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頸椎 > 頸椎硬化症

頸椎硬化症

發布時間:2021-04-14 15:58:48

1、頸椎病有什麼症狀?

頸椎病的臨床症狀較為復雜。主要有頸背疼痛、上肢無力、手指發麻、下肢乏力、行走困難、頭暈、惡心、嘔吐,甚至視物模糊、心動過速及吞咽困難等。頸椎病的臨床症狀與病變部位、組織受累程度及個體差異有一定關系。
1.神經根型頸椎病
(1)具有較典型的根性症狀(麻木、疼痛),且范圍與頸脊神經所支配的區域相一致。
(2)壓頭試驗或臂叢牽拉試驗陽性。
(3)影像學所見與臨床表現相符合。
(4)痛點封閉無顯效。
(5)除外頸椎外病變如胸廓出口綜合征、腕管綜合征、肘管綜合征、肩周炎等所致以上肢疼痛為主的疾患。
2.脊髓型頸椎病
(1)臨床上出現頸脊髓損害的表現。
(2)X線片上顯示椎體後緣骨質增生、椎管狹窄。影像學證實存在脊髓壓迫。
(3)除外肌萎縮性側索硬化症、脊髓腫瘤、脊髓損傷、多發性末梢神經炎等。
3.椎動脈型頸椎病
(1)曾有猝倒發作。並伴有頸性眩暈。
(2)旋頸試驗陽性。
(3)X線片顯示節段性不穩定或樞椎關節骨質增生。
(4)多伴有交感神經症狀。
(5)除外眼源性、耳源性眩暈。
(6)除外椎動脈I段(進入頸6橫突孔以前的椎動脈段)和椎動脈III段(出頸椎進入顱內以前的椎動脈段)受壓所引起的基底動脈供血不全。
(7)手術前需行椎動脈造影或數字減影椎動脈造影(DSA)。
4.交感神經型頸椎病
臨床表現為頭暈、眼花、耳鳴、手麻、心動過速、心前區疼痛等一系列交感神經症狀,X線片頸椎有失穩或退變。椎動脈造影陰性。
5.食管壓迫型頸椎病
頸椎椎體前鳥嘴樣增生壓迫食管引起吞咽困難(經食管鋇劑檢查證實)等。
6.頸型頸椎病
頸型頸椎病也稱局部型頸椎病,是指具有頭、肩、頸、臂的疼痛及相應的壓痛點,X線片上沒有椎間隙狹窄等明顯的退行性改變,但可以有頸椎生理曲線的改變,椎體間不穩定及輕度骨質增生等變化。
這個來自網路,本人行醫,因為網路這一節比較好,直接復制給你,希望有幫助。

2、頸椎病會引起哪些不適?

頸椎病的臨床症狀較為復雜。主要有頸背疼痛、上肢無力、手指發麻、下肢乏力、行走困難、頭暈、惡心、嘔吐,甚至視物模糊、心動過速及吞咽困難等。頸椎病的臨床症狀與病變部位、組織受累程度及個體差異有一定關系。
1.神經根型頸椎病
(1)具有較典型的根性症狀(麻木、疼痛),且范圍與頸脊神經所支配的區域相一致。
(2)壓頭試驗或臂叢牽拉試驗陽性。
(3)影像學所見與臨床表現相符合。
(4)痛點封閉無顯效。
(5)除外頸椎外病變如胸廓出口綜合征、腕管綜合征、肘管綜合征、肩周炎等所致以上肢疼痛為主的疾患。
2.脊髓型頸椎病
(1)臨床上出現頸脊髓損害的表現。
(2)X線片上顯示椎體後緣骨質增生、椎管狹窄。影像學證實存在脊髓壓迫。
(3)除外肌萎縮性側索硬化症、脊髓腫瘤、脊髓損傷、多發性末梢神經炎等。
3.椎動脈型頸椎病
(1)曾有猝倒發作。並伴有頸性眩暈。
(2)旋頸試驗陽性。
(3)X線片顯示節段性不穩定或樞椎關節骨質增生。
(4)多伴有交感神經症狀。
(5)除外眼源性、耳源性眩暈。
(6)除外椎動脈I段(進入頸6橫突孔以前的椎動脈段)和椎動脈III段(出頸椎進入顱內以前的椎動脈段)受壓所引起的基底動脈供血不全。
(7)手術前需行椎動脈造影或數字減影椎動脈造影(DSA)。
4.交感神經型頸椎病
臨床表現為頭暈、眼花、耳鳴、手麻、心動過速、心前區疼痛等一系列交感神經症狀,X線片頸椎有失穩或退變。椎動脈造影陰性。
5.食管壓迫型頸椎病
頸椎椎體前鳥嘴樣增生壓迫食管引起吞咽困難(經食管鋇劑檢查證實)等。
6.頸型頸椎病
頸型頸椎病也稱局部型頸椎病,是指具有頭、肩、頸、臂的疼痛及相應的壓痛點,X線片上沒有椎間隙狹窄等明顯的退行性改變,但可以有頸椎生理曲線的改變,椎體間不穩定及輕度骨質增生等變化。

3、頸椎病有哪些症狀

甘肅九州中西醫結合醫院專家做了以下分析:

頸椎病的臨床症狀較為復雜。主要有頸背疼痛、上肢無力、手指發麻、下肢乏力、行走困難、頭暈、惡心、嘔吐,甚至視物模糊、心動過速及吞咽困難等。頸椎病的臨床症狀與病變部位、組織受累程度及個體差異有一定關系。

1.神經根型頸椎病

(1)具有較典型的根性症狀(麻木、疼痛),且范圍與頸脊神經所支配的區域相一致。

(2)壓頭試驗或臂叢牽拉試驗陽性。

(3)影像學所見與臨床表現相符合。

(4)痛點封閉無顯效。

(5)除外頸椎外病變如胸廓出口綜合征、腕管綜合征、肘管綜合征、肩周炎等所致以上肢疼痛為主的疾患。

2.脊髓型頸椎病

(1)臨床上出現頸脊髓損害的表現。

(2)X線片上顯示椎體後緣骨質增生、椎管狹窄。影像學證實存在脊髓壓迫。

(3)除外肌萎縮性側索硬化症、脊髓腫瘤、脊髓損傷、多發性末梢神經炎等。

3.椎動脈型頸椎病

(1)曾有猝倒發作。並伴有頸性眩暈。

(2)旋頸試驗陽性。

(3)X線片顯示節段性不穩定或樞椎關節骨質增生。

(4)多伴有交感神經症狀。

(5)除外眼源性、耳源性眩暈。

(6)除外椎動脈I段(進入頸6橫突孔以前的椎動脈段)和椎動脈III段(出頸椎進入顱內以前的椎動脈段)受壓所引起的基底動脈供血不全。

(7)手術前需行椎動脈造影或數字減影椎動脈造影(DSA)。

4.交感神經型頸椎病

臨床表現為頭暈、眼花、耳鳴、手麻、心動過速、心前區疼痛等一系列交感神經症狀,X線片頸椎有失穩或退變。椎動脈造影陰性。

5.食管壓迫型頸椎病

頸椎椎體前鳥嘴樣增生壓迫食管引起吞咽困難(經食管鋇劑檢查證實)等。

6.頸型頸椎病

頸型頸椎病也稱局部型頸椎病,是指具有頭、肩、頸、臂的疼痛及相應的壓痛點,X線片上沒有椎間隙狹窄等明顯的退行性改變,但可以有頸椎生理曲線的改變,椎體間不穩定及輕度骨質增生等變化。

4、請問頸椎底動脈硬化有那些症狀?如何治療

你好,我來回答你的問題,這個年齡的老人出現「頸椎底動脈硬化」,會出現手或者手臂的麻木、頸部不適、頭疼、頭暈等症狀。建議:能放支架,但是難度比較大,因為這個區域血流速度較快,而且周圍組織結構復雜,不推薦做這樣的治療。不過你可以接受葯物的治療,比如口服辛伐他汀片就可以很好的抗血管動脈硬化治療。

5、頸椎動脈硬化怎樣能治癒?

動脈硬化治療
頸動脈硬化性疾病的治療包括生活方式的改變、葯物治療和手術治療。
1.生活方式的改變
包括禁止吸煙、加強體育運動的鍛煉、控制體重、作息時間規律、飲食清淡、心情愉悅等等。
2.葯物治療
(1)控制血壓、血糖、血脂;
(2)預防性應用抗血小板葯物可顯著降低缺血性腦血管疾病的發生率,可每日口服阿司匹林或氯吡格雷;
(3)多項臨床研究均證實他汀類葯物可穩定斑塊、顯著降低心腦血管事件的發生率和病死率,可根據患者LDL-C水平及是否合並其他缺血性腦卒中危險因素,酌情使用他汀類葯物控制血脂。服用過程中需定期監測肝酶、肌酶的變化。
3.手術治療
手術治療的目的是預防缺血性腦卒中的發生。臨床上,醫生會根據頸動脈斑塊導致血管狹窄的程度、斑塊的穩定性,結合患者的症狀、基本情況決定是否手術及採用何種手術方式。
(1)頸動脈內膜剝脫術
手術剝離增厚的頸動脈內膜及硬化斑塊,多在全麻下進行,要求患者無較嚴重的心、肺或其他系統性疾病;
(2)頸動脈支架植入術
為微創手術,於病變位置放置支架,撐開狹窄的血管壁,使病變的血流恢復通暢,局部麻醉下即可完成,適合合並嚴重基礎疾病無法耐受全麻手術的患者。術前3~5天需口服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雙重抗血小板治療。目前認為CAS的遠期通暢率與CEA相同。

6、頸椎血管有點硬化怎麼辦?

頸椎血管硬化,會導致供血相對不足,引起頭暈,主要與高血壓高血脂,或者糖尿病這類疾病有關系,會導致血管的硬化。建議及時到正規的醫院就診治療,平時多吃蔬菜水果,清淡飲食,不要吃高脂肪高膽固醇的食物。

與頸椎硬化症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