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治療頸椎病用針扎就是稱為針灸治療嗎
你好,稱之為針刺治療。
2、頸椎針刺的感覺
針灸療法用於頸椎病,多採用循經取穴、局部取穴與經外奇穴:相結合,可消除或減輕頸椎病所引起的頭痛頭暈、頸部酸痛、活動不便、耳鳴、上肢麻木及神經功能障礙等症狀。
(1)頸型頸椎病的針刺治療:風池、大椎、天柱、玉枕、大杼(以上穴位採用補的手法);肩井、頸椎夾脊、手三里、合谷、列缺(以上穴位採用瀉的手法)。
(2)脊髓型頸椎病:百會、風池、後頂、足三里(以上穴位採用補的手法);委中、後溪、大椎、湧泉(以上穴位採用瀉的手法)。
(3)椎動脈型頸椎病:大椎、風池、大杼、足三里等(以上穴位採用補的手法);玉枕、豐隆、合谷、頸椎夾脊等(以上穴位採用瀉的手法)。
(4)神經根型頸椎病:大椎、風池、陽陵泉、大杼等(以上穴位採用補的手法);肩髑、合谷、手三里、委中等(以上穴位採用瀉的手法)。
(5)交感神經型頸椎病:風府、風池、內關、列缺等(以上穴位採用補的手法);頸椎夾脊、大椎、後頂、合谷、湧泉等(以上穴位採用瀉的手法)。
(6)創傷型頸椎病:大杼、風門、風池、百會等(以上穴位採用補的手法);風府、手三里、合谷、委中、陽陵泉等(以上穴位採用瀉的手法)。
(7)延髓型頸椎病:大椎、風池、風府、陽陵泉(以上穴位採用補的手法);大杼、天柱、合谷、豐隆等(以上穴位採用瀉的手法)。
(8)混合型頸椎病:根據混合兼有的類型分別參考以上各類型的穴位進行處方配穴。
3、如何通過針刺治療頸椎病?
(一)體針療法
1.選穴
主穴:病變部位夾脊穴、風池、大椎、肩髃、曲池、外關、足三里、絕骨。
配穴:身柱、腎俞、環跳、肩井、天宗、陽池、中渚。
隨症加減:頭痛加太陽、率谷;肩腫痛加秉風、天宗;上肢麻木加手三里、合谷、八邪穴;下肢麻木加陽陵泉、八風穴;頭暈加四神聰、百會、三陰交;惡心加內關;痰濕加豐隆、照海;血虛加陰陵泉、血海。
2.針刺手法
每次選上述穴位4~6個,頸型、神經根型用瀉法;椎動脈型、交感神經型、脊髓型用補法。得氣後留針30min,每日或隔日1次,10次為一療程,每療程間隔3~5d。
(二)電針治療
選用上述處方4~6穴,進針得氣後,用脈沖電治療儀予以通電,用連續波,頻率100~150Hz,強度以病人能忍受為度,留針30min,每日1次,10次為一療程,療程間隔3~5d。注意:風池、風府等靠近延髓部位的穴位禁止應用電針治療,防止意外事故發生。
4、頸椎扎銀針的時候感覺有一股氣穿背上去了怎麼辦?
頸椎扎銀針的時候感覺有一股氣,川貝上去了,這個沒關系的。
5、針刺怎樣治療頸椎病?
中醫學根據頸椎病的發展過程將其分為三型:初起為太陽經輸不利型,邪氣在表;邪氣入里則為痹證型;病久氣虛則發展成肝腎不足型。
(1)主證
太陽經輸不利型:頸項強硬,頸肌發僵或拘攣,並有肩背、四肢疼痛(尤以上肢為著),頭痛頭重,畏寒,全身發緊。
痹證型:頸肩背和四肢疼痛,痛有定處,喜熱惡寒,頸部僵硬,活動受限,後頸部可觸及索條狀物並有壓痛,上肢沉重、麻木或有肌肉萎縮,指端屈伸不利,不知痛癢。
肝腎不足型:病程遷延,精血耗傷則可見頭暈;眼花,耳鳴耳聾,頭腦脹痛、發空,牙痛,失眠多夢,面潮熱,腰膝酸軟,筋肉怵惕,肢體抬舉無力,頭搖身顫,步履蹣跚,甚則癱瘓,或有二便失控,性功能障礙等。
(2)治則
祛風散寒,舒筋活絡,理氣止痛。
(3)取穴
落枕、阿是穴、頸椎夾脊、風府、大椎、天柱、大杼、風池、肩井、天_、天宗。
督脈、足太陽膀胱經分布區疼痛取大椎、陶道、風府、天柱、督俞、昆侖;手陽明大腸經分布區疼痛取曲池、手三里;手太陽小腸經分布區疼痛取天宗、肩中俞、肩外俞、小海;手少陽三焦經分布區疼痛取天_、天井、支溝、懸鍾、丘墟。
一般局部取穴取患側,遠端取穴取健側,循經取穴或患側或健側。
每次選3 ~ 7 穴。每天一次,七次一療程,療程間隔2 ~ 3 天。
若屬太陽經輸不利之表證,可加雙側合谷、列缺、太陽、上星、印堂。
若為痹症型,上肢麻重者加肩骨禺、曲池;指端麻木者加合谷;頭暈加風池、百會。
若肝腎不足者,加腎俞、肝俞、氣海、足三里等穴。
6、不要吃葯和扎鋼針,有什麼方法可以治療腰椎和頸椎病?
那就多活動多鍛煉脊椎吧!