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頸椎 > 頸椎做刺

頸椎做刺

發布時間:2021-02-23 18:29:40

1、頸椎針刺的感覺

針灸療法用於頸椎病,多採用循經取穴、局部取穴與經外奇穴:相結合,可消除或減輕頸椎病所引起的頭痛頭暈、頸部酸痛、活動不便、耳鳴、上肢麻木及神經功能障礙等症狀。
(1)頸型頸椎病的針刺治療:風池、大椎、天柱、玉枕、大杼(以上穴位採用補的手法);肩井、頸椎夾脊、手三里、合谷、列缺(以上穴位採用瀉的手法)。
(2)脊髓型頸椎病:百會、風池、後頂、足三里(以上穴位採用補的手法);委中、後溪、大椎、湧泉(以上穴位採用瀉的手法)。
(3)椎動脈型頸椎病:大椎、風池、大杼、足三里等(以上穴位採用補的手法);玉枕、豐隆、合谷、頸椎夾脊等(以上穴位採用瀉的手法)。
(4)神經根型頸椎病:大椎、風池、陽陵泉、大杼等(以上穴位採用補的手法);肩髑、合谷、手三里、委中等(以上穴位採用瀉的手法)。
(5)交感神經型頸椎病:風府、風池、內關、列缺等(以上穴位採用補的手法);頸椎夾脊、大椎、後頂、合谷、湧泉等(以上穴位採用瀉的手法)。
(6)創傷型頸椎病:大杼、風門、風池、百會等(以上穴位採用補的手法);風府、手三里、合谷、委中、陽陵泉等(以上穴位採用瀉的手法)。
(7)延髓型頸椎病:大椎、風池、風府、陽陵泉(以上穴位採用補的手法);大杼、天柱、合谷、豐隆等(以上穴位採用瀉的手法)。
(8)混合型頸椎病:根據混合兼有的類型分別參考以上各類型的穴位進行處方配穴。

2、頸椎有點刺痛

你好:
考慮頸椎病,與你久坐有關,建議去醫院做頸椎CT檢查一下,長時間保持同一姿勢伏案工作,頸肩部的肌肉一直處於緊張強直狀態,血液循環不暢,極易導致頸椎病的發生。頸椎病是頸椎的慢性退行病變,屬於無菌性炎症,打針吃葯無法消除無菌性炎症,建議採用中醫膏葯外貼法,膏葯有強筋健骨,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不僅能控制阻止骨關節病的發展惡化,而且患者是康復後不易復發。安全無副作用,最理想的治療方法。
日常生活中應當注意避免長時間低頭及頸部的疲勞,不要頸部保持一個姿勢時間太長了.注意防寒保暖,不宜勞累,枕頭不要過高,過硬,也不要隨便按摩頸部,有時候按摩不好會適得其反的.多做頸部的運動,也可以經常熱敷,可以改善症狀.

3、頸椎有刺痛感是怎麼回事

病情分析:
你好,這種症狀應該是由於頸椎病引起的,
指導意見:
可以用治療頸椎病的葯物如頸復康等配合頸椎牽引器治療,應該會有很好的效果的,治療期間要注意不要勞累。

4、如何通過針刺治療頸椎病?

(一)體針療法

1.選穴

主穴:病變部位夾脊穴、風池、大椎、肩髃、曲池、外關、足三里、絕骨。

配穴:身柱、腎俞、環跳、肩井、天宗、陽池、中渚。

隨症加減:頭痛加太陽、率谷;肩腫痛加秉風、天宗;上肢麻木加手三里、合谷、八邪穴;下肢麻木加陽陵泉、八風穴;頭暈加四神聰、百會、三陰交;惡心加內關;痰濕加豐隆、照海;血虛加陰陵泉、血海。

2.針刺手法

每次選上述穴位4~6個,頸型、神經根型用瀉法;椎動脈型、交感神經型、脊髓型用補法。得氣後留針30min,每日或隔日1次,10次為一療程,每療程間隔3~5d。

(二)電針治療

選用上述處方4~6穴,進針得氣後,用脈沖電治療儀予以通電,用連續波,頻率100~150Hz,強度以病人能忍受為度,留針30min,每日1次,10次為一療程,療程間隔3~5d。注意:風池、風府等靠近延髓部位的穴位禁止應用電針治療,防止意外事故發生。

5、頸椎刺痛感

頸椎刺痛感不能排除皮神經刺激症狀,建議做個頸椎磁共振檢查看一下。

6、頸椎病治療刺什麼穴位

頸椎病分
頸型:選擇阿是穴即痛點;
神經根型:選擇華佗夾脊穴;
椎動脈型:選擇風池穴;
交感神經型:則根據具體表現的臨床症狀刺激不同穴位;
脊髓型:脊髓型保守治療效果差,常選擇手術治療。

7、頸椎刺痛怎麼弄

估計是頸椎病
頸椎病是指頸椎間盤的退行性病變及骨質增生壓迫頸部脊髓或頸神經根之疾患,又稱頸椎綜合症,中醫屬「骨痹」,「慢性勞損」范疇。民間治療本病的良方妙葯給你介紹兩個。
處方:葛根、黑豆、蛇蛻、黑芝麻、人參、鹿茸、熟地、黃茋、核桃、枸杞、甘草、白酒各適量。
用法:葯浸酒內1個月,每服15毫升,日服2次,1月為1療程
療效:服葯1療程,有效率95.1%
處方:茯苓60克白術、苡仁、桂枝、牛膝各30克,銀花藤15克。
隨症加減:頸部僵硬加乳香,沒葯各10克。肩背上肢疼加伸筋草20克,威靈仙15克。畏寒冷加乾薑20克,細辛10克。
服法:日1劑,水煎兩次取液混合分3次服。
療效:用葯4-6劑,有效率率達93.7%

8、針刺怎樣治療頸椎病?

中醫學根據頸椎病的發展過程將其分為三型:初起為太陽經輸不利型,邪氣在表;邪氣入里則為痹證型;病久氣虛則發展成肝腎不足型。

(1)主證

太陽經輸不利型:頸項強硬,頸肌發僵或拘攣,並有肩背、四肢疼痛(尤以上肢為著),頭痛頭重,畏寒,全身發緊。

痹證型:頸肩背和四肢疼痛,痛有定處,喜熱惡寒,頸部僵硬,活動受限,後頸部可觸及索條狀物並有壓痛,上肢沉重、麻木或有肌肉萎縮,指端屈伸不利,不知痛癢。

肝腎不足型:病程遷延,精血耗傷則可見頭暈;眼花,耳鳴耳聾,頭腦脹痛、發空,牙痛,失眠多夢,面潮熱,腰膝酸軟,筋肉怵惕,肢體抬舉無力,頭搖身顫,步履蹣跚,甚則癱瘓,或有二便失控,性功能障礙等。

(2)治則

祛風散寒,舒筋活絡,理氣止痛。

(3)取穴

落枕、阿是穴、頸椎夾脊、風府、大椎、天柱、大杼、風池、肩井、天_、天宗。

督脈、足太陽膀胱經分布區疼痛取大椎、陶道、風府、天柱、督俞、昆侖;手陽明大腸經分布區疼痛取曲池、手三里;手太陽小腸經分布區疼痛取天宗、肩中俞、肩外俞、小海;手少陽三焦經分布區疼痛取天_、天井、支溝、懸鍾、丘墟。

一般局部取穴取患側,遠端取穴取健側,循經取穴或患側或健側。

每次選3 ~ 7 穴。每天一次,七次一療程,療程間隔2 ~ 3 天。

若屬太陽經輸不利之表證,可加雙側合谷、列缺、太陽、上星、印堂。

若為痹症型,上肢麻重者加肩骨禺、曲池;指端麻木者加合谷;頭暈加風池、百會。

若肝腎不足者,加腎俞、肝俞、氣海、足三里等穴。

與頸椎做刺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