛性痙攣發作和陣發性抽搐的症狀。
神經骨髓炎的受損原因比較多,一般脊髓受累以胸段和頸段是比較多見,一般表現為急性或亞急性起病的橫貫性脊髓損害,該病徵的病損以下會出現一些相應的感覺、運動或自主神經功能障礙,一般有少數神經骨髓炎患者會出現視神經和脊髓外症狀,比如有些患者會出現眩暈、還有面部麻木等現象,同時也有極少數患者會出現眼外肌麻痹、或者構音障礙等一些周圍神經損害。
通過以上講述,大家對神經骨髓炎的症狀有所了解,它具有嚴重性,也給患者的身體帶來極大地危害性,同時也給患者的生活帶來諸多的不便,因此一旦發現疾病要及時治療,以免病情加重,而錯過治療的最佳時期,那麼在生活方面要引起注意,不要過度勞累,注意休息,同時也要注意保暖,有利於病情恢復。

5、脊髓炎會引起哪些並發症?

脊髓炎是指感染或毒素侵及脊髓所致的疾病。因在脊髓的病變常為橫貫性,故又稱橫貫性脊髓炎。病毒感染所致的急性脊髓炎多發生在青壯年,無性別差異,散在發病,起病較急。多有輕度前驅症狀,如低熱、全身不適或上呼吸道感染的症狀 。
脊髓炎大多為病毒感染所引起的自身免疫反應,病原主要有流感病毒、帶狀皰疹病毒、狂犬病毒、脊髓灰質炎病毒等,近年來有由肝炎病毒所導致脊髓炎的報告。
病前數天或1~2周常有上呼吸道或腸道感染病史,疫苗接種史,或有受涼、過勞、負重、扭傷等誘因。
本病發病急驟,可以在數小時至1~2天內出現完全性截癱。部分病人在發病前有背部疼痛 、束帶感、肢體麻木、無力等先驅症狀,並於數天至十幾天後逐漸發展至全癱。

6、多發性脊髓炎是什麼情況?

何謂急性脊髓炎 急性脊髓炎是指脊髓的一種非特異性炎性病變,多發生在感染之後,炎症常累及幾個髓節段的灰白質及其周圍的脊膜、並以胸髓最易受侵而產生橫貫性脊髓損害症狀。部分病人起病後,癱瘓和感覺障礙的水平均不斷上升,最終甚至波及上頸髓而引起四肢癱瘓和呼吸肌麻痹,並可伴高熱,危及病人生命安全,稱為上升性脊髓炎,以下主要介紹急性橫貫性脊髓炎。 病因:病因未明,可能由於某些病毒感染所致,或感染後的一種機體自身免疫反應,有的發生於疫苗接種之後。 病理:炎症可累及脊髓的不同部位,但以上胸髓最多見。病變部位的脊髓腫脹、充血、變軟,軟脊膜充血、混濁,脊髓切麵灰白質分界不清,可見點狀出血。鏡下見有軟脊膜充血和炎性細胞浸潤。嚴重者脊髓軟化、壞,後期可有脊髓萎縮和疤痕形成。 以青壯年多見。病前數天或1~2周可有發熱、全身不適或上呼吸道感染等病史。起病急,常先有背痛或胸腰部束帶感,隨後出現麻木、無力等症狀,多於數小時至數天內症狀發展至高峰,出現脊髓橫貫性損害症狀。 一、運動障礙: 以胸髓受損害後引起的截癱最常見,如頸髓受損則出現四肢癱,並可伴有呼吸肌麻痹。早期脊髓休克階段,病變水平以下呈弛緩性癱瘓、肌張力降低、深反射消失,病理反射也可引不出來。通常於2~3周後,逐漸過渡到痙攣性癱瘓,肌張力逐漸升高,尤以伸肌張力增高較明顯,深反射出現繼而亢進,病理反射明顯,與此同時有時肌力也可能開始有所恢復,恢復一般常需數周、數月之久,但最終常有一些體征殘留。倘病變重,范圍廣或合並有尿路感染等並發症者,脊髓休克階段可能延長,有的可長期表現為弛緩性癱瘓,或脊髓休剋期過後出現痙攣性屈曲性肢體癱瘓,此時肢體屈肌張力增高,稍有刺激,雙下肢屈曲痙攣,伴出汗、豎毛反應和大小便自動排出等症狀,稱為脊髓總體反射。以上情況常提示預後較差,一些患者可終生癱瘓致殘。 二、感覺障礙: 損害平面以下肢體和軀乾的各類感覺均有障礙,重者完全消失、系雙脊髓丘腦束和後索受損所致。在感覺缺失區上緣可有一感覺過敏帶。 三、植物神經障礙: 脊髓休剋期,由於骶髓排尿中樞及其反射的機能受到抑制,排尿功能喪失,尿瀦留,且因膀胱對尿液充盈無任何感覺,逼尿肌鬆弛,而呈失張力性膀胱,尿容量可達1000ml以上;當膀胱過度充盈時,尿液呈不自主地外溢,謂之充盈性尿失禁。當脊髓休剋期過後,因骶髓排尿中樞失去大腦的抑制性控制,排尿反射亢進,膀胱內的少量尿液即可引起逼尿肌收縮和不自主排尿,謂之反射性失禁。如病變繼續好轉,可逐步恢復隨意排尿能力。此外,脊髓休剋期尚有大便秘結、損害平面以下軀體無汗或少汗、皮膚乾燥、蒼白、發涼、立毛肌不能收縮;休剋期過後,皮膚出汗及皮膚溫度均可改善,立毛反射也可增強。如是頸髓病變影響了睫狀內臟髓中樞則可出現Horner征。 急性期周圍血白細胞總數可稍增高。腦脊髓液壓力正常,除脊髓嚴重腫脹外,一般無椎管梗阻現象。腦脊液細胞總數特別是淋巴細胞和蛋白含量可有不同程度的增高,但也可正常。腦脊液免疫球蛋白含量也可有異常。 根據急性起病,病前的感染史,橫貫性脊髓損害症狀及腦脊液所見,不難診斷但需與下列疾病鑒別。 一、急性感染性多發性神經炎: 肢體呈弛緩性癱瘓,可有或不伴有肢體遠端套式感覺障礙,顱神經常受損,一般無大小便障礙,起病十天後腦脊液常有蛋白一細胞分離現象。 二、脊髓壓迫症: 脊髓腫瘤一般發病慢,逐漸發展成橫貫性脊髓損害症狀,常有神經根性疼痛史,椎管有梗阻。硬脊膜外膿腫起病急,但常有局部化膿性感染灶、全身中毒症狀較明顯,膿腫所在部位有疼痛和叩壓痛,癱瘓平面常迅速上升,椎管有梗阻。必要時可作脊髓造影、磁共振象等檢查加以確診,一般不難鑒別。 三、急性脊髓血管病: 脊髓前動脈血栓形成呈急性發病,劇烈根性疼痛,損害平面以下肢體癱瘓和痛溫覺消失,但深感覺正常。脊髓血管畸形可無任何症狀,也可表現為緩慢進展的脊髓症狀,有的也可表現為反復發作的肢體癱瘓及根性疼痛、且症狀常有波動,有的在相應節段的皮膚上可見到血管瘤或在血客畸形部位所在脊柱處聽到血管雜音,須通過脊髓造影和選擇性脊髓血管造影才能確診。 四、視神經脊髓炎: 急性或亞急性起病,兼有脊髓炎和視神經炎症狀,如兩者同時或先後相隔不久出現,易於診斷。本病常有復發緩解,胸脊液白細胞數、蛋白量有輕度增高。 (一)維護呼吸機能:保持呼吸道通暢,防治肺部感染,應按時翻身、變換體位、協助排痰,必要時作氣管切開,如呼吸功能不全、可酌情作輔助呼吸。注意保暖,必要時予以抗生素。 (二)褥瘡的防治: 1.褥瘡的預防和護理 (1)避免局部受壓。每2小時翻身一次,動作應輕柔,同時按摩受壓部位。對骨骼突起處及易受壓部位可用氣圈、棉圈、海綿等墊起加以保護。 (2)保持皮膚清潔乾燥,對大小便失禁和出汗過多者,要經常用溫水擦洗背部和臀部,在洗凈後敷以滑石粉。 (3)保持床面平坦、整潔、柔軟。 2.褥瘡的治療與護理。主要是不再使局部受壓,促進局部血液循環,加強創面處理。 (1)局部皮膚紅腫、壓力解除後不能恢復者,用50%酒精局部按摩,2~4次/d,紅外線照射10~15分鍾,1/d。 (2)皮膚紫紅、水腫、起皰時,在無菌操作下抽吸液體、塗以龍膽紫、紅外線照射2/d。 (3)水皰破裂、淺度潰爛時,創面換葯,可選用抗生素軟膏,復蓋無菌紗布。 (4)壞組織形成、深度潰瘍、感染明顯時,應切除壞組織,注意有無腔,並用1:2000過錳酸鉀或雙氧水或1:5000呋喃西林溶液進行清洗和濕敷,傷面換葯,紅外線照射。創面水腫時,可用高滲鹽水濕敷。如創面清潔、炎症已消退,可局部照射紫外線,用魚肝油紗布外敷,促進肉芽生長,以利癒合,如創面過大,可植皮。 (三)尿瀦留及泌尿道感染的防治:尿瀦留階段,在無菌操作下留置導尿管,每4小時放尿一次,並用1:5000呋喃西林溶液或4%硼酸溶液或生理鹽水沖洗膀胱,2/d。鼓勵病人多飲水,及時清洗尿道口分泌物和保持尿道口清潔。每周更換導管一次。泌尿道發生感染時,應選用抗生素。 (四)預防便秘:鼓勵病人多吃含粗纖維的食物,並可服緩瀉劑,必要時灌腸。 (五)預防肢體攣縮畸形,促進機能恢復:應及時地變換體位和努力避免發生屈曲性癱瘓。如病人仰卧時宜將其癱肢的髖、膝部置於外展伸直位,避免固定於內收半屈位過久。注意防止足下垂,並可間歇地使病人取俯卧位,以促進軀體的的伸長反射。早期進行肢體的被動活動和自主運動,並積極配合按摩、理療和體療等。 如何治療: 一、抗炎: 早期靜脈滴注氫化可的松200~300mg或地塞米松10~20mg(溶於5%或10%葡萄糖液500ml中),1次/d,7~10次一療程。其後改為口服強的松30mg,1/d。病情緩解後逐漸減量。 二、脫水: 脊髓炎早期脊髓水腫腫脹,可適量應用脫水劑,如20%甘露醇250ml靜滴,2/d;或10%葡萄糖甘油500ml靜滴,1/d。 三、改善血液循環: 低分子右旋糖酐或706代血漿500ml靜滴,1/d,7~10次一療程。 四、改善神經營養代謝機能: VitB族、VitC、ATP、輔酶A、胞二磷膽鹼、輔酶Q10等葯物口服,肌注或靜滴。

7、脊髓炎會出現哪些並發症呢?

脊髓炎的患者表現為病變節段以下肢體癱瘓、感覺障礙、尿便障礙。如果患者為頸髓病變可能會出現四肢癱,嚴重時可能會累及呼吸肌,患者可以出現呼吸肌麻痹,可能會並發肺部感染。患者此時需要長期卧床,因此容易引起褥瘡感染、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容易引起肺栓塞。患者長期尿便障礙包括尿便瀦留和尿便失禁,長時間尿瀦留可能會引起膀胱炎,可能會出現尿頻、尿急和尿痛等各種不適,也可能會引起無張力性神經源性膀胱等。

8、脊髓炎常見的並發症有哪些?

脊髓炎有哪些症狀?

脊髓炎的主要症狀有以下 3 個:

(1)運動障礙。表現為病變以下的肢體癱瘓,早期常出現脊髓休克。影響頸段脊髓可能呼吸肌癱瘓導致死亡。

(2)感覺障礙。表現為病變節段以下深淺感覺缺失,以痛覺和溫度覺缺失最為突出。在脊髓炎急性期,患者常常先有雙下肢麻木或軀體有像捆著腰帶一樣的感覺,隨後才出現肢體的癱瘓。

(3)自主神經功能障礙。急性期表現為小便瀦留,膀胱無充盈感,尿意喪失、自主不能排尿,應使用導尿管幫助排尿。隨著病情好轉,膀胱容量縮小,尿充盈到一定程度會自動排尿。此外,病變以下會出現皮膚乾燥、少汗或無汗、脫屑及及指甲鬆脆等皮膚營養障礙,以及肢體水腫和褥瘡等。

脊髓炎有哪些並發症?

常見的並發症一般有褥瘡、肺部感染、泌尿系統感染、呼吸困難等。

9、脊髓炎有哪些並發症?

脊髓炎的並發症,按照系統來說,還是經常會常見的,我們說最常見的當然是感染,特別是泌尿系統的感染,消化系統的感染,和呼吸系統的感染。第二位最常見的,應該是肌肉無力,行動不便帶來的摔倒的風險,或者是骨折。第三個常見的並發症,應該是皮膚護理不當,引起的褥瘡。第四個並發症常見的,可以是由於肢體活動不暢的話,造成下肢血管的動脈,或者靜脈的血栓形成,不管怎麼說,這些問題,在脊髓炎的治療過程當中,都可能會發生或者存在,所以無論是在治療,還是在護理的過程當中,都要引起相當的重視

與脊髓炎波動症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