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脊髓炎是什麼原因引起的?
脊髓炎的病因有幾大類,首先最常見的是感染,常見的有病毒感染,有些患者受涼以後或者感冒以後出現急性的脊髓炎,或者這種病毒感染以後可以誘發的這種免疫異常叫做免疫介導的這種脊髓炎,臨床上往往表現為脫髓鞘性脊髓炎。 此外還有脊髓炎,是由於這種免疫系統疾病,像我們說的視神經脊髓炎譜系病或者多發性硬化,這都是一個免疫異常造成的這種脊髓炎。 還有脊髓炎是疫苗接種以後,就像有一些打甲肝疫苗,或者乙肝疫苗會出現這種脊髓炎。 所以有些過敏體質的患者盡量避免進行這種疫苗接種,還有脊髓炎是找不到病因的,我們叫特發性的一個脊髓炎。
2、脊髓炎是什麼病
感染或毒素侵及脊髓所致的疾病。因在脊髓的病變常為橫貫性,故又稱橫貫性脊髓炎。病毒感染所致的急性脊髓炎多發生在青壯年,無性別差異,散在發病,起病較急。多有輕度前驅症狀,如低熱、全身不適或上呼吸道感染的症狀 。
疾病病因
1
西醫病因
本病的確切病因尚未明了。脊髓炎大多為病毒感染所引起的自身免疫反應,或因中毒、過敏等原因所致的脊髓炎症。其病原主要有流感病毒、帶狀皰疹病毒、狂犬病毒、脊髓灰質炎病毒等,近年來有由肝炎病毒所導致脊髓炎的報告。尚有一部分患者原因不明,但病前常有某些上呼吸道感染的症狀。臨床上以橫斷性脊髓炎最為常見,其病變以胸段為主,其次為頸段,腰段及骶段病變較為少見。表現為脊髓病變水平以下的肢體癱瘓、感覺缺失和膀胱、直腸功能障礙。
2
中醫病因
本病由外感時邪所致,又以感受溫熱邪毒為主。
疾病病理
1
病理改變為炎症和變性,主要表現為軟脊膜和脊髓水腫、變性、炎症細胞浸潤、滲出、神經細胞腫脹,嚴重者出現脊髓軟化、壞死、出血,慢性期神經細胞萎縮,神經髓鞘脫失、軸突變性,神經膠質細胞增生。本病急性期腦脊液檢查可有白細胞數及蛋白含量輕度增高。
END
疾病診斷
中醫診斷
辨 證:
本病以肢體癱瘓、麻木,排尿障礙為主要表現,臨證時首先應辨明虛實,一般初期多為實證,可見發熱、咽痛等,繼之出現肢體痿軟無力,或肌膚麻木不仁,或小便不通。後期多為虛證,可見肢體痿廢不用,肌肉萎縮,肌膚乾燥,麻木,遺尿等症。臨床一般分為以下幾種證候類型。
⒈邪郁肺衛
主證:發熱,頭痛,咽喉腫痛,熱後突然出現肢體無力,肌膚麻木不仁,或見疾病由下向上擴展,四肢癱瘓,甚至舌肌痿弱,嗆咳,吞咽困難,小便短澀,大便秘結,舌質紅,苔薄黃,脈浮數。
⒉濕熱內盛
主證:身熱不揚,嗜卧懶言,胸脘痞滿,肢體痿弱無力,肌膚麻木不仁,或刺痛、瘙癢,小便不利,甚至癃閉不通,大便秘結,舌質紅,苔黃,脈滑數。
⒊氣虛血滯
主證:肢體癱瘓,痿軟不用,面色萎黃,神疲乏力,遺尿或小便不通,舌質淡,苔薄白,脈細澀
⒋肝腎陰虛
主證:肢體癱瘓,肌肉萎縮,屈曲拘攣,肌膚乾燥,麻木不仁,或見遺尿,伴頭暈耳鳴,潮熱盜汗,舌質紅,少苔,脈細數。
西醫診斷
⒈運動障礙:主要表現為病變節段以下的上運動神經元性麻痹。但在急性起病者,早期可為一過性弛緩性癱瘓,稱為脊髓休克。數日至數周後逐漸出現腱反射亢進,肌張力增高及病理反射等典型體征。病變節段相應的肌肉表現為下運動神經元性麻痹,但大多無典型體征。運動障礙大多對稱,也可累及一側,或雙側病情程度不一。若病變部位較高,可出現呼吸肌麻痹、吞咽困難等。
⒉感覺障礙:病變節段以下感覺減退或喪失。深淺感覺均有不同程度受累,但雙側嚴重程度不一定對稱。若僅一側脊髓受累,則表現為病變水平以下對側肢體痛、溫覺缺失,同側深感覺缺失。於感覺正常與感覺缺失的交界區常有一痛覺過敏區。
⒊植物神經症狀:急性期多有尿瀦留或便秘,脊髓休剋期過後逐漸出現尿失禁,部分病例最終成為自主性膀胱。隨損害節段的不同,可出現其他植物神經功能障礙,如Horner綜合征、血管舒縮異常、汗液分泌及營養障礙以及內臟功能異常等。
疾病治療
1
一般治療
⒈加強營養,進食高蛋白質高維生素食物。
⒉注意保暖,避免受寒。
⒊保持皮膚清潔、乾燥,保持床單乾燥、柔軟、平坦;勤翻身;癱瘓肢體保持在功能位置,盡早做被動運動;在骶、踝、肩胛等部位墊以氣圈或軟墊,並經常按摩,然後用紅花酒精外搽。
⒋保持呼吸道通暢,及時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對於呼吸困難者,盡早吸氧;
西醫治療
激素沖擊療法(首選甲潑尼龍) 3-5天
免疫球蛋白
血漿置換
B族維生素
康復治療
中醫治療
本病初期以邪實為主,治療宜以祛邪為要,治當解表清熱,疏風利濕。後期邪毒漸去,但正氣已傷,治療則以扶正補虛為主,宜益氣健脾,滋補肝腎,佐以活血通絡。
「鎮脊通絡湯」是專家組結合上萬例脊髓損傷患者的臨床經驗總結出來的目前唯一比較成熟的一種脊髓損傷治療方案。根據脊髓損傷的中醫辨證原理,以傳統醫方劑精華與現代醫學相結合,採用幾十種名貴中葯配伍,經過三十多道工序精心研製出「鎮脊通絡湯」純中葯口服湯劑,它能迅速激活神經系統,修復、重建受損的脊髓神經細胞,促進再生長而恢復脊髓功能。
第一階段;葯物中以祛邪為要,治當解表清熱,疏風利濕,主要以控制病情發展為主為第二階段治療打下基礎。
第二階段;葯物可以邪毒漸去,扶正補虛為,宜益氣健脾,滋補肝腎,可將疾病治癒70%。
第三階段葯物可以活血通絡,恢復脊髓以及自身的身體機能,將脊髓炎有效的治癒。
預後
1
預後取決於急性脊髓炎損害程度、病變范圍及並發症情況。如無嚴重並發症,服用「鎮脊通絡湯」多於3~6個月內基本恢復。完全性截癱6個月後肌電圖仍為失神經改變、MRI顯示髓內廣泛信號改變、病變范圍累及脊髓節段多且彌漫者預後不良。合並泌尿系感染、壓瘡、肺部感染者常影響恢復,遺留後遺症。急性上升性脊髓炎和高頸段脊髓炎預後差,短期內可死於呼吸循環衰竭。
3、脊髓炎的表現都有哪些呢?
脊髓炎表現為單側或雙側下肢突發性麻木、乏力,出現相應部位的疼痛,可有運動障礙和感覺缺失,甚至出現尿瀦留、癱瘓等表現。可伴有發熱等全身症狀。
4、肝性脊髓炎怎麼治療
肝性脊髓炎是肝功能不能解毒毒素經血液循環脊髓導致的脊髓損害。治療需肝及脊髓同步治療,否則不能本性的改善脊髓功能恢復運動,二便等。因對病情了解不夠,需助詳細說明發病年齡,發病時間,發病准確部位,檢查結果(肝功化驗結果及原始肝及脊髓磁共震照片),現病情詳細症狀,曾做過的治療,越細越好,這對病情分析定性、評估及治療有很大的幫助,看能否幫你。
5、肝性脊髓病的診斷
1.有急、慢性肝病及肝硬化的病史。
2.做過門-體靜脈吻合術、TIPS術或有廣泛體內自然側支形成等肝病體征。
3.有慢性腦病和上運動神經元損害症狀和體征,青壯年緩慢起病,進行性加重的雙下肢痙攣性截癱,並反復出現一過性意識和精神障礙者應高度懷疑為肝性脊髓病。
4.血氨明顯增高是診斷本病的重要依據。一般無肌萎縮、感覺障礙和括約肌功能障礙。腦脊液正常,血清銅氧化酶正常,無角膜色素環。
6、請問脊髓炎有什麼症狀??
脊髓炎是一種非特異性炎症(非細菌亦非病毒)引起的脊髓白質脫髓鞘病變或壞死,表現為病損以下肢體癱瘓,感覺障礙及尿便障礙。發病以胸髓常見。臨床可分為三種:急性橫貫性脊髓炎,急性上升性脊髓炎和脫髓鞘性脊髓炎。其中急性上升性脊髓炎發展較快,可影響呼吸肌導致呼吸困難甚至死亡。治療方面:葯物治療,包括皮質類固醇激素,免疫求蛋白等,效果都較慢。早期康復治療對瘓肢功能恢復及改善預後有重要意義。治療這種病一定要有耐心 。
1.根據起病急緩大致可分為急性腰腿痛和慢性腰腿痛。
(1)急性腰腿痛:疼痛突然發生,多較劇烈。
(2)慢性腰腿痛:疼痛持續發生,多是程度較輕或時重時輕。
2.根據疼痛的性質分為鈍痛、酸痛、脹痛、麻痛、放射痛、牽涉痛、擴散痛、關聯痛、持續性痛、間歇性痛、陣發性痛等。
3.腰腿痛常見的原因
(1)急性或慢性損傷:腰部或腿部肌肉、筋膜、韌帶、椎間小關節的急性或慢性損傷、脊柱骨折或錯位、椎間盤損傷等。
(2)因退行性變:脊柱骨關節病、老年性骨質疏鬆症、椎間盤退行性變、椎管狹窄症等。
(3)先天性發育不良:脊柱隱性裂、椎體或附件畸形、脊柱滑脫症、髖關節畸形、股骨頭先天性發育畸形、膝骨骺分離、膝軟骨發育不全、膝關節屈曲畸形等。
(4)炎性變:脊柱結核、強直性脊柱炎、風濕性纖維組織炎或肌筋膜炎、類風濕性關節炎、骶髂關節炎、膝關節炎等。
(5)功能性缺陷:姿勢不良、妊娠、扁平足、下肢不等長或臀部肌力不足等。
(6)內臟疾病:泌尿及生殖器官疾病、肝病等。
(7)腫瘤:原發性骨腫瘤、轉移性骨腫瘤、神經腫瘤等。
(8)其他:過度肥胖、血液疾病、內分泌失調、精神因素、床褥的影響等。
7、肝性脊髓病的並發症
1.肝性腦病
為最常見的死亡原因。主要臨床表現是意識障礙、行為失常和昏迷。
2.上消化道大量出血
常表現為嘔血和黑糞。若出血量不多,可僅有黑糞。大量出血則可致休克,並誘發腹水和肝性腦病,甚至死亡。
3.感染。
4.原發性肝癌。
5.肝腎綜合征。
6.門靜脈血栓形成。
8、肝性脊髓病能治好嗎
不能不正確治療恢復改善肝功能,就沒有使脊髓恢復的可能。因肝性脊髓病是肝不能解毒毒素進入血液後循環到脊髓導的脊髓損害。故治療恢復肝性脊髓病需要脊髓並肝功能同時治療才能有效,提示,一但脊髓損害就不可能完全恢復。治療不當必會導致痙攣性截癱。需助發來病史,病歷,原始磁共振照片為你會診指導。
9、肝性脊髓病的臨床表現
本病多發生於肝硬化失代償期,肝功能減退和門靜脈高壓症表現突出。多數患者有反復的上消化道出血、門-體靜脈分流術和脾腎靜脈吻合術後。無手術史者,常有明顯的腹壁靜脈曲張,提示已自然形成了門-體靜脈分流。肝性脊髓病症狀出現的時間,通常是在門-體腔靜脈吻合術後或脾腎靜脈吻合術後4個月至10年;自然分流的患者在發生黃疸、腹水、嘔血等肝損害症狀至出現脊髓症狀的時間為6個月至8年。也有的病例不經肝性腦病而直接出現脊髓症狀。甚至偶有同時及先神經系統症狀後出現肝病表現者。本病分為3期:
1.肝症狀期(神經症狀前期)
主要是慢性肝損害的表現,如食慾減退、腹脹、乏力、肝脾腫大、腹水、蜘蛛痣、丙氨酸轉氨酶(ALT)升高、血清總蛋白降低、A/G比值倒置、血氨升高、食管-胃底靜脈曲張、腹壁靜脈曲張及上消化道出血等。
2.肝性腦病期(痙攣性截癱期)
可反復出現一過性腦病症狀,主要表現為欣快、睡眠差、興奮或遲鈍等情緒異常;無意識多動、亂跑等行為異常;記憶力與定向力減退等智力異常;言語錯亂、躁狂、意識模糊等精神異常;心動過速、顏面和前胸皮膚潮紅,小腿及足部異常冷感等自主神經症狀以及撲翼樣震顫、構音障礙、一過性視力障礙等其他神經症狀。頭暈、計算力減退、生活尚能自理。但部分病人由肝症狀期直接進入痙攣性截癱期。
3.脊髓病期
脊髓症狀與腦病症狀並不平行消長、腦症狀以反復一過性發作為特徵,而脊髓病呈緩慢進行性加重。脊髓病變期常發生於腦病期之後,但也可發生於腦病期之前,甚至無腦病期發生。以雙下肢先後出現沉重感,走路自感費力,雙下肢肌肉發抖,活動不靈活。逐漸發展成兩側對稱痙攣性截癱,早期呈伸直性痙攣性截癱,肌張力增加,呈強直狀,膝部和踝部直伸,有「折刀現象」,行走呈痙攣步態、剪刀步態。晚期呈屈曲性痙攣性截癱,少數可出現四肢癱,但仍以下肢為重。檢查時發現雙下肢肌力減退,肌張力增高,腱反射亢進,常有踝陣攣和臏陣攣陽性,腹壁反射和提睾反射消失,錐體束征陽性等病理體征。肢體症狀一般是對稱的,近端較遠端症狀明顯。個別病例有下肢肌萎縮或雙手肌萎縮,肌電圖正常或神經源性損害。少數患者可合並末梢神經病變,出現兩側對稱性襪套樣淺感覺減退。偶有深感覺減退。括約肌功能無障礙。伴有肝性腦病時,個別者有尿失禁或尿瀦留。
10、脊髓炎是什麼
脊髓炎是指由病毒、細菌、螺旋體、立克次體、寄生蟲、原蟲、支原體等病原體感染引起,或由感染所致的脊髓灰質或(和)白質的炎性病變。以下肢體癱瘓、感覺障礙和植物神經功能障礙為其臨床特徵
脊髓炎主要是感染病毒侵及脊髓,所造成的疾病,發病前數天或者1~2周,患者常常有上呼吸道感染,或者是腸道感染的病史,以及疫苗的接種史,或者有受涼、過勞、負重、扭傷等誘因。本病發病比較急促,可以在數小時 1~2天之內完全截癱,部分病人在發病之前,背後有疼痛、束帶感、肢體麻木、無力等前驅症狀,在數天、十幾天之內可以逐漸發展到全癱。
如果病人起病比較急,病變廣泛或者嚴重,他癱瘓的肢體肌張力低,腱反射會消失,我們稱為脊髓的休克。一般休剋期是為2~4周,肢體的力量呈弛緩性的癱瘓,也就是所謂的軟癱,肢體逐漸轉變為痙攣性的癱瘓。病變累及到頸髓的時候,可以出現四肢的癱瘓,病變部位在腰部以下,雙下肢會呈現弛緩性的癱瘓。早期可以見肌肉的萎縮,病變在骶髓的時候,括約肌障礙比較明顯但是沒有明顯的癱瘓。
除主要的症狀之外,還會出現一些特徵性的體征。比如病變水平以下,橫貫性的脊髓損傷,會出現完全性的運動麻痹,深、淺感覺都會消失,少汗以及無汗,括約肌功能障礙,休剋期肢體癱瘓呈弛緩性癱瘓,肌張力低下,腱反射低下及消失,病理征是陰性的,腹壁反射以及提睾反射消失,恢復期肌張力增高,腱反射亢進,病理征是陽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