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人體骨性標志。 要全,表明標志著什麼。謝謝!
?
2、在活體上,能摸到軀干骨的哪些重要骨性標志?
重要的骨性標志
乳突:位於外耳下方,其根部前緣的前內方有莖乳突,面神經由此出顱。乳突深面的後半部為乙狀溝。
下頜角 :為下頜支後緣與下頜體下緣轉折之處,此處骨質較薄,容易骨折。
枕外隆凸:位於枕部向後最突出的隆起,其深面為竇匯。
顴弓:位於眶下緣和枕外隆凸之間連線的同一水平面上,下方一橫指處為腮腺管。
翼點:為頂骨、額骨、蝶骨和顳骨四骨相匯合處,在顴弓中點上方3~4cm處,是顱骨的薄弱部位,其深面附近的溝內有腦膜中動脈的前支經過。
第7頸椎棘突:位於頸背部最突出的隆起,頭部前屈時更容易觸及,為計數椎骨的標志。
頸動脈結節:即第6頸椎橫突前結節,位於胸鎖乳突肌前緣深處,正對環狀軟骨平面。平環狀軟骨,在胸鎖乳突肌前緣,以拇指向後加壓,可將頸總動脈壓向頸動脈結節,阻斷血流,達到止血的目的。
胸骨頸靜脈切跡:位於胸骨上緣,兩側胸鎖關節之間的凹陷,其上方為胸骨上窩。
胸骨角:位於胸骨柄與胸骨體的連接處向前的橫向突起,自頸靜脈切跡向下約兩橫指處,是重要的骨性標志。平對第4胸椎體下緣的水平,也是氣管杈、主動脈弓的前、後端、心臟上界、食管的第二個狹窄處和胸導管左移處的水平;胸骨角的兩側接第2肋軟骨,為計數肋骨的標志。胸骨角平面是上、下縱隔的分界線。
肩胛下角:自然體位時平對第7肋,可作為在背部計數肋骨的定位。
劍突:胸骨下方的突出位於兩側肋弓之間,劍突與左側肋弓的交點處是心包穿刺的常用部位。
骶角:沿骶中嵴向下扣到骶管裂孔,在裂孔的兩側可扣到骶角。
肩峰:高聳於肩關節的上方,為肩部的最高點。
尺骨鷹嘴:位於時後部後方的突出。
豌豆骨:位於腕部遠側皮紋的內側的突起。
髂嵴:髂嵴全長在體表均能扣到,其前端為髂前上棘,後端為髂後上棘,髂棘最高點平線平對第4腰椎棘突,腰椎穿刺可通過髂嵴定位。
恥骨結節:位於腹股溝內側端,瘦人較易扣到。
坐骨結節:位於臀大肌下緣內側,屈大腿時在臀部捫到的骨性突出。
股骨大轉子:大腿外側上部的突出。屈髖時,由坐骨結節至髂前上棘的連線通過股轉子。
脛骨粗隆:位於髕骨下緣四橫指處。
內踝和外踝:踝部兩側的明顯隆起分別是內踝和外踝,外踝低於內踝。
髂結節
跟骨結節
3、人體哪些骨性標志在體表能觸及
人體骨性標志且體表能觸及
乳突:位於外耳下方,其根部前緣的前內方有莖乳突,面神經由此出顱。乳突深面的後半部為乙狀溝。
下頜角 :為下頜支後緣與下頜體下緣轉折之處,此處骨質較薄,容易骨折。
枕外隆凸:位於枕部向後最突出的隆起,其深面為竇匯。
顴弓:位於眶下緣和枕外隆凸之間連線的同一水平面上,下方一橫指處為腮腺管。
翼點:為頂骨、額骨、蝶骨和顳骨四骨相匯合處,在顴弓中點上方3~4cm處,是顱骨的薄弱部位,其深面附近的溝內有腦膜中動脈的前支經過。
第7頸椎棘突:位於頸背部最突出的隆起,頭部前屈時更容易觸及,為計數椎骨的標志。
頸動脈結節:即第6頸椎橫突前結節,位於胸鎖乳突肌前緣深處,正對環狀軟骨平面。平環狀軟骨,在胸鎖乳突肌前緣,以拇指向後加壓,可將頸總動脈壓向頸動脈結節,阻斷血流,達到止血的目的。
胸骨頸靜脈切跡:位於胸骨上緣,兩側胸鎖關節之間的凹陷,其上方為胸骨上窩。
胸骨角:位於胸骨柄與胸骨體的連接處向前的橫向突起,自頸靜脈切跡向下約兩橫指處,是重要的骨性標志。平對第4胸椎體下緣的水平,也是氣管杈、主動脈弓的前、後端、心臟上界、食管的第二個狹窄處和胸導管左移處的水平;胸骨角的兩側接第2肋軟骨,為計數肋骨的標志。胸骨角平面是上、下縱隔的分界線。
肩胛下角:自然體位時平對第7肋,可作為在背部計數肋骨的定位。
劍突:胸骨下方的突出位於兩側肋弓之間,劍突與左側肋弓的交點處是心包穿刺的常用部位。
骶角:沿骶中嵴向下扣到骶管裂孔,在裂孔的兩側可扣到骶角。
肩峰:高聳於肩關節的上方,為肩部的最高點。
尺骨鷹嘴:位於時後部後方的突出。
豌豆骨:位於腕部遠側皮紋的內側的突起。
4、全身主要骨性標志有哪些
全身骨性標志有很多,有胸骨上切跡,胸骨柄,胸骨角,劍突,十二對肋骨,肋間隙,肩胛骨,脊柱棘突,肋脊角,祝您健康。
5、如何確定頸椎體表骨性標志?
?
6、在體表不能摸到的骨性標志有哪些?
比較多,應該查解剖書了解。比如:第七頸椎棘突、乳突、鎖骨肩峰端、胸骨角、劍突、肋骨等等。
7、人體脊柱標識L、C、T、S分別代表什麼?
C代表頸椎,T代表胸椎,L代表腰椎,S代表骶椎。
人類脊柱由33塊椎骨(頸椎7塊,胸椎12塊,腰椎5塊,骶骨、尾骨共9塊)借韌帶、關節及椎間盤連接而成。脊柱上端承托顱骨,下聯髖骨,中附肋骨,並作為胸廓、腹腔和盆腔的後壁。脊柱具有支持軀干、保護內臟、保護脊髓和進行運動的功能。脊柱內部自上而下形成一條縱行的脊管,內有脊髓(註:脊柱不等於脊椎或脊椎骨,脊柱是由N塊脊椎組成的)
(7)頸椎骨標志擴展資料結構
脊柱由26塊脊椎骨合成,即24塊椎骨(頸椎7塊、胸椎12塊、腰椎5塊)、骶骨1塊、尾骨1塊,由於骶骨系由5塊,尾骨由4塊組成,正常脊柱也可以由33塊組成。(如圖:脊柱側面||脊柱後面)
這樣眾多的脊椎骨,由於周圍有堅強的韌帶 相連系,能維持相當穩定,又因彼此之間有椎骨間關節相連,具有相當程度的活動,每個椎骨的活動范圍雖然很少,但如全部一起活動,范圍就增加很多。
脊柱的前面由椎體堆積而成,其前與胸腹內臟鄰近,非但保護臟器本身,同時尚保護至臟器的神經、血管,其間僅隔有一層較薄的疏鬆組織。椎體破壞時,在頸部,膿液可聚集於咽後,或沿頸部下降至鎖骨下窩,亦可沿臂叢至腋窩;在胸部可沿肋間神經至胸壁,亦可波及縱隔;在腰部可沿腰大肌筋膜下降,形成腰大肌膿腫,可流注至腹股溝下方,亦可繞過股骨小轉子至臀部。
脊柱的後面由各椎骨的椎弓、椎板、橫突及棘突組成。彼此借韌帶互相聯系,其淺面僅覆蓋肌肉,比較接近體表,易於捫觸。脊柱後部的病變易穿破皮膚。
在脊柱前後兩面之間為椎管,內藏脊髓,其周圍骨性結構如椎體、椎弓、椎板,因骨折或其他病變而侵入椎管時,即可引起脊髓壓迫症,甚至僅小量出血及肉芽組織即可引起截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