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頸椎椎管狹窄症的治療方法有哪些?
(一)治療
本病早期以非手術療法為主,但經正規的非手術療法久治無效,或無法根治而影響工作及生活質量時,則需行手術治療。由於本病的病理解剖基礎是器質性(骨性)椎管狹窄,因此保守療法常難以解決根本問題,除非在症狀較輕或發病時間較晚的年邁患者,尤其是全身實質性臟器有病變的患者。對半數以上的重型病例,仍應選擇手術療法。
1.非手術療法
(1)適應證:主要用於本病的早期階段及在手術療法前後作為輔助療法。
(2)具體措施:以頸部保護為主,輔以理療及一般對症措施。牽引療法適用於伴有頸椎間盤突出及頸椎節段性不穩的病例。推搬及推拿療法對此種病例應視為禁忌證。平日應注意頸部體位,不可過伸,更不宜長時間或突然過度屈頸,尤其是在有骨刺的情況下,易引起脊髓損傷。
(3)葯物療法:口服復方丹參片(或丹參片)及靜脈推注凱時(7~10天為一個療程),有助於本病的症狀改善。此外,在病情發作時可予以鎮痛、鎮靜葯,並定期投予神經營養葯物。
2.手術療法
(1)手術適應證:
①嚴重的椎管狹窄病例:指椎管矢狀徑在10mm以下者,一般均需手術,尤其是對影響正常生活及工作的病例,應設法爭取及早施術。
②中度椎管狹窄者:指椎管矢狀徑在10~12mm者,凡經正規非手術療法治療無效者均應考慮手術。
③輕度椎管狹窄症:一般勿需手術,僅對少數伴有繼發因素者方考慮手術。
(2)手術選擇:
①以本病為第一診斷者:原則上從後路行減壓及椎管擴大成形術。根據作者的經驗,選用半椎板切除椎管擴大成形術療效最為穩定,損傷小,且對脊柱的穩定性破壞最少(圖4)。此外,單開門、雙開門(中央開門)及「Z」字形成形術亦有一定效果,可酌情選擇(圖5)。單純全椎板切除或擴大式全椎板切除等的早期療效尚好,但後期由於椎管後方瘢痕形成,以及瘢痕的鈣化與骨化,則又易形成一個新的、狹窄的骨性椎管,從而影響遠期療效。從理論上講,前路切骨擴大椎管療效雖好,但操作難,危險性大,一般不宜選擇。
②對椎管狹窄症作為第二診斷,而頸椎病為第一診斷者:原則上應先從前路施以兼具椎管擴大的根治性減壓術,術後恢復滿意者即可;如仍有椎管狹窄症狀,則應在1~3個月後再酌情行後路減壓術。
(3)手術療法的注意事項:
①手術時間宜早:對有手術適應證者,應爭取早日施術。時間拖得愈久,椎管內有效間隙愈小,施術難度及危險性也愈大,且療效亦受到明顯影響。
②操作時要耐心、細致:由於椎管內呈飽和狀態,尤其在嚴重型病例,常使手術器械無法進入椎管內,甚至超薄型椎板咬骨鉗也難以伸入。在此情況下,首先要耐心,並選擇相應的器械,包括尖頭四關節咬骨鉗、電鑽及氣鑽等,切勿急躁,應耐心而細致地操作。
③一定要輕柔:眾所周知,脊髓組織十分嬌嫩,稍許碰撞即可導致嚴重後果。因此,在操作時應盡可能地輕柔,設法避免碰及脊髓及脊神經根組織。在企圖對其牽開時(尤其是脊髓組織),必須以0.1mm的幅度進行,原則上不應超過1.5~2mm,尤其在椎管嚴重狹窄者,易因對沖性的壓應力而引起脊髓損傷,此在臨床上並非少見。
④術中保持低溫:在操作過程中,最好採用5~10℃的低溫無菌生理鹽水進行低壓沖洗,此既可保持術野清潔,又可使局部獲得有利於使神經組織減少反應的低溫效應,且同時兼具止血作用。
⑤每一步均應小心:在操作全過程中應步步小心,除不可直接檢查以防誤傷脊髓組織外,尚應注意:吸引器頭不可直接在硬膜囊上吸引,應選擇特製的神經組織吸引器頭;防止台上器械滑入切口內;腦棉務必清除干凈;在對術野沖洗時不應直接對脊髓噴射,以免誤傷。
(二)預後
輕型病例預後較佳;椎管狹窄嚴重、伴有明顯脊髓損害或治療延誤者的預後則較差;以頸椎病為第一診斷者,治療效果介於前兩者之間。總體看來,本病預後不如單純脊髓型頸椎病患者,因為凡是有頸椎椎管狹窄的病例,其胸段及腰段椎管亦多呈狹窄狀,往往需多次手術方可解決根本問題。
2、脊髓型頸椎病椎管狹窄234狹窄0.1MM怎麼治療
中葯保守治療效果好,椎管狹窄後期是比較嚴重的,要重視
3、頸部動脈血管狹窄的治療方法
症狀性頸動脈狹窄82例的外科治療
我院自2002年4月至2003年10月對82例症狀性頸動脈狹窄患者行頸動脈內膜切除術(carotid endarterectomy,CEA),現報道如下。
臨床資料
一、一般資料
本組82例,其中男66例,女16例,年齡48-84歲,平均68.6歲,病程30d至5年。臨床表現:短暫性腦缺血發作70例,頭暈18例,失語12例,反應遲鈍6例,記憶力減退68例,昏厥17例,腦梗死後肢體偏癱10例。57例有高血壓病史,36例有糖尿病史,23例有冠心病病史。全組術前均經頸部血管多普勒超聲,數字減影血管造影確診有頸動脈狹窄。顱外段頸動脈狹窄程度參考歐洲與北美缺血性腦血管疾病協作中心經驗,分為3級:輕度狹窄≤30%,中度狹窄30%-69%,重度狹窄70%-99%。本組病例,中度狹窄佔44%(36/82),重度狹窄佔56%(46/82),狹窄合並有潰瘍病變者佔11%(9/82),一側頸內動脈狹窄伴另一側頸內動脈完全閉塞者13例,雙側頸內動脈閉塞者1例。
二、手術方法
手術採用氣管內插管全身麻醉39例,頸叢麻醉43例。麻醉後,平卧位,頭後仰並偏向對側。沿胸鎖乳突肌前內側緣切開皮膚和頸闊肌,游離胸鎖乳突肌前內側緣,牽開頸內靜脈,其下可觸及頸動脈搏動,打開頸動脈鞘,顯露頸總動脈及其分叉。向遠側分離出頸外動脈、甲狀腺上動脈以及頸內動脈,用利多卡因封閉頸動脈竇。於頸總動脈近端,頸內、頸外、甲狀腺上動脈分別套Rumml帶。靜脈注入肝素(0.9-1)mg/kg,10 min後分別抽緊Rumml帶,阻斷各動脈,沿動脈長軸切開頸總動脈和頸內動脈壁,切口從頸總動脈分叉近側1-2cm開始,並超過頸內動脈中斑塊的遠端,肝素鹽水沖洗血管腔,放置頸動脈臨時轉流管(shunt)。應用內膜剝離器,小心分離頸動脈內膜及硬化斑塊,先切斷頸總動脈中斑塊的近端,然後切除頸外動脈內的斑塊,最後在斑塊和正常內膜交界處切斷頸內動脈遠端的斑塊,肝素鹽水沖洗,仔細檢查並清理血管內表面浮游的碎片,防止腦栓塞。為了防止術後內膜剝脫,頸動脈遠端的內膜用7-0 prolene血管縫合線間斷縫合固定3-5針,用6-0 prolene血管縫合線連續縫合切口,從切口兩端向中央縫合,縫至最後3-4針,拔除轉流管,先放開頸內動脈Rumml帶,使迴流的血將管腔內的空氣和組織碎片沖出,再控制頸內動脈,松開頸總動脈Rumml帶,沖出其中的碎片,再控制頸總動脈。最後縫合打結,縫合完畢後,依次開放頸外動脈、頸總動脈,最後開放頸內動脈。胸鎖乳突肌下放置乳膠引流片,逐層縫合頸闊肌,皮下組織及皮膚。
三、結果
本組無圍手術期死亡病例。獲隨訪76例,隨訪率91.5%,隨訪時間4-18個月,平均12.4個月。短暫性腦缺血發作(TIA)消失,頭暈、昏厥症狀明顯減輕57例(76%)。反應好轉,肢體肌力提高Ⅰ-Ⅱ級者14例(18.7%)。2例出現腦梗塞、偏癱(2.6%),1例術後20h出現頸內動脈血栓形成,血管閉塞,急診手術清除血栓,加寬補片後治癒。1例術後10個月出現TIA發作,頸部血管超聲未見血管再狹窄。
討論
CEA對預防腦卒中復發,改善腦缺血症狀具有明顯的效果。根據我們的經驗,對狹窄程度在50%-60%之間的患者,若有症狀,或有潰瘍存在,尤其是有一側頸動脈閉塞或雙側均有中度狹窄者,應積極手術。若無症狀,手術應謹慎選擇。對急性腦梗塞、已存在持久性固定性神經功能缺失的患者,手術效果可能不如神經內科綜合治療加康復治療好。但對頸動脈重度狹窄同時合並有嚴重腦缺血症狀者擬應考慮手術。對頸動脈慢性完全閉塞的患者,若沒有症狀,說明患者的側枝循環已代償,手術沒有必要。
CEA手術採用全身麻醉或頸叢阻滯麻醉主要取決於手術者酌習慣經驗、患者的一般狀態、以及頸動脈分叉位置等。本組前30例均採用全身麻醉,我們體會,全麻患者安靜,手術者操作從容,術中延長切口容易,尤其適用於頸動脈分叉位置較高的患者。對於年齡大於80歲,有嚴重高血壓、心肺功能不全的患者,在監測手段不完善時,風險較大,應選擇頸叢麻醉。使用頸叢麻醉術中患者意識一直處於清醒狀態,易於監測腦的血流灌注情況。但術中一旦發生出血或發現腦缺血、煩躁症狀時,手術者易出現忙亂,術中術後的並發症將會增加。本組2例頸叢麻醉患者,術中因發生腦缺血,導致術後出現較嚴重的神經系統並發症。
術中內轉流管(shunt)的選擇應用目前尚無統一意見,主要取決於對術中腦供血的評價。許多學者認為,對曾經有腦卒中發作史,對側頸內動脈完全閉塞者;頸內動脈返流壓小於50mm Hg者;術中不能忍受頸動脈阻斷試驗者;或術中腦電圖監測異常者,應選擇shunt,否則應避免應用,以免增加並發症,如遠端動脈內膜損傷,氣栓或微小栓子脫落等。我們認為,常規選用shunt管以保持持續腦血流的灌注。另外,shunt管作為內固定裝置,使動脈壁的縫合更加容易。正規、仔細的使用柔軟的專為頸內動脈設計的shunt管,可以避免或降低並發症的發生。
腦梗塞是CEA術後最常見的嚴重並發症,栓塞是主要原因。術中操作應盡量減少頸動脈粥樣斑塊部位的擠壓;shunt管放置應輕柔合理;內膜切除面清理干凈;術中肝素化,術後肝素自然中和及抗凝、抗血小板葯物的應用,是減少腦栓塞的重要措施。
圍手術期控制及穩定血壓對防止腦出血及術後大腦高灌注至關重要,據文獻報道,CEA術後高血壓的發生率為19%-21%。我們一般採用靜脈泵人硝普鈉或硝酸甘油,控制收縮壓在150mmHg以下,尤其是對年齡超過75歲的,頸動脈嚴重狹窄的,既往有嚴重高血壓病史的患者更應重視。
4、頸椎間盤突出伴椎管狹窄哪個醫院/醫生手術最好最安全?
最好是保守療法。我曾經給毛澤東主席的秘書田家英的夫人董邊治療椎管狹窄,當時的效果很好,是在1993年10月看的。她留了北京的地址和電話給我,但一直沒有成行。
5、頸椎椎管狹窄有什麼症狀
頸椎椎管狹窄大多以四肢感覺麻木、刺痛為首發症狀,常從手臂部開始,逐漸加重,並漸出現雙手握力下降,持物不住,胸部束帶感,下肢出現如踩棉花堆的感覺,站立、行走不穩,步態沉重,起步困難。重者出現下肢痙攣、癱瘓、便秘、小便失禁。但這些患者頸部症狀不如四肢嚴重,可能有輕度的僵硬不適和疼痛。不加以注意可能會產生誤診誤治。其實本病的診斷並不困難,有了上述一些表現,再拍兩張X線片就可診斷。除正側位x線片上表現頸椎遲行性變外,在標准側位片上測量第5或第6頸椎椎體後緣中點到相應椎板連成的最短距離,即椎管前後徑,若小於13毫米,稱相對椎管狹窄,小於10毫米為絕對椎管狹窄。為了使測量更加可靠,使用椎管比值測定即頸椎椎管前後徑除以頸椎椎體前後徑,正常應大於0.75,椎管狹窄者小於0.75,甚至小於0.5。若能做CT檢查,就更加直觀,可以直接觀察到椎管的形狀和狹窄程度、部位等。
6、女40歲 頸椎椎管狹窄 我是腰椎間盤突出及椎管狹窄請問吃什麼葯0
椎管狹窄 性別:男年齡:47病情描述:請問椎管狹窄的問題。椎管狹窄,壓迫右腿疼痛,有沒有什麼好辦法可以緩解的啊?到底該怎麼辦?我好痛苦啊。請問椎管狹窄怎麼治療好啊? 發病時間:不清楚 查看原帖>>
7、35歲,女,頸椎間盤突出並椎管狹窄,應如何治療?【頸椎間盤突出】
從核磁看有頸間盤突出,如果有四肢精細動作減退,行走不穩,軀干束帶感,建議到醫院治療,可能需要手術.
(北京友誼醫院楊雍大夫鄭重提醒:因不能面診患者,無法全面了解病情,以上建議僅供參考,具體診療請一定到醫院在醫生指導下進行!)
8、頸椎間盤突出與椎管狹窄中葯能治好嗎如題 謝謝了
可以的.頸椎間盤突出頸椎間盤突出是近來才認識的一種頸部疾病.中醫學認為:頸者手足之陽也經,督脈所過,肝腎主之,一旦受損,諸症百出,常可發生頭,頸,胸和肩臂上肢症狀,重者督脈受損危及生命.根據發病的特點,應從以下三個方面認識其病因病機.1,跌仆閃傷,氣血瘀滯:頸椎是人體活動最為頻繁的部位,日常生活中不注意,或不經意的外力刺激,使頸部經常處於一種肌力不平衡狀態,導致局部氣血瘀阻不通,進而影響骨關節結構發生異常變化,使頸部氣血不通,不通而痛,由於氣血瘀阻的部位不同,有時在筋,有時在骨,有時筋骨俱傷,有時甚或損傷督任二脈,傷及髓海,產生下肢萎廢等症狀.這也是頸椎病多變的原因之一.2,勞傷腎氣,風寒侵襲:先天不足,任督兩脈空虛,或後天勞累過度,傷及腎氣,均可影響頸部筋骨的生長發育.腎主骨生髓,腎氣不充,正氣不足,衛外之氣不固,風寒之邪乘虛而入,痹阻經脈氣血發生疼痛,四肢不用等症狀.這里的勞力過度主要是指頸部頻繁不正確的運動或長期處於一種固定狀態,也包括房勞過度.3,肝腎不足,氣血虛弱:肝腎不足頸筋不能得血濡養,則頸筋攣急,四肢麻木,屈伸不利,.肝腎同源,精血互生.肝腎不足,精不生血而發生氣血虛弱,不能濡養頸筋而發生本病.這是慢性期主要病機.西醫認為:頸椎7個,椎間盤6個.因第5第6間盤處活動多受損傷,且為頸髓膨大處,脊髓無退讓餘地,因而該處椎間盤突出最為多見,約點65%.因神經根受齒狀韌帶的限制,活動度小,輕微壓迫就出現症狀.絕大多數頸椎間盤突出無明顯外傷史,是由於慢性勞損與退度的結果.正常椎間盤可因頭部突然受強力沖擊或過度曲屈頸部而發病.一旦椎間盤破裂,神經根則受到壓迫而出現症狀,頸椎間盤突出最易發生於外側,因為該處纖維環與後縱韌帶均為薄弱之故.頸椎病的葯物治療, 目前多用中醫辨症治療,著名的中醫專家鄧鐵濤說:「中醫的先進就是在不損傷任何機體的情況下,通過調理就可以治好疾病.」西葯是通過動物試驗用上人體,而中醫的經方,驗方則是人們的祖先經過幾百年或上千年在人體的反復驗證得出的經驗,治好後不復發的,雖說對伴有鈣化,腰椎管狹窄 者沒效,但不破壞人體的正常機能,還有再治療的機會,手術一旦失敗連糾正的機會都沒有了.對於本病用中醫是完全可以治好的,至所以社會上有人說頸椎病治不好,是他們對中醫對中醫對慢性病,病毒性病有很好的療效不了解,通過一個時間,人們就會通過實踐有所了解的.中醫的真正偉大才會被理解的,比如非典;禽流感,口足手病以開始就是以西醫為主進行治療和防治的,根本不讓中醫介入,認為中醫不科學,病人受了不少的苦,經濟也花費很低大就是收效不大,後經中醫辨用葯很快就得以控制,就是很好的例子,同樣的原理,中醫對慢性疾病特別是退變性疾病亦是十分有效的.本人通過近0年的探討和臨床觀察中醫對於頸腰椎病只要沒有鈣化,椎管骨性狹窄,只要辨症得地,用葯正確,不僅可以治好,並且復發率極低.所以人們不能不對中醫進行和重新評價.對於本病我可以幫助你解除病痛,請你點頭像進入診室,有我的聯系方法,可以盡情交流.注意事項:本病是不適用按摩 的.本病的最佳治療時期 是在沒有鈣化之前.盡量不要用激素類葯物.
記得採納啊
9、我媽媽頸椎狹窄5毫米,請問怎麼治療?
頸椎椎管狹窄往往是頸椎病的基礎,對於保守治療,我提供以下幾點給樓主參考:
1,理療,按摩,針灸等,可有一定的輔助作用!
2,葯物治療,主要指的是中醫葯治療,口服或者外用改變疏通局部循環,使狹窄的椎管擴大。
3,特別提醒:慎用牽引、重手法推拿等強刺激治療
10、頸部管腔狹窄率小於百分之五十會引起頭暈嗎?
可能會引起頭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