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頸椎不痛了怎麼頭還是暈為什麼
眩暈有的是因為血壓比較低,腦供血不足,甚至還會昏倒。比如,在1996年亞特蘭大奧運會上,我國著名的射擊選手王義夫昏倒在賽場,就是這個原因所致。
80%的眩暈與頸椎椎間關節錯位有關。眩暈是怎麼發生的呢?我認為,除去腦神經畸形等先天因素或外傷引起的器質性病變外,大約有80%的眩暈與頸椎椎間關節錯位有關。
2009年7月18日,由北京市中醫管理局、北京市衛生局、中國醫葯衛生事業發展基金會、中國民間中醫醫葯研究開發協會共同舉辦的刁文鯧教授採用「中醫刁氏正脊」治療「眩暈""心臟神經官能症」市級科研項目啟動儀式暨發展研討會在北京召開。
刁文鯧教授對眩暈的研究結果是:對於確診是由於枕寰關節或寰樞關節錯位導致的眩暈,治癒率83%,有效率96%。怎麼治的呢?那就是採用「中醫刁氏脊椎關節五點一線手法復位術」,針對錯位的椎間關節進行手法復位。隨著錯位的椎間關節復正,其相對應的組織器官達到相對平衡,眩暈等症狀自然就會緩解、消除。
眩暈能治,自然也能防。平時我們如何預防眩暈呢?多練習刁氏脊椎保健操的第一、二、三節。另可取足臨泣穴、外關穴,每天進行點揉,天天堅持。外關穴是手少陽三焦經上的經穴,取這個穴位,最好是坐或仰卧,此穴在前臂的背側,手腕橫皺紋向上3指寬處,與正面的內關穴相對。每天點揉足臨泣穴、外關穴能夠防治眩暈。
2、頸椎痛,為什麼不是頸椎?
神經根型頸椎病是中老年人的常見病,多發病,男多於女,其發病率占各型頸椎病的56.74%。重體力勞動者較多見。起病緩慢,有時可因一定程度的損傷誘發;過度低頭,長時間低頭作業也可誘發。可單側發病,也可雙側發病。它是頸椎側後方的突出物壓迫或刺激頸神經根所引起。其症狀有疼痛,疼痛為絞痛、鈍痛或灼痛,頸部功能障礙,影響工作或睡眠。
【病因病機】
由於頸部解剖上的特殊,長期負重頭顱、運動,且活動范圍較大。當前後伸屈及左右側旋轉、側彎、旋轉頭顱運動時,頸椎所受的重應力均在變化,如果頸部姿勢不良,長期勞累,則易發生頸部肌肉韌帶等軟組織勞損;頭頸部外傷,或感受風寒濕邪、內傷、頸椎骨關節退行性變、炎症刺激等,導致頸肌痙攣,破壞了頸肌的平衡應力,或頸部活動超出正常范圍時,頭顱在輕微的外力作用下,就可引起頸椎骨關節旋轉、移位,頸椎間盤受到此種外應力的影響,而發生椎間盤退行性變,甚至發生髓核從後方脫出,壓迫或刺激脊神經而出現臨床症狀。同時也加速頸椎骨關節的病理變化,導致頸椎解剖位置的改變,而發生頸椎失穩,代償性骨質增生,若壓迫或炎症刺激頸神經根則可引起神經根型頸椎病。如 Luschka關節突部的骨質增生,可引起椎間孔變窄;外傷、勞損可導致頸椎骨關節錯位而出血,使經脈閉塞,血瘀氣滯,誘發根袖部組織肥厚、粘連及纖維化病變。炎症刺激或壓迫又可使神經根扭曲變形,是引起神經根型頸椎病的重要病因;如鉤椎關節骨贅向後增生可刺激或壓迫神經根;椎體後緣骨質增生,在椎管內前根受壓,可導致運動神經病損,出現受累神經根支配的頸肩或上肢肌肉深部鈍痛或沉重的感覺。
枕大神經從環、樞椎推弓間穿出,環樞椎周圍軟組織損傷或錯位,可引起頭部疼痛。上呼吸道病毒感染所致者,常有一側或雙側頸、肩、胸背及上肢的放射性疼痛和麻木,並有相應的區域感覺和運動障礙,深反射減弱或消失,頸、胸椎旁可有壓痛及放射痛,但發病年齡輕,多有感染病史,應結合X線片鑒別。頸椎關節突關節滑膜炎、關節囊內積液、腫脹,可使鄰近的神經根受到刺激而出現根性疼痛。
頸5至胸1前支如受到激惹,病人可出現患側上肢臂叢神經症;關節突關節有炎症時,關節囊分布有敏感的神經末梢,可反射性地使有關的肌肉發生收縮或痙攣,出現一側上肢放射痛,頸肩脹痛,頸功能受限。根動脈為頸神經根的營養動脈,在椎間孔內神經根前面的前根動脈受壓,引起相應神經根缺血性病變而出現根性症狀。
前斜角肌損傷或患椎移位使支配該肌的神經根受累引起肌痙攣。前斜角肌收縮時,位於前、中斜角肌間的臂叢神經和鎖骨下動脈可受壓,引起肩部至上肢放射痛,尺神經支配區麻木感,上肢皮溫較低。分布在肌肉、肌腱內的神經末梢對被動活動所致的牽扯性刺激具有易感性,可引起疼痛反應。
【臨床表現及診斷】
(一)臨床表現 神經根型頸椎病的臨床症狀有疼痛,主要是頸肩疼痛,向一側或兩側上肢放射。疼痛為絞痛、鈍痛或灼痛,影響工作或睡眠。頸部後伸時或咳嗽、噴嚏、用力大便時疼痛加劇。部分病人有頭暈、頭痛、耳鳴。上肢有發沉、酸軟無力,握力減退或持物易墜落現象。手指和前臂多出現麻木和疼痛。有人報道,因神經根在神經管內發生扭轉、骨贅靠內時壓迫前支以運動障礙為主,偏外時則壓迫後根以感覺障礙為主。
體征:頸部明顯活動受限,發僵。病變頸椎棘突、患側肩胛骨內上角和胸大肌區常有壓痛。上肢及手指的感覺減退,可有肌肉萎縮。支配肱二頭肌的主要神經為頸6神經,肱三頭肌為頸7神經。在早期病變,這些神經根如受到刺激可出現腱反射活躍,損害性病變側腱反射減退或消失。
(二)診斷依據 神經根型頸椎病主要根據患者主訴中的根性症狀,上肢腱反射及痛覺改變等體征,後頸部棘突、軟組織拇指觸診及頸椎X線片所見,結合臨床症狀體征進行綜合分析,大部分病例可及時正確診斷。臨床上神經根型頸椎病的診斷依據如下:
1.病人年齡多在40~60歲之間,男多於女。
2.患者有頸肩臂部疼痛,手指麻木等症狀,部分患者可並發椎動脈型頸椎病所致的眩暈症狀。
3.患者頸部旋轉或後伸活動受限。
4.患者移位的患椎棘突及關節囊部有明顯壓痛。
5.部分患者頸椎X線側位片可顯示患椎移位改變;在正側位或斜位片示,椎體後緣及Luschka關節部骨質增生,或患椎移位出現的解剖位置的改變。結合臨床症狀和體征,這些X線片變化在定位診斷上有意義。有的頸椎生理前凸消失,甚至呈後凸。椎間隙變窄,椎體相鄰有骨贅增生。可有頸椎滑脫、項韌帶鈣化或後縱韌帶鈣化。鉤椎關節有骨贅突向椎間孔,椎間孔變小等。
6.試驗檢查①臂叢牽拉試驗陽性:檢查者一手扶病人頭部的患側,另一手握患側上肢,將其外展90°兩手作反方向牽拉,若有放射性痛或麻木感即為陽性。②壓頸試驗陽性:病人端坐位,頸後伸,偏向患側,檢查者以左手托下頜,右手從頭頂逐漸下壓,或檢查者雙手掌放於頭頂部,依縱軸方向施加壓力時,患肢出現放射性疼痛加重者為陽性。③椎間孔擠壓試驗陽性:患者頭偏向患側,術者用左手掌放於病人頭頂部,右手握拳,輕輕叩擊左手背部,患肢有放射性疼痛者為陽性。
【鑒別診斷】
(-)風濕性或慢性勞損 纖維組織炎。肩周炎均可有頸肩痛、手麻木等表現,但無神經根放射性痛,腱反射正常。
(二)胸廓出口綜合征 如頸肋(或前斜角肌)綜合征,此為第7頸椎橫突過長,肩下垂,前斜角肌壓迫臂叢神經和鎖骨下動脈引起的症狀。鑒別點:有血管症狀,如手發涼、發紫,橈動脈減弱或消失,頸8神經節段部分或手部廣泛感覺障礙;X線正位片,頸7橫突過長或有短肋骨。
(三)頸肌炎(關節炎、筋膜炎) 多發部位;沒有放射痛;麻木區不按神經節段分布;無椎骨改變;抗炎葯物治療(如消炎痛、抗炎松)顯效。
(四)心絞痛 左上肢或雙側尺側疼痛,同時左側胸大肌痛者應與心絞痛鑒別。
3、為啥頸椎病頸椎不痛雙腿軟無力
頸椎病頸椎不痛,是因為沒有向左側或者右側錯位,(沒有擠壓神經所以感覺不痛)。只是向後錯位擠壓著脊髓所以雙腿軟無力 。發展的話比較嚴重。首先告訴你的頸椎病是可以治療好的。但是關鍵在你自己能否克服日常工作及生活中不正確的姿勢和習慣。例如挺頭收下巴,長時間低頭,歪頭做事,高枕歪躺等等,治療頸椎病的過程就是和自己不正確的姿勢和習慣做斗爭的過程。這是最關鍵的問題,否則就是治好了用不了多長時間頸椎病又必然會復發的。頸椎病如何治療我告訴你方法,1,首先要糾正頸椎生理曲度變直或者反弓問題:用一個啤酒瓶枕在頸椎1 2 3的位置上。枕的中心點在頸椎2上(頸椎擔在啤酒瓶上)。後腦勺一定要懸空。枕頭和啤酒瓶加在一起的高度大約12公分,太低效果不好。堅持做到60分鍾以上。因為僅靠頭部重量復位一個頸椎骨大約需要近46分鍾左右。如果感覺頸椎有疼痛(就是錯位)的地方,就把疼痛的地方枕在啤酒瓶上,例如頸椎右側3的地方疼痛處枕在啤酒瓶上,頭也向右扭一點把疼的地方做成支點,利用頭部的重力和啤酒瓶的頂力來對頸椎錯位進行和復位。一直做到頸椎感覺不疼了,頭部不暈了就可以了。你頸椎c34都可以用此方法來進行糾正。枕啤酒瓶復位,頭 頸椎會出現麻木,這是因為枕啤酒瓶影響了血液的循環,就和坐的時間長了腿腳麻木是一個道理,把頸椎左右轉動一下血液恢復循環就解決了。之後再繼續復位就行了。一但復位你會很快進入深沉的睡眠當中。都是正常的好現象。2:枕啤酒瓶之後如果發現頸椎還有疼痛現象,就用大拇指一點一點的用力按壓按揉寰樞《就是頭部和頸椎起連接作用的那塊肌肉》肌肉疼痛的地方,可以同時對寰樞進行復位,椎最大推壓五公斤的力。直到不疼了,眼睛能睜開為止。3:再就是用大拇指按壓住頸椎疼痛的地方,右側疼痛就向左側推壓。如果是左側疼痛就向右側推壓。按壓的力 量是由輕到重最大5公斤的力,絕不能用蠻力推壓。逐漸加力一直推壓到頸椎不疼了,頭不眩暈了,頭不痛了,眼睛能看清東西了,要注意的是頸椎兩側凹陷處(一般只有錯位的一側疼痛,不痛的一側不用按),一定要推壓和按揉到沒有任何疼痛點,眼睛立即就能看清楚了也不疼了,你的頸椎病就是治好了。做完復位之後要立刻做檢驗:頸椎能夠自由轉動沒有響聲了也不痛了,頭不疼了,頭不暈了,就是復位成功了。如果轉動困難就是沒有復位到位,應該繼續推壓復位,直到頸椎能夠自由轉動為止。
4、頸椎不疼不痛,會是頸椎病嗎,有時站著突然蒙
如果壓迫椎動脈就會出現頭暈頭痛的症狀,去拍個片子看看。
5、頸椎不痛,頸椎沒有異常感覺會不會有可能頸椎病?
頸椎不痛,但是如果手有酸麻脹痛,頭暈,頭痛,長時間不過的話,建議去查一下頸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