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何謂頸椎椎體開窗術?
對相連的多節椎體後緣有骨贅增生,或同時有椎管狹窄症者,從前方將兩節以上椎體及椎間關節作一相連的槽形切除減壓,有利於切除病變、擴大椎管並減少對脊髓的損害,以達到徹底減壓的目的,也稱頸椎椎體開槽式減壓術。
頸椎椎體開窗術不僅減壓廣泛,又可直接擴大椎管矢狀徑,從減壓角度來看較為徹底。但由於過多地損害頸椎的正常骨質與關節,破壞性較大,且植骨塊在3周內容易滑出或完全脫出,植骨高度越高,植骨塊穩定性越小,越易於發生植骨塊移位。如此不僅直接影響早期療效,並且可造成頸椎前屈畸形,反而增加對脊髓的壓力,因此術後必須重視頸部制動,需較確實的外固定,尤以術後6 ~ 8 周內,以頭-頸-胸石膏固定為宜,以防骨塊滑脫。
頸椎椎體開窗術可用環鑽連續鑽孔法,即按環鑽切骨減壓的要求,對需減壓節段(多為2 ~ 3 節,個別病例可達4節)連續鑽孔切除椎體及椎體間關節中部骨質,一般每2 個椎節鑽3 個孔,兩孔之間可重疊1/4;對兩孔之間相連的骨質或突向中線殘留的骨贅,可用薄型咬骨鉗切除。此外,尚可選用骨鑿、刮匙、頸椎骨鑽等對病變椎節連續開窗,並切除椎體後緣骨質及椎間盤,使椎體前方呈長槽狀窗口。一般取自體髂骨植入融合固定,植骨塊長度略大於開槽之長度,以便在牽引下嵌入而不易滑出。
2、第5頸椎椎體滑脫有什麼好的辦法
如果有神經症狀,要盡快進行內固定。
3、頸椎錯位與滑脫的區別
您好,根據您情況,如果錯位是可以拍片看出來的,建議您可以拍頸椎胸椎正側位片,讓有經驗的專家看片子,祝你好運。
4、什麼是頸椎,椎體融合
頸椎,指頸椎骨,位於頭以下、胸椎以上的部位。
椎體融合:目前用以少數椎間盤突出或椎管狹窄不伴有脊椎滑脫性脊柱退變引起的功能紊亂所使用的融合術。
頸椎的特點是椎體較小,呈橢圓形,橫突上有橫孔,椎動脈和靜脈通過;棘突短而分叉;上下關節突關節大致水平,使頸部活動靈活。鄰近的椎體缺口環繞椎間孔,通過它脊髓神經和血管通過。
椎體融合的發展有近百年的歷史,1911年Albee等採用脊柱融合術治療脊柱結核,以達到阻止結核感染播散的目的,同年,Hibbs等採用脊柱融合術控制脊柱側凸患者畸形的發展,1959年Boucher等做了第一例椎弓根螺釘腰椎關節固定。
(4)頸椎椎體滑擴展資料:
頸椎不僅支撐頭部的重量,而且有很大的運動范圍。隨著年齡的增長,頸椎下部易發生退行性改變。主要表現為椎間盤變薄,椎間隙變窄,椎間孔變小。同時,椎骨邊緣傾向於長出骨刺,壓迫脊髓神經根,形成頸椎病。當椎骨後有較大的骨刺時,可以壓迫脊髓,使下肢不穩定行走。
頸椎周圍肌肉大體可分為兩大部分:頸前部肌群和頸後部肌群。頸椎周圍肌肉構成頸椎動力平衡系統。
5、為什麼椎體滑脫易發生在頸段?
頸椎滑脫,很多人對此疾病還是不了解,但是此病對身體的危害也是非常大的,所以大家要引起重視。下面,吳老師為我們介紹頸椎滑脫的原因。
什麼是頸椎滑脫?出現此症的原因有很多方面,如先天頸椎不正常,椎弓斷裂或不正常的延長所造成的滑脫,也有人是退行性變的因素引起的,或是外傷因素引起的,以及病理性的滑脫。
頸椎滑脫的原因有哪些?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①先天因素:一大部分患者的發病原因中先天因素比較明顯。頸椎發生先天性病變,或至少在胎兒早期即有病變存在。
②外傷因素:外傷因素是導致椎體滑脫的非常重要的因素之一。多是由於牽拉不當或椎弓異常運動導致的。
③重力因素:由於重力壓迫,導致滑脫的現象並不少見,多為勞動人民或者突然頸部進行劇烈運動者,非常容易出現頸椎椎體滑脫症狀。
④勞損:頸椎勞損也可導致本病,所以,中老年人更容易患有椎體滑脫。
6、頸椎椎體邊緣骨質增生變尖
頸椎邊緣骨質增生和變尖,說明你目前存在有頸椎退變的情況。如果目前沒有臨床症狀,可以不用按摩治療,平時注意休息,注意保護頸部,枕頭不要過高,避免長時間低頭工作。
預防應該及早開始,並要持之以恆,必須做到以下幾點:
(1)要了解頸椎病的發生與頸部損傷,落傷,風寒濕,枕頭高矮不當等有關,從而針對這些發病因素進行預防.
(2)保持樂觀態度,樹立與疾病艱苦抗爭的思想,積極配合醫生治療,減少復發.
(3)加強頸肩部肌肉的鍛煉,堅持做有關醫療體操.
(4)養成良好的起居,生活姿勢習慣.如避免高枕睡眠;伏案工作者應定時改變頭部體位;談話,看書時要正面注視,保持脊柱的正直;頭頸應避免過度疲勞,不負重,坐車不要打瞌睡,勞動,行走時要防止跌閃,挫傷.
(5)注意頸肩部保暖,避免風寒濕邪侵襲.
(6)及時,徹底治療頸,肩背軟組織勞損,防止頸椎病的發生.
(7)飲食上應經常服用有補腎益髓,強筋壯骨的胡桃,山萸,黑芝麻等食物.貴陽中醫風濕病醫院
(8)堅持做頸椎牽引,頸椎牽引是治療頸椎病的主要方法.可設法在家中安置坐位牽引器,借看電視等休閑時間,堅持做頸椎牽引.
(9)搓腳掌有利治病,雙腳大拇趾根部內側橫紋盡頭處為人體頸椎反射區.每日用手搓此部位,可有效治療頸椎病.
7、頸椎病 頸3,4椎體向後1°滑脫,需手術嗎
最好是手術治療方法了
8、頸椎的特點有哪些?
頸椎位於人體頸部,是脊柱的重要組成部分。
頸椎共有七個組成,除頸1、頸2 外,其他頸椎之間都夾有一個椎間盤,加上頸7、胸1 之間的椎間盤,頸椎共有6 個椎間盤。每個頸椎都由椎體和椎弓兩部分組成。椎體呈橢圓形的柱狀體,與椎體相連的是椎弓,二者共同形成椎孔。所有的椎孔相連就構成了椎管,脊髓就容納其中。椎弓根的上下緣各有一個凹陷,醫學上稱之為切跡。
上下切跡相對形成了椎間孔,頸神經根就從此發出。通常頸神經僅占椎間孔的一半,因而不會受到擠壓,但在頸椎錯位、骨折、骨刺、韌帶肥厚等病變時,椎間孔就會變小或相對變小,神經根就會受到刺激或壓迫而出現手指麻木、疼痛等症狀。
在每一頸椎上有7 個突起,突向後下方的是棘突,其尾部多呈叉狀。伸向兩側的為橫突,其上有一橫突孔,內有椎動脈通過。在椎弓的兩側各有一上關節突和下關節突。該關節近水平位,上關節面向後上,下關節面向內下,這樣有利於頸椎的屈伸活動。
頸椎還有一個有別於其他椎體的特殊關節,稱為鉤椎關節。它由椎體側後方的鉤突和椎體下面側方的斜坡對合而成。該關節能防止椎間盤向側後方突出,但當因退行變化發生增生時,則可影響位於其側方的椎動脈的血液循環,並可壓迫位於其後方的脊神經根。
第七頸椎有何特點第七頸椎除了它伸向後方的棘突很長外,其餘的結構和普通頸椎一樣。由於其棘突很長,末端不分叉而呈結節狀,隆突於皮下,而被稱為隆椎,它隨著頸部的轉動而轉動,是臨床上作為辨認椎骨序數的標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