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長短腿如何治療
建議:「長短腿」形成原因有很多種,如外傷性骨折(車禍或意外),或神經受損導致肌肉張力不協調(如,腦性麻痹、中風),或感染性疾病(小兒麻痹)都會造成「長短腿」,但卻有很多是平常忽略的雙足壓力 不均,而造成雙腿不等長的「長短腿」。「長短腿」容易導致骨盆高低進而「脊椎側彎」卻是公認的事實,雖然「脊椎側彎」還有很多因素造成(原發性、或神經性、脊椎關節退化等),但臨床上對「脊椎側彎」患者作足底壓力檢測時,會發現很多是雙腳掌的結構是高低不均的。如果人類的腳如同房子的地基,地基不平,房子結構一定扭曲(如同堆積木理論)你現在還比較年輕,應該可以通過矯正的方法治療。主要是跑步治療,跑步運動,可以是慢跑,短的腿邁步跨出的大一些,一定要堅持。
2、關於我的長短腿和脊椎側彎!!急!!!
先不要隨便私自做牽引,因為如果是脊椎側彎的話,也還要區分是左彎還是右彎,是胸椎彎還是腰椎彎,是一個彎還是S彎,側彎的角度多大,這都和你的治療手段密切相關,如果側彎超過40度的話,就要考慮手術了,如果角度不大的話,可以採取保守治療的方法(通過支具矯正)。
但是聽你的陳述,好像不是脊椎側彎,因為脊椎側彎在側彎角度不是很大的情況下一般是沒有什麼不良生理反映的。
但是脊椎上的毛病是不能有半點馬虎的,因此,強烈建議你盡快去當地正規醫院找骨科專家確診後再對症下葯。
3、長短腿的造成原因有哪些
刁文鯧:大小屁股長短腿,骨盆行扭是骨盆常見問題我們的脊椎就好比是由數塊脊椎骨組成的塔,枕寰樞椎就是這個塔的塔尖,而骨盆就是這個塔的塔座。大家想想如果骨盆這個塔座不正了,是不是脊椎這個塔就會變得不穩了。骨盆雖不歸屬於脊椎,但是它是整個脊椎的基礎。只有基礎打牢了,脊椎才會穩固。
骨盆的結構是怎樣的
骨盆位於我們的腰椎之下,是整個身體的中心,上連脊椎、下接兩腿關節。脊椎正直及兩腿運動都需要骨盆居中策應、調節。
骨盆由左、右髖骨和骶骨、尾骨構成。髖骨是由髂骨、坐骨及恥骨聯合組成的不規則骨。髂骨在哪呢?站立時雙手叉腰,這時我們的雙手剛好放在骨盆的上緣,摸到的骨頭就是髂骨。
骶骨與髂骨和骶骨與尾骨間,都有強韌的韌帶支持連結,形成關節,一般不能活動。女性朋友在懷孕後在激素的影響下,韌帶會有稍許的鬆弛,各關節因而略有松動,這對以後的分娩是十分有利的。
完整的骨盆是由骨骼和附著在它上面的肌肉、筋膜共同構成的,裡面有生殖器官。男性和女性的骨盆不一樣,一般來說,男性的骨盆比較窄一些、坐骨較小一些;而女性的骨盆則相對較寬一些、坐骨較大一些。從外觀上看,男性的臀部看起來更像是一個倒三角形,女性的則像是一個正三角形。
腰椎並沒有與髖骨相連,使得腰部可以進行前、後、左、右的來回活動,活動也會影響骨盆的角度。正常穩定的骨盆位置是居中平衡的,如果平時我們的姿勢不正確,而骨盆的穩定度又稍差,骨盆的位置很難保持居中平衡,脊椎角度也就跟著不正常彎曲。所以有的人老是站不穩,可能就是骨盆穩定度差的原因。
骨盆行扭——骨盆最常見的問題
走在大街上,經常會看見有的人兩條腿不一樣長,尤其是已婚女性較多。這些人用X光拍髂骨,多呈一高一低,骶髂關節也不在一個水平線上,俯卧檢查兩側臀部呈一高一低,一大一小的狀態。這就是骨盆行扭,它是骨盆最容易出現的問題。
有個別醫家治療長短腿時用墊鞋墊的方法矯正,結果治不好。其實,此症早在隋朝皇宮太醫用幾分鍾的手法矯正,就能使長短腿正常、臀部大小一樣了。因此,治療骨盆行扭最有效的辦法就是手法矯正,採用刁氏技法可快速治癒。
骨盆行扭是怎麼得的呢?原因有很多,比如說外傷性骨折(車禍或意外),過量運動,平時忽略的雙腳壓力不均等,都容易造成骨盆行扭。
以上原因比較好理解,還有一些原因我給大家詳細說一下,也提醒大家在今後的生活中注意這些問題。
性愛過激。一般來說,女性結婚後更容易發生骨盆行扭,為什麼呢?年輕人性愛時沒有度,動作過於激烈,很容易造成骨盆行扭。因此,年輕人在進行性生活時,動作一定要輕,不可以過於激烈。
自然分娩。一些自然生產的媽媽們在生完小孩後發現自己的骨盆變形了。胎兒經過骨盆從陰道里爬出來會傷害到骨盆,再加上產婦本身的劇烈掙扎,就更容易導致骨盆變形了。因此,為了防止骨盆變形,懷孕的女性朋友要經常練習一些有益於骨盆的運動。
4、脊髓炎患者都有哪些典型的針狀?
1.化膿性脊髓炎
青壯年好發。因脊髓受侵部位不同可表現為頸痛、胸背痛和束帶感,雙下肢麻木、無力、乾燥等。多於數小時或2~3天內病情達到高峰,當麻痹達到高峰期則疼痛症狀便不明顯;如為橫貫性脊髓損害,急性期表現為脊髓休克;如為上升性脊髓炎,則可能出現吞咽困難、發音不清、呼吸肌麻痹甚至死亡。
2.急性脊髓炎
臨床表現為急性起病,起病時可有低熱、病變部位神經根痛、肢體麻木乏力和病變節段束帶感;亦可無其他任何症狀而直接發生癱瘓。大多在數小時或數日內出現受累平面以下運動障礙、感覺缺失及膀胱、直腸括約肌功能障礙,運動障礙早期為脊髓休克表現,一般持續2~4周後,肌張力逐漸增高,腱反射活躍,出現病理反射。
脊髓休剋期的長短取決於脊髓損害嚴重程度和有無發生肺部感染、尿路感染、壓瘡等並發症。脊髓損傷嚴重時,常導致屈肌張力增高,下肢任何部位的刺激或膀胱充盈,均可引起下肢屈曲反射和痙攣,伴有出汗、豎毛、尿便自動排出等症狀,稱為總體反射,常提示預後不良。隨著病情的恢復,感覺平面逐漸下降,但較運動功能的恢復慢且差。自主神經功能障礙早期表現為二便瀦留,後隨著脊髓功能的恢復,可形成反射性神經源性膀胱。
3.急性播散性腦脊髓炎
大多數病例為兒童和青壯年,在感染或疫苗接種後1~2周急性起病,多為散發,無季節性,病情嚴重,有些病例病情凶險,常見於皮疹後2~4天,患者常在疹斑正消退、症狀改善時突然出現高熱、癇性發作、昏睡和深昏迷等。
腦炎型首發症狀為頭痛、發熱及意識模糊,嚴重者迅速昏迷和去腦強直發作,可有癇性發作,腦膜受累出現頭痛、嘔吐和腦膜刺激征等。脊髓炎型常見部分或完全性弛緩性截癱或四肢癱、傳導束型或下肢感覺障礙、病理征和尿瀦留等。可見視神經、大腦半球、腦干或小腦受累的神經體征。發病時背部中線疼痛可為突出症狀。
4.亞急性壞死性脊髓炎
多數患者為50歲以上男性。臨床以進行性的脊髓脊神經根炎為主要表現。約半數可有急性的疼痛和感覺障礙,或間歇性的坐骨神經痛。也可表現為較完全的脊髓橫貫性損傷,或短暫的無力及感覺障礙,繼以進行性的脊髓脊神經根症狀。③尚可有括約肌功能障礙。
5.結核性脊髓炎
多見於青壯年,病前可有結核接觸史或結核史。通常緩慢起病,在出現脊髓症狀的同時有低熱、納差、消瘦、盜汗等。脊髓損害常為不完全性,出現病變水平以下的肢體癱瘓、感覺障礙和大小便功能障礙。當病變以脊膜、脊蛛網膜損害為主時,則以神經根痛為主要表現,並出現分散性、不對稱性、節段性感覺障礙,臨床表現頗似脊髓蛛網膜炎。
5、長短腿會引起什麼病,會引起脊椎側彎嗎
刁文鯧:大小屁股長短腿,骨盆行扭是骨盆常見問題我們的脊椎就好比是由數塊脊椎骨組成的塔,枕寰樞椎就是這個塔的塔尖,而骨盆就是這個塔的塔座。大家想想如果骨盆這個塔座不正了,是不是脊椎這個塔就會變得不穩了。骨盆雖不歸屬於脊椎,但是它是整個脊椎的基礎。只有基礎打牢了,脊椎才會穩固。
骨盆的結構是怎樣的
骨盆位於我們的腰椎之下,是整個身體的中心,上連脊椎、下接兩腿關節。脊椎正直及兩腿運動都需要骨盆居中策應、調節。
骨盆由左、右髖骨和骶骨、尾骨構成。髖骨是由髂骨、坐骨及恥骨聯合組成的不規則骨。髂骨在哪呢?站立時雙手叉腰,這時我們的雙手剛好放在骨盆的上緣,摸到的骨頭就是髂骨。
骶骨與髂骨和骶骨與尾骨間,都有強韌的韌帶支持連結,形成關節,一般不能活動。女性朋友在懷孕後在激素的影響下,韌帶會有稍許的鬆弛,各關節因而略有松動,這對以後的分娩是十分有利的。
完整的骨盆是由骨骼和附著在它上面的肌肉、筋膜共同構成的,裡面有生殖器官。男性和女性的骨盆不一樣,一般來說,男性的骨盆比較窄一些、坐骨較小一些;而女性的骨盆則相對較寬一些、坐骨較大一些。從外觀上看,男性的臀部看起來更像是一個倒三角形,女性的則像是一個正三角形。
腰椎並沒有與髖骨相連,使得腰部可以進行前、後、左、右的來回活動,活動也會影響骨盆的角度。正常穩定的骨盆位置是居中平衡的,如果平時我們的姿勢不正確,而骨盆的穩定度又稍差,骨盆的位置很難保持居中平衡,脊椎角度也就跟著不正常彎曲。所以有的人老是站不穩,可能就是骨盆穩定度差的原因。
骨盆行扭——骨盆最常見的問題
走在大街上,經常會看見有的人兩條腿不一樣長,尤其是已婚女性較多。這些人用X光拍髂骨,多呈一高一低,骶髂關節也不在一個水平線上,俯卧檢查兩側臀部呈一高一低,一大一小的狀態。這就是骨盆行扭,它是骨盆最容易出現的問題。
有個別醫家治療長短腿時用墊鞋墊的方法矯正,結果治不好。其實,此症早在隋朝皇宮太醫用幾分鍾的手法矯正,就能使長短腿正常、臀部大小一樣了。因此,治療骨盆行扭最有效的辦法就是手法矯正,採用刁氏技法可快速治癒。
骨盆行扭是怎麼得的呢?原因有很多,比如說外傷性骨折(車禍或意外),過量運動,平時忽略的雙腳壓力不均等,都容易造成骨盆行扭。
以上原因比較好理解,還有一些原因我給大家詳細說一下,也提醒大家在今後的生活中注意這些問題。
性愛過激。一般來說,女性結婚後更容易發生骨盆行扭,為什麼呢?年輕人性愛時沒有度,動作過於激烈,很容易造成骨盆行扭。因此,年輕人在進行性生活時,動作一定要輕,不可以過於激烈。
自然分娩。一些自然生產的媽媽們在生完小孩後發現自己的骨盆變形了。胎兒經過骨盆從陰道里爬出來會傷害到骨盆,再加上產婦本身的劇烈掙扎,就更容易導致骨盆變形了。因此,為了防止骨盆變形,懷孕的女性朋友要經常練習一些有益於骨盆的運動。
6、老公36歲了,長短不一的腿還能治好嗎?
是小兒麻痹么?36歲嘛~像這么的歲數的人當時患這個病的人特別多。
小兒麻痹症患兒在病的早期,肌肉發生萎縮和肢體癱瘓,但癱瘓的肢體並無畸形,而是隨著病程的延長,才慢慢出現各種畸形。主要的原因是:①部分支配肢體的肌肉癱瘓,造成不同肌肉之間的力量不平衡。比如支配足外翻的肌肉癱瘓,而支配足內翻的肌肉未癱瘓,造成足兩邊的力量不平衡,內側有力,外側無力,就會發生足內翻。②患肢關節周圍的軟組織攣縮,造成畸形。比如膝關節後面的軟組織攣縮,就會造成膝關節屈曲伸不直的畸形。③不正常的行走等負重活動,加重畸形。比如上述的肌肉不平衡或軟組織攣縮的畸形,早期是可以糾正的,但是患者不了解這一點,而是在不正常姿勢下繼續行走或做其它活動,就會使畸形加重;相反,如應用夾板把肢體固定在健康人的姿勢,就可防止畸形的發生。④肢體的廢用不活動是造成畸形的又一重要原因。發病後患兒肢體癱瘓,不活動,而肢體的生長發育與人體的正常生理活動密切相關,肢體癱瘓不活動的結果就造成了患肢的骨骼、肌肉及其它軟組織的發育遲緩,甚至退化,而出現患肢短小、細瘦、關節鬆弛,甚至發生脫位。⑤長期不良姿勢的維持是產生肢體畸形的又一重要因素。比如患兒癱瘓後長期盤腿坐位,就會造成髖、膝關節屈曲伸不直的畸形。長期胸、腰挺不直的彎曲坐姿就會造成脊椎彎曲畸形等。
另外患兒長期麻痹致使肢體殘疾和畸形,其原因主要有:
1.肌力的失衡:正常的肢體,一部位的伸肌和屈肌、內收肌與外展肌、內翻肌與外翻肌等,均處於對抗而平衡的狀態。當某一部位、某一組肌肉發生癱瘓,而對抗組肌力正常,則生理性平衡受到破壞。初期隨著肌肉的單向運動收縮,久之則發生肌肉、筋膜和關節囊等軟組織萎縮,進一步發展為骨與關節的畸形。
2。肌肉、筋膜的變性:由於肌肉長期癱瘓,肌肉發生變性,筋膜增厚、攣縮,導致肢體畸形。
3.不正常的負重:肌力失衡與筋膜攣縮,是引起肢體畸形的重要因素,而不正常的負重,則促使畸形惡化。
4.肢體的廢用:肢體的生長發育與正常的生理活動有密切關系。肢體癱瘓廢用,使其營養較差,肌肉進一步萎縮。骨質疏鬆脫鈣,皮質萎縮變薄。由於肢體供血差,引起肢端發涼,嚴重者在冬季出現凍瘡。
16、小兒麻痹後遺症的康復治療原則是什麼?
小兒麻痹後遺症是一種嚴重的致殘性疾病,發病的結果造成患兒的肢體終生殘疾。影響患兒的生活、生長和發育成熟,不僅造成小兒身體畸形還為小兒生活自理、學習以及進入社會造成了嚴重障礙,使患兒的身心各方面都受到了打擊。
所以對這種疾病的治療要從患兒的全面障礙和需要來處理,使他們得到全面的康復治療,即患兒不僅身體而且精神和社會生活都應得到康復照顧和治療,使他們和健康人一樣生活、學習和工作。全面康復一般包括醫療康復、教育康復、職業康復和社會康復等。
17、什麼是醫療康復?
應用醫療手段對兒麻後遺症患者進行康復工作,稱為醫療康復。醫療康復是患者在全面康復中的一個重要方面。它貫穿於患者康復的全過程。這種工作包括:手術治療、功能訓練、康復護理、心理康復、矯形器、助行器等康復工程,針灸、按摩等中醫療法等等。
18、什麼是教育康復?
應用文化教育及技能教育等對兒麻後遺症患者進行康復工作,稱為教育康復。這項工作可以促進他們成長發育,最後能進入社會生活並參加工作。尤其對小兒麻痹後遺症患兒來說,他們肢體雖然有殘疾,但頭腦是健全的,智力是正常的,因此應該有和正常兒童一樣受教育的權利,任何在入學等方面的歧視行為都是錯誤的。相反由於患兒受過嚴重疾病的摧殘,他們的心靈受到不同程度的創傷,更需要我們健全人的關心、支持與鼓勵。
19.什麼是職業康復?
促進兒麻後遺症患者獲得職業技能,並勝任職業的工作,稱為職業康復。殘疾人希望能夠成為自食其力的勞動者,成為社會的一分子,他們要求經濟獨立,這是殘疾患者全面康復的重要課題。目前殘疾人就業仍有困難,經濟收入及生活水平在全國人均水平以下,所以全社會應共同關心殘疾人就業問題,提高認識,糾正個別人的歧視觀點,使殘疾人真正有用武之地,有可靠的經濟來源,實現回歸社會的理想。
對殘疾兒童來說,家庭、學校和社會都應重視對他們的培養教育,不要歧視他們。除了提高其文化知識,還要根據殘疾的特點進行適當的職業教育,比如,小兒麻痹後遺症患兒雙下肢癱瘓者,可以訓練他們從事上肢活動的工作,像操縱電腦、雕刻、繪畫、會計等等。同時,我們還要重視對患兒的心理教育,樹立堅強意志和戰勝困難的信心,消除任何悲觀、消極、失望的情緒,以樂觀的精神努力拚搏,積極為社會做出貢獻。
20、什麼是社會康復?
提高兒麻後遺症患者對社會的適應和生活能力,改造環境幫助殘疾人回歸社會的工作,稱為社會康復。社會主義的人道主義是我國社會的基礎思想之一,是人際關系的准則,發揚扶弱助殘的優良傳統,為殘疾人平等參與社會創造必要的條件,是全社會義不容辭的責任。同時鼓勵殘疾人自尊、自強、自立,面對現實,克服困難,奮力拚搏,以健康的心態參與社會,是實現社會康復目標的重要方面。總之,殘疾人的社會康復就是從社會環境及殘疾人本身等各個方面共同努力,創造條件,使殘疾人平等參與社會各個方面,真正享有應有的社會權益.成為社會的主人。
21.小兒麻痹後遺症患者能未能結婚、生孩子?
年輕人交異性朋友,進而結婚、組成家庭,生兒育女是人天性的需要,也是每個人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小兒麻痹後遺症患者和健康人一樣,也需要交朋友、結婚、組成家庭,這是毫無疑問的,醫學專家早已指出小兒麻痹後遺症殘疾人家庭生活能力和健全人是一樣的,而且這種疾病並不遺傳給下一代。但是由於存在肢體運動功能方面的殘疾,他們確實在交異型朋友、實現家庭生活的願望上存在一定困難,很需要大家的關心、理解和幫助。許多工作單位和社區關心殘疾人,為他們牽線搭橋介紹對象,有的組織殘疾青年聯誼會,為他們擴大接觸面,還有的地方建立了殘疾人婚姻介紹所,這些都為殘疾朋友做了大量實實在在的工作。
小兒麻痹後遺症患者能夠組成家庭。但有一點應該提出,那就是殘疾人本身有殘疾,生活自理方面多少存在一些困難,有的甚至需要別人照顧,所以在生育上要實行計劃生育,以免增加自身困難和壓力,又影響下一代的成長發育。尤其對女患者更應注意:有的女同志如患有脊柱側彎、骨盆傾斜或者骨盆發育不好,這樣在胎兒出生時可能會發生困難,因此懷孕時最好定期做產前檢查,在醫生指導下決定如何生孩子,以確保母子平安。
重型小兒癱的治療必須考慮到三個基本問題:其一首先是手術適應證,其次是手術效果,其三是患者及社會因素。現就此三方面加以討論。
3.1 關於手術適應證問題:重型小兒癱由於受累肌肉廣泛,可利用的肌肉十分有限,加上長期的被動性體態,患者多有關節畸形甚或骨盆傾斜、脊柱側彎等繼發性病理改變,這就給醫生在確定手術適應證時帶來困難。一些專業性不強的基層醫生恐怕很難確定此類患者能否治療,故很可能作出無法醫治的結論。本組有1例爬行了15年方來我院就診,就是因為聽信了當地醫生給他下的不可治結論而放棄進一步診治的。實際上,手術適應證是相對而言的,如果在廣泛性癱瘓的肢體中尚有一組甚或一根4級肌力的肌肉,醫生就可以加以利用替代主要功能肌。本組1例下肢廣泛癱僅可利用的肌肉只有闊筋膜張肌和縫匠肌,在為其做了代股四頭肌術後,患者不但部分恢復了伸膝功能,而且由於髂脛束攣縮造成的膝關節屈曲外旋畸形也得到了矯正,患者可扶拐行走。重型小兒癱的手術適應證雖然不易確定,但只要術後能使患者在原有的基礎上有進步,如可扶拐行走或棄拐行走,就應積極進行治療。
3.2 關於手術效果問題:重型小兒癱的手術效果與手術適應證的選擇和手術方法的設計,實施密切相關。由於重型小兒癱的肌力喪失嚴重,且多伴有明顯的畸形,一次或兩次手術很難達到理想效果,故病人入院後就要通過仔細的肌力檢查等制定合理的治療方案。不但要注意局部情況,還要考慮到病人的性別,職業及生活環境上的特殊要求等。治療小兒癱理論上或原則上是首先矯正骨性畸形,後再行肌力平衡手術。但由於重型小兒癱的特殊性,如按上述原則處理,患者則很可能難以接受多次的手術。故主張「軟硬結合」,即行軟組織手術的同時,一期完成同側或對側的骨性手術。這當中的矛盾是固定問題,即軟組織手術的固定時間要比骨性手術短,這就要求醫生在制定治療方案時合理安排,相互兼顧。一般是在行一側軟組織手術的同時行對側骨性手術,或行大腿、髖部骨性手術的同時行同側小腿以下的軟組織手術。本組病例的手術方案基本上是遵循此一觀點制定的,結果縮短了住院時間,減少了手術次數,同時減輕了病人負擔,提高了手術療效。
回答者:知書拿禮 - 助理 二級 1-13 09:33
小兒麻痹症後遺症的殘疾是怎麼形成的
小兒麻痹症患兒在病的早期,肌肉發生萎縮和肢體癱瘓,但癱瘓的肢體並無畸形,而是隨著病程的延長,才慢慢出現各種畸形。主要的原因是:①部分支配肢體的肌肉癱瘓,造成不同肌肉之間的力量不平衡。比如支配足外翻的肌肉癱瘓,而支配足內翻的肌肉未癱瘓,造成足兩邊的力量不平衡,內側有力,外側無力,就會發生足內翻。②患肢關節周圍的軟組織攣縮,造成畸形。比如膝關節後面的軟組織攣縮,就會造成膝關節屈曲伸不直的畸形。③不正常的行走等負重活動,加重畸形。比如上述的肌肉不平衡或軟組織攣縮的畸形,早期是可以糾正的,但是患者不了解這一點,而是在不正常姿勢下繼續行走或做其它活動,就會使畸形加重;相反,如應用夾板把肢體固定在健康人的姿勢,就可防止畸形的發生。④肢體的廢用不活動是造成畸形的又一重要原因。發病後患兒肢體癱瘓,不活動,而肢體的生長發育與人體的正常生理活動密切相關,肢體癱瘓不活動的結果就造成了患肢的骨骼、肌肉及其它軟組織的發育遲緩,甚至退化,而出現患肢短小、細瘦、關節鬆弛,甚至發生脫位。⑤長期不良姿勢的維持是產生肢體畸形的又一重要因素。比如患兒癱瘓後長期盤腿坐位,就會造成髖、膝關節屈曲伸不直的畸形。長期胸、腰挺不直的彎曲坐姿就會造成脊椎彎曲畸形等。
另外患兒長期麻痹致使肢體殘疾和畸形,其原因主要有:
1.肌力的失衡:正常的肢體,一部位的伸肌和屈肌、內收肌與外展肌、內翻肌與外翻肌等,均處於對抗而平衡的狀態。當某一部位、某一組肌肉發生癱瘓,而對抗組肌力正常,則生理性平衡受到破壞。初期隨著肌肉的單向運動收縮,久之則發生肌肉、筋膜和關節囊等軟組織萎縮,進一步發展為骨與關節的畸形。
2。肌肉、筋膜的變性:由於肌肉長期癱瘓,肌肉發生變性,筋膜增厚、攣縮,導致肢體畸形。
3.不正常的負重:肌力失衡與筋膜攣縮,是引起肢體畸形的重要因素,而不正常的負重,則促使畸形惡化。
4.肢體的廢用:肢體的生長發育與正常的生理活動有密切關系。肢體癱瘓廢用,使其營養較差,肌肉進一步萎縮。骨質疏鬆脫鈣,皮質萎縮變薄。由於肢體供血差,引起肢端發涼,嚴重者在冬季出現凍瘡。
16、小兒麻痹後遺症的康復治療原則是什麼?
小兒麻痹後遺症是一種嚴重的致殘性疾病,發病的結果造成患兒的肢體終生殘疾。影響患兒的生活、生長和發育成熟,不僅造成小兒身體畸形還為小兒生活自理、學習以及進入社會造成了嚴重障礙,使患兒的身心各方面都受到了打擊。
所以對這種疾病的治療要從患兒的全面障礙和需要來處理,使他們得到全面的康復治療,即患兒不僅身體而且精神和社會生活都應得到康復照顧和治療,使他們和健康人一樣生活、學習和工作。全面康復一般包括醫療康復、教育康復、職業康復和社會康復等。
17、什麼是醫療康復?
應用醫療手段對兒麻後遺症患者進行康復工作,稱為醫療康復。醫療康復是患者在全面康復中的一個重要方面。它貫穿於患者康復的全過程。這種工作包括:手術治療、功能訓練、康復護理、心理康復、矯形器、助行器等康復工程,針灸、按摩等中醫療法等等。
18、什麼是教育康復?
應用文化教育及技能教育等對兒麻後遺症患者進行康復工作,稱為教育康復。這項工作可以促進他們成長發育,最後能進入社會生活並參加工作。尤其對小兒麻痹後遺症患兒來說,他們肢體雖然有殘疾,但頭腦是健全的,智力是正常的,因此應該有和正常兒童一樣受教育的權利,任何在入學等方面的歧視行為都是錯誤的。相反由於患兒受過嚴重疾病的摧殘,他們的心靈受到不同程度的創傷,更需要我們健全人的關心、支持與鼓勵。
19.什麼是職業康復?
促進兒麻後遺症患者獲得職業技能,並勝任職業的工作,稱為職業康復。殘疾人希望能夠成為自食其力的勞動者,成為社會的一分子,他們要求經濟獨立,這是殘疾患者全面康復的重要課題。目前殘疾人就業仍有困難,經濟收入及生活水平在全國人均水平以下,所以全社會應共同關心殘疾人就業問題,提高認識,糾正個別人的歧視觀點,使殘疾人真正有用武之地,有可靠的經濟來源,實現回歸社會的理想。
對殘疾兒童來說,家庭、學校和社會都應重視對他們的培養教育,不要歧視他們。除了提高其文化知識,還要根據殘疾的特點進行適當的職業教育,比如,小兒麻痹後遺症患兒雙下肢癱瘓者,可以訓練他們從事上肢活動的工作,像操縱電腦、雕刻、繪畫、會計等等。同時,我們還要重視對患兒的心理教育,樹立堅強意志和戰勝困難的信心,消除任何悲觀、消極、失望的情緒,以樂觀的精神努力拚搏,積極為社會做出貢獻。
20、什麼是社會康復?
提高兒麻後遺症患者對社會的適應和生活能力,改造環境幫助殘疾人回歸社會的工作,稱為社會康復。社會主義的人道主義是我國社會的基礎思想之一,是人際關系的准則,發揚扶弱助殘的優良傳統,為殘疾人平等參與社會創造必要的條件,是全社會義不容辭的責任。同時鼓勵殘疾人自尊、自強、自立,面對現實,克服困難,奮力拚搏,以健康的心態參與社會,是實現社會康復目標的重要方面。總之,殘疾人的社會康復就是從社會環境及殘疾人本身等各個方面共同努力,創造條件,使殘疾人平等參與社會各個方面,真正享有應有的社會權益.成為社會的主人。
21.小兒麻痹後遺症患者能未能結婚、生孩子?
年輕人交異性朋友,進而結婚、組成家庭,生兒育女是人天性的需要,也是每個人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小兒麻痹後遺症患者和健康人一樣,也需要交朋友、結婚、組成家庭,這是毫無疑問的,醫學專家早已指出小兒麻痹後遺症殘疾人家庭生活能力和健全人是一樣的,而且這種疾病並不遺傳給下一代。但是由於存在肢體運動功能方面的殘疾,他們確實在交異型朋友、實現家庭生活的願望上存在一定困難,很需要大家的關心、理解和幫助。許多工作單位和社區關心殘疾人,為他們牽線搭橋介紹對象,有的組織殘疾青年聯誼會,為他們擴大接觸面,還有的地方建立了殘疾人婚姻介紹所,這些都為殘疾朋友做了大量實實在在的工作。
小兒麻痹後遺症患者能夠組成家庭。但有一點應該提出,那就是殘疾人本身有殘疾,生活自理方面多少存在一些困難,有的甚至需要別人照顧,所以在生育上要實行計劃生育,以免增加自身困難和壓力,又影響下一代的成長發育。尤其對女患者更應注意:有的女同志如患有脊柱側彎、骨盆傾斜或者骨盆發育不好,這樣在胎兒出生時可能會發生困難,因此懷孕時最好定期做產前檢查,在醫生指導下決定如何生孩子,以確保母子平安。
重型小兒癱的治療必須考慮到三個基本問題:其一首先是手術適應證,其次是手術效果,其三是患者及社會因素。現就此三方面加以討論。
3.1 關於手術適應證問題:重型小兒癱由於受累肌肉廣泛,可利用的肌肉十分有限,加上長期的被動性體態,患者多有關節畸形甚或骨盆傾斜、脊柱側彎等繼發性病理改變,這就給醫生在確定手術適應證時帶來困難。一些專業性不強的基層醫生恐怕很難確定此類患者能否治療,故很可能作出無法醫治的結論。本組有1例爬行了15年方來我院就診,就是因為聽信了當地醫生給他下的不可治結論而放棄進一步診治的。實際上,手術適應證是相對而言的,如果在廣泛性癱瘓的肢體中尚有一組甚或一根4級肌力的肌肉,醫生就可以加以利用替代主要功能肌。本組1例下肢廣泛癱僅可利用的肌肉只有闊筋膜張肌和縫匠肌,在為其做了代股四頭肌術後,患者不但部分恢復了伸膝功能,而且由於髂脛束攣縮造成的膝關節屈曲外旋畸形也得到了矯正,患者可扶拐行走。重型小兒癱的手術適應證雖然不易確定,但只要術後能使患者在原有的基礎上有進步,如可扶拐行走或棄拐行走,就應積極進行治療。
3.2 關於手術效果問題:重型小兒癱的手術效果與手術適應證的選擇和手術方法的設計,實施密切相關。由於重型小兒癱的肌力喪失嚴重,且多伴有明顯的畸形,一次或兩次手術很難達到理想效果,故病人入院後就要通過仔細的肌力檢查等制定合理的治療方案。不但要注意局部情況,還要考慮到病人的性別,職業及生活環境上的特殊要求等。治療小兒癱理論上或原則上是首先矯正骨性畸形,後再行肌力平衡手術。但由於重型小兒癱的特殊性,如按上述原則處理,患者則很可能難以接受多次的手術。故主張「軟硬結合」,即行軟組織手術的同時,一期完成同側或對側的骨性手術。這當中的矛盾是固定問題,即軟組織手術的固定時間要比骨性手術短,這就要求醫生在制定治療方案時合理安排,相互兼顧。一般是在行一側軟組織手術的同時行對側骨性手術,或行大腿、髖部骨性手術的同時行同側小腿以下的軟組織手術。本組病例的手術方案基本上是遵循此一觀點制定的,結果縮短了住院時間,減少了手術次數,同時減輕了病人負擔,提高了手術療效。如何治療小兒麻痹症?
治療的主旨在於控制徵狀,以期感染自然消退。徵狀性的治療有止痛葯、物理治療、支具及矯形鞋,甚或要動手術來促進肌肉功能的康復。當病嚴重時,可能需要依靠附助儀器進行呼吸,以確保性命。
參考資料:http://www.travelhealth.gov.hk/sc_chi/travel_related_diseases/poliomyelitis.html
回答者:MOTO威廉二世 - 副總裁 十級 1-13 09:33
小兒麻痹症
小兒麻痹症是什麽?
小兒麻痹症乃是由小兒麻痹症病毒引起的急性疾病。病毒有三種型,即1,2,3型。潛伏期是由五至三十五天,但通常是七至十四天,尤以有癱瘓症狀的病例。病者可有輕微症狀如發燒、頭痛、喉痛、嘔吐、肚瀉、或便秘。小部份會出現肌肉疼痛,和四肢及面部的肌肉無力。呼吸和進食功能可能受到影響,因而威脅生命。
一般來說,傷殘比死亡更普遍。結果乃因不同病狀(癱瘓或無癱瘓)和受影響的部份有所不同。有九成以上的病例,腦部及脊髓不受影響,故多可完全康復。
小兒麻痹症是怎樣傳播的?
小兒麻痹症主要是因病毒經糞便入口而傳播。亦可通過受糞便污染了的食品及奶傳播。並無證據證實疾病可由昆蟲傳播。
怎樣預防小兒麻痹症?
旅遊者應在出發前完成防疫接種。小兒麻痹疫苗可保障大部份人士免受感染(有效性達百份之九十以上)。疫苗分為口服及注射兩種。嬰兒期便應開始接受預防接種。最基本要接受三劑,更佳為四劑(於此病流行的地區,可能需要更多劑次)。若旅遊者未曾完成接轟程序,便應諮詢家庭醫生。旅遊期間,若懷疑食物(包括奶產品)已受污染,必須避免食用。
如何治療小兒麻痹症?
治療的主旨在於控制徵狀,以期感染自然消退。徵狀性的治療有止痛葯、物理治療、支具及矯形鞋,甚或要動手術來促進肌肉功能的康復。當病嚴重時,可能需要依靠附助儀器進行呼吸,以確保性命。
回答者:匿名 1-13 09:33
你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備,後遺症的治療,效果不很理想,花費也很高的.
小兒麻痹症是什麽?
小兒麻痹症乃是由小兒麻痹症病毒引起的急性疾病。病毒有三種型,即1,2,3型。潛伏期是由五至三十五天,但通常是七至十四天,尤以有癱瘓症狀的病例。病者可有輕微症狀如發燒、頭痛、喉痛、嘔吐、肚瀉、或便秘。小部份會出現肌肉疼痛,和四肢及面部的肌肉無力。呼吸和進食功能可能受到影響,因而威脅生命。脊髓灰質炎俗稱小兒麻痹症,該病是由脊髓灰質炎病毒引起的。病毒主要由飲食污染或飛沫傳播,損害部位為脊髓前角的運動神經元(下運動神經元)。表現為在癱瘓前期發熱3-4天後或體溫下降後出現癱瘓,可為脊髓型、延髓型、腦炎型或混合型。經過1-2周進入恢復期,病肌復元,或形成持久性麻痹後遺病.
一般來說,傷殘比死亡更普遍。結果乃因不同病狀(癱瘓或無癱瘓)和受影響的部份有所不同。有九成以上的病例,腦部及脊髓不受影響,故多可完全康復。
小兒麻痹症是怎樣傳播的?
小兒麻痹症主要是因病毒經糞便入口而傳播。亦可通過受糞便污染了的食品及奶傳播。並無證據證實疾病可由昆蟲傳播。
怎樣預防小兒麻痹症?
旅遊者應在出發前完成防疫接種。小兒麻痹疫苗可保障大部份人士免受感染(有效性達百份之九十以上)。疫苗分為口服及注射兩種。嬰兒期便應開始接受預防接種。最基本要接受三劑,更佳為四劑(於此病流行的地區,可能需要更多劑次)。若旅遊者未曾完成接轟程序,便應諮詢家庭醫生。旅遊期間,若懷疑食物(包括奶產品)已受污染,必須避免食用。
如何治療小兒麻痹症?
治療的主旨在於控制徵狀,以期感染自然消退。徵狀性的治療有止痛葯、物理治療、支具及矯形鞋,甚或要動手術來促進肌肉功能的康復。當病嚴重時,可能需要依靠附助儀器進行呼吸,以確保性命。
回答者:蛋黃之神 - 助理 二級 1-13 09:37
本人這里有一些相關文獻資料,也許可以作為你的參考,以下是文獻的目錄,如有需要和聯系,我的郵箱是:ghy.198@163.com
1 後小兒麻痹徵候群研究進展 鍾貴彬 侯春林 國外醫學:骨科學分冊-2005年5期 閱讀 下載
2 股四頭肌和縫匠肌損傷誤為小兒麻痹症3例與推拿治療 皇甫炳林 按摩與導引-2004年1期 閱讀 下載
3 綜合療法治療小兒麻痹症 劉繼紅 河南中醫-2002年3期 閱讀 下載
4 美國總統羅斯福為何站不起來 潘孝彰 醫學科普-2000年1期 閱讀 下載
7、關於長短腿和脊椎側彎的問題?
去醫院拍個片子,看你脊柱側彎多少度,然後再看用不用手術
8、脊椎側彎導致的長短腿怎麼治
當然不行了。脊椎側彎是一定要經過手術治療的。這病挺復雜的,不是一句話兩句話能解釋明白的,您如果想了解得更詳細一點,網路有,估計您如果不是學醫的,也看不懂。利用手術方法,把您的脊柱矯正。側彎不嚴重,不影響正常功能,可以不管;如果您側彎導致兩腿長短不一,應該也不算是輕的了。建議您盡快去醫院矯正過來吧,您才16歲,千萬別影響您身體,尤其是骨格的正常發育。
9、部分,出現長短腿能保守治療嗎
刁文鯧:大小屁股長短腿,骨盆行扭是骨盆常見問題我們的脊椎就好比是由數塊脊椎骨組成的塔,枕寰樞椎就是這個塔的塔尖,而骨盆就是這個塔的塔座。大家想想如果骨盆這個塔座不正了,是不是脊椎這個塔就會變得不穩了。骨盆雖不歸屬於脊椎,但是它是整個脊椎的基礎。只有基礎打牢了,脊椎才會穩固。
骨盆的結構是怎樣的
骨盆位於我們的腰椎之下,是整個身體的中心,上連脊椎、下接兩腿關節。脊椎正直及兩腿運動都需要骨盆居中策應、調節。
骨盆由左、右髖骨和骶骨、尾骨構成。髖骨是由髂骨、坐骨及恥骨聯合組成的不規則骨。髂骨在哪呢?站立時雙手叉腰,這時我們的雙手剛好放在骨盆的上緣,摸到的骨頭就是髂骨。
骶骨與髂骨和骶骨與尾骨間,都有強韌的韌帶支持連結,形成關節,一般不能活動。女性朋友在懷孕後在激素的影響下,韌帶會有稍許的鬆弛,各關節因而略有松動,這對以後的分娩是十分有利的。
完整的骨盆是由骨骼和附著在它上面的肌肉、筋膜共同構成的,裡面有生殖器官。男性和女性的骨盆不一樣,一般來說,男性的骨盆比較窄一些、坐骨較小一些;而女性的骨盆則相對較寬一些、坐骨較大一些。從外觀上看,男性的臀部看起來更像是一個倒三角形,女性的則像是一個正三角形。
腰椎並沒有與髖骨相連,使得腰部可以進行前、後、左、右的來回活動,活動也會影響骨盆的角度。正常穩定的骨盆位置是居中平衡的,如果平時我們的姿勢不正確,而骨盆的穩定度又稍差,骨盆的位置很難保持居中平衡,脊椎角度也就跟著不正常彎曲。所以有的人老是站不穩,可能就是骨盆穩定度差的原因。
骨盆行扭——骨盆最常見的問題
走在大街上,經常會看見有的人兩條腿不一樣長,尤其是已婚女性較多。這些人用X光拍髂骨,多呈一高一低,骶髂關節也不在一個水平線上,俯卧檢查兩側臀部呈一高一低,一大一小的狀態。這就是骨盆行扭,它是骨盆最容易出現的問題。
有個別醫家治療長短腿時用墊鞋墊的方法矯正,結果治不好。其實,此症早在隋朝皇宮太醫用幾分鍾的手法矯正,就能使長短腿正常、臀部大小一樣了。因此,治療骨盆行扭最有效的辦法就是手法矯正,採用刁氏技法可快速治癒。
骨盆行扭是怎麼得的呢?原因有很多,比如說外傷性骨折(車禍或意外),過量運動,平時忽略的雙腳壓力不均等,都容易造成骨盆行扭。
以上原因比較好理解,還有一些原因我給大家詳細說一下,也提醒大家在今後的生活中注意這些問題。
性愛過激。一般來說,女性結婚後更容易發生骨盆行扭,為什麼呢?年輕人性愛時沒有度,動作過於激烈,很容易造成骨盆行扭。因此,年輕人在進行性生活時,動作一定要輕,不可以過於激烈。
自然分娩。一些自然生產的媽媽們在生完小孩後發現自己的骨盆變形了。胎兒經過骨盆從陰道里爬出來會傷害到骨盆,再加上產婦本身的劇烈掙扎,就更容易導致骨盆變形了。因此,為了防止骨盆變形,懷孕的女性朋友要經常練習一些有益於骨盆的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