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頸椎 > 頸椎退潮

頸椎退潮

發布時間:2021-02-27 10:32:51

1、頸椎3-7節凸出 有時頭暈心慌 睡不好 低頭撿東西頭脹痛 在家做充氣牽引後犯困 請問老師可以根治嗎

請立即停止: 在家做充氣牽引!因為你的頸椎生理曲度已經變直,再牽引的後果是越牽引把頸椎拉的越直,會出現更多的嚴重症狀。關鍵在你自己能否克服日常工作及生活中不正確的姿勢和習慣。例如挺頭收下巴,長時間低頭,歪頭做事,高枕歪躺等等,治療頸椎病的過程就是和自己不正確的姿勢和習慣做斗爭的過程。這是最關鍵的問題,否則,就是治好了用不了多長時間頸椎病又必然會復發的。頸椎病治療我告訴你方法:1:首先要糾正頸椎生理曲度變直問題:頸椎枕在啤酒瓶上,(在枕頭上放上一個和啤酒瓶,枕頭和啤酒瓶加在一起的高度大約12公分,太低效果不好,但可以適當調整),頸椎一定要擔在啤酒瓶上呈現正十字症狀,後腦勺要懸空。堅持做到60分鍾以上。 如果感覺頸椎有疼痛的地方,就把疼痛的地方枕在啤酒瓶上,例如頸椎右側3的地方疼痛處枕在啤酒瓶上,頭也向右扭一點把疼的地方做成支點,利用頭部的重力和啤酒瓶的頂力來對頸椎進行糾正和復位。切記:一直做到頸椎感覺不疼了,不惡心了,頭部不暈了就可以停止了。你頸椎c3 4都可以用此方法來進行糾正。這個方法治療頸椎生理曲度變直有很好的糾正效果。枕啤酒瓶復位,頭 頸椎會出現麻木,這是因為枕啤酒瓶影響了血液的循環,就和坐的時間長了腿腳麻木是一個道理,把頸椎左右轉動一下血液恢復循環就解決了。之後再繼續復位就行了。一但復位你會很快進入深沉的睡眠當中。都是正常的好現象。2:用大拇指一點一點的用力按壓按揉寰樞《就是頭部和頸椎起連接作用的那塊肌肉》肌肉疼痛的地方,最大5公斤的力量,直到不疼了,眼睛能睜開為止。3:再就是 用大拇指按壓住頸椎疼痛的地方,如果是右側疼痛就向左側推壓。如果是左側疼痛就向右側推壓。按壓的力 量是由輕到重最大5公斤的力,絕不能用蠻力推壓。逐漸加力一直推壓和按揉到頸椎沒有任何一點疼痛了,頭不眩暈了,頭不痛了,眼睛能看清東西了,轉動頸椎沒有響聲了,你的頸椎病就是治好了。做完復位之後要立刻做檢驗:頸椎能夠自由轉動沒有響聲了也不痛了,頭不疼了,頭不暈了,就是復位成功了。如果轉動困難就是沒有復位到位,應該繼續推壓復位,直到頸椎能夠自由轉動為止。睡覺應該用側卧的方式,不要平躺的姿勢。請認真閱讀文章,真正理解內容再學習復位。

2、為什麼春節過後我老是覺得頭暈頭悶,老是犯困,四肢乏力,沒精神,怎麼回事?

節後綜合征就是人們在大假之後的各種生理表現。比如,在節後的兩三天里感覺厭倦,提不起精神,上班的工作效率低,甚至有不明原因的惡心、眩暈、腸道反應、神經性厭食、焦慮、神經衰弱等;老人難以適應突然恢復的清靜日子;孩子無法安心為即將開始的學習做准備等等。
病因探究
節日心理失調
節後綜合症(Post-holidaysyndrome)對一些平時在高度緊張狀態下工作的人而言,整整幾天不用上班,未必是件舒心的事,尤其是平時常要輪值夜班的基層民警、加班熬夜的領導或負責文字材料的「筆桿子」,突然閑下來無事可做,反而容易出現失落、焦躁不安、抑鬱等不良情緒反應。從心理學角度上講,在高度緊張的工作狀態下,人的大腦中樞會建立起一套高度緊張的思維運作模式。如果一下子從高度緊張的狀態中停下來,原來那種適應緊張節奏的心理模式便會突然失去對象物,這時,平日總在超時工作、覺得沒有個人時間的人們,面對寬松的環境反而感到不適應。 這種心理失調,其實也是一種提示信號,平日的工作及生活方式並不利於身心健康,長此以往,很可能因工作緊張、壓力過大而引發各類身心疾病,甚至導致「職業倦怠」等不良心理反應。此時的長假,正是過濾已有的工作方式,嘗試另一種生活心態的時機。親身體會「有張有弛」的生活方式,學會合理安排工作與生活,給疲憊的大腦和身體以不同於平時的新鮮刺激,充電的感覺會讓過度消耗的精神和心靈放一個真正的假期。
可能出現的情況
一些心理脆弱或身心過度疲勞者還可能出現以下情況:外出旅行途中失眠、胸悶、精神緊張等,長時間乘坐飛機、火車、汽車、輪船等而突然產生幻覺等(在擁擠、嘈雜的封閉環境下更易出現)。這是在旅行途中發生的急性暫短精神病性障礙,其臨床表現主要為意識障礙、片段妄想、幻覺或行為紊亂,回家後這些感覺可能重現。要避免此現象,出遊者應注意自我保護,如出遊行程不要安排得過滿過緊,及時休息、補充體能,長時間乘坐一種交通工具時,應每隔一兩個小時就走動走動,活動筋骨、做做深呼吸。
節後抑鬱
與上述節日心理失調相對應的是節後抑鬱。有些人會因從節日的玩樂中突然回到平靜而出現失眠、胸悶、心中空空如也、失落、抑鬱等現象。通俗地說,這是因為人們不能「收心」,無法學會自我調節以適應原有的平靜狀態。要預防這種現象,就要注意心理的平穩過渡,節後及時「找事干」,避免突然「急剎車」。如果條件允許,採用想像放鬆法也可達到較好的調適效果。 一連幾天的長假結束,許多人都可能會有以下一兩種體驗:假期結束前的一兩晚,想到節日過完馬上就要上班,突然感到心神不定,或是失眠、胡思亂想,無法入睡;腦海里還在回放著節日里和親朋好友們盡情歡聚的情景,放縱的心情怎麼也收不回來;節後兩三天里總是感到厭倦,提不起精神,上班的工作效率低;出現抑鬱、失落、煩躁不安等不良情緒;有不明原因的惡心、暈眩、腸胃不適、皮膚過敏、神經性厭食、神經衰弱等反應……也許不僅僅自己有這樣那樣的不適應,身邊的家人可能也有各種與平常不同的反應:老人難以適應突然恢復的清靜日子;孩子無法安心下來為即將開始的學習做准備等等。這就是所謂「節日綜合征」的典型表現。每當長假、黃金周過後,總有不少人因為節日期間的生活方式與平日相差過大,節後又不注意心理保健和自我調節而出現類似「節日綜合征」的心理失調表現。
節後提不起精神
本是休生養息的長假,不少人卻出現了渾身無力、嗜睡、做事精力無法集中等症狀,其實這都是「節後亞健康綜合征」在作祟。專家介紹,十一長假過後一段時間,是此類綜合征發病的高峰期。之所以出現此類綜合征,其根本原因在於十一期間,人們娛樂玩耍、或外出旅遊、走親探友,休息的時間反而比平時上班時還少,作息時間和規律被打亂,擾亂了生物鍾;加之節日期間飲食無規律,不少人還煙酒無度,暴飲暴食,造成營養搭配不均,身體各器官超負荷運轉,引起功能紊亂,盡管還沒有達到發病的地步,但已經讓人體感到不適了。長假結束,一旦回到緊張的工作環境中,就容易身心失衡,出現各種亞健康症狀,還容易誘發各種疾病。
主要症狀
睡眠紊亂
長假玩樂過度,甚至通宵喝酒打牌等,不給身體充分的休息時間。這樣就打亂了人體正常生物鍾,造成植物神經系統紊亂,結果「睡眠紊亂」就會找上門。 對策:過度疲勞引起的「睡眠紊亂」,需趕快採取補救措施。體力性疲勞因運動過度引起,可以通過休息或給身體補充營養得到解除;腦力性疲勞原因多是長時間用腦,大量消耗能量導致大腦血液和氧供應不足,削弱了腦細胞的正常功能,集中表現為頭昏腦脹、失眠多夢等,緩解的方式是讓大腦放鬆休息,可輕輕按摩頭部、散步閑逛或做其他小事分分心、聽聽音樂等;心理疲勞則由過節壓力感造成,應設法減輕心理壓力,嚴重者應趕快去看心理醫生。
恐懼上班
經過連續幾天的吃喝玩樂,好多人到了上班第一天還有些不適應,一些上班一族還出現了焦慮、郁悶、煩躁等情緒,甚至對上班懷有恐懼的心理。因為在長假里對自己的休假沒有什麼計劃,想吃就吃,想睡就睡,生物鍾已經打亂了。到了上班的時候,生物鍾調節不過來,鬆弛下來的弦一時適應不了緊張繁忙的工作狀態,因而對上班產生了恐懼心理。 對策:可從生活內容到作息時間都作出相應的調整,靜心思考上班後應該做的事,使自己的心理調整到工作狀態上。也可每過幾個小時進行一次慢而深的呼吸,想像好似隨著吐故納新,緊張也離開了身體。同時還可在醫生的指導下服用適當的葯物,改善情緒。
神經性厭食
過節往往出現一天不停嘴的現象,吃多了,就容易撐著,引起神經性厭食。 對策:適當吃一些健胃消食片或山楂片。盡量吃清淡一點的飯菜,讓塞滿魚肉的腸胃也歇歇。經常步行、慢跑、做體操、伸展等,做一些使自己心跳加快、出汗的運動,讓自己的身心「動」起來,胃口也會調整到正常狀態。
退潮憂鬱症
在高度興奮、高度熱鬧的節假日過後,又回歸到平靜的、日常的生活,因而感到孤單、抑鬱、無聊等症狀。
專家建議
醫學專家建議,對於「節後綜合征」,市民要積極利用各種方式調整心態,還要在飲食上注意清淡飲食,多喝白開水,多吃水果、蔬菜。此外,還可以多做一些有利於身心健康的體育運動

3、大洋區有哪些高等無脊椎動物?

在動物界,環節動物門動物身體分節,運動敏捷,體內有真體腔,器官系統更趨於完善,所以被稱為高等無脊椎動物。由它演化出的軟體動物門和節肢動物門動物則是無脊椎動物最繁盛的類群。此外,棘皮動物是無脊椎動物中的高等類群。那麼,它們都有著怎樣的形態呢?

頂盔戴甲的節肢動物

海洋節肢動物是動物界最大的一個門。本門動物的身體共有頭、胸、腹三部分,附肢分節,故名節肢動物。節肢動物共有的一大特點是,具幾丁質的外骨骼並有蛻皮現象。節肢動物門共有110~120萬現存種,占動物總種數的4/5,共分9個綱:三葉蟲綱、甲殼綱、肢口綱、蜘蛛綱、蛛形綱、海蜘蛛綱、原氣管綱、多足綱、昆蟲綱。三葉蟲綱全部為化石種;甲殼綱是很重要的海洋生物類群;肢口綱是節肢動物門螯肢動物亞門的一綱;蜘蛛綱都是陸生種;蛛形綱是螯肢動物亞門最大的一個綱,海陸均有;海蜘蛛綱僅有少數種類,如希氏吻海蜘蛛等;原氣管綱和多足綱都是陸生種;昆蟲綱約75萬多種,是動物界數量最多、分布最廣的一個綱,陸地、淡水和海洋都有,但海洋種類有限。節肢動物的種類和數量如此之多,必然會對人類的生活及生態系統產生一定的影響力。

1.節肢動物中的活化石——鱟

在沙灘上爬行的鱟

鱟是一種古老的動物,其長相十分奇特,身體分為胸部、腹部和尾部三部分,外披堅硬的甲殼。頭胸甲呈馬蹄形,因此又名「馬蹄蟹」。頭胸部腹面有6對附肢,腹部有5對片狀游泳足和5對用於呼吸的鰓。腹部呈三角形,側緣具棘刺。尾部細長就像一把劍,又叫劍尾,是用來防止的武器。

鱟起源於古生代的泥盆紀,當時恐龍尚未崛起,原始魚類剛剛出現。它曾和三葉蟲繁盛一時,稱霸於海洋。可經過3億年的滄桑劇變,曾和它盛極一時的三葉蟲都已滅絕,同時代的其他動物也都在進化,而唯獨只有鱟從3億多年前問世至今仍保留其原始而古老的相貌,所以人們將鱟稱為「活化石」。

鱟在繁殖時期,雌雄一旦結合,便終生不再分離,肥大的雌鱟常馱著瘦小的丈夫蹣跚而行。此時若捉到一隻鱟,提起來肯定是一對,因此鱟又有「海底鴛鴦」的美譽。

鱟的眼睛十分特別,它有4隻眼睛。其中,頭部兩側有一對復眼,每隻眼睛由若干個小眼睛組成。經過研究,人們發現鱟的復眼有一種側抑制現象,也就是能使看到的圖像更加清晰。後來,這一原理被應用於電視和雷達系統中,提高了電視成像的清晰度和雷達的顯示靈敏度。可以說,鱟為近代仿生物學作出了不小的貢獻。此外,在它頭部的正中間還有一對單眼,而這對眼睛緊緊相連,正中以一條細細的黑線相隔,它是導向裝置,彷彿是一架靈敏的電磁波接收器,在黑暗的海底生活,能敏銳地感知亮度,以確保不會迷失方向。

鱟的血液中有一種含銅的呈藍色的蛋白質分子,從表面上看,它的血液是藍色的。這種藍色血液的提取物——鱟試劑,可以准確、快速地檢測人體內部組織是否因細菌感染而致病。在制葯和食品工業中,它對毒素污染有著重要的監測作用。

2.體色變換的招潮蟹

招潮蟹

在海邊行走時,很可能會遇到一種奇怪的小蟹。蟹體的兩只螯大小懸殊,極不對稱,擺在前胸的大螯彷彿是武士的盾牌。每當退潮時,它便爬出洞穴,在海灘上來回奔跑覓食。每當潮水來襲,快要淹沒它的老巢時,它又躲進洞中,在洞口舞動那隻粗壯有力的大螯,好像是在歡迎潮水的到來,因此被稱之為「招潮蟹」。此外,招潮蟹還有一對火柴棒模樣的眼睛,十分特別。

這種蟹的體色在24小時之內會隨著晝夜的交替發生變化。白天它是黑色的,放在顯微鏡下觀察,能夠清楚地看到細胞里的色素向四周擴散,猶如撐開的一把大黑傘。到了夜間,色素顆粒會收縮到一塊,於是體色變淺,呈青灰色。

3.附著力強的藤壺

藤壺

藤壺在世界上的分布十分廣泛,幾乎任何海域的潮間帶至潮下帶淺水區,都可以發現其蹤跡。

在海邊的岩石上,常常會長有一簇簇灰白色、有石灰質外殼的小動物,這些小動物是節肢動物大家族中又一分支,叫藤壺。藤壺的形狀與馬的牙齒很像,所以海邊的居民常叫它「馬牙」。藤壺具有很強的吸附能力,它不但能附著在礁石上,還能固著在船體上,任憑驚濤駭浪的拍打也無法將其沖掉。

它為何能如此牢固地附著在岩礁和船體上呢?這是因為藤壺每蛻皮一次,就要分泌一圈粘性的藤壺初生膠,這種膠含有多種生化成分和極強的粘著力。目前,藤壺這種獨特的功能已引起人們的關注。一旦開發成功,它將在水下搶險補漏工作中發揮巨大的功能。

藤壺在世界上的分布十分廣泛,幾乎任何海域的潮間帶至潮下帶淺水區,都可以發現其蹤跡。藤壺數量繁多,常密集住在一起。在節肢動物中,長大後的藤壺是唯一行固著的動物。

4.海蜘蛛

海蜘蛛,又名皆足蟲,因為外形很像蜘蛛,故名「海蜘蛛」。它多生活在海濱上,常匍匐於海藻上或岩石下。它們分布廣泛,幾乎各大洋中都有它們的存在。單從外表看,海蜘蛛很像一隻普通的「盲蛛」,長有細細的長腿以及短小的軀干。盡管它們可能與陸地上的蜘蛛存有一定關聯,但海蜘蛛也有著自己獨特的解剖學特徵。英國有些古生物學家在對迄今為止最為古老和完整的海蜘蛛化石進行研究後,表明海蜘蛛在4.5億年前便出現在地球上。

5.磷蝦

磷蝦外形酷似小蝦,長1~2厘米,最大可以長到6厘米。身體透明,頭胸甲與整個頭胸部癒合,但不伸向腹面,因此不形成鰓腔;鰓裸露,直接與海水接觸。腹部共有6節,末端有1個尾節。有胸肢8對,且為雙枝型,基部各有鰓,適於游泳。胸肢中無特化的顎足,眼柄腹面、胸部及腹部的附肢底部都具有球狀發光器,可散發磷光。我國黃海和東海沿岸常見的為太平洋磷蝦,南極磷蝦是世界上最著名的磷蝦。

磷蝦在南極地區可謂是享有盛名。磷蝦主要生活在距南極大陸附近的南大洋中,尤其在威德爾海的磷蝦更為密集。令人感到驚訝的是,有時磷蝦集體洄遊竟形成長、寬達數百米的隊伍,每立方米水中有3萬多隻磷蝦,遠遠看上去海水彷彿變了顏色:在白天海面呈現一片淺褐色,夜裡看到的則是一片熒光。

五光十色的軟體動物

在海底世界,有一種動物會從體內分泌出石灰質,作為建築材料來建「房子」,以作為自己的棲身之所,這種動物就是貝類。它們的身體較柔軟,所以歸屬於軟體動物。它們所建造的「房子」,其實就是五光十色的貝殼。這些貝殼形態各異,有的如帽狀,有的是螺旋狀,有的呈瓣狀。

軟體動物是無脊椎動物中數量和種類都很多的一個門類,僅次於節肢動物位居第二。它共分為7個綱,即無板綱、單板綱、多板綱、雙殼綱、腹足綱、掘足綱和頭足綱。除無板綱和單板綱之外,其他5個綱的種類都有分布於中國海各個區域。目前,在我國海域共記錄到各類軟體動物2557種,約占我國海域全部海洋生物種的1/8。下面來看詳細介紹。

無板綱:它是軟體動物中的原始種類。形似蠕蟲,身體呈圓柱形,體長一般不超過5厘米,左右對稱,細長或短粗,沒有貝殼,外套膜極發達,表面生有角質層和石灰質的骨針神經系統簡單,無感覺器官。這類動物大多生活在水深數米到4000多米不等的海域。該綱種類很少,全世界僅有百餘種,龍女簪、毛皮貝、新月貝都屬於這一綱。目前尚未發現這類動物的經濟價值所在。

多板綱:一類原始的軟體動物。身體呈橢圓形,背腹扁平,有覆瓦狀排列的8塊板狀貝殼。神經系統與無板綱相似。多板綱全部在海洋生活。大部分都生活在潮間帶,一般用肥厚的足部爬行在岩石上。全世界約有600種,常見的有石鱉。目前尚未發現它的用途所在。

單板綱:軟體動物最古老的一個綱。身體為橢圓形,外殼呈笠狀,足部很發達,用於海底爬行。它們的神經系統、消化系統、鰓的結構,類似於多板綱。但與多板綱不同的是,它們只有一個殼,而且某些器官會出現明顯的分節現象。

雙殼綱:體側偏平,左右各有一片外套膜和貝殼。由於頭部退化,因此又稱無頭類。鰓呈瓣狀,因此也稱瓣鰓類。足部發達,適於在海底挖掘泥沙。神經系統有腦側、臟、足3對神經節。雙殼綱動物全部營水生生活,它們多數棲息於海洋,少數生活在淡水湖沼和江河中,有的種類竟在1萬米深的海底發現。雙殼綱的種類雖不及腹足綱多,但有些種的數量極大,是海洋養殖和捕撈對象,因此具有重要的經濟價值。

腹足綱:軟體動物中最大的一綱,種數占軟體動物的80%。一般有一個螺旋形的貝殼,因此又稱單殼類。頭部較發達,上面有口、眼和觸角等器官。足部亦十分發達,有寬廣的面,適於爬行。神經系統由腦、側、足、臟4對神經節及其連結的神經索組成,高等一些的種類神經節集中於頭部。它們有的生活在深海、淺海或潮間帶,有的生活在江河湖泊,也有的生活在草原、森林或高山上。海生種類有田螺、笠貝、紅螺等。

掘足綱:軟體動物門中種類較少的一個綱。貝殼管狀,較小而稍彎曲,形似象牙或牛角。貝殼兩端開口,前端開口大,是頭足孔;末端開口小,為肛門口。足部較發達,形如柱狀,適於挖掘泥沙。神經系統有腦、側、臟、足4對神經節。掘足綱全部為海生,廣泛分布於世界各海洋,以熱帶和亞熱帶海區的種類最多,全世界約有200種,如角貝。古時候人們常用這類動物的貝殼做貨幣和裝飾,目前尚未發現其他價值。

頭足綱:身體左右對稱,分頭、足、軀干三部分。其中,頭部十分發達,感覺靈敏。足著生於頭部,特化為腕和漏斗,故稱頭足類。漏斗位於頭部腹面,在頭和軀干之間。外套膜的肌肉肥厚,呈袋狀,包被整個內臟。現生種類除鸚鵡螺外,均已無外殼,有的具有內殼。神經系統集中,感官發達。頭足類廣泛分布於淺海、深海或大洋上層,一般營游泳生活。有的種數量很大,是海洋養殖和捕撈的重要對象,如烏賊、章魚等。

下面為大家簡單介紹其中幾種:

1.石鱉

石鱉

石鱉屬於多板綱中的一種動物,是原始類型的貝類,它的顏色接近於岩石,形狀似陸地上的潮蟲。

一般情況下,其他貝類身體外面有一個或兩個貝殼,而在石鱉的身體背面,卻是由8塊板狀殼呈覆瓦狀排列的貝殼。圍繞著這些貝殼的外套膜,表面還長有許多小鱗片、小針骨、角質毛等。因此,它看上去像是一個身披盔甲的武士,其他動物不敢輕易去侵犯它。

石鱉種類繁多,分布在世界各大海洋中,通常生活在海水鹽度正常的岩礁海岸或鹽度較高的大洋底部。它們看上去有一副堅硬的外殼,其實它們的身體非常柔軟,而且伸屈的幅度非常大,因此,它們經常吸附在石縫中。

2.牡蠣

牡蠣,俗稱蚝,別名蠣黃、海蠣子等,是沿海最為常見的雙殼貝類,種類繁多。牡蠣用左殼固著在岩石或其他物體上,因此兩個貝殼的大小、形狀有所差別:左殼稍大、稍凹,而右殼略小、略平。它大多分布在溫帶和熱帶各大洋沿岸水域。

牡蠣的營養價值很高,因此,人們除了采捕自然生長的種類,而且還想辦法對某些種類進行人工養殖。目前全世界牡蠣的年產量已超過100萬噸,可見對它的重視程度。

生長於我國沿海的牡蠣,大約有20種。其中密鱗牡蠣、近江牡蠣、褶牡蠣、長牡蠣和大連灣牡蠣5種最為常見。

3.鮑魚

鮑魚名為魚,其實並不是魚。它屬於單殼軟體動物,只有半面外殼,殼堅厚,扁而寬。它的貝殼形狀有些像人的耳朵,所以也可以叫作「海耳」。

鮑魚通常生活在水流湍急、海藻叢生的岩礁地帶,以海藻和浮游生物為食。鮑魚的種類很多,我國沿海都有鮑魚分布。在北方,以大連及長山島出產較多,這些地方沿海島嶼眾多,礁石林立,氣候溫和,非常適合鮑魚棲息和繁衍。這里所產的鮑魚佔全國產量的70%。同時,鮑魚是我國傳統的名貴食材,位居四大海味之首。

4.寶貝

在所有海洋貝類中,有許多具有美麗光澤的貝殼,無論是古代還是現代,都大受人們的喜愛。在這些種類中,最有名的要屬寶貝了。在古代還沒有黃金、貨幣流通時,人們就把寶貝的貝殼當作貨幣使用。因此相傳下來,一切價值連城、珍奇罕見的東西都稱為寶貝。

寶貝是軟體動物門腹足綱、寶貝科貝類動物的總稱,種類有很多。它們的貝殼大多呈卵圓形,殼質通常比較結實,腹面有一道狹窄的縱向裂口。貝殼表面覆蓋著一層厚厚的琺琅質,不同的種類,有著不同的花紋圖案,看上去很像一件精美的瓷器。

寶貝大多生活在熱帶、亞熱帶海洋區域。它一般白天潛伏於珊瑚洞穴或岩石下,夜幕降臨才爬出來覓食,主要以海綿、有孔蟲、小型蝦蟹為食,屬於肉食性動物。雌雄異體,繁殖時期一般在炎熱的夏季,卵一般產在珊瑚洞穴、空貝殼以及其他相對隱蔽的地方,卵外麵包著革質的卵囊。有些雌寶貝有護卵的習性,產卵後便伏卧在卵群上,直到孵化出幼體,才安心地到別處覓食。卵孵化後,幼蟲經過一段浮游生活後,會陸續回歸到海洋中。

我國寶貝的種類約有70多種,主要分布於海南島、西沙群島、台灣等海域。其中,最為著名的就是虎斑寶貝。虎斑寶貝的個體比較大,殼長10厘米左右,其顏色灰白或淡黃,還點綴著許多大小不同的黑褐色斑點,猶似虎皮,漂亮至極。現已被列入國家二級野生保護動物。因此,人們應更自覺地加以保護,好好珍惜這一寶貴的生物資源。

5.烏賊

烏賊屬於頭足類軟體動物,別名目魚,與章魚和槍烏賊近緣。它體長2.5~90公分不等,稍扁,兩側有狹窄的肉質鰭。在烏賊頭的前方、口的周圍長著10條腕足,有8條短腕,還有兩條長觸腕以供捕食用,並能縮回到兩個囊內。它的腕及觸腕頂部有吸盤。

烏賊通常棲息於熱帶和溫帶沿岸淺水中,冬季則遷至較深的海域。常見的烏賊在春、夏季繁殖,約產100-300粒卵。烏賊主要以甲殼類、小魚為食。

烏賊的身體內有一個「墨囊」,裡面裝滿了墨汁,在遇到敵害時,它就會噴出煙幕來保護自己。此外,烏賊還可以變換體色,被稱為「海洋中的變色龍」。

6.章魚

章魚同烏賊一樣,也屬於頭足類軟體動物。不過它只有8隻腳,而沒有像烏賊那樣專門用來捕捉獵物的捉腳。它的8隻腳很長,像八條帶子一樣,所以人們又把它叫作「八帶魚」。

章魚性情十分兇猛。它的腳上長有吸著力很強的大吸盤。倘若手裡拿著一個小章魚,它會用吸盤緊緊吸住你的手,要想把它取下來恐怕得費一番功夫。

章魚的身體也像烏賊一樣有個墨囊,而且所噴的墨汁含有毒素,可以用來防禦和進攻敵人。一件很有趣的事實是,章魚睡覺時,並不是全身都在休息,而是會留有一至兩條長腳「值班」,反復地轉動。盡管在睡覺時它的身體和其他的腳都會感覺比較遲鈍,但是,一旦有東西觸碰到它值班的那隻腳,章魚就會立刻警醒,射出濃厚的墨汁,使海水變得一片漆黑,以保護自身的安全。

五花八門的棘皮動物

棘皮動物的外表長有許多長短不一的棘狀突起,它的身體構造非常有意思,都呈輻射對稱,主要是五輻射對稱,它在無脊椎動物中進化地位非常高。棘皮動物全都生活在海洋中,在陸地和淡水中絕對找不到它們的蹤影。到目前為止,在中國海所記錄的棘皮動物共有600種。下面我們來看海星、海膽和海參的介紹。

1.分身有術的海星

海星

海星的體色也不盡相同,幾乎每隻都有差別,最常見的顏色有橘黃色、紅色、紫色、黃色和青色等。

海星通常有5個腕,但個別的也有4個或6個,最多的多達40個腕,在這些腕下側並排長有4列密密的管足。海星可以用管足來捕食或攀爬,大個的海星有上幾千個管足。海星的嘴在它的身體下側中部,可與它爬過的物體表面直接接觸。海星有大有小,小的只有2.5厘米,大的則有90厘米。科學家還發現,海星渾身到處都是「監視器」,它凹凸不平的棘皮上長有許多微小發亮的晶體,這些像眼鏡一樣的微小晶體具有聚光功能,能使海星在同一時間觀察到各個方向的情況,及時掌握周邊的信息。

海星還有一種特殊的絕招——分身之術。在生死攸關的時刻,海星會硬生生扭斷自己的雙腕,從而脫離敵人的掌握。但我們不必擔心,海星的腕、體盤受損或自切後,都能夠自然再生。海星的任何一個部位都能重新生成一個新的海星。這種驚人的再生能力,使得斷臂缺肢對它來說根本就不算什麼。

2.全身都是刺的海膽

海膽與海星同類,是棘皮動物家族中的另一成員,它有一層精緻的硬殼,殼上布滿了一種叫棘的硬刺。這些棘是能動的,它的功能是保持殼的清潔、運動及挖掘沙泥等。除了棘,海膽還有一些管足從殼上的孔內伸出來。這些管足的功能各不相同,有的用來攝取食物,有的用來感覺外界情況。

海膽的形狀有球形、半球形、心形或盤形,顏色有綠色、橄欖色、啡色、紫色及黑色。海膽為暖海呈溫帶海底層種類,生活在海藻豐富的潮間帶以下的海區礁林間或石縫中,以及較堅硬的泥沙質淺海地帶。白天潛伏於泥沙中,晚上出來活動,依靠足和棘在海底爬行覓食,用咀嚼器磨碎食物。主要以海藻、海綿、水螅等為主食。

3.海中珍品---海參

在海洋深處海藻繁茂的地方,生活著一種貌似黃瓜的動物,它們披著褐色或蒼綠色的外衣,身上長著許多突出的肉刺,這就是海中的「人參」----海參。海參種類繁多,全世界約有1100多種,我國約有100餘種,可食用的約20餘種,是棘皮動物中經濟價值最大的一綱。

海參廣泛分布於世界各海洋中,多棲息在水深13~15米的海藻繁茂、風浪沖擊小、水流緩慢、透明度較大、無大量淡水注入的海區。海參不會游泳,只是用管足和肌肉的伸縮在海底蛹動爬行。爬行速度相當緩慢,每小時僅移動3米,比蝸牛還要慢。海參主要以海底藻類和浮游生物為食。

4、世界什麼動物最大

藍鯨

5、游泳屬於什麼運動?

游泳屬於有氧運動的一種。

有氧運動包括:

按運動項目分類,有氧運動分為以下幾類:

1、體能類:走、慢跑(包括室外和室內跑步機上),跳繩,登山,野遊,自行車,游泳,劃船等。

2、表演類:舞蹈(包括交誼舞、國標舞、迪斯科等)、舍賓、健美操、秧歌以及扇舞等集體舞。

3、武術類:太極拳、太極劍、八卦拳等。

4、力量耐力類:俯卧撐、仰卧起坐、俯卧後仰,輕器械(如啞鈴)練習,健身房裡聯合器械上各種重量輕、重復次數多的力量練習等。

5、球類:乒乓球、羽毛球、網球、氣排球、高爾夫球、檯球、門球和保齡球等。

6、其它:踢毽子、抖空竹、放風箏、釣魚、氣功及瑜家珈等。

(5)頸椎退潮擴展資料

注意事項

1、必須在家長(監護人)的帶領下去游泳。單身一人去游泳最容易出問題,如果你的同伴不是家長(成年人),在出現險情時,很難保證能夠得到妥善的救助。(小孩忌)

2、身體患病者不要去游泳。中耳炎、心臟病、皮膚病、肝、腎疾病、高血壓、癲癇、紅眼病等慢性疾病患者,及感冒、發熱、精神疲倦,身體無力都不要去游泳,因為上述病人參加游泳運動,不但容易加重病情,而且還容易發生抽筋、意外昏迷,危及生命。

3、參加強體力勞動或劇烈運動後,不能立即跳進水中游泳,尤其是在滿身大汗,渾身發熱的情況下,不可以立即下水,否則易引起抽筋、感冒等。

4、感冒、生病、身體不適或虛弱、飯後、空腹、飲酒不宜游泳。

5、被污染的(水質不好)河流、水庫、有急流處、兩條河流的交匯處以及落差的河流湖泊,均不宜游泳。一般來說,凡是水況不明的江河湖泊都不宜游泳。惡劣天氣如雷雨、刮風、天氣突變等情況下,也不宜游泳。

6、在入水之前最好先體驗一下水溫,如果有過冷或者過熱的水溫時盡量不要急於下水。池水的水溫對血液循環、心臟、血壓、呼吸、新陳代謝、人體皮膚、肌肉都有影響。

7、下水前要先在岸上做准備活動,熱身10到15分鍾,活動關節以及各部位肌肉。否則突然進行較劇烈的活動,容易使肌肉受傷或發生其他意外。可採用高抬腿、蹲下起立等四肢運動。

8、不要跳水,避免腹部和睾丸直接受到水面的強烈打擊。

9、游泳時,需要注意保護眼睛、防止曬傷、注意退潮時間等。

10、游泳後,要用干凈水把全身再沖洗一遍,以免傳染疾病。

11、游泳後,可以通過補充運動飲料、放鬆訓練、調試呼吸、催眠暗示、心理調節、按摩恢復、水中漫遊等手段恢復體力。

12、潛在危險有腿抽筋、頭暈、頭痛、惡心、嘔吐、胸悶、耳痛、耳鳴、腹痛、腹脹、眼睛癢痛等。

13、易發疾病有結膜炎、中耳炎、鼻竇炎、咽喉炎、接觸性皮炎、過敏性皮炎、吸入性肺炎等。

14、忌長時間曝曬游泳

長時間曝曬會產生曬斑,或引起急性皮炎,亦稱日光灼傷。為防止曬斑的發生,上岸後最好用傘遮陽,或到有樹陰的地方休息,或用浴巾在身上保護皮膚,或在身體裸露處塗防曬霜。

15、忌不做准備活動即游泳

水溫通常總比體溫低,因此,下水前必須做准備活動,否則易導致身體不適感。

16、忌游泳後馬上進食

游泳後宜休息片刻再進食,否則會突然增加胃腸的負擔,久之容易引起胃腸道疾病。

17、忌游時過久

皮膚對寒冷刺激一般有三個反應期。

第一期:入水後,受冷的刺激,皮膚血管收縮,膚色呈蒼白。

第二期:在水中停留一定時間後,體表血流擴張,皮膚由蒼白轉呈淺紅色,膚體由冷轉暖。

第三期:停留過久,體溫熱散大於熱發,皮膚出現雞皮疙瘩和寒顫現象。這是夏遊的禁忌期,應及時出水。游泳持續時間一般不應超過1.5~2小時。

18、忌飯前飯後游泳

空腹游泳會影響食慾和消化功能,也會在游泳中發生頭昏乏力等意外情況;飽腹游泳亦會影響消化功能,還會產生胃痙攣,甚至嘔吐、腹痛現象

19、忌在不熟悉的水域游泳

在天然水域游泳時,切忌貿然下水。凡水域周圍和水下情況復雜的都不宜下水游泳,以免發生意外。

20、忌空腹游泳

很多愛好游泳的人們都有一種感覺,那就是游泳上岸之後,都會感覺飢腸轆轆,渾身乏力,這是因為游泳是一項重體力運動項目,四肢肌肉活動的幅度大,會消耗人體的大量能量、熱量。如果我們在空腹時去游泳,會造成身體血糖過低,特別是糖尿病患者,發生低血糖昏迷的危險性更大。

如果游泳者因為空腹,血糖低,體能消耗大,特別容易在水中出現肌肉顫抖、頭暈眼花、虛脫、昏迷甚至可能直接溺水而亡。因此,游泳者要在游泳之前,適當的補充一些水果、牛奶、糖果之類的食物,再下水游泳。

21、忌生理期游泳

來月經的女生就一定要避免此刻下水游泳了,因為來月經期間,病菌容易通過水進入子宮、輸卵管等處,引起感染,導致月經不調、經量過多或者經期延長。

6、懂中醫的來。衣服里感覺有熱氣向頸部冒出,但是胸口不熱請問這是潮熱的表現嗎?

不是潮熱,潮熱指的是發熱有時,就像海水漲潮一樣,到了下午漲潮,早上又退潮。因此中醫把下午以後的發熱稱之為潮熱,並沒有固定的表現。只強調發熱的時間是下午以後。

7、我要寫鯨魚該怎麼寫

海洋中的巨獸——鯨類動物
鯨類的拉丁學名是由希臘語中的「海怪」一詞衍生的,由此可見古人對這類棲息在海洋中的龐然大物所具有的敬畏之情。其實,鯨類動物的體形差異很大,小型的體長都有6米左右,最大的則可達30米以上,最重的有160000公斤重,最輕的也有2000公斤。它們中的大部分種類生活在海洋中,僅有少數種類棲息在淡水環境中,體形同魚類十分相似,體形均呈流線型,適於游泳,所以俗稱為鯨魚,但這種相似只不過是生物演化上的一種趨同現象。因為鯨類動物具有胎生、哺乳、恆溫和用肺呼吸等特點,與魚類完全不同,因此屬於哺乳動物。鯨魚一分鍾的心跳只有10次。
[編輯本段]鯨的特點
鯨類動物的共同特點是體溫恆定,大約為36.0℃左右。皮膚裸出,沒有體毛,僅吻部具有少許剛毛,沒有汗腺和皮脂腺。皮下的脂肪很厚,可以保持體溫並且減輕身體在水中的比重。頭骨發達,但腦顱部小,顏面部大,前額骨和上頜骨顯著延長,形成很長的吻部。頸部不明顯,頸椎有癒合現象,頭與軀干直接連接。前肢呈鰭狀,趾不分開,沒有爪,肘和腕的關節不能靈活運動,適於在水中游泳。後肢退化,但尚有骨盆和股骨的殘跡,呈殘存的骨片。尾巴退化成鰭,末端的皮膚左右向水平方向擴展,形成一對大的尾葉,但並不是由骨骼支持的,脊椎骨在狹長的尾幹部逐漸變細,最後在進入尾鰭之前消失。尾鰭和魚類不同,可作上下擺動,是游泳的主要器官。有些種類還具有背鰭,用來平衡身體。它們的骨骼具有海棉狀組織,體腔內有較多的脂肪,可以增大身體的體積,減輕身體的比重,增大浮力。
它們的眼睛都很小,沒有淚腺和瞬膜,視力較差。沒有外耳殼,外耳道也很細,但聽覺卻十分靈敏,而且能感受超聲波,靠回聲定位來尋找食物、聯系同伴或逃避敵害。外鼻孔有1—2個,位於頭頂,俗稱噴氣孔,一般鼻孔位置越靠後者進化程度越高。用肺呼吸,左右各有一葉肺,其中有許多毛細血管,富有彈性,能有助於氧的流通,適應在水面上進行的氣體交換,每隔一段時間需要浮出水面來進行換氣,也能潛水較長時間。肋骨有10一20對。胃分為4個室。腎臟大多為瘤狀。雄獸的睾丸位於腹腔內。雌獸在水中產仔和哺乳,子宮為雙角形,有一對乳房,位於生殖裂兩側的乳溝內,有細長的乳頭,乳汁中含有豐富的鈣、磷和大量的脂肪。幼仔在胚胎期間都具有牙齒,但須鯨類的牙齒到出生的時候則被須所取代,齒鯨類的牙齒則終生保留。
鯨類是一種生活在水中的哺乳動物,他具有和陸上哺乳動物相同的生理特徵,例 如用肺呼吸、胎生等,更具備了一些為適應水生環境所演化出的特殊生理構造。鯨在分類「屬於動物界(kingdom Animel)、脊索動物門(phylum Chordata)、哺乳綱(class Mammrha)、鯨目(orderCetacea)。
一隻鯨魚一分鍾心跳只有九下,因為鯨類是一種生活在水中的哺乳動物,他具有和陸上哺乳動物相同的生理特徵,也是用肺呼吸,它能夠長時間的在水中屏庄呼吸、減慢心跳速度.所以才能長時間潛伏在水中。
鯨目之下又區分為兩個亞目,分別是須鯨亞 目(suborderMysticeti,blaleenwhales)和齒鯨亞目(suborderOdo-ntoceti,toothedwhales) 。這兩大類的分群,再學術上主要是依據它們攝食方式之不同而定,須鯨亞目主要的形態特徵:是沒有牙齒,但是有具大的鯨須,可用來篩選浮游生物.所以為濾食性。齒鯨亞目的主要特徵:為有牙齒,掠食性,其牙齒的數目與排列方式受到食性的影向會有不同,全世界現存有13科約 79種。
鯨雖然有魚字,其實它並不是魚類,而是哺乳類動物,它有許多和魚類極不相同的特性,例如一般魚類是左右擺動尾鰭來使身體前進,而鯨魚卻是以上下擺動尾鰭的方式前進。它們利用前端的鰭狀肢來保持身體平衡及控制力向,有些鯨魚背部的上端還有能保持身體垂直的鰭呢! 鯨和魚最大的區別是鯨和人一樣有鼻孔,用肺來呼吸,魚類是用鰓呼吸的;鯨的皮膚很光滑,沒有鱗片,魚類一般都長著鱗片;鯨是溫血動物,魚是冷血動物;魚是卵生的,鯨直接生下幼鯨來;母鯨在肚子下面有兩個乳房,幼鯨靠吃媽媽的奶長大,它們餓了的時候,就用嘴去擦媽媽的乳房,母鯨用強力將乳汁直接噴到幼鯨的嘴裡。
鯨是群集動物,它們通常成群結隊的在海里生活,可是當鯨魚呼吸時,就需要游到水面上來,這時鯨魚是利用頭上的噴水孔來呼吸,呼氣時,空氣中的濕氣會凝結而形成我們所熟悉的噴泉狀。專家們甚至可以從噴水的高度、寬度及角度,來辨識鯨魚的種類呢!鯨魚的種類很多,大致分成齒鯨和須鯨兩大類。
鯨的表皮下有著極厚的脂肪層,那就是俗稱的鯨油,它可以使鯨體保持溫暖,而且也能貯存能量以供應不時之需。由於鯨魚體內擁有許多特殊的構造,使它能夠長時間的在水中屏住呼吸、減慢心跳速度,因此當它沉到海底,總要經過一段長時間後,才會再浮出水面。除了具有貯存氧氣的構造外,當身體某個部位需要大量的血液供應時,體內還會有集中供應的特殊機能呢!
須鯨噴出的水柱又高又細,齒鯨噴出的水柱又粗又矮,一些人甚至可以根據水柱來判斷鯨魚的種類呢!
鯨是生活在海洋中的哺乳動物。有的鯨身體很大,最大的體長可達30米。鯨的體形像魚,呈梭形。頭部大,眼小,耳殼完全退化。頸部不明顯。前肢呈鰭狀,後肢完全退化;多數種類背上有鰭;尾呈水平鰭狀,是主要的運動器官。有齒或無齒。鼻孔一或二個,開在頭頂。成體全身無毛(有許多種類只在嘴邊尚保存一些毛)。皮膚下有一層厚的脂肪,可以保溫和減小身體的比重。用肺呼吸,在水面吸氣後即潛入水中,可以潛泳10~45分鍾。一般以浮游動物、軟體動物和魚類為食。胎生,通常每胎產一仔,以乳汁哺育幼鯨。但許多人分其為魚類,事實上它們不是魚類而是哺乳動物。分布在世界各海洋中。
鯨,世界各海洋均有分布。它是水棲哺乳動物,用肺呼吸,其種類分為兩類,須鯨類,無齒,有鯨須,鼻孔兩個,像長須鯨,藍鯨、座頭鯨、灰鯨等;齒鯨類,有齒,無鯨須,鼻孔一個,像抹香鯨、獨角鯨、虎鯨等。海洋中絕大部分氧氣和大氣中60%的氧氣是浮游植物製造的。須鯨卻能滅浮游植物的勁敵——浮游動物。另外,齒鯨也有助於保持魚類的生態平衡。齒鯨的食物就是以魚為食的大型軟體動物。因此世界上沒有鯨,人類就要滅亡。
鯨的繁殖能力很差,平均兩年才生下一頭幼鯨。由於人類的捕殺和環境的污染,鯨的數量已經劇烈減少。如,在20世紀的藍鯨,有近36萬頭被殺戮,目前僅存不到50頭。在地球上生活了5000多萬年的鯨,許多種類已經瀕臨滅絕。
鯨類動物的祖先原來也是在陸上用四肢行走的動物,可能是主要生活在海濱一帶的食蟲類或食肉類,後來由於被水中的魚類等食物所吸引,經過漫長的歲月,又從陸地回到了海洋,並逐漸適應了海洋生活。最早的鯨是出現在大約5500萬?/FONT>3600萬年前的始新世中期的始鯨、始齒鯨和始新世後期的原鯨等,它們和現存的鯨比較,頭骨比較小,鼻孔位於頭部的前方,尚未移至頭的上方,牙齒和古代的食蟲類、肉齒類的牙齒差不多,都是44枚或不足44枚,齒形、頭骨也很相像等,僅有少數不同點,但它們已經具有適應在海水中生活的、與魚類相似的體形。
美國阿拉巴馬州自然博物館古生物學家馬克-尤荷恩解釋,「鯨尾片的出現也許是鯨從陸地走向海洋轉變的最後一步。」為了探索這一神秘的過程,尤荷恩對最新發現的古化石進行了分析研究。這些古化石是由一些業余骨頭愛好者於阿拉巴馬州和密西西比州的河岸邊發現的,是沃洛特喬治亞古鯨死後所形成的骨頭化石。沃洛特喬治亞古鯨生存於大約4000萬年以前,游弋於北美墨西哥灣海域。這種古鯨身長大約3.7米,主要依靠其鋒利的牙齒捕食魚類為生。已知的最早長有尾片的鯨與沃洛特喬治亞古鯨屬近親關系。但尤荷恩卻發現,當沃洛特喬治亞古鯨從其他鯨類分離出來僅僅200萬年後,很明顯沒有尾片。
尤荷恩重點分析了一種新發現的大約5厘米長的尾部椎骨。這種椎骨是沃洛特喬治亞古鯨大約20根尾部椎骨中的一根。經分析發現,這種椎骨與鯨尾片附近的椎骨並不相象。於是尤荷恩認為,沃洛特喬治亞古鯨主要是依靠擺動自己的後腳來游泳。以往的研究也都認為這種古鯨有著巨大的臀部,表明它們也長有巨大的後腿。奇怪的是,科學家們還發現它們的骨盆與脊椎骨並沒有相連。直到現在,這一現象仍然是個未解之謎。尤荷恩說,「我們所證實的觀點就是,這種古鯨在水中主要是依靠擺動臀部,通過腳部劃水進行游泳。這與現代鯨的游泳方式很相近,不過現代鯨主要依靠身體的起伏波動進行游泳。」
在生物的進化史上,從古代的陸上四足動物到現今的水中哺乳動物,一直缺少了一環。因此,學者們認為,上述發現的古鯨化石恰恰填補了這一空缺。然而,古鯨為什麼要從陸上遷到水中呢?原來,古鯨生殖及哺育後代的活動都是在陸地上進行的,就如現在的海獅、海狗、海豹等兩棲動物一樣。但是,生物的進化往往受環境變化的影響,大約在5000萬年以前,由於水中的食物和掠食者的比例相對於陸地環境更易於古鯨生存,它們便開始進入水裡;大約在距今1000萬年時,古鯨的後代進化得與現代鯨非常相似,它們長著尾巴和短短的脖子,後足也退化為鰭狀的附屬物,從此它們就不再上岸來了。
[編輯本段]鯨的種類
須鯨類動物的體形巨大,最小的種類體長也大於6米。口中沒有牙齒,只有在胚胎發育時可以看到退化的牙齒,但上頜左右兩側的齶部至咽部各生有150—400枚呈梳齒狀排列的角質須。須的顏色、形狀和數目因種類的不同而有差異,是進行分類的重要依據之一。外鼻孔有2個,位於頭頂,呼吸換氣時可以噴出兩股水柱。頭骨極大,有的種類可達體長的1/3,左右對稱。頸椎癒合或者分離。胸骨較小,僅有1—2對肋骨與胸骨相連接,胸廓不完全。沒有鎖骨。鰭肢一般具4指。消化道中具有盲腸。主要以磷蝦等小型甲殼類動物為食,有的種類也吃小型群游性魚類,以及底棲的魚類和貝類。須鯨類在全世界有露脊鯨科、灰鯨科和長須鯨科等3個科,共約6屬、11種。
齒鯨類的體形變異比較大,最小的種類體長僅有1米左右,最大也在20米以上。口中具有圓錐狀的牙齒,但不同種類牙齒的形狀、數目相差也很大,最少的僅具1枚獨齒,最多的則有數十枚,有的還隱藏在齒齦中不外露,所以也是進行分類的重要依據之一。外鼻孔只有1個,因此呼吸換氣時只能噴出一股水柱。頭骨左右不對稱。鰭肢上具有5指。胸骨較大。沒有鎖骨。沒有盲腸。主要以烏賊、魚類等為食,有的還能捕食海鳥、海豹以及其他鯨類等大型動物。齒鯨類在全世界共有河豚科、抹香鯨科、劍吻鯨科、一角鯨科、尖嘴海豚科、鼠海豚科、海豚科和領航鯨科等8個科,大約34屬、72種。
藍鯨是世界上最大的哺乳動物。它身長可達30米左右,平均體重150噸,一張嘴就可以開容10個成年人自由進出的寬度。藍鯨渾身是寶,它的脂肪可制肥皂;鯨肉營養豐富;鯨骨可提煉膠水;鯨肝含有大量維生素;血和內臟器官又是優質肥料。
鯨的祖先
「安比尤羅凱塔烏斯」
從巴基凱塔烏斯出現後經過了約100萬年,鯨類向海洋進化又邁出了一步。這一階段的代表性動物是一種體長4米的「安比尤羅凱塔烏斯」,意為兩棲鯨或步行鯨,如果說巴基凱塔烏斯與狼相似,那麼,安比尤羅凱塔烏斯就與鱷魚雷同。安比尤羅凱塔烏斯比巴基凱塔烏斯要早發現。研究人員認為,安比尤羅凱塔烏斯是鯨類發展過程中的一種過渡動物。
安比尤羅凱塔烏斯的最大生態特點是在海中和陸地生活,大都以海魚為食,飲海水。一般認為,所有哺乳動物都是通過食物中的水分子的氧原子來形成牙齒和骨骼的。氧在自然界存在有三種同位素,它們具有特定的比值時,海水和淡水中的比值不同。因此在對安比尤羅凱塔烏斯的骨骼化石進行分析時,展示出淡水的同位素比值要多,這也就說明,安比尤羅凱塔烏斯以陸地上的動物為食,從而造就了自己的骨骼和體態。
它的這種生態有些接近現在的鱷魚。眼很小,如果身體處於海水中,眼睛露出水面觀察四下的情況。分析其骨骼發現,其後足趾長以便水中活動,前組足不那麼長,有利於爬出。它們常常在淺海處潛伏,眼觀六路,伺機偷襲過往的動物。
「洛德凱塔烏斯」
繼「安比尤羅凱塔烏斯」之後,就是帶有水獺外觀和大小的一種動物和仍保持了「安比尤羅凱塔烏斯」的許多特徵的「洛德凱塔烏斯」等鯨的祖先相繼出現。而且,這種洛德凱塔烏斯的動物被認為是已經完全適應了在水中生活。自巴基凱塔烏斯出現到洛德凱塔烏斯的出現這段時間,經歷了大約300~400萬年。不過,這在古生物學方面卻是短暫的一瞬間。
「多爾頓」和「巴西洛薩烏魯斯」
此後大約3900萬年前的時候,「多爾頓」和「巴西洛薩烏魯斯」等具有流線型體型,能流暢地在海洋中游泳的鯨類出現了。它們已沒有了祖先所擁有的長尾巴,取而代之的是尾鰭。身長4.5米的「多爾頓」,骨骼類似現在的海豚,不過還有一些後足退化的痕跡。「巴西洛薩烏魯斯」則擁有鰻魚般細長的身材,全長約18米,這要比世界上現有的大部分鯨類體型要大。但是它還有兩只小小的後足。
巴基凱塔烏斯以後到「巴西洛薩烏魯斯」等鯨類,在分類學上都被稱為原鯨類滅絕種。其中,更具備現代鯨類體形特點的「多爾頓」後來進化成了現代的齒鯨和須鯨。然而,科學家認為,目前還尚未發現「多爾頓」與現代鯨類相關聯的動物骨骼化石。
但是,一般認為,在接近原鯨類向須鯨和齒鯨發展的時期,也就是在約3400萬年前,正是全球的海平面下降時期。這時全球的地層可以的被挖掘的地方應該很多,如果幸運的話,人們遲早能找到原鯨到現代鯨類過渡物種的化石。
[編輯本段]鯨的價值與保護
鯨類由於經濟價值很大,自古以來就是人類捕殺的對象,但過去由於捕獵的手段落後,獵取量較小,尚不足以影響鯨的數量。到了近代,人們改用艦船和火炮獵捕鯨類,殺傷力大大增強,使得鯨的數量銳減,很多種類瀕臨滅絕。
現在由於世界各國對每年捕獲的鯨類的數目進行了嚴格的限制,所以捕鯨已經逐漸不再是監視鯨類的數量和生存狀況的科學家所擔心的主要問題。但是,在整個世界的范圍內,人類經濟發展所造成的空前的海洋污染則對鯨類構成了極大的威脅,其威脅的程度遠遠大於捕殺,另外飛速發展的產業化捕魚也極大地影響了鯨類等海洋哺乳動物的食物來源,是影響它們生存的又一個主要因素。人們從前總是把海洋想像為寬廣無垠的自由世界和可以從事冒險活動的象徵,因此在肆無忌憚地對海洋資源進行掠奪的同時,不僅由於航運業產生的大量海洋雜訊和每年排放大量的壓載水,而且還大量地向海洋中傾倒垃圾,大約有10萬種化學葯品也通過污水的排放和空氣到達海洋里,難以分解的有機氯化物增加了海洋有機物含量,使海洋污染越來越嚴重,並且帶來了嚴重的後果。
現代科學的研究結果表明,海洋是儲存廢氣二氧化碳的巨型容器,冷熱海流系統對地球氣候有很大的影響,在尚少開展研究的深海中,有著眾多未知的、有益於人類的動植物,其中包括很多人類潛在的食物和葯物等來源,具有重要的價值。海洋污染程度的不斷增加,將使這些寶貴的資源遭到毀滅。由於臭氧層受到破壞,生活在南極周圍海域的磷蝦的種群密度急劇減少,每1000立方米海水所棲息的磷蝦尾數已從1982年至1984年以前的177.8尾,急劇減少到1984至1985年的41.2尾。磷蝦是海洋中的一種甲殼動物,是海洋魚類、鯨類和其他海洋哺乳動物的重要餌料,在海洋生物鏈中具有極其重要的地位,而且它作為留存於地球上的最大的蛋白質資源也受到人們的極大關注。由於鯨類等海洋哺乳動物位於食物鏈的末端,所以海洋污染,尤其是重金屬污染等有激紊作用的物質,嚴重地削弱了它們的免疫系統,從而使它們極易受到病毒和細菌的攻擊,污染還妨礙雌獸受孕或引起流產,從而使它們的繁殖率大大降低。
鯨的繁殖能力很差,平均兩三年才產一頭幼鯨...由於人類捕殺鯨和污染海洋環境..鯨的數量逐漸減少...如藍鯨..在20世紀進36萬頭被宰殺!!!目前僅存不到50頭~!許多種類瀕臨滅絕了....
[編輯本段]我國的鯨
我國的鯨類動物資源非常豐富,迄今為止在我國海域發現的已經達到9科、26屬、38種,其中既有體長在30米以上的藍鯨,也有體長僅有1米左右的江豚,特別是還擁有特產的淡水鯨類——白鰭豚(已滅絕),是鯨類動物中的一朵奇葩。我國的鯨類動物除白鰭豚和中華白海豚2種被列為國家1級保護動物外,其他所有種均被列為2級保護動物。
我國發現過一頭近四噸重的鯨,約十七米長,一條舌頭就有十幾頭大肥豬那麼重!四個人坐在里邊看書都很寬敞。
[編輯本段]鯨魚在中國的擱淺
2008.3.28日清晨,一隻鯨魚屍體被海浪打上了三亞市三亞灣的沙灘上。屍體已經開始腐爛,暫不確定其死因和具體種類。而在之前,在澳大利亞出現大群鯨魚擱淺死亡。對於保護鯨魚,應該越來越受到關注!
鯨魚擱淺在我國已不是首次,在世界上更是頻繁發生,其原因發人深思。
2005年3月10日,廣東吳川長8米重約4噸大鯨魚擱淺死亡
一條身長8米多、體重約4噸的國家一級海洋保護動物大鯨魚,於2005年3月10日下午被人發現在吳川市大山江街道良美村附近海岸上擱淺死亡。
2008年3月11日,一頭2噸多重鯨魚在海南擱淺死亡
2008年3月11日凌晨,一條重達2噸多的鯨魚被發現在海南省文昌市錦山鎮潮灘港擱淺死亡。目前有關部門已經對鯨魚進行了掩埋處理,並將提取該魚骨架製作成標本供研究使用。
2008年9月1日, 三千斤重鯨魚擱淺金沙灘
青島早報訊,2008年8月30日晚上,一頭重達3000斤的成年日本喙鯨在青島開發區金沙灘海域擱淺。
【原因探尋】
[1] 龐然大物也無助——鯨魚擱淺背後的無奈
究竟是什麼讓這樣的悲劇頻頻發生,讓我們看看專家的說法。
鯨魚自己犯了迷糊?
科學家們到目前為止還不能解釋這些鯨魚為什麼會「擱淺」,但大多數解釋都與其體內的回聲定位系統有關。一條巨鯨的眼睛只有一個小西瓜那樣大,而且視力極度退化,一般只能看到17米以內的物體,這與其龐大的身軀極不協調。它們並不依靠眼睛來導航、測物和捕食,而是擁有一種高靈敏度的回聲測距本領。它們發射出頻率范圍極廣的超聲波,這種超聲波遇到障礙物即反射回來,形成回聲。鯨魚就根據這種超聲波的往返時間來准確地判斷自己與障礙物的距離。
內臟不適、出現寄生蟲,或者系統本身的原因,都可能使回聲定位系統出現故障,讓鯨魚迷失方向、四處亂竄。也有科學家認為,當鯨魚為了捕食隨水勢誤入地形平緩的水域,一旦退潮會造成擱淺;而當它們為了追食魚群而游進海灣,向著有較大斜坡的海灘發射超聲波時,回聲往往誤差很大,甚至完全接受不到回聲,也會因此迷失方向。鯨魚是戀群動物,如果有一條鯨魚沖進海灘擱淺,其餘的就會奮不顧身地跟隨上去,造成群死群傷的悲劇。
早在2004年12月,美國的《科學》雜志就曾報道,根據美國伍茲霍爾海洋研究所科學家的研究,部分科學家認為鯨魚死亡的原因可能是它們浮上海面過快造成。這個研究所的兩位科學家在研究擱淺致死的抹香鯨的骨骼後發現小凹洞,他們解釋這是抹香鯨骨骼都出現的骨頭壞死的現象。抹香鯨可以潛到水下3200多米深的地方捕食,如果它們迅速浮上淺海,體內的氮氣就會湧出形成氣泡。這些氣泡糾結在組織中會壓迫神經,阻塞毛細血管,導致其肌肉缺氧,甚至會影響骨骼引起區域性壞死,留下多處小凹洞。這顯示,抹香鯨「自殺」很可能是他們覓食時升水過急而付出的代價。
大自然也推波助瀾?
1997年,馬爾維納斯群島海岸約300頭鯨魚「集體自殺」。阿根廷學者分析後認為,當時太陽黑子的強烈活動引起了地磁場異常,發生了「地磁暴」,這破壞了正在洄遊的鯨魚的回聲定位系統,令其犯下「方向性」的錯誤。
英國國家海洋水族館專家也曾猜測,可能是海底低頻地震產生的聲音沖擊波干擾了這些哺乳動物的回聲定位系統,從而使得它們誤上了海灘。
又是人類惹的禍?
環境污染也被環保主義者和科學家認為是鯨魚擱淺的原因。科學家們認為,那些污染海水的化學物質可能擾亂了鯨魚的感覺。此外,法國拉羅謝爾海洋哺乳類動物研究中心副主任科列德博士認為,軍艦聲吶和回聲控測儀所發出的聲波及水下爆炸的噪音,會使鯨魚的回聲定位系統發生紊亂。
幾年前,美國海軍在巴拿馬島的深海中使用了大型的聲吶設備,隨後,一些鯨魚海豚紛紛擱淺死亡。國家海洋漁業服務部門及海軍的調查者稱,聲吶的噪音導致了海洋生物的死亡。他們發現鯨魚的耳朵受到了嚴重的噪音損害,在鯨腦部及耳骨周圍也有血跡。科學家稱,海洋哺乳動物其實十分脆弱,稍有風吹草動就會受到驚嚇。人類的海上演習也可能讓它們驚慌失措。
從以上各方面看來,鯨魚擱淺發生的原因是多樣的,但是也有很大程度的原因是由於生態環境的改變,希望大家以後大家都能注意生態保護,多關注這方面的信息,此類悲劇能不在發生。

8、請幫忙說下,我這個是不是屬於神經根型頸椎病,該怎樣治療最好?

建議:您描述的症狀類似混合型頸椎病。頸椎CT不能很清晰的顯示頸椎間盤突出程度以及脊髓或神經根受壓狀況。建議您做頸椎磁共振,可以清晰的顯示頸椎間盤與脊髓的關系。明確診斷後再向我咨詢,好嗎?在沒明確診斷時我的治療意見只能算是胡說八道。

9、在海里游泳有什麼好處和壞處,海水很咸

1)海水的成分與血清和淋巴液十分相近。海水中有碘、鉀、鈣、鎂、硫等元素,含有礦物催化劑,能夠改善新陳代謝,協調內分泌器官的活動。海水中還含有大量生物刺激劑,促進內分泌腺的活動。... ---------------------------------------------------------------------------------------------------------------------------- 2)在海水裡游泳時,由於水的壓力、阻力、浮力和較低水溫的作用,是人體的各部分器官都得到鍛煉。水的導熱能力比空氣大25倍左右。據測定,人體在12度的水中停留4分鍾所散發的熱量,相當於人在陸地上1小時所散發的熱量。經常游泳鍛煉能改善體溫調節力,以適應外界氣溫變化的需要。加之游泳時肌肉活動要消耗熱量,人體必需盡快補充熱量,從而促進了人體內新陳代謝的加強。 游泳運動對於提高人的心肺功能有顯著作用。人體在水中受到水的壓力,水深每增加1米,每平方厘米體表面積所受到的壓力要增加0.1個大氣壓。 ----------------------------------------------------------------------------------------------------------------------------- 3) 雷雨的天候不宜游泳。 學游泳的時候要趕在退潮的時候練習游泳,不要走太深。海邊或戶外游泳要防止曬傷及腳底刺傷。

10、通過比較,說明為什麼環節動物是高等無脊椎動物

環節動物
環節動物
annelid
亦作Segmented Worm。
環節動物門(Annelida)在動物進化上發展到一個較高的階段,是高等無脊椎動物的開始。約有9,000種。體外有由表皮細胞分泌的角質膜,體壁有一外環肌層和一內縱肌層。通常有幾丁質的剛毛,按節排列。有頭或口前葉,附肢有或無。閉管式循環系統,血液通常有呼吸色素。體腔按節由隔膜分成小室,裂體腔起源。世界性分布,見於各類生境,尤其在海洋、淡水或濕土中。分3綱。
1.多毛綱(Polychaeta)∶自由游泳的種類有頭或口前葉、圍口節、軀幹部和尾節。口前葉有兩個或多個眼,或有各種發達的突出物。軀幹部分成明顯的節,各節有成對的疣足,用於取食、運動或呼吸,有支持用的成束剛毛。定居的多毛類的頭部明顯或不明顯,頭部一般無附肢。許多管棲種有發達的鰓,用於呼吸和收集食物。有的在前端有觸手,收集食物。呼吸用的鰓只在前端少數節的背面長出。疣足如有,一般為簡單的葉。剛毛常從體壁直接伸出。許多種類的表皮細胞分泌物質組成管,管的成分有碳酸鈣、牛皮紙質或黏液,黏液上黏有沙或微細的沉渣。肛門在後端。管棲種類的體外有一糞溝,糞便沿糞溝通向前方。不生活在管中的定居種類偶而在體側或尾節上有眼。
自由活動和定居種類的生殖相似。通常雌雄異體,無永久的生殖腺。生殖細胞在性成熟前就開始從中胚層、體腔和疣足這3類胚胎組織之一中形成。發育中的卵和精子脫落入體腔,從特殊的營養細胞中取得養料。成熟的卵和能動的精子通過生殖管、腎孔或由於體壁破裂而排到體外。在這之前,身體可能發生巨大的變化,最奇妙的是成熟變異和匐枝繁殖。沙蠶屬(Nereis)和裂蟲屬(Syllis)這兩屬自由活動的多毛類,性產物集中的區域發生成熟變異。形態學上的變化包括眼變大,一定數量的疣足變化,剛毛的替換以及產生一個釋出精子的肛器。在性成熟時,它們離開洞穴游泳,再釋精。如把它們的腦取去,形態上發生變化,但不排精和卵。正常情況下無成熟變異的,除腦手術不產生作用。導致成熟變異的激素顯然只存在於進行成熟變異的種類中。裂蟲能長出一或多根莖,內含配子。控制匐枝生殖的激素在消化道中形成。某些定居的多毛類有另一類成熟變異,它們的偽足葉產生細長的剛毛。整條蟲或只是身體的後部離開管子或洞穴,在海中游泳,然後釋出配子。
有自由游泳的擔輪幼蟲,典型的呈菱形,最寬處有一圈纖毛,叫前纖毛輪,後來在後端可能出現一簇纖毛,即端纖毛輪。前纖毛輪之後,還可能有第二輪,即中纖毛輪。擔輪幼蟲的上半部(前纖毛輪的上方)將來變成口前葉(頭),有腦、眼和口前附肢,下半部有消化道、原腎和其他內部器官,也是將來分節的部位。前三節幾乎同時形成,不久即長出偽足葉和幼蟲剛毛。從尾節不斷形成新節(所有增加的節都由尾節形成),體增長。第一節的剛毛一般脫落,此節變成成蟲的圍口節,其偽足葉或發育為圍口附肢,或萎縮,因種而異。第二、三節的幼蟲剛毛逐漸代之以成蟲的剛毛。幼蟲是否取食以及有否大洋生活的時期亦因種而異。找到定居的場所後,迅速失去幼蟲的特徵,開始像成蟲。雌雄同體罕見,有的性別能變。少數定居種類能無性生殖,從身體的一段或一節長出一個新個體。多毛類約5,400種。大多數生活在海中,浮游、穴居、在海底遊走或管棲;也有在江、湖中的。
2.寡毛綱(Oligochaeta)∶體節相似。口前葉一般無附肢,只是懸在口部的一葉。性成熟時有環帶。肛門在後端,剛毛直接從體壁伸出,一般在體腹側。雌雄同體。精子通常先貯在貯精囊內,再由輸精管通到雄孔。卵巢有輸卵管通到後一節的雌孔。交配時,兩條蚯蚓腹面相對,互換精子。低等種類兩條蚯蚓的雄孔與受精囊孔各各相對,精子直接從一方的雄孔進入另一方的受精囊孔內。但有的蚯蚓的雄孔離環帶遠,精子先沿著體表的精溝流到環帶,再送到對方的受精囊孔。卵產在卵繭內,當卵繭沿身體向前滑動,經過受精囊孔時,從孔內排出來自另一條蚯蚓的精子,在繭內受精。環帶不僅分泌保護卵的卵繭,還分泌供幼體的營養物質,以及交配時的黏質。直接發育。無性生殖在水生寡毛類常見,某些仙女蟲實際上未見有性生殖。有的分成兩個或更多個體的一條鏈,後來斷開成為幼蚓。約300種,主要在淡水或陸地上。
3.蛭綱(Hirudinea)∶前、後端各有一吸盤,前吸盤較小。體節固定為34節,但體節常又分成數環,體中段的每個體節一般分為3∼5個體環。前端通常有1∼5對眼。環帶只見於生殖期。雌雄同體,有性生殖。齶蛭的精子通過一蛭的陰莖進入另一蛭的陰道內。吻蛭和石蛭的精子由精莢帶到另一蛭體上。卵產在卵繭內,卵繭一般附在岩石或植物上,或產在土中。但舌蛭的繭膜薄,附在身體腹面發育,直接發育。約300種,主要分布於淡水和陸地,少數海產。
環節動物的卵裂與扁形動物、軟體動物一樣,為螺旋、定型卵裂,各區的分化在早期即已確定。多毛類和低等寡毛類的再生能力較高等寡毛類強,蛭無再生能力。多毛類海鱗蟲有的與其他生物共生,可見於多毛類管中、貝類的外套腔中、海星上或海參的直腸中。管棲的燐沙蠶屬(Chaetopterus)可以是海鱗蟲、豆蟹或魚的宿主,它們吃燐沙蠶屬所引起的水流中的物質。許多多毛類能發生物光,有的具發光細胞。燐沙蠶屬的某些體節和觸手能受神經的控制而釋出發光分泌物。有的蚯蚓受刺激時能從口、肛門、背孔或排泄孔流出發光的黏液,可能是由於生活在體內的細菌所產生。蛭類未知有發光者。
環節動物與人類關系密切。陸正蚓(Lumbricus terrestris)可培育作為魚餌,而且能生成土壤中的腐植質。顫蚓屬(Tubifex)在下水道出口附近大量發生,可作為污染指示生物,也為熱帶魚的食料。多毛類可作為魚的食料。磯沙蠶(palolo worm,學名為Leodice viridis;波婁拉蟲)的生殖部分在生殖期大量脫落,南太平洋薩摩亞群島(Samoan Islands)人以此作為食品。環節動物起源於海洋,可能通過擔輪幼蟲那樣的祖先演化而來。從多毛類的原種演化到寡毛類,蛭類也有環帶,可能由共同的寡毛類祖先演化而來。
環節動物門(Annelida)。體長圓柱形或長而扁平,左右對稱,由前後相連的許多形態相似的體節組合而成,體節在外部形態上表現為體表的環紋。有的有不分節的附肢,即疣足;有的無附肢,而只有剛毛,以佐運動。體腔多數明顯。體節的出現促進了環節動物的形態結構和生理功能的進一步發展。環節動物約有3500種,分布於海水、淡水和土壤中,少數寄生。可分原環蟲綱(例如角蟲)、毛足綱(例如沙蠶、蚯蚓)和蛭綱(例如螞蟥)三綱。
原環蟲綱(Archiannelida)體制比較簡單,體表無明顯的環節,也沒有疣足或剛毛。發生時有顯著的擔輪幼蟲。例如角蟲(Polygordius),體細而長,棲息退潮線附近的沙泥中。
毛足綱(Chaetopoda)體呈圓筒狀,或背腹稍扁平。體表環節顯明,有幾丁質變成的剛毛。可分多毛目和寡毛目,前者如沙蠶、沙蠍,海生;後者如蚯蚓、仙女蟲,陸生或淡水生。
多毛類(Polychaeta)毛足綱的一目。體長,由多數環節組成,每一環節上有疣足一對,上生很多剛毛。各節有鰓,用以呼吸。大多為雌雄異體。海生。發生時有變態現象。如沙蠶、沙蠋等。
沙蠶(Nercis)毛足綱,沙蠶科。身體分節明顯,體節兩側突出成具有剛毛的疣足,用以行動。長10厘米左右。棲息泥沙中,生殖季節或夜出覓食時,能游泳。我國黃海和渤海沿岸很多。可為魚類、蝦、蟹等動物的食餌。同屬有多種,分布於長江口的日本沙蠶(N.japonica),俗稱「水百腳」』秋季常由海上溯河口或至稻田中生殖。廣東人所食的「禾蟲」,來自稻田,是同科的疣吻沙蠶(Tylorrhynchus heterochaeta)。
寡毛類(Oligochaeta)毛足綱的一目。體長圓筒形,由多數環節構成。體表被無色的角質膜;各環節無疣足,剛毛環生、簇生或對生。雌雄同體。陸生或水棲。如蚯蚓、合胃蚓、白線蚓、仙女蟲、水絲蚓等。
仙女蟲(Nais variabilis)仙女蟲科。體透明,長3-10毫米。有眼點一對,背剛毛自第六節開始。通常營裂體生殖,或營有性生殖。生活於淡水中。為淡水魚類的食料。
水絲蚓(Limnodrilus hoffmeisteri)顫蚓科。體細長,長5-6厘米。紅褐色,後端黃綠色,末端每側有血管四條,形成血管網,營呼吸作用。通常每節有剛毛四束。棲息溝渠等淺水處,前端埋沒污泥中,尾部在水中搖曳。分布於我國各地。可作魚類的食餌。在水田中可危害秧苗。
白線蚓(Fridericia bulbosa)線蚓科。體細小,長4-15毫米,一般呈灰白色或透明狀。生活於草根或樹根附近。可在室內培養,用作魚餌。
台胃蚓(Desmogaster sinensis)也稱「中華合胃蚓」,鏈胃蚓科。體長而大,長達54厘米。體壁光滑,略透明,近於白色,前端微呈淡黃。除前三節外,每個環節都劃分為四個體環。環帶不顯著。產於我國蘇州、無錫和南京一帶,是一種稀有動物。蚯蚓,通稱「地龍」,俗稱「曲擅」。寡毛目。種類很多。
常見的如巨蚓科的直隸環毛蚓(Pheretima tschiliensis)體呈長圓柱形,長達40厘米,每一節環生剛毛數十至百餘條不等。背面黑褐,腹麵灰白色。生殖帶環狀,在第14-16節間。受精囊孔3對。以帶有機物的土壤為食。卵1-3個,產在「蚓繭」中,經一月左右孵出。分布甚廣,我國南北各地都有。對於改良土壤,有重要作用。可作家禽或魚類的食餌。中醫學上以全蟲入葯,性寒、味咸,功能清熱、定驚、利尿。據研究報道,蚯蚓及其提出成分能鬆弛平滑肌和降低血壓。
蛭綱(Hirudinea)環節動物門的一綱。體一般長而扁平,二十七節,環節表面有體環,無剛毛,前後各有一個吸盤。生活於淡水或濕潤處,大多營半寄生生活。如螞蟥、水蛭、魚蛭、山蛭等。
魚蛭(Trachelobdella sinensis)也稱「中華頸蛭」,魚蛭科。體長,背部稍隆起,長10厘米余。頭部橫卵圓形,頸短而狹,軀干扁闊呈長圓形,有少數橫列黃點,後吸盤大。體色淡黃或灰白,環帶粉紅色。體側有11對圓形皮膚囊,能作有節奏的伸縮。寄生於鯉、鯽等魚的鰓蓋下,吸取血液,對養魚業有害。分布於長江流域和黑龍江流域各地。
水蛭(Hirudo nipponia)也稱「醫蛭」。水蛭科。體狹長而扁,後端稍闊,長達5厘米。背面有灰綠色的縱行條紋6條,中央有一條白色闊帶;腹面暗灰色。在水中以肌肉伸縮而作波浪式游泳,在水中物體上則以吸盤及身體伸縮前進。水田、湖沼中極常見。吸食人、畜血液,下水田勞動時,應加註意。另種歐洲醫蛭 習性相同,古時醫學上用來吸取膿血。水蛭唾液中所含的水烴素,能抑制凝血酶的活性而發揮抗凝血作用。中醫學上以蟲體經乾燥炮製後入葯,性平、味咸苦,有小毒,功能破瘓通經,主治血瘀、經閉、症結痞塊等症。
螞蟥(Whitmania)水蛭科的一屬。我國常見的為寬體螞蟥(W.pigra )亦稱「寬體金線蛙」。體略呈紡錘形,扁平而較肥壯,長6—13厘米。背面通常暗綠色,有五條黑色間雜淡黃的縱行條紋。前吸盤小,口內有齒,但不發達。在我國分布很普遍,水田、河湖中校常見,捕食小動物。雖能刺傷皮膚,但不吸血。中醫學上以蟲體經乾燥炮製後入葯。
山蛭(Haemadipsa japonica)也稱「草蛭」,水蛭科。體略成圓柱形,長約3厘米。體黃褐色,背部有深褐色的縱線。生活於深山的草澤中,人行經其旁時,即附著於脛股上,入皮肉中,吮吸血液,被螫處易成瘡腫。

與頸椎退潮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