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求治頸椎病的秘方!
頸椎病治療可以用物理療法,就是:1、隔牆望花法。踮腳抬頭向前方遠處望,每次堅持十到十五分鍾;2、抬頭凝視天花板,雙手高舉,手背相對,連續走二百步;3、放風箏法,長時間仰望天空,每次堅持十到十五分鍾,一天做三至五次,連續十來天,准見效。
2、頸椎僵硬,又酸又疼,每天做哪幾個動作,可以舒筋活血?
由於坐姿不正確,許多人低下頭玩手機,導致頸椎越來越差。他們經常感到脖子僵硬和頸椎疼痛。在這種情況下,我們不能把他們拖出去。如果頸椎不好,也會影響大腦的血液供應,這對身體健康非常有害。這里有幾個伸展動作來幫助穿過阻塞,讓頸椎更健康。
自然站立,用左腿向前邁一大步,保持左腿大腿和小腿垂直,保持右腿伸直,保持上身腰部和背部伸直,盡可能向後傾斜頭部,保持雙手伸直,保持手臂和頭部在一起10秒鍾,然後改變相反的方向。每天拉伸可以疏通經絡,放鬆肌肉,促進血液循環,對改善頸部不適有很好的效果。
站立位,雙足分開與肩同寬,雙手在身後相握,用力向後拉伸;同時頭頸盡力後仰,頸肩背部肌肉用力收縮,保持5秒鍾;然後頸肩部肌肉放鬆,恢復原位。如此重復10次。手自然下垂,肩膀依次從中立位置向後、向後、向前、向前擺動到中立位置,最大慢速擺動10次,然後從前面向相反方向緩慢擺動10次。
跪下站在墊子上,雙腿並攏,讓臀部盡量坐在腳後跟上,然後向前和向下伸展上身,雙手也向遠處伸展,這樣你的胸部就盡可能靠近墊子,你的前額和下巴也接觸墊子。堅持10秒鍾,然後站起來再做一次。這個動作可以放鬆你脖子和肩膀的肌肉,也對你頸椎的健康非常有幫助。每天睡覺前需要10分鍾做的上述幾個動作,不僅可以保護頸椎,還可以改善大腦的血液供應,這可以說對身體有很大的好處。
3、頸椎病可以吃舒筋活血片嗎?
建議:病情分析:自訴頸椎病,而如果是頸椎病引發頸部疼痛,上肢放射性疼痛,麻木等情況,需要保養及治療。指導意見:像你訴說的情況,如果是頸椎病,可以通過服用舒筋活血片,再者也需要平時避免長時間單一姿勢,低頭,自己多按摩,結合中醫理療,綜合起來才能好轉恢復。
4、舒筋活絡湯 桑枝50g 薏仁10g 葛根20g 丹參20煲湯能否治頸椎
上述葯物可以用於治療頸椎病的,但大多數頸椎病使用葯物是無法徹底治癒的,上述葯物具有祛風通絡、活血利濕的作用,適用於治療風寒濕和瘀血內停引起的疾病。對於頸椎病的治療,還可以做個牽引、外貼膏葯,必要時採用手術治療,都可以逐漸痊癒的。
5、舒筋健腰丸對頸椎病有效嗎
我有個朋友用了6年,沒多大效果,最後還是我朋友介紹了一個好東西給他,然後好了。
6、頸椎病常用的中葯方葯有哪些?
頸椎病的中醫分型為辨證施治提供了依據。從現代醫學觀點看,同屬於根型或椎動脈型或脊髓型的患者,因其有不同的病因、徵象和脈象,所以按中醫分型可能屬於不同的類型,其治則不同,用葯也不一致。
(1)外傷型。行氣活血,舒筋止痛。
方葯:姜黃10g,甘草10g,羌活15g,海桐皮12g,當歸15g,赤芍12g,白術12g,伸筋草15g,川芎12g,桂枝10g。水煎服。
疼痛重者加乳香、沒葯,久病體虛者加首烏、枸杞子等。如傷後著寒或宿傷而有風寒者可用麻桂溫經湯,葯方如下:赤芍12g,麻黃10g,桂枝12g,紅花6g,白芷15g,細辛3g,桃仁12g,甘草10g。水煎服。
(2)風寒濕痹、經絡受阻型。祛風除濕,溫經活絡。
方葯:羌活10g,獨活15g,蒿本10g,防風15g,甘草10g,川芎12g,蔓荊子10g。水煎服。
如兩手麻木為主,說明氣虛,可用人參益氣湯,方劑如下:
黃芪20g,炙甘草10g,升麻10g,五味子15g,柴胡12g,生甘草10g,人參5g,白芍12 克。水煎服。
(3)肝腎虧虛、氣血不足型。滋補肝腎,益氣活血。
方劑:獨活15g,桑寄生15g,秦艽10g,防風15g,細辛3g,當歸15g,白芍12g,川芎15g,地黃15g,杜仲12g,牛膝15g,黨參20g,茯苓12g,炙甘草10g,桂枝15g。水煎服。
如四肢痿軟症較重,宜用加味四物湯,方劑如下:當歸15g,熟地12g,白芍10g,川芎12g,五味子10g,麥冬12g,黨參20g,黃柏10g,黃連15g,知母10g,杜仲12g,牛膝15g,蒼術12g,黃芪20g。水煎服。
(4)痰濕凝阻、經絡瘀滯型。理氣化痰,通經活絡。
方劑:姜半夏6g,陳皮10g,茯苓12g,炙甘草10g。水煎服。
如患者氣虛,加黨參、白芍、黃芪;肢體麻重,加防風、荊芥、天麻、秦艽等;如患者手足麻木伴兩目畏光、忌目視物昏花、睛痛難開者可用神效黃芪湯,方劑如下:蔓荊子10g,陳皮10g,人參5g,炙甘草10g,白芍15g,黃芪20g。水煎服。
(5)外用熏洗葯。
方劑:獨活、秦艽、防風、艾葉、透骨草、劉寄奴、蘇木、赤芍、紅花、甲珠、靈仙、烏梅、木瓜,各9g。水煎趁熱熏洗患處。
7、舒筋活絡湯做法大全
舒筋活絡湯的做法各地都不一樣,大致都是一些能夠鬆散筋骨的食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