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頸椎 > 顏德馨治頸椎

顏德馨治頸椎

發布時間:2021-03-17 15:01:00

1、顏德馨的衡法

◆他繼承家學,又入科班學習,在綜合醫院率先開辟中醫病區。
◆他提出白血病中醫證治分型和有效葯物,提升了中醫急性熱病的診療能力。
◆他發展氣血學說,創立「衡法」,豐富了中醫治則學,揭示了人體衰老奧秘,開拓疑難雜症治療和養生長壽新途徑。
在上海市第十人民醫院(原上海鐵路局中心醫院)的樓群中,矗立著一座已有近30年歷史的中醫樓。上海市中醫心腦血管病臨床醫學中心就設在這里。一家綜合醫院設立中醫樓十分罕見,這些都緣於這里有一位名揚海內外的中醫大家顏德馨。
在中醫界,顏德馨最為人稱道的是創立了調氣活血的「衡法」治則,把傳統氣血學說發展到一個新高度,為治療各科疑難雜病、老年病開拓出新途徑。對於有志於活血化瘀之道的研究者來說,顏德馨是這一領域不可繞過的高峰。 兼得家傳與院校教育之澤
顏德馨是名醫傳人,也是科班出身。他深厚的中醫學功底,既得之於家學淵源,也得之於學校教育。他常懷向學之心,博採眾長,打下了堅實的臨床基礎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八十九年前,江蘇省丹陽縣的名醫顏亦魯為其子取名德馨,希望其繼承詩禮傳家之風。
顏德馨祖籍山東,系孔子的弟子顏回的後裔。其父顏亦魯師從江南孟和醫派名家何季衡學醫,其後在丹陽縣城北草巷本宅開設餐芝堂診所為業,以擅長治療腸胃病、婦科疾病和多種疑難雜症而名噪江淮。
顏德馨7歲開始讀書習字,後拜當地名儒習誦傳統文化,9歲入新式小學就學,12歲開始學習中醫學著作,後又常隨父侍診,對繼承父親的仁心醫術早已心存嚮往之情。
對讀書之道,顏德馨後來常言:「猛火煮,慢火燉」,這正是亦魯先生庭訓之辭。所謂猛火煮,指須博覽群書,博聞強記;所謂慢火燉,指須經常溫習,反復研習。兩者不可偏廢,則學思並進,功到自然成。
初讀《黃帝內經》之時,老師讓其每日背誦一章,若背不出,就會用木尺打手心作為懲罰。顏德馨無法領悟其中的含義時,父親鼓勵他說:「『書讀百遍,其義自見』,時間久了,自然會有所感悟。」為此,他常常挑燈夜讀。
年稍長,他就常隨父出診,診後還要陪父親整理診治病案方葯,對亦魯先生秉持的脾胃學說以及臨床經驗有所體會和感悟,並逐漸樹立了固護脾胃的學術思想。
顏德馨16歲時考取上海中國醫學院,得以跟著滬上不同流派、不同科別的中醫名家學習,使學業躍升到一個新境界。學校課程設置十分完備,除修習國文、外語課外,中醫基礎課列了《黃帝內經》、《傷寒論》、《溫病學》等十幾門;臨床則涉及雜病學、外科學、婦產科學等。此外,還專門開設了生理學、解剖學、西醫外科和傳染病學等西醫課程。
顏德馨學習興趣濃厚,課上課下表現十分活躍。他參加了「課余醫葯研究會」,與同學一起建立了中葯葯圃,研製了一批中葯制劑,並編輯出版了《康寧醫刊》,以討論交流學習心得,共促學業。
在近兩年的臨床實習期間,他先後跟隨徐小圃、秦伯未、盛心如、單養和、費通甫、祝味菊等中醫大家抄方和搜集、整理醫方醫案,並得帶教老師指導點評,受益匪淺。
即使在畢業後到醫院就職,或隨父親懸壺於丹滬之間,顏德馨仍然保持著求學問道的進取心。當時上海名醫程門雪、盛心如、張贊臣等深為醫林稱頌。顏德馨時常登門拜訪,索解請益,每有所獲。「胃以通為補」、「宣肺氣以舒肝氣」、「補精必安神」等診療思想,「傷寒辨六經」、「溫熱病衛氣營血相結合」的辨證方法,使用石楠葉治療頭痛,使用天竺子、臘梅花、鳳凰衣治療小兒百日咳,使用白茅花蒸豆腐治療大咯血以及使用附子振衰救絕等診療方法,他皆能博採眾家,擇善而取之。 70年臨床實踐多建樹
他妙手仁心,口碑載道,在綜合醫院率先開辟中醫病區;他首先提出白血病的中醫分型證治,發現療效顯著的中葯葯物;抗擊「非典」建功,增強了中醫急性熱病診治能力
作為年輕的中醫,剛剛畢業的顏德馨很快就讓人刮目相看。有一位肺膿瘍病人,因肺纖維化而出現空洞,高燒持續不退,情況危急,幾個西醫治療方案都起效甚微。顏德馨主動提出使用中醫治療。他診脈辨證,並以魚腥草為主的葯方施治。他親自熬葯,並連續陪護病人3個晝夜,細心觀察服葯反應,終於使病人高燒退下,症狀改善。
顏德馨用傳統中醫療法先後治好了一批患肺膿瘍、肺吸蟲病的病人。隨著臨證的積累,他總是在深入了解並全面把握患者的體質、病因、病證等綜合因素的基礎上,拓寬治療思路,並以良好的療效,贏得了口碑。
1945年抗戰勝利,顏德馨看到百姓貧苦,缺醫少葯,遂著手創辦「德社」,免費為兒童接種疫苗,免費施診給葯,還為丹陽兩家報紙開辟「中華醫葯」、「民族醫葯」副刊達60餘期,普及醫學常識,在當地產生很大影響,因而被公推為丹陽縣中醫師公會理事長。
新中國建立後,顏德馨停辦私人診所,調入上海鐵路中心醫院,並擔任中醫科主任。為更好地發揮中醫葯的治療作用,在上海市的綜合醫院里他率先建立了中醫病區,並提出了「創新與繼承相結合,理論研究與臨床實踐相結合,科學研究與中醫特色相結合」的原則。數十年後,他成為滬上乃至全國屈指可數的中醫大家。
上世紀50年代後期,血液病發病率升高,西醫治療方法單一,療效不佳。他迎難而上,開始積極探索中醫治療血液病的有效葯物。為此,他一方面尋找機會,盡量多地觀察病例,參與多家醫院血液病人的治療;一方面深入鑽研醫學著作,特別是清代著名醫家王清任的《醫林改錯》,深入鑽研了中醫氣血理論。他與同事合作,對565例疑難病患者進行「甲皺襞循環」、「血液流變學」等的數據觀察,證實了血瘀陽性指征的普遍性,同時證實了經活血化瘀治療後,白血病病人不僅症狀改善,相應的實驗室指標也明顯好轉。
他認為,白血病屬於中醫學的溫毒、虛勞、症瘕、積聚等范疇。通過文獻梳理,他發現犀角能使白細胞迅速降低,迅速退熱,緩解出血。在臨床觀察中,他還發現砷劑可治療各種急性白血病,率先提出雄黃是抑制白血病的有效葯物。
「文革」中顏德馨一度下放,但他仍盡量想方設法尋找臨床機會,尤其是關注於中醫氣血理論的研究和應用,在「文革」後的第二年,他就出版了《活血化瘀療法臨床實踐》一書。
2003年,非典來襲。顏德馨受命擔任上海市中醫防治專家組顧問、上海市中醫治療指導組組長及華東地區防治非典首席科學家。他不顧高齡,不畏風險,深入到傳染病醫院,並總結出非典的病機要點:熱、濕、瘀、痰、虛五字。創制了「扶正祛邪方」。他指出,須「有是證,用是葯」,堅持辨證論治才能收到良好的治療效果。早期注重透表、宣達,逐邪外出,慎勿失表;中期重視兼邪的論治,如痰、瘀、濕的治療;後期則需根據邪正相爭的變化而扶正以達邪。實踐表明這些經驗和方法凸顯了中醫葯治療熱病的優勢。廣東、香港等地的防治「非典」工作也得到他的指導而獲益良多。
此後,為系統研究中醫葯治療非典、登革熱、禽流感等急性熱病的辨證論治,顏德馨以首席科學家的身份參與上海市科委的重大項目「中醫防治急性熱病應急網路」建設。近年來,該網路的日益完善,豐富了中醫急證診治內涵,增強了中醫急診能力。 發展氣血學說 首倡「衡法」
他認為氣血是臨床辨證的基礎,提出「久病必有瘀,怪病必有瘀」的學術觀點,他首倡中醫治病「八法」之外的「衡法」,揭示人體衰老的奧秘,為疑難雜症和老年病診治開拓了新途徑
「你要超過我,才能真正算我的繼承人」,父親曾這樣教誨他,他做到了。在氣血學說的深入研究中,顏德馨可謂是當代攀高登頂、收獲頗豐的探索者。
他提出了「氣為百病之長,血為百病之胎」,「久病必有瘀,怪病必有瘀」的學術觀點及調氣活血為主的「衡法」治則,在中醫治則學研究中,開辟了新的天地,這一法則在上世紀80年代還應用於「瘀血與衰老」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成果。
盡管從小崇拜父親的成就,但顏德馨逐漸發現父親的健脾學說仍不盡完美,顏德馨發覺諸多雜症並非源於脾胃而是源於瘀血。
臨床中,他積極運用活血化瘀法治療各種內外科疾病,並進行了多年潛心研究。他總結,中醫「辨證八綱」中雖然沒有氣血二字,但氣血內容貫穿於八綱之中,故可認為氣血病變是臨床辨證的基礎,也是疑難病證的辨證基礎。氣為百病之長,血為百病之胎,瘀血是氣血不和的重要因素。而活血化瘀能夠疏通氣血,調整陰陽,平衡氣血,其作用超越了前人「通行血脈,消除瘀血」的含義。
他研究發現,中醫治病講究「陰平陽秘」,根據病人的陰陽消長的過程立方用葯,有「汗、吐、下、和、溫、清、補、消」八法,但在臨床上又確實存在著局限性。他通過臨床總結和實踐驗證,提出了人體的健康與長壽在於「調其氣血,令其條達而致和平的」衡法論。所謂衡法,具有平衡和權衡的意義。衡法的組成,以活血化瘀葯為主,配以行氣、益氣的葯組合而成,能夠調暢氣血,平衡陰陽,發揮扶正祛邪、固本清源的作用,適用於陰陽表裡寒熱虛實等多種疾病。
顏德馨的衡法分為升降氣機法、降氣平逆法、補氣升陽法、清熱活血法等十餘種治則與方法。這些方法對冠心病、白血病、肝硬化等都有療效。
由此出發,顏德馨在隨後的研究中提出,人體衰老的主要機制就在於氣血失調,內環境失衡,而內環境失衡則是由於瘀血的存在。他所明確的以調整氣血法延緩衰老,與過去補腎、健脾等方法抗衰老的理論截然不同。上海科教電影製片廠據此拍攝了科教片《抗衰老——氣血與長壽》,參加了以「生命的科學」為主題的國際科教電影節,在國內外學術界引起廣泛重視和強烈反響。他研究出的以益氣活血為宗旨的「衡法聖方」系列中成葯,是抗衰老研究的一大成果,服用後可促進機體的氣化作用,降低血液黏度,加快血液的流速,使機體主要內臟器官得到正常的供血,發揮正常的生理作用。
顏德馨強調對血瘀證的診斷當以四診為主,實驗室檢查為輔,並結合病史,從症狀、體征、病史、實驗室四個方面進行綜合分析和診斷,此即「顏氏血瘀證診斷法」。在治療上則將衡法融匯其中,用於治療各種老年病,尤其是心血管疾病療效非常顯著。
他主持的課題「瘀血與衰老的關系——衡法II號抗衰老的臨床和實驗研究」,提出了瘀血實邪乃人體衰老之主因的新觀點,榮獲國家中醫葯管理局科技進步二等獎,相關課題列入國家「973」計劃專項之中。 惟願中醫學術代代傳
他上書陳情,為中醫事業發展呼籲;他講學授徒,為人才培養傾注心血;他著書立說,為學術傳承添磚加瓦
老驥伏櫪,壯心不已。顏德馨仍飽含激情,堅守著中醫陣地。雖年屆九旬,他每月還要出半天門診。而他多年來,上書陳情,講學授徒,著書立說,為中醫葯事業傳承發展奔波操勞,對此他常笑言,不知老之至也。
他曾多次與鄧鐵濤、任繼學諸老聯名上書中央領導,就中醫編制、中醫教育等列陳己見。
他曾數次往返於北京與上海之間,爭取到鐵道部的支持,於1980年建成了上海鐵路局中心醫院中醫實驗大樓。
他於1992年發起創辦了在香港注冊的中醫葯研究中心,為滬、台、港建立了首個中醫葯學術聯盟。他收台灣中醫師邱維昌為學生,成為海峽兩岸第一對中醫師徒。
他還多次應邀出國講學,被美國及港澳台機構聘請為特約研究員和學術顧問。
他在1999年2月行醫60周年之際,捐資20餘萬元,設立「顏德馨中醫葯人才獎勵基金」,此後又追加資金,2005年擴展為「上海顏德馨中醫葯基金會」,致力於鼓勵青年中醫葯人才脫穎而出。
他倡導舉辦「中醫大師傳承班」,加強學生對中醫經典原著研讀以及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學習。首次啟動了在綜合性大學中進行中醫教育改革的試點項目。
中醫葯人才的培養關系事業發展根基,對此,他傾注了大量心血,積極帶教進修生、博士生、學術繼承人。他不辭辛勞,登台講課,勤於查房,隨時講解,理論聯系實際,循循善誘,他常以先哲墨子「志不堅,智不達」勉勵學生。他還教育學生要多讀經典、早讀經典,尤其是《黃帝內經》;要開放思路、廣泛閱讀。除了熟讀經典著作,還要系統研讀各家學說,廣泛涉獵筆記小說、醫論醫案、醫話葯話等;要多拜老師,學習各流派的經驗。
他曾詼諧地說:「相傳清代名醫葉天士曾拜過十七位老師,而我所拜過的老師怕遠不止十七人了」,「數十年我承先賢之遺風,樂於課徒,循循善誘,以報我師。願我同道能將中醫學術代代相傳,發揚光大。」
為了傳承個人臨證心得,他著書立說,多年不輟。其出版的《活血化瘀療法臨床實踐》,並獲雲南省優秀科技圖書三等獎,上海科教電影製片廠根據他的氣血理論,拍攝《抗衰老》科教片,向全世界發行;1992年,他的專著《氣血與長壽》出版,受到社會各界廣泛好評;次年,《中國歷代中醫抗衰老秘要》出版,其間,還先後出版了《顏德馨醫藝薈萃》、《顏德馨先生診治疑難病秘笈》、《中華名中醫治病囊秘·顏德馨卷》、《中國百年百名臨床家叢書·顏德馨卷》、《顏德馨臨床經驗輯要》等,全面反映了其60多年的臨證經驗。
對教學之道,他曾有三句話精彩總結:第一句話是,教學中絕對維護中醫的主題思想;第二句話是:中醫是實踐醫學,「熟讀王叔和,不如臨診多」;第三句話,學中醫必須在思想上掃除民族虛無主義,要堅信中醫具有光明燦爛的前途,中醫將為人類創造最大的財富,中醫工作者在學習、工作中必須嚴謹、勤奮、攀高。

2、顏德馨的成就

發表學術論文200餘篇,著有《餐芝軒醫集》、《活血化瘀療法臨床實踐》、《醫方囊秘》、《氣血與長壽》、《中國歷代中醫抗衰老秘要》、《顏德馨醫藝薈萃》、《顏德馨診治疑難病秘笈》、《中華名中醫治病囊秘顏德馨卷》、《衰老合瘀血》等。曾獲多項科技成果獎。
顏老為我國的中醫葯人才建設做出傑出貢獻,是全國高等中醫葯教材建設顧問委員會委員。
6月19日,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衛生部和國家中醫葯管理局在北京隆重召開國醫大師表彰暨座談會,對新中國成立60年以來首屆評選出的30位「國醫大師」進行表彰。獲得首屆國醫大師稱號的30名中醫專家是:王玉川、王綿之、方和謙、鄧鐵濤、朱良春、任繼學、蘇榮扎布(蒙醫)、李玉奇、李濟仁、李振華、李輔仁、吳咸中、何任、張琪、張燦玾、張學文、張鏡人、陸廣莘、周仲瑛、賀普仁、班秀文、徐景藩、郭子光、唐由之、程莘農、強巴赤列(藏醫)、裘沛然、路志正、顏正華、顏德馨。
瘀血與衰老的關鍵----衡法Ⅱ號抗衰老的臨床和實驗研究獲1989年國家中醫葯管理局二等獎
《餐芝軒醫集》獲1985年上海市衛生局三等獎
「老年性痴呆的治療」獲第六屆國際針灸及東方學術會議優秀獎
「肝脾在抗衰老中的臨床和實驗研究」獲第一屆世界傳統醫學優秀論文及研討會金獎
《氣血與長壽》獲上海市衛生局科技進步獎

3、國醫大師可靠嗎?

他或她有專知識。是好的。但是國醫治病專業。我斗膽說一句有些病,是頸椎胸椎腰椎引起的病還得治病找根。溯本求源嗎。各有所長。並不能說誰不行,治病都有個范圍,不可能包治百病。

4、顏德馨的自述

我出生在江蘇丹陽。父親顏亦魯是名醫賀季衡的門生,建國後先後擔任南京中醫學院附院內科主任、江蘇省腫瘤防治研究所中醫科主任等職務,是全國名老中醫之一。他行醫60餘年,潛心研究中醫經典理論,講究「仁風」,對於病家有求必應,曾醫治了大量內外婦科疑難重病患者。我走上從醫的道路是與父親的言傳身教分不開的。 知醫必先明道。幼時,父親先讓我讀十三經,從漢儒的章句之學開始到宋儒的義理之學,使我先懂得師傳,再從聖賢經傳中尋找
心法的學習路徑。至我12歲時,父親就讓我背頌《內經》、《傷寒》等中醫古代典籍,午夜一燈,曉窗千字,是習以為常的。我雖朝夕誦讀而能背出,但對於其醫理卻似懂非懂。當時,西醫尚不時興,治病主要是靠中醫葯。有一次,一位無錫農民,在他家門口被車子軋傷,大量出血,父親在那位農民的傷口上敷上一把「鐵扇散」,血頓時止住了。又有一次,父親的「餐之軒」醫寓來了一位農民,背上生了一個「陰疽」,高高隆起,發著高燒,痛苦萬分,父親為他施行「火針」,即用一種帶有稜角的針燒紅後直刺患處,膿水大量外流,其苦頓失,燒退炎消。這一件件事情,給我很大觸動,體會到「醫乃仁術」,施救夭橫,足以活人。漸漸地我立志學醫,「不為良相,則為良醫」,我要像父親一樣做一個醫術高明的醫生。 於是每逢父親臨診,我就侍診一側,一面看父親怎樣治病,一面幫父親抄方子,聆聽父親教誨,並且把父親的方子分門別類地加以整理,內科、兒科、婦科、喉科、外科整理了幾十本。父親對於脾胃學術之研究,造詣尤深。其在理論上倡導「脾胃既為後天之本,又為諸病之源」的觀點,認為脾統四臟,脾病可波及四臟,四臟有病,亦波及脾,故臨床有心脾、肺脾、肝脾、脾腎同病等病證。在臨床上重視健脾益氣,扶正法則的運用,常從脾論治,靈活化裁。在用葯上也有獨到之處,擅發揮「蒼白術」等葯物功效,燥濕健脾,扶正固本,使濕去脾自健,脾健濕自化,廣泛應用於內科雜病。臨床遵此,每可應手獲效。如此攻讀數年有餘,熟讀了《內經》、《傷寒》、《金匱》等經典原著,我逐漸掌握了較為系統的中醫理論及臨床基本知識,為今後繼續學習打好了基礎。今臨證數十年,遵循家學,師古酌今,得有今日,緬懷先父,常不能自已。 文革結束後,我又重新走上工作崗位。總結這幾十年的臨床實踐,我逐漸發現各種疾病都與氣有關,尤其是久病、怪病等疑難雜證。雖然我從小崇拜父親的成就,但通過長期觀察發覺父親的健脾學說不盡完美,父親認為脾胃為後天之本,亦為諸病之源。但事實上諸多疑難雜證並非源於脾胃而是源於淤血。為了尋找理論依據,我和同事曾對565例疑難病症患者進行「甲皺微循環」、「血液流變性」等實驗,結果證實這些病人都有血瘀陽性指征,經治療好轉後,實驗室指標也相應好轉。於是,我深感「氣為百病之長,血為百病之胎」的臨床意義重大,由此提出了「久病必有瘀」、「怪病必有瘀」的新觀點,進而提出了「衡法」的治療法則。
清代程國彭《醫學心悟》曾提出汗、吐、下、和、溫、清、消、補八種治法理論,這在當時對繼承總結中醫治法起了推動作用。但沿襲至今,中醫治療學已大有進展,「八法」已不能包括中醫所有治法。我認為人體氣血循經而行,環流不息,濡養全身,若因各種原因而出現血行不暢,或血液瘀滯,或血不循經而外溢,均可形成血瘀。瘀阻脈道內外,既影響血液正常運行,又干擾氣機正常出入,以致機體陰陽氣血失衡,遂疾病叢生。「衡法」即是通過治氣療血來疏通臟腑氣血,使血液暢通,氣機升降有度,平衡陰陽,從而祛除各種致病因子。所謂「衡」者,《禮記·曲禮下》謂,「大夫衡視」,猶言平。《荀子·禮論》謂:「衡誠懸矣」,系指秤桿。可見衡有平衡和權衡之義,能較全面反映其疏通氣血,平衡陰陽作用。王清任曾謂:「周身之氣通而不滯,血活而不瘀,氣通血活,何患不除。」在治療上,「衡法」以「氣為百病之長,血為百病之胎」為綱辨治各種病證,以活血化瘀,行氣益氣等葯味為主,或從氣治,或從血治,或氣血雙治,處方用葯當多從「通」字著眼,以調氣血而安臟腑為治療原則。可歸納為10種配伍方法,靈活運用,療效卓著,適用於陰、陽,表、里,虛、實,寒、熱等多種疾病,尤其運用於心腦血管病領域,頗有效驗。
2001年在上海市衛生局領導下組建上海市中醫心腦血管病臨床醫學中心,我作為該中心學術帶頭人,目前中心建設已取得顯著成效。 臨床根據「衡法」治則,採用活血化瘀法常能治療疑難雜症。1986年1月20日上海《新民晚報》報道了一則醫案。有一19歲少女從小患左上肢血管瘤,左手背、手指、前臂腫脹、疼痛、不能勞動。左前手臂周徑為39厘米,左手背周徑為28厘米,青筋暴露,需著袖口特大的衣服。X片顯示:左前臂及手背血管瘤,尺骨中下段增粗,尺橈遠端關節脫位。院外會診認為已無法保留,擬予截肢治療。我用清熱化瘀,軟堅清瘤之法治療,二年後左前手臂周徑縮小為26厘米,能穿著普通衣服,避免截肢,恢復勞動力,分配在某無線電廠工作。 又如一位再生障礙性貧血患者,紅細胞220萬/立方毫米,血色素5克,白細胞2800/立方毫米,網織細胞0.1%,骨髓穿刺結果:骨髓部分抑制。面色不華,神疲乏力,齒衄,鞏膜及眶周色素沉著,脈細緩,舌淡紅,苔薄膩。一般認為是氣血、肝腎的虧虛,而我認為乃因瘀濁膠滯,而使生化無權,應先以宣暢氣血為第一步。處方用的全是活血化瘀之品,七帖後,紅細胞310/立方毫米,血色素8.3克,白細胞5000/立方毫米,血小板8000/立方毫米,又服21帖後獲致緩解。 運用衡法出奇制勝治療心腦血管病的例子也不勝枚舉,如應用溫陽活血法治療不穩定性心絞痛,使不少患者心絞痛發作明顯減少,減少硝酸類葯物劑量,有些患者甚至停用西葯。如王某某,女,60歲,冠心病心絞痛頻繁發作1年余,經用多種葯物治療效果不明顯。改用溫陽活血法1月後,心絞痛基本消失,以往所服擴冠葯也逐漸減量。我運用益氣活血法治療冠心病介入療法後再狹窄,為中醫中葯治療本病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治療手段。如徐某,女,海外華僑,因患冠心病回國做介入治療,術後心絞痛依然頻發,經用上法後心絞痛明顯減少,活動後也不發作。 以上許多醫案都被收載於余所著的《活血化瘀療法臨床實踐》、《顏德馨診治疑難病秘笈》、《中華名中醫治病囊秘·顏德馨卷》等書中。這些臨床經驗還轉化為科研成果並通過科研鑒定,多次獲得各級科技進步獎。
後來,我又將氣血學說和「衡法」治則應用於抗衰老領域。我認為衰老的本質為氣血失調,氣虛血瘀,其中「虛」是現象,「瘀」是本質,「虛」是歸宿,「瘀」是原因。因為任何一種病因和各種疾病的發生均將影響氣血的正常循行,首先出現氣血失和,流通受阻,瘀血停滯。由於瘀血的存在,氣血失去平衡,臟腑得不到正常濡養,後才出現臟腑虛衰,精氣神虧耗,氣化功能受損,臟腑生理功能無法正常發揮,加重氣血失衡,從而形成惡性循環,最後臟腑功能衰老以至死亡。且人體隨著年齡的增長,在與自然界和疾病的不斷斗爭中,正氣必然受到消耗,由於氣虛推動血液無力,更加重了瘀血的阻滯,形成一種「虛實挾雜」、「氣虛血瘀」的局面。 所以,瘀血實邪乃人體衰老之主要因素,欲謀長壽之道,必需消除導致衰老的因子——瘀血。消除瘀血最妥善的方法是「固本清源」,清源者正所以為了固本,固本者也所以為清源服務,因氣行則血行,益氣有利於化瘀。臨床所見,人體進入老年,都有明顯的瘀血存在,例如色素沉著,皮膚粗糙,老年斑的出現,鞏膜混濁等,都是典型的瘀血體征,而老年人常見的疾病如動脈硬化、高血壓、冠心病、腦血管病、老年性痴呆、前列腺肥大、頸椎病等都是瘀血病理的體現,也是最常見的導致衰老和致死的原因。經過臨床證實,應用調氣活血為主的衡法能治療許多傳統上認為是「腎虧」的陽痿、脫發、耳聾、眩暈等等,也可反證這一觀點的可信性。1989年,我主持的「瘀血與衰老」科研項目,提出了瘀血實邪乃人體衰老之主因的新觀點,榮獲國家中醫葯管理局科技進步二等獎,其研究成果曾刊載於人民日報頭版,上海科教電影製片廠根據該科研成果攝成《抗衰老》科教片,曾向全國放映,反響熱烈。 急性熱病是指以發熱為主要表現的急性病,常見於各種傳染性疾病和感染性疾病。筆者為孟河馬培之學派傳人,先太師賀季衡以善治溫熱病而著稱於世,其用葯多有獨到之處,收效特著,使我深受其益。如三石湯之退熱存陰;薄荷與石斛同打、豆豉與鮮生地同用,辛透與甘寒同用,透邪而不傷津;玉樞丹之內服外敷;辟瘟丹治濕熱交蒸;桂枝龍骨牡蠣法之治陰陽離決;四磨飲子在溫熱病之應用以及洋酒白蘭地內服外敷,因證施治,均有獨到之處。 對於熱病的治療我主張衛表先汗,注重透邪,倡導寒溫並用,創羌英湯(羌活、大青葉、蒲公英)發汗退熱,投之輒效;邪入氣分,傳變速,變化多,治療需審度時機,或通腑,或化濕,或泄熱,或化痰,及時杜其發展;病入營血,重在清營泄熱,葯用鮮生地、鮮菖蒲、大青葉等,如有血瘀徵象,參入化瘀之品,其效益彰;熱入血分,傷津耗陰,疾病後期保陰尤需重視,取皮尾參、麥冬、蘆根、竹葉、鮮石斛等,常可使氣陰得復。對於里熱始盛者,即用生石膏,劑量宜大,因為急性熱病的主要病機是:毒隨邪入、熱由毒生、熱毒相搏、瞬息傳變。石膏能迅速祛除病原,杜絕熱勢的蔓延。石膏用量可達90克至250克,熱淫所勝,非此莫屬。
2002年11月至2003年上半年,傳染性非典型性肺炎在全國乃至世界范圍流行,中醫葯學在與非典的抗爭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得到了世界衛生組織的高度評價。我有幸親自參與這一特殊戰役,特別在上海、廣東、香港等地的治療中,我發揮運用賀太師之經驗,獲得意外之效果。我認為「非典」作為一種急性傳染病,由於流行區域不同、患者體質差異以及病程長短不一,臨床表現因而不盡相同,所以必須「有是證,用是葯」,堅持辨證論治才能收到良好的治療效果。早期注重透表、宣達,逐邪外出,慎勿失表。方可選銀翹散。病將由表入里,則用麻杏石甘湯。中期重視兼邪的論治,如痰、瘀、濕的治療,提倡用葶藶子清熱豁痰以治療呼吸窘迫。生半夏也為慣用之品,其經驗表明生半夏與生薑先煎30分鍾,非但無毒,而療效遠勝制半夏。活血化瘀則有助於炎症的吸收,如清熱化瘀之赤芍、丹皮、丹參等。對「非典」發病中產生的肺纖維化,則倡用化瘀軟堅法治療,認為蟲類搜剔之品可獲一定療效,葯如生蒲黃、穿山甲、生牡蠣、海藻、昆布等。治濕則賞用蒼術,量常用至15g。並多配伍黃連、厚朴、菖蒲、佩蘭等品。若正治不效,可試用旁治之法,所謂「治濕不利小便非其治也」,雖不小便不利、下肢浮腫等症,也可用五苓散旁敲側擊。後期則需根據邪正相爭的變化而扶正以達邪。濕盛者多易傷陽,熱盛者多易傷陰。李東垣清暑益氣湯益氣養陰,清熱化濕,用於後期患者多能中的。若陽虛厥脫,當機立斷選用參附註射液靜脈滴注,氣陰兩虛厥脫則宜生脈注射液。
實踐表明這些經驗和方法在治療「非典」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2004年2月吳儀同志在全國中醫葯會議上,肯定了中醫在抗非典工作中的成績,要堅持繼承創新,決不能丟棄好的,也不能拒絕新的。中醫診治急性熱病是個寶庫,數千年來積累了豐富的經驗,今日中青年中醫由於種種原因已很少接觸到包括急性熱病在內的急症,但非典的教訓告訴我們,完全有必要培養中青年中醫師處理急性熱病的能力,並將一批具有較好辨證論治水平的中醫師組織起來建立中醫治療急性熱病應急網路,全面介入,以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 常有青年醫生詢問我診治之訣竅,我認為中醫在診療過程中既要遵循「整體觀點」和「辨證施治」原則,又要力求用「一元論」的觀點分析研究疾病發展過程及其在各階段表現出的不同臨床症狀。只有這樣才能抓住疾病的本質,確定治法和用葯,以取得較好的療效,或許訣竅就在這里。高明的醫生,貴在審證明而用葯准。然而,人體多奧妙,臟腑不能言,正如張機所說:「人稟五藏,以有五臟,經絡府俞,陰陽會通,玄冥幽微,變化難極。」然凡病情復雜、隱蔽、或多方面相互牽涉時,必須有一個起決定和影響作用的症狀,而其它症狀都是隨著這一症狀的產生而產生,隨著這一症狀的轉變而轉變。
「一元論」思想的根本特點是從現象的不同組合來判斷現象系統徵候的特異性質,臨床思維漸進的蹤跡,基本上先有演繹,再有歸納,其中互貫著「一元論」思想。「候之所始,道之所生」,這里病機分析是為醫生提供症狀間相互聯系和尋找到起決定作用症狀的最有效方法。曾治療1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入院時神昏譫語,實驗室檢查蛋白比例倒置,鋇透示食道下端及胃底靜脈曲張,診斷明確門脈高壓症。經輸血、中葯治療,出血遂止,旋即出現高熱、浮腫、腹水、並迅速加劇,空腹血糖13.8mmol/L,用保肝、降糖、利尿、放腹水等綜合治療,病勢有增無減,會診時已腹大如瓮,臍凸足底平,奄奄待斃,總的印象是實不耐攻,虛不受補。用東垣天真丹出入為方,輕補緩攻,立足於助氣化、展氣機、葯後頗合病機,二便暢利,腹笥漸松、精神、胃納轉佳,改從丹溪大溫中丸法啟脾陽,逐凝聚、宣經氣、利腑道。連服43劑,腹水消失,血糖初平,肌肉漸充,一改枯索之態。由此可知,每一種症狀都有一定臨床意義,而真正能反映這許多症狀本質的乃是三焦氣化失司,而並非是脾虛或水濕內停,若一味補氣健脾必致壅滿更甚,一味逐水又將耗氣傷正。
從症到到證候的認識是中醫系統辨證的結果,症與證本質之間的聯系,全靠一元論思想統率,攻克主要矛盾,其它便迎刃而解了。 我從醫70餘年,診治疾病數萬千,於臨床治療中摸索出三條思路,頗有收獲,今向同道供一得之愚,述之如下。其一為「振奮陽氣」,陽氣之與人體強弱有密切關系,對久治不愈的證候,輒加附子,往往能獲取意外效果。曾治一腎小盞結石患者,已服中葯數百劑,專科醫學認為其結石嵌頓,部位屬不易移動處,非手術絕難奏效,但患者體氣贏弱,不願手術,遂一反常法,投溫陽利氣、排石行水,用附桂石苓湯加莪術、王不留行,7劑後排出黃豆大結石2枚,復查腎盂積水消失,腎功能恢復。蓋取氣化不及州都義,其效如響斯應。其二從「血為百病之胎」立法,採用活血化瘀葯物攻克疑難雜證,亦多殊功。王清任講「氣通血活,何患不除」,唐容川謂「一切不治之症皆因不善祛瘀之故」,征諸臨床,確有至理。曾治一持續3年不愈之呃逆患者,遍用常法不效,投通竅活血湯2劑而瘳。其三謂「脾統四臟」,人體臟腑組織功能活動皆賴脾胃之轉輸水谷精微,脾榮則四臟皆榮,脾衰則四臟俱衰。有一老年患者久病內臟下垂、低鉀症、肺氣腫、備嘗補腎、補肺、補脾之葯、終鮮有效,遂於前醫方中加入蒼術、升麻、荷葉、粳米、頹象一舉而振。於是得出結論:實脾不如健脾,健脾不如運脾,四季脾旺則不受邪。 在冬至到立春之間服用膏方進補,是我國人民的傳統,在江南特為盛行。孟河派處於魚米之鄉,尤多問津。家父為馬培之再傳弟子,我少時曾經涉獵,後負笈申江,隨秦師伯未,專攻進補之道。 膏方俗稱膏滋葯,是將中葯加水煎煮後濾渣,再加輔料而成的膏狀制劑,具有滋補強身,抗衰延年,治病糾偏等多種作用。膏方一般由三十味左右中葯組成,服用時間較長。因此,制訂膏方更應注重針對性。所謂針對性,即應該根據病者的疾病性質和體質類型,經辨證後配方制膏,一人一方,量體用葯,方能達到增強體質,祛病延年目的。我的經驗是:
1、重視脈案書寫,辨證立法膏方不僅是滋補強壯的葯品,更是治療慢性疾病的最佳劑型,所以膏方的制訂,首當重視辨證論治。醫家應從病者錯綜復雜的症狀中,分析其病因病位,正氣之盛衰,病邪之深淺,探求疾病之根源,從而確定固本清源的方葯,這套理、法、方、葯的中醫特色,必須充分體現在膏方的脈案中,切忌「頭痛醫頭,腳痛醫腳」,否則病者服後,肯定弊多利少。
2、分析體質差異,量體用葯人體體質的減弱,是病邪得以侵襲,導致疾病產生的主要原因,而體質每因年齡、性別等不同而異,故選方用葯也不盡相同:如老年人臟氣衰退,氣血運行遲緩,膏方中多佐活血行氣之品;婦女以肝為先天,易於肝氣郁滯,故宜輔以疏肝理氣之葯;小兒為純陽之體,不能過早服用本品,十四歲之前以健運脾土為主,十四歲之後也僅宜六味地黃丸之類。先師秦伯未先生開膏方,總以白術﹑山葯為君,先嚴亦魯公不輕易為孩童開膏方,偶爾為之,也不過以南沙參﹑白術加六味地黃為主,均具法度。
3、調暢氣血陰陽,以平為期利用葯物的偏性,來糾正人體陰陽氣血的不平衡,以求「陰平陽秘,精神乃治」,是中醫養生和治病最基本的主體思想,也是制訂膏方的主要原則。臨床所及,中老年人由於臟氣漸衰,運血無力,而呈現虛實夾雜的病理狀態,對此若一味投補,補其有餘,實其所實,往往會適得其反,所以膏方用葯,既要考慮「行不足者,溫之以氣,精不足者,補之以味」,也應根據病者的症狀,針對瘀血等病理產物,適當加以理氣活血之品,疏其氣血,令其條達,而致陰陽平衡。
4、運脾健胃,以喜為補膏方內多含補益氣血陰陽的葯物,其性粘膩難化,若純補峻補,每每會妨礙氣血,與健康無益,故配伍用葯,至為關鍵。清代名醫葉天士曾謂:「胃以喜為補」,口服膏方後,胃中舒服,能消化吸收,方可言補,故制訂膏方,總宜佐以運脾健胃之品:或取檀香拌炒麥芽,以醒脾開胃;或用桔梗、枳殼、一升一降,以升清降濁。臨床尤其喜用蒼術一味,其氣辛香,為運脾要葯,加入眾多滋膩補品中,則能消除補葯粘膩之性,而起贊助脾運吸收之功。中醫習慣在膏方進補前,服一些開路葯,或祛除外邪,或消除宿滯,或運脾健胃,處處照顧脾胃的運化功能,確具至理。
5、通補相兼,動靜結合民間常有以驢皮膠加南貨制膏進補,造成腹脹便溏等不良反應,因其不符合「通補相兼,動靜結合」的原則,補品為「靜葯」,必須配以辛香走竄之「動葯」,動靜結合,才能補而不滯,臨床可針對中老年人常見的心腦血管病,如高血壓、高血脂、冠心病、腦梗死、糖尿病等,辨證選用「動葯」,例取附子溫寒解凝,振奮心陽;大黃、決明子通腑排毒,降低血脂;葛根、丹參活血化瘀,凈化血液等,與補葯相配,相使相成,而起到固本清源之效。 回首歧黃路,悠悠七十年,人生有涯而醫無涯。中醫學源遠流長,蘊藏著豐富的理論知識和臨床經驗,是中華傳統文化之瑰寶。我的感觸是:要學好中醫,首先必須要有獻身祖國中醫葯事業的決心,志不堅則智不達,如果對一門學問沒有信心,又怎能學好它呢?其次學醫要邊讀書,邊臨床,既要繼承前人的寶貴經驗,又要具備開拓思想及實踐創新精神,要有博學、審問、慎思、明辨和篤行的治學態度,刻苦專研,鍥而不舍,如此則臨床療效必能得到提高,功夫是不負有心人的。長江後浪推前浪,願後學諸君勤勉奮斗,實現中醫學術的發展與提高。

5、左側睡覺右肩疼痛是怎麼回事

此葯的不良反應如下:腹痛,腹瀉,惡心,消化不良,腹脹,嘔吐,胃炎,便秘,皮疹,頭暈,頭痛,月經過多。肝病可出現S-GPT、S-GOT和膽紅素增高。偶見腎臟損害。內服法 : 1.制川烏、制草烏各 10克 (先煎 ),白芍 30克 ,木瓜 15克 ,吳茱萸 6克 ,炙甘草 6克。水煎2小時 ,取汁分 2次口服 ,每日 1劑。適用於坐骨神經痛 ,疼痛劇烈 ,遇冷加重者。 2.牛膝 20克 ,地龍 10克 ,青風藤 20克 ,檳榔 1 2克 ,桑寄生 20克 ,獨活 9克 ,細辛 3克 ,川斷 1 2克 ,靈仙 12克 ,防風 10克 ,杜仲 12克 ,熟地 1 2克 ,紅花 10克 ,伸筋草 30克。水煎服 ,每日 1劑。適用於坐骨神經痛 ,纏綿日久 ,局部酸痛 ,肢倦乏力者。 按摩法 : 1.用肘尖按揉臀部肌肉 2分鍾 ,由上而下 ,以拿法按摩大腿與小腿後側肌肉 ,反復 10~ 20次 ,再用滾法或揉法施術 10~ 20次。用拿、揉、滾、推法按摩大腿與小腿前側和外側肌肉 ,反復10~ 20次。每日 1~ 2次。 2.點壓局部痛點、環跳、委中、陽陵泉、昆侖穴 ,每穴 3分鍾 ,每天 2次。 飲食療法 : 1.杜仲 30克 ,獨活 30克 ,秦艽 30克 ,加白酒 1000毫升 ,浸 7天。每次服 15毫升 ,每日 2次 , 15日為 1療程。治療腰腿疼痛 ,活動不利 ,遇陰雨天加重者。 2.制川烏 15克 (先煎 ),烏梢蛇 12克 ,馬梅12克 ,紫草 12克 ,用白酒 750毫升 ,將上葯浸泡 7天後 ,早晚各服 15毫升。適用於坐骨神經痛 ,遇冷加重者。注意 :不可隨意加大用量 ,以免引起葯物中毒。 外敷法 :生烏頭 150克 ,加醋磨成糊狀 ,入砂鍋內熬至醬色為度 (100℃時 ,約 2分鍾 ),攤於布上厚約 0. 5厘米 ,貼敷痛處 ,每日換葯 1次 ,至愈為止。適用於坐骨神經痛 ,痛有定處 ,勞累或著涼後加重 ,腰腿冷痛者。 熏洗法 :當歸、制乳香、制沒葯各 20克 ,紅花 30克 ,川芎、牛膝、烏梢蛇、血竭、兒茶各 60克 ,蘇木、續斷、狗脊、防風、獨活、羌活各 100克 ,雞血藤 150克。水煎取汁 ,候溫至 40℃~50℃時 ,浴身 30~ 40分鍾 ,每日 1次 ,連續 15~ 30天 (每劑葯可用 10天 )。適用於坐骨神經痛 ,重著疼痛 ,陰雨天加重 ,痛如針刺 ,病程日久者。 [治療要點]一、卧床休息:特別是椎間盤突出早期卧硬床休息3-4周,有的患者症狀自行緩解。 二、葯物治療:止痛劑,維生素B族,短程皮質類固醇激素口服可有利恢復。 三、理療:急性期可用超短波療法,紅斑量紫外線照射等治療。慢性期可用短波療法直流電碘離子導入。 1.顏德馨 龍馬定痛丹。組成:馬錢子30g,地鱉蟲3g,地龍3g,全蠍3g,硃砂0.3g。適應證:各種痹痛,見肩背腰腿及周身疼痛,屈伸不利,肢體麻木等,包括坐骨神經痛等症病。(隋殿軍,王富春,景寬.中國當代名醫秘驗方精粹.長春:吉林科學技術出版社,1992.252~253) 2.林沛湘 坐骨神經痛方。組成:桂枝10g,白芍30g,炙甘草8g,生薑7g,大棗15g,威靈仙10g,獨活8g,徐長卿20g,牛膝10g,蘇木15g。適應證:原發性坐骨神經痛,證屬寒濕痹阻,氣血凝滯者。(徐福寧,柏立群,霍敏.當代著名老中醫秘驗單方選.北京:中國中醫葯出版社,1993.149) 3.王為蘭 補益風濕湯。組成:菟絲子lO~15g,制狗脊10~15g,炒杜仲10~15g,生川斷lO~20g,懷牛膝10~15g,黨參10~15g,炒白芍10~15g,威靈仙lO~15g,肉桂5~10g,制川烏6~15g,獨活6~15g,防風6~12g,細辛3~15g。適應證:腰痛,坐骨神經痛,屬肝腎不足氣血兩虛者。(劉學勤,董慧,王衛東.千家名老中醫妙方秘典.北京:中國中醫葯出版社,1994.513~514) 4.施維智 地龍舒腰湯。組成:麻黃,秦艽,赤芍,當歸,川芎,地龍,威靈仙,川牛膝,三七末,陳皮。下肢疼痛劇烈者加制川烏、獨活,兼有遊走竄痛者加木瓜、防己,下肢麻木者加土鱉蟲、蜈蚣,夜寐不安者加合歡皮、遠志、茯苓,胃脘脹悶納呆者加生山楂、佛手、雞內金。適應證:腰椎間盤突出症所致的腰腿痛。I臨床療效:治癒61.3%,

6、哪裡有中醫教學方面的視頻或mp3資料?

國寶級名老中醫真傳(光碟)

衛生部、國家中醫葯管理局實施的名老中醫從醫精華搶救計劃!

歷時七年,投入巨資,輾轉內地及港澳!

數十位國寶級中醫名家面向杏林後起精英諄諄教誨!

高屋建瓴、醫理深妙,真知灼見、開悟心智!

幾十年臨床經驗的寶貴結晶傾囊奉獻!

構築中醫棟梁們向上攀登的階梯!

成就同道們為振興中醫而奮斗的夙願!
鄧鐵濤、顏德馨、焦樹德、路志正、朱良春、陸廣莘、張琪、劉炳凡、周仲瑛、任繼學、晁恩祥、金世元、周仲瑛、吉良晨、張學文、王永炎;如果您從事的是中醫葯事業,那麼這一個個閃光的名字也許使您如雷貫耳!您一定很想重回課堂,聆聽這些國寶級名老中醫將畢生心血結晶和盤托出、傾囊相授!現在這一切已成為現實!凝結著我國數十位名老中醫從醫精華的光碟業已問世!這套光碟是在國家中醫葯管理局舉辦的系列「全國名老中醫專家臨床經驗高級講習班」基礎上精編而成,此項活動被業內人士稱為是衛生部、國家中醫葯管理局實施的名老中醫從醫精華搶救計劃!自99年開始啟動,歷時七年,投入巨資,輾轉內地及港澳!四十餘位國寶級中醫名家面向杏林後起精英諄諄教誨!高屋建瓴、醫理深妙,真知灼見、開悟心智!許多臨床醫生因未能親臨聽課,不斷向國家中醫葯管理局來信來函要求將授課內容整理成光碟。國家中醫葯管理局有關部門已將每期授課按不同病症不同方式精心編製成光碟,作為所有中醫醫療機構開展繼續教育的培訓教材,也可供中醫醫務工作者臨床自學,成就同道們為振興中醫而奮斗的夙願 。

詳情可咨詢:
010-63132102、63132997-22

QQ:522322289(百拇軒)

E-mail:yangjun_zxyj@163.com

全國名老中醫光碟目錄及VCD張數統計

第一期全國名老中醫專家臨床經驗高級講習班(光碟數量45張)
●強肌健力飲(膠囊)治療重症無力的理論、臨床與葯理…………鄧鐵濤2張
●《內經》肝臟功能與臨床應用的系統思維師門回憶………………劉炳凡3張
●跨世紀中醫的任務及展望……………………………………………朱良春3張
●從病例淡辯證論治體會………………………………………………焦樹德3張
●氣血辯證治療疑難病…………………………………………………顏德馨5張
●脾胃與腫瘤病的臨床研究……………………………………………何 任2張
●咳踹論治………………………………………………………………李今庸3張
●腎綜合症出血症(疫斑熱)治法概要………………………………周仲瑛2張
●醫學的目的與中醫學術研究…………………………………………陸廣莘3張
●怎樣學好《難經》、《醫學心悟》簡介、疑難病症辯治雜………路志正3張
●慢性腎功能衰竭整治…………………………………………………張 琪6張
●三談中風病因病機與救治……………………………………………任繼學2張
●疑難病辯治思路與方法………………………………………………張學文3張
●肺瘺病的研究與辨識、哮喘的證治體會……………………………晁恩祥2張
●中醫學的過去、現在和未來、臨床治療的思維方法及用葯………綿之3張

第二期全國名老中醫專家臨床經驗高級講習班(光碟數量47張)
●高血壓病辯證論治的體會
李東垣脾胃學說及其臨床應用、萬里雲天萬里路…………………鄧鐵濤3張
●在辯證治療中應用解決的三個問題
蟲類葯治療疑難雜症的經驗體會……………………………………朱良春4張
●經方辯治急難重症舉隅………………………………………………顏德馨3張
●談中醫診治急難病
大僂(強直性脊柱炎)病因病機及辯證論治探討…………………焦樹德3張
●心病系列整治…………………………………………………………張 琪3張
●略論《黃帝內經》中血氣流行及放學治病…………………………李今庸3張
●虛損性腎衰……………………………………………………………任繼學3張
●談中葯炮製與臨床應用………………………………………………金世元3張
●陰陽自和、升降出入…………………………………………………陸廣莘5張
●哮喘雜談………………………………………………………………周仲瑛2張
●脾胃病臨床用葯………………………………………………………吉良晨3張
●葉、吳二家對溫病學術的繼承與發展
中風病防治研究………………………………………………………張學文3張
●類中風概念與整治研究………………………………………………王永炎3張
●再論中葯不良反應問題………………………………………………晁恩祥3張
●閉幕式(專家答疑)1張

第三期全國名老中醫專家臨床經驗高級講習班(光碟數量35張)
●祛瘀法的臨床運用……………………………………………………鄧鐵濤2張
●呼吸系病之診治一得…………………………………………………張燦玾2張
●二陳湯之臨床運用……………………………………………………李今庸2張
●急性腎風、慢性腎風…………………………………………………任繼學2張
●淺談肝系病治療法……………………………………………………張 琪2張
●從久治不愈病案中看辯證論治………………………………………何 任2張
●調理脾胃法與內科臨床的運用
博與約在內科及他科之間關系………………………………………路志正3張
●冠心病與臨床常見的若干問題………………………………………史常永2張
●暑溫與濕溫的診治探討………………………………………………張鏡人2張
●簡談中醫整治疑難病…………………………………………………焦樹德3張
●朱氏婦科辯證論治療析釋……………………………………………朱南孫2張
●運用平肝熄風法治療神經系統疾病和臨床經驗……………………胡建華2張
●簡淡辯證與辯證相結合重要性及並列………………………………朱良春3張
●探討三焦的兩個系統…………………………………………………凌耀星2張
●中醫治法研究…………………………………………………………裘沛然2張
●診余瑣語………………………………………………………………周仲瑛2張

第四屆全國名老中醫專家臨床經驗高級講習班(光碟數量30張)
●開幕式1張
●我們的責任、心主神明論的科學性…………………………………鄧鐵濤2張
●真心痛救治、伏邪探微………………………………………………任繼學3張
●燥痹的辯證診治、丹溪生平及提出痛風病名的時代背景的研究…路志正2張
●結合經驗談傷寒、溫病理論的臨床應用……………………………焦樹德3張
●肝硬化治療的體會、風濕病的治療…………………………………朱良春3張
●肝炎、肝硬化辯證思路和治療方法…………………………………黃保中3張
●中醫急症診治中的一些問題的體會、中風病治療的體會…………張學文3張
●針灸治療乳癖病(乳腺增生病)……………………………………郭誠傑4張
●中華醫道的原理及其應用……………………………………………傅景華3張
●咳嗽變異性哮喘的中醫臨床診治思考
傳染性非典型性肺炎的中醫治療意見………………………………晁恩祥3張

第五期全國名老中醫專家臨床經驗高級講習班(光碟數量41張)
●通利療法在溫熱病中的應用…………………………………………朱良春2張
●治痹三要四宜…………………………………………………………謝海州2張
●脾胃病症治經驗………………………………………………………張 琪3張
●《傷寒》《金貴》方之組合與應用…………………………………張燦玾2張
●治療內科急症的臨床經驗……………………………………………顏德馨2張
●伏邪探微、時疫病毒腹瀉……………………………………………任繼學 2張
●石氏傷科理傷續斷散論………………………………………………石仰山2張
●我的治喉法則…………………………………………………………干祖望2張
●診余瑣話………………………………………………………………周仲瑛2張
●胃痛與消化性潰瘍的辯證論治、為中醫葯發展架設高速公路……鄧鐵濤2張
●從幾則醫話和處方談辯證論治的重要性……………………………張學文2張
●從中醫學出發思考問題………………………………………………陸廣莘2張
●中醫養生與精氣神……………………………………………………吉良晨2張
●羅氏正骨手法秘訣臨床經驗…………………………………………羅金官2張
●淺談活血化淤…………………………………………………………何炎燊2張
●臨證見解、中醫皮膚病辯證綱要……………………………………禤國維2張
●弱智四項治療弱智兒童2530例………………………………………靳瑞2張
●胎漏、胎動不安的辯證………………………………………………路志正3張
●附錄:傳染性非典型肺炎中醫臨床研究……………………………林 琳1張
●中醫葯治療SARS康復期的臨證體會…………………………………楊志敏2張

第六期全國名老中醫專家臨床經驗高級講習班(光碟數量38張)
●如何調養精、氣、神一人之三寶……………………………………吉良晨3張
●新技術革命與中醫、吳鞠通病原……………………………………鄧鐵濤3張
●咳嗽型哮喘的中醫臨床研究…………………………………………晁恩祥3張
●調理脾胃法辨治心痹的思維決策基礎………………………………路志正3張
●活血化瘀法臨床應用記實……………………………………………張學文3張
●痰飲病窮原竟委………………………………………………………顏德馨3張
●時行感冒………………………………………………………………任繼學2張
●男性不育中醫治療、前列腺治療進展………………………………李曰慶3張
●腦血管病與中風單元…………………………………………………韓景獻3張
●《內經》-傷寒雜病論運用動物葯的經驗及其對後世的影響。
痹證的三大主症………………………………………………………朱健萍3張
●中成葯的合理使用……………………………………………………金世元3張
●椎動脈型頸椎病的探討………………………………………………孫樹椿3張
●常用靳三針療法
靳三針治療兒童自閉症弱智兒童2891例臨床和實驗研究…………靳瑞3張

第七期全國名老中醫專家臨床經驗高級講習班(光碟數量27張)
●論中醫診治傳染病……………………………………………………鄧鐵濤3張
●從SRAS疫情防治談中醫葯的臨床、禽流感…………………………晁恩祥2張
●胃、食管反流病的診斷與治療………………………………………李乾構2張
●腎心痛辨治、歷代名醫傳……………………………………………路志正2張
●益腎化濁法治療老年期血管性痴呆研究……………………………張伯禮2張
●中醫診治急難證雜談…………………………………………………張學文2張
●咳嗽辨治十要…………………………………………………………周仲瑛2張
●內科急症應用「六神丸」的探討……………………………………朱良春2張
●濕溫證治述要…………………………………………………………何任2張
●風疹、水痘……………………………………………………………吉良晨2張
●時行感冒………………………………………………………………任繼學2張
●急性熱病診治經驗……………………………………………………顏德馨2張
●石膏治療急性熱病……………………………………………………張 琪2張

此外還有全國名老中醫專家臨床經驗高級講習班各類專輯光碟:

咳喘、肺病專輯(光碟數量20張)、腎病專輯(光碟數量11張)、心病專輯(光碟數量11張)、肝病專輯(光碟數量10張)、脾胃病專輯(光碟數量12張)、痹證專輯(光碟數量10張)、婦科專輯(光碟數量9張) 、活血化瘀專輯(光碟數量7張)、溫病傷寒專輯(光碟數量25張)、急難雜症專輯(光碟數量32張)、骨傷專輯(光碟數量7張) 、中風專輯(光碟數量12張)。

與顏德馨治頸椎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