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上醫院拍了頸椎的片子,有輻射嗎?
有,但很少。不會對身體造成傷害,放心,要不放射科醫生幾十年在這種環境中工作,有防護也不行啊。
2、頸椎X片輻射大嗎?能用多久呢?
本人是資深放射科醫生,可以負責任的告訴你,醫用X線輻射的危害遠沒有你想像的那麼嚴重,也沒有傳言的那麼可怕,幾乎所有的人都說放射性殺死白血球什麼的,實際上是嚴重誇大了醫用X線的危害。當然不是說一點危害都沒有,但是幾次CT檢查或者照片檢查是完全安全的,要不然X線檢查包括CT等,不會運用的如此廣泛,而且目前沒有任何一種檢查可以取代X線,包括MRI等,就算目前最先進的檢查設備PET-CT,同樣離不開X線。某些做血管介入治療的患者,其接受的X線劑量至少是做一次胸部CT的幾十甚至上百倍,都沒有出現急性放射性損傷,因此醫用X線檢查總體是安全的,不要道聽途說。
看頸椎的片子,一二個月之內的是完全可以用的,變化不會太大,關鍵是照片的質量能不能滿足診斷需要。如果是胸部CT,可以把以前的片子與最近的片子做對比用,其他沒有什麼價值。
寰樞關節照片要求很高,醫生要求再照,可能是以往的照片不能滿足診斷的需要,如果是這種情況,別說兩個月以前的片子,就是當天照的可能還要重照。另外,寰樞關節不是用手就可以摸到的。
3、頸椎五位拍x光輻射大嗎
醫學X光拍片的輻射劑量都在人體可承受范圍內,除非是長期大劑量輻射,否則對人體沒有危害。孕婦除外。
4、人做一次頸椎螺旋ct輻射有多大
根據你的描述做一次的CT不會對健康產生危害,一般胸部CT輻射劑量是 8mSv ,單次照射即使受照的劑量大,也不一定導出問題,具有隨機性。 不要擔心的,僅供參考。
5、做dr頸椎正側位片曝光了3次,拍正側位後由於有拉鏈需重拍正位,就相當
相當於重照了一次,輻射當然就大了一倍,不過對人體沒有明顯影響。
6、我同時做了腰部和頸部CT,是不是輻射很嚴重
隨著X射線及 CT 掃描技術的應用發展,X射線及 CT 檢查已經成為醫用檢查的常用手段,但在大量應用的同時,也加大了電離輻射(放射源)對人體的危害。為保護人身安全,在醫療領域必須加大對放射防護管理與監督。現就 X射線和CT 檢查 X 射線的危害與 X 射線防護加以總結如下:
1 電離輻射的生物效應
1.1 電離輻射生物效應的基本概念:電離輻射產生多種類型的生物效應,如輻射致癌反應、輻射遺傳效應、組織反應、非癌症疾病、出生前照射的效應等。
組織反應過去稱之為非隨機效應和確定性效應,它由大劑量照射引起,並且對他們來說存在閾值量。隨機效應包括癌症及遺傳疾患沒有閾值劑量,其發生率與劑量成正比。所有組織反應都是軀體效應(發生在受照個體身上的效應)。而隨機效應可以使軀
體效應(輻射在受照者體內誘發的癌症),也可以是發生在受照者後代身上的遺傳效應。
1.2 隨機效應—— — 致癌效應:隨機效應指癌症和遺傳效應。電離輻射能量的沉積是一個隨機過程,甚至在非常小的劑量的情況下也可以在細胞內的關鍵體積內沉積足夠的能量,可引起細胞的變化或細胞的死亡。一個或少數細胞被殺死,在一般情況下對組織不會產生後果。但是,單個細胞的變化,如遺傳變化,或最後導致惡性腫瘤的變化則具有嚴重後果。由一個細胞的變化導致的這些效應則是隨機性效應。致癌效應是隨機性效應,其發生率隨劑量的增加而增加,不存在劑量閾值。1.3 隨機性效應—— — 遺傳效應:輻射遺傳效應是通過對生殖細胞遺傳物質的損害使受害者後代發生的遺傳性異常,它是一種表現於受害者後代的隨機性效應。傳統上將遺傳疾病分為三類:單基因遺傳病﹑染色體畸變病和多因素病。
1.4 確定性效應:在較大劑量照射全部組織的情況下,大量的細胞被殺死,而這些細胞又不能由活細胞的增殖來補償,由此引起的細胞丟失可在組織或器官中產生臨床上可檢查出的嚴重功能損傷,所觀察到的效應嚴重程度與劑量有關,因而存在劑量閾值。這種照射引起的效應即為確定性效應。
綜上所述:日常醫學上的X光檢查,對健康是有風險的,一張X光片就有可能致癌,因此,建議平時不要隨意做X光檢查,特別是CT更是要警惕啊,因為CT的劑量和輻射強度相當大!遠期致癌和遺傳效應的幾率也大大增加!一定要謹慎!
國際輻射防護委員會(ICRP)研究證實,做一次CT全身掃描體檢,會使受檢者輻射致癌的危險性增加約8%。輻射致癌及遺傳性疾患是劑量線性無閾的,也就是說受照射越多,患致死性癌症及遺傳性疾患的可能性越大。
因此,不論醫護人員還是人民群眾,都應該學習一點防護輻射的知識。能用非輻射方法(如超聲、核磁共振等)的就用非輻射方法,盡量不做X射線檢查。更要盡量避免CT檢查。防患於未然,減少輻射對人類造成的傷害
CT危害很大!CT是計算機控制的X射線斷層掃描,X射線的劑量和輻射強度都很大,而年齡越小對X射線越敏感,正常組織收到的傷害越大,遠期有致癌的危險!特別是人體的腺體容易受到損傷(腺體最敏感:眼腺、甲狀腺、胸腺、乳腺、生殖腺、大小腸的上皮細胞、盆骨、淋巴。。),遠期有致癌的可能。而且人體受X射線的傷害沒有下限閥值!建議兒童一般不要做CT!可用核磁共振、彩超、內窺鏡等替代。 最好一次也別做!因為CT是計算機控制的利用X射線進行斷層掃描,在檢查時,X射線的劑量和強度都很大,吸收1 Gy=1 Sv 換成常見的就是:毫希=豪戈瑞
胸部掃描:477mGy*cm。
上腹部平掃+增強3期掃描:40層圖像 420mGy*cm×4=1680mGy*cm。
腰椎間盤掃描:330mGy*cm。
我院經常出現的多部位掃描
頭顱+胸部,1498mGy*cm。:
頭顱+頸椎間盤,994mGy*cm。
頭顱+上腹部,1441 mGy*cm。
頭顱+副鼻竇(以兒童最多),大約1600mGy*cm。
2010年CT掃描總人次為41784人次,共有3528人次進行多部位掃描(2~4個部位),8.4%。2011年1-6月CT掃描總人次為22318,多部位掃描為2256人次,10%,呈上升趨勢。
多部位掃描基本上都超過了1000毫戈瑞,從一定程度上說,CT掃描的輻射堪比核輻射。
兒童的放射暴露癌症致死幾率預計高出成人每劑量單位的2—4倍,兒童快速的細胞增殖和自身更長的平均壽命兩者都會造成其產生後遺效應的風險增加。另外,不同生理組織對X光敏感程度不一樣。高感受性組織包括:造血組織、淋巴組織、生殖腺、腸上皮、胎兒。
《新英格蘭醫學雜志》載文指出,CT掃描造成的輻射已成為美國人遭受輻射的首要來源,有2%的癌症源於此。
牛津大學和英國癌症研究中心的科學家在對15個國家的統計數據進行分析後發現:英國每年診斷出的癌症病例中有0.6%%是由X射線檢查所致。在X射線和CT檢查更為普遍的日本,每年新增癌症病例中有3.2%%是由這兩種檢查造成的。
7、做頸椎X線檢查會對身體有影響嗎,有輻射嗎
做頸椎X線檢查有輻射,但是還是在可以接受的范圍內,不是反復做就不會對身體有影響。
8、一次脊椎dr片輻射量是多大?寶寶19個月,做了脊椎正側面DR放射拍片。沒
你好,你家拍也是正側位兩張嗎?我家一個星期前也拍了,無防護,現在好後悔。你可以看看你家的輻射劑量多大嗎?我家用的成人的量,我看到後面一位胖胖的中年婦女也是這個劑量,85千伏,400ma,100豪秒,另一個85千伏,400ma,140豪秒。你看看你家,多少,看到請回下,
9、拍一次X光片的輻射量多少
拍攝一張X光胸片,當射線在檢查區域曝光時其曝光率約為160毫西弗特(計量輻射度的單位)/小時,約為0.045毫西弗特/秒。以胸部肋骨骨折為例,拍攝一張胸片大約需要0.5秒,因此接受一次胸部X射線檢查,患者要承受約為0.023毫西弗特的輻射量。按照六次X射線檢查,一個肋骨骨折的患者前後總共要承受0.138毫西弗特的輻射劑量。
射線診斷檢查包括普通X射線拍片、胸透、CT、CR、DR片等。統計數據顯示,市民接受的人工輻射88%來自射線照射。射線可使人體免疫力下降,造成胎兒畸形,可誘發白血病、癌症等疾病,人體對射線敏感的部位有甲狀腺、胸腺、性腺等。國家衛生部1997年頒布的《放射工作衛生防護管理辦法》第25條就明確規定:「對患者和受檢者進行診斷治療時,應當按操作規程,嚴格控制受照劑量;對臨近照射野的敏感器官和組織(如眼睛、甲狀腺、性腺等),應當進行屏蔽防護;對孕婦和嬰幼兒進行醫療照射時,應當事先告知對健康的影響。」據了解,民進廈門市委委員邱諒平就提出了在全市醫院推廣防護服的建議。
醫務人員提醒,做X光等集體檢查時,他人不要同時待在放射室里,放射室的門必須緊閉。兒童、孕婦盡量不做射線檢查,育齡婦女月經來潮後10天內不做射線檢查。患者有權拒絕不必要的X線、CT等檢查,有權要求醫院採取必要防護措施,有權向上級主管部門投訴。
X光檢查作為一種常見的醫學診斷手段在國內臨床上得到廣泛的應用,盡管大部分患者知道輻射對健康有一定危害,但都認為其危害微乎其微,為了治病也習慣於暴露在X光射線之下。
然而,專家指出,X射線檢查對人體有損傷,射線照得越多,致癌的危險性越大,因此國家衛生部早在2002年頒發的《放射工作衛生防護管理辦法》中就明確規定,醫務人員應對受檢者進行必要的防護。但是令人感到震驚的是,目前大部分的醫院都在違規操作,「病人無任何防護進行X射線檢查」似乎已成慣例,而鮮有人意識到其中的危害,事實上大多數的患者恐怕都不知道衛生部有這個規定存在。
10、我老公上午拍的頸椎DR片,身上有輻射嗎
沒有,DR不會導致人體生產輻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