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37頸椎正位及頸椎側位x線攝影體位設計
你好,請問你是想咨詢什麼情況
2、第一二頸椎脫位採用什麼攝影體位
這個要採取張口位拍片子
3、怎樣實施頸椎定點旋轉復位法?
以患者棘突向右側偏歪為例,令患者坐於一矮凳上,醫生站立在其背後,用拇指進行觸診,自上而下。因寰椎(第一頸椎)無棘突,故可依次觸摸到第二至第七頸椎的棘突。偏歪的棘突,往往有壓痛。
以前胸頂住患者枕部,用右肘前部托住其下頜部向上牽引,適當右旋,以左拇指端頂住偏歪棘突的右側,向左側推動,可聽到響聲或偏歪棘突復位時的移動感。
復位完畢後,頭部置於中立位,再次進行檢查,如未復位,可重復上述動作。如偏歪棘突已復位,可適當行按揉及理筋等手法處理項背軟組織。
治療後患者要休息數日,避免伏案工作。頸椎不穩定的患者要採用頸圍加以外固定,維持體位。
對於項背肌僵硬或疼痛較重病例,可於治療前口服肌鬆弛或消炎鎮痛葯物,並進行理療或熱敷,待肌肉痙攣緩解,疼痛減輕後再進行治療,切忌強行復位。
4、頸椎病的正確體位移動有哪些?
不良的工作體位,不僅容易在工作中疲勞,降低工作效率,而且是頸椎病發生、發展與復發的重要原因之一。一般認為,與頸椎病退變關系最為密切而直接的因素是長期低頭工作,即頸椎長時間處於屈曲位或某些特定的體位,以致椎間隙內壓力增高而引起一系列疾患。 1.定期改變頭頸部體位:即對某種職業需長時間向某一方向轉動或相對固定者,可每間隔一段時間向相反方向轉動頭頸。
2.定期遠視:當近距離看物後,應抬頭遠視半分鍾左右,待眼睛疲勞消除後再繼續工作。這樣有利於緩解頸椎的慢性勞損。
3.調整桌面或工作台的高度與傾斜度:防止頭部長時間處於仰伸狀態或曲頸狀,原則上使頭、頸、胸保持正常生理曲線標准;尚可升高或降低桌面與椅子的高度比例,以避免頭頸部過度後仰或過度前屈;此外,定製與桌面呈10?~30?的斜面工作板,更有利於坐姿的調整。
4.工間活動:任何工作都不應當長時間固定於某一種姿勢,至少每2小時能夠全身活動5分鍾。各人根據自身具體情況採取相應的活動方式,對頸椎及全身骨關節系統均很有幫助。對於長期伏案工作者,應隔1~2小時,有目的地讓頭部向左右轉動數次,轉動時應輕柔、緩慢,以達到該方向的最大運動范圍為准;或行夾肩運動,兩肩慢慢緊縮3~5秒,而後雙肩向上堅持3~5秒,重復6~8次;也可利用兩張辦公桌,兩手撐於桌面,兩足騰空,頭往後仰,堅持5秒,重復3~5次。
5、頸椎常規體位?正位和側位?還是側位和雙斜位?
正位片:側重順列、鉤突關節、椎弓根等。
側位片:側重生理曲度(包括滑脫)、椎體形態、骨質改變、椎間隙變化,前縱韌帶、項韌帶、棘突上韌帶等。
斜位片:側重椎間孔、椎小關節等。
張口位:側重寰樞椎體及椎間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