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頸椎 > 頸椎病腳針刺

頸椎病腳針刺

發布時間:2021-07-06 11:55:21

1、手腳有針刺感是怎麼回事

健康人手腳麻木,多在長時間處於一種姿勢或四肢受壓後發生。這類麻木很少超過十分鍾,且可迅速消失,也不伴有其他症狀。
由疾病引起的病理性麻木多無明顯誘因,持續時間較長,或反復發作,時輕時重,常伴有其他症狀,如腦動脈硬化引起的手腳麻木,可伴有頭暈、頭痛、記憶力減退、視力減退、血壓增高或偏低,血脂增高等改變,且這種手腳麻木是半側的,病人年齡也偏大;頸椎病引起的麻木是患側手或上肢麻木,伴疼痛,活動受限;多發性末梢神經炎引起的麻木是肢端(手指、腳趾)對稱性麻木,伴疼痛;血栓性脈管炎也能引起趾端或足部發涼、發冷,劇烈疼痛、足背動脈搏動減弱或消失等;如有高血壓的患者,反復單側手腳麻木,應及時去看醫生排除病理性麻木。
●什麼病因可以引起四肢麻木?

引起四肢麻木、冰涼、疼痛情況有好多原因情況下,最常見的有兩種情況:

·末梢循環功能障礙

尤其到了冬天,這種情況尤為明顯,甚至會出現嚴重的凍瘡。

·糖尿病的並發症之一——神經障礙

糖尿病並發症神經病變,它也可使患者四肢麻木、四肢冰涼、疼痛。此病一般先出現手腳有麻木感、針刺感、雙腳如踏棉墊感,嚴重就會產生四肢麻木、疼痛,尤其夜間及寒冷季節加重。這是由於糖尿病造成山梨醇增多造成的。

●四肢麻的病因診斷
1、血栓閉塞性脈管炎
四肢麻木,主要為下肢麻木,發涼感,四肢疼痛。病變從下肢趾端開始,以後逐漸向足部和小腿部發展。疼痛在足部抬高時加重,下垂時減輕。重者可因局部加溫、葯物刺激等發生壞疽或潰瘍。

2、中風後遺症
四肢麻木,伴有口眼歪斜。患側肢體活動障礙,還可有頭暈,頭痛,言語不利等症狀。

3、骨質增生
四肢麻木,疼痛,多發生於40歲以上,病側節段性感覺障礙,酸軟無力。

4、糖尿病
四肢酸痛,麻木,腰痛。疲乏無力,善飢多食,多尿,煩渴,多飲等症狀。有糖尿病病史。

2、雙腳像針扎一樣,是頸椎病還是腰間盤還是痛風引起的,痛風吃葯尿酸正常已經一個多月

雙腳像針扎一樣是中樞神經受累功能不全,合並痛風是是腎功能發生異常。綜合分析,此類症狀估計和腦神經系統病理有關。故治療恢復本病必須對腦脊髓做磁共振檢查尋查病因辯明病理才能議定出有效治療方案恢復各種功能。否則,本病有可能繼續慢性惡化,最後導致很難逆轉的臨床症狀。提示,本病不是單一的病理,是多系統合並病理,治療需要多方面考慮正確治療才能達最佳恢復。

3、頸椎病的針灸取穴、配穴?

手足麻木這種現象通常與周圍神經病變或是頸椎病有關的,需要查找一下病因,長期用同一種姿勢有可能會出現手指的麻木現象的,必要時用一些營養神經的葯如彌可保、維生素B12等治療
意見建議:適當多活動,你還要注意正確的睡姿,枕頭不可過高和過硬

4、最近幾天手腳感覺發麻有頸椎病腳底有針刺的感

?

5、針刺怎樣治療頸椎病?

中醫學根據頸椎病的發展過程將其分為三型:初起為太陽經輸不利型,邪氣在表;邪氣入里則為痹證型;病久氣虛則發展成肝腎不足型。

(1)主證

太陽經輸不利型:頸項強硬,頸肌發僵或拘攣,並有肩背、四肢疼痛(尤以上肢為著),頭痛頭重,畏寒,全身發緊。

痹證型:頸肩背和四肢疼痛,痛有定處,喜熱惡寒,頸部僵硬,活動受限,後頸部可觸及索條狀物並有壓痛,上肢沉重、麻木或有肌肉萎縮,指端屈伸不利,不知痛癢。

肝腎不足型:病程遷延,精血耗傷則可見頭暈;眼花,耳鳴耳聾,頭腦脹痛、發空,牙痛,失眠多夢,面潮熱,腰膝酸軟,筋肉怵惕,肢體抬舉無力,頭搖身顫,步履蹣跚,甚則癱瘓,或有二便失控,性功能障礙等。

(2)治則

祛風散寒,舒筋活絡,理氣止痛。

(3)取穴

落枕、阿是穴、頸椎夾脊、風府、大椎、天柱、大杼、風池、肩井、天_、天宗。

督脈、足太陽膀胱經分布區疼痛取大椎、陶道、風府、天柱、督俞、昆侖;手陽明大腸經分布區疼痛取曲池、手三里;手太陽小腸經分布區疼痛取天宗、肩中俞、肩外俞、小海;手少陽三焦經分布區疼痛取天_、天井、支溝、懸鍾、丘墟。

一般局部取穴取患側,遠端取穴取健側,循經取穴或患側或健側。

每次選3 ~ 7 穴。每天一次,七次一療程,療程間隔2 ~ 3 天。

若屬太陽經輸不利之表證,可加雙側合谷、列缺、太陽、上星、印堂。

若為痹症型,上肢麻重者加肩骨禺、曲池;指端麻木者加合谷;頭暈加風池、百會。

若肝腎不足者,加腎俞、肝俞、氣海、足三里等穴。

6、如何通過針刺治療頸椎病?

(一)體針療法

1.選穴

主穴:病變部位夾脊穴、風池、大椎、肩髃、曲池、外關、足三里、絕骨。

配穴:身柱、腎俞、環跳、肩井、天宗、陽池、中渚。

隨症加減:頭痛加太陽、率谷;肩腫痛加秉風、天宗;上肢麻木加手三里、合谷、八邪穴;下肢麻木加陽陵泉、八風穴;頭暈加四神聰、百會、三陰交;惡心加內關;痰濕加豐隆、照海;血虛加陰陵泉、血海。

2.針刺手法

每次選上述穴位4~6個,頸型、神經根型用瀉法;椎動脈型、交感神經型、脊髓型用補法。得氣後留針30min,每日或隔日1次,10次為一療程,每療程間隔3~5d。

(二)電針治療

選用上述處方4~6穴,進針得氣後,用脈沖電治療儀予以通電,用連續波,頻率100~150Hz,強度以病人能忍受為度,留針30min,每日1次,10次為一療程,療程間隔3~5d。注意:風池、風府等靠近延髓部位的穴位禁止應用電針治療,防止意外事故發生。

7、腳底經常發麻,像針扎一樣是怎麼回事

★引起手腳麻木的原因一般有以下四個方面:
一是患有糖尿病的人會出現手腳麻木。只要身體任何部位經常出現麻木、酸痛、腫脹,就要及時檢查血糖。
二是葯物或化學制劑引起的麻木。如感冒或拉肚子時,服用了黃連素或痢特靈後,會引起手腳麻木;在含有氫、砷、二硫化碳等環境中呆時間長了,也會出現手腳麻木。
三是神經炎引起的麻木。神經炎最常見的病症即手腳麻木、肌肉萎縮、四肢無力。如果拉肚子或感冒達半個月之久,就會引起神經炎。
四是四肢分散性地出現麻木。四肢不是同時出現麻木,而是分散出現,這種情況就是局部神經受到了刺激,如醉酒後的中風、昏迷引起對頭部神經刺激、老年人拄拐棍對手神經的刺激、頸椎病引起的上肢麻木、腰椎肩神經刺激導致的腿麻木等。
手腳麻木不能對症治療,而是要對病因治療。不管是什麼原因引起的手腳麻木,都應該首先到醫院神經內科進行檢查,判斷神經有無損害,受過何種刺激。
若是神經方面的問題,還需要作肌電圖檢查,進一步確認神經受損程度、范圍、性質等。如果是其他原因引起的手腳麻木,則再轉到其他相關科室治療。
神經損傷引起的手腳麻木,要根據神經損傷的程度、范圍、性質來選擇是採用葯物治療還是手術治療。葯物治療通常配合針灸、理療同時進行,促使其快速恢復。手術治療則是通過手術引開受壓迫神經以達到解除神經受壓迫、刺激的目的。
病情治癒程度,主要取決於神經病變原因和性質。如果是周圍神經(除腦、脊髓以外的神經)損傷,一般恢復的時間比較長。
★老人手腳發麻多與腦血管硬化密切相關,其中以小中風及高血壓引起發麻現象最多。
所謂「小中風」,又稱「短暫性腦缺血發作」。由於大腦組織特別是大腦皮質缺血,大腦的感覺和運動中樞發生了功能性障礙,從而導致相應部位的肢體麻木。腦缺血可引起一側上肢或下肢麻木,或者半身麻木,一般持續幾小時至數天。如不及時治療,可發展成半身不遂症,甚至危及生命。
「小中風」除有手腳麻木或軟弱無力外,還伴有頭暈、頭痛、視力障礙(視物模糊或復視等)、記憶減退(尤其是近期記憶下降),以及血壓增高或偏低等現象;手腳麻木多為半側,以大拇指或連同食指麻木者為常見。
高血壓者當血壓波動或升高時,全身小動脈痙攣,動脈管腔變窄,可使膠體血液循環發生障礙,引起的手足局部供血不足而出現發麻。除手腳麻木外,患者肢體可有僵硬、蟻行感,以及常伴有頭暈、頭痛、眼花、耳鳴、失眠等症狀。此外,血壓突然降低,有時也可出現手指發麻感覺。
春季,高血壓患者更易出現手腳發麻,這多與初春時氣候乾燥、寒冷,易致交感神經興奮,全身毛細血管收縮,從而引起血壓升高有關。高血壓除可有手腳發麻外,有時還可能導致短暫腦缺血至腦出血,引起口眼歪斜、癱瘓、失語及昏迷等,甚至會導致死亡。
腦血管硬化以60 歲以上老人發病最多。所以,當老年人近期如反復有手腳發麻現象,首先應考慮是腦血管方面疾病。由於腦血管疾病又常與血壓、血糖、血黏度等有關。
為明確診斷,患者應到醫院查血壓、血脂、血糖、眼底及血液流變學方面檢查,必要時應配合X線攝片或CT檢查。一旦確診原發病,應進行有針對性的治療,如降血壓、溶栓、降血脂、降血糖等。
★手腳發麻亦有可能是頸椎的毛病,如果經常伏案工作或者電腦工作者要考慮是否有頸椎疾病,頸椎病容易壓迫神經導致血液流通不暢而出項手腳麻木

8、頸椎像針扎一樣的疼是為什麼

這是頸椎病的症狀。主要症狀是:
1)頭頸活動受限,閉眼時向左右旋轉頭頸,引起偏頭痛或眩暈。
2)活動時有疼痛。
3)頸部有僵直。
4)伴有手肩臂感覺異常疼痛(皮膚過敏、蟻走感、手指發熱、發冷等)。手指無力。
5)由於顱內供血不促可引起腦後部缺血而表現一系列頭部症狀,如偏頭痛、視力障礙、耳鳴、聽力減退等。
6)有椎管狹窄者可在低頭時突然引起全身麻木,或有過電樣的感覺。

幾種頸椎病的最好鍛煉方法:
(1)在頸背部反復作掌揉、探法和一指禪推法,然後在頸肩部的督脈、手三陽經的部分俞穴如風池、風府、肩內俞、肩井、天宗、缺盆等穴作點、壓或拿法,再在斜方肌與提肩胛肌處行彈撥法。若為神經根型,手法治療應包括肩、肘、手的主要穴位;若為椎動脈型,應包括頭、臉部的百會、太陽等穴位。接著用旋扳手法。最後以抹法、叩擊、拍法作結束。
(2)施行旋扳手法時,先囑病人向一側旋轉頸部,施術者兩手分別置於病人的下枕部和枕後部順勢同時稍用力旋轉頭頸。
此時必須注意:1)旋轉角度不可過大。2)不可片面追求旋頸時可能發出的「咔嗒「聲。3)脊髓型及椎動脈型頸椎病不作旋扳手法。
(3)枕頭與睡眠:枕頭中央應略凹進,高度為12~16cm,頸部應枕在枕頭上,不可以懸空,使頭部保持略後仰。習慣側卧位者,應將使枕頭與肩同高。睡覺時,不要躺著看書,也不要長時間將雙手放在頭上方。
(4)避免做頸部過伸過屈活動:脊髓型頸椎病病人,在洗臉、刷牙、飲水、寫字時,要避免頸部過伸過屈活動。
以上四點建議我建議的頸椎病的最好鍛煉方法,建議你一定要對症治療,然後看看自己的病因,選擇頸椎病的最好鍛煉方法。

9、頸椎病針灸常用哪些穴位

(1)神經根型,多選取落枕穴、後溪、手三里、尺澤、小海、華佗夾背穴。以疏通經絡,活血化瘀為主。
(2)脊髓型,多選取絕骨、昆侖、足三里、陽陵泉、次_、腎俞、大杼等穴位。以補骨填髓,益腎填精為主。
(3)交感型和椎動脈型,多選取安眠,內關、神門、三陰交、太溪、陰維、陽維等穴位。以滋補腎陰,調和陰陽為主。

與頸椎病腳針刺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