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頸椎 > 頸椎椎體束

頸椎椎體束

發布時間:2021-03-19 20:01:08

1、我得了頸椎病,頸椎病的症狀及治療是什麼?請達人指點

假象之一:吞咽困難
有的老年人開始感覺咽部發癢,有異物感,後又覺吞咽困難,間斷發作,時輕時重。患者曾被懷疑為食道癌,但胃鏡檢查正常。後經 CT 掃描顯示為頸椎病。
在臨床中發現,大部分頸椎病患者都有不同程度的咽部炎症,這是由於頸椎與咽喉毗鄰,兩者之間的淋巴循環有密切的關系,咽部的細菌、病毒等炎性物質,可以播散到頸椎部的關節、周圍的肌肉、韌帶、關節,使這些組織痙攣、收縮、變性、肌張力下降,韌帶鬆弛,破壞局部的完整性和穩定性,最終引起內外平衡失調,導致頸椎病。
假象之二:高血壓
頸椎病可致血壓升高或降低,但以前者多見,稱頸性高血壓。這與頸椎骨質增生椎間盤突出刺激交感神經有關。病人常伴有頸部疼痛、發緊、上肢麻木等典型表現。
假象之三:下肢癱瘓或排便障礙
下肢癱瘓或排便障礙系脊髓的椎體側束受刺激所致。患者會上肢麻木、疼痛無力、跛行,頸部症狀多數輕微易被掩蓋。有的伴有尿頻、尿急、排尿不凈或大小便失禁。
假象之四:視力障礙
頸椎病還可表現為視力下降、間歇性視力模糊、一眼或雙眼脹痛、怕光、流淚、視野縮小等。這種視力障礙與頸椎病造成的植物神經功能障礙有關。
以上都有可能是頸椎病引起的,最好就是找專門的醫生來檢查一下,才能得出最後的結論,不要盲目治療,貽誤治療時間。

2、什麼是脊髓型頸椎病?

脊髓型的發病率較低,居於其他各型頸椎病之後。 此型頸椎病是由於經椎管狹窄,使頸髓受到壓迫或損傷而引起的一系列症狀。頸椎椎管為頸椎各錐孔相連所構成的管狀孔道,而精髓則位於其中。 椎管可由於本身發育不良而造成椎管狹窄,也可由於椎間盤的退行性變繼發頸椎骨質增生。萎縮的椎間盤向椎管膨出部分與椎體後緣的骨刺從椎管的前方壓迫脊髓,又由於頸椎退變後不穩定,黃韌帶代償性增生肥厚,可從經椎管後方壓迫脊髓。頸髓居於椎管孔道中而受到椎體的影響,處於「身不由己」的態。 頸椎做屈伸活動時,頸椎也隨之上下移動;頸椎前屈時,精髓即受到牽拉應力而變細 前移;頸椎後伸時,精髓隨之變粗,變短,貼向椎管後方。這樣動盪不定,受到不同程度的摩擦損傷而引起頸椎病。根據頸髓受損的部位,程度及臨床表現可將脊髓型頸椎病分為中央型,椎體束型,橫貫型三種類型。 (1)中央型又稱「上肢型」,為脊髓的前角和後角細胞受損而引起的一系列症狀,以前角運動細胞受損者多見。也由於動脈受壓或遭受刺激所致,一側受壓表現為一側病狀,雙側受壓表現為雙側症狀,患者感覺上肢麻木,乏力,手指伸屈活動不能自如。有的患者手部骨間肌及魚際肌萎縮,受累肌肉的肌張力及腱反射可減弱或消失。 (2)錐體束型由於中央型頸椎病病變加重,使脊髓的椎體束受到壓迫和損傷。其主要症狀為緩慢的進行性的雙下肢麻木,發冷,疼痛和乏力,走路飄飄然,像踩在棉花上,步態不穩,易跌跤。發病初期,常呈間歇性症狀,每天走路過多或勞累後出現。隨著病程的發展,病症可逐漸加重並轉為持續性。上述病狀多為雙側下肢,單側較少見。 (3)橫貫型錐體束病變繼續向周圍擴展,位於頸椎前,側所部的脊髓丘腦束受損。患者表現為胸部以下感覺麻木,嚴重者可出現大小便功能障礙。

3、什麼叫「錐體束征」,陽性的臨床意義是什麼?

錐體束是下行運動傳導束,包括皮質脊髓束和皮質腦干束兩種。因其神經纖維主要起源於大腦皮質的錐體細胞,故稱為錐體束。錐體束在離開大腦皮質後,經內囊和大腦腳至延髓(大部分神經纖維在延髓下段交叉到對側,而進入脊髓側柱),終於脊髓前角運動細胞。病損時常出現上運動神經元麻痹(亦稱中樞性麻痹或強直性麻痹)及錐體束征等。
什麼是錐體束征呢?主要是指大腦皮質中的椎體細胞及其軸突(像觸手一樣)和脊髓聯系的一種網路系統,主要支配四肢及軀干運動。錐體束存在於脊髓外周的表淺部位,因此最容易受個力壓迫而受損。在頸椎病時,由於骨刺或髓核等直接壓迫而受損。在頸椎通過減少局部血供而出現椎體束症狀:先是下肢無力、雙腿發緊(如縛綁腿)、抬步沉重,不能離地、步態笨拙及束胸感等症狀。醫生檢查時常可發現肢體反射亢進、踝關節和膝關節陣攣及肌肉萎縮等典型的椎體束症狀。
http://www.91985.com/jibing/jinzhui/jz_shi.asp?jbzq_id=3

4、雙下肢椎體束傳導延遲,為什麼頸椎磁共振

通過症狀和肌電圖檢查基本上就可以確定,如果不放心可以換家醫院再試下

5、什麼是錐體束?

錐體束是下行運動傳導束,包括皮質脊髓束和皮質腦干束兩種。因其神經纖維主要起源於大腦皮質的錐體細胞,故稱為錐體束。錐體束在離開大腦皮質後,經內囊和大腦腳至延髓(大部分神經纖維在延髓下段交叉到對側,而進入脊髓側柱),終於脊髓前角運動細胞。病損時常出現上運動神經元麻痹(亦稱中樞性麻痹或強直性麻痹)及錐體束征等。錐體束征主要是指大腦皮質中的椎體細胞及其軸突(像觸手一樣)和脊髓聯系的一種網路系統,主要支配四肢及軀干運動。錐體束存在於脊髓外周的表淺部位,因此最容易受個力壓迫而受損。在頸椎病時,由於骨刺或髓核等直接壓迫而受損。在頸椎通過減少局部血供而出現椎體束症狀:先是下肢無力、雙腿發緊(如縛綁腿)、抬步沉重,不能離地、步態笨拙及束胸感等症狀。醫生檢查時常可發現肢體反射亢進、踝關節和膝關節陣攣及肌肉萎縮等典型的椎體束症狀。上運動神經元損傷在臨床上引起的隨意運動麻痹,伴有肌張力增高,呈痙攣性癱瘓;深反射亢進;淺反射(如腹壁反射、提睾反射等)減弱或消失;可出現病理反射(如Babinshi 征);因為下運動神經元正常,病程早期肌不出現萎縮。

6、錐體束征是什麼表現?

錐體束征復指病理反射,主要是制錐體束受損時的表現,故稱病理反射。出現病理反射肯定為中樞神經系統受損,但在1歲以下的嬰兒則是正常的原始保護反射。

以後隨著神經系統的發育成熟,錐體束和錐體外系逐漸完善起來形成。以後隨著神經系統的發育成熟,錐體束和錐體外逐漸完善起來形成髓鞘,使這些反射被錐體束所抑制。

當錐體束受損,抑製作用解除,病理反射即出現。病理反射主要是巴彬斯基征及其有關的一組體征。巴彬斯基征的出現絕大多數情況下均表示錐體束有器質性病變。

(6)頸椎椎體束擴展資料:

病因和機理

1、吸吮反射:傳入神經為三叉神經第一支,中樞在前橋三叉神經感覺主核—網狀結構—面神經核,傳出神經面神經。此反射出現多見於額葉病變、假性球麻痹。

2、強握反射:多見於額葉病變:尤其見於運動的前區病變。一側存在時意義較大,提示對側額葉病變。兩歲以下的兒童有此反射為生理性的,無臨床意義。強直性跖反射多見於病變對側,偶見於同側,此反射屬原始反射。

7、寰椎和樞椎(第一、二頸椎)有什麼特殊性

寰椎和樞椎對整個脊椎起著第一主導作用。

寰椎與頭部的關系最為密切,對頭部起一個支撐作用,由前後兩個椎弓和兩個側塊相互連成環狀,大而平,就像一個橢圓形的大支架穩穩地托著頭部。

樞椎是頸椎中最為堅固的椎骨,具有樞紐作用,椎體較小,後半部分的棘突很大,並且椎體上部分有個像大牙齒一樣的突起向上伸入寰椎中,和寰椎共同構成了寰樞關節。

當頭部和寰椎一有動作時,樞椎就會馬上響應,有力地帶動下面各段脊椎隨之而動。



(7)頸椎椎體束擴展資料

頸椎共七塊,其中第3、4、5、6頸椎為典型椎骨,1、2、7為非典型椎骨。所有頸椎的橫突孔中都有椎血管走行(椎動、靜脈,第7頸椎橫突孔中無椎動脈走行)。

典型頸椎的特徵為:椎體較小,左右徑大於前後徑,上面突起形成側緣關節,下面凹陷;椎孔較大呈三角形。

第7頸椎的棘突特別長近似水平,末端不分杈,形成結節,在皮下易觸及,常用來計數椎骨序數的標志。

觀察椎孔和橫突孔,注意在第7頸椎處椎孔和橫突孔最小。觀察典型椎骨的不規則椎體、側面的關節突、三角形的椎孔和關節突的上關節面。

人的頸椎和腰椎特別容易出問題,但胸椎卻好得多。這是因為胸椎周圍有肋骨牽拉保護著,形成了一種力的相互作用,以確保胸椎能夠保持中正。但是,頸椎和腰椎就不同了,它們沒有肋骨牽拉固定著,它們靠的是多組韌帶和小肌肉群,如果這些組織發生問題,就會導致頸腰椎出問題。

與頸椎椎體束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