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頸椎痛中醫葯方
1、外傷型頸椎病偏方:行氣活血,舒筋止痛。
方劑:姜黃10克,甘草10克,羌活15克,海桐皮12克,當歸15克,赤芍12克,白術12克,伸筋草15克,川芎12克,桂枝10克。水煎服。
疼痛重者加乳香、沒葯,久病體虛者加首烏、枸杞子等。如傷後著寒或宿傷而有風寒者可用麻桂溫經湯,葯方如下:
赤芍12克,麻黃10克,桂枝12克,紅花6克,白芷15克,細辛3克,桃仁12克,甘草10克。水煎服。
2、風寒濕痹、經絡受阻型頸椎病偏方:祛風除濕,溫經活絡。
方劑:羌活10克,獨活15克,蒿本10克,防風15克,甘草10克,川芎12克,蔓荊子10克。水煎服。
如兩手麻木為主,說明氣虛,可用人參益氣湯,方劑如下:
黃芪20克,炙甘草10克,升麻10克,五味子15克,柴胡12克,生甘草10克,人參5克,白芍12克。水煎服。
3、肝腎虧虛、氣血不足型頸椎病偏方:滋補肝腎,益氣活血。
方劑:獨活15克,桑寄生15克,秦艽10克,防風15克,細辛3克,當歸15克,白芍12克,川芎15克,地黃15克,杜仲12克,牛膝15克,黨參20克,茯苓12克,炙甘草10克,桂枝15克。水煎服。
如四肢痿軟症較重,宜用加味四物湯,方劑如下:
當歸15克,熟地12克,白芍10克,川芎12克,五味子10克,麥冬12克,黨參20克,黃柏10克,黃連15克,知母10克,杜仲12克,牛膝15克,蒼術12克,黃芪20克。水煎服。
4、痰濕凝阻、經絡瘀滯型頸椎病偏方:理氣化痰,通經活絡。
方劑:姜半夏6克,陳皮10克,茯苓12克,炙甘草10克。水煎服。
如病人氣虛,加黨參、白芍、黃芪;肢體麻重,加防風、荊芥、天麻、秦艽等;如病人手足麻木伴兩目羞明、視物昏花、睛痛難開者可用神效黃芪湯,方劑如下:
蔓荊子10克,陳皮10克,人參5克,炙甘草10克,白芍15克,黃芪20克。水煎服。
2、什麼葯蒿貼頸椎有效?
治療頸椎病的中葯配方有很多種,中醫跌打葯貼,撒隆巴斯都可以!根據頸椎病類型不同,而有所不同。治療頸椎病有哪些幾種中葯呢?治療頸椎病的主要中葯方有五種1.外用熏洗葯頸椎病中葯配方:防風、艾葉、透骨草、獨活、秦艽、劉寄奴、靈仙、烏梅、蘇木、赤芍、紅花、甲珠、木瓜。2.氣血不足型頸椎病中葯配方:獨活,當歸,白芍,杜仲,桑寄生,秦艽,防風,細辛,川芎,地黃,牛膝,黨參,茯苓,炙甘草,桂枝。水煎服。此方滋補肝腎,益氣活血。3.風寒濕痹頸椎病中葯配方:羌活,蒿本,獨活,防風,甘草,川芎,蔓荊子。水煎服。此方祛風除濕,溫經活絡。4.外傷型頸椎病中葯配方:姜黃,甘草,白術,伸筋草,川芎,羌活,海桐皮,當歸,赤芍、桂枝。水煎服。此方行氣活血,舒筋止痛。5.經絡瘀滯型頸椎病中葯配方:陳皮,茯苓,姜半夏,炙甘草。水煎服。此方理氣化痰,通經活絡。現在你明白了吧,希望能幫助你!
3、臭青蒿對頸椎有用嗎
不是。青蒿分兩種,一個是香的;一個是臭的。這兩種都叫蒿,但在治療上略有不同。
4、頸椎病要吃什麼葯才能康復呢?
頸椎病的主要症狀表現為頭、頸、肩、背、手臂酸痛,頸脖子僵硬,活動受限。手指麻,【大拇指,食指,中指痳是頸2---3節,中指,無名指,小指痳是頸6--7節】頸椎病與腎虛有關,腎主骨生髓,腎精充足,骨骼才能生化滋養。 治療 補肝益腎, 強精壯骨, 活血化瘀 為主。可輔以針灸按摩,磁療等 頸椎病患者應以富含鈣、蛋白質、維生素B族、維生素C和維生素E的飲食為主。其中鈣是骨的主要成分,以牛奶、魚、豬尾骨、黃豆、黑豆等含量為多。蛋白質也是形成韌帶、骨骼、肌肉所不可缺少的營養素。維生素B、E則可緩解疼痛。解除疲勞。另外,如頸椎病屬濕熱阻滯經絡636f70797a6431333335313835者,應多吃些葛根、苦瓜、絲瓜等清熱解肌通絡的果菜;如屬寒濕阻滯經絡者,應多吃些狗肉、羊肉等溫經散寒之食物;如屬血虛氣滯者,應多進食公雞、鯉魚、黑豆等食物。 1、外傷型:行氣活血,舒筋止痛。 方葯: 姜黃10克,甘草10克,羌活15克,海桐皮12克,當歸15克,赤芍12克,白術12克,伸筋草15克,川芎12克,桂枝10克。水煎服。 疼痛重者加乳香、沒葯,久病體虛者加首烏、枸杞子等。如傷後著寒或宿傷而有風寒者可用麻桂溫經湯,葯方如下: 赤芍12克,麻黃10克,桂枝12克,紅花6克,白芷15克,細辛3克,桃仁12克,甘草10克。水煎服。 2、風寒濕痹、經絡受阻型:祛風除濕,溫經活絡。 方葯: 羌活10克,獨活15克,蒿本10克,防風15克,甘草10克,川芎12克,蔓荊子10克。水煎服。 如兩手麻木為主,說明氣虛,可用人參益氣湯,方劑如下: 黃芪20克,炙甘草10克,升麻10克,五味子15克,柴胡12克,生甘草10克,人參5克,白芍12克。水煎服。 3、肝腎虧虛、氣血不足型:滋補肝腎,益氣活血。 方劑: 獨活15克,桑寄生15克,秦艽10克,防風15克,細辛3克,當歸15克,白芍12克,川芎15克,地黃15克,杜仲12克,牛膝15克,黨參20克,茯苓12克,炙甘草10克,桂枝15克。水煎服。 如四肢痿軟症較重,宜用加味四物湯,方劑如下: 當歸15g,熟地12g,白芍10g,川芎12g,五味子10g,麥冬12g,黨參20g,黃柏10g,黃連15g,知母10g,杜仲12g,牛膝15g,蒼術12g,黃芪20g。水煎服。 4、痰濕凝阻、經絡瘀滯型:理氣化痰,通經活絡。 方劑: 姜半夏6克,陳皮10克,茯苓12克,炙甘草10克。水煎服。 如病人氣虛,加黨參、白芍、黃芪;肢體麻重,加防風、荊芥、天麻、秦艽等;如病人手足麻木伴兩目羞明、忌目視物昏花、睛痛難開者可用神效黃芪湯,方劑如下: 蔓荊子10克,陳皮10克,人參5克,炙甘草10克,白芍15克,黃芪20克。水煎服。 5、外用熏洗葯:葛根30克,冬桑枝、海桐皮、芍葯、生地、地鱉蟲各15克,姜黃、當歸、羌活各10克,升麻5克,生甘草6克。將上葯加水淹沒葯物3公分許,浸泡15分鍾,先用武火燒開後再用文火煎20分種,取汁分早晚兩次飯後溫服,若服葯期間未見明顯不良反應,可連服1月 6方劑:獨活、秦艽、防風、艾葉、透骨草、劉寄奴、蘇木、赤芍、紅花、甲珠、靈仙、烏梅、木瓜,各9克。水煎趁熱熏洗患處 成葯 頸復康顆粒 骨刺寧膠囊 根痛平片
5、治頸椎病有哪些偏方?
頸椎病的中醫分型為辨證施治提供了依據。從現代醫學觀點看,同屬於根型或椎動脈型或脊髓型的病人,因其有不同的病因、徵象和脈象,所以按中醫分型可能屬於不同的類型,其治則不同,用葯也不一致。 1、外傷型:行氣活血,舒筋止痛。 方葯:姜黃10克,甘草10克,羌活15克,海桐皮12克,當歸15克,赤芍12克,白術12克,伸筋草15克,川芎12克,桂枝10克。水煎服。 疼痛重者加乳香、沒葯,久病體虛者加首烏、枸杞子等。如傷後著寒或宿傷而有風寒者可用麻桂溫經湯,葯方如下: 赤芍12克,麻黃10克,桂枝12克,紅花6克,白芷15克,細辛3克,桃仁12克,甘草10克。水煎服。 2、風寒濕痹、經絡受阻型:祛風除濕,溫經活絡。 方葯:羌活10克,獨活15克,蒿本10克,防風15克,甘草10克,川芎12克,蔓荊子10克。水煎服。 如兩手麻木為主,說明氣虛,可用人參益氣湯,方劑如下: 黃芪20克,炙甘草10克,升麻10克,五味子15克,柴胡12克,生甘草10克,人參5克,白芍12克。水煎服。 3、肝腎虧虛、氣血不足型:滋補肝腎,益氣活血。 方劑:獨活15克,桑寄生15克,秦艽10克,防風15克,細辛3克,當歸15克,白芍12克,川芎15克,地黃15克,杜仲12克,牛膝15克,黨參20克,茯苓12克,炙甘草10克,桂枝15克。水煎服。 如四肢痿軟症較重,宜用加味四物湯,方劑如下: 當歸15g,熟地12g,白芍10g,川芎12g,五味子10g,麥冬12g,黨參20g,黃柏10g,黃連1 5g,知母 10g,杜仲12g,牛膝15g,蒼術12g,黃芪20g。水煎服。 4、痰濕凝阻、經絡瘀滯型:理氣化痰,通經活絡。 方劑:姜半夏6克,陳皮10克,茯苓12克,炙甘草10克。水煎服。 如病人氣虛,加黨參、白芍、黃芪;肢體麻重,加防風、荊芥、天麻、秦艽等;如病人手足麻木伴兩目羞明、忌目視物昏花、睛痛難開者可用神效黃芪湯,方劑如下: 蔓荊子10克,陳皮10克,人參5克,炙甘草10克,白芍15克,黃芪20克。水煎服。 5、外用熏洗葯: 方劑:獨活、秦艽、防風、艾葉、透骨草、劉寄奴、蘇木、赤芍、紅花、甲珠、靈仙、烏梅、木瓜,各9克。水煎趁熱熏洗患處
6、雪上一支蒿片對頸椎病效果好嗎?
雪上一支蒿片我的頸椎以有十我的頸椎病以有十年左右,後來到廣-病友給一一我說她吃了幾個月就好多了,所以我到醫院去配雪一支蒿片吃了也半年以好了,這個是對我很有用。對頸椎
7、脛椎帖什麼蒿約
膏葯只能起到環節,還是到醫院問醫生吧
8、頸椎病常用的中葯方葯有哪些?
頸椎病的中醫分型為辨證施治提供了依據。從現代醫學觀點看,同屬於根型或椎動脈型或脊髓型的患者,因其有不同的病因、徵象和脈象,所以按中醫分型可能屬於不同的類型,其治則不同,用葯也不一致。
(1)外傷型。行氣活血,舒筋止痛。
方葯:姜黃10g,甘草10g,羌活15g,海桐皮12g,當歸15g,赤芍12g,白術12g,伸筋草15g,川芎12g,桂枝10g。水煎服。
疼痛重者加乳香、沒葯,久病體虛者加首烏、枸杞子等。如傷後著寒或宿傷而有風寒者可用麻桂溫經湯,葯方如下:赤芍12g,麻黃10g,桂枝12g,紅花6g,白芷15g,細辛3g,桃仁12g,甘草10g。水煎服。
(2)風寒濕痹、經絡受阻型。祛風除濕,溫經活絡。
方葯:羌活10g,獨活15g,蒿本10g,防風15g,甘草10g,川芎12g,蔓荊子10g。水煎服。
如兩手麻木為主,說明氣虛,可用人參益氣湯,方劑如下:
黃芪20g,炙甘草10g,升麻10g,五味子15g,柴胡12g,生甘草10g,人參5g,白芍12 克。水煎服。
(3)肝腎虧虛、氣血不足型。滋補肝腎,益氣活血。
方劑:獨活15g,桑寄生15g,秦艽10g,防風15g,細辛3g,當歸15g,白芍12g,川芎15g,地黃15g,杜仲12g,牛膝15g,黨參20g,茯苓12g,炙甘草10g,桂枝15g。水煎服。
如四肢痿軟症較重,宜用加味四物湯,方劑如下:當歸15g,熟地12g,白芍10g,川芎12g,五味子10g,麥冬12g,黨參20g,黃柏10g,黃連15g,知母10g,杜仲12g,牛膝15g,蒼術12g,黃芪20g。水煎服。
(4)痰濕凝阻、經絡瘀滯型。理氣化痰,通經活絡。
方劑:姜半夏6g,陳皮10g,茯苓12g,炙甘草10g。水煎服。
如患者氣虛,加黨參、白芍、黃芪;肢體麻重,加防風、荊芥、天麻、秦艽等;如患者手足麻木伴兩目畏光、忌目視物昏花、睛痛難開者可用神效黃芪湯,方劑如下:蔓荊子10g,陳皮10g,人參5g,炙甘草10g,白芍15g,黃芪20g。水煎服。
(5)外用熏洗葯。
方劑:獨活、秦艽、防風、艾葉、透骨草、劉寄奴、蘇木、赤芍、紅花、甲珠、靈仙、烏梅、木瓜,各9g。水煎趁熱熏洗患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