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頸椎病會造成脖子兩邊的肌肉不一樣高低
應該不會,頸椎病是壓迫神經導致上肢疼痛麻木無力,一般考慮頸部肌肉勞損導致肌肉腫脹。
2、不同類型的頸椎病表現症狀有哪些?
我看過《頤而康百問百答》中提到過,頸椎病主要分類與症狀:
1、神經根型頸椎病
患者早期症狀為頸部疼痛、發僵;
上肢放射性疼痛或麻木,此疼痛和麻木可沿著受壓神經根的走向放射;
當頭部或上肢姿勢不當或突然牽扯患肢時,可發生劇烈的放電樣銳痛;
嚴重時患者感覺上肢沉重、無力、握力減退,有時可出現持物墜落。
2、脊髓型頸椎病
患者下肢多有麻木、沉重,行走時雙腳有如踩在棉花上的感覺;
上肢麻木、疼痛,雙手無力、不靈活,難以完成寫字、系扣、持筷等精細動作,持物易落;
軀幹部出現感覺異常,患者常感覺在胸部、腹部或雙下肢有如皮帶樣捆綁感。
3、交感型頸椎病
患者常有頭暈、頭痛、記憶力減退、注意力不易集中;
耳鳴、耳堵、聽力下降;
鼻塞、口乾、聲帶疲勞等;
惡心甚至嘔吐、腹脹、腹瀉、消化不良、噯氣等;
心悸、胸悶、心率變化、心律失常、血壓變化等;
面部或某一肢體多汗、無汗、畏寒或發熱。
4、椎動脈型頸椎病
患者可有發作性眩暈、復視伴有眼震;
有時伴惡心、嘔吐、耳鳴或聽力下降,這些症狀與頸部位置改變有關;
頭頸處於某一特定位置時患者可發生下肢突然無力猝倒,但是意識清醒。
5、食管型頸椎病
吞咽時有梗阻感,甚至出現進行性吞咽困難。這是由於頸椎前緣巨大骨贅直接壓迫食管後壁,引起食管狹窄,也可能是由於骨刺形成速度過快,刺激食管周圍軟組織所致。
3、居士你好!我頸椎兩邊的筋綁住了一樣僵硬,頭暈,肩頸僵硬,檢查生理曲度變直了,有輕微膨出,怎麼辦
這種情況有可能是平時過度勞累,低頭過多等引起的頸椎病,這種情況治療的話,首先是要注意休息,多活動鍛煉頸椎,然後就是配合做一下頸椎的推拿,針灸理療等進行治療,也可以配合貼膏葯,熱敷等。
4、最近一年頸椎很不舒服,總覺得發僵很痛。早上起來整個頸椎都痛好像僵住了,而且發現左右肩不一樣平了。每
考慮是頸椎病。可選擇應用止痛劑,維生素治療。另可行牽引治療。適當做做頸椎病康復操
建議平時避免高枕睡眠的不良習慣,注意頸肩部保暖,避免頭頸負重物,避免過度疲勞。看書時要正面注視以保持脊柱的正直。
5、頸椎疼痛分為不同的級別,不同級別都有些什麼樣的症狀?
級別一:眩暈
眩暈是頸椎病的常見症狀。病人因頸部伸展或旋轉而改變體位,引起眩暈,前庭核缺血性病變引起的眩暈通常持續較短時間,幾秒至幾分鍾後消失。發病時,患者可能有輕微的意識喪失和運動障礙,表現為行走不穩或傾向一側。
部分患者有惡心感,急性發作時患者不能抬頭,少數患者有復視、眼顫、耳鳴和耳聾等症狀。從體征上看,患者在發病時頸部運動受限,頸部旋轉或運動可能引起頭暈、惡心或心悸。
級別二:頭痛
在頸椎病中,頭痛和眩暈症狀一般同時存在。從脖子後枕部和側頭散發出一半,有燃燒的感覺,少數病人痛苦的過敏,觸覺及頭部感到疼痛即明顯。頭痛也可能是由於刺激神經而引起的,可能是神經頸椎移位的地方。
級別三:視覺障礙
因為頸椎病引起了中樞缺血性病變,就會造成少數患者可能出現視力損害或視野缺損,甚至致盲現象。所以說當你發現自己有了頸椎病,就要及時治療,而不是應該拖著,不然只會讓病情更加嚴重。
級別四:突然摔倒
患者突然感到下肢無力,隨著頸部旋轉而跌倒。臨床特點是,發病時患者神志清醒,在短時間內起床,甚至行走,這與其他腦血管疾病不同。到了這個地步,就說明了頸椎病到了非常嚴重的地步。
不同級別的頸椎疼痛,都代表著病情治療刻不容緩,能及時治療頸椎疼痛,就不要拖者,不然當病情級別一步一步嚴重,這樣只會走向無法挽回的結果。
6、脖子後邊頸椎兩側不一樣高而且高的那邊疼 怎麼回事
是濕氣淤積在那裡了,也可以說是瘀血,按摩融化後就是頸動脈粥。醫生都無能為力。我有過此病,兩年才調理好。
7、頸椎環齒間隙不一樣,能治好嗎,嚴重嗎
醫院頸椎科檢查,如沒有治療禁忌症的話,只要診斷准確,一般按摩、復位即可矯正。
8、左側身體感覺跟右側身體感覺不一樣,左側頭頂發緊發沉,腰背疼脖子疼,心裡有時候煩躁深深喘口氣覺得輕松
你這是兩個問題造成的,1,是因為你的寰樞《就是頭部和頸椎起連接作用的那塊肌肉》肌肉拉傷,頸椎1頸椎2有點向左向左錯位所以就正常你錯位造成的。也就是得了頸椎病。解決方法告訴你:1:用大拇指一點一點的用力按摩寰樞《就是頭部和頸椎起連接作用的那塊肌肉》肌肉疼痛的地方,一直按摩直到一點也不疼了,眼睛能睜開為止。每個點最少按摩6到8下才會不痛了。2:再就是 用大拇指按壓住頸椎1 2疼痛的地方,如果是右側疼痛就向左側推壓。如果是左側疼痛就向右側推壓。按壓的力 量是由輕到重最大5公斤的力,絕不能用蠻力推壓。逐漸加力一直推壓到頸椎不疼了,頭不眩暈了,眼睛能看清東西了,太陽穴疼痛的感覺消失了。要注意的是頸椎兩側凹陷處(一般只會一側疼痛),一定要推壓和按摩到沒有任何疼痛點,眼睛立即就能看清楚了,你上述的症狀立刻就消失了。你的頸椎病就是治好了。我告訴你的是頸椎病並不是很嚴重,完全可以治療好。但是關鍵在你自己能否克服日常工作及生活中不正確的姿勢和習慣。例如挺頭收下巴,長時間低頭做事,高枕歪躺等等,這是最關鍵的問題,否則,就是治好了用不了多長時間頸椎病又必然會復發的。2,你的胸椎3 4 5 6其中之一向左錯位擠壓了神經,所以就造成你後背疼痛,心裡有時候煩躁深深喘口氣覺得輕松的症狀。你既不是神經衰弱更不是植物神經紊亂。請不要給自己亂想像病。你後背胸椎有疼痛的地方就是胸椎錯位的地方。解決方法告訴你:做這個復位一定要平爬在床上,雙手 向後放在身體兩側,身體自然放鬆。《需要叫家人幫助做復位》方法是握拳用4指大關節按壓住胸椎疼痛點,右側疼就往左側方向推,反之就往右肩側方向推,推到不疼為止。力量由輕到重,絕不可用猛力,最大推壓10公斤的力。只要推壓到位的你後背疼痛,深吸一口氣的症狀症狀立刻就消失了。胸椎按壓處的疼痛一般有個四五天自己就好了。一般情況下半個來小時就可復位。復位之後立刻做檢驗,呼吸不痛了就是復位成功了。如果還有疼痛應該繼續復位,直到不痛為止。如果做這個復位是比較疼的, 因為胸椎骨錯位長時間擠壓神經已經很疼了,現在復位又要在長時間受到擠壓已經很疼的神經上再進行推壓,因此會很疼,但在可以忍受的范圍內。
9、頸椎病和頸椎間盤突出肌電圖有什麼不同表現?
因為頸椎病和頸椎間盤突出後神經根都長期受到壓迫而發生變性,失去了對支配肌肉的抑製作用。這樣,由於失去神經支配的肌纖維,因體內少量乙醯膽鹼的刺激,而產生自發性收縮。因此,在一側或兩側上肢肌肉中出現纖顫電位,或出現少量束顫電位。小用力收縮時,多相電位正常,不出現巨大電位,大用力收縮時,呈完全乾擾相,運動單位電位的平均電位正常,振幅為1 ~ 2 毫伏。頸椎病因為椎間盤的變性,引起骨質增生,神經根損傷,肌肉也失去神經的支配。在病變的後期,在主動自力收縮時,可以出現波數減少和波幅降低。而頸椎間盤突出症往往為單個椎間盤突出,改變為一側上肢失神經支配的肌肉范圍呈明顯的節段分布。
CT對頸椎病的適應證(1)頸椎椎管狹窄症。CT 是診斷及定位椎管狹窄的較准確的方法,能測量椎管的各徑線及面積,觀察椎管形態,了解其骨和軟組織的情況,顯示椎管內受壓迫的程度。
(2)頸椎間盤突出症。CT 能直接顯示突出的髓核及其對硬膜囊和神經根的壓迫程度。
(3)排除腫瘤和炎症。如果X 線片證實的病灶,CT 更能明確病變的范圍,椎體及附件的情況,病變是否侵犯了椎管及椎間孔,有無椎旁的腫塊,病變是否為侵蝕性,病變是多血管還是無血管,組織有無鈣化、壞死、囊性變等。對臨床懷疑有脊椎病變而平片陰性或可疑者,CT 能明確提示有無骨質的異常。
(4)明確骨折和脫位。椎弓骨折及骨折片突入椎管或椎間孔,在平片上容易漏診,而CT 能明顯提示,可准確測量病變對椎管及椎間的侵犯程度。CT 檢查還可以准確顯示寰椎的骨折。嚴重的脊椎外傷患者只需平卧於CT 檢查台上,用橫斷面掃描及多平面影像重建即可了解骨折和脫位的情況,避免過多地移動患者。
(5)觀察先天性的異常。CT 能觀察骨質和軟組織的結構,進一步明確脊椎的先天性畸形情況。
核磁共振檢查對頸椎病的適應證(1)頸椎間盤突出。目前,MRI 成像技術是對椎間盤病變進行檢查的最有效的方法。因為MRI 成像對組織密度的解析度高。無需作其他的創傷性檢查,即能分辨正常纖維環與髓核。並顯示椎間盤突出的方向與程度,了解椎間盤有無變性。在這方面其優於CT。
(2)觀察頸椎後縱韌帶鈣化症。MRI 成像可以直接顯示骨刺及後縱韌帶鈣化的脊髓壓迫情況,且顯示頸胸段移行部位的脊髓壓迫更明顯。
(3)排除脊髓腫瘤及脊椎腫瘤。首先它能明確腫瘤的部位、范圍及其與神經軸的關系。再者是能明顯顯示腫瘤的形態與組織結構特點,而有助於判斷腫瘤的性質。對於脊椎腫瘤可以了解腫瘤的范圍及對脊髓壓迫的情況。
(4)明確頸椎外傷和感染的病變程度。目前,MRI 成像是唯一能夠顯示脊髓形態的影像學檢查方法,它能清楚地顯示脊髓損傷的部位、出血、水腫、變性、壞死等情況,還能顯示陳舊性脊髓損傷的繼發性病理改變,如脊髓萎縮、空洞形成、膠質增生及纖維組織增生。對早期診斷、判斷預後及指導治療有很大的幫助。同樣,MRI也是診斷椎體、椎間隙感染最有效、最特異的檢查方法。
(5)明確先天性畸形的疾病診斷。MRI 檢查對Arnold-Chiari 畸形很有診斷意義。可在矢狀面圖像上顯示小腦扁桃體的下降狀態、范圍,第四腦室的位置,腦干、頸髓、上頸椎管連接和枕骨大孔的關系,可以判斷Arnold-Chiari 畸形的類型及范圍。對脊髓空洞症的診斷,MRI 成像無需進行侵襲性的檢查,即可清楚顯示病變的范圍。
對脊椎椎管融合異常,MRI 檢查可清楚顯示脊髓的狀態,脂肪瘤的范圍及脊椎與皮下組織、皮膚等周圍組織的關系。
(6)排除動靜脈的畸形。MRI 成像對髓內型動靜脈畸形的診斷有相當的價值,比血管造影及CT 效果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