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誰能解釋下什麼是方永剛精神?
支撐著方永剛為傳播和踐行黨的創新理論而傾情奉獻的力量,是他那豐富而深邃的精神世界,我們稱之為「方永剛精神」。方永剛深入學習黨的創新理論,在他的身上體現著一種追求真理、與時俱進的求索精神;方永剛堅定信仰黨的創新理論,
在他的身上體現著一種熱愛真理、矢志不渝的執著精神;方永剛積極傳播黨的創新理論,在他的身上體現著一種恪盡職守、忠於使命的獻身精神;方永剛模範踐行黨的創新理論,在他的身上體現著一種學以致用、知行統一的實踐精神。方永剛精神是黨的創新理論和實踐培育出來的精神,是我們這個時代和民族精神中的「一滴水」,具有令人景仰的魅力。方永剛精神,既凝結著他對人生價值的深刻思考,凝結著他在社會生活實踐中的人格塑造,更凝結著他學習和踐行黨的創新理論所內含的崇高境界。
這個網站很好,你看看吧,應該會有幫助的!
2、哪位能提供方永剛教學的材料啊?
《以科學發展觀指導軍隊政治理論人才建設》\《論長征精神的時代價值>\《亞大戰略格局與中國海軍》,這是他的一些著作....你可以去淘寶,當當,卓越等搜搜...
以下是一些摘要....
內容提要:70年歲月流逝未能磨損長征精神的光彩,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新的征程更凸現出她充滿生機和活力的時代價值。長征精神充分體現了中華民族精神的基本價值取向,為建設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提供了寶貴的精神財富;長征精神充分展示了中國共產黨人的鮮明政治
本色,為加強和改進黨的先進性建設提供了豐富的經驗啟示;長征精神充分彰顯了中國共產黨人光榮革命傳統的豐富時代內涵,為新世紀新階段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提供了不竭的精神動力。長征精神激勵我們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開拓創新,滿懷信心、精神百倍地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努力奮斗。
70年前中國工農紅軍進行的二萬五千里長征,是一部驚心動魄、可歌可泣的英雄史詩。這次舉世無雙的軍事遠征,不僅為挽救黨和紅軍、為中國革命的勝利奠定了堅實基礎,更錘煉熔鑄出偉大的長征精神,為中國革命和建設創造了不朽的精神財富。歲月流逝未能磨損長征精神的光彩,新的征程更凸現出她充滿生機和活力的時代價值。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今天,我們弘揚長征精神,就要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開拓創新,樹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信念和共產主義遠大理想,高揚愛國主義的旗幟,弘揚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努力加強黨的先進性建設,滿懷信心、精神百倍地投身於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事業。
一、長征精神充分體現了中華民族精神的基本價值取向,為建設和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提供了寶貴的精神財富
中華民族精神的基本價值取向,主要包括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團結統一的精神、愛好和平的理念、勤勞勇敢的作風和自強不息的鬥志。長征精神充分體現了中華民族精神的基本價值取向,是中華民族百折不撓、自強不息精神的升華,為中華民族精神注入了新的時代內容。
長征精神就是革命理想高於天和一往無前、所向無敵的革命英雄主義精神。她是中華民族矢志不渝、百折不撓精神的升華。理想是維系和激勵人們前進的精神支柱。紅軍長征是在極為險惡的戰爭環境和自然條件下進行的。天上有敵機狂轟濫炸,地上有幾十萬敵軍圍追堵截;紅軍指戰員在缺吃少穿的情況下四渡赤水、強渡大渡河、飛奪滬定橋、爬雪山、過草地,經歷和承受了人世間難以想像的艱難險阻,作出了巨大的犧牲。紅軍將士之所以能夠取得最後勝利,就是因為他們心中有一個崇高的理想,即堅信北上抗日的目標一定能夠實現,堅信中國革命一定能夠勝利。正如張聞天所說:「中國共產黨人曾經完成了二萬五千里長征。這件事震動了全世界。為什麼二萬五千里長征能夠有這樣偉大的影響呢?原因就在於中國共產黨在這次長征中充分地表現出了她為了自己的理想而犧牲奮斗與堅持到底的精神。」
長征精神就是萬眾一心、團結互助的集體主義精神。她是中華民族團結統一、顧全大局光榮傳統的集中體現。團結協作,顧全大局,密切配合,這是紅軍取得長征勝利的決定性因素。長征途中,為了集體的利益而犧牲個人利益,為了整體利益而犧牲局部利益的事例比比皆是。在同強大的敵人和惡劣自然條件的殊死搏鬥中,紅軍各部隊之間互相支援,密切配合,協同作戰;紅軍幹部戰士政治上同心同德,戰斗中同仇敵愾,他們用鮮血和生命譜寫了團結戰斗的光輝篇章。紅軍十分重視軍民團結和民族團結,所到之處,嚴格遵守群眾紀律,堅持宣傳群眾、組織群眾、武裝群眾、幫助群眾,贏得了各族人民的支持和擁護。正是這種講團結、顧大局和團結協作、步調一致的精神,使全黨全軍團結統一,既戰勝了窮凶極惡的強敵,也粉碎了張國燾分裂黨、分裂紅軍的圖謀。團結就是力量,團結就是勝利,團結起來就沒有戰勝不了的困難。這是長征精神留給我們的最寶貴啟示。
長征精神就是一不怕苦、二不怕死、戰天斗地、百折不回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她是中華民族勤勞勇敢、自強不息、威武不屈的民族氣節的生動表現。長征是一部驚心動魄、感人肺腑的英雄詩篇,寫下了「人類有文字記載以來最令人振奮的大無畏事跡」,展示了「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的豪情壯志。艱苦奮斗是中華民族的光榮傳統,是人民軍隊的政治本色。在長征途中,無論敵人多麼兇殘,無論黨內斗爭多麼嚴峻,也無論自然條件多麼惡劣,紅軍指戰員始終保持著高昂的鬥志,對革命前途充滿信心。正如埃德加·斯諾所說:「冒險、探索、發現、勇氣……英勇犧牲、忠心耿耿,這些千千萬萬青年人的經久不衰的熱情、始終如一的希望、令人驚詫的革命樂觀情緒,像一把烈焰,貫穿著這一切,他們不論在人力面前,或者在大自然面前,上帝面前,死亡面前都絕不承認失敗……所有這一切以及還有更多的東西,都體現在現代史上無與倫比的一次遠征的歷史中了。」皚皚雪山、茫茫草地留下了紅軍的歌聲、笑聲。紅軍指戰員正是以這種革命樂觀主義精神戰勝了各種艱難險阻,始終如一地保持著高度的凝聚力和頑強的戰鬥力。
……
長征精神既屬於歷史,也屬於當代,更屬於未來。長征勝利後,在中國革命和建設的不同歷史階段,黨在領導全國各族人民浴血奮戰、開拓前進過程中所形成的抗戰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以及大慶精神、「兩彈一星」精神、抗洪精神、抗擊非典精神、載人航天精神、青藏鐵路精神等等,都是長征精神的繼承和拓展,都是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偉大民族精神的弘揚與升華,都是中華民族最為寶貴的精神財富!
二、長征精神充分展示了中國共產黨人的鮮明政治本色,為加強黨的先進性建設提供了豐富的經驗啟示
先進性是馬克思主義政黨的本質屬性和鮮明政治本色,是馬克思主義政黨的生命所系、力量所在。長征精神是中國共產黨人政治本色的一次集中體現。紅軍之所以能夠通過長征使中國革命化險為夷、轉危為安,就是因為我們黨在長征中始終注意加強黨的先進性建設,始終注意使全黨全軍尤其是高中級領導層保持堅定的黨性原則和大局觀念、保持建立在正確路線基礎上的鐵的紀律和堅強團結。總結中國共產黨在長征中加強黨的先進性建設的寶貴經驗,對於當前繼續推進黨的先進性建設,不斷提高黨的執政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加強黨的先進性建設,必須始終堅持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長征精神就是實事求是精神,長征的勝利就是黨的實事求是思想路線的勝利。如果說,長征之前,紅軍遭受挫折;長征本身,紅軍出於無奈;長征之初,紅軍面臨毀滅之險,飽嘗了王明為代表的「左」傾中央領導違背實事求是原則的苦果;那麼,後來紅軍擺脫險境,爭得主動,贏得勝利,則是在品嘗遵義會議後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共中央確立和堅持的實事求是思想路線的甘甜。遵義會議後,紅軍每一個戰略方向的改變,每一項戰略任務的確定,每一套戰略戰術的實施,每一次戰斗勝利的取得,都是共產黨人一切從實際出發、堅持實事求是思想路線的結果。長征的經驗啟示我們:加強黨的先進性建設,必須始終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的思想路線,必須始終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不斷運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研究新情況、解決新問題,使黨的理論路線方針政策不斷與時俱進,保證黨的全部工作始終體現時代性、把握規律性、富於創造性。
加強黨的先進性建設,必須始終堅持民主集中制原則和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保持黨的先進性,既要靠思想教育,又要靠制度保證。實踐證明,我們黨之所以能夠始終保持先進性,一個重要原因就在於有一套以民主集中制和堅持黨對軍隊絕對領導為核心的根本制度,同時有一套保證這些制度實施的政治紀律。長征時期,張國燾擁兵自重,無視黨的民主集中制原則和黨對軍隊絕對領導的制度,一個人推翻中央的集體決議,身為紅軍總政委卻不執行中央的命令。為此,以毛澤東為核心的黨中央與張國燾分裂黨、分裂紅軍的錯誤行為進行了堅決的斗爭,明確指出「我們的原則是黨指揮槍,而決不容許槍指揮黨」,從而維護了黨的高度集中統一,捍衛了黨對軍隊絕對領導的原則。長征的經驗啟示我們:加強黨的先進性建設,必須始終堅持和完善黨的民主集中制原則和黨對軍隊絕對領導的一系列制度,形成堅決維護黨的團結統一、維護中央權威、嚴肅黨的紀律、保證政令暢通的制度保障。
加強黨的先進性建設,必須始終堅持圍繞實現黨的中心任務來進行。黨的先進性建設,只有與時代發展的方向和趨勢相吻合,同實現黨面臨的歷史任務相統一,才能真正落到實處。長征時期,中國共產黨緊緊圍繞「北上抗日、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爭取民族獨立」這個中心任務抓自身建設,要求黨的各級組織和廣大黨員要成為民主革命的先鋒、民族解放的先鋒、聯系群眾的先鋒,在頑強斗爭、浴血奮戰中體現黨的先進性,在推動歷史進步中實現和堅持黨的先進性,創造性地解決了在革命處於低潮的歷史條件下如何堅持黨的先進性問題,從而使堅持黨的先進性真正落到了實處,最終領導紅軍取得了長征的偉大勝利。長征的經驗啟示我們:加強黨的先進性建設,只有始終圍繞實現黨的中心任務來進行,才能使之與黨和人民的事業相互促進。在改革開放的新時期,我們黨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要求黨的各級組織和廣大黨員要努力成為解放思想的模範、落實第一要務的模範、求真務實的模範、開拓創新的模範,在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實踐中體現黨的先進性。
加強黨的先進性建設,必須始終保持與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始終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是黨的先進性的根本要求。長征時期,在極其艱難困苦的條件下,紅軍時時處處關心群眾的疾苦,每到一地都宣傳群眾、武裝群眾、幫助群眾建立革命政權。各部隊都遵照中央軍委、總政治部關於宣傳組織群眾應「首先從群眾的切身利益開始,然後逐步進入到蘇維埃的基本主張的宣傳」的指示,處處嚴守紀律,維護群眾利益。針對少數民族對紅軍存在懷疑、恐懼的心理,紅軍總政治部多次發出指示,要求部隊「嚴格政治紀律,絕對不準對少數民族群眾有任何的騷擾,嚴禁將少數民族中的富裕分子當土豪打」。由於黨堅持了正確的群眾政策和民族政策,始終維護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從而使紅軍贏得了各族人民群眾的衷心愛戴和真誠援助。長征的經驗啟示我們:「民心向背是檢驗一個政黨是否具有先進性的試金石。一個政黨,如果不能保持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如果得不到人民群眾的支持和擁護,就會失去生命力,更談不上先進性。」加強黨的先進性建設,必須緊緊圍繞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這個核心,做到在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與人民群眾同呼吸共命運的立場不能變,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不能忘,堅信群眾是真正英雄的歷史唯物主義觀點不能丟。
三、長征精神充分彰顯了中國共產黨人光榮革命傳統的豐富時代內涵,為新世紀新階段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提供了不竭的精神動力
新世紀新階段,我們正在進行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新的長征」。不久前,在中央政治局對長征勝利進行回顧和思考時,胡錦濤總書記強調:要把學習中國革命史與推進馬克思主義的中國化緊密結合起來,把學習中國革命史與加強理想信念教育緊密結合起來,把學習中國革命史與弘揚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緊密結合起來,把學習中國革命史與加強黨的先進性建設緊密結合起來。這深刻揭示了弘揚長征精神的歷史意義與現實意義。
其一,要把弘揚長征精神、發揚光大革命傳統與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緊密結合起來。在黨和紅軍處於生死存亡的重大歷史關頭,是什麼因素起了決定性作用,挽救了黨、挽救了紅軍、挽救了中國革命?是我們黨在遵義會議後形成的以毛澤東同志為核心的堅強中央領導集體,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革命具體實際相結合,獨立自主地解決中國革命的重大問題,適時調整紅軍的戰略方針並最終確立和堅決貫徹北上抗日、會師陝北的戰略方針,將被動的戰略退卻轉變為開辟抗日前進陣地的偉大進軍;實行機動靈活的戰略戰術,使紅軍從根本上擺脫了長征初期的被動局面;克服了以王明為代表的「左」傾教條主義的束縛,堅持不懈地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進程。長征勝利的歷史啟示我們:只有堅持實事求是,一切從實際出發、理論聯系實際的思想路線,堅持在實踐基礎上的理論創新,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才能確保中國革命、建設、改革從勝利走向勝利。弘揚長征精神,就要學習以毛澤東同志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善於運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剖析中國社會的特點,研究中國革命實際問題、揭示中國革命發展規律的科學態度;學習他們善於把黨和人民取得的實踐經驗不斷上升為理論並在實踐中不斷檢驗、豐富、發展理論的創新精神;學習他們善於運用民族語言和人民大眾喜聞樂見的形式回答和闡明中國革命理論和政策問題的理論方法。實踐無止境,理論創新也無止境。我們要堅持以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認真學習領會和深刻理解十六大以來以胡錦濤為總書記的黨中央面對新的形勢提出的科學發展觀、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創新型國家、加強黨的先進性建設等一系列重大戰略思想,不斷開拓馬克思主義理論發展的新境界。
其二,要把弘揚長征精神、發揚光大革命傳統與加強理想信念教育緊密結合起來。明確、堅定的理想信念是長征精神的核心。共同的理想信念把紅軍戰士凝聚在一起,鼓舞他們戰勝千難萬險,把為革命理想而奮斗的精神推向前所未有的崇高境界。盡管紅軍將士開始時還不知道長征的落腳點在哪裡、戰略轉移何時才能結束,盡管他們時刻都面臨著流血犧牲,但他們深信「只要跟黨走,一定能勝利」。正是在崇高理想和堅定信念的支撐下,紅軍官兵經受住了血與火、生與死的考驗,經受住了超越人類生理極限的磨練。長征勝利的歷史啟示我們:崇高理想、堅定信念具有何等巨大的精神力量,可以創造出怎樣的人間奇跡!堅定的理想信念是我黨我軍奪取革命勝利的強大精神支柱和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力量源泉。新世紀新階段,我國所處的國內外環境、我們黨所肩負的使命任務發生了深刻變化,對廣大幹部群眾堅定理想信念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弘揚長征精神,就要注重學習和弘揚革命先輩對崇高理想矢志不渝、對黨和人民無比忠誠、對革命事業鍥而不舍的堅定信念,牢固樹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信念和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做到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都堅持理想信念不動搖、革命意志不渙散、奮斗精神不懈怠,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努力奮斗。
其三,要把弘揚長征精神、發揚光大革命傳統與弘揚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緊密結合起來。70年前的紅軍長征,是集挑戰、搏鬥、考驗、洗禮於一體的革命大熔爐,熔鑄了偉大的長征精神。這種精神,把全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於一切,為了救國救民不怕任何艱難險阻、不惜付出一切犧牲;這種精神,堅持獨立自主、實事求是、一切從實際出發;這種精神,顧全大局、嚴守紀律、緊密團結;這種精神,緊緊依靠人民群眾,同人民群眾生死相依、患難與共、艱苦奮斗。長征精神是中華民族精神的時代體現與升華。長征勝利的歷史啟示我們:一個民族,一個國家,一個政黨,一個軍隊,只要有這樣的民族精神,就能戰勝前進道路上的任何艱難險阻,就能立於不敗之地。偉大的時代、偉大的事業需要偉大的民族精神。民族精神既是歷史的也是時代的,是隨著時代的變化而不斷豐富和發展的,它是一個開放的體系,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徵。70年後的今天,長征精神的每一個音符都蘊含著時代的因子,都具有撼人心魄、發人深思、催人奮進的精神力量。弘揚長征精神,就要既注重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又要堅持弘揚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不斷賦予民族精神以新的時代內涵,引導廣大黨員和全體人民樹立社會主義榮辱觀,不斷提高全體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激發全民族的創新活力,以昂揚向上的精神狀態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而開拓奮進!
3、我想找像丁曉兵這樣有先進事跡的軍人
方永剛,男,遼寧省朝陽市建平縣人,1963年4月出生,1985年復旦大學歷史系畢業,同年7月入伍,1992年12月入黨,歷史學學士、法學碩士、軍事學博士,現為海軍大連艦艇學院政治系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教研室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專業技術7級。
20多年來,方永剛一直從事政治理論教學和研究工作,為發展軍隊教育事業和宣傳黨的創新理論作出了優異成績,多次被學院評為優秀教員、青年教員成才標兵。他的事跡突出表現在四個方面:
一、刻苦鑽研、與時俱進,自覺做黨的創新理論的深入學習者。方永剛幾乎把業余時間全都用在刻苦學習黨的創新理論上,並及時把學習研究成果運用到教學實踐中,先後主編了16部黨的創新理論研究專著,發表學術論文100多篇,其中在國家和軍隊核心期刊上發表40多篇,榮獲「全軍政治理論研究優秀成果」一等獎等28個獎項,完成了國家社科基金項目軍隊重點理論研究課題7項。
1997年5月8日,一場車禍造成他的頸椎嚴重骨折。在做牽引治療的情況下,他仍然堅持看書學習。住院108天,他一連看了43 本書,並完成一部30萬字的專著《亞大戰略格局與中國海軍》。
黨的創新理論每前進-步,他的學習就跟進一步,研究就深化一步。2003年7月,胡主席提出要堅持協調發展、全面發展、可持續發展的發展觀。他從電視新聞中看到這個消息後,連夜調整了第二天的講課稿,讓這一新思想第一時間進入了課堂,在學員中引起強烈反響。去年暑假,他放棄休息,編寫了科學發展觀教學讀本,初步形成了黨的創新理論教學體系,為黨的創新理論進入教材、進入課堂、進入學員思想作出了貢獻。去年10月份,他參加國防大學全軍首屆政治理論骨幹研修班,正趕上紀念紅軍長征勝利70周年。
期間,他帶病連熬3個通宵撰寫了1萬多字的文章《論長征精神的時代價值》,發表在《光明日報》上。結業時,所做的《以科學發展觀指導軍隊政治理論人才建設》的發言,就軍隊如何招才、引才、用才、留才問題提出了自己的見解,受到與會領導和專家的好評。
二、追求真理、矢志不渝,自覺做黨的創新理論的堅定信仰者。方永剛出生在一個貧窮的農民家庭,是黨改革開放的好政策使他有機會上大學,參軍入伍,光榮入黨,成為一名軍隊政治理論教員。他經常對別人講,自已是在黨的創新理論哺育下成長成才的,是黨的創新理論的直接受益者,對黨有著發自內心的深厚感情。
學習、研究、宣傳黨的創新理論,使他深深地體會到:在當代中國,只有黨的創新理論才能解決面臨的發展問題,才是指引中國走向繁榮富強之路、人民過上和諧富裕生活的唯一正確的理論;黨的創新理論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科學指南,是實現國家發展、民族復興的偉大真理。正是靠著這種堅定的信仰,他一直把學習、研究、傳播黨的創新理論作為自己最神聖的職責,看作是太陽底下最神聖的事業,當成自己生命中最重要的一部分。每當黨中央提出新的思想理論觀點,他都及時學習研究,很快就有論文發表或專著出版。
20多年來,他遇有理論困惑不動搖,碰到現實困難不迴避,面對錯誤思潮敢斗爭,在對真理的執著追求和堅決捍衛中,不斷堅定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信念,對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信心,對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的信賴。他始終認為,如果他的宣講可以使廣大官兵和人民群眾對黨的信任更堅定一點、對黨的創新理論的理解更深入一步、對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信心更充足一些,那麼,研究和傳播黨的創新理論就是他人生的最大價值和全部意義!
三、不辱使命、甘願奉獻,自覺做黨的創新理論的積極傳播者。方永剛認真履行一名思想理論工作者的神聖職責,近6年來累計完成1000多課時的教學任務,年均超額完成200%的教學工作量,連續多年教學質量被學院評為A等。同時,他還利用課余時間為學院教職員工和學員舉辦了200多場學術講座。
1998年以來,方永剛作為遼寧省國防教育講師團成員、沈陽軍區聯勤部客座教授、大連市講師團成員,先後為部隊和地方黨政機關、社區、企事業、干休所、學校等單位作輔導報告1000多場,從軍隊到地方、從城市到鄉村,從北國的漠河邊防到南疆的海防哨卡,都留下過他傳播創新理論的足跡。1998年10月,他去長山要塞函授輔導,給部隊講課,從晚上9點一直講到11點,掌聲不斷,許多家屬都抱著孩子站在走廊里聽他的報告。
一次,方永剛到北海艦隊搞專題調研,潛艇某基地請他去講軍人使命與戰斗精神。由於講得好,駐青島地區的部隊接二連三地請他講,不到一周連續講了15場。為了把老百姓關心的下崗失業、三農問題、老工業基地振興問題講透徹,他經常利用寒暑假和節假日深入到群眾當中,與大家拉家常,把生活當課堂,讓老百姓給自己出題目。
有一次,他到旅順口區鐵山鎮給黨員幹部講課,三個多小時的講課結束後,一位8O多歲的老黨員拉著他的手說:「你講的都是咱老百姓想知道的,聽你講半天,我這輩子都沒白活。」還有一次,一個鎮請他圍繞農村問題講講致富之策。他利用五一長假,跑了許多村鎮,咨詢了許多專家,圍繞科技致富、科技興農等問題給大家上了一堂課,並提議通過小額貸款扶持農民上項。報告結束後,一位大嫂激動地說:「你把黨的好政策講到咱的心坎上,你把黨的溫暖送到咱這偏僻小山村。」
四、師德高尚、知行統一,自覺做黨的創新理論的模範踐行者。方永剛把本職崗位作為踐行黨的創新理論的平台,不知疲倦地為黨工作。早在去年3月,他的病情就已露出了端倪,但是由於工作太忙,一直沒有做系統檢查。當時學院正承擔著海軍基層政工班4 期1500名學員的培訓任務,他主動請纓承擔了開班的第一課《新世紀新階段我軍歷史使命對海軍基層建設提出的新要求》。
為了講好這堂課,他精心准備,看了上百萬字的資料,到基層部隊進行調研,找老海軍了解情況,向隨艦出訪的同志了解事例,十二易其稿,試講了10多次。正式講課時,不停地冒虛汗,四節課下來,內衣全都濕透了。課間,他不得不到休息室的沙發上躺一會。
在被確診為結腸癌晚期的情況下,他一方面以樂觀主義精神和頑強毅力與病魔作斗爭,一方面爭分奪秒地抓緊工作。他表示:「不管癌症是中期是晚期,研究黨的創新理論沒有限期。我能舍棄我的生命,但不能舍棄我的事業;我不懼怕癌症,但害怕離開最鍾愛的三尺講台。只要不倒下,就要不停地學、不停地寫、不停地講,以實際行動踐行黨的創新理論。」
2007年1月15日上午,在術後第二次和第三次化療間隙,他堅持從醫院回到學院為學員們上完他本學期的最後兩節課。1月22日,他帶病給大連市地稅局作了《深刻理解和正確把握科學發展觀》的輔導報告。1月23目,他又躺在病床上完成對3名研究生的學期教學和畢業論文寫作輔導任務。方永剛同志用忠誠和青春詮釋了對黨的無限熱愛,對黨的創新理論的不懈追求。
http://news.cctv.com/special/C18092/20070326/images/1174877467515_1174877467515_r.jpg
4、晚上還叮囑你早點睡覺的人,這種行為會有單面的做作或虛假嘛
關心不要在乎做作與虛假,如果你在乎了,關心也就變味了。
不喜歡就和別人說說,就不會總是囑咐你了,
5、【跪求】四個軍人的正義事跡
鐵軍救災部隊行軍達體能極限提前12小時抵震中
5月13日凌晨4時10分,紅軍團向汶川震區開進。1200公里的行程,紅軍團僅用了24小時。14日凌晨4時,全團官兵到達都江堰市紫坪鋪水庫,由此徒步向汶川重災區映秀鎮進發。負重三四十公斤重的背囊和物資,行走在塌方不斷的山路上,地圖上30公里的距離,落到腳下卻超過了60公里。官兵們開始和自己的體力及意志展開較量。9小時後的14日13時,紅軍團官兵順利到達震中映秀鎮——這比預先方案提前了12個小時!立即投入到救災行動當中。當天15時30分,成功救出第一名倖存者。
從映秀鎮通往草坡的近50公里道路,被群眾稱為「死亡之谷」。16日9時,在團長黃長清的帶領下,向「死亡之谷」挺進。行至7公里處,突然遭遇山體大滑坡。正在行進中的紅一連官兵趕緊隱蔽到一塊大石頭下。霎時,大大小小的石頭從他們頭頂呼嘯飛過。關鍵時刻,黃長清接過「黨員突擊隊」的隊旗,站在了塌方的路上,組織戰士們單人快速通過。
岷江上一條長200米的鐵索橋,是通往銀杏鄉的必經之路。過橋時,上下各一根鐵索,手裡攥一根,腳下踩一根,不帶負重通過已是搖搖晃晃,如果落下江去則絕無生還的可能。當「鐵軍來了!」的大旗飄揚在災區的廢墟上時,現場群眾激動得淚流滿面。
「5·12」大地震後,南壩鎮——以往九寨溝旅環線上的這顆璀璨明珠頓時滿目瘡痍,進出小鎮的所有通道僅剩下涪江上一葉承載力不足1噸的小舟。這個本來擁有2萬多居民的相當繁華的商業小鎮,幾乎成為與世隔絕的「孤島」。通訊中斷,橋梁坍塌,道路被毀,大車小車進不來,傷病員轉送極其困難,食品和飲用水非常短缺……
南壩鎮的救援工作進行到5月16日,已經是第四天了。雖然解放軍官兵幾天來不分晝夜,爭分奪秒,不停地搜救挖掘,前送物資,後送傷員,但是鎮里仍有部分傷員無法及時轉移出去,江對面前來增援的上千名消防官兵和大批賑災物資也只能隔河相望,而廢墟下面的生命一天比一天虛弱,需要更多、更快的救援!
很明顯,涪江已成為南壩鎮抗震救災工作的一個「瓶頸」。
江上架橋成關鍵
16日上午9:00,趕到南壩鎮抗震救災指揮部參加軍地協調會的空降兵部隊鄧參謀長,一坐下就向抗震救災指揮部指揮長、綿陽市副市長邱明君提交了一份有數據、有分析的報告——《在涪江渡口上游一淺灘處搭建低水橋》。
話音一落,所有與會人員的注意力幾乎全部集中了過來。市縣鎮領導聽過鄧參謀長的分析之後,既激動又疑惑。激動的是如果橋真能架設成功,那麼,南壩救援工作的「瓶頸」立馬就能解決。然而,他們同時也有疑惑:地震前,南壩鎮人員物資往來主要依賴公路,而涪江上從未架過橋,需要擺渡過江,在當前大型機械仍然難以進來的情況下,完全依靠官兵們的血肉之軀,能否架設成功呢?
當得知架橋需要大量鐵絲時,邱副市長立即派人到鎮上征購,然而由於商業區損壞嚴重,工作人員千方百計才從廢墟中拔出一小卷。在其向邱副市長復命時,邱副市長一把抓住那一小卷鐵絲,要求隨行人員一定要妥善保管。他說:「這哪是一小卷鐵絲呀,這是群眾的命呀!」
16日夜晚,對於具體負責這項任務的王科長來說,幾乎又是一個不眠之夜。他心裡一直在不停地思考著架橋的每一個步驟和每一個細節,唯恐哪裡出現遺漏。
部隊架起救命橋
5月17日,800多名官兵兵分兩路,在鄧參謀長和劉甫清團長的帶領下,開到涪江岸邊。一到現場,鄧參謀長便第一個「嗖」地跳進了齊腰深的江水之中。
戰士們看到首長帶頭,士氣立即更加高漲,有條不紊地迅速展開了架橋工作。有的去廢墟中尋找可以使用的木頭,有的幾個人一起協力扛抬樓板石樑,有的在岸上弓腰裝沙袋,有的站在江水中搭建橋墩……誰也不肯休息一會兒。
看到空降部隊官兵人手不夠,成都軍區某部官兵立即主動加入了運送搭橋物資的行列;南壩的鄉親們搬著木頭、石板也來到岸邊……
河南的大個兒戰士肖振昊,一次就扛起3個沙袋,交給搭橋墩的戰友加固橋墩;二級士官李九廣,雖然在向山下轉送傷員、運送物資的過程中雙肩已經磨爛,但還是咬著牙扛起一個大沙袋……
知道空降兵部隊正在給南壩災區群眾架設「生命通道」的消息後,19日,中央軍委委員、空軍許司令員也專門乘飛機趕來了……在部隊首長們的親切關懷和鼓舞下,官兵們更加努力了。20日下午,經過軍民4天的共同努力,承載著災區人民無限希望、記錄著軍民魚水深情、長110多米的「軍民連心橋」終於勝利合龍。
橋通了,生活物資源源不斷地運送進來,傷員開始逐步運出。昨天晚上,古樓街的柳安柏大叔采來自家種的新鮮蘑菇,直接送到了連隊炊事班;壩頭村支書殺了自家的一頭豬,把豬下水留下,豬肉全部送給了官兵;南街的陳大娘把不知積攢了多久的所有雞蛋煮熟後送到修橋官兵們跟前,被拒絕後跪在地上哽咽著說:「孩子們啊,我都一把年紀了,要不是你們,我這把骨頭早就爛了。你們不收下,我就不起來……」
方永剛,男,遼寧省朝陽市建平縣人,1963年4月出生,1985年復旦大學歷史系畢業,同年7月入伍,1992年12月入黨,歷史學學士、法學碩士、軍事學博士,現為海軍大連艦艇學院政治系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教研室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專業技術7級。
20多年來,方永剛一直從事政治理論教學和研究工作,為發展軍隊教育事業和宣傳黨的創新理論作出了優異成績,多次被學院評為優秀教員、青年教員成才標兵。他的事跡突出表現在四個方面:
一、刻苦鑽研、與時俱進,自覺做黨的創新理論的深入學習者。方永剛幾乎把業余時間全都用在刻苦學習黨的創新理論上,並及時把學習研究成果運用到教學實踐中,先後主編了16部黨的創新理論研究專著,發表學術論文100多篇,其中在國家和軍隊核心期刊上發表40多篇,榮獲「全軍政治理論研究優秀成果」一等獎等28個獎項,完成了國家社科基金項目軍隊重點理論研究課題7項。
1997年5月8日,一場車禍造成他的頸椎嚴重骨折。在做牽引治療的情況下,他仍然堅持看書學習。住院108天,他一連看了43 本書,並完成一部30萬字的專著《亞大戰略格局與中國海軍》。
黨的創新理論每前進-步,他的學習就跟進一步,研究就深化一步。2003年7月,胡主席提出要堅持協調發展、全面發展、可持續發展的發展觀。他從電視新聞中看到這個消息後,連夜調整了第二天的講課稿,讓這一新思想第一時間進入了課堂,在學員中引起強烈反響。去年暑假,他放棄休息,編寫了科學發展觀教學讀本,初步形成了黨的創新理論教學體系,為黨的創新理論進入教材、進入課堂、進入學員思想作出了貢獻。去年10月份,他參加國防大學全軍首屆政治理論骨幹研修班,正趕上紀念紅軍長征勝利70周年。
期間,他帶病連熬3個通宵撰寫了1萬多字的文章《論長征精神的時代價值》,發表在《光明日報》上。結業時,所做的《以科學發展觀指導軍隊政治理論人才建設》的發言,就軍隊如何招才、引才、用才、留才問題提出了自己的見解,受到與會領導和專家的好評。
二、追求真理、矢志不渝,自覺做黨的創新理論的堅定信仰者。方永剛出生在一個貧窮的農民家庭,是黨改革開放的好政策使他有機會上大學,參軍入伍,光榮入黨,成為一名軍隊政治理論教員。他經常對別人講,自已是在黨的創新理論哺育下成長成才的,是黨的創新理論的直接受益者,對黨有著發自內心的深厚感情。
學習、研究、宣傳黨的創新理論,使他深深地體會到:在當代中國,只有黨的創新理論才能解決面臨的發展問題,才是指引中國走向繁榮富強之路、人民過上和諧富裕生活的唯一正確的理論;黨的創新理論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科學指南,是實現國家發展、民族復興的偉大真理。正是靠著這種堅定的信仰,他一直把學習、研究、傳播黨的創新理論作為自己最神聖的職責,看作是太陽底下最神聖的事業,當成自己生命中最重要的一部分。每當黨中央提出新的思想理論觀點,他都及時學習研究,很快就有論文發表或專著出版。
20多年來,他遇有理論困惑不動搖,碰到現實困難不迴避,面對錯誤思潮敢斗爭,在對真理的執著追求和堅決捍衛中,不斷堅定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信念,對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信心,對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的信賴。他始終認為,如果他的宣講可以使廣大官兵和人民群眾對黨的信任更堅定一點、對黨的創新理論的理解更深入一步、對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信心更充足一些,那麼,研究和傳播黨的創新理論就是他人生的最大價值和全部意義!
三、不辱使命、甘願奉獻,自覺做黨的創新理論的積極傳播者。方永剛認真履行一名思想理論工作者的神聖職責,近6年來累計完成1000多課時的教學任務,年均超額完成200%的教學工作量,連續多年教學質量被學院評為A等。同時,他還利用課余時間為學院教職員工和學員舉辦了200多場學術講座。
1998年以來,方永剛作為遼寧省國防教育講師團成員、沈陽軍區聯勤部客座教授、大連市講師團成員,先後為部隊和地方黨政機關、社區、企事業、干休所、學校等單位作輔導報告1000多場,從軍隊到地方、從城市到鄉村,從北國的漠河邊防到南疆的海防哨卡,都留下過他傳播創新理論的足跡。1998年10月,他去長山要塞函授輔導,給部隊講課,從晚上9點一直講到11點,掌聲不斷,許多家屬都抱著孩子站在走廊里聽他的報告。
一次,方永剛到北海艦隊搞專題調研,潛艇某基地請他去講軍人使命與戰斗精神。由於講得好,駐青島地區的部隊接二連三地請他講,不到一周連續講了15場。為了把老百姓關心的下崗失業、三農問題、老工業基地振興問題講透徹,他經常利用寒暑假和節假日深入到群眾當中,與大家拉家常,把生活當課堂,讓老百姓給自己出題目。
有一次,他到旅順口區鐵山鎮給黨員幹部講課,三個多小時的講課結束後,一位8O多歲的老黨員拉著他的手說:「你講的都是咱老百姓想知道的,聽你講半天,我這輩子都沒白活。」還有一次,一個鎮請他圍繞農村問題講講致富之策。他利用五一長假,跑了許多村鎮,咨詢了許多專家,圍繞科技致富、科技興農等問題給大家上了一堂課,並提議通過小額貸款扶持農民上項。報告結束後,一位大嫂激動地說:「你把黨的好政策講到咱的心坎上,你把黨的溫暖送到咱這偏僻小山村。」
四、師德高尚、知行統一,自覺做黨的創新理論的模範踐行者。方永剛把本職崗位作為踐行黨的創新理論的平台,不知疲倦地為黨工作。早在去年3月,他的病情就已露出了端倪,但是由於工作太忙,一直沒有做系統檢查。當時學院正承擔著海軍基層政工班4 期1500名學員的培訓任務,他主動請纓承擔了開班的第一課《新世紀新階段我軍歷史使命對海軍基層建設提出的新要求》。
為了講好這堂課,他精心准備,看了上百萬字的資料,到基層部隊進行調研,找老海軍了解情況,向隨艦出訪的同志了解事例,十二易其稿,試講了10多次。正式講課時,不停地冒虛汗,四節課下來,內衣全都濕透了。課間,他不得不到休息室的沙發上躺一會。
在被確診為結腸癌晚期的情況下,他一方面以樂觀主義精神和頑強毅力與病魔作斗爭,一方面爭分奪秒地抓緊工作。他表示:「不管癌症是中期是晚期,研究黨的創新理論沒有限期。我能舍棄我的生命,但不能舍棄我的事業;我不懼怕癌症,但害怕離開最鍾愛的三尺講台。只要不倒下,就要不停地學、不停地寫、不停地講,以實際行動踐行黨的創新理論。」
2007年1月15日上午,在術後第二次和第三次化療間隙,他堅持從醫院回到學院為學員們上完他本學期的最後兩節課。1月22日,他帶病給大連市地稅局作了《深刻理解和正確把握科學發展觀》的輔導報告。1月23目,他又躺在病床上完成對3名研究生的學期教學和畢業論文寫作輔導任務。方永剛同志用忠誠和青春詮釋了對黨的無限熱愛,對黨的創新理論的不懈追求。
丁曉兵
「生命本身並不特別,是價值賦予它靈氣與色彩。而生命的價值是由每個人自己創造的,任何人都作不得假,只有依靠自我的執著與努力,才能為生命揮灑絢麗。」———引自影片《泰坦尼克號》丁曉兵,一位獨臂英雄,20年前他用左手向軍旗敬禮曾經感動過中國;丁曉兵,一名黨員幹部,20年後他用一條胳膊擁抱生活再一次感動共和國。
他充滿傳奇色彩的軍旅生涯牞深刻地詮釋了生與死、苦與樂、權與利、情與愛、美與丑等一個個人生重大課題。他永葆本色的鮮明黨性,真實地回答了「鋼鐵是怎樣煉成的」這一熟悉而又陌生的話題。
「從沒人逼著我這樣去做,我只是覺得人活著要對社會有貢獻,只有不斷地奉獻自己,才能踏實地享受生活。
你不要幹了一點事就惦記著報酬,甚至覺得自己吃了虧。」———選自丁曉兵日記出生在安徽合肥的丁曉兵,祖孫三代當過兵、打過仗。1983年他穿上軍裝步入軍營,第二年就開赴南疆參加了重要軍事行動。在硝煙彌漫的戰場上,丁曉兵出色完成了20多次偵察任務,直到當兵剛滿周年的那天,執行「抓舌頭」任務時一枚手雷砸在他和俘虜身上。他當時想都沒想抓起手雷往外扔,結果一出手就空中爆炸。醒來發現俘虜想跑,猛撲上去想按他脖子,卻突然發現右手不聽使喚。再一看炸斷的手臂只剩張皮吊在那兒晃盪,鮮血往外直噴,露出來的骨頭一端插在泥土裡。回撤的路上樹杈鉤人,行動十分不便,渾身是血的丁曉兵咬住衣角,掏出匕首把胳膊割斷別在腰帶上,翻山越嶺4小時見到接應的戰友時,他一頭栽倒在地上。血壓沒了,心跳停止,在場的人都以為他犧牲了,誰料這位新戰士竟奇跡般地與死神擦肩而過,但永遠失去了右臂。當時全國各大媒體爭相報道他的事跡,這一年他入黨、提干、立了一等功,並獲得為他特設的第101枚「全國邊陲優秀兒女」金質獎章,社會各界邀請函和鮮花一起向他涌來,他成了眾人矚目的英雄。
丁曉兵在全國各地巡迴演講600多場,數千封來信充滿對英雄的贊美之詞。然而一封署名南京航空學院教師王民的信,卻觸動了功臣的心靈。
信中說,「我認為你成為英雄,只是過了第一關,你是否真心英雄,我不願輕信,假如10年、20年後仍有事跡從你身上出現,這英雄的稱呼你才當之無愧。」像丁曉兵這樣的英雄,應該有一定的生活待遇,享享清福。可當領導找他談話時,丁曉兵卻出人意外地提出參加學習、繼續從軍兩點請求。1986年,組織上破格保送小丁到解放軍南京政治學院深造,畢業時學院曾勸他留校或推薦他去部隊機關工作,老家也空出副廳級位置請他走馬上任,可丁曉兵在人生的十字路口,作出常人難以想像的抉擇,凸現出一個男人、軍人、共產黨人的高尚風范。1988年,丁曉兵放棄了鮮花鋪就的大道,毅然來到駐錫8720部隊最艱苦、最基層的一個連隊當上了指導員,這一年他23歲。
「我非常喜歡枇杷樹,因為它生命力非常頑強,只要你隨便往土裡一扔,枇杷果就會生根、開花、結果。我覺得做人也應該這樣。只要你熱愛生活,陽光就會給你破土而出的溫暖和力量。」———選自丁曉兵演講稿丁曉兵所在的八連是有著幾十年光榮傳統的尖子連隊,獨臂硬漢憑著那股子不服輸的精神,硬是從新的起跑線上闖過道道難關。連里緊急集合,丁曉兵手、腳、嘴並用捆背包,倒數第一拖了後腿。
通訊員勸他不要為難自己,並動手幫他,丁曉兵「生氣」了:「你幫我這次,能幫我一輩子嗎?」團裏手榴彈考核,全連就丁曉兵一人不及格。他掉下一句話,「我一定在這個地方把這個臉撿回來。」一個月後,團里組織第二次模擬考核,丁曉兵結果一出手58米,並從此在軍事考核中再也沒給連隊拉過分,八連不僅榮獲集體一等功,還被集團軍樹為「基礎建設樣板連」。
然而就在這個節骨眼上,尖子連隊卻發生了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故。一直認為自己沒有干不好的事、帶不好的兵的硬漢子牞開始擔心能不能繼續留在部隊再穿這身軍裝。是啊,英雄不是神,更不是孤島,背靠著黨的培養與戰友的信任。部隊首長考慮到丁曉兵今後的發展,決定給這位戰斗英雄、殘疾軍人一個鍛煉的機會。丁曉兵當團政治處宣傳幹事,先後有100多篇作品在全國各大媒體發表;到落後的二營擔任教導員,第二年就帶出了新典型。1997年丁曉兵走上團政治處主任崗位,從琢磨退伍兵丟棄筆記等細節中,他反思出思想工作經驗105條在軍中推廣。在丹陽湖施工中,他一條胳膊沒法挖泥,抬土方在雪地里踏行;在壽縣大堤上,他扔掉假肢扛沙包,空袖管在夜雨中飄盪……「什麼是黨員,這就是共產黨員!」深受感動的官兵們從他身上看到了先進代表的熠熠風采。
英雄在平凡的日子裡選擇艱苦、選擇清貧、選擇責任、選擇挑戰,永葆人民功臣這一榮譽的聖潔,保持了共產黨員的先進性,展示了與時俱進的新時期軍人形象。這么多年來,他一步沒拉地從基層干到團里,經常擔任急難險重任務,他個人和他所帶的連隊、團隊捧回的各種獎杯、獎狀、獎牌、獎章有288個之多。
2002年12月丁曉兵擢升為團政委,20年後的今天,他用左手又摘取了中國武警「十大忠誠衛士」稱號,再一次成為中央新聞媒體的「聚焦對象」。
丁曉兵左手寫的日記中有這樣一段:「沒有人逼著我到基層來,既然來了就得干出個樣子來。別人兩只手能乾的事,我一隻手也必須出色完成。黨員幹部如同『挑夫』,一頭擔著黨的重託,一頭載著群眾的希望。」「我願做一竿翠竹,有骨有節,頂天立地,雖然難為棟梁,也能撐起一片天空。我願做一朵紅梅,不邀春,不媚俗,一生傲骨,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選自丁曉兵《竹梅題畫詩》從小聽過丁曉兵《信念之火》那場報告的留美女學生匡雪婷,2003年回到母校問起「丁曉兵還在講奉獻嗎?」上世紀90年代曾在頭版頭條位置突出報道過這位英雄的無錫日報,去年「八一」建軍節與丁曉兵所在的部隊喜結共建對子,我當場問過丁曉兵對20多年前的壯舉至今是否後悔?」這位從戰火中走過來的英雄,經歷時代環境的變遷,面對不斷變化的生活,對人生准則自有自己的理解與追求。他常說,「一個真正的軍人應該平時忘我,戰時忘死。」當年在昆明空軍醫院照料他的護士,現在是愛人的陶婉珠知道,丁曉兵最愛去烈士陵園感受心靈洗禮,家裡最珍惜的物品是戰場上帶回來的吊床,平時最拿手的特長是繪畫、書法,心中最恪守的信條是:不怕別人說無情,不怕別人說沒用,不怕別人說沒錢。
一家房地產商盛情邀請,如果答應出席開盤儀式,優惠提供一套住宅;一位私營業主上門懇求,只要派個把士兵替企業站崗,外快酬金6位數;丁曉兵曾經有過困惑,但從未犧牲榮譽,更不肯丟失精神陣地。弟弟丁文新下崗生活困難,想找當官的哥哥攬個送菜活兒被他推掉,可部下與愛人分居兩地,他卻利用「名人效應」四處幫軍嫂尋工作。戰士患上白血病,丁曉兵不光自己掏錢,還動員指戰員捐款。臨別時牞退伍兵脫下軍裝磕頭灑淚。他救助過的兩位老太,一個苦苦尋覓恩人2年多,一位說要把他像片掛在自家大堂上。
「雖不能像花一樣明艷,還可以像樹一樣長青。」20多年來,丁曉兵面對鮮花和榮譽,面對傷殘與現實,面對優待與誘惑,不但沒有貶值、變質,相反增值、升華,續寫共產黨員永不褪色的傳奇故事,給世人留下人生啟迪。
6、全身發麻,沒有力氣,冷,請問是怎麼回事?
你的這種情況是應該注意看看是不是有貧血的情況引起的 然後進行對症的治療就行了頭暈惡心,全身發麻,沒力氣回答者:蘇振超你好,根據你的描述,建議檢查一下血常規看看,排除貧血引起全身出冷汗,沒力氣想暈倒回答者:梁建平你好可能是貧血 低血糖導致的 建議 醫院已經被檢查確診頭昏.全身發冷發抖沒力氣.老想睡.沒胃口。
7、方永剛是什麼人?
日前中宣部推出了全國先進典型海軍大連艦艇學院政治系教授方永剛,他幾十年來認真學習、深入研究、巡迴宣傳黨的創新理論的事跡生動感人,值得廣大黨員和人民群眾學習,尤其值得我們宣傳思想戰線的同志學習。
全國推出過很多領域的先進典型,比如政法戰線、信訪戰線、國防戰線、優秀的官員、農村基層黨支部書記、農村道德楷模,等等。但是,在務虛領域、在宣傳思想戰線推出重大典型,還不多見。其實這個領域非常重要。新時期理論武裝的工作任務非常重。黨的與時俱進的路線方針政策、治國方略、執政理念、馬克思主義研究的重大理論成果、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理論成果、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等等表述所包含的豐富的思想理論內容,都需要及時准確地傳播開來,在廣大人民中真學、真信、真用,入腦、入心,思想支配行動,進而結合各自的工作領域、工作職責,化為推動工作、改進工作、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的思想保證、精神動力和智力支持。這樣才能夠在全體黨員和人民中統一思想、凝聚力量,齊心協力、全力以赴推進我們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共同理想、偉大事業。所以,推出像方永剛同志這樣忠誠於黨的宣傳思想工作、以學習研究傳播黨的創新理論為自己矢志不移的神聖使命的宣傳思想戰線的重大典型,具有積極意義。這凸現了這條務虛戰線在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也是我們這條戰線上的同志們學有榜樣,能更增強力量源泉,增強從事這項工作的責任感、神聖感。
方永剛教授對黨的創新理論的真信,對我們啟發和觸動最大。堅定的信仰、信念,是最根本的。詩中說「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若為自由故,二者皆可拋。」所以信仰是人生第一位的。「砍頭不要緊,只要主義真。殺了夏明翰,還有後來人。」也表現了我們老一輩革命家對共產主義的堅定信念和對黨的無限忠誠。是同樣的道理。我剛剛看了《黑龍江黨員教育》雜志上刊登的一位日本憲兵回憶當年趙一曼同志受刑始末的文章,日本鬼子對趙一曼同志極盡折磨凌辱之能事,確實是殘暴非人的折磨,趙一曼同志始終威武不屈,大大挫傷了日本帝國主義者的銳氣,支撐她的是對革命事業堅定的信念。而我們看看在和平建設時期那些貪污腐敗、違法亂紀的黨員幹部,說到底他們是不真信共產主義理想,不信仰,怎麼會忠誠?所以他們在人生的不同階段或早或晚都背棄了黨的事業和人民的利益。所以,我們全黨的同志尤其是宣傳思想戰線的同志們和黨的各級領導幹部也要學習革命先輩,學習方永剛教授,堅定對共產主義理想、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信仰,這樣才能增強用黨的創新理論武裝頭腦的自覺性、主動性和實效性。
方永剛教授對黨的創新理論的真學,令我們感動、值得我們學習。他珍惜人生中每一個階段的學習深造機會,到了37歲,還踏下心來攻讀碩士,43歲拿下博士學位。這是需要精力和堅強毅力的。學習是永恆的主題,在方永剛教授這里得到了生動詮釋。而看我們周圍的很多人,總感覺「人過中年天過午」,及時享樂最重要,把時間和精力耗費在玩麻將、泡歌廳、跑酒場等等上面。既遭錢財、又傷身體,最終也未必能體會到其中的快樂。所以,學習的人生,是充實快樂的人生,尤其是通過學習,以科學理論為指導,理清自己的人生之路,提高自己的自身修養和工作能力、生活能力,是更有價值的。我們都要以方永剛教授為榜樣,帶頭搞好學習,終身學習,做建設學習型社會的模範實踐者。
方永剛之所以偉大,就在於他以堅定的信念長期腳踏實地地在平凡的崗位刻苦鑽研,最終做出了不平凡的事業。青年學者、全國優秀博士論文獲得者林偉在談到大學生要樹立何種理想時說:「當代在校學生僅僅思考畢業後謀什麼職位,賺多少錢是遠遠不夠的,我們更應當思考自己的終身追求,樹立正確的信念。」全國五四獎章獲得者、傑出志願者馮艾一直把志願奉獻、服務人群作為自己的人生追求,正是因為抱有這樣的信念,無論是西部還是非洲,無論是貧窮還是疾病,都無法阻擋她教書育人的腳步。
全國優秀輔導員代表包涵把誨人不倦、潛心育人當作自己的人生理想,她數年如一日地與學生談心,在最基層的學生思想政治工作中獲得由衷的快樂。她說:「偉大的信仰才能成就偉大的人。要像方永剛那樣成為一個大寫的人,就要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大學階段正是其形成的關鍵時期,大學精神熏陶著每一位青年人。一名基層的思想政治工作者,就要像方永剛那樣,不僅自己學習踐行黨的創新理論和大學精神,樹立堅定的信仰,更要把它傳播給每一位學生,為社會輸送更多『方永剛式』的棟梁之材」。
學習方永剛校友的過程也是追問自己的人生信仰,從而確立正確價值觀的過程。沒有精神家園的人生是蒼白的,是郁悶的,是軟弱無力的,復旦學子們認為,樹立正確的理想信念最重要的是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緊密結合起來,構築起自己的精神家園。
座談會中,來自教學科研、思政教育、醫療工作一線的青年代表紛紛表示,方永剛真信、真學、真懂、真情傳播黨的創新理論,青年人也要用實際行動「真學」方永剛,不能「走過場」,要沉下心來、咀嚼式地學,;「以人為鑒,可以明得失」,可以正方向,要把方永剛當作自己人生道路上的「鏡子」,用方永剛的信仰和言行反省自己,樹立起正確的理想信念,篤志力行,刻苦鑽研,在平凡的崗位上成就自己的非凡人生。
「我要讓我的每一堂課都講成精品!」忠誠於黨的創新理論的楷模方永剛的話語,引起了南開大學教師的強烈共鳴,增添了他們教書育人的干勁。
理論是對實踐的抽象與總結,這既是理論的長處,也是理論的短處——它有可能滯後於實踐的發展。從思想史的角度看,過時的理論屢見不鮮,但科學的理論也並非廖若幾幾。總結科學理論的共性,無他,真正為人民服務,想人民所想。方永剛的事例再次證明了這一點。
為人民服務的理論,意味著這個理論能夠解釋人民面臨的新現象和新問題,能夠解決人民面臨的困惑,能夠指導人民群眾更好地創造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這個理論,根源於人民群眾的社會實踐,但又是指導人民群眾實踐的重要武器。
方永剛同志的貢獻不在於他創造了一個理論。事實上,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是幾代共產黨人在曲折和前進中探索出來的,它凝聚著幾代中國人的心血。實踐,尤其是改革開放以來近三十年的實踐證明,這一理論是能夠解釋現實的,是能夠指導實踐的。
方永剛同志的貢獻在於:他還原了這一理論的人民性。他用人民群眾的語言——而非純學術的語言——把這一理論傳授給大眾,使人民群眾更好地理解這一理論,掌握這一理論,從而在實踐中更好在運用這一理論來指導實踐。
由淺入深易,而由深入淺難。作為一個理論工作者,我深知「由深入淺」才是考量學者幾斤幾兩的標准。而在社會科學的理論研究與運用方面,要做到「由深入淺」尤為不易。在新名詞不斷出現的今天,在新符號不斷入侵社會科學的今天,要讓人民群眾真正掌握一個理論,並非輕而易舉。而方永剛同志恰恰做到了這一點。由深入淺,淺到婦孺皆知,淺到黃白皆知,真正做到了「來自人民,反饋於人民」。
大量的報道側重於方永剛同志的黨性。這是正確的。但如果要更全面一些的話,我則更看重他的人民性。他正確地擺正了理論研究的起點——這一起點不是為了個人的利益,不是為了小家庭的幸福,而是為了廣大人民群眾更好地掌握和運用。正是研究視角的端正,使得他在理論研究上跳出了狹隘的「為研究而研究」的「黑洞」,走入了「為人民而研究」的陽光大道。也正是這一點,使得他深受廣大人民群眾的歡迎。
中國正處在經濟轉軌和社會轉型的關鍵時期。在這一時期,新現象、新問題層出不窮。要解釋這些新現象、新問題,不僅需要創新理論,在原有的理論上開拓前進,更需要像方永剛式的無名英雄傳播新理念,闡述新理論,使人民群眾更好、更全面地掌握新理論,從而理解新現象和新問題出現的體制原因,從而也更加堅定廣大人民群眾支持改革的決心、激發廣大人民群眾參與改革的熱情;也只有這樣,廣大人民群眾才能更好地分享改革成果。
方永剛的事跡,告訴我們一個真理:為人民服務的理論常青。
8、手機對生活的影響(正反兩方面)
1,好處是:隨著科技的發展手機是我們生活中離不開的東西,手機可以讓我們隨時隨地聯系他人,在有信號的情況下聯繫到你。手機有時可以代替電腦為我們辦公,特別是在外面的時候相當於一台電腦處理工作上的事情。
現在我們可以通過手機了解資訊,可以學習很多東西,我們生活中交費等等都可以用手機輕松處理。總之,我們衣,食,住,行都可以用手機完成!手機是我們人類離不開的東西,有點像以前當時的鴉片戰爭一樣被吸引著,用一個成語比喻:機不可失!
2,壞處,雖然手機給我們很多方便,也讓我們知道智能手機對我們極大的幫助,但是同時危害也很多,比如:一是如今用手機多了,現在很多人有近視,也越來越嚴重,越來越年輕化;二是,頸椎病也越來越多人有,因為大家經常手機保持一個姿勢,所以傷害到頸椎;三是引起很多安全隱患,大家邊走路邊玩手機被車撞到都不知道,或者撞到牆上,樹上,電線桿上等等,還有開車看手機,打電話引起交通事故也非常多,所以如今手機也帶給我們很大的安全和傷害,我們要自己去控制自己,不要讓手機害了我們!
以上就是我簡單的總結手機帶給我們好與壞的觀點,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