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頸椎間盤突出和頸椎病的關系是什麼?
頸椎間盤突出是頸椎病的一種表現形式
2、請問頸椎病與美尼爾綜合症之間有什麼關聯?
頸椎病有暈眩的情況,
頸椎病是由於頸椎間盤退行性變、頸椎骨質增生所引起的一系列臨床症狀的綜合征。頸椎病可分為頸型、神經根型、脊髓型、椎動脈型、交感神經型和其他型,臨床常表現為頸、肩臂、肩胛上背及胸前區疼痛,臂手麻木,肌肉萎縮,甚至四肢癱瘓。可發生於任何年齡,以40歲以上的中老年人為多。頸椎病是多種疾病的根源,其退行性病變是一個長期、緩慢的過程,並非一日之寒。因此,您要重視早期鍛煉和頸椎病的預防保健,只有早發現、正確治療,才能擁有健康的生活!骨傷科中醫師治療頸椎病是通過針灸、推拿、葯物等方式,預防勝於治療,在日常生活中小心防範有助於減少患上頸椎病的機率,以下幾點值得注意:
(1)對疾病要有正確的認識,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頸椎病病程比較長,推間盤的退變、骨刺的生長、韌帶鈣化等與年齡增長、機體老化有關。病情常有反復,發作時症狀可能比較重,影響日常生活和休息。因此,一方面要消除恐懼悲觀心理,另一方面要防止得過且過的心態,放棄積極治療。
(2)關於休息:頸椎病急性發作期或初次發作的病人,要適當注意休息,病情嚴重者更要卧床休息2-3周。卧床休息在頸部肌肉放鬆,減輕肌肉痙攣和頭部重量對椎間盤的壓力,組織受壓水腫的消退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但卧床時間不宜過長,以免發生肌肉萎縮、組織粘連、關節粘連等變化,阻礙頸椎病的恢復。所以頸椎病的間歇期和慢性期,應適當參加工作.不需長期休息。
(3)關於保養:人體尤如一部復雜的機器,時常需要加以保養。尤其是頸椎病,本身就是一種退行性病變,更要對頸部加以保護,盡量避免不必要的損傷。無論是睡眠、休息.還是學習工作,甚至日常一些動作,都要保持良好的習慣,時刻不忘頸椎的保護。同時加強頸肌的鍛煉。
(4)關於治療:頸椎病的治療方法有非手術治療和手術治療之分。絕大多數病人經非手術治療能夠緩解症狀甚至治癒不發。但每一種治療方法均有其獨特的操作、作用和適應症,需要有專科醫師指導,而且有一定的療程。切忌病急亂投醫,朝三暮四,頻繁更換治療方法或多種方法雜亂並用,不但得不到治療效果.反而加重病情。
3、防風寒、潮濕,避免午夜、凌晨洗澡或受風寒吹襲。風寒使局部血管收縮,血流降低,有礙組織的代謝和廢物清除,潮濕阻礙皮膚蒸發。
4、積極治療局部感染和其他疾病。
5、改正不良姿勢,減少勞損,每低頭或仰頭1-2小時,需要做頸部活動,以減輕肌肉緊張度。
天河區中心醫院骨科主任劉晨峰主任醫師也說,要預防頸椎病的發生,最重要的是,要改善坐姿,埋頭苦幹時,也可間斷地做運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頸椎病的定義
二、頸椎病的最新診斷標准
三、頸椎病的自防
四、得了頸椎病後怎麼辦
五、巧治頸椎病
六、怎樣用按摩手法治療頸椎病
七、辦公室工作人員如何預防頸椎病
八、頸椎保健操
九、頸椎病的預防
一、頸椎病的定義
頸椎病是指因頸椎退行性變引起頸椎管或椎間孔變形、狹窄,刺激、壓迫頸部脊髓、神經根、交感神經造成其結構或功能性損害所引起的臨床表現。此病多見於40歲以上患者。
根據病理變化,頸椎病可分為五型:(1)脊髓型;(2)神經根型;(3)椎動脈型;(4)交感神經型;(5)混合型。
二、頸椎病的最新診斷標准
頸椎病是中、老年人的常見病、多發病之一。頸椎病是泛指頸段脊柱病變後所表現的臨床症狀和體征。目前,頸椎病的最新診斷標准為:
(1)臨床表現與影象學所見相符合者,可以確診。
(2)具有典型頸椎病臨床表現,而影象學所見正常者,應注意除外其他病患後方可診斷頸椎病。
(3)僅有影象學表現異常,而無頸椎病臨床症狀者,不應診斷頸椎病。
診斷依據分別為:
(1)頸型:①主訴頭、頸、肩疼痛等異常感覺,並伴有相應的壓痛點。②X線片上頸椎顯示曲度改變或椎間關節不穩等表現。③應除外頸部其他疾患(落枕、肩周炎、風濕性肌纖維組織炎、神經衰弱及其他非椎間盤退行性變所致的肩頸部疼痛)。
(2)神經根型:①具有較典型的根性症狀(麻木、疼痛),且范圍與頸脊神經所支配的區域相一致。②壓頭試驗或臂叢牽拉試驗陽性。③影象學所見與臨床表現相符合。④痛點封閉無顯效(診斷明確者可不作此試驗)。⑤除外頸椎外病變(胸廓出口綜合征、網球肘、腕管綜合征、肘管綜合征、肩周炎、肱二頭肌腱鞘炎等)所致以上肢疼痛為主的疾患。
(3)脊髓型:①臨床上出現頸脊強損害的表現。②X線片上顯示椎體後緣骨質增生、椎管狹窄。影象學證實存在脊髓壓迫。③除外肌萎縮性脊膀例索硬化症、脊髓腫瘤、脊髓損傷、繼發性粘連性蛛網膜炎、多發性末梢神經炎。
(4)椎動脈型:關於椎動脈型頸椎病的診斷問題是有待於研究的問題。①曾有猝倒發作。並伴有頸性眩暈。②旋頸試驗陽性。③X線片顯示節段性不穩定或樞椎關節骨質增生。④多伴有交感症狀。⑤除外眼源性、耳源性眩暈。⑥除外椎動脈I段(進入頸6橫突孔以前的椎動脈段)和椎動脈III段(出頸椎進入顱內以前的椎動脈段)受壓所引起的基底動脈供血不全。⑦手術前需行椎動脈造影或數字減影椎動脈造影(DSA)。
(5)交感神經型:臨床表現為頭暈、眼花、耳鳴、手麻、心動過速、心前區疼痛等一系列交感神經症狀,x線片有失穩或退變.椎動脈造影陰性。
(6)其他型:頸椎椎體前烏嘴樣增生壓迫食管引起吞咽困難(經食管鋇劑檢查證實)等。
三、頸椎病的自防
頸椎病是頸椎的一種勞損退變疾患,與長期的屈頸動作有關。嚴重的可以壓迫通向上肢的神經根或通向腦子的椎動脈而引起臂至指的酸麻痹痛或眩暈,甚至壓迫神經的低級中樞——脊髓,而產生半身無力。病變是難以逆轉的,但是可以作些預防措施以避免它繼續惡化,下面幾點是我的體會,特編成歌訣以便於記憶:
晚上不宜高枕卧,俯首工作有限時;看書毋妨添支架,沈思亦可托腮頤;頭暈忌望天花板,手軟宜常牽脖子;早起嗽口練抬頭,閑時多躺靠背椅;俯卧垂頭能復位,自行"吊頸"少求醫。
低頭屈頸長時間工作,頸後椎旁肌肉因持續緊張而容易疲勞,頸椎關節亦會勞損。因此伏案不宜過久,最好一兩小時便休息一下,或變換一下體位或動作。晚上睡高枕亦使頸椎屈曲,長年如此,會增加頸椎勞損。看書時自然要低頭對著書本,如果把書用支架斜放,頭可以略為抬起,不必長時間屈頸。用腦子時以手支撐下頦,對頸椎病患者來說無疑是個好習慣,可以減輕頸肌的負擔,避免頸肌過勞。頸椎病如果椎動脈受壓會引起腦缺血而產生暈眩,頭後仰動作時會增加壓迫,故每抬頭望天花板時便暈眩,應注意避免這個動作。頸椎壓迫到神經根則會引起從上肢至指端的麻木痹痛無力,做頸部牽引可以擴大椎間孔,減輕神經根的壓迫,症狀自然會緩解,頸椎病患者應多做頸部功能鍛煉,尤其是伸頸動作,一方面可使頸椎關節保持一定的活動范圍,避免關節囊、韌帶等軟組織退化僵硬;另一方面可使頸部肌肉發達,增加支撐力,避免勞損萎縮。早上嗽口時順便活動一下脖子,是一舉兩得的事。為著避免頸肌長時間因支撐頭顱而產生疲勞,休息時多躺靠背椅,使頸肌放鬆,亦是避免勞損的一法。由於椎間盤變性變窄,頸椎小關節鬆弛,有時會在某個位置卡住了,即發生了移位,此時會有頸痛、活動不靈、容易疲勞,甚至引起暈眩、頭痛等症狀。用推拿、牽引等方法可以迅速復位,症狀便緩解。沒有就醫時,亦可以俯卧靠近床邊,使頭自然下垂到床沿外,利用頭顱本身的重量自行牽引,有時也能復位。不過年紀大,有高血壓者忌用;沒有人在旁也不可擅用此法。牽引是治療頸椎病的一種有效方法,長期有症狀的患者可以在家裡自行安裝一套簡易的牽引用具,只需仿效醫院縫制一條用以固定頭顱、懸吊脖子的頜枕帶,加上一個滑車、一條繩子,以及代替砝碼的重物便可。但是牽引的角度、重量和時間亦要講究,最好征詢一下理療科大夫的意見。
四、得了頸椎病後怎麼辦
頸椎病是一種慢性退行性疾病。其臨床表現多種多樣,尤其是推動脈型和交感神經型頸椎病,有時確診並非容易。一旦有了這方面的症狀,一定要請專科醫生幫助確診,否則延誤診斷,耽擱治療。一旦診斷明確,一般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1)對疾病要有正確的認識,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頸椎病病程比較長,推間盤的退變、骨刺的生長、韌帶鈣化等與年齡增長、機體老化有關。病情常有反復,發作時症狀可能比較重,影響日常生活和休息。因此,一方面要消除恐懼悲觀心理,另一方面要防止得過且過的心態,放棄積極治療。
(2)關於休息:頸椎病急性發作期或初次發作的病人,要適當注意休息,病情嚴重者更要卧床休息2-3周。卧床休息在頸部肌肉放鬆,減輕肌肉痙攣和頭部重量對椎間盤的壓力,組織受壓水腫的消退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但卧床時間不宜過長,以免發生肌肉萎縮、組織粘連、關節粘連等變化,阻礙頸椎病的恢復。所以頸椎病的間歇期和慢性期,應適當參加工作.不需長期休息。
(3)關於保養:人體尤如一部復雜的機器,時常需要加以保養。尤其是頸椎病,本身就是一種退行性病變,更要對頸部加以保護,盡量避免不必要的損傷。無論是睡眠、休息.還是學習工作,甚至日常一些動作,都要保持良好的習慣,時刻不忘頸椎的保護。同時加強頸肌的鍛煉。
(4)關於治療:頸椎病的治療方法有非手術治療和手術治療之分。絕大多數病人經非手術治療能夠緩解症狀甚至治癒不發。但每一種治療方法均有其獨特的操作、作用和適應證,需要有專科醫師指導,而且有一定的療程。切忌病急亂投醫,朝三暮四,頻繁更換治療方法或多種方法雜亂並用,不但得不到治療效果.反而加重病情。
五、巧治頸椎病
頸椎病是一種嚴重危害伏案工作者健康的疾病,它的表現多種多樣。主要有頸背疼痛、上肢無力、手指發麻,頭暈、惡心甚至視物模糊,吞咽模糊。
令人遺憾的是,到目前為止,全世界對這種令人頭痛的疾病尚無有效方法。最近腳底研究專家發現。腳底集合了身體的全部器官司的反射區。通過治療足底反射區即可產生令人驚奇的療效。
頸椎在足部的反射區是:雙足拇趾趾腹根部橫紋處,雙足外側第五趾骨中部(足外側最突出點中部),頸部肌肉反射區是:雙足底肢趾後方的2cm寬區域。
按摩方法是:用拇指指尖或指腹;也可用第二指或第三指的關節,以數毫米幅度移動。力度最初較輕,漸漸增強,以稍有痛感為宜,按摩時間可自選抽空進行。最好是每天早晚各一次,每次10-30分鍾,堅持兩周以後對一般頸椎病患者即可出現神奇效果。
六、怎樣用按摩手法治療頸椎病
按摩治療頸椎病屬於患者可以接受,具有舒筋通絡、活血散瘀、消腫止痛、滑利關節、整復錯縫等作用,對神經根型的效果較為明顯,對椎動脈型和交感神經型也有一定的療效。對脊髓型頸椎病,按摩療法應慎用。
(1)患者正坐,醫者站在背後施按揉法於風府、肩中俞、肩外俞、天宗穴,能舒筋通絡,使頸肩部痙攣的肌肉得以放鬆。 再用 法於頸肩部,以斜方肌為重點,施法3~5分鍾後,醫者一手扶頭頂,一手施法於頸胸椎部,在的同時,配合頸椎屈伸被動運動3~5次。接著頸及患側肩部,配合頸椎側屈被動運動3~5次。最後醫者一手托住健側下頜,一手頸肩部,配合頸椎旋轉被動運動。本法是治療頸椎病的主要手法,其功能為舒筋通絡,活血散瘀,消腫止痛,使局部血液循環加速,促進新陳代謝,有利於消除神經根炎症和水腫,改善局部組織的營養供應,改善病灶部的缺氧狀態。
(2)坐位,醫者立於患者後方,施拿法於風池、風府、肩井部以舒筋通絡,進一步緩解痙攣的肌肉,能經通絡而行氣血,使頸肩部僵硬痙攣的肌肉逐漸趨於柔軟。
(3)坐位,醫者立於患者側方,一手虎口托住患者枕部,一手以肘部托住其下頜,手掌環抱其頭部向上牽引,利用患者的體重對抗,使椎間隙增寬,椎間孔擴大。
(4)坐位,醫者一手扶住頭頂,一手托住患者下頜作抱球勢,徐徐搖動頸椎,待患者肌肉放鬆後,突然作頸椎伸位斜扳法,往往可聽到彈響聲。本法功能為滑利關節,整復錯縫,扳法拉開椎間隙,突發性動作可糾正後關節錯縫,增加頸椎的活動范圍,同時能改變骨贅和神經根的相對位置,以減少刺激和壓迫,從而緩解和消除臨床症狀。
七、辦公室工作人員如何預防頸椎病
長期從事財會、寫作、編校、打字、文秘等職業的工作人員,由於長期低頭伏案工作,使頸椎長時間處於屈曲位或某些特定體位,不僅使頸椎間盤內的壓力增高,而且也使頸部肌肉長期處於非協調受力狀態,頸後部肌肉和韌帶易受牽拉勞損,椎體前緣相互磨損、增生,再加上扭轉、側屈過度,更進一步導致損傷,易於發生頸椎病。
辦公室工作人員首先在坐姿上盡可能保持自然的端坐位,頭部略微前傾,保持頭、頸、胸的正常生理曲線;尚可升高或降低桌面與椅子的高度比例以避免頭頸部過度後仰或過度前屈;此外,定製一與桌面呈10~30度的斜面工作板,更有利於坐姿的調整。
對於長期伏案工作者,應在1~2小時左右,有目的地讓頭頸部向左右轉動數次,轉動時應輕柔、緩慢,以達到該方向的最大運動范圍為准;或行夾肩運動,兩肩慢慢緊縮3~5秒鍾,爾後雙肩向上堅持3~5秒鍾,重復6~8次;也可利用兩張辦公桌,兩手撐於桌面,兩足騰空,頭往後仰,堅持5秒鍾,重復3~5次。
當長時間近距離看物,尤其是處於低頭狀態者,既影響頸椎,又易引起視力疲勞,甚至誘發屈光不正。因此,每當伏案過久後,應抬頭向遠。
八、頸椎保健操
頸椎病是一種常見病,凡長期從事辦公室工作的人,如打字、寫作等都會因姿勢不當造成頸椎傷,此外,其發病還與受寒及潮濕等因素刺激有關。要防止頸椎病的發生,除了要糾正不良姿勢、注意防潮、防冷外,還應積極加強鍛煉,經常活動頸部。這里特介紹八式頸椎保健操,以供大家在平時練習。
前俯後仰:做操前,先自然站立,雙目平視,雙腳略分開,與兩肩平行,然後雙手叉腰。動作時先抬頭後仰,同時吸氣,雙眼望天,停留片刻;然後緩慢向前胸部位低頭,同時呼氣,雙眼看地。做此動作時,要閉口,使下頜盡量緊貼前胸,停留片刻後,再上下反復做四次。動作要旨是:舒展、輕松、緩慢,以不感到難受為宜。
舉臂轉身:做操前,先自然站立,雙目平視,雙腳略分開,與肩同寬,雙手自然下垂。動作時先舉右臂,手掌向下,抬頭目視手心,身體慢慢轉向左側,停留片刻。在轉身時,要注意腳跟轉動45度,身體重心向前傾,然後身體再轉向右後側,旋轉時要慢慢吸氣,回轉時慢慢呼氣,整個動作要緩慢、協調。轉動頸、腰部時,要盡量轉到不能轉為止,停留片刻,回到自然式後,再換左臂。而換左臂時,放下的手要沿耳根慢慢壓下,換好手臂後同樣再做,來回反復做兩次。
左右旋轉:做操前,先自然站立,雙目平視,雙腳略分開,與肩平行,雙手叉腰。動作時先將頭部緩慢轉向左側,同時吸氣於胸,讓右側頸部伸直後,停留片刻,再緩慢轉向左側,同時呼氣,讓左邊頸部伸直後,停留片刻。這樣反復交替做四次。要注意的是,整套動作要輕松、舒展,以不感到頭暈為宜。
提肩縮頸:做操前,先自然站立,雙目平視,雙腳略分開,與肩平行,雙手自然下垂。動作時雙肩慢慢提起,頸部盡量往下縮,停留片刻後,雙肩慢慢放鬆地放下,頭頸自然伸出,還原自然,然後再將雙肩用力往下沉,頭頸部向上拔伸,停留片刻後,雙肩放鬆,並自然呼氣。注意在縮伸頸的同時要慢慢吸氣,停留時要憋氣,松肩時要盡量使肩、頸部放鬆。回到自然式後,再反復做四次。
左右擺動:做操前,先自然站立,雙目平視,雙腳略分開,與肩平行,雙手叉腰。動作時頭部緩緩向左戶傾斜,使左耳貼於左肩,停留片刻後,頭部返回中位;然後再向右肩左耳貼於在左肩,停留片刻後,頭部返回中位;然後再向右肩傾斜,同樣右耳要貼近右肩,停留片刻後,再回到中位。這樣左右擺動反復做四次,在頭部擺動時需吸氣,回到中位時慢慢呼氣,做操時雙肩、頸部要盡量放鬆,動作以慢而穩為佳。
波浪屈伸:做操前,先自然站立,雙目平視,雙腿略分開,與肩平行,雙手自然下垂。動作時下頜往下前方波浪式屈伸,在做該動作時,下頜盡量貼近前胸,雙肩扛起,下頜慢慢屈起,胸部前挺,雙肩往後上下慢慢運動。下頜屈伸時要慢慢吸氣,抬頭還原時慢慢呼氣,雙肩放鬆,做兩次停留片刻;然後再倒過來做下頜伸屈運動,由上往下時吸氣,還原時呼氣,做兩次,正反各練兩次。
九、頸椎病的預防
一、頸椎病的預防
(一)閱讀有關頸椎病的書,掌握用科學的手段防治疾病。
(二)保持樂觀精神,樹立與疾病艱苦抗衡的思想,配合醫生治療,減少復發。
(三)加強頸肩部肌肉的鍛煉,在工間或工余時,做頭及雙上肢的前屈、後伸及旋轉運動,既可緩解疲勞,又能使肌肉發達,韌度增強,從而有利於頸段脊柱的穩定性,增強頸肩順應頸部突然變化的能力
(四)避免高枕睡眠的不良習慣,高枕使頭部前屈,增大下位頸椎的應力,有加速頸椎退變的可能。
(五)注意頸肩部保暖,避免頭頸負重物,避免過度疲勞,坐車時不要打瞌睡。
(六)及早,徹底治療頸肩、背軟組織勞損,防止其發展為頸椎病。
(七)勞動或走路時要防止閃、挫傷。
(八)長期伏案工作者,應定時改變頭部體位,按時做頸肩部肌肉的鍛煉。
(九)注意端正頭、頸、肩、背的姿勢,不要偏頭聳肩、談話、看書時要正面注視。要保持脊柱的正直。
(十)中醫認為胡桃、山萸肉、生地,黑芝麻等具有補腎髓之功,合理地少量服用可起到強壯筋骨,推遲腎與關節退變的作用。
二、頸椎病患者的床
各種床鋪各有其優缺點,而且與個人居住地、氣候、生活習慣、經濟狀況有關。但單從頸椎病的預防角度說,應該選擇有利於病情穩定,有利於保持脊柱平衡的床鋪為佳。因此,選擇一個放在床板上有彈性的席夢思床墊為好。它可以隨著脊柱的生理曲線變化起調節作用。
三、頸椎病患者的枕頭
枕頭是維持頭頸正常位置的主要工具。這個"正常"位置是指維持頭頸段本身的生理曲線。這種重量曲線既保證了頸椎外在的肌肉平衡,又保持了椎管內的生理解剖狀態。因此一個理想的枕頭應是符合頸椎生理曲度要求的,質地柔軟,透氣性好的,以中間低,兩端高的元寶形為佳。因為這種形狀可利用中間的凹陷部來維持頸椎的生理曲度,也可以對頭頸部起到相對制動與固定作用,可減少在睡眠中頭頸部的異常活動。
其次,對枕蕊內容物選擇也很重要,常用的有:①蕎麥皮:價廉,透氣性好,可隨時調節枕頭的高低。②蒲絨:質地柔軟,透氣性好,可隨時調節高低。③綠豆殼:不僅通氣性好,而且清涼解暑,如果加上適量的茶葉或薄荷則更好,但主要用於夏天。其他如鴨毛等也不錯,但價格較高。
枕頭不宜過高或過低,切忌"高枕無憂"以生理位為佳,一般講,枕頭高以8~15cm為宜,或按公式計算:(肩寬-頭寬)÷2。
頸椎枕亦可起預防或治療作用。
四、頸椎病患者的睡眠體位
一個良好的睡眠體位,既要維持整個脊柱的生理曲度,又應使患者感到舒適,方可達到使全身肌肉鬆弛,容易恢復疲勞的調整關節生理狀態的作用。根據這一良好體位的要求應該使胸、腰部保持自然曲度,雙髖及雙膝呈屈曲狀,此時全身肌肉即可放鬆,這樣,最好採取側卧或仰卧,不可俯卧。
五、頸椎病啞鈴醫療體操
(一)屈肘擴胸:兩腿分立肩寬,兩手啞鈴自然下垂,兩臂平肩屈肘,同時向後擴胸。反復12~16次。
(二)斜方出擊:兩腿分立與肩寬,兩手持啞鈴屈肘置於胸兩側,上體稍向左移,右手向左前斜方出擊,左右交替,各反復6~8次。
(三)側方出擊:兩腿分立與肩寬,兩手持啞鈴屈進置於胸兩側,左手持啞鈴向右側方出擊,左右交替,各反復6~8次。
(四)上方出擊,兩腿分開與肩寬,兩手持啞鈴屈時置於胸兩側,右手持啞鈴向上方出擊,左右交替,各反復6~8次。
(五)伸臂外展:兩腿分立與肩寬,雙手持啞鈴下垂,右上肢伸直由前向上舉,左右交替重復6~8次。
(六)聳肩後旋:兩腿分立與肩寬,兩手持啞鈴下垂,兩臂伸直向下,兩肩用力向上聳起,兩肩向後旋並放下,反復進行12~16次。
(七)兩肩後張擴胸後伸:兩腿分立與肩寬,兩手持啞鈴下垂,兩肩伸直外旋,兩肩後張,同時擴胸,反復12~16次。
(八)直臂前後擺動:兩腿前後分立,兩手持啞鈴下垂,左右上肢伸直同時前後交替擺動,重復6~8次,兩腿互換站定位置,同時擺動6~8次。
(九)頭側屈轉:兩腿分立與肩寬,兩手持啞鈴下垂,頭頸部向左屈曲,達最大范圍,再向右側旋轉到最大范圍,左右交替,反復6~8次。
(十)頭前屈後仰:兩腿分立與肩寬,兩手持啞鈴下垂,頭頸部前屈,盡可能達最大范圍;頭頸部向後仰達最大范圍,重復6~8次。
(十一)頭部旋轉:兩腿分立與肩寬,兩手持啞鈴下垂。頭頸部沿順時針方向旋轉一周,再向逆時針方向旋轉一周,重復6~8次。
以上動作要輕柔,旋轉動作因人而異每天可作1~2次。
3、頸椎病和肩周炎有什麼關聯
頸椎出了問題,引起旁邊的肌肉過度緊張,頸椎肉一直延伸到肩膀,自然會引起肩膀出問題。注意保暖。不要長時間一個姿勢看電腦或手機,會加重病情。經常抬頭看一看前後左右;有空躺一下,讓頸椎肌肉放鬆。
4、脊椎一共有七塊,頸椎病與哪一塊聯系根深呢?
我覺得一共七塊脊椎,頸椎病與脖子後面的最上面那一塊聯系最深。
5、什麼是頸椎,椎體融合
頸椎,指頸椎骨,位於頭以下、胸椎以上的部位。
椎體融合:目前用以少數椎間盤突出或椎管狹窄不伴有脊椎滑脫性脊柱退變引起的功能紊亂所使用的融合術。
頸椎的特點是椎體較小,呈橢圓形,橫突上有橫孔,椎動脈和靜脈通過;棘突短而分叉;上下關節突關節大致水平,使頸部活動靈活。鄰近的椎體缺口環繞椎間孔,通過它脊髓神經和血管通過。
椎體融合的發展有近百年的歷史,1911年Albee等採用脊柱融合術治療脊柱結核,以達到阻止結核感染播散的目的,同年,Hibbs等採用脊柱融合術控制脊柱側凸患者畸形的發展,1959年Boucher等做了第一例椎弓根螺釘腰椎關節固定。
(5)頸椎病關聯區擴展資料:
頸椎不僅支撐頭部的重量,而且有很大的運動范圍。隨著年齡的增長,頸椎下部易發生退行性改變。主要表現為椎間盤變薄,椎間隙變窄,椎間孔變小。同時,椎骨邊緣傾向於長出骨刺,壓迫脊髓神經根,形成頸椎病。當椎骨後有較大的骨刺時,可以壓迫脊髓,使下肢不穩定行走。
頸椎周圍肌肉大體可分為兩大部分:頸前部肌群和頸後部肌群。頸椎周圍肌肉構成頸椎動力平衡系統。
6、抽動症跟頸椎病有什麼關聯嗎
抽動症和頸椎病沒有必然聯系。
長時間久坐,低頭,保持固定姿勢,很容易引發頸椎出問題,動脖子,左右活動可以緩解頸椎不適,是身體調節的自然反應。
7、頸椎病與肌肉勞損什麼關聯?頸椎肌肉勞損應該怎樣做?
現如今,頸椎病不再僅限於中老年人群體了,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因為低頭玩手機等不良習慣,導致患有頸椎病的人群不斷擴大,其年齡層也不斷在變小。而肌肉勞損則是誘發頸椎病的主要原因,發生頸椎肌肉勞損對症用葯是關鍵,加強鍛煉也不能少。
一、頸椎病與肌肉勞損的關系頸椎病作為一種中老年人常見的疾病,隨著社會發展,該病的年齡層也不斷變小。究其根本,還是因為科技的穩步發展,使得現代人越來越離不開電子設備,不論是上班族日日夜夜都需要面對電腦辦公,還是日常出行、宅家休息都放不下手機、平板,初期只是會伴有肌肉酸脹感,但久而久之,肌肉長時間保持一種高度緊張的狀態,就會導致肌肉勞損,由此牽連頸椎,極易誘發頸椎病。
二、頸椎肌肉勞損有辦法當發生頸椎肌肉勞損時,就必須避免過度勞累,應該適當減少工作時間。如果情況較為嚴重則需就醫處理,通常採用活血化瘀的葯膏直接作用於患處,另外加上口服消炎鎮痛的葯物協同治療,以達到更快更好的療效。除此之外,還可以定時用熱水袋敷患處,也能起到一定活血化瘀的效果,在工作之餘可以適當做做伸展動作,放鬆頸椎,時常更換坐姿。夜晚睡眠時所用的枕頭不能過高,否則也會對頸椎有損害。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需要避免過度勞累、長期保持一個姿勢不動、持續性低頭玩手機等電子設備。而此外,高度不適合的枕頭,不良的睡眠姿勢,不恰當的運動姿勢等也會對頸椎有所損傷。除了對症用葯、加強鍛煉之外,還可以選擇按摩、針灸等理療治療肌肉勞損,像是黑芝麻、生地、山萸肉、胡桃等食材少量服用還可以起到強筋健骨的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