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跪求】四個軍人的正義事跡
鐵軍救災部隊行軍達體能極限提前12小時抵震中
5月13日凌晨4時10分,紅軍團向汶川震區開進。1200公里的行程,紅軍團僅用了24小時。14日凌晨4時,全團官兵到達都江堰市紫坪鋪水庫,由此徒步向汶川重災區映秀鎮進發。負重三四十公斤重的背囊和物資,行走在塌方不斷的山路上,地圖上30公里的距離,落到腳下卻超過了60公里。官兵們開始和自己的體力及意志展開較量。9小時後的14日13時,紅軍團官兵順利到達震中映秀鎮——這比預先方案提前了12個小時!立即投入到救災行動當中。當天15時30分,成功救出第一名倖存者。
從映秀鎮通往草坡的近50公里道路,被群眾稱為「死亡之谷」。16日9時,在團長黃長清的帶領下,向「死亡之谷」挺進。行至7公里處,突然遭遇山體大滑坡。正在行進中的紅一連官兵趕緊隱蔽到一塊大石頭下。霎時,大大小小的石頭從他們頭頂呼嘯飛過。關鍵時刻,黃長清接過「黨員突擊隊」的隊旗,站在了塌方的路上,組織戰士們單人快速通過。
岷江上一條長200米的鐵索橋,是通往銀杏鄉的必經之路。過橋時,上下各一根鐵索,手裡攥一根,腳下踩一根,不帶負重通過已是搖搖晃晃,如果落下江去則絕無生還的可能。當「鐵軍來了!」的大旗飄揚在災區的廢墟上時,現場群眾激動得淚流滿面。
「5·12」大地震後,南壩鎮——以往九寨溝旅環線上的這顆璀璨明珠頓時滿目瘡痍,進出小鎮的所有通道僅剩下涪江上一葉承載力不足1噸的小舟。這個本來擁有2萬多居民的相當繁華的商業小鎮,幾乎成為與世隔絕的「孤島」。通訊中斷,橋梁坍塌,道路被毀,大車小車進不來,傷病員轉送極其困難,食品和飲用水非常短缺……
南壩鎮的救援工作進行到5月16日,已經是第四天了。雖然解放軍官兵幾天來不分晝夜,爭分奪秒,不停地搜救挖掘,前送物資,後送傷員,但是鎮里仍有部分傷員無法及時轉移出去,江對面前來增援的上千名消防官兵和大批賑災物資也只能隔河相望,而廢墟下面的生命一天比一天虛弱,需要更多、更快的救援!
很明顯,涪江已成為南壩鎮抗震救災工作的一個「瓶頸」。
江上架橋成關鍵
16日上午9:00,趕到南壩鎮抗震救災指揮部參加軍地協調會的空降兵部隊鄧參謀長,一坐下就向抗震救災指揮部指揮長、綿陽市副市長邱明君提交了一份有數據、有分析的報告——《在涪江渡口上游一淺灘處搭建低水橋》。
話音一落,所有與會人員的注意力幾乎全部集中了過來。市縣鎮領導聽過鄧參謀長的分析之後,既激動又疑惑。激動的是如果橋真能架設成功,那麼,南壩救援工作的「瓶頸」立馬就能解決。然而,他們同時也有疑惑:地震前,南壩鎮人員物資往來主要依賴公路,而涪江上從未架過橋,需要擺渡過江,在當前大型機械仍然難以進來的情況下,完全依靠官兵們的血肉之軀,能否架設成功呢?
當得知架橋需要大量鐵絲時,邱副市長立即派人到鎮上征購,然而由於商業區損壞嚴重,工作人員千方百計才從廢墟中拔出一小卷。在其向邱副市長復命時,邱副市長一把抓住那一小卷鐵絲,要求隨行人員一定要妥善保管。他說:「這哪是一小卷鐵絲呀,這是群眾的命呀!」
16日夜晚,對於具體負責這項任務的王科長來說,幾乎又是一個不眠之夜。他心裡一直在不停地思考著架橋的每一個步驟和每一個細節,唯恐哪裡出現遺漏。
部隊架起救命橋
5月17日,800多名官兵兵分兩路,在鄧參謀長和劉甫清團長的帶領下,開到涪江岸邊。一到現場,鄧參謀長便第一個「嗖」地跳進了齊腰深的江水之中。
戰士們看到首長帶頭,士氣立即更加高漲,有條不紊地迅速展開了架橋工作。有的去廢墟中尋找可以使用的木頭,有的幾個人一起協力扛抬樓板石樑,有的在岸上弓腰裝沙袋,有的站在江水中搭建橋墩……誰也不肯休息一會兒。
看到空降部隊官兵人手不夠,成都軍區某部官兵立即主動加入了運送搭橋物資的行列;南壩的鄉親們搬著木頭、石板也來到岸邊……
河南的大個兒戰士肖振昊,一次就扛起3個沙袋,交給搭橋墩的戰友加固橋墩;二級士官李九廣,雖然在向山下轉送傷員、運送物資的過程中雙肩已經磨爛,但還是咬著牙扛起一個大沙袋……
知道空降兵部隊正在給南壩災區群眾架設「生命通道」的消息後,19日,中央軍委委員、空軍許司令員也專門乘飛機趕來了……在部隊首長們的親切關懷和鼓舞下,官兵們更加努力了。20日下午,經過軍民4天的共同努力,承載著災區人民無限希望、記錄著軍民魚水深情、長110多米的「軍民連心橋」終於勝利合龍。
橋通了,生活物資源源不斷地運送進來,傷員開始逐步運出。昨天晚上,古樓街的柳安柏大叔采來自家種的新鮮蘑菇,直接送到了連隊炊事班;壩頭村支書殺了自家的一頭豬,把豬下水留下,豬肉全部送給了官兵;南街的陳大娘把不知積攢了多久的所有雞蛋煮熟後送到修橋官兵們跟前,被拒絕後跪在地上哽咽著說:「孩子們啊,我都一把年紀了,要不是你們,我這把骨頭早就爛了。你們不收下,我就不起來……」
方永剛,男,遼寧省朝陽市建平縣人,1963年4月出生,1985年復旦大學歷史系畢業,同年7月入伍,1992年12月入黨,歷史學學士、法學碩士、軍事學博士,現為海軍大連艦艇學院政治系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教研室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專業技術7級。
20多年來,方永剛一直從事政治理論教學和研究工作,為發展軍隊教育事業和宣傳黨的創新理論作出了優異成績,多次被學院評為優秀教員、青年教員成才標兵。他的事跡突出表現在四個方面:
一、刻苦鑽研、與時俱進,自覺做黨的創新理論的深入學習者。方永剛幾乎把業余時間全都用在刻苦學習黨的創新理論上,並及時把學習研究成果運用到教學實踐中,先後主編了16部黨的創新理論研究專著,發表學術論文100多篇,其中在國家和軍隊核心期刊上發表40多篇,榮獲「全軍政治理論研究優秀成果」一等獎等28個獎項,完成了國家社科基金項目軍隊重點理論研究課題7項。
1997年5月8日,一場車禍造成他的頸椎嚴重骨折。在做牽引治療的情況下,他仍然堅持看書學習。住院108天,他一連看了43 本書,並完成一部30萬字的專著《亞大戰略格局與中國海軍》。
黨的創新理論每前進-步,他的學習就跟進一步,研究就深化一步。2003年7月,胡主席提出要堅持協調發展、全面發展、可持續發展的發展觀。他從電視新聞中看到這個消息後,連夜調整了第二天的講課稿,讓這一新思想第一時間進入了課堂,在學員中引起強烈反響。去年暑假,他放棄休息,編寫了科學發展觀教學讀本,初步形成了黨的創新理論教學體系,為黨的創新理論進入教材、進入課堂、進入學員思想作出了貢獻。去年10月份,他參加國防大學全軍首屆政治理論骨幹研修班,正趕上紀念紅軍長征勝利70周年。
期間,他帶病連熬3個通宵撰寫了1萬多字的文章《論長征精神的時代價值》,發表在《光明日報》上。結業時,所做的《以科學發展觀指導軍隊政治理論人才建設》的發言,就軍隊如何招才、引才、用才、留才問題提出了自己的見解,受到與會領導和專家的好評。
二、追求真理、矢志不渝,自覺做黨的創新理論的堅定信仰者。方永剛出生在一個貧窮的農民家庭,是黨改革開放的好政策使他有機會上大學,參軍入伍,光榮入黨,成為一名軍隊政治理論教員。他經常對別人講,自已是在黨的創新理論哺育下成長成才的,是黨的創新理論的直接受益者,對黨有著發自內心的深厚感情。
學習、研究、宣傳黨的創新理論,使他深深地體會到:在當代中國,只有黨的創新理論才能解決面臨的發展問題,才是指引中國走向繁榮富強之路、人民過上和諧富裕生活的唯一正確的理論;黨的創新理論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科學指南,是實現國家發展、民族復興的偉大真理。正是靠著這種堅定的信仰,他一直把學習、研究、傳播黨的創新理論作為自己最神聖的職責,看作是太陽底下最神聖的事業,當成自己生命中最重要的一部分。每當黨中央提出新的思想理論觀點,他都及時學習研究,很快就有論文發表或專著出版。
20多年來,他遇有理論困惑不動搖,碰到現實困難不迴避,面對錯誤思潮敢斗爭,在對真理的執著追求和堅決捍衛中,不斷堅定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信念,對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信心,對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的信賴。他始終認為,如果他的宣講可以使廣大官兵和人民群眾對黨的信任更堅定一點、對黨的創新理論的理解更深入一步、對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信心更充足一些,那麼,研究和傳播黨的創新理論就是他人生的最大價值和全部意義!
三、不辱使命、甘願奉獻,自覺做黨的創新理論的積極傳播者。方永剛認真履行一名思想理論工作者的神聖職責,近6年來累計完成1000多課時的教學任務,年均超額完成200%的教學工作量,連續多年教學質量被學院評為A等。同時,他還利用課余時間為學院教職員工和學員舉辦了200多場學術講座。
1998年以來,方永剛作為遼寧省國防教育講師團成員、沈陽軍區聯勤部客座教授、大連市講師團成員,先後為部隊和地方黨政機關、社區、企事業、干休所、學校等單位作輔導報告1000多場,從軍隊到地方、從城市到鄉村,從北國的漠河邊防到南疆的海防哨卡,都留下過他傳播創新理論的足跡。1998年10月,他去長山要塞函授輔導,給部隊講課,從晚上9點一直講到11點,掌聲不斷,許多家屬都抱著孩子站在走廊里聽他的報告。
一次,方永剛到北海艦隊搞專題調研,潛艇某基地請他去講軍人使命與戰斗精神。由於講得好,駐青島地區的部隊接二連三地請他講,不到一周連續講了15場。為了把老百姓關心的下崗失業、三農問題、老工業基地振興問題講透徹,他經常利用寒暑假和節假日深入到群眾當中,與大家拉家常,把生活當課堂,讓老百姓給自己出題目。
有一次,他到旅順口區鐵山鎮給黨員幹部講課,三個多小時的講課結束後,一位8O多歲的老黨員拉著他的手說:「你講的都是咱老百姓想知道的,聽你講半天,我這輩子都沒白活。」還有一次,一個鎮請他圍繞農村問題講講致富之策。他利用五一長假,跑了許多村鎮,咨詢了許多專家,圍繞科技致富、科技興農等問題給大家上了一堂課,並提議通過小額貸款扶持農民上項。報告結束後,一位大嫂激動地說:「你把黨的好政策講到咱的心坎上,你把黨的溫暖送到咱這偏僻小山村。」
四、師德高尚、知行統一,自覺做黨的創新理論的模範踐行者。方永剛把本職崗位作為踐行黨的創新理論的平台,不知疲倦地為黨工作。早在去年3月,他的病情就已露出了端倪,但是由於工作太忙,一直沒有做系統檢查。當時學院正承擔著海軍基層政工班4 期1500名學員的培訓任務,他主動請纓承擔了開班的第一課《新世紀新階段我軍歷史使命對海軍基層建設提出的新要求》。
為了講好這堂課,他精心准備,看了上百萬字的資料,到基層部隊進行調研,找老海軍了解情況,向隨艦出訪的同志了解事例,十二易其稿,試講了10多次。正式講課時,不停地冒虛汗,四節課下來,內衣全都濕透了。課間,他不得不到休息室的沙發上躺一會。
在被確診為結腸癌晚期的情況下,他一方面以樂觀主義精神和頑強毅力與病魔作斗爭,一方面爭分奪秒地抓緊工作。他表示:「不管癌症是中期是晚期,研究黨的創新理論沒有限期。我能舍棄我的生命,但不能舍棄我的事業;我不懼怕癌症,但害怕離開最鍾愛的三尺講台。只要不倒下,就要不停地學、不停地寫、不停地講,以實際行動踐行黨的創新理論。」
2007年1月15日上午,在術後第二次和第三次化療間隙,他堅持從醫院回到學院為學員們上完他本學期的最後兩節課。1月22日,他帶病給大連市地稅局作了《深刻理解和正確把握科學發展觀》的輔導報告。1月23目,他又躺在病床上完成對3名研究生的學期教學和畢業論文寫作輔導任務。方永剛同志用忠誠和青春詮釋了對黨的無限熱愛,對黨的創新理論的不懈追求。
丁曉兵
「生命本身並不特別,是價值賦予它靈氣與色彩。而生命的價值是由每個人自己創造的,任何人都作不得假,只有依靠自我的執著與努力,才能為生命揮灑絢麗。」———引自影片《泰坦尼克號》丁曉兵,一位獨臂英雄,20年前他用左手向軍旗敬禮曾經感動過中國;丁曉兵,一名黨員幹部,20年後他用一條胳膊擁抱生活再一次感動共和國。
他充滿傳奇色彩的軍旅生涯牞深刻地詮釋了生與死、苦與樂、權與利、情與愛、美與丑等一個個人生重大課題。他永葆本色的鮮明黨性,真實地回答了「鋼鐵是怎樣煉成的」這一熟悉而又陌生的話題。
「從沒人逼著我這樣去做,我只是覺得人活著要對社會有貢獻,只有不斷地奉獻自己,才能踏實地享受生活。
你不要幹了一點事就惦記著報酬,甚至覺得自己吃了虧。」———選自丁曉兵日記出生在安徽合肥的丁曉兵,祖孫三代當過兵、打過仗。1983年他穿上軍裝步入軍營,第二年就開赴南疆參加了重要軍事行動。在硝煙彌漫的戰場上,丁曉兵出色完成了20多次偵察任務,直到當兵剛滿周年的那天,執行「抓舌頭」任務時一枚手雷砸在他和俘虜身上。他當時想都沒想抓起手雷往外扔,結果一出手就空中爆炸。醒來發現俘虜想跑,猛撲上去想按他脖子,卻突然發現右手不聽使喚。再一看炸斷的手臂只剩張皮吊在那兒晃盪,鮮血往外直噴,露出來的骨頭一端插在泥土裡。回撤的路上樹杈鉤人,行動十分不便,渾身是血的丁曉兵咬住衣角,掏出匕首把胳膊割斷別在腰帶上,翻山越嶺4小時見到接應的戰友時,他一頭栽倒在地上。血壓沒了,心跳停止,在場的人都以為他犧牲了,誰料這位新戰士竟奇跡般地與死神擦肩而過,但永遠失去了右臂。當時全國各大媒體爭相報道他的事跡,這一年他入黨、提干、立了一等功,並獲得為他特設的第101枚「全國邊陲優秀兒女」金質獎章,社會各界邀請函和鮮花一起向他涌來,他成了眾人矚目的英雄。
丁曉兵在全國各地巡迴演講600多場,數千封來信充滿對英雄的贊美之詞。然而一封署名南京航空學院教師王民的信,卻觸動了功臣的心靈。
信中說,「我認為你成為英雄,只是過了第一關,你是否真心英雄,我不願輕信,假如10年、20年後仍有事跡從你身上出現,這英雄的稱呼你才當之無愧。」像丁曉兵這樣的英雄,應該有一定的生活待遇,享享清福。可當領導找他談話時,丁曉兵卻出人意外地提出參加學習、繼續從軍兩點請求。1986年,組織上破格保送小丁到解放軍南京政治學院深造,畢業時學院曾勸他留校或推薦他去部隊機關工作,老家也空出副廳級位置請他走馬上任,可丁曉兵在人生的十字路口,作出常人難以想像的抉擇,凸現出一個男人、軍人、共產黨人的高尚風范。1988年,丁曉兵放棄了鮮花鋪就的大道,毅然來到駐錫8720部隊最艱苦、最基層的一個連隊當上了指導員,這一年他23歲。
「我非常喜歡枇杷樹,因為它生命力非常頑強,只要你隨便往土裡一扔,枇杷果就會生根、開花、結果。我覺得做人也應該這樣。只要你熱愛生活,陽光就會給你破土而出的溫暖和力量。」———選自丁曉兵演講稿丁曉兵所在的八連是有著幾十年光榮傳統的尖子連隊,獨臂硬漢憑著那股子不服輸的精神,硬是從新的起跑線上闖過道道難關。連里緊急集合,丁曉兵手、腳、嘴並用捆背包,倒數第一拖了後腿。
通訊員勸他不要為難自己,並動手幫他,丁曉兵「生氣」了:「你幫我這次,能幫我一輩子嗎?」團裏手榴彈考核,全連就丁曉兵一人不及格。他掉下一句話,「我一定在這個地方把這個臉撿回來。」一個月後,團里組織第二次模擬考核,丁曉兵結果一出手58米,並從此在軍事考核中再也沒給連隊拉過分,八連不僅榮獲集體一等功,還被集團軍樹為「基礎建設樣板連」。
然而就在這個節骨眼上,尖子連隊卻發生了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故。一直認為自己沒有干不好的事、帶不好的兵的硬漢子牞開始擔心能不能繼續留在部隊再穿這身軍裝。是啊,英雄不是神,更不是孤島,背靠著黨的培養與戰友的信任。部隊首長考慮到丁曉兵今後的發展,決定給這位戰斗英雄、殘疾軍人一個鍛煉的機會。丁曉兵當團政治處宣傳幹事,先後有100多篇作品在全國各大媒體發表;到落後的二營擔任教導員,第二年就帶出了新典型。1997年丁曉兵走上團政治處主任崗位,從琢磨退伍兵丟棄筆記等細節中,他反思出思想工作經驗105條在軍中推廣。在丹陽湖施工中,他一條胳膊沒法挖泥,抬土方在雪地里踏行;在壽縣大堤上,他扔掉假肢扛沙包,空袖管在夜雨中飄盪……「什麼是黨員,這就是共產黨員!」深受感動的官兵們從他身上看到了先進代表的熠熠風采。
英雄在平凡的日子裡選擇艱苦、選擇清貧、選擇責任、選擇挑戰,永葆人民功臣這一榮譽的聖潔,保持了共產黨員的先進性,展示了與時俱進的新時期軍人形象。這么多年來,他一步沒拉地從基層干到團里,經常擔任急難險重任務,他個人和他所帶的連隊、團隊捧回的各種獎杯、獎狀、獎牌、獎章有288個之多。
2002年12月丁曉兵擢升為團政委,20年後的今天,他用左手又摘取了中國武警「十大忠誠衛士」稱號,再一次成為中央新聞媒體的「聚焦對象」。
丁曉兵左手寫的日記中有這樣一段:「沒有人逼著我到基層來,既然來了就得干出個樣子來。別人兩只手能乾的事,我一隻手也必須出色完成。黨員幹部如同『挑夫』,一頭擔著黨的重託,一頭載著群眾的希望。」「我願做一竿翠竹,有骨有節,頂天立地,雖然難為棟梁,也能撐起一片天空。我願做一朵紅梅,不邀春,不媚俗,一生傲骨,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選自丁曉兵《竹梅題畫詩》從小聽過丁曉兵《信念之火》那場報告的留美女學生匡雪婷,2003年回到母校問起「丁曉兵還在講奉獻嗎?」上世紀90年代曾在頭版頭條位置突出報道過這位英雄的無錫日報,去年「八一」建軍節與丁曉兵所在的部隊喜結共建對子,我當場問過丁曉兵對20多年前的壯舉至今是否後悔?」這位從戰火中走過來的英雄,經歷時代環境的變遷,面對不斷變化的生活,對人生准則自有自己的理解與追求。他常說,「一個真正的軍人應該平時忘我,戰時忘死。」當年在昆明空軍醫院照料他的護士,現在是愛人的陶婉珠知道,丁曉兵最愛去烈士陵園感受心靈洗禮,家裡最珍惜的物品是戰場上帶回來的吊床,平時最拿手的特長是繪畫、書法,心中最恪守的信條是:不怕別人說無情,不怕別人說沒用,不怕別人說沒錢。
一家房地產商盛情邀請,如果答應出席開盤儀式,優惠提供一套住宅;一位私營業主上門懇求,只要派個把士兵替企業站崗,外快酬金6位數;丁曉兵曾經有過困惑,但從未犧牲榮譽,更不肯丟失精神陣地。弟弟丁文新下崗生活困難,想找當官的哥哥攬個送菜活兒被他推掉,可部下與愛人分居兩地,他卻利用「名人效應」四處幫軍嫂尋工作。戰士患上白血病,丁曉兵不光自己掏錢,還動員指戰員捐款。臨別時牞退伍兵脫下軍裝磕頭灑淚。他救助過的兩位老太,一個苦苦尋覓恩人2年多,一位說要把他像片掛在自家大堂上。
「雖不能像花一樣明艷,還可以像樹一樣長青。」20多年來,丁曉兵面對鮮花和榮譽,面對傷殘與現實,面對優待與誘惑,不但沒有貶值、變質,相反增值、升華,續寫共產黨員永不褪色的傳奇故事,給世人留下人生啟迪。
2、李延軍什麼?
李延軍,中國常見人名,有著名的女排動員、 陝西省文化廳官員、壽縣地稅局炎劉分局局長,還一幅同名油畫作品。
姓名:李延女排運動員李延軍軍 性別:女子 身高:1米79 出生日期:1963—3—18日 出生地:遼寧 運動項目:排球 最好成績:第23屆奧林匹克運動會金牌得主
運動成績
1983年 在世界超級女排賽上獲冠軍 1984年 在第23屆奧林匹克運動會女排比賽中獲金牌 1985年 在第4屆世界盃女子排球賽上獲冠軍 1985年 以兩戰全勝擊敗國際排球聯合會組織的世界明星聯隊 1986年 在第10屆世界女子排球錦標賽上獲冠軍
所獲榮譽
1982年 獲運動健將稱號 1985年 獲國際級運動健將稱號 1984年、1986年 兩次獲國家體委頒發的體育運動榮譽獎章
體育之路
無論是上報刊率,還是電視曝光率,李延軍在女排隊員中都是很低,這或許與她那散淡和低調的性格有關。「我真的沒什麼可談的。當年,中國女排獲得世界冠軍時,我都離記者遠遠的,倒不是我高傲,我只是覺得自己太普通了。如今,退役已經很多年了,更沒什麼要講的了……」 替補隊員一點也沒少付出 遼寧撫順是李延軍的故鄉。9歲那年,疼愛她的母親去世了,留下了她和三個哥哥。遠在沈陽的姑媽怕她父親一個人照顧不過來,便把她接到自己身邊。 1975年,李延軍直接進入了遼寧省體校,兩年後,全國幾大軍區到沈陽招體育兵時,她選擇了南京部隊。1981年,李延軍被選入八一女排。 1983年,年僅20歲的李延軍,從八一女排選入國家隊,也是當時女排姑娘們里年齡最小的隊員之一。這一年,中國女排沒有大的世界比賽,也就是輪空年。這正是培養和磨煉新手女排運動員李延軍的時候。這時候入隊的李延軍,面臨著一種位置的確定。 主角和配角在字典中的解釋是: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既然進了國家隊,誰都想打主力,當主要人物。李延軍也不例外。可是,經過反復的商量、權衡利弊之後,教練很坦率地告訴李延軍:「你打替補!」確切地說是第一替補,因為,她有出色的防守、一攻和發球技術。然而,畢竟也是配角,是次要人物。李延軍說:「若是在隊上爭主力的話,以我的性格,我是不甘示弱的。但既然教練挑明了,談開了,我也就坦然地接受了這個位置,接受了這個事實!」 李延軍說:「在現在的市場經濟體制下,或許有些隊員寧願在地方打主力,而不去國家隊當替補,但在我們那個年代,能代表國家是一種榮譽,一份驕傲,哪怕是替補……每次站在冠軍領獎台上時,我感覺自己是個替補隊員。但當給我佩戴金牌時,我是很理直氣壯、很驕傲的。因為,這是我們全隊的榮譽,我不認為功勞僅屬於某個人,況且,替補隊員一點也沒有少付出,只是分工不同。」 坐火車是最幸福的時候 如果你認為在排球場上所有的隊員都必須擁有過人的天賦和絕佳的身體條件的話,那李延軍可能一輩子都無法出現在中國女排的出場名單當中。除了那1.79米的身高外,她的身體素質很差:「倘若是在目前,我一定打不到國家隊這個程度。我的彈跳力不行,而且運動量過大,全身關節都會腫痛……」 身體條件並不好的李延軍,通過大強度的體能訓練,加上自己快速多變的打法,彌補了先天的不足。她的表現,一直得到中國女排的充分肯定,享受的是主力隊員的待遇,起到的是主力隊員的作用。當時媒體普遍認為,她是接替陳亞瓊的理想快攻手之一。 回憶起當年訓練的艱苦,李延軍記憶猶新。她說:「我剛進隊的時候,我們有兩個基地,一個是郴州,一個是漳州。那時候交通還不發達,飛機不多,基本上都是坐火車。你知道一坐火車就意味著什麼嗎?就可以有一天不用訓練!呆在火車上,這是我們覺得很幸福的時刻———因為那時候每天都訓練啊,真的很苦的。後來教練發現了我們這種情緒之後,連坐火車他也不放過我們,把我們拉到餐車上繼續練,甚至是在上下鋪之間也安排我們訓練。」 「養兵千日,用兵一時」,用在李延軍身上似乎是最形象不過了。每次大賽,只要主攻手轉到了後排,或是一些關鍵的時刻,她都會頂替上場,或發球破壞對方一攻,或防守救起將要落地的險球,或調整好未到位的球…… 李延軍說:「有時,我發揮得特別成功,有時我又發揮得特別失敗,成功與失敗總是交織在一起……」然而,交織在她內心深處的歡樂與痛苦,欣慰與懊悔,誰又能知曉和體會?! 1984年洛杉磯奧運會、1985年世界盃賽、1986年世界錦標賽,李延軍和隊友們一次次登上冠軍的領獎台。1987年,她正式退役。 過上安定的生活 退下來以後,和大多數女排姑娘一樣,李延軍選擇了上學。她和梁女排運動員李延軍燕一起選擇了中國人民大學新聞系攝影專業。然而,畢業後的李延軍並沒有從事她所學的新聞專業。當時正好第11屆亞運會將在北京舉行,於是,她到奧林匹克體育中心集資部工作了一段時間。 1991年,李延軍從八一隊轉業去了奧地利打球。三年後,她開始搞體育推廣工作,從此一直往返於兩地之間,尋找著自己的發展方向。 隨著年齡慢慢大起來了,自感漂泊已久的李延軍覺得自己不能在國外呆了,必須安定下來,於是她回了國。1997年,她成為了中央國家機關黨工委黨校分校的一名公務員,過上了安定的生活。 現在李延軍是國家機關工委培訓中心的處長。從當年活躍在賽場上的女排副攻手,到現在成為機關單位的幹部,對她來說是個轉變。 她現在主要負責兩方面的工作,一個是電視教育,製作有關的宣傳片;還有一個是為在國家機關單位工作的幹部們進行野外拓展訓練。 拓展訓練是這些年新興的一項極限運動。離開排球賽場的李延軍現在又和拓展結下了不解之緣。雖然她只要負責整個訓練計劃的安排和教練的調配,但每一次她都要和教練、隊員一起,完成全部的訓練項目。她把拓展當作是自己第二次運動生涯的開始。她喜歡,也已經習慣了這種集體生活。 拓展訓練講究團隊意識,當年的女排正是憑借著強烈的團隊意識取得了一次次的輝煌。這種團隊精神,已經深深地刻在了李延軍的性格里。 業余愛好打羽毛球 多年的運動生涯,李延軍落下了一身的傷痛。每個禮拜,她都要去醫院進行治療。醫生告訴我們,李延軍的病主要就是運動損傷。「本來像膝關節這樣的病變,應該是一個老年病,看她的X光片,像是一個五六十歲的病人的病。還有,她的頸椎、腰椎、胸等也都不好,整個椎間盤,都不太好。」 雖然滿身疾病,李延軍還是非常樂觀開朗。她說,這性格給了她很大幫助。在遇到挫折的時候,能讓她對很多事情都可以釋懷。 平時的工作忙,閑下來李延軍最大的興趣就是帶著兒子打打羽毛球。這是她的主要業余愛好。雖然打羽毛球對她的傷病沒有多大好處,但是為了能有更充沛的精力,這個愛好她一直保持著。 李延軍的兒子今年14歲,剛上初中三年級,身高已經有1.85米了。這些年裡,忙碌的工作讓李延軍很少有時間和家人在一起。所以,現在只要一有空閑時間,她都希望能和兒子在一起,多陪陪他。 懷念排球,更懷念家鄉 「我是很低調,不過我從來不缺乏熱情,尤其是對家鄉的人民。」李延軍說。1963年3月,李延軍出生於撫順市望 花區。關於李延軍的排球情緣,要從她家樓下的籃球場說起。「小時候,一個體育運動中心的籃球場正對著我家窗戶,我經常趴在窗前,看大人們進行各種體育活動。久而久女排運動員李延軍之,我便喜歡上了體育運動。」李延軍回憶說。7歲時,李延軍參加了學校排球隊後,她的運動天賦彰顯無遺。「開始我打得還不錯,老師很看重我,並把我推薦到市體校去打球。」李延軍說,「在市體校的日子,我每天都要倒兩段車去訓練,雖然很辛苦,但我感覺特別快樂,從那時起,我也深深地愛上了排球!」9歲時,李延軍到沈陽繼續學習排球,磨煉3年後選入省少年體校。14歲,參加了全國少年排球比賽。當時,正趕上全國幾大軍區到賽場挑隊員,李延軍被許多教練相中。最終,她選擇了八一女排。1983年,年僅20歲的李延軍入選國家隊,成為隊中年齡最小的隊員之一。在當年世界超級女排賽上,李延軍獲得了運動生涯中的第一個冠軍,這也使她入選了中國女排奧運陣容。在1984年洛杉磯奧運會上,雖不是主力球員,但她幾乎每一局都有上場機會,而她替換的球員是大名鼎鼎的「鐵榔頭」郎平。那一次,她們捧回了冠軍獎杯。「奪冠時,我沒感覺有多激動,可當晚,我卻失眠了!」李延軍回憶說。李延軍是中國女排輝煌時代的「最佳第七人」。1985年和1986年,李延軍和隊友們又贏得了世界盃和世錦賽冠軍。1987年,李延軍退出國家隊。對於為什麼選擇退出,李延軍解釋道:「作為運動員,我已經登上奧運會的最高領獎台,可在文化方面,我卻覺得自己有欠缺。排球對於我來說很重要,但並不是我生活的全部!」和大多數女排姑娘一樣,李延軍此後選擇進入大學學習。畢業後,由於無法拒絕排球的魅力,李延軍又到奧地利打了3年球。「期間,我還當過教練,可漂泊的生活卻讓我感覺到身心的疲累。」李延軍說。於是,她在1997年回到祖國。「北京奧運會的召開,讓我想起了許多往事。」現為中央國家機關工委培訓中心副主任的李延軍很感慨。「我很懷念排球,也想念中國女排,更想念家鄉撫順。」李延軍說:「對於能夠成為第一位參加奧運會的運動員我感到非常榮幸,而作為曾經的中國女排隊員,我也祝福中國女排在北京奧運會上能夠衛冕成功。」
排球情緣
李延軍說,自己的排球情緣,起自小時候撫順家裡樓下的籃球場。「那會兒家裡樓下就是一個體育運動中心,中心的籃球場正對著我家窗戶,小時候閑來無事,經常趴在窗前,看體育運動中心裡進行著的一切體育活動。」長此以往的耳濡目染,讓李延軍愛上了體育運動,一次學校興趣小組的報名,身材高挑的她,將籃球作為自己報名的首選,可最終結果卻並未如她所願,籃球隊認為她太瘦,不適合此項運動,因此建議她報名參加排球隊,這樣,李延軍的排球生涯就此打開了。加入排球隊後,她的運動天賦彰顯無遺。「開始在學校打球,覺得打得還不錯,老師也很看重我,並且把我推薦到市體校去打球。」李延軍說,「從那時候開始,便深深地愛上了排球這項運動。」不久,撫順市體校老師在隊里抽取了5名優秀的運動員,到遼寧省體校進行訓練。「那次訓練大概持續了一個冬天。」李延軍說,「最後,我們5個人中,只有我一個人被留下了,正式進入遼寧省體校。那一年,我12歲。」正式進入省體校後,李延軍先後參加了全省排球比賽以及全國范圍的比賽,隨後,為了成為更加專業的排球運動員,李延軍參軍,她成為南京軍區的一名排球兵。「由於當的是排球兵,所以當兵的日子對於我來說並不辛苦。」她回憶道:「這讓我距離國家隊越來越近,最後,我也是以解放軍隊的身份參加的國際比賽。」1991年,李延軍正式轉業。由於年齡以及身體的因素,她不得不退役。「在那以後,我曾經去奧地利打過1年球,還做過一段時間教練,但最後,這樣漂泊的生活讓我感覺到身心的疲累,於是選擇了回國。」
從政生涯
走進李延軍現在的辦公室,看到的陳設很簡單:一張辦公桌、一台電腦、1984年洛杉磯奧運會中國女排一個書櫃、一棵綠色植物。她的桌上放著本厚厚的《辯證法隨談》,書櫃旁邊是一大摞的《人民日報》和《北京日報》。唯一與眾不同的,是擺放在書櫃里的李延軍和中國女排的隊友們站在1984年洛杉磯奧運會冠軍領獎台上的照片,還有窗邊她1985年穿著大紅的中國隊服手捧世界盃冠軍獎杯的留影。照片記錄了李延軍不平凡的昨天,但輝煌早已成為過去。1007的「李主任」在的李延軍,名片上有一大串頭銜:中央國家機關工委幹部教育辦公室副主任、培訓中心副主任,中央國家機關黨校副校長,中央黨校中央國家機關分校副校長,中央黨校函授學院中央國家機關分院副院長。 2007年是李延軍在這個機關大院工作的第十年,經過痛苦,經過磨礪,23年後,奧運冠軍終於又在普通人的生活上找到新的屬於自己的精彩。每天,李延軍和其他普通的機關幹部一樣,早上九點之前趕到單位,精神飽滿地開始一天的工作,開會、培訓、請示、匯報,瑣碎但不失充實,下午五點,結束了一天的忙碌,她匆匆開車回家給正准備高考的兒子做晚飯……如果不是別人提起,她幾乎淡忘了自己曾經拿過奧運會冠軍,如果不是她仍顯出眾的身高,你也不會在一隊機關幹部中發現這個曾經的奧運冠軍、女排國手。單位里新來了大學生,他們在聽說一樓1007辦公室的李主任曾經是威震世界的中國女排隊員,還拿過奧運冠軍後,往往會難掩滿臉崇拜在每次路過李延軍辦公室時都好奇地往裡探探頭,而每逢此時,李延軍只是報以淡淡一笑。她的心態已經很淡然了,奧運會冠軍在李延軍看來,是23年前一場難得的人生際遇,是早已束之高閣的一頂桂冠,不過在光環漸漸退去後,卻仍然是時刻鞭策自己前進的動力。十年徘徊,十年轉折「從中國女排這么一支背負盛名的球隊里走出來,直到今天,我也最害怕自己因為做不好什麼事情而給女排丟臉。」李延軍實話實說,從運動員到國家機關工作人員,自己能做得很好,得益於一種壓力,「大家可能難以想像,在我沒有在新崗位干出成績之前,我最怕別人跟我聊天時提起我們中國女排,提起我曾經是奧運冠軍。」踏踏實實做事的李延軍,曾經為久久不能從頂峰落地痛苦過,因為走不出那個圈兒,她說自己差不多徘徊了十年。「剛從大學畢業時,朋友問我想干點什麼,我很自信地說我什麼都能幹,只要給我機會。後來我去奧地利打過一段時間排球,其實前前後後也沒打多長時間,但是一直就沒有找到自己下一步做什麼,就飄著,玩兒,所以我現在常說,人生差不多耽誤了十年的時間,奇怪的是,當時竟然不覺得是在浪費生命。」 1997年,李延軍正式回國,到國家機關工委工作的機會是她人生的轉折點。「雖然有了新起點,但開始那段時間還是很苦悶,有時覺得自己什麼都能幹,有時又覺得什麼都幹不了,下一步的路,總是想著想著就想不下去了。雖然後來慢慢適應了機關生活,但轉型的過程絕對是種掙扎,很痛苦。」幸運的是,在新單位里,同事給了李延軍很多啟發和幫助。奧運冠軍來到大家中間,每個人都願意和她聊天,聊她熟悉的女排,聊工作,聊生活。從性格各異的同事身上,李延軍真正理解了世界的大和自己的小:「每一個人的身上都有閃光點,即使是站在食堂里隨便和碰上的同事聊幾句,我都感覺能學到不少東西。現在回頭看,或許是因為我的心慢慢沉下來了,所以我可以看到自己的差距,也終於明白自己該走哪一條路。」剛到新單位,從軍隊出來的李延軍雖享受處級待遇,卻沒有相應的崗位,所以奧運冠軍只能從最普通的機關辦事員工作做起:每天整理一大堆文件,自己開車接送講課的專家,組織各種大小會議,落實學校具體的教學管理,安排參加進修的學員的食宿,簽到、分房間、發飯票……「我的轉型,首先是改變了運動員慣有的思維模式,運動員做什麼事都要一直爭下去,但是走向社會,永不放棄是有它的局限性的,我要學會變通,要轉型成功,先要被這個環境所接納,被領導和同事認可。」李延軍現在李延軍的辦事風格仍然是風風火火的,留有濃重的運動員痕跡,不過經過了最初幾年深入基層的工作,從領導到同事都相信,工作交給李延軍盡可以放心,她會盡她所能做到最好。「這種生活我很知足」2001年,上級領導決定將拓展訓練引進到國家機關的幹部培訓中來,在尋找合適的人負責這個全新的項目時,領導一眼相中了李延軍。事實證明,領導的選擇是正確的。機關工委引進拓展訓練6年,李延軍一個人負責將這項工作從無到有地開展起來,這兩年已經在社會上小有名氣。 學員已經從第一年的1000多人增加至去年的4000多人。李延軍主持的拓展培訓的良好口碑傳到了她昔日的隊友、現任排管中心副主任的張蓉芳那裡,去年中國男排重新組建。張蓉芳首先把隊伍拉到李延軍這里接受拓展訓練,請李延軍為小夥子們上好國家隊的第一課。去年,李延軍陞官了。機關工委在十三個處級幹部中選拔三個副局級幹部,全員一人一票民主選舉,李延軍是總得票第二名,並且是三個副局級幹部中唯一的女性「我就是這樣,說話辦事豪爽痛快,不喜歡繞彎,我覺得做人做事還是簡單點好。」李延軍說,運動員的性格到現在還在影響著她,「運動員都愛互相比,退下來也會情不自禁地和別人比。在我們女排隊員里,有擁有上億資產的,有當官當得很大的,相比之下,我很普通,很平凡,但我能坦然接受這種差距。」采訪李延軍,沒有不能涉及的問題,因為很多事情,她的心裡都有一個平衡點,「我現在的事業能為大家服務,有很多人因為我的工作而受益,我就很滿足。這么多年來,我生活得開開心心,得到很多,所以我很知足。人生有得就有失,或許能擁有普通平凡的生活已經是最好了。」
3、脖子前傾躺床上頭下墜能有用嗎?
之前看過一個中醫講座,裡面有講到脊椎有問題的人,可以採用躺在床上,頭下墜的方式來進行矯正。
我想,這種方法對治療脖子前傾也應該是有一定作用的。
4、壽縣安豐塘哪裡有祖傳秘方治頸椎病
這個不是很清楚,治療頸椎病的方法有很多的,列如膏葯貼劑雷類的
我的文章中有很多關於此類相關的知識,可以關注我,希望對你的情況有所幫助。
5、壽縣哪裡賣貝貝佳
你可以穿一雙前高後低的形體矯正鞋,鞋底是前高後低的,與舞蹈形體訓練的道理是一樣的,強制人體重心後移,骨盆前傾得到矯正,脊柱自然也就直了,因為骨盆是脊柱的基座,俗話說:彎腰駝背,腰不向前塌,背也很難駝。一個原則,人在姿勢挺拔的情況下,重心一定在腳跟,反之,強制重心在腳跟,人體姿勢也一定趨於挺拔。可以試驗一下,赤足,前腳踩一本18毫米左右厚度的書,考察一下自身姿勢是否挺拔來,駝背是否減輕了。
另外睡覺可以試著去做正之本拉伸:仰卧,雙腳分開與肩同寬,膝關節屈起並攏,雙手上舉過頭平放,掌心向上或者向內掌心相對。最初雙臂伸不直也沒關系,保持時間越長效果越好。正之本拉伸可有效矯正頸部和肩背部的姿態,對頸椎病和駝背的效果顯著,明顯優化頸肩部線條,拉長頸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