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頸椎病手術的基本種類?
按頸椎病的臨床分類有神經根型、脊髓型、椎動脈型和交感神經型四種。就手術途徑而言將頸椎病手術分為前路手術、前外側路手術和後路手術三種。
(1)前路手術。經頸前方切口、入路進行的手術,具有減壓和穩定脊柱兩種作用,即通過發病的椎間隙,從椎體前方鑽洞或切骨,從骨洞中切除退變的和突出的椎間盤,甚至椎體後緣的骨贅一並切除,以解除對脊髓和神經根的壓迫。然後在骨洞中植骨,使該段頸椎融合,以增強脊柱的穩定性。多個椎間盤受累者,可在同一手術中一起切除和融合。前路手術具有手術創傷小,可切除椎間盤及骨贅而不直接干擾脊髓,同時施行椎體間植骨,除去脊椎不穩的動力因素,術後功能受到的干擾小,恢復快等優點。其缺點是不能在直視下看到椎管內病變,手術范圍有限度,骨贅切除不易徹底,不適用於發育性椎管狹窄患者。
(2)前外側手術。手術途徑同前路手術,但其顯露范圍更大,包括椎體前方、前外側方的椎體橫突及鉤椎關節等,可開放橫突孔,切除增生的鉤狀突,擴大椎間孔,松解椎動脈的粘連狹窄,解除椎動脈、神經根或脊髓的受壓症狀,消除病理性刺激,增強脊柱的穩定性。
(3)後路手術。是指經頸後方切口入路進行的手術,具有在直視下明確病變部位及性質,減壓充分等優點。後路手術的目的是擴大椎管矢狀徑,解除對脊髓的壓迫,改善血液循環,擴大椎間孔後壁,解除神經根所受壓迫,包括各種椎板切除術、椎板成形術、關節突切除術等。但後路手術解剖結構復雜,操作困難,手術破壞性較大,術後易發生脊柱不穩,術後形成的骨窗瘢痕可繼續壓迫脊髓等,手術效果有時不甚理想。
總之,對於不同的頸椎病患者,可根據不同的需要採取不同的手術方式,只要嚴格掌握適應證,一般均能收到良好的手術效果。
2、頸椎手術後會有什麼後遺症或並發症?
1.感染:頸椎前路手術有時需要取髂骨進行植骨融合,有時可能會出現取骨區和植骨區的感染。植骨區的感染多發生於術後4~5天,病人主訴頸部疼痛,逐漸加重而呈劇痛,以致影響睡眠。早期發現及時引流,並應用大量抗生素即可控制,感染有向硬脊膜外腔擴散的可能,可引起硬膜外膿腫或感染性脊髓炎所致的四肢癱瘓,其後果不堪設想,但這種手術並發症的發生率極低。
2.喉上神經或喉返神經損傷:上頸椎前路手術有時會發生喉上神經損傷,表現為術後在飲水及吃流質時,發生以嗆咳為主要的症狀。下頸椎部位易發生喉返神經損傷,在術中或術後發現氣憋及聲音嘶啞,該並發症一般由於牽拉損傷引起,一般術後2周可以恢復。
3.血腫與咽下困難:多由於骨刀開骨槽時,推體骨松質區滲血所致,若血腫吸收不良,食道與報體前方可發生粘連,引起吞咽困難。
4.胸膜損傷:顯露低位頸椎以及胸1時,容易傷及胸膜頂部。破損後立即發生氣胸,須按急性氣胸處理。
5.頸椎過伸性癱瘓與震動性癱瘓:脊髓型頸椎病病人,如有在理發刮臉時出現四膠麻木加重的病史,應注意手術時的體位。不宜使頸部置於過伸位,否則,在鑿除椎間盤及嵌入植骨時,由於錘擊震動,往往會引起四肢麻痹。
6.椎間隙變窄:由於植骨塊受壓或移位、植骨塊吸收等原因,最後導致椎間隙變窄,使頸椎的生理性前凸消失,甚至變成病理性後突。椎間關節、關節囊及其周圍組織亦發生相應的解剖變異,椎間孔變窄,從而產生臨床症狀,直至椎體融合後症狀才可逐漸減輕或消失。
7.硬脊膜或脊髓損傷:多屬於手術器械性損傷。神經根和脊髓的損傷,在環鋸切取椎間盤及刮取椎體後部骨贅時容易出現。因此,在開骨槽時,要注意鑿進的深度。
8.血管損傷:頸部大血管一般不容易損傷,出血多發生在分離甲狀腺上、下動脈時,切口顯露良好就不易損傷血管。在進行椎間盤切除時,若超越到頸長肌的部位就有可能損傷椎動脈。其中甲狀腺中動脈及甲狀腺上動脈,此二者常與喉返神經及喉上神經相伴而行供應甲狀腺血液,同時也參與頸椎脊髓血液的供應,故其損傷後可能引起甲狀腺及脊髓功能的不正常,進而產生一系列臨床表現。椎動脈的損傷,特別在切除骨刺時,常造成大出血及腦部血液供應的減少,有時也影響頸椎脊髓的血液循環。
9.植骨塊移位與植骨癒合不良:多發生於術後頸椎伸屈活動過多的病人,植骨塊因受到掀動擠壓麗發生移動。植骨塊移動與手術因素如骨糟位置的設計和植骨塊的放置有關。
3、頸椎手術有危險嗎
根據您的描述,可能是犯了頸椎病,建議保守治療,效果不好後方考慮手術。頸椎手術風險大。
4、頸椎病手術的基本原理?
隨著現代外科學技術的發展,先進手術器械的更新,近年來國內外對頸椎病的手術方法日益增多,療效也逐漸提高,並各自具有特色,但是頸椎病手術治療的基本原理是大致相同的。手術目的不外乎以下兩類。
(1)解除壓迫。通過手術切除病變的椎間盤、骨贅、過於肥厚或骨化的韌帶、增生的鉤狀突、椎板切除或擴大、開放橫突孔等,以達到減輕壓迫,消除刺激、壓迫和粘連的目的,消除脊髓、神經或椎動脈的壓迫,改善局部的血液循環。
(2)增強穩定。在椎體間植骨融合,通過人工的方法去除病變節段不穩的動力因素,恢復或增強頸椎的穩定性,恢復其生理曲線,限制局部活動,防止進一步使脊髓、神經受到損害,消除病椎節段的異常活動。
5、頸椎手術能維持多久
如果不是外傷引起的頸椎病完全不需要做手術。頸椎病完全可以治療好。但是關鍵在你自己能否克服日常工作及生活中不正確的姿勢和習慣。例如挺頭收下巴,長時間低頭做事,高枕歪躺等等,這是最關鍵的問題,否則,就是治好了用不了多長時間頸椎病又必然會復發的。
6、頸椎狹窄手術需要椎骨摘除和下鋼板嗎?
1、脊髓型頸椎病施行頸椎前路手術,有時要切除椎體以便實現脊髓減壓,(其實是切除部分椎體,也叫做次全切除術),切除椎體以後的空缺填補也就是植骨有以下解決方法:
A.取自身髂骨塊植骨:自體骨應該是最好的植骨材料。
優點:植骨材料來自自身,不存在排異反應,沒有感染其他疾病的危險。新鮮骨骼存在成骨細胞和成骨因子,容易癒合。
缺點:多一個手術切口,影響早期下床活動。取骨區切口會有疼痛,淤血等。
B.使用同種異體骨:也叫做人工骨,說白了就是使用經過加工處理過的屍體骨,一般經過輻射滅菌和凍干處理,為了避免排異反應,會將骨骼中的有機成分去除,保留骨骼的外形和支架。為了增加癒合機會,會添加成骨因子(BMP)。
優點:很大程度上可以替代自體骨,縮短手術時間,減少病人取骨的痛苦。
缺點:醫療費用增加。骨骼質量尤其是骨骼強度不如自體骨,不能單獨承受重力,一般要配合鋼板使用。
C.其他骨替代材料,如羥基磷灰石等,一般醫生在前路手術中不太選用。主要是擔心手術以後的融合問題。
D.使用鈦合金材料的網狀或者籠狀器械:切除下來的椎體骨骼當然都是顆粒狀的,不能賦形回植填充,但是骨骼質量還是很好的,丟棄了非常可惜。可以把它們裝進一個鈦籠裡面,鈦籠可以按照缺損的體積剪裁,既有了鈦籠的支撐又有新鮮自體骨,還是相當好的解決方案。
缺點:費用高。鈦網的費用和鋼板價格差不多。生產工藝要求很高,大多是進口產品。
2、頸椎管狹窄是引起脊髓型頸椎病的常見原因,手術是最好的治療方法,或者說是唯一可能有效的方法。拖延到脊髓損傷晚期再做手術也就沒什麼效果了,不光是要手術,而是要盡早手術。
3、頸椎前路手術使用的內固定鋼板(叫做鋼板其實是鈦板)以及鈦金屬的籠子(CAGE)不需要第二次手術取出來。完全沒什麼必要。
7、頸椎手術的風險?
頸椎病常見的一些臨床現象嚴重了確實很影響我們的生活,若是一些傳統醫治手術解決不了問題可以考慮頸椎病前路手術,手術的風險跟患者的年齡也有一定的關系,年患者齡小風險也就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