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頸椎疼痛
問題分析:
主要考慮是頸椎病的原因,建議你做頸椎核磁共振確診,可吃些頸復康顆粒,同時配合中葯,物理治療,熱敷,按摩,以改善局部血 液循環,增加營養
意見建議:
平時要保持正確 的工作或生活姿勢避免保持一個姿勢時間過久.睡覺不益枕的過高
2、頸椎疼痛多久能好啊
少看手機 工作時候多休息、在家玩電腦也要休息、多運動會好很多,看手機最多五分鍾就要待會再看比較好。我就是這樣,現在脊椎疾病太普遍了。
3、脖子疼要觀察多久
你這種情況持續多久了,按照你說得,你這個就是頸椎病引起的,建議你去中醫推拿或者盲人按摩院去,去論壇自我學習按摩也可以,,要堅持按摩才能根除你的病證,不要三天打魚兩天曬網!那樣是沒有效果的! 頸椎病的診斷與按摩治療 頸椎病又稱頸椎綜合征。是由於損傷或頸椎及其椎間盤、椎周筋肉退變引起的脊柱平衡失調,擠壓頸部血管、交感神經、脊神經根和脊髓等,產生頸、肩、背、上肢、頭、胸、部疼痛及其它症狀,甚至合並肢體功能喪失等。是一種中年以上年齡的慢性疾病。 (解剖生理) 1、正常人有7個頸椎、6個椎間盤(包括頸7與胸1椎體之間的椎間盤)、8對頸神經和一部分胸神經。 2、枕、環和環、樞椎之間無椎間盤和椎間孔。第1、2對頸神經根不受椎間孔的保護,易受直接外傷。 3、頸椎的橫突與棘突:頸椎橫突有孔,由維持生命和腦力活動的重要血管—椎動脈、靜脈和交感神經通過,並受其保護。頸椎橫突較小,與頸部肌肉的不發達相一致,有利於頸部的靈活運動。頸椎棘突分叉、由項韌帶附著。 4、頸椎的關節 (1)頸椎的關節突間關節 頸2以上關節面近乎水平位,頸2以下關節面與水平面呈四十度的前後斜坡。有利於頸部的靈活運動;不利的一面是穩定性較差,當頸部突然受到揮鞭式扭轉外力時,易產生脫位,而壓迫神經根、脊髓或椎動脈,出現臨床症狀。 (2)鉤椎關節 位於椎體兩側偏後(椎間孔的前壁),由下位頸椎向上凸起的鉤突與上位頸椎向下的斜坡形缺面合成的半椎體關節,即為鉤椎關節。此關節從左右增強了頸椎的穩定性,防止頸椎間盤從側方突出。當頸椎間盤因退變而變薄時,該關節間隙變狹窄,上、下椎體緣易發生觸撞或磨損而增生,致椎間孔呈啞鈴形改變,擠壓該處神經根及側方椎動脈,產生臨床症狀。 5.椎間孔 頸椎的椎間孔正常為卵圓形,其縱徑大於前後徑,神經根僅占椎間孔的一半。任何因素使椎間孔前後徑變狹窄,均可產生神經根受擠壓症狀。如椎體移位、鉤椎關節增生、關節囊和神經根鞘水腫等。 6.椎管 頸椎的椎管是由頸椎體的後緣、椎弓根的內緣與椎板前內緣組成的一個縱形骨性孔道,內有後縱韌帶和弓間韌帶連結。椎管的前後徑為十到十八毫米,但在前、後、側屈及旋轉活動中可發生2毫米的改變;其長度亦發生改變,頸段脊柱完全前屈時,椎管前緣被拉長一點五厘米,後緣拉長5厘米,其內的脊髓被拉長、變細,而且緊張;後伸時,椎管縮短,脊髓鬆弛而變粗,易受擠壓。脊髓的第一個膨大處位於頸椎2至胸椎2水平處,頸5、6最明顯。 7、頸椎活動特點 枕環運動,低頭十度,抬仰二十五度;環樞椎的旋轉活動幅度最大,前屈以下頸段為主,後伸以3、4、5頸椎為中心,側屈及旋轉活動,是全部頸椎的協同動作,第5項頸椎是承受旋轉、扭曲最大的一個椎體。正常頸部的活動幅度(以中立位0度法計算),前屈三十五度,後伸三十五度,側屈四十五度,旋轉四十五度。 8、頸椎先天性變異 (1)移行椎 包括枕骨椎化和環椎枕化,臨床均不多見。但後者易伴環樞關節脫位(或半脫位)和環樞韌帶發育不良。 (2)齒狀骨 為第2頸椎椎體與上方的齒狀突不發生骨性連接,臨床亦少見。 (3)融椎 為兩個頸椎椎體的先天性連接,多見於頸2、3或頸3、4椎。但前期一般無臨床症狀。 (4)頸肋 臨床較多見,多在成年以後出現神經、血管受壓症狀。 (病因病理)反復扭挫傷,風寒濕外邪侵襲、長期慢性勞損和椎間盤的退行性改變是形成本病的主要原因。但是我們也不能忽略頸椎的各種先天性畸形這個特殊的潛在性內因,因為頸椎解剖結構的異常,必然導致內平衡的失調和運動點的轉移,而增加了損傷的機會。本病的常見病理變化有以下五個方面。 1、頸椎移位 由於頸椎關節突間關節面近乎水平位,一旦椎間盤發生退變、椎間隙即變窄,關節囊及韌帶鬆弛,加上頸部活動時重力的影響,即可造成積累性損傷,加速頸椎退變和不穩,導致頸椎關節發生移位,使椎間孔變狹,椎管徑發生改變,壓迫神經根或脊髓,產生臨床症狀與體征。 2、椎體緣、關節突、鉤椎關節骨贅形成 由於椎間盤的退變,其後果必然導致頸椎生理曲線的改變,破壞了椎體間的平衡。久之,機體為了抵抗疼痛,使神經免受刺激,建立新的平衡,而產生代償性骨贅,來穩定脊柱。當然骨贅形成的主要原因是急慢性損傷,骨贅的形態及部位與損傷的性質等有關,骨贅的大小與年齡有關,與症狀的輕重不一定成正比。若骨贅發生於椎間孔或椎管附近,可產生神經根、椎動脈或脊髓受壓症狀。 3、椎間盤與椎間韌帶的退變 椎間盤的退變是發生頸椎病的基礎既是產生本病的內因,又是其較為普遍的病理改變。如頸部的長期過度伸、屈活動可使弓間韌帶(發生相應的改變)變厚、彈力減弱,甚至發生鈣化或骨化,直接壓迫脊髓。長期過伸,可損傷前縱韌帶,突然的猛力後伸活動,可造成前縱韌帶與椎體前緣附著處的撕裂。反之,可造成後縱韌帶損傷或與椎體後緣附著處的撕裂。由於椎間盤的退變,首先出現韌帶鬆弛,繼而發生肥厚、鈣化或骨化反應。韌帶鈣化部位與椎間盤受損平面相一致。本病患者項韌帶的鈣化是普遍的,可在頸後觸及條索狀物。 4、脊髓和神經根的變化 因脊髓長期受壓,可出現脊髓變性軟化,甚至出現脊髓空洞,而導致難以恢復的損傷。其原因主要有血運障礙,椎管縱徑縮短,骨贅或椎間盤組織等混合突出物的直接壓迫脊髓。神經根因長期受壓而發生變性反應,出現肢體麻木及運動障礙。 5、頸椎骨折 由於頸椎骨折,可造成出血,水腫,或碎骨片移位波及到椎間孔或椎管,直接壓迫頸神經根或頸脊髓。骨痴的形成,使椎管、椎間孔發生狹窄性改變,產生脊髓、神經根的受壓症狀。 (臨床表現與診斷) 頸椎病的臨床症狀復雜多變,以頸項、肩臂、肩胛上背、上胸壁及上肢疼痛或麻痛為最常見。病人往往因頸部過勞、扭傷或寒冷刺激使症狀加劇猴誘發。臨床症狀的產生隨病變在頸椎的平面及范圍而有差異、根據其臨床表現,可分為如下類型。 1、頸型 頸椎各椎間關節及周圍筋肉損傷,導致頸肩背酸脹、疼痛、僵硬,不能做點頭、仰頭及頭頸部旋轉活動,呈斜頸姿勢。病人回頭時,頸部與軀干共同旋轉。 2、神經根型 頸叢和臂叢神經受壓,造成頸項、肩胛上背、上胸壁、肩臂和手部放射性麻木、疼痛無力和肌肉萎縮,感覺異常。病人睡眠時,喜取傷肢在上的屈肘側卧位。 3、脊髓型 頸脊髓因受壓而缺血、變性,導致脊髓傳導障礙。造成四肢無力,走路不穩,癱瘓,大小便障礙等。 4、椎動脈型 鉤椎關節退變,增生而壓迫椎動脈,致使椎動脈,脊髓前動脈、脊髓後動脈供血不足,造成頭暈、耳鳴、記憶力減退、猝倒(猝倒後因頸部位置改變,而立即清醒、並可起來走路)。頸部側彎及後伸到一定位置,則出現頭暈加重,甚至猝倒。 5、交感神經型 頸交感神經受壓,造成心率異常,假性心絞痛、胸悶、頑固性頭痛、眼痛、視物模糊、眼窩發脹、流淚、肢體發涼、指端紅腫、出汗障礙等綜合征(即霍納爾氏征)。 6、混合型 臨床上同時存在上述兩型或兩型以上症狀、體征者,即可診斷為「混合型」頸椎病。 (臨床檢查) 病人以坐勢為宜,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1、檢查頸項活動幅度是否正常。術者立於病人背後,一手安撫病人肩部,另手扶其頭部,將頭頸部前屈、後伸、側彎及旋轉活動。注意其活動在何角度出現肢體放射痛,或沿何神經分布區放射。並注意其它症狀的出現,有助於確定頸椎病的類型。 2、觸診時術者立於病人後方,一手扶其頭部。另手拇指由上而下逐個觸摸頸椎棘突,可發現:一、患椎棘突偏離脊柱中心軸線;二、患椎後方項韌帶剝離、鈍厚、壓痛或有索條狀硬物;三、多數病人向棘突偏歪側轉頭受限或有僵硬感;四、患椎平面棘突旁開一橫指處可有壓痛,並沿一定的神經分布區放射至傷側上肢。 3、注意傷側肢體有無發涼、肌萎縮與肌力、肌張力等情況。 4、椎間孔壓縮試驗陽性、閉氣縮肛試驗陽性、臂叢神經牽拉試驗陽性,對神經根型和推動脈型頸椎病的診斷具有臨床意義。 5、神經協同檢查應注意頸神經分布區的痛覺、觸覺、溫度覺有無改變,肱二頭肌、三頭肌腱反射有否減弱或消失,並注意下肢腱反射情況及有無病理反射。 6、X線檢查,在治療前,為了協助或明確診斷,一般須拍照正、側、斜位片。重點觀察頸椎生理曲線、鉤椎關節、關節突間關節、椎間開、椎間隙、棘突順列、椎體緣等變化情況。必要時可進行斷層照相,或脊髓、椎間盤、椎動脈造影等。 其它附助檢查均有助於本病的診斷。如肌電圖、心電圖、腦電圖等。 根據病史,臨床表現、X線片的提示和其它項目檢查結果,進行分析研究,一般不難做出診斷。但應與下列疾病相鑒別。
4、您好;我想請問下頸椎疼痛多久可以康復;很難受
你好,這種情況建議你可以CT檢查一下,看是否頸椎壓迫神經引起的症狀。頸椎病主要表現有頸背疼痛、上肢無力、手指發麻、頭暈、惡心、嘔吐,甚至視物模糊等症狀。平時建議你可以針灸理療一下。針灸、按摩、刮痧、拔罐,刺激穴位,促進血液循環。注意不要長時間低頭工作,勤活動局部。
5、頸椎痛康復時間要多長?
你好,頸椎病跟長時間低頭或者外傷或者枕頭過高有關,頸椎病不嚴重可以系統保守治療如果頸椎病很嚴重需要手術摘除突出椎間盤,解除對神經脊髓的壓迫,手術只是解除對神經脊髓壓迫,但神經脊髓恢復還是需要一段時間,一般快的話半年,慢的話需要一年以上
6、頸椎疼痛!
這可能是你肩頸部與手臂手掌部都有受涼所至。
1、如果是頸椎問題壓迫到神經,導致右手的小指發麻的話,應該是從手臂上面一根線的麻下來,如果只是小指頭上面發麻的話,應該只是手指的末梢神經不通,你用左手用力的拍打右手的手背就行,把右手背都打出淤青,再散掉,再打,一次30分鍾,忍下皮肉痛,幾次應該就能減輕,甚至好了。
2、頸椎疼痛,一般是記憶性疲勞或者受涼。
(1)記憶性疲勞,身體是有記憶的,當一種姿勢或者運動過久,身體就會產生記憶,以至到這種姿勢或運動結束了好長時間,身體還保持著原來的用力習慣,這樣就容易積累出疲勞,表面為身體局部僵硬,很容易酸累脹痛麻,拍打一下那個部位,還覺得又痛又舒服。
(2)受涼,比如風或空調吹了肩頸部,又或者女人長頭發,洗完後沒有吹乾,濕頭發貼在頸肩部,晚上沒蓋好被子,肩膀露了出來,這些行為都容易導致進受涼進寒氣。
方法:
一、用三分之二的功夫,拍打大椎(頸肩結合部,有個大骨頭的地方)和兩肩、肩夾骨就行,用力的拍,先輕後重,看著自己的接受能力來,一次半小時到一小時(達不到半小時不起治病作用)。注意,頸椎不能拍。
二、用三分之一的功夫拍打頭頂百會,拍打方法和上面一樣。
三、拍後可能會出現淤青發紫,身體發累發困等治病過程中的自我修復現象,繼續拍打便可。
7、頸椎疼痛。。。。。
頸椎病是指頸椎間盤的退行性病變及骨質增生壓迫頸部脊髓或頸神經根之疾患,又稱頸椎綜合症,中醫屬「骨痹」,「慢性勞損」范疇。民間治療本病的良方妙葯給你介紹兩個。
處方:葛根、黑豆、蛇蛻、黑芝麻、人參、鹿茸、熟地、黃茋、核桃、枸杞、甘草、白酒各適量。
用法:葯浸酒內1個月,每服15毫升,日服2次,1月為1療程
療效:服葯1療程,有效率95.1%
處方:茯苓60克白術、苡仁、桂枝、牛膝各30克,銀花藤15克。
隨症加減:頸部僵硬加乳香,沒葯各10克。肩背上肢疼加伸筋草20克,威靈仙15克。畏寒冷加乾薑20克,細辛10克。
服法:日1劑,水煎兩次取液混合分3次服。
療效:用葯4-6劑,有效率率達93.7%
8、頸椎疼痛有幾個月了
你好 可以採用手法治療的,坐姿旋轉復位法就可以.平時注意1,睡覺時不可俯著睡,枕頭不可以過高,過硬或過平. 2,避免和減少急性損傷,如避免抬重物,不要緊急剎車等.3,防風寒,潮濕,避免午夜,凌晨洗澡或受風寒吹襲.風寒使局部血管收縮,血流降低,有礙組織的代謝和廢物清除,潮濕阻礙皮膚蒸發.4.改正不良姿勢,減少勞損,每低頭或仰頭1—2小時,需要做頸部活動,以減輕肌肉緊張度. 5.預防頸椎病的發生,最重要的是,要改善坐姿,埋頭苦幹時,也可間斷地做運動. 歡迎在線咨詢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