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頸椎勞損是什麼意思
長期不良姿勢.引起頸椎紊亂壓迫神經 .就是由於長時間上網保持一個姿勢不變所引起的頸椎肌肉勞損和椎關節紊亂,你可以每一個鍾頭多活動活動頸部或站在窗前向遠處眺望,這樣不僅可以緩解頸椎的勞累,還可以起到保護視力和減少腰部的勞損所形成。
2、頸椎勞損可以自己好嗎
我建議你用中葯外敷治療是可以治癒的。腰肌勞損是人人皆知的一種腰部疾病,實際上是慢性的腰部勞損。它主要由兩種原因引起的,一種是急性腰部扭傷後,未能及時合理地治療,從而形成了慢性腰肌創傷性疤痕及粘連形成,減弱了腰肌的力量,產生了腰痛。另一種原因是長期的、積累性的腰部創傷所造成,如一些長期處於坐位工作,經常在非生理位置下操作的修理工,以及長期固定姿勢工作的鍾表工、打字工等。此外,一些需要彎腰的勞動者,如果他們平時不注意體位及加強腰背肌鍛煉,均可引起腰部的積累性損傷,形成腰肌勞損。 當然,其它一些因素也可促成勞損,例如一些先天性畸形的患者,可能更易腰部受損。這些病人往往首先是腰部肌力失調,引起腰痛以及腰部肌肉保護性痙攣,從而發生了一系列的病理改變。例如,肌肉力弱,不能維持正常腰部功能位;深部韌帶受到牽拉;肌肉中神經末稍和血管受到擠壓,血運不足;代謝物質積聚與炎症物質產生;甚至肌肉的萎縮與攣縮、粘連,以及組織的纖維化。若未採取有效措施,將會使舊傷新傷混雜在一起,使症狀更為復雜,治療更為困難。
3、頸椎勞損
頸椎病勞損主要症狀感覺脖子經常發僵發硬,酸脹等症狀,你這種情況應該輕微增生或者生理曲度變直。建議你去醫院拍CT或者核磁確診一下,並做如下鍛煉:
1、左右旋轉:取站位或坐位,頭輪流向左下方、右下方旋轉,動作要緩慢,當轉至最大限度時,停留3-5秒,使肌肉和韌帶等組織受到充分牽拉,左右各旋轉10次。
2、伸頸拔背:體位同上。兩肩放鬆下垂,同時,頸部盡量上升,似用頭頂球,持續3-5秒,重復10次
3、提肩縮頸:取站位,肩部放鬆自然向上提,同時頸部向下縮,停留3-5秒,再自然放鬆,重復10次。
4、肩部放鬆:取站位,患者雙上肢自然放鬆,肩部自然向前停留3-5秒,中間停頓再向後擴。
5、左、右側頸部活動:患者站立。兩手叉腰,頭部向左、右兩個方向側偏
6、可以用刮痧板,每天刮頸椎的兩側,當然需要塗抹刮痧油或者凡士林。刮完就能感覺很舒服,我自己也是有點頸椎生理曲度變直,用的這種方法,再配合以上鍛煉,現在好多了。
另外,頸椎生理曲度變直,最簡單的方法可以在午休,晚上睡覺的時候 把枕頭枕到脖子下 不要枕後腦勺,或者自己做一個如拳頭粗細的長條枕,枕芯用茶葉、蕎麥皮等顆粒狀的東西最好,原理是借用頭部的重力,起到對頸椎的牽引作用。
自我感覺我用第6種方法好些 。
4、頸椎勞損厲害,頸部左邊出現硬塊
我和你的情況一樣,我查過很多資料,也問過很多醫生,病友。總結了幾點,希望對你有幫助。
1、熱敷:洗澡的時候用稍熱的水(能接受的)沖洗頸椎部位和肩部,增加血液循環,也可以改善你頭暈的症狀。也可以用熱水袋。
2、睡覺時需要把頸部用毛巾墊實,或者購買頸椎病人專用的枕頭,調整不良的睡姿。當然,開始會很難受,但請堅持吧。枕頭不要太高,8至12公分,不能太軟或太硬。
3、如果想做牽引之類的治療要慎重,切記。牽引只能暫時緩解,但頸椎曲度變直最好咨詢醫生要不要牽引。長時間的牽引會使肌肉脫離正常的生理狀態,使之松馳,起不到保護的作用了。
4、運動的強度不要過量,可以試著堅持游泳。多抬頭,少做低頭動作,不要常時間玩電腦,一個姿式時間長要運動一下脖子,但不可過猛。
希望你早日恢復健康。
5、我是得了頸椎病還是頸椎肌肉勞損啊!!要怎麼辦
你整天坐著玩電腦,一般人都是在不知覺的情況下身體前傾,盯著屏幕,神經過於緊張,長時間下去導致頸椎曲度變直,局部軟組織損傷,造成局部不適疼痛,甚至造成頭疼頭暈等症狀。建議你多休息,課間活動活動筋骨及腰部和四肢關節。
因為你還年輕,不會有什麼大礙的。只要你近段時間不再無限制地玩電腦,保證好休息時間,不要長時間坐著和熬夜,你的這種症狀很快就會消失的。如果你都不玩電腦,可以說兩個禮拜就能改善了。
6、怎麼鍛煉頸椎,哪些運動?
鍛煉頸椎的運動方式有以下幾種:
1、放風箏
放風箏時,為了讓風箏在空中飛的更高更遠,人要保持抬頭姿勢,左顧右盼時刻注視風箏,這樣頸部肌肉充分伸展,解除了頸部肌肉的緊張狀態,從而減輕疼痛。
常放風箏,能保持頸椎、脊柱的肌張力,保持韌帶的彈性、椎關節的靈活性,讓骨質代謝增強,頸椎、脊柱的代償功能加強,還不損傷椎體,又可預防椎骨、韌帶的退化。
2、游泳
游泳時脊柱由直立狀態轉為水平狀態,同時水的浮力可以減輕脊柱的負擔,可有效地減小頸、腰椎間盤內及脊柱小關節的壓力,使運動時不會過分地增加脊柱的負荷,從而減少運動帶來副損傷的風險。同時水流對脊柱、肌肉還有一定的按摩作用。
相對而言,蛙泳及仰泳對訓練下肢及腰部的柔韌性非常有利,同時可增強腰背肌,特別是蛙泳在換氣時,要經常保持頸椎後伸動作,這也是對頸項部後方肌群進行了針對性的鍛煉,有益於頸椎病患者的康復。
3、疾走OR慢跑
疾走和慢跑的時候,通過有節奏的肌肉交替收縮、舒張,使脊柱關節的平衡和協調能力得到鍛煉,提高肌肉耐力。肌肉有節律的拉伸收縮活動能有效地改善局部血運循環代謝,促使局部炎症吸收,從而緩解疼痛症狀。
對於長期伏案工作的人來說,慢跑能緩解肌肉疲勞、改善血液循環、舒緩緊張的情緒。對於頸椎病患者來說,更建議仰首挺胸疾走,疾走的效果不比慢跑差,且運動的時候它對脊柱各關節的沖擊也比慢跑小很多。
4、太極拳
太極拳的招式中非常重視站姿和手、眼頭、頸、四肢的配合和協調,所以經常練太極拳,對頸椎的運動及肢體的柔韌性都有很好的鍛煉,而且也使頸椎經常處於活動狀態,有助於保持骨關節系統的柔韌與健康。
頸椎病患者由於年齡的關系,除骨與關節出現變性外肌肉也逐漸退變萎縮,彈性逐漸減退,肌腱韌帶及關節囊逐漸磨損、僵硬和鈣化。經常練太極拳,可以加大脊柱的活動力度,防止退行性變的發生,預防骨質變性、關節僵硬,甚至還能使受損的脊柱和肌腱,韌帶慢慢恢復彈性。
5、頸椎操
頸椎操是時下在辦公族中流行的一種頸部保健運動,種類多樣,大多都是通過上下左右,簡單輕緩轉動頭部、頸部的方式,來達到對頸部的局部鍛煉,如米字操等。
需要注意的是,日前多位國內權威頸椎病專家卻一致指出,健康人或有頸椎疲勞的人,經常做做「米字操」有好處,但對於頸椎病患者來說,椎間盤的退行性變使頸椎更加脆弱,發病期間如果過多地活動會加速頸椎間盤的老化,使增生的骨質刺激血管和神經,從而加重病情。
(6)頸椎勞損壓迫神經擴展資料:
頸椎保養需注意的地方:
1、慢性感染。一些看似和頸椎完全不相關部位的炎症,特別是慢性感染,可能增加頸椎病發病的幾率。常見的有咽喉炎,其次為齲齒、牙周炎、中耳炎等,這些部位的炎症可直接刺激頸部軟組織,或通過淋巴系統引起頸枕部軟組織病變。因此,一旦發現要積極治療,不能「手軟」。
2、錯誤鍛煉。不少伏案工作的人,經常「搖頭晃腦」,或學些頸部操來鍛煉頸椎。可鍛煉要因人而異,頭上頂書練平衡、頻繁扭頭、雞啄米等動作並不適合頸椎已有慢性勞損的人,甚至可能加重病情。最好拍個頸椎X片,弄清自己的情況。
3、頭頸部外傷。50%髓型頸椎病的病因與頸部外傷有關。一些頸椎病患者,由於頸椎骨質增生、頸椎間盤膨出、椎管內軟組織病變等,使頸椎管處於狹窄臨界狀態中,一旦受到外傷,很可能成「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誘發症狀的產生。
4、經常受涼。不少年輕人穿著越來越「清涼」,一年四季都愛穿低領、露背裝。可頸椎特別怕凍,外界環境的風寒濕因素可以降低機體對疼痛的耐受力,使肌肉痙攣、小血管收縮、淋巴迴流減慢、軟組織血循環障礙,繼而產生無菌性炎症,誘發頸椎病。
5、衰老退化。隨著年齡的增長,人體各部位的損傷也日益增加,頸椎同樣會產生各種退行性改變,壓迫刺激神經根和椎動脈,導致頸椎病發生。因此,從小注意平衡飲食,適當進行戶外運動促進骨骼發育;成年後注意正確坐姿,不要睡高枕頭,多跑步、游泳等,都可以讓頸椎「老」得慢一些。
7、頸椎病與頸部肌肉勞損
頸椎的肌肉小而薄、耐力差,頸椎長期超負荷重壓容易造成肌肉勞損。低頭時間長了頸子酸脹、疼痛,這就是頸椎肌肉勞損。
頸部肌肉勞損、痙攣,頸椎的內應力發生改變,椎間盤壓力增加、代謝發生障礙,造成椎間盤脫水變薄、質地變硬,使頸椎骨之間的間隙變小。有的椎間盤不僅變薄,同時向椎管內膨出、甚至突出,並擠壓鄰居的組織。
椎間盤變薄,整個椎體會變短,造成固定頸椎的韌帶、肌肉鬆弛,使椎體不穩定。
上述症狀繼續發展,骨膜、韌帶受牽拉、摩擦生成贅生骨(骨質增生)。椎體後緣的贅生骨擠占脊椎孔的空間。
當頸椎的形態改變擠壓到血管、神經等,並出現臨床症狀時,臨床上就叫頸椎病了。
其實,頸椎肌肉勞損、痙攣,也可直接壓迫、刺激毗鄰的神 經、血管,出現頸子僵硬、酸疼、活動受限等,臨床上也習慣叫頸椎病。
因此,嚴重的頸部肌肉勞損可以出現臨床症狀,就等同於頸椎病。防止頸部肌肉勞損,等同於預防頸椎病。預防頸部肌肉勞損,有效的方法是:用器具幫助頸椎負重,用器具放鬆頸椎。翹首松頸器就是這種器具,器具低頭能托住下頜,減輕頸椎負荷,抬頭還可以通過外力的作用,撐拉頸椎的力度,可以由患者自行控制,避免了牽拉的力度的不當,是防、治兼備的器具,低頭族值得擁有。
8、頸椎病與肌肉勞損有何區別
頸椎病一般有骨質增生或者椎間盤突出的改變,而頸部肌肉勞損沒有這些改變,可以做一個頸椎的核磁共振鑒別。
頸椎病又稱頸椎綜合征,是頸椎骨關節炎、增生性頸椎炎、頸神經根綜合征、頸椎間盤脫出症的總稱,是一種以退行性病理改變為基礎的疾患。主要由於頸椎長期勞損、骨質增生,或椎間盤脫出、韌帶增厚,致使頸椎脊髓、神經根或椎動脈受壓,出現一系列功能障礙的臨床綜合征。表現為椎節失穩、松動;髓核突出或脫出;骨刺形成;韌帶肥厚和繼發的椎管狹窄等,刺激或壓迫了鄰近的神經根、脊髓、椎動脈及頸部交感神經等組織,引起一系列症狀和體征。
9、頸椎肌肉勞損怎麼鍛煉能好
頸椎肌肉勞損主要是因為長期低頭造成的頸部後方肌肉被動的拉長。肌肉越發達,越不怕被動的拉長。
治療主要就是避免長期低頭,還可以做做肌肉的鍛煉,主要就是俯卧床上,將頭和胸部盡量抬離床面,並堅持3-5秒,放鬆3-5後繼續,連續10幾次,每晚睡覺前做即可。
10、頸椎勞損應該怎麼恢復?
頸椎癥候群
成因:計算機族在使用計算機時,常是身體往前彎、頭抬起來看屏幕,整個頸部呈往後仰的姿勢,這種錯誤的動作很容易就會傷到頸椎和肌肉,甚至是頸椎里的神經根。類似的慢性傷害,不斷累積到四、五十歲,患者常會發現早上起來,整個頸部不能動了,這種「落枕」與前一天的過分疲勞有關,事實上,與長期姿勢不良也有關。 治療:頸椎的第4、5椎體間,及第5、6的椎體間,是最常發生問題的部位。會造成肩膀痛、第1、2根手指的酸、麻,在治療上,除給予止痛、消炎葯物或肌肉鬆弛劑外,居家的肌肉訓練更重要。 好發族群:計算機族,若能每天把頸、肩部放鬆運動的每個動作作上20次,所得到的成效會比吃葯有效。 日常保健 1.頸部放鬆運動 *坐椅子上,脖子像鞠躬一樣,慢慢往前彎,然後舉頭回到平視的位置。 *頭從左側慢慢向後旋轉,眼睛能看到左肩為止,然後向右側旋轉,看到右肩為止,如此,左右交替作。 *頭平放在左肩,耳朵貼向肩膀,3、5秒後,頭向右肩平放,耳朵貼向右肩。 2.肩部放鬆運動 *雙手轉向前處方向、手掌相對往上舉,直到指尖指向天空,此時兩手臂要盡量貼耳朵,兩只手臂慢慢從兩旁放下。 腰椎癥候群 成因 :上班族主要是缺乏運動、彎腰駝背,導致脊椎肌力不足,使脊椎缺乏支撐能力,婦女主要是因懷孕及抱小孩,導致腰椎承受過高的壓力而傷到腰;老人家常是因常躺在床上、懶得走路、導致骨松愈來愈嚴重,脊椎發生細微的壓迫性骨折。 導致腰痛成因相當多,肌肉、脊椎體、脊椎體間的髓關節異常,是引起下背痛的三大主因,例如當脊椎體間的椎間盤突出或椎間之間的關節有骨刺時,若身體某種姿勢使之碰到或壓到脊椎的神經根,就會造成背部、臀部甚至下肢的酸、麻、痛,而脊髓體跟脊髓體間的大關節,若有關節退化的現象也會造成酸痛。 治療 :有背痛問題時,會先作身體檢查,看看下肢是否有麻木、肌肉無力等神經症狀,且進一步了解運動神經有無受影響;其次,會照X光,看看脊椎有無骨刺、關節有無退化,脊柱有無變形歪曲、椎體有無因骨松而被壓壞,再針對各別原因作治療。 若骨松已造成脊椎酸痛症狀,無論是男女,都可口服雙磷酸鹽類(如福善美)或以皮下注射的副甲狀腺素(如骨穩),都可降低脊椎骨折,進而改善脊椎酸痛。 除了規則用葯、定期追蹤骨質狀況外,也可每天慢走1萬步為目標,並視情況作重量訓練,都能增加骨質密度對降低脊椎的骨折機率。 好發族群 :腰痛、下背痛,是骨科最常的不適症狀之一,好發於常坐辦公室不運動的上班族、剛生小孩的婦女及銀發族。 日常保健 *年輕人:年輕人的下背痛與背肌無力最有關系,除平常要注意站直坐正等姿勢外,利用肌力訓練,把背肌肌肉強壯起來,對改善腰痛有立竿見影的成效。 *上班族:可利用閑暇時間作簡單肌力訓練,動作是:先立正站好,雙掌相對往上舉,指向天空、手臂緊貼耳朵,踮起腳尖,一步步慢慢向前走,每天走100步,那麼這個肌力訓練,可同時訓練小腿、大腿、背肌。 *疾病造成:若是關節退化造成的脊椎酸痛,則建議作柔軟操,方法是身體非常緩慢向前彎、向後仰;再作身體的左右旋轉及彎曲,可增加關節活動度。 *老人家:脊椎骨若有骨質疏鬆問題時,也易產生細微的骨折慢慢變楔形,導致背部出現酸痛。 * 鈣質補充:建議40歲前,每天補充適量鈣質、加上400國際單位的維他命D、重量訓練來累積骨本,避免骨松引發脊椎酸痛;服用鈣片時,建議搭配適當的水份,並在吃飯時嚼碎食用,吸收效果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