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治療頸椎病的常用中草葯
葛根30,桂枝10,赤芍10,白芍10,炙甘草6,雞血藤30,川牛膝10,秦艽10,威靈仙10
這是我們傷寒論老師郝萬山給的治頸椎病的基本山方子,你可以試試。
郝萬山很厲害的,你可以上網查。
2、誰知道治頸椎病的中葯配方?
跑步效果最好,多按摩,我老公也是頸椎疼得頭暈,切身感受跑步最好
3、頸椎病椎吃中葯要吃多少才能見效
頸椎酸痛疼痛是頸椎病的主要表現。另外,如果頸椎病嚴重的話,還會引起頭暈、手麻,活動能力的降低,一些日常生活工作都會影響。
出現頸椎病可陪和「苗、冖、冖、父養、冖、冖、生」頸椎中葯,能只、冖好,,還有平常要注意保暖,不要著涼。多運動,具體運動你可以:
1、左顧右盼:上身直立位,雙手插腰,頭向左、右旋轉,做八個 節拍。
2、伸頸拔背 :兩肩放鬆下垂 ,同時頸部盡量向上伸,似頭頂球狀 ,做八個節拍。
3、回頭望月。半蹲位,左手放在頭後,右手背在腰部,頭向後上方旋轉,如回頭望月狀,停頓五秒。
4、環繞頸項:頭頸放鬆、緩慢轉頭,順時針轉與逆時針各轉四個節拍。
4、頸椎病中葯方有哪些
頸椎病屬中醫學痛證范疇,由於外感風寒合而為痹,或勞損、外傷,或姿勢不良等引起頸部經絡失常而發病。中葯治療則採用補肝益腎、益氣活血、祛風通絡方法治療。
葯方一
組成:川桂枝、羌活、威靈仙、秦艽、川芎、當歸尾、葛根、天麻、炮甲珠、炒神曲、赤芍。
功效:羌活、靈仙、天麻、秦艽可祛寒除濕止痛;川芎、天麻治療頭痛;桂枝、川芎、歸尾、赤芍、炮甲珠有溫經活血、通絡作用;葛根用於解痙;神曲用以健脾和胃;甘草起到調和諸葯作用。
適應證:多用於神經根型頸椎病患者。頭痛、枕部疼痛、頸部僵硬,肩臂及手指酸痛發麻;頭疼牽涉至上背痛,身體冷濕,畏寒,頸椎旁可觸到軟組織腫脹結節。
葯方二
組成:天麻、炙黃芪、炙甘草、潞黨參、炒白術、熟地、砂仁、當歸、白芍、雞血藤。
功效:炙黃芪、炙甘草、潞黨參、炒白術用於補氣;熟地、川芎、白芍、當歸有養血功效;天麻、川芎、雞血藤可安神健腦、通血活絡;砂仁有理氣和胃導滯作用。
適應證:多用於椎動脈型頸椎病患者。頭昏、眩暈、視物模糊或視物目痛、身軟乏力、納差、頸部酸痛或雙肩疼痛。
葯方三
組成:威靈仙50g,當歸15g,細辛15g,乳香15g,姜黃15g,丹參15g,白芷15g,透骨草15g,自然銅15g,木瓜15g,三七10g,冰片5g,紫草5g,蜈蚣3條。
製法:將上述葯材浸泡於2000ml、75%酒精中,4天後過濾,留取葯液備用,過濾後葯渣用2000ml75%酒精浸泡4天,然後過濾,過濾後於葯液混合攪勻。
用法:用時取葯酒加熱塗於患處。
葯方四
組成:當歸50g,川芎50g,葛根50g,紅花50g,白芷50g,羌活50g,乳香50g,沒葯50g,伸筋草50g,大腹皮50g,澤瀉50g,丹參50g,透骨草50g,威靈仙50g,熟地黃50g,桂枝30g,麻黃30g,白芍30g,川烏30g,細辛25g,全蠍20g。
製法:將上述葯物製成細末,混勻,用時取50-100g加陳醋調勻,放置20-30分鍾。
用法:外敷於頸後部。塗葯後用燈照射30分鍾,每日1次。
葯方五
成分:威靈仙、當歸、赤芍各12g,五加皮、五味子、生山楂各15g,紅花、羌活、獨活、防風各10g,制附子5g,花椒30g。
製法:將上述葯裝入紗布袋,放入盆中,加水煎煮30分鍾。
用法:稍涼後,托敷患部,每次30分鍾,每日2次。
5、頸椎病常用的中葯方葯有哪些?
頸椎病的中醫分型為辨證施治提供了依據。從現代醫學觀點看,同屬於根型或椎動脈型或脊髓型的患者,因其有不同的病因、徵象和脈象,所以按中醫分型可能屬於不同的類型,其治則不同,用葯也不一致。
(1)外傷型。行氣活血,舒筋止痛。
方葯:姜黃10g,甘草10g,羌活15g,海桐皮12g,當歸15g,赤芍12g,白術12g,伸筋草15g,川芎12g,桂枝10g。水煎服。
疼痛重者加乳香、沒葯,久病體虛者加首烏、枸杞子等。如傷後著寒或宿傷而有風寒者可用麻桂溫經湯,葯方如下:赤芍12g,麻黃10g,桂枝12g,紅花6g,白芷15g,細辛3g,桃仁12g,甘草10g。水煎服。
(2)風寒濕痹、經絡受阻型。祛風除濕,溫經活絡。
方葯:羌活10g,獨活15g,蒿本10g,防風15g,甘草10g,川芎12g,蔓荊子10g。水煎服。
如兩手麻木為主,說明氣虛,可用人參益氣湯,方劑如下:
黃芪20g,炙甘草10g,升麻10g,五味子15g,柴胡12g,生甘草10g,人參5g,白芍12 克。水煎服。
(3)肝腎虧虛、氣血不足型。滋補肝腎,益氣活血。
方劑:獨活15g,桑寄生15g,秦艽10g,防風15g,細辛3g,當歸15g,白芍12g,川芎15g,地黃15g,杜仲12g,牛膝15g,黨參20g,茯苓12g,炙甘草10g,桂枝15g。水煎服。
如四肢痿軟症較重,宜用加味四物湯,方劑如下:當歸15g,熟地12g,白芍10g,川芎12g,五味子10g,麥冬12g,黨參20g,黃柏10g,黃連15g,知母10g,杜仲12g,牛膝15g,蒼術12g,黃芪20g。水煎服。
(4)痰濕凝阻、經絡瘀滯型。理氣化痰,通經活絡。
方劑:姜半夏6g,陳皮10g,茯苓12g,炙甘草10g。水煎服。
如患者氣虛,加黨參、白芍、黃芪;肢體麻重,加防風、荊芥、天麻、秦艽等;如患者手足麻木伴兩目畏光、忌目視物昏花、睛痛難開者可用神效黃芪湯,方劑如下:蔓荊子10g,陳皮10g,人參5g,炙甘草10g,白芍15g,黃芪20g。水煎服。
(5)外用熏洗葯。
方劑:獨活、秦艽、防風、艾葉、透骨草、劉寄奴、蘇木、赤芍、紅花、甲珠、靈仙、烏梅、木瓜,各9g。水煎趁熱熏洗患處。
6、頸椎病中葯包熱敷配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