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頸椎病封閉療法的不良反應怎樣處理?
普魯卡因毒性較低,注入體內後分解迅速。最好用0.25% 溶液,因其較為安全。但由於各人的病情、用量、體質及對該葯物的耐受性均不相同,故在應用中還是應該積極預防中毒及過敏反應的發生。
輕度反應時,患者可有發熱、顏面潮紅、頭暈等感覺。較重時,出現口乾、流淚、惡心、嘔吐、不安、面色蒼白、胸悶、出汗、呼吸困難、口唇發紺及驚厥等症狀,故需立即搶救。
(1)立即停止注射普魯卡因葯液,將針拔出。
(2)卧位,兩下肢抬高,測體溫、血壓、脈搏和呼吸。
(3)靜脈內注射5% ~ 10% 葡萄糖液。
(4)注入足量的維生素C 和抗過敏葯物。
(5) 反應較重時, 給予麻黃鹼( 肌內或皮下注射)
0.015 ~ 0.025g;巴比妥類葯物,如硫噴妥鈉或安眠朋鈉,靜脈注入,以減少中毒症狀,對抗驚厥。硫噴妥鈉濃度宜在2.5% 以下,一般一次劑量為0.2 ~ 0.5g 左右,注射須極緩慢,約10 秒鍾內注入1% 溶液4 ~ 7ml。注入時注意防止引起呼吸麻痹。安眠朋鈉溶液濃度宜在1% ~ 5% 左右,一次劑量為0.2 ~ 0.6g,注射速度以每秒鍾注入1%溶液5 ~ 10ml 為好。
(6)吸氧。
(7)呼吸障礙時,立即做人工呼吸、氣管插管急救。循環衰竭時做心臟按壓。
2、頸椎病的症狀是什麼樣子的?
頸椎病的症狀非常豐富,多樣而復雜,多數患者開始症狀較輕,在以後逐漸加重,也有部分症狀較重者。這是與所患頸椎病的類型有關,但往往單純的類型少,以一個類型為主暨有一個到幾個類型混合在一起,稱為混合型頸椎病,所以說症狀是非常豐富,多樣而復雜的。 它的主要症狀是頭、頸、肩、背、手臂酸痛,頸脖子僵硬,活動受限。頸肩酸痛可放射至頭枕部和上肢,有的伴有頭暈,房屋旋轉,重者伴有惡心嘔吐,卧床不起,少數可有眩暈,猝倒。有的一側面部發熱,有時出汗異常。肩背部沉重感,上肢無力,手指發麻,肢體皮膚感覺減退,手握物無力,有時不自覺的握物落地。另一些病人下肢無力,行走不穩,二腳麻木,行走時如踏棉花的感覺。當頸椎病累及交感神經時可出現頭暈、頭痛、視力模糊,二眼發脹、發干、二眼張不開、耳鳴、耳堵、平衡失調、心動過速、心慌,胸部緊朿感,有的甚至出現胃腸脹氣等症狀。有少數人出現大、小便失控,性功能障礙,甚至四肢癱瘓。也有吞咽困難,發音困難等症狀。這些症狀與發病程度,發病時間長短,個人的體質有一定關系。多數起病時輕且不被人們所重視,多數能自行恢復,時輕時重,只有當症狀繼續加重而不能逆轉時,影響工作和生活時才引起重視。如果疾病久治不愈,會引起心理傷害,產生失眠、煩躁、發怒、焦慮、憂郁等症狀。 臨床出現頸椎病的症狀,但也要與非頸椎病引起的症狀相鑒別。如同樣有眩暈症狀,應先排除耳源性眩暈,美尼攸氏症,前庭功能紊亂,聽神經瘤等。還有腦源性眩暈,眼源性眩暈。此外同樣是頸肩上肢痛,也要與諸如落枕、肩周炎,胸廓出口綜合症,網球肘,腕管綜合症。風濕性肌、關節炎,脊柱炎腫瘤等相鑒別。 【臨床檢查】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壓痛點椎旁或棘突壓痛,壓痛位置一般與受累節段相一致。 (2)頸椎活動范圍即進行前屈、後伸、側屈及旋轉活動的檢查。神經根型頸椎病者頸部活動受限比較明顯,而椎動脈型頸椎病者在某一方向活動時可出現眩暈。 (3)椎間扎擠壓試驗讓患.者頭向患側傾斜,檢查者左手掌平放於患者頭頂部,右手握掌輕叩擊左手臂背側,如出現根性痛或麻木則為陽性。在神經根症狀較重者則雙手輕壓頭部即可出現疼痛、麻木表現或加劇。 (4)椎間扎分離試驗對疑有根性症狀者,患者坐位,雙手托住頭部並向上牽引,如出現上肢疼痛麻木減輕者則為陽性。 (5)神經根牽拉試驗.又稱臂叢牽拉試驗,患者坐位,頭轉向健側,檢查者一手抵住耳後部,一手握住手腕向相反方向牽拉,如出現肢體麻木或放射痛即為陽性 (6)霍夫曼民征檢查右手輕托患者之前臂,一手中食指夾住其中指,用拇指叩擊中指指甲部,若出現陽性即四指屈曲反射,則說明預部脊髓、神經損傷。 (7)旋頸試驗又稱椎動脈扭曲試驗,病人坐位,做主動旋轉頸部活動,反復幾次。若出現嘔吐或突然跌倒,即為試驗陽性,提示為椎動脈型頸椎病。 (8)感覺障礙檢查對頸椎病人做皮膚感覺檢查有助於了解病變的程度。不同部位出現的感覺障礙可確定病變頸椎的節段;疼痛一般在早期出現,出現麻木時已進入中期,感覺完全消失已處在病變的後期。 (9)肌力的檢查頸椎病損傷神經根或脊髓者,肌力均下降,若失去神經支配則肌力可為零。根據各肌肉支配的神經不同可判斷神經損傷的部位及節段。 頸椎病的特殊檢查 頸椎病的診斷主要依靠臨床表現及影象檢查,但在條件許可時,借用一些輔助方法,可對確定病變的性質、部位及鑒別診斷有一定幫助,如奎根氏試驗、脊髓造影、椎動脈造影、選擇性脊髓動脈造影、頸椎靜脈造影等。 奎根氏試驗即通過腰4~5穿刺達椎管內珠網膜下腔而測定腦脊液的壓力來斷定有無梗阻。也可以從腦脊液生化檢查中根據其蛋白量的升高來推斷其梗阻程度,了解脊髓受壓情況,從而有助於頸椎病的診斷和鑒別診斷。 脊髓造影,是向椎管內注入碘制劑或空氣來進行脊髓造影。它有助於對椎管及椎管內各種疾患的診斷和鑒別診斷,如脊髓本身疾病、腫瘤、頸椎病所致的脊髓受壓及椎管測量等;還可以明確脊髓受壓部位與范圍。但由於椎管穿刺本身可引起一系列副作用,使用造影劑可出現各種反應,具有一定危險性,臨床要從嚴掌握。 椎動脈造影是通過椎動脈、鎖骨下動脈,進行穿刺造影,或者切開肱動脈或股動脈進行插管造影。主要用於椎動脈型頸椎病的診斷和鑒別診斷。同時也是減壓術前的常規檢查,可確定施術部位及范圍。 選擇性脊髓動脈造影是根據病情挑選直接向頸髓供血的動脈注入適量造影劑,根據其造影結果可確定腫瘤部位,診斷脊髓血管畸形、脊髓缺血、椎體後緣致壓物等。 頸椎靜脈造影即將造影劑由胸鎖乳突肌內緣直接注入椎體內,通過靜脈迴流,顯示出椎外靜脈和椎內靜脈的形態和流速等變化,據此推斷椎管內外病變情況,對頸椎病合並脊髓症狀者尤為適用。頸椎病治療五大誤區由於人們工作壓力越來越大,頸椎病發病率不斷升高,而且有年輕化的趨勢,特別是經常低頭工作和長時間固定姿勢的人群,如文員、教師、記者等。 盲目按摩頸椎越治越重 30歲的王先生是中學的老師,負責三個班的教學任務,又是班主任,平時總是忙於各種各樣的事情,每天不但要備好課,還要改作業,時間一長,總覺得脖子有些不舒服,但由於工作實在太忙,總抽不出時間去醫院,只好利用工作休息的時間,到旁邊的小診所去按摩。也沒做任何檢查,那裡的醫生就開始按摩,並說頸椎嚴重勞損,要進行頸椎復位才行。開始王先生還覺得效果不錯,每次回來,都覺得頭腦輕鬆了許多,只是好景不長,過了幾天,脖子卻疼得更嚴重了,最後,甚至到了這種地步,第一天剛按摩完,第二天脖子活動就不太方便了。王老師到醫院一檢查,原來他是天生的頸椎不穩定,盲目地按摩導致了病情加重。 診治存在五大誤區 武警醫院骨科專家龍源生介紹說,頸椎病是頸椎間盤因多種原因發生了改變,從而剌激或壓迫鄰近組織,並引起人們身體發生一系列的症狀的綜合征。頸椎病由於發病機制復雜,症狀繁多,一般分為軟組織型、神經根型、椎動脈型、交感型、脊髓型五種。類型不同,治療方法也有所不同,目前在頸椎病的診治上仍存在五大誤區: 1、不恰當的反復牽引。 頸部牽引是目前治療頸椎病較有效的方法之一,但不恰當的反復牽引可導致頸椎附著的韌帶鬆弛,加快退行性病變,降低了頸椎的穩定性。 2、反復盲目按摩、復位。 頸椎病發病機理復雜,在做按摩復位治療前必須要排除椎管狹窄、嚴重的椎間盤突出、頸椎不穩定等等,脊髓型頸椎病絕對禁止重力按摩和復位,否則極易加重症狀,甚至可導致截癱。 3、在治療過程中不注意頸椎生理彎曲的恢復。 盲目牽引,使頸部的肌肉韌帶等長期處於非生理狀態,會造成慢性損害,所以在治療過程中應注意頸椎生理彎曲的恢復和保持。建議採用葯枕、葯袋進行綜合治療,絕大部分生理彎曲恢復,症狀消失。 4、過於誇大非手術治療方法的效果。 5、輕視頸椎病的預防。 長期固定一個姿勢,容易造成頸部軟組織勞損,漸發展為頸椎病。 頸椎病的預防 1、徹底糾正「高枕無憂」的錯誤觀點。人一生至少有1/4-1/3的時間在床上度過,選擇通透性強,符合生理彎曲,高度適中的枕頭十分重要。建議採用根據生理彎曲設計的葯枕,既可幫助恢復和保持生理彎曲,又可將治療保健帶入到休息時間,做到治療、休息兩不誤; 2、避免用太軟的床墊,防止長時間使頸椎處於非生理彎曲; 3、工作中定期改變頭頸部體位,頭頸部可向相反方向作半分鍾至數分鍾的活動,及時消除疲勞; 4、定期抬頭遠視,每當低頭或伏案工作時間過長,應抬頭遠視數分鍾,並按摩頭頸十分鍾。 【治療措施】頸、腰椎病的傳統治療方法 1、口服葯物治療:內服葯物通過腸胃吸收、消化、分解,最後通過血液循環,才可將葯物輸入送給局部,整個過程需要通過層層屏障才能到達病灶部位,然葯效已所剩無幾,因此效果極為緩慢且低效,且臨床應用這些方法只能緩解疼痛症狀,功能康復是無法逆轉的,骨質修復更是無從談起。而且口服葯對肝、腎、胃腸損傷極大。 2、牽引法:通過牽引力和反牽引力之間的相互平衡,使頭頸部相對固定於生理曲線狀態,從而使頸椎曲線不正的現象逐漸改變,但其療效有限,僅適於輕症患者;且在急性期禁止做牽引,防止局部炎症、水腫加重;牽引期活動受限。 3、理療法:理療法是物理療法的簡稱。就是應用自然界和人工的各種物理因子,如聲、光、電、熱、磁等作用於人體,以達到治療和預防疾病的目的。但其作用也較微弱,不能從根本上治療。且經常理療易對皮膚產生燙傷,甚至導致癌變。 4、推拿法:推拿法是祖國醫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治療時不用吃葯和打針,僅憑推拿醫生的雙手和簡單器械在身體的一定部位或穴位,沿經絡循行的路線,氣血運行的方向,施以不同的手法,達到治療目的。但在急性期或急性發作期禁止推拿,否則會使神經根部炎症、水腫加重,疼痛加劇。頸椎病伴有骨折、骨關節結構紊亂、骨關節炎、嚴重的老年性骨質疏鬆症等,推拿可使骨質破壞,感染擴散,應禁此療法。 5、針灸法:根據中醫基礎理論,頸椎病的發生多由於風寒侵襲、氣血不和、經絡不通所致,因此針灸治療頸椎病的主要作用是通過針灸達到舒筋活血的目的。針灸對患者來說有一定痛苦,甚至有的患者有暈針、懼怕扎針的情況;且針灸會導致一些並發症。 6、椎間孔阻滯 ( 硬膜外腔阻滯 ) 和椎旁交感神經阻滯術:是有效的治療方法,反復單次阻滯或置管連續注葯,都能收到很好的效果。單次阻滯每周兩次, 5 次為一療程。硬膜外腔置管者可每日注葯一次,每 5 次為一療程。 星狀神經節阻滯術,對治療交感型頸椎病有特效 ( 一般配合椎間孔、頸部痛點阻滯 ) 。 神經阻滯療法常於第一次阻滯治療後即可收到立竿見影的效果,但多不能維持長久的療效,故須反復施術以鞏固效果,至少須連續治療 2 ~ 4 個療程。 7、手術法:手術法的原理主要是減輕壓迫,消除刺激、增進穩定,防止進行性損害。但手術並發症與禁忌症較多, 危險高,痛苦大,全身或局部的情況不適宜手術的患者,如年齡偏大、身體欠佳者,合並心腦血管病變或糖尿病,或者有麻醉禁忌症的患者不宜手術治療。 8.用貼劑!一般市場上比較好的貼劑有很多,比如:通錐速效帖治療頸椎病就很不錯!要選的話最好就是純中葯的! 現代以針灸治療頸椎病,50、60年代文章頗少。至70年代末,隨著老年醫學的發展,本病才開始受到國內外針灸界的重視。在不到20年的時間內,在我國的中醫和其他醫學刊物上已報道用針灸治療數千病例。多種穴位刺激法,如電針、溫針、隔葯餅灸、竹罐法、穴位激光照射、穴位注射、磁針、鈹針等等都應用於本病的治療。國外,如羅馬尼亞、日本、美國、荷蘭、愛爾蘭等國也開展此項工作。國外針灸工作者多用毫針或電針治療,日本學者還採用過隔姜灸。取穴以頸肩部穴為主,但也用遠道穴和阿是穴。 據國內外資料統計,針灸對本病有效率在90%左右。為了驗證療效,有人以肌電圖觀察溫針對頸椎病的作用,發現隨著陽性體征的消失,肌電圖靜息時的纖顫波、正相波消失,受損神經支配的肌肉肌力恢復正常,運動電位電壓亦趨向正常,證明效果是確切的。 參考資料: http://www.80back.cn/html/2/0805/8316.html
3、頸椎病的症狀是什麼樣子的?如題 謝謝了
頸椎病的症狀非常豐富,多樣而復雜,多數患者開始症狀較輕,在以後逐漸加重,也有部分症狀較重者。這是與所患頸椎病的類型有關,但往往單純的類型少,以一個類型為主暨有一個到幾個類型混合在一起,稱為混合型頸椎病,所以說症狀是非常豐富,多樣而復雜的。 它的主要症狀是頭、頸、肩、背、手臂酸痛,頸脖子僵硬,活動受限。頸肩酸痛可放射至頭枕部和上肢,有的伴有頭暈,房屋旋轉,重者伴有惡心嘔吐,卧床不起,少數可有眩暈,猝倒。有的一側面部發熱,有時出汗異常。肩背部沉重感,上肢無力,手指發麻,肢體皮膚感覺減退,手握物無力,有時不自覺的握物落地。另一些病人下肢無力,行走不穩,二腳麻木,行走時如踏棉花的感覺。當頸椎病累及交感神經時可出現頭暈、頭痛、視力模糊,二眼發脹、發干、二眼張不開、耳鳴、耳堵、平衡失調、心動過速、心慌,胸部緊朿感,有的甚至出現胃腸脹氣等症狀。有少數人出現大、小便失控,性功能障礙,甚至四肢癱瘓。也有吞咽困難,發音困難等症狀。這些症狀與發病程度,發病時間長短,個人的體質有一定關系。多數起病時輕且不被人們所重視,多數能自行恢復,時輕時重,只有當症狀繼續加重而不能逆轉時,影響工作和生活時才引起重視。如果疾病久治不愈,會引起心理傷害,產生失眠、煩躁、發怒、焦慮、憂郁等症狀。 臨床出現頸椎病的症狀,但也要與非頸椎病引起的症狀相鑒別。如同樣有眩暈症狀,應先排除耳源性眩暈,美尼攸氏症,前庭功能紊亂,聽神經瘤等。還有腦源性眩暈,眼源性眩暈。此外同樣是頸肩上肢痛,也要與諸如落枕、肩周炎,胸廓出口綜合症,網球肘,腕管綜合症。風濕性肌、關節炎,脊柱炎腫瘤等相鑒別。 【臨床檢查】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壓痛點椎旁或棘突壓痛,壓痛位置一般與受累節段相一致。 (2)頸椎活動范圍即進行前屈、後伸、側屈及旋轉活動的檢查。神經根型頸椎病者頸部活動受限比較明顯,而椎動脈型頸椎病者在某一方向活動時可出現眩暈。 (3)椎間扎擠壓試驗讓患.者頭向患側傾斜,檢查者左手掌平放於患者頭頂部,右手握掌輕叩擊左手臂背側,如出現根性痛或麻木則為陽性。在神經根症狀較重者則雙手輕壓頭部即可出現疼痛、麻木表現或加劇。 (4)椎間扎分離試驗對疑有根性症狀者,患者坐位,雙手托住頭部並向上牽引,如出現上肢疼痛麻木減輕者則為陽性。 (5)神經根牽拉試驗.又稱臂叢牽拉試驗,患者坐位,頭轉向健側,檢查者一手抵住耳後部,一手握住手腕向相反方向牽拉,如出現肢體麻木或放射痛即為陽性 (6)霍夫曼民征檢查右手輕托患者之前臂,一手中食指夾住其中指,用拇指叩擊中指指甲部,若出現陽性即四指屈曲反射,則說明預部脊髓、神經損傷。 (7)旋頸試驗又稱椎動脈扭曲試驗,病人坐位,做主動旋轉頸部活動,反復幾次。若出現嘔吐或突然跌倒,即為試驗陽性,提示為椎動脈型頸椎病。 (8)感覺障礙檢查對頸椎病人做皮膚感覺檢查有助於了解病變的程度。不同部位出現的感覺障礙可確定病變頸椎的節段;疼痛一般在早期出現,出現麻木時已進入中期,感覺完全消失已處在病變的後期。 (9)肌力的檢查頸椎病損傷神經根或脊髓者,肌力均下降,若失去神經支配則肌力可為零。根據各肌肉支配的神經不同可判斷神經損傷的部位及節段。 頸椎病的特殊檢查 頸椎病的診斷主要依靠臨床表現及影象檢查,但在條件許可時,借用一些輔助方法,可對確定病變的性質、部位及鑒別診斷有一定幫助,如奎根氏試驗、脊髓造影、椎動脈造影、選擇性脊髓動脈造影、頸椎靜脈造影等。 奎根氏試驗即通過腰4~5穿刺達椎管內珠網膜下腔而測定腦脊液的壓力來斷定有無梗阻。也可以從腦脊液生化檢查中根據其蛋白量的升高來推斷其梗阻程度,了解脊髓受壓情況,從而有助於頸椎病的診斷和鑒別診斷。 脊髓造影,是向椎管內注入碘制劑或空氣來進行脊髓造影。它有助於對椎管及椎管內各種疾患的診斷和鑒別診斷,如脊髓本身疾病、腫瘤、頸椎病所致的脊髓受壓及椎管測量等;還可以明確脊髓受壓部位與范圍。但由於椎管穿刺本身可引起一系列副作用,使用造影劑可出現各種反應,具有一定危險性,臨床要從嚴掌握。 椎動脈造影是通過椎動脈、鎖骨下動脈,進行穿刺造影,或者切開肱動脈或股動脈進行插管造影。主要用於椎動脈型頸椎病的診斷和鑒別診斷。同時也是減壓術前的常規檢查,可確定施術部位及范圍。 選擇性脊髓動脈造影是根據病情挑選直接向頸髓供血的動脈注入適量造影劑,根據其造影結果可確定腫瘤部位,診斷脊髓血管畸形、脊髓缺血、椎體後緣致壓物等。 頸椎靜脈造影即將造影劑由胸鎖乳突肌內緣直接注入椎體內,通過靜脈迴流,顯示出椎外靜脈和椎內靜脈的形態和流速等變化,據此推斷椎管內外病變情況,對頸椎病合並脊髓症狀者尤為適用。頸椎病治療五大誤區由於人們工作壓力越來越大,頸椎病發病率不斷升高,而且有年輕化的趨勢,特別是經常低頭工作和長時間固定姿勢的人群,如文員、教師、記者等。 盲目按摩頸椎越治越重 30歲的王先生是中學的老師,負責三個班的教學任務,又是班主任,平時總是忙於各種各樣的事情,每天不但要備好課,還要改作業,時間一長,總覺得脖子有些不舒服,但由於工作實在太忙,總抽不出時間去醫院,只好利用工作休息的時間,到旁邊的小診所去按摩。也沒做任何檢查,那裡的醫生就開始按摩,並說頸椎嚴重勞損,要進行頸椎復位才行。開始王先生還覺得效果不錯,每次回來,都覺得頭腦輕鬆了許多,只是好景不長,過了幾天,脖子卻疼得更嚴重了,最後,甚至到了這種地步,第一天剛按摩完,第二天脖子活動就不太方便了。王老師到醫院一檢查,原來他是天生的頸椎不穩定,盲目地按摩導致了病情加重。 診治存在五大誤區 武警醫院骨科專家龍源生介紹說,頸椎病是頸椎間盤因多種原因發生了改變,從而剌激或壓迫鄰近組織,並引起人們身體發生一系列的症狀的綜合征。頸椎病由於發病機制復雜,症狀繁多,一般分為軟組織型、神經根型、椎動脈型、交感型、脊髓型五種。類型不同,治療方法也有所不同,目前在頸椎病的診治上仍存在五大誤區: 1、不恰當的反復牽引。 頸部牽引是目前治療頸椎病較有效的方法之一,但不恰當的反復牽引可導致頸椎附著的韌帶鬆弛,加快退行性病變,降低了頸椎的穩定性。 2、反復盲目按摩、復位。 頸椎病發病機理復雜,在做按摩復位治療前必須要排除椎管狹窄、嚴重的椎間盤突出、頸椎不穩定等等,脊髓型頸椎病絕對禁止重力按摩和復位,否則極易加重症狀,甚至可導致截癱。 3、在治療過程中不注意頸椎生理彎曲的恢復。 盲目牽引,使頸部的肌肉韌帶等長期處於非生理狀態,會造成慢性損害,所以在治療過程中應注意頸椎生理彎曲的恢復和保持。建議採用葯枕、葯袋進行綜合治療,絕大部分生理彎曲恢復,症狀消失。 4、過於誇大非手術治療方法的效果。 5、輕視頸椎病的預防。 長期固定一個姿勢,容易造成頸部軟組織勞損,漸發展為頸椎病。 頸椎病的預防 1、徹底糾正「高枕無憂」的錯誤觀點。人一生至少有1/4-1/3的時間在床上度過,選擇通透性強,符合生理彎曲,高度適中的枕頭十分重要。建議採用根據生理彎曲設計的葯枕,既可幫助恢復和保持生理彎曲,又可將治療保健帶入到休息時間,做到治療、休息兩不誤; 2、避免用太軟的床墊,防止長時間使頸椎處於非生理彎曲; 3、工作中定期改變頭頸部體位,頭頸部可向相反方向作半分鍾至數分鍾的活動,及時消除疲勞; 4、定期抬頭遠視,每當低頭或伏案工作時間過長,應抬頭遠視數分鍾,並按摩頭頸十分鍾。 【治療措施】頸、腰椎病的傳統治療方法 1、口服葯物治療:內服葯物通過腸胃吸收、消化、分解,最後通過血液循環,才可將葯物輸入送給局部,整個過程需要通過層層屏障才能到達病灶部位,然葯效已所剩無幾,因此效果極為緩慢且低效,且臨床應用這些方法只能緩解疼痛症狀,功能康復是無法逆轉的,骨質修復更是無從談起。而且口服葯對肝、腎、胃腸損傷極大。 2、牽引法:通過牽引力和反牽引力之間的相互平衡,使頭頸部相對固定於生理曲線狀態,從而使頸椎曲線不正的現象逐漸改變,但其療效有限,僅適於輕症患者;且在急性期禁止做牽引,防止局部炎症、水腫加重;牽引期活動受限。 3、理療法:理療法是物理療法的簡稱。就是應用自然界和人工的各種物理因子,如聲、光、電、熱、磁等作用於人體,以達到治療和預防疾病的目的。但其作用也較微弱,不能從根本上治療。且經常理療易對皮膚產生燙傷,甚至導致癌變。 4、推拿法:推拿法是祖國醫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治療時不用吃葯和打針,僅憑推拿醫生的雙手和簡單器械在身體的一定部位或穴位,沿經絡循行的路線,氣血運行的方向,施以不同的手法,達到治療目的。但在急性期或急性發作期禁止推拿,否則會使神經根部炎症、水腫加重,疼痛加劇。頸椎病伴有骨折、骨關節結構紊亂、骨關節炎、嚴重的老年性骨質疏鬆症等,推拿可使骨質破壞,感染擴散,應禁此療法。 5、針灸法:根據中醫基礎理論,頸椎病的發生多由於風寒侵襲、氣血不和、經絡不通所致,因此針灸治療頸椎病的主要作用是通過針灸達到舒筋活血的目的。針灸對患者來說有一定痛苦,甚至有的患者有暈針、懼怕扎針的情況;且針灸會導致一些並發症。 6、椎間孔阻滯 ( 硬膜外腔阻滯 ) 和椎旁交感神經阻滯術:是有效的治療方法,反復單次阻滯或置管連續注葯,都能收到很好的效果。單次阻滯每周兩次, 5 次為一療程。硬膜外腔置管者可每日注葯一次,每 5 次為一療程。 星狀神經節阻滯術,對治療交感型頸椎病有特效 ( 一般配合椎間孔、頸部痛點阻滯 ) 。 神經阻滯療法常於第一次阻滯治療後即可收到立竿見影的效果,但多不能維持長久的療效,故須反復施術以鞏固效果,至少須連續治療 2 ~ 4 個療程。 7、手術法:手術法的原理主要是減輕壓迫,消除刺激、增進穩定,防止進行性損害。但手術並發症與禁忌症較多, 危險高,痛苦大,全身或局部的情況不適宜手術的患者,如年齡偏大、身體欠佳者,合並心腦血管病變或糖尿病,或者有麻醉禁忌症的患者不宜手術治療。 8.用貼劑!一般市場上比較好的貼劑有很多,比如:通錐速效帖治療頸椎病就很不錯!要選的話最好就是純中葯的! 現代以針灸治療頸椎病,50、60年代文章頗少。至70年代末,隨著老年醫學的發展,本病才開始受到國內外針灸界的重視。在不到20年的時間內,在我國的中醫和其他醫學刊物上已報道用針灸治療數千病例。多種穴位刺激法,如電針、溫針、隔葯餅灸、竹罐法、穴位激光照射、穴位注射、磁針、鈹針等等都應用於本病的治療。國外,如羅馬尼亞、日本、美國、荷蘭、愛爾蘭等國也開展此項工作。國外針灸工作者多用毫針或電針治療,日本學者還採用過隔姜灸。取穴以頸肩部穴為主,但也用遠道穴和阿是穴。 據國內外資料統計,針灸對本病有效率在90%左右。為了驗證療效,有人以肌電圖觀察溫針對頸椎病的作用,發現隨著陽性體征的消失,肌電圖靜息時的纖顫波、正相波消失,受損神經支配的肌肉肌力恢復正常,運動電位電壓亦趨向正常,證明效果是確切的。 參考資料: http://www.80back.cn/html/2/0805/8316.html
4、常規體檢會檢測艾滋病嗎?
不會,
艾滋病需要專項檢測。
紅絲帶志願者協會西安分會
地址電話乘車路線問114
5、清醒氣管插管適應症
搶救病人、飽胃、困難氣道(張口障礙、呼吸道部分阻塞、頸項強直、頸椎骨折脫臼、頸前瘢痕攣縮、喉結過高、頸項粗短或下頜退縮(小下頜)的病人。)
6、強直性脊柱炎患者全麻的操作方法和安全性
?
7、最近一段時間前胸和後背老是陣痛
頸椎病如何預防
頸椎病是一種退行性疾病。尤其長期低頭伏案工作,使頸椎長時間處於屈曲位或某些特定體位,不僅使頸椎間盤內的壓力增高,而且也使頸部肌肉長期處於非協調受力狀態,頸後部肌肉和韌帶易受牽拉勞損,椎體前緣相互磨損、增生,再加上扭轉、側屈過度,更進一步導致損傷,易於發生頸椎病。頸椎病隨著年齡的遞增而成倍增加,輕者造成患者病痛,重者可致殘。
預防頸椎病主要是減緩頸椎間盤退變的進程。不良睡眠體位,工作姿勢不當,不適當的體育鍛煉都是頸椎骨關節退變的常見原因。發育性頸椎管狹窄、頸椎先天性畸形等是頸椎病發病的潛在因素。預防頸椎病可以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一.改善與調正睡眠狀態。人每天有1/3時間卧床,睡眠姿勢不當會加劇頸椎盤內壓力,使頸椎周圍韌帶、肌肉疲勞,誘發頸椎病。為使頸椎在睡眠中保持正常生理曲線,應注意幾點:
①枕頭的高度應適中。枕頭的形狀以中間低,兩端高的元寶形為佳,這種形狀優點是對頸部可起到相對的制動作用。
②睡眠體位應使胸部、腰部保持自然曲度,雙髖、雙膝呈屈曲狀,使全身肌肉放鬆。
③床鋪應選擇保持脊柱平衡的床鋪,以木板為底的席夢思床為佳。
二.糾正與改變工作中的不良體位。頸椎退變與頸椎長時間處於屈曲或某種特定體位有密切關系。不良體位會導致椎間盤內壓增高引起一系列症狀。對長時間伏案工作者建議:
①定期改變頭頸部體位,讀書寫字30分鍾後應活動頸部,抬頭遠視半分鍾,有利於緩解頸肌緊張,也可消除眼睛疲勞。
②調整桌面高度與傾斜度。可製作一與桌面呈10°~30°的斜面工作板,伏案工作時能減少頸椎前屈和頸椎間隙內壓力。
三.自我牽引療法。當頸部感到酸痛或肩背、上肢有放射痛時,可自我牽引頸部改善症狀,其方法為:雙手十指交叉合攏置於枕頸部,將頭後仰,雙手逐漸用力向頭頂方向持續牽引10秒鍾左右,連續3~5次。
什麼叫頸椎病
頸部有7個頸椎椎骨附近有重要的組織,如脊髓神經根和椎動脈等。每個頸 椎骨之間有椎間盤、韌帶、肌肉連結三起,頸,頸椎間盤和頸椎骨老化之 後,產生頸椎骨貿增生,(就是頸椎肥大),當頸椎肥大影響到神經根或脊 髓或椎動脈時,即可產生頸肩酸脹痛,上肢放射性麻痛或頭暈眩暈,甚至 出現四肢麻痛功能障礙等臨床症狀。這種由頸椎退行性變頸椎肥大之後所 引起的疾病稱之為頸椎病。至於頸椎結核、炎症、腫瘤等均不屬於頸椎病 的范疇。另外 ,常見的頸椎肥大也不能叫頸椎病,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 頸椎活動頻繁,隨著年齡增長,頸椎間盤和頸椎骨磨損、老化(退行性變), X線片顯示出頸椎肥大、椎間隙變窄,頸椎生理曲度變直或反屈,項韌帶鈣 化等。絕大多數人的頸椎肥大等變化,不會影響頸椎附近的神經根、脊髓 或椎動脈,當然不出現頸肩酸脹痛等症狀,這種情況不能叫頸椎病,只能 叫頸椎肥大。因為這是正常人生理變化過程的結果,只有X線片顯示有頸椎 肥大……等變化,同時又有頸肩酸脹痛上肢麻痛等臨床症狀,兩者結合在 一起時才能叫頸椎病。除此之外,有些人有頸肩痛等症狀,但X現片正常, 未發現頸椎肥大,此時要考慮這些症狀是否由其他疾病引起的結果。
為什麼容易患頸椎病?
頸椎病是常見病之一,發病率為3.8%~10%。一般來說30歲以上的男女容易 發生頸椎病,因為這年齡組的頸椎間盤已經開始老化退行性變,在此基礎 上,加上某些常見的因素影響,即可發生頸椎病。
頸椎病的發病因素有:①工作性質和生活習慣;經常低頭或仰頭工作和有低 頭生活習慣者,頸部經常處於屈曲位或伸展位,頸部肌肉過度疲勞,因此 ,容易患頸椎病。例如,仗案工作者(秘書、財會人員等),低頭工作的化 驗員、編織工,仰頭工作的油漆工、汽車修理工、高枕睡眠,低頭玩麻將 牌,仰頭看電視等等。②頸部受涼,反復落枕,使頸部肌肉發生痙攣,也 是發病的重要因素。③頸部外傷或頭面枕部外傷,可以損傷頸部的椎間盤、 肌肉和韌帶,加速椎間盤和頸椎骨的退行性變,成為發生頸椎病的病理基礎。
頸椎病的防治
頸椎病的骨傷、推拿、針灸諸科臨床的常見病、多發病,多見於中老年人, 佔中老年人群的25%以上。長期從事低頭、伏案工作者易得本病,如會計、 電腦操作員。本病是因頸椎間盤的退變,導致頸椎失穩,引起頸椎骨、關節 及周圍軟組織一系列的病理變化,從而刺激、壓迫脊神經、脊髓、椎動脈、 交感神經及周圍軟組織,出現頸背肩臂痛、頭暈、頭痛、心悸、上肢麻木無 力等症狀。
頸椎病早期僅表現為反復落枕、頸背酸痛、手指麻木、四肢乏力等,常被病 人忽視。所以,頸椎病患者應早期積極預防,盡早確診,及時正確治療,並 配合頸部鍛煉。頸椎病是不可怕的,一般也不會引起聳人聽聞的「癱瘓」。 頸椎病的治療方法很多,有手術治療和非手術治療兩大類,但絕大多數病人 通過非手術治療能得到解決。在各種非手術治療中,針灸、推拿、頸椎牽 引、理療、內服中西葯、封閉等方法都有不同的療效,而推拿、牽引最為 有效,特別是對頸型、神經根型、椎動脈型、脊髓型早期均有較好的治療 效果」
那麼,病人應該注意些什麼問題呢?
1、病人如反復落枕,或常感頸背酸痛、或上肢麻木,應高度重視,即至醫 院診治,防止病情加重。每次發作後治療應堅持一段時間,切不可症狀緩 解即停止治療,應繼續治療數次,以鞏固療效。2、平時病人應注意頸部 保暖,忌吹風淋雨,冬天可用圍巾護頸,夏天避免吹電風扇和久居空調環 境,尤其不能背對著吹涼風。3、本病與職業密切相關,若長期低頭伏案者, 可間隔1~2小時活動頸項,避免頸部長時間維持一種姿勢。切忌長期半卧 位看書報,或伏案休息,或坐位頭倚沙發休息。4、平時宜低枕平卧休息, 枕宜窄,置於後腦勺。5、適當進行頸部鍛煉,可作慢速而有節律的頸項前 屈、後伸、左旋、右旋、左側屈、右側屈、順時針和逆時針方向轉動,每 次10分鍾,每天進行2~3次。6、平時工作、學習時若出現頸項部疲勞,可 進行自我保健推拿,以舒通經脈,放鬆肌肉,如用食、中、無名三指按揉頸 項上背,重點按揉有酸脹感處,用拳輕捶勁背,擦項肌,以透熱為度等等。
頸椎病患者的自我保健
頸椎病是一種緩慢進展的退行性頸椎疾病。此病多發於中、老年人,尤其是 長期從事仗案工作的教師、編輯、作家、會計以及外科醫生、縫紉工等。
頸椎病發展緩慢,病程較長,給患者造成很大的痛苦,影響日常工作、學習 和生活,嚴重者可喪失工作,生活能力。頸椎病的症狀十分復雜,如神經根 壓迫引起的頸、肩、背疼痛,上肢麻木酸脹,肌肉萎縮;椎間動脈受壓迫引 起的頭暈、頭痛、惡心、嘔吐、耳鳴、耳聾、視物不清等腦供血不足症狀。 近年來發現頸椎病還可引起大小便障礙、癱瘓、失明、血壓異常、類似冠心 病病變、神經性皮炎、結腸炎、潰瘍病,胃出血、腸功能紊亂、神經官能症、 頑固性頭痛、尿失禁、肩周炎等。因此,當患有類似症狀,經多方面治療而 療效不顯時,切莫忘了去醫院檢查一下頸椎。
目前頸椎病的治療方法主要有手術治療和非手術治療兩種。多數頸椎病可采 用非手術療法,如頸椎病牽引、手法按摩和醫療體操等。下面給患有頸椎病 的患者介紹一套簡單易行的醫療體操,它有助於改善頸部血液循環,促進炎 症的消退,解除肌肉痙攣,減輕疼痛,防止肌肉萎縮。 一、左右旋轉:取站位或坐位,雙手叉腰,頭輪流向左右旋轉,動作要緩慢, 幅度要大,每當旋轉到最大限度時停頓3~5秒,左右旋轉15~20次,頭暈、 心慌應停止旋轉。 二、前屈後伸:做時伴隨深呼吸,呼氣時頸部前屈,下頜接近胸骨柄上緣; 吸氣時頸部伸至最大限度,反復做10次。 三、側展:吸氣時頭向左展,呼氣時頭還原。接著吸氣時頭向右展,呼氣時 頭還原,反復做10次。 四、按摩頸部:兩手輪流按摩頸部20~30次,然後按壓「風池穴」,再用雙 手大拇指第一節掌面用力向上向下按摩30~60次。
以上醫療體操,每日做1~2遍。頸椎病患者進行醫療體操時一定要遵照規律, 切不可將頭、勁部作無規律的動作。
頸椎病是指頸椎間盤的退行性病變及骨質增生壓迫頸部脊髓或頸神經根之疾患,又稱頸椎綜合症,中醫屬「骨痹」,「慢性勞損」范疇。民間治療本病的良方妙葯給你介紹兩個。
處方:葛根、黑豆、蛇蛻、黑芝麻、人參、鹿茸、熟地、黃茋、核桃、枸杞、甘草、白酒各適量。
用法:葯浸酒內1個月,每服15毫升,日服2次,1月為1療程
療效:服葯1療程,有效率95.1%
處方:茯苓60克白術、苡仁、桂枝、牛膝各30克,銀花藤15克。
隨症加減:頸部僵硬加乳香,沒葯各10克。肩背上肢疼加伸筋草20克,威靈仙15克。畏寒冷加乾薑20克,細辛10克。
服法:日1劑,水煎兩次取液混合分3次服。
療效:用葯4-6劑,有效率率達93.7%
被喻為「人類健康第一殺手」的心血管疾病已成為中國第一致死原因,而冠心病就是其中最主要的一種心臟病。據統計,每100位40歲以上的中國人就有4-7人是冠心病患者。
冠心病是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的簡稱,它是由於供應心臟物質的血管———冠狀動脈發生了粥樣硬化所致,這種粥樣硬化的斑塊堆積在冠狀動脈內膜上,久而久之,越積越多,使冠狀動脈管腔嚴重狹窄甚至閉塞,從而導致心肌血流量減少,心臟供氧不足,而產生一系列缺血性表現。如胸悶、憋氣、心絞痛、心肌梗塞甚至猝死。
被喻為「人類健康第一殺手」的心血管疾病已成為中國第一致死原因,而冠心病就是其中最主要的一種心臟病。據統計,每100位40歲以上的中國人就有4-7人是冠心病患者。
冠心病是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的簡稱,它是由於供應心臟物質的血管———冠狀動脈發生了粥樣硬化所致,這種粥樣硬化的斑塊堆積在冠狀動脈內膜上,久而久之,越積越多,使冠狀動脈管腔嚴重狹窄甚至閉塞,從而導致心肌血流量減少,心臟供氧不足,而產生一系列缺血性表現。如胸悶、憋氣、心絞痛、心肌梗塞甚至猝死。
冠心病,又稱缺血性心臟病,是由於冠狀動脈粥樣硬化造成血管狹窄或阻塞,發生冠脈循環障礙,造成心肌缺血、缺氧或壞死的一種心臟病。目前,國際上公認的三大治療途徑包括葯物治療、介入治療及外科治療。由於大多數葯物對病變嚴重的心肌缺血治療效果有限,而介入治療和外科治療又不能阻止病人的冠狀動脈其他部位發生狹窄,所以這三種治療不能根治冠心病。
冠心病和人的生活方式息息相關,或者說冠心病是一種生活方式病。目前,除了年齡和遺傳因素外,影響冠心病發病的危險因素大多都是可以改變的。因此,生活方式的改變就顯得非常重要。高血壓、糖尿病患者要將血壓、血糖控制在合理范圍內。高血脂要注意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少吃動物性脂肪,多吃新鮮蔬菜水果,同時戒煙,加強鍛煉,控制體重,平和心態,疏導不良情緒。
現代冠心病的治療方法可分為葯物治療、 介入治療 和手術治療。所有這些治療方法都有一定的適用范圍,在選擇治療方法前,醫生需充分了解患者的病情、分析病情。而了解病情除一般的檢查如心電圖、超聲心電圖等外,目前認為最准確的診斷方法是做冠狀動脈造影。冠脈造影可以顯示冠脈狹窄的部位、范圍、程度等。
目前,針對冠狀動脈粥樣硬化還沒有有效的葯物治療方法,服用硝酸甘油等硝酸脂類冠脈血管擴張劑不失為緩解心絞痛最有效的方法,但缺點是不能從根本上改善冠狀動脈粥樣硬化導致的血管狹窄。
治療冠心病的葯物主要包括以下幾類:( 1 )抗血小板制劑如阿司匹林;( 2 ) β 受體阻滯劑如倍他樂克,可用於心肌梗死後的二級預防,可有效減少心臟事件,從降低發病率和病死率方面也是穩定心絞痛患者的首選葯物;( 3 )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如開搏通,對心肌梗死患者有良好的近期和遠期療效,可以降低心肌梗死患者死亡率;( 4 )降血脂葯物,降血脂葯可以減少急性冠脈事件,降低冠心病死亡率,是冠心病治療的基礎用葯;( 5 )硝酸酯類葯物,該類葯物雖然不能有效減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死亡率,但可有效緩解心絞痛症狀和發作頻次;( 6 )長效或緩釋二氫砒啶類鈣拮抗劑和非二氫砒啶類鈣拮抗劑可緩解穩定心絞痛患者的症狀而不增加不良心臟事件的發生率。
註:任何治療方案的選擇請咨詢您的醫生,由您的醫生為您決定選擇何種葯物,如何治療。
冠心病的介入治療 是指現代放射影像的指導下,採取經動脈插管的方式, 將導管經大腿股動脈或其它周圍動脈插入,送至升主動脈,然後探尋左或右冠狀動脈口插入,注入造影劑,使冠狀動脈顯影。這樣能較明確地揭示冠狀動脈的解剖畸形及其阻塞性病變的位置、程度與范圍,進而 對心血管疾病實施檢查和治療。介入治療可以不用手術開刀,即可對許多過去只能通過開胸手術治療的心血管疾病實施治療。其特點是創傷小,給患者帶來的痛苦小、恢復快,受到很多患者的歡迎。隨著放射影像以及超聲影像技術的迅速發展以及技術設備的改進,心臟介入治療的適應症越來越寬。對於許多心血管疾病,可取代外科手術,達到手術治療的效果。更多信息請參閱: 葯物支架與冠心病
冠狀動脈搭橋術(簡稱冠脈搭橋)就是從患者其他部位取一條血管將移植在冠狀動脈狹窄的部位,移植的血管就像一座橋一樣架在主動脈和冠狀動脈之間。通常選用的血管是靜脈,從下肢取得,也可能是動脈,從胸壁內側獲得。搭橋術後良好的血液供應可以獲得重新建立,血也從主動脈通過所搭的橋到阻塞的冠狀動脈遠端。有時需要建立一支或多支橋以全面改善心肌缺血的情況。從下肢截取靜脈通常不會產生任何問題,因為靜脈的功能可以被其他靜脈所代替。
著名的心血管病專家胡大一教授曾經說過,冠心病有 5 道防線。首先是防發病,要「防患於未然」;第二要防事件,冠心病患者要預防發生心梗、腦卒中(俗稱中風)等嚴重事件;第三要防後果,發生心梗或腦卒中要及時送醫院搶救,防止往更壞的方向發展;第四是防復發,防止心梗、腦卒中等復發;最後是防心力衰竭,反復發作心梗,心臟擴大最終容易發生心力衰竭。守好這 5 道防線,會有更多的人擁有一顆充滿活力的心。
冠心病是可以預防的。根據冠心病的易發危險因素高血壓、高血壓脂、高血糖、超體重、吸煙等,採取相應的防治措施會收到很好的效果。冠心病發病的危險因素與生活方式有關。年齡、性別和遺傳與發病也有一定關系。因而冠心病防治應採取綜合防治。
世界衛生組織專家委員會起草了一份預防冠心病的報告,提出預防冠心病可採用針對全人群和高危人群兩種預防策略,前者是通過改變某個人群、地區或國家與冠心病有關的生活行為習慣、社會結構和經濟因素,以達到降低人群中危險因素的均值;後者是針對具有一個或一個以上公認的(如高血壓、高膽固醇血症、吸煙和肥胖)與冠心病有明顯因果關系的危險因素水平的降低,才能有效地減少冠心病菌的發病。如血清膽固醇水平高者的發病雖高於較低者,但冠心病發病並不是限於少數高危者,更多的是發生在那些眾多的危險因素較低的人群,因此強調全人群干預更為重要。臨床試驗表明,干預能降低大多數危險因素的發生率及嚴重性,從而使冠心病的發生與死亡率降低。
有人說冠心病是老年病,等到四五十歲再預防也不晚,其實不然。冠狀動脈粥樣硬化的病理變化過程是一個相當長的過程。其病變發生可從幼年開始,最早者見於新生兒。研究資料表明:10-20歲年齡人其發生率可達13.3%。如美國曾對平均年齡22歲的300名士兵的屍體進行屍檢,發現這些死亡的青年中,肉眼可看到冠狀動脈病變者達77%。日本一組屍體解剖資料表明10-30歲的少年和青年893人中,有冠狀動脈粥樣硬化的發生率明顯增高,老年期更是如此。 因此可以說,幾乎所有的人都會產生某種程序的動脈粥樣硬化,只不過是有人還沒有發展到足以表現出臨床症狀而已。也就是說動脈粥樣硬化形成與人體抗動脈粥樣硬化的過程中那一方佔主導地位,隨著年齡的增長,使動脈粥樣硬化症狀逐步表現出來。因而對冠心病的預防,應從青少年時期開始,才能減少冠心病發病率。
8、我想知道在動手術的時候被全麻了過了幾天有了精神病或神經病可能嗎??如果可能那又是為什麼???
沒有這種可能,一般認為麻醉的副作用是較小的!
全身麻醉是指從呼吸道吸入或靜脈注射麻醉葯物,出現可逆性意識喪失、痛覺消失的狀態。頸椎病的全身麻醉一般選用硫噴妥鈉加肌肉鬆弛劑靜脈快速誘導及氣管內插管、吸入性麻醉葯及肌松劑維持或用普魯卡因靜脈點滴維持麻醉,術中麻醉效果確實,呼吸道通暢,人工呼吸維持通氣,術後恢復清醒過程中平穩、安靜,麻醉安全、可靠。隨著現代麻醉學的不斷進展和監護設備的不斷更新,全身麻醉的應用也越來越廣泛和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