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頸椎炎有哪些症狀
?
2、頸椎病的症狀有哪些?
頸椎病的症狀十分復雜,如神經根壓迫引起的頸、肩、背疼痛,上肢麻木酸脹、肌肉萎縮;椎間動脈受壓迫引起的頭暈、頭痛、惡心、嘔吐、耳鳴、耳聾、視物不清等腦供血不足症狀。近年來發現頸椎病還可引起大小便障礙、癱瘓、失明、血壓異常、類似冠心病病變、神經性皮炎、結腸炎、潰瘍病,胃出血、腸功能紊亂、神經官能症、頑固性頭痛、尿失禁、肩周炎等。因此,當患有類似症狀,經多方面治療而療效不顯時,切莫忘了去醫院檢查一下頸椎。
3、得了頸椎病都有哪些症狀
你好 頸椎病大致有頸椎骨質增生、正常曲度變異和頸椎間盤突出。頸椎病主要是由於頸椎退行性病變而壓迫神經(硬膜囊)使局部代謝循環受阻所引起的。還要看具體壓迫什麼神經。通常可以分為以頸部症狀為主的頸型、神經根受累出現上肢症狀的神經根型、四肢運動和感覺障礙的脊髓型、椎動脈受壓引起椎動脈周圍交感神經刺激症狀的椎動脈型和壓迫食管有吞咽不適或困難的食管型。不知道你的症狀具體是什麼。其主要反應是疼痛、頭暈、嘔吐、手麻、失眠、反射性疼痛等。若不抓緊治療,病情進一步發展,還可能導致無規律性流涕,視力下降,面癱或上肢肌肉萎縮等嚴重後果。這類疾病一般以做伏案工作較多者易患。從開始的局部炎症水腫形成積液,使患部肌體代謝障礙,到後期堆積形成增生。這一過程中醫稱之為痹症,痹也就是不通暢之意。建議可採用中葯透皮給葯,軟堅通絡,活血化瘀,以促進局部的代謝機能,從而使肌體吸收和代謝已形成的增生,達到治癒目的。頸椎患者平時應該注意: 1、避免和減少急性損傷,如避免抬重物等。2、改正不良姿勢,減少勞損,每低頭或仰頭12小時,需要做頸部活動,以減輕肌肉緊張度。預防頸椎病的發生,最重要的是,要改善坐姿,埋頭苦幹時,也可間斷地做運動
4、頸椎炎有什麼症狀
臨床症狀可分為四型:神經根型、脊髓型、椎動脈型、交感神經型。
(1)神經根
頸椎炎型:表現為頸、肩、背部疼痛或酸、脹痛、針刺樣或燒灼樣痛、頸部活動受限,上肢可有發沉、無力、麻木、握力減退、肌肉萎縮等現象。
(2)脊髓型:表現為上、下肢麻木、肌肉無力、步態不穩易摔倒,甚至出現排尿不暢、排尿困難、排便無力、便秘、四肢癱瘓。
(3)椎動脈型:表現為頭暈、頭痛、惡心嘔吐、耳鳴等,多為一時性或頸椎處於某種姿勢,當頭部離開該方位時症狀即可消失或者明顯好轉。
(4)交感神經型:表現為心慌、咽梗、胸悶氣短、血壓升高、多汗(只局限於一肢體、頭部、頸部、雙手、雙足、四肢遠端或出現於半側身體)。
5、頸椎炎有什麼症狀呢?..
頸椎炎是泛指頸段脊柱病變後所表現的臨床症狀和體征.目前,頸椎炎的最新診斷標准為:(1)臨床表現與影象學所見相符合者,可以確診.(2)具有典型頸椎病臨床表現,而影象學所見正常者,應注意除外其他病患後方可診斷頸椎病.(3)僅有影象學表現異常,而無頸椎病臨床症狀者,不應診斷頸椎病.診斷依據分別為:(1)頸型:①主訴頭,頸,肩疼痛等異常感覺,並伴有相應的壓痛點.②X線片上頸椎顯示曲度改變或椎間關節不穩等表現.③應除外頸部其他疾患(落枕,肩周炎,風濕性肌纖維組織炎,神經衰弱及其他非椎間盤退行性變所致的肩頸部疼痛).(2)神經根型:①具有較典型的根性症狀(麻木,疼痛),且范圍與頸脊神經所支配的區域相一致.②壓頭試驗或臂叢牽拉試驗陽性.③影象學所見與臨床表現相符合.④痛點封閉無顯效(診斷明確者可不作此試驗).⑤除外頸椎外病變(胸廓出口綜合征,網球肘,腕管綜合征,肘管綜合征,肩周炎,肱二頭肌腱鞘炎等)所致以上肢疼痛為主的疾患.(3)脊髓型:①臨床上出現頸脊強損害的表現.②X線片上顯示椎體後緣骨質增生,椎管狹窄.影象學證實存在脊髓壓迫.③除外肌萎縮性脊膀例索硬化症,脊髓腫瘤,脊髓損傷,繼發性粘連性蛛網膜炎,多發性末梢神經炎.(4)椎動脈型:關於椎動脈型頸椎病的診斷問題是有待於研究的問題.①曾有猝倒發作.並伴有頸性眩暈.②旋頸試驗陽性.③X線片顯示節段性不穩定或樞椎關節骨質增生.④多伴有交感症狀.⑤除外眼源性,耳源性眩暈.⑥除外椎動脈I段(進入頸6橫突孔以前的椎動脈段)和椎動脈III段(出頸椎進入顱內以前的椎動脈段)受壓所引起的基底動脈供血不全.⑦手術前需行椎動脈造影或數字減影椎動脈造影(DSA).(5)交感神經型:臨床表現為頭暈,眼花,耳鳴,手麻,心動過速,心前區疼痛等一系列交感神經症狀,x線片有失穩或退變.椎動脈造影陰性.(6)其他型:頸椎椎體前烏嘴樣增生壓迫食管引起吞咽困難(經食管鋇劑檢查證實)等.預防頸椎炎,應注意以下事項:1,注意睡卧時姿勢,枕頭不宜過高或過低,防止落枕.2,不宜長時間伏案工作,注意勞逸結合,休息 時,可自行拿捏頸項肌.3,預防頸項部著冷,使用空調或風扇時,當心風寒刺激.4,預防和治療慢性咽喉部感染,避免感冒.5,禁止頸椎鍛煉,不宜旋轉頭顱或扭動頸椎的操練.6,頸椎牽引要在醫師指導下,以達到症狀緩解舒適才好.7,騎車或行走時,不要突然快速轉頭,以免猝倒.8,症狀加重時,及時與專科醫師聯系.傳統醫學對待頸椎炎只能緩解疼痛,治標不治本.有鑒於此,日本等發達國家已逐漸擯棄傳統療法,普遍採用純天然鋸峰齒鮫,即大青鯊軟骨粉用於臨床治療,取得人體軟骨再生的臨床驗證,而且無副作用.
6、得了頸椎病有哪些症狀呢?
臨床表現:根據受累的主要部位所產生的表現,分為:
(1)、神經根型:表現為頸肩痛伴單側或雙側上肢麻痛、頸活動時加重,患側上肢乏力、沉重或持物墜落。
(2)、脊髓型:表現為下肢雙側或單側發麻、沉重,隨之行走困難、步態不穩。以後出現上肢雙側或單側發麻、疼痛、手無力,晚期可出現癱瘓。
(3)、椎動脈型:約佔10~15%,短暫陣發性眩暈為主要症狀,可同時伴有頸肩或頸枕部疼痛、惡心、
嘔吐、耳鳴、行走不穩等症狀,眩暈常與頸部活動有關,但意識大多存在。
(4)、、交感神經型:表現為交感神經興奮激惹的症狀,少數出現抑制症狀,興奮有頭痛、頭暈、可伴有惡心嘔吐、視物模糊、心動過速、血壓升高等。
(5)、頸型:主要表現為枕頸部疼痛,頸部活動受限,頭偏向固定於一側。
得了頸椎病一定採用正確的治療方法,內服腦椎心組合能夠全面治療頸椎病,外用純中葯膏劑,結合內服,葯效持久,內外兼治,鞏固期配戴頸椎牽引器,徹底治癒頸椎病,預防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生。腦椎心組合經過省內多家甲級醫院臨床實驗,有效率達97%以上,患者治療更放心。
7、頸椎病都有哪些症狀
頸椎病的治療方法: (一)牽引 1. 適應證 頸椎牽引常作為神經根型、頸型和交感型頸椎病的首選療法。但脊髓型頸椎病脊髓受壓較明顯者和有明顯頸椎節段性不穩者不宜採用。 2. 頸椎牽引的方法 一般用頸枕牽引帶作頸椎牽引。 (1)姿位:體位可採取坐位或卧位,為了方便,多取穩當的靠坐位,使頸部自軀干縱軸向前前傾約10°-3O°,避免過伸。要求患者充分放鬆頸部、肩部及整個軀體肌肉。牽引姿位應使患者感覺舒適,如有不適即應酌情調整。在椎動脈型患者前傾角宜較小,脊髓型頸椎病患者宜取幾近垂直姿位,忌前屈牽引。 (2)牽引重量與持續時間:常用的牽引重量差異很大,可自患者自身體重的1/10至1/5,多數用6-7kg,開始時用較小重量以利患者適應。每次牽引近結束時患者應有明顯的頸部受牽伸感覺,但無特殊不適,如這種感覺不明顯,重量應酌情增加。每次牽引持續時間通常為20-30分鍾。牽引重量與持續時間可作不同的組合,一般牽引重量較大時持續時間較短,牽引重量較小時持續時間較長。 (3)牽引頻度與療程:一般每日牽引1-2次,也有每日3次者,10-20天為一療程,可持續數個療程直至症狀基本消除。 (4)如坐位牽引療效不著,或患者症狀較重或體弱不耐久坐時,可採用仰卧位牽引。用枕墊保持適當姿位,牽引重量一般為2-3kg。持續牽引2小時後休息15分鍾,然後再作牽引,每天牽引總時間可達1O-14小時。 (5)利用電動牽引器械可進行間歇牽引,被認為有利於放鬆肌肉,改善局部血液循環。一般是牽引2分鍾,放鬆或減小牽引重量1分鍾,反復進行半小時左右。 (二)推拿 1.作用與適應證 中醫學認為頸椎病系因頸項長期勞累,氣血失和,加上外感風寒、阻滯經絡所致,推拿治療可以調和氣血,桂風散寒,疏筋通絡,從而達到解痙止痛的作用。推拿適用於除了嚴重頸脊髓受壓的脊髓型以外的所有各型頸椎病。 對於脊髓型頸椎病,傳統不主張進行推拿治療,認為有可能加重脊髓損害,但國內已有安全有效的牽引和推拿治療的報道,因此,輕型脊髓型頸椎病不一定禁忌推拿治療,只是手法宜溫和,免除旋扳手法。 2. 方法 頸椎病的推拿手法應剛柔結合,切忌粗暴,常用手法程序如: (1)在頸背部反復作掌揉、探法和一指禪推法,然後在頸肩部的督脈、手三陽經的部分俞穴如風池、風府、肩內俞、肩井、天宗、缺盆等穴作點、壓或拿法,再在斜方肌與提肩胛肌處行彈撥法。若為神經根型,手法治療應包括肩、肘、手的主要穴位;若為椎動脈型,應包括頭、臉部的百會、太陽等穴位。接著用旋扳手法。最後以抹法、叩擊、拍法作結束。 (2)施行旋扳手法時,先囑患者向一側旋轉頸部,施術者兩手分別置於病人的下枕部和枕後部順勢同時稍用力旋轉頭頸。此時必須注意:1)旋轉角度不可過大。2)不可片面追求旋頸時可能發出的"咔嗒"聲。3)脊髓型及椎動脈型頸椎病不作旋扳手法。 (三)理療 理療能改善局部血液循環,放鬆痙攣肌肉,緩解症狀。方法可選用高頻(微波、超短波)、低中頻電療(如TENS,間動電療,電腦中頻)、超聲波、磁療等。 (四)運動療法 1. 運動療法的作用 頸椎病的運動療法主要是做醫療體操練習,頸椎病醫療體操的目的與作用主要有兩方面:(1)通過頸部各方向的放鬆性運動,活躍頸椎區域血液循環,消除淤血水腫,同時牽伸頸部韌帶,放鬆痙攣肌肉,從而減輕症狀;(2)增強頸部肌肉,增強其對疲勞的耐受能力,改善頸椎的穩定性,從而鞏固治療效果,防止反復發作。 2. 適應證和禁忌證 各型頸椎病症狀基本緩解或呈慢性狀態時,可開始醫療體操以促進症狀的進一步消除及鞏固療效。症狀急性發作期宜局部休息,不宜增加運動刺激。有較明顯或進行性脊髓受壓症狀時禁忌運動,特別是頸椎後仰運動應禁忌。椎動脈型頸椎病時頸部旋轉運動宜輕柔緩慢,幅度要適當控制。 (五)神經阻滯療法 椎間孔阻滯(硬膜外腔阻滯)和椎旁交感神經阻滯術,是有效的治療方法,反復單次阻滯或置管連續注葯,都能收到很好的效果。單次阻滯每周兩次,5次為一療程。硬膜外腔置管者可每日注葯一次,每5次為一療程。 星狀神經節阻滯術,對治療交感型頸椎病有特效(一般配合椎間孔、頸部痛點阻滯)。常於第一次阻滯治療後即可收到立竿見影的效果,但多不能維持長久的療效,故須反復施術以鞏固效果,至少須連續治療2~4個療程。 (六)葯物治療 頸椎病症狀顯著時常用葯物作輔助治療以促進症狀緩解,常用葯物有解痙鎮痛葯、非甾體類消炎止痛葯、神經營養葯及血管擴張葯等。中葯也常應用。 (七)心理治療 (八)日常生活活動指導 1. 枕頭與睡眠:枕頭中央應略凹進,高度為12~16cm,頸部應枕在枕頭上,不能懸空,使頭部保持略後仰。習慣側卧位者,應將使枕頭與肩同高。睡覺時,不要躺著看書,也不要長時間將雙手放在頭上方。 2. 避免做頸部過伸過屈活動:脊髓型頸椎病患者,在洗臉、刷牙、飲水、寫字時,要避免頸部過伸過屈活動。 3. 某些日常活動應該停止:在患病期間,應停止做某些過度活動頸椎的活動,如擦高處的玻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